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基因傳》讀後感範文

《基因傳》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6W 次

《基因傳》讀後感範文

《基因傳》讀後感範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基因傳》讀後感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基因傳》讀後感1

讀《基因傳》前我對基因的認知少之又少,雖然會常常驚歎於生活中某些家庭成員外貌、性格、行爲的高度一致性,但是從來沒有深究其原因,也沒有意識到科幻片出現的基因變異怪物離我們並不遙遠。悉達多·穆克吉在這本書裏按照時間順序,詳細講述了基因理論的起源、發展和未來,也花了大量篇幅介紹基因理論發展背後科學家們的鬥爭、合作與艱辛。

基因理論的起源

在基因理論萌芽前,歐洲一直信奉神學,認爲世界萬物都是上帝創造的,就連當時提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擁有一定社會地位的達爾文也不敢公開質疑物種的起源。但是達爾文在非洲考察收集動植物樣本後,發現物種的多樣性,同一品種的鳥類爲適應不同的生存環境逐漸進化成外表差異顯著的物種。進化論的提出反應了當時人類已經開始思考“who am I ?”。

與達爾文同時期的孟德爾就沒有那麼好的運氣與名望,每次參加高校教師職級考試都以失敗結束,可以說是屢敗屢戰,屢戰屢敗的典範了。然而,就是這個職業生涯被命運捉弄的神教工作者揭示了偉大的遺傳定律。孟德爾通過培育各種特徵的豌豆,幾十年如一日,記錄不同性狀的豌豆雜交後的特徵,有些性狀是顯性遺傳,有些則是隱性遺傳,孟德爾歸納總結得出:存在某種不可分割的最小因子決定着生物所有遺傳特性,這個最小因子就是基因。

基因理論的發展

達爾文的進化論和孟德爾的遺傳定律像打開了生物學大門的鑰匙,一大批科學家開始涌入生物學領域,生物學研究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格里菲斯通過肺炎細菌轉化實驗證明裏DNA是遺傳物質,沃森克里克發現了DNA雙螺旋結構的中心法則,桑格發明了DNA的測序方法,一些科學家通過遺傳疾病定位到突變基因。

事物都有兩面性,有好的一面一定也會存在壞的一面。基因理論曾被一些極端分子扭曲利用,對一些無辜者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傷害。美國在20世紀曾大肆鼓吹“優生學”,無知的政府、學者認爲優秀的父母必定能夠生出優秀的孩子,而那些沒有受到多少教育、精神狀況不好的父母所生的小孩智商一定不高,並且以後小孩的精神狀態也會跟他的父母一樣,他們信奉遺傳學中的“馬太效應”。美國有些洲竟然將“優生學”編入法律法規,對某些婦女及其子女進行了絕育手術,殘忍的`剝奪了他們的生育權。德國的納粹分子也是極端基因論的產物,他們試圖通過種族滅絕的方式避免自己的“高貴”血統被“污染”。基因的發現帶來了生物學的革命,而革命總是伴隨着血雨腥風。

基因理論的未來

人類認識到基因在遺傳中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很多家族遺傳疾病是由於染色體中的基因發生突變引發的,部分遺傳領域學家已經可以定位到某些遺傳疾病的致病基因,理想的情況下只需將致病基因切除掉,替換成健康正常的基因就能治癒困擾了幾代人的家族遺傳疾病。然後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將違背倫理,如果人類可以自由修改自己的遺傳基因,幾十萬年的進化可能只需在一天內完成,美好遠景的外衣下可能隱藏着巨大的危機,基因技術將帶來很多不可控的因素。

雖然基因技術現在仍然面臨着很多爭議,但是我相信先進的技術總是在不斷摸索、犯錯、修正中螺旋式前進的,科學家們將爲我們揭示更多基因的奧祕,我們人類也將能夠更好的掌握自己的命運!

  《基因傳》讀後感2

眼間離開工作崗位一月有餘,原來工作的時候,所有的時間都用來思考如何做好本職工作,如何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如何使自己脫穎而出,沒有閒工夫閱讀和思考與財務無關的書籍和知識。真的很難想像我是如何在三天的時間裏閱讀完這本54萬字的《基因傳》,也許正是因爲過往的專注與偏執,反而是禁錮了思維,沒有看到世界的五彩斑斕和神祕莫測。

《基因傳》買回來數月一直塵封在小書櫃裏,當初買這本書是因爲有人推薦,因此附庸風雅罷了。買回來後被厚厚的大塊頭嚇到,於是迅速插到小書櫃裏視而不見,直到12月回家休養身體後,因無聊至極而隨手抽出來準備胡亂翻閱一下。讀完封面內側的作者簡介,頓時被驚到,原來一直秉持術業專攻的理念,被作者的經歷顛覆,真沒想到,人生的跨度竟然還可以這麼的寬泛。

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印度裔的美國醫生、腫瘤專家,曾就讀於牛津大學、並在斯坦福大學和哈佛大學取得醫學博士學位。同時他還是一位知名科普作家,他於2010年出版的《衆病之王:癌症傳》竟然獲得了普利策文學獎,我很難想像這兩個八竿子打不到一塊的領域是如何在一個人身上被觸及的,於是我帶着好奇心開始閱讀本書,想看看科學工作者是如何運用文學的語言來給普羅大衆科普基因知識的。

本書從回憶作者的家族史開始,以家族病史爲引言,以遺傳學的研究與發展爲主線,向我們揭示了神祕的基因是如何主宰人的一生,科學家們又是如何與基因缺陷抗爭從而期望使人類不斷優化,實現完全控制人類自身發展目標的。

作者分別介紹了家族中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堂哥,患有躁鬱症的三叔,以及精神失常的四叔,因爲這些家族病史的出現,作者也無時無刻不在擔心這種遺傳病可能在未來某個時間對自身以及家庭造成不良影響。

那麼,我們的身體和性格真的是受基因控制的嗎?基因是如何作用於我們的身體,控制我們的行爲,影響我們的生老病死的呢?這些肉眼看不到摸不着的小玩意多麼的神奇,讓我不由自主地想去探個究竟,去了解我爲什麼會成爲現在的我,是什麼在控制着我,主導我人身的發展?我將研究基因的發展進程擬成了一張圖表,探索基因研究的歷史線索。

這本書帶我領略了科學的神奇之處,也讓我們可以從科學的角度來思考,我是怎麼來的,我怎麼會變成現在我這個樣子的。由此開啓認知自我的奇妙旅程,同時憧憬人類將不斷進化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