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鋼琴即興伴奏教程》讀後感

《鋼琴即興伴奏教程》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W 次

我看的這本《鋼琴即興伴奏教程》是由天津音 樂學院 教授 馮國林 先生編着的。最早的版本是1994年7月,2002年5月第二次印刷。它是一本傳統即興伴奏教程,與時下何初、何山編着的《流行鋼琴即興伴奏教程》有很大的差異。但對於學習與研究鋼琴即興伴奏的人來說,它是這門課程入門的基礎,有很大的價值趨向。由於我先是系統地學習了現代即興伴奏理論,而後再系統地學習傳統的伴奏理論,對於現代與傳統的即興伴奏教程有了一個橫向、縱向的比較。

《鋼琴即興伴奏教程》讀後感

《鋼琴即興伴奏教程》它的講述是以傳統和聲學,四部和聲爲理論基礎。在講述了“如何爲旋律配和聲”、“伴奏織體的演化”之後,以左手四聲部的伴奏,不管是帶旋律的伴奏,還是無旋律伴奏,這一理論同樣適用。隨後逐漸過度到左手三聲部、二聲部的伴奏以及聲部增多與減少的方法,伴奏譜的簡化等。邏輯性極強,操作簡單、易記。但比起現代和聲支撐的伴奏教程,它的不足尤爲明顯。

一、和絃標記法的弊端

傳統和聲教程中的和絃都是以大小調音級標記法來標示,這種標示實際上就是以首調爲基礎記述和絃,那麼傳統的鋼琴即興伴奏它是以傳統和聲爲基礎,也是採用音級標記法。這種標示法要求演奏者必須有深厚的傳統和聲理論基礎和在實際演奏中對固定調轉換成首調的反應能力要非常強。試問,如此高的要求有幾人能鑽研透徹?另外,由於每個大調跟它的關係小調是用的同一個調號,這就在副三和絃,一直複雜點的和絃上花費它到底是屬於大調還是小調的問題。與其如此繁複還不如挑個簡單明朗的記譜方法——固定調(也即音名)和絃標記法,如:C、Dm、Bdim7等。

二、強調伴奏絕對地爲歌唱服務,缺少互動性

傳統伴奏提倡“伴奏就是伴奏,被認爲是獨立的聲部”,不使用化麗的伴奏織體,強調伴奏絕對地爲歌唱服務,伴奏僅爲次要地位,缺少了伴奏者與演唱者在音樂上的互動關係。

三、過分強調正三和絃鞏固調性的地位,忽略副三和絃、七和絃等豐富調性色彩的作用。

傳統的伴奏與現代即興伴奏,給人的感覺是傳統伴奏過於“樸素”、“正統”、“嚴肅”,現代伴奏給人“華麗”、“輕鬆”、“靈活”的感覺。而且由於現代流行鋼琴伴奏重視了副三和絃、七和絃、副七和絃,把他們與正三和絃一視同仁,採用了“優勝劣汰制”,誰的音響表達能力強就才用誰,彈奏者喜歡誰就用誰。另外,現代流行鋼琴中爲豐富和聲色彩,新生了擴展和絃,如G(*add11)即:sol、si、do、re。延留和絃,如Csus2即do、re、sol。

四、低音流動性、旋律感不強,伴奏織體呆滯。

流行鋼琴即興伴奏突破了傳統和聲學理論的應用,低音的進行已經不再是單一地強調和聲功能的表現,而更加趨於旋律化,流線型,伴奏手法上也融入了現代和聲體系、現代流行音樂的樂隊伴奏技巧。伴奏織體也不再受固定伴奏織體模式的約束,而是根據樂曲旋律節奏有鬆有緊、自由變換。同時。不再受歌詞大意和意境的影響,而是選擇較爲自由、突出即興演奏的伴奏方式,從而更加趨於人性化。

五、絕對不允許屬和絃向下屬和絃的解決,過分強調屬和絃向主和絃的解決。

在現代流行鋼琴伴奏中屬和絃向下屬和絃的解決是被允許的,甚至出現平行五、八度都不足爲奇。

儘管這本《鋼琴即興伴奏教程》有如此至多的問題,這不是這一本書與現代和聲伴奏的之間的差異,他是傳統即興伴奏教程與現代流行鋼琴即興伴奏教程的差異。我們不但要從兩種體系的變化中看到時代性、審美效應的變化,更應該追根溯源,徹底地瞭解兩種體系的聯繫與差異。更好地理解即興伴奏的實際價值,伴奏者的彈奏目標,衡量伴奏水平的標準。所以,現代即興伴奏這一間接經驗我們要去鑽研,到傳統的即興伴奏這一直接經驗,我們更得去學習、比較、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