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薦】羚羊木雕讀後感13篇

【薦】羚羊木雕讀後感1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9W 次

【薦】羚羊木雕讀後感13篇

【薦】羚羊木雕讀後感13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羚羊木雕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羚羊木雕讀後感1

《羚羊木雕》是我從來沒有讀過的書,剛剛讀這本書,就被這本書的名字吸引了,以爲是將一篇動物的,但是,讀到裏面,就發現是一本講故事的書,我一下子被這本書中的故事深深吸引了,真是讓我讀了還想讀啊!

《羚羊木雕》是張之路寫的,張之路是我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現爲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電影集團一級編劇、國務院授予的有特殊貢獻的專家、中國少年先鋒隊全國工作委員會委員。曾獲中國安徒生獎、國際安徒生將提名、開羅國際兒童電影節獎、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提名、中國圖書獎、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中國電影華表獎等國內外獎項。

故事講的是“我”把一隻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家裏最珍貴的羚羊木雕送給了我最好的朋友萬方,父母明白後,責備我把羚羊木雕送給了萬方,又催促我把羚羊木雕要回來。“我”以爲萬方會生氣,會與“我”絕交,但是在風雨幕後卻是一片晴朗的天空,在天空中閃閃發光。萬方沒有生氣,卻反過來安慰我,說沒什麼,別記在心上……

友誼是這樣的神奇;眼睛看不到,手也摸不着,但是你的心能夠感受到。當你遇到困難時,幫你解決困難的是和你最親密的人;當你失敗時,給你信心和勇氣的也是友誼;當你成功時,與你一同分享成功的喜悅的也是你最好的朋友;這就是友誼!當你掉入水中的時候,朋友會不顧一切的去救你;當你取得好的成績的時候,朋友已成爲默默無聞的鼓勵者。這些都是友誼!

友誼很神奇,也讓我覺得友誼是多麼的不可多得,我們立刻就要和我們的母校告別了,與我最好的兄弟告別了,但是,我心中還是會永遠記住母校,記住教過我的老師,和我最要好的朋友們!

羚羊木雕讀後感2

剛開始讀這本書,我不禁感到驚奇:作者法布爾竟然能用一生的時間觀察昆蟲。他不怕辛苦,不怕無聊,犧牲了自己所有的空閒時間,刻苦鑽研,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生活習性等內容。

作者詳細地描寫了蜘蛛、蜜蜂、蠍子、蟬等昆蟲。這些讓我們覺得噁心、討厭的小生命,在法布爾的筆下,栩栩如生,是《昆蟲記》讓我重新認識了它們,喜歡上了它們,仔細品味,雖然它們也有討人厭的地方,但是,它們還有許多可愛之處。比如,小甲蟲這些不起眼的昆蟲,卻很偉大,它們爲後代無私奉獻。小蜜蜂,我們都很怕的昆蟲,它們也是無私奉獻,熱愛勞動,我也很喜歡它們。蜘蛛織網,即使用了圓規、尺子之類的工具,也沒有一個設計家能畫出一個比這更規範的網來,它就是當之無愧的昆蟲介最佳設計師!

我發現,它們的生活跟我們人的差不多。原本覺得這本書枯燥無趣的我,卻吸引了我的心。看着這些故事,我不禁想:如果大家都好好保護環境,那會不會更好?繼續閱讀,我發現作者也十分熱愛昆蟲:他大膽假設,仔細觀察,認真推理,一步一步做實驗,就是失敗了,他也會絞盡腦汁解開昆蟲的祕密。這正是我們應該學的啊!我們總是經不起失敗,一次做不好就沒了信心,連昆蟲也能做到的,我們爲什麼做不到呢?這本《昆蟲記》,也讓我的知識面更豐富了!

無論是誰,我相信,讀完整本書後,你一定會爲昆蟲世界的奧祕而驚奇!看完後,要學習的地方也很多。再次讀,你的感受又不一樣。這是一本好書,一本值得品味的書!

羚羊木雕讀後感3

看了《昆蟲記》後,這本書使我十分着迷,原來昆蟲世界有這麼多的奧祕,我知道了:凌晨,蟬是怎樣脫殼;;螞蟻是怎樣去吃蚜蟲的分泌物。還弄清了:蜂抓青蟲不是當成自己的兒子養,而是爲自己的後代安排食物……

豐富的故事情節使我浮想聯翩。看着看着,這些蟲子們好像都跳出了書本。以前,我是不怎麼喜歡大自然中的昆蟲,覺得所有的昆蟲都是壞東西真感謝這位感情細膩、思想深刻的天才,用哲學家一般的思考,美術家一般的觀察,文學家一般的敘述爲我開啓了一扇通向昆蟲世界,更是通向科學大門的鑰匙,讓我又一次接觸了大自然,瞭解了大自然中昆蟲的奧祕。

羚羊木雕讀後感4

合上最後一頁,作者觀察昆蟲的情景仍在我的腦海不斷飛揚,終於下落,激起感觸的水花。

《昆蟲記》的作者,法布爾,以他獨特的眼光看待生活中人們已司空見慣、熟視無睹的小生命。讀完此書,最使我感動與啓發的就是作者對生命的熱愛與歌頌,對科學的執着與努力。

比如,在他的荒石園裏,被人們嫌棄和唾罵的昆蟲的鳴叫,在他看來就如同音樂一般美妙,他用心體會其中的韻律與節拍,就像沉醉於音樂家的演唱會一般。他在書中寫道:“這些昆蟲全都是我的夥伴,我的親愛的小動物們,我從前和現在所熟識的朋友們,它們全都住在這裏,它們每天打措,建築窩巢,以及養活它們的家族,荒石園是我鍾情的寶地。”可見,荒石園就是他的港灣,昆蟲就是他的伴侶,是他感情的寄託與生命的庇護。

又比如,作者在觀察蛛絲,居然能夠看出細細的蛛絲是“由幾根更細的線纏合而成的,好像大將軍劍柄上的鏈條一般。更使人驚異的是,這種線還是空心的,空的地方藏着極爲濃厚的黏液。”他的這種細緻入微的觀察着實讓我驚訝,再如,作者爲了研究蜜蜂的記憶力,而嘗試給它做標記,“在這個過程中,我的手不可避免地被刺了好幾口,但我一直堅持着,有時候竟然忘記了自己的痛,只是緊緊地按住那蜜蜂,把工作做完,結果有二十多隻受傷了。”從這句話可以看出,作者對動物的好奇與探索已近入魔,竟“忘記了自己的痛”,這是對昆蟲癡迷到何種程度的人才能做到的啊!

讀到此處,我不禁深感慚愧。小時候,自己曾天真的用石頭砸過馬蜂窩,用腳踩過成羣結夥的螞蟻,也惹下了不少的麻煩。今天看到此處,纔對這些小動物有了深入的瞭解,它們和人類一樣有自己的家園,有着自己生存的權利。沒有他們,我們人類也不可能繁衍至今,不可能看到這樣美麗的世界,是這些昆蟲,讓我們的生活如此美,讓我們的心靈如此的陶醉與充實,它們也是上帝的寵兒,也應該和我們一樣享有生的權利,我們沒有權利去歧視它們,更沒有權利去殘害它們!

讓我們攜起手來,珍愛生命,創造一個更加和諧溫暖的世界!

羚羊木雕讀後感5

我原本以爲,人是天地之靈長,只有人,才擁有喜怒哀樂的能力,只有人,才擁有表現衆生百態的權利。直到,我翻開《昆蟲記》的那一刻,我才發現,小如螻蟻,微如蚜螢,亦有其一姿一態,亦有着我們所謂的“人性”。雖然弱小,但每一隻昆蟲,都可以單獨拿出來寫一本書,或者說,每一隻昆蟲自身,就是一本優美的書。這些自然的精靈,在法布爾的筆下,更是在大自然的操控下,用弱小的身軀,靈動而又無奈地跳着生命之舞,優美卻又悽美。我看見了隧蜂的舞步,以勞碌與責任爲鼓點,以勤勞與善良爲節奏,用修長的身軀,輕輕地舞動着,律動成一首歌。四月修巢,五月採蜜,六七育兒,生生不息。更難得的是,這種昆蟲有着寬宏大量的性格。無論是從外形、品質、以及其爲自然帶來的那份甜蜜,都是無與倫比的,都是完美無缺的。大自然的寵兒,非你莫屬。這種昆蟲有着極強的包容性,足以令每一個瞭解它的人欽佩與歎服。只是,上帝是公平的,又是殘忍的,他安排了另一羣強盜,在這些精靈輕盈舞動的時候,悄悄地潛入。它們披着罪惡的外衣,扭動着骯髒的身軀,以隧蜂善良的天性爲突破口,在它們家裏大吃大嚼一頓,再產下後代,繼續欺凌隧蜂的子女。

年復一年,循環往復。法布爾稱它爲小飛蠅,對於一個罪惡的種族,並不需要一個確切的名字。法布爾說,這是爲了生態平衡,而產生的自然界的剝削殺戮。大約完美的東西,總會有嫉妒者與劫掠者,來阻止他走向完美吧,尤其是這些弱小的生命。我也只能這樣想。松毛蟲的舞步堅定而樸實,謹慎卻有些戰戰兢兢。它們始終堅定着團隊意識與首領意識,在複雜的昆蟲世界中,遵循着自己的舞步,以連綿不斷地連結絲線,纏繞成了屬於自己的詩篇。是的,每一羣松毛蟲行動時,領頭的那隻便是領袖,它負責着偵查與領導,還要吐絲讓後面的松毛蟲尋找。這種極強的社會性,法布爾的驚歎,足以說明一切。這是它們的優點,也是它們因弱小而想出的最佳報名措施,但也註定了它們的悲劇。這種甚至有點盲目的社會性,或者說,奴隸性,致使他們除了跟着部隊走之外,別無所知。於是,法布爾將它們頭尾相連,沿着器皿邊緣繞成了一個圈,一個死亡之圈,而食物,就在它們附近幾釐米處。它們仍然堅定地跳着舞,跳着一圈圈的死亡之舞,將昆蟲世界裏的無端盲從,舞成了死亡的詩篇。一隊松毛蟲,就在食物的附近,完完全全地餓死了。也許又是上帝的一個玩笑,弱小如它們,當然不會有什麼戲弄之處,大概只有當具有相同特性卻自稱靈長的人類也受困於此時,上帝纔會呵呵地笑一笑吧。至於其他的各種虐殺、僞裝、掠奪、剝削、欺騙等等,都是各種昆蟲常用的姿態。也許是爲了求偶,也許是爲了自衛,也許是爲了填飽肚子,也許僅僅是爲了活下去,甚至於,它們本身並沒有這些想法,只是我的強加與臆想罷了。畢竟,它們太弱小了。可是,我總是覺得隱隱不安。畢竟,這些,都是人類社會的陰暗面,在昆蟲世界裏的體現。

人類雖然不是一個弱肉強食的種族,但,這都是人類社會內的潛在危機。我或許應該慶幸,人類遠遠比昆蟲強大的多,也不必爲了生計,爲了防衛而無奈受欺,而奔波賣命。弱者,只有被欺凌的權利,雖然很殘酷,但這是現實,這是沒有辦法改變的事情,這是昆蟲們無奈卻又不得不接受的自然規則。我也應該慶幸,人是能夠思考的動物,人性中,還有那些道德與善良,所以,大多數人類不會像昆蟲那樣,自相殘殺,人類社會不會像昆蟲世界那樣,殘酷無情。我想起一篇文章中的對白:“這人怎麼盡跟動物學壞了呢?”“大概是動物都跟人學壞了吧。”有些道理,但昆蟲的思想似乎沒有那麼複雜。我也只能用粗糙的文筆,藉助這些昆蟲的口吻,塗抹些文字來感嘆這些悲哀的小生命:天生玲瓏物,愛與天比奇。身披流光甲,揹着綺羅翼。苦心營生計,奈何世相欺。恨指天而怒,卻嘆命不濟!

羚羊木雕讀後感6

近日,我讀完了《昆蟲記》這本書,感觸很深。這本書的作者通過仔細觀察,多次實驗,細緻描寫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繁殖和捕食的方式,向讀者展現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作者寫得生動有趣,讀者讀得興趣盎然。

整本書所寫的昆蟲都使我感到有趣之極。這都要歸功於作者的仔細觀察,細緻描寫。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長着兩排十分鋒利的.像鋸齒一樣的東西。在這兩排尖利的鋸齒後面,還生長着一些大牙,一共有三個。“爲首的那條松毛蟲一面探測,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測定土的性質”等,這些只有仔細觀察才能寫出來。光是仔細觀察還不夠,還要細緻描寫,讀者才能看懂,又如“這小筒的外貌,有點像絲織品,白裏略秀一點紅,小筒的上面疊着一層層鱗片,就跟屋頂上的瓦片似的”等,這些細緻描寫,使整本書寫得更加生動、具體,引人入勝。

作者寫出這些都是因爲他仔細觀察,而我,則是一個不太會觀察生活的人,因此,老師叫我寫作文時候,我總想不到題材。不過有一次例外,一次去上課的路上,我發現了一隊螞蟻正在搬食物,經過觀察我發現,螞蟻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塊,然後頂在頭上,搬回窩裏,然後原路回,再搬。這次我雖然仔細觀察了,但這是對我感興趣的事。現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對我們感興趣的事仔細觀察,應該對周圍的所有的事仔細觀察,才能做到無處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蟲也蘊含着大學問呢!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只有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才能瞭解世界的奇妙。

羚羊木雕讀後感7

這兩天在家我把《昆蟲記》讀了一遍,這本書的作者是法布爾。他向我們介紹了許許多多的昆蟲的外表特徵,生活習性以及每個動物她們獨特的本領。作者描述的十分仔細,甚至連很不容易觀察到得小昆蟲的巢穴,它們的卵石如何孵化成幼蟲的,幼蟲有事如何從亂囊裏爬出來的等等。

讀了這本書讓我明白了,原先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真是太神奇了,在這個神奇的世界裏還有很多我們人類不瞭解的東西,還需要我們慢慢的去探索發現呢。

羚羊木雕讀後感8

《昆蟲記》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用一生的時間與精力來寫的,通過仔細觀察昆蟲的生活,並且詳細的記錄編寫而成,他介紹了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繁衍和死亡。

讀書使我們真真實實地感覺到了法布爾觀察得仔細,就連小小的螢火蟲是怎樣捕食都看得清清楚楚;他還不辭辛苦追蹤觀察迷宮蛛是怎樣產卵和養育寶寶的;爲了觀察石蠶,他還親自養了一些,講述了石蠶是如何利用簡易房子金蟬脫殼的。法布爾這種堅持不懈,探索大自然的精神多麼值得我們學習呀!

從《昆蟲記》這本書當中的描寫可以看出作者的獨具匠心。他語言生動、活潑、充滿了情趣。他把感情都融入到觀察當中,使我們瞭解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

從中我也增長了很多知識。例:螞蟻和蟬之間的鬥爭,如道了螞蟻是頑強的乞丐,蜂纔是勤勞的生產者;螳螂善於運用心理戰術,是一個真正的心理專家,但它卻自食同類,兇殘得很;還有在各種昆蟲當中,蟋蟀是地道的哲學家,有高超的建築技術。

自從讀了這本書,我彷彿走進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原來昆蟲是這麼友好的,不過也有兇殘的。我以後也要向法布而那樣仔細觀察身邊的昆蟲,做一個昆蟲記錄。

在這觀察過程中也會充滿快樂,因爲那些昆蟲有的時候會很搞笑,所以有些昆蟲並不可怕,你要試着接近它,才能讓你不害怕。你們想當昆蟲學家嗎?想當的話就跟我一起去探索這個昆蟲世界吧!

羚羊木雕讀後感9

法布爾是一位法國著名的科學家,科普作家。今天,我懷着無比喜悅的心情讀法布爾所寫的一部著作——《昆蟲記》。

法布爾是第一位在自然界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窮其畢生精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寫成了《昆蟲記》這部昆蟲學著作,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尊重和愛戴。法布爾刻苦鑽研,犧牲了自己私有的時間去觀察昆蟲。

《昆蟲記》詳細地描繪的昆蟲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蠍子、蟬、甲蟲、蟋蟀,等等。這給後世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使人類社會迅速走向了現代文明。

法布爾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並不是容易的。他出生於農民家庭,從小生活貧困,靠自學先後取得了多個學位。他前半生一貧如洗,後半生勉強溫飽,但法布爾沒有像各種困難屈服,他勤於自修,精心選擇研究方向,堅持不懈地進行觀察研究昆蟲及植物,不斷獲得新成果。法布爾一生最大的興趣,盡在於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發現自然界蘊含着的科學真理。他正因爲熱愛真理所以撰寫《昆蟲記》。

我多麼渴望像法布爾那樣,到知識的海洋中去遨遊,到科學的世界去探索,去解開自然界中一個又一個奧祕,爲人類造福啊!然而同法布爾相比,我真感到羞愧萬分。法布爾

能在困苦的環境下研究昆蟲,平時我連做數學題都不認真,不刻苦,一邊做不出來,就不想動腦筋,有時還亂髮脾氣

法布爾對昆蟲有着濃厚的興趣,因此它的《昆蟲記》也讓我在讀時彷彿自己就是一隻在旁邊的昆蟲。每一隻昆蟲都有人一樣的情感。如:已經慌了神的蝗蟲,完全把‘三十六計走爲上計’這一招忘到腦後去了。”

在讀《昆蟲記》時,我甚至能想象昆蟲在活動的畫面,眼前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神祕的大自然。蟬在歌唱,蟋蟀在管理家務,蜘蛛再捕獲食物……《昆蟲記》讓我感覺到神祕的自然中也有這麼有趣的事物,我對大自然的敬意油然而生,他也有細心的一面。

法布爾在探索大自然的過程中一定與答案很大的困難,但是再大的困難也沒有擋住他探索的道路,我歎服法布爾爲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有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

《昆蟲記》不僅僅浸溢這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含着某種精神。那種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這就是法布爾的精神。

一次實驗失敗了,他把收集的數據,分析原因,轉身又設計下一次。嚴謹的試驗方法,大膽的質疑精神,勤勉的作風。這一次,我感覺到了科學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內涵。

羚羊木雕讀後感10

當我再一次翻開《昆蟲記》時,依舊被裏面對昆蟲的細膩描寫所吸引。

一個人耗費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蟲子”,已經算是奇蹟了;一個人一生專爲“蟲子”寫出十卷大部頭的書,更不能不說是奇蹟;而這些“蟲子”的書居然一版再版,先後被翻譯成了50多種文字,知道百年之後還會在讀書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轟動,更是奇蹟中的奇蹟。《昆蟲記》問世之後被看做動物心理學的誕生,還被譽爲“昆蟲的史詩”

據我所知,法布爾是一位法國的昆蟲學家,出生於法國南部聖雷翁村一戶農家,童年在鄉間與花草蟲鳥一起度過。他的家境貧窮,導致他連中學也無法正常讀完,但他堅持自學,一生中先後取得了數學學士學位、自然科學學士學位和自然科學博士學位。他的這種精神是我所敬佩的,也是我所應該學習的。回頭想想,自己的學習環境遠遠比法布爾的學習環境好,但是自己卻沒能好好的珍惜,甚至不知足。經過法布爾過年的奮鬥,《昆蟲記》的第一卷終於在1879年問世。1880年,他擁有了一間屬於自己的實驗室——一塊荒蕪不毛但卻是矢車菊和膜翅目昆蟲鍾愛的土地。這“荒石園”就是法布爾觀察昆蟲和做實驗的地方,一呆就是35年。我只能說我不得不佩服法布爾的這種執着與堅持。他爲了昆蟲竟蟄居“荒石園”長達30餘年之久,也是在這裏,《昆蟲記》的後九卷問世。

法布爾在我的眼中,是個值得尊敬與學習的人。他的耐心與毅力是驚人的,可以花上自己一生的時間去研究昆蟲並記錄。這已經遠遠的超出只是對昆蟲有興趣並喜愛而已,有一個人願意爲了一樣東西或一件事情可以奉獻出自己的生命,絕對是可親可敬的。雖然法布爾已經逝去,但是他的一生絕對有意義的。讓法布爾傾盡生命所換來的《昆蟲記》永遠留在人們心中,法布爾也將成爲大家的榜樣。

他將永垂青史。

羚羊木雕讀後感11

看名著看的是種內在的精華,如果你深入了這本書裏面,其實會發覺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東西在裏面。閱讀是種精神的享受,是靈魂的昇華。對於名著尤其如此,期望大家多學習,多多閱讀名著,對自我提高修養都很有幫忙!

《昆蟲記》這本書給了我無窮的樂趣和無數的啓發,我認爲是一本值得閱讀的好書,我早就聽說《昆蟲記》這本很有名的書,小時候也看過漫畫版的,昆蟲記讀書筆記——張辰齡。我小時候,十分喜歡《昆蟲記》。等我長大了,媽媽就給我買了青少版的。

看了《昆蟲記》,我對一些昆蟲有了新的看法,比如螢火蟲,我一向相信螢火蟲是吃草的,沒想到,螢火蟲竟吃蝸牛!我開始不相信,之後,我看到了法布爾做實驗時,我纔信了。

這本《昆蟲記》講了各各昆蟲的生活習慣。單憑這一點,就能看出法布爾的細心。

羚羊木雕讀後感12

1、人不能在生命的旅程中一遇到攔路的荊棘,就把生命當成笨重礙事、一文不值的東西扔掉。

賞析:這句話告訴我們生命的重要性,生命是非常珍貴的,我們要學會珍惜,人生中遇到挫折和困難是必然的,不可能事事如意,但一定要真愛生命,在昆蟲的世界裏,也是如此,生命雖然短暫,但也不能隨意放棄,但人類並不把昆蟲的生命當做什麼有價值的東西,這是可悲的。

2、螳螂是一種美麗的昆蟲,它像一位身材修長的少女。在烈日的草叢中它儀態端莊,嚴肅半立前爪像人的手臂一樣伸向天空,活脫脫一副很誠心誠意的禱告姿勢。

賞析:螳螂在我們的心目中是一種可怕的昆蟲,因爲它會咬人,但法布爾作爲一名昆蟲學家,卻把它寫得像少女一般美妙,這就是文字的力量和奇妙之處,而我個人認爲這樣的文字可以讓更多的人喜歡上這類科普讀物,對於普及昆蟲學知識有巨大的幫助。而說到科普讀物,大多數都是生硬難懂的,不能引起讀者的興趣,這就是名著與普通作品的差別。

3、一個人善於奉獻,才能獲得別人的感恩和回報,彰顯自己在羣體價值,過上想和諧美好的生活。

賞析:這段話應該說的是蜜蜂吧,我們在寫蜜蜂採花作密的時候,經常會把無私奉獻這個當做它們的美德,而中國古代的著名詩人羅隱也有一首傳送千古的詩“採得百花成蜜後,爲誰辛苦爲誰甜”,也是對蜜蜂辛勤勞作的寫作。

4、在偶然的盲目之中,也會有驚人的遠見卓識。

賞析:有時候我們在做一件事情或者下一個重大的決定時,並沒有可靠的依據和準繩,但往往時間不允許我們準備這麼充分,而根據自己的判斷果斷的做好這些事情時,也有成功的可能性,甚至堪稱遠見卓識,因此,我們要遇事要果斷,敢於挑戰困難。

5、科學實驗讓我們認清了自然界的真實狀況,所有的一切都是有依據的,絕非偶然現象。

賞析:科學實驗是近代科學發展的誕生的產物,也對科學的驗證和實踐方式,它讓我們發現了很多自然界的規律,掌握了很多知識,而事實是,我們發現很多事物的發展都是有規律可尋,也是必然的結果,而這些依據是客觀存在的,並不是偶然現象。

6、本能有無懈可擊的邏輯,即使在最微弱的地方也能體現出來。

感悟:什麼是本能?本能是人或者動物與生俱來的、天生就擁有的思維和反應,例如動物遇到危險就會逃避或者防衛,遇到可口的食物就會想吃上一口,這些都是動物的本能,是自然的邏輯,是不需要推理的,但我們時常忽略。

7、所有的動物,包括人,都天生具備一些智慧,一些與生俱來而非後天獲得的靈感。

感悟:經過歷史的演變和進化,人類的智慧高於地球上的一切動物,成爲了這個星球上的霸主,用人類的智慧建立了高高在上的地位。但其實,其他動物也是具有智慧的,例如昆蟲,它們也有靈性,懂得生存的道理,例如遇到危險的時候也知道反擊和逃跑。

8、人們天真的幻想終將在殘酷的現實中,令人惋惜地走向終結。

感悟:人們自以爲掌控了真理,也成爲了地球的霸主,但其實大自然的力量是永遠不能被征服和完全突破的,幻想和現實的差距,就是野心與現實的距離,走到終結,人類也無法解答這個問題。

9、學習這件事不在乎有沒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於你自己有沒有覺悟和恆心。

感悟:這句話對我的啓發真是太大了,全世界的智者都能支持覺悟和恆心對學習的幫助和作用,在中國的文學大家口說也是這麼說的,例如清代學術鉅子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裏講“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也就說人要守心,要有恆心,會成就學術。

10、我們的生存是以它們的死亡爲基礎的。世界本來就是處在一個永無窮盡的循環着的狀態。由此看來,“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的確是一個值得細細品味的哲學問題。

感悟:這段話道出了萬物的真理與客觀存在的事實,例如,如果說萬物有靈的話,那麼人類這種靈長類動物爲了生存,就必須吃掉動物、植物,因爲我們是雜食動物,並不能用殘暴來形容,這是自然之理。在昆蟲的世界裏,也是這樣的,弱肉強食是客觀存在的道理,也是自然現象,反而就是這種競爭讓動物在進化。

羚羊木雕讀後感13

赤條蜂十分搞笑,細細的腰,玲瓏的身材,腹部分成兩小節,下方大,上方小,中間好像是用一根十分細的線連起來一樣,黑色的肚皮上圍着一絲紅色的腰帶,這就是又嬌小又美麗的赤條蜂。

在《昆蟲記》當中,我學到了很多知識,我知道了有漂亮的昆蟲,有聰明的昆蟲,還有個性的昆蟲……各種昆蟲都有着自己的脫險方式、生活方式和捕食方式,其實,我從小就很不喜愛昆蟲,但是,我在讀了《昆蟲記》之後,不但使我喜愛上了昆蟲,而且我還喜愛研究昆蟲了呢!

《昆蟲記》這本書真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