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完整的成長》的讀後感範文

《完整的成長》的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8W 次

《完整的成長》的讀後感範文

《完整的成長》的讀後感範文
《完整的成長》的讀後感範文1

昨天晚上,我終於讀完了孫瑞雪老師的《完整的成長》。這次這本呢書讀得這麼慢,跟開學了、工作比較忙、晚上不願動有關係,但我覺得更多的是這本書實在讓我沒有多大的動力去讀。

當然我這樣講,並不是說這本書不值得一看。這是一本有點像散文的書,當你認可了蒙氏教育理念,就會覺得這是一本閒來無事讀來消遣的書。書中對於蒙氏的理念講得很模糊,很理想化,甚至是有點誇張。至少對於我現在的理解程度,我認爲有點誇張。不過我也想再多說一句:或許再過一段時間,我也會不覺得有多麼誇張。因爲曾經我也以爲蒙氏的理論很誇張,直到我看到那一段日本的蒙氏幼兒園的錄像。有點扯遠了。即便我無法理解這種散文式的理論,但我仍然認爲這本書值得一看。這是因爲,這本書給讀者提供了大量的兒童行爲的例子,關鍵是還與理論講解相結合。更加清晰明瞭。

這是我隨意截取的關於一個孩子的兩個例子。一個是他八歲時,因爲邏輯讓老師抓狂的對話過程。面對這樣一個孩子,我會覺得他的人生樂趣在哪裏呢?可是看完他在四歲時的那個例子的時候,我就覺得這個孩子是他父親教育的正常結果。

這本書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在這樣的例子中,我們會發現自己原來對自己的孩子犯過這樣的錯誤。或許對於目前的我而言,這就是這本書的價值所在吧。

《完整的成長》的讀後感範文2

我對孩子有着天生的喜愛和憐憫。對孩子的喜愛源於我是一名媽媽和老師,而憐憫則是因爲常常看到很多的孩子因爲不被理解或者缺乏有效的引導陷入迷茫和苦惱。

偶然的機會知道了孫瑞雪的教育機構,捧回《愛與自由》的書讀了。隨後又讀到了她的《完整的成長》,似乎是續上了,更完整的瞭解了她的理論與實踐。

孫瑞雪說:我們是搞兒童教育的,但我們要花大量的時間進行成人的瞭解和研究。因爲,如果我們不成長,我們無法瞭解兒童,無法做這種高於我們意識形態的教育。成長需要尋找一個途徑,觀察兒童能幫助我們找到成長的路。我們必需與兒童一起成長。

非常幸運地遇到了這本書,覺得在書中找到了自己的情緒密碼,也找到了通往孩子世界的美麗小路。

她用溫和的筆法向大家呼喊:

兒童自己創造自己!

兒童是自己身體的主人!

兒童是自己情緒的主人!

兒童是自己感覺的主人!

兒童是自己心理的主人!

兒童是自己認知的主人!

兒童是自己精神的主人!

一切創造始於兒童的自我創造!

如果想做到這些,就用“愛與自由”去澆灌。

書中舉了大量的實例,甚至包括作者的迷惘與解惑,用最真實的感受傳達了她的一份擔憂,一份責任。

雖然寫的是0—6歲孩子的成長,但是對於從事小學教育的我們來說,有着很重要的借鑑的意義,讓我們知道因爲哪一部分的缺失,才造成了我們現在所教孩子的問題,有助於我們幫助孩子走出困境。現在想來我們班的一個典型特徵的孩子,就是缺少了早期的體驗學習過程,父母是非常利落能幹的人,幫助孩子解決了一切可以動手的機會。剛入學時,孩子雖然活潑,可是手部及身體肌肉的協調感差,造成了不自信的狀態,更不必說戰勝困難的意志品質了。這些方面慢慢在學習上表現出不願意思考,遇到稍有一點難度的題就放棄,不願意寫作業。於是我就對症下藥,增加他的動手機會,並把他的任務難度係數降低,先解決自信心的問題。又經過長期的體驗訓練,幫助他進行內部的自我建構。終於有一天,迎來了他自豪地跟我說:“我現在的躲避球水平很好噢!”再後來,開始耐心而專注的作業。孩子,你終於完了一部分的自我建構,開始認識自己了,變成自己的主人啦!

我的女兒只有三歲兩個月,美麗可愛,活潑伶俐,我也嘗試着這樣和她這樣交往。

暑假裏,我把她帶到姥姥家,因爲姥姥家裏有年齡相仿的好幾個小朋友,女兒可喜歡他們了。她的大姨喜歡她,獨獨邀請她做客,她不肯,聲嘶力竭地哭,完全失掉了乖巧的形象,勉強去了一次,就再也不肯去了。後來,大家就常常拿這件事逗她玩,只要說:“送你到大姨家。”她就大哭,屢試不爽。女兒不是太愛哭,再因同樣的原因又哭了一次後,我試着詢問:“你喜歡大姨嗎?”她含淚點頭。“你不想去是因爲捨不得戚珩哥哥吧?”女兒大眼晴裏珠子就斷了線啦,小嘴兒一撇,又要哭,看來這就是她的傷心處了吧。我接着說:“你看,媽媽就是你肚肚裏的蟲蟲,什麼都知道,那麼,我們就暫時不去大姨家了,要是去的話,媽媽和你商量,好嗎?”她破涕爲笑:“我以後再上大姨家。”好像,類似的哭就少了呢。

女兒暑假後就要開始她的集體生活了。孫瑞雪的幼兒園的理論是蒙特梭利,注意體驗和經歷,注重孩子的'內部自我建構。體驗就是學習!因爲對“體驗學習”的關注與重視,才進行了遊戲課程的研究。如今,又見“體驗”是那麼的熟悉,卻略帶陌生。因爲體驗也需要“有向”,凡事皆體驗我們沒有那個時間和精力;體驗要到個體,給孩子機會,不有意無意的替代。這也算是所說的上位吧!實踐——理論——再實踐——再理論,需要不斷的繼續學習和體悟,才能將它更好的應用在我的教育孩子當中。

這本書還得再讀,因爲真的很好。

《完整的成長》的讀後感範文3

時間的河也許不洶涌卻足夠綿長,人生在這份永恆中倉促彷徨,有的怯懦,有的逃避,有的暴躁,有的苛責,也有的勇敢成就了英雄,執着超越了自己,大愛感動了人心。

找不到差異的原因,不理解已是成年的他人或自己不該有的情緒、心理、價值觀……

《完整的成長》告訴我們,迷惑於現在,不如在童年尋找答案。

兒童自己創造自己。父母給予孩子生命,但他的成長從身體開始,經歷情緒、感覺上升到心理、認知,再由精神昇華卻是在內在自己創造完成的,從而成就了一個獨一無二的他。這個過程偉大而隱祕,常被外在不經意的干擾,割裂,甚至強制改變,從而成長停滯,某種情緒、認知被割裂在彼岸。

孩子被誤解(也可能因恐懼、失落……)而哭泣,家長沒有引領他認識這種情緒,使他在莫名的惶恐中多了一分焦躁,以哭泣宣泄而出,這是正常的兒童的反應。短時間的忍耐,這種哭泣沒有停止的跡象,終於忍無可忍,一番訓止,連疏通情緒的門也被關閉,世界裏停留了一分焦躁,更沒有今後面對這種情緒時的理解和解決辦法,一種隱性的成長停滯了……即使多年以後。

這只是一個小小的詮釋,情緒、心理、感覺、認知、精神……多少的成長都是相似的過程,有的得到了及時的認識、宣泄,正確的梳理、解決,使兒童成長後,再經歷時已因爲有過完整的體驗而順利解決。而沒有體驗過的,就會指責別人。所以,心理醫生在治療時,多是引領患者回顧成長,找到斷裂的點,從而連結疏通,這一切本可以在童年解決。

想營造兒童完整的成長,家長、老師要給予的就是陪伴和引領,給他愛和自由,讓他的內在安全從容地完成這段偉大的人生歷程。從而,我們也就不會再爲成人後形形色色的人的差異而困惑了吧。

《完整的成長》的讀後感範文4

假期再次捧起孫瑞雪的《完整的成長》這本書,細細品讀,收穫很大,對如何爲兒童創設一個完整成長的空間有了更深的思考。

本書講述兒童如何在成人創造的外在的世界中創造“自我”,讓兒童成爲自己身體、情緒、感覺、心理、認知和精神的主人,如何在關愛兒童的同時看到兒童自我成長的力量,將其培養成一個完整的人。她提倡對兒童生命的尊重,全是完整的人與完整的成長的真正內涵。本書最後還介紹了兒童發展的不同理論,以幫助讀着更好地理解兒童的發展規律及發展過程。

書中寫道“身體是屬於兒童自己的,他需要自由地支配他。父母教師要做的,就是巡邏在兒童活動的邊界上,在鼓勵和分享中保護兒童,讓他們學會自我保護。如果被允許之後纔可以探究,人就沒有了自主和自由的意識。”而在日常生活中,老師和家長更多地替代孩子,活動或玩的時候,總是告訴他們“不能這樣、不能那樣、小心這個、小心那個……”不但孩子的身體不能自由支配,而且孩子的思維也被替代,孩子們失去了創造自己的機會。

這不由得使我想起三年級男孩兒的最愛——長尾夾。長尾夾不就是數學老師要求學生夾卷子的小夾子嗎?有什麼好玩的?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孩子們的創造,他們會把幾個夾子組合在一起,變成另類的陀螺,他們在桌子上、地上不斷嘗試、不斷改進、不斷完善;他們會自發地組織幾個人進行比賽,在比賽的過程中,形成了他們獨有的規則;在玩的過程中,學會了溝通,學會了相處。這就是自由支配的魅力。

我們知道7歲至12歲兒童開始對有意識地協調自己的動作有了極大的興趣。他們喜歡跳繩、滾圈、騎馬、蹦蹦跳,這些都是有規則的身體活動和遊戲。幾乎每一樣遊戲中他們都會使用意識。此時兒童認知的發展使得孩子可以通過認知來確認自己的身體,設計活動來自主遊戲、自主運用身體。就那孩子們喜歡的躲避球來說,在玩的過程中,孩子們邊玩邊形成規則,比如:怎樣分幫、怎樣確定發球權、在同時得到球的時候到底由誰來打、犯規了怎麼辦、比賽的時候應該採取什麼樣的策略……這些都是在玩的過程中不斷完善,完善的過程中孩子們也不斷成長。凡是可以考驗自由運動身體的地方,愉悅和自由的兒童都會不厭其煩地攀爬行走,極盡全力張揚着自己,張揚着終於可以完成使用身體每一部分的喜悅。對他們來說,身體自由了,他們創造了一個自己的身體。如果不讓兒童感知與經驗,那就意味着讓兒童失去自己的人生。

所以我們應該給孩子更多自主的機會,提供更多自主的空間,讓他們盡情展示,盡情創造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從出生開始,就是自己身體的主人,自己情緒的主人,自己感覺的主人,自己心理的主人,自己認知的主人,自己精神的主人,才能真正完整的成長。

《完整的成長》的讀後感範文5

“完整”的成長,我們完整嗎?——似乎還在發展,完善中。像書中最後一段所說:“人永遠不會變成一個成人,他的生存是一個無止境的完善過程和學習過程。人和其他生物的不同點主要是由於他的未完成性。”

看到這時就會想起身邊所發生的真實故事:

我朋友曾說過他姐姐的孩子,在小時候常被寄養於奶奶、爺爺家,而爸爸、媽媽爲了生計忙於工作,到六歲時發現孩子有些自閉,不願與人交流、溝通,同時與爸爸、媽媽的關係也是淡淡地。

我身邊的小孩兒,小時候不管吃什麼都是切得碎碎地,或是打成汁喝,到現在四歲了咬一些青菜都很費勁。

拋開小孩不講,看看成人又如何呢?

閒娛時間朋友們出去玩、吃飯,在飯桌上有位朋友盡然說:“我不會用筷子。”天哪!不是吧,你都25歲啦。原來是小的時候奶奶常追隨於餵飯,自己吃飯的時候很少,那使用勺子、筷子的機會更少。

想想他們的童年是怎麼過的呢?

再回頭看看《完整的成長》發現,證實,童年是人生基礎的奠定,人的童年不是跟隨在父母及朋友、老師的指定、計劃,而是跟隨於自己的內心,遵循於內在自然發展規律。

像上面示例中的人,他在創造自己的時候,誰阻礙了他———成人;他在認識、感知自己身體時,誰控制了他———成人;他在體會情緒、情感時,誰抑制了他———成人;他在感覺時,誰又阻止了他———成人……難以想象,他的主人是誰?

相反,從《完整的成長》中我們獲得:孩子的童年過得好與不好,影響着他成長後的人生、心理、身體。

請記得,今後成人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而孩子也要在成人的角度,看到成人的問題。

請記得,滋養孩子的心、身、靈。

請記得,讓孩子去自我創造。

請記得,讓孩子去探索、發現、感覺、感知再感覺。

請記得,耐心等待孩子,多給他些機會。

請記得,尊重孩子,真愛孩子。

請記得,給他愛和自由的環境。

給予這些時,他至少是朝完整靠近,不近乎完善只需完整。

《完整的成長》的讀後感範文6

利用假期時間,把孩子從他姥姥家接回來,自己照看了幾天,同時也細細品讀了孫瑞雪的《完整的成長》這本書,對照自己的孩子,感悟頗多……

我讀這本書最大的收穫就是讓我體會到了一個孩子看世界的視角,有了一個奇妙的經歷,每時每刻每頁,都有新的驚喜,原來孩子的世界是這樣。

總感覺自己的孩子身上有一種力量,讓他一會兒也閒不下來,只要是醒着,就不停地爬呀~找呀,站起來,坐下來,再爬~再找……一直到困了,餓了,才嚎出不耐煩的叫聲,來表達他的不滿。看了書中一個小例子,我會心的笑了,原來天下的孩子都一樣呀。例子是這樣的:

有一次一個長輩問我:“你有沒有做過這樣的實驗,模仿一個4歲孩子一天的活動,他做什麼,你就做什麼。”他接着說,“我做了,但我模仿的時間都沒有超過一個早晨。他彎腰我就彎腰……他蹲下我就蹲下……他跑多遠我就跑多遠……最後我累得都不能動彈了,但他什麼事都沒有,該做什麼還是做什麼。”

原來,兒童在開始發現自己的身體,探索、開發自己的身體的時候,也和成人一樣着迷,也會充滿挑戰和探險精神。當身體的一種功能被喚醒,兒童就會盡情地重複使用,反覆練習,一直到他自己困了累了,纔會躺下。

同時,兒童的生命特質也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說,對於兒童,身體就是認知、是感覺、是情緒、是心理、是精神,他們是一體的,並通過身體的活動來體現渾然一體……當兒童在做某種身體活動時,他不僅在發現和探索身體,也在用身體的活動表達自己的情緒、感覺、心理、認知和精神。

在教育和成長的歷程中,我們必須從對生命的真正瞭解開始,這也許會使我們更驚喜地發現兒童的智慧!

《完整的成長》的讀後感範文7

這幾天仔細的看了《完整的成長》,由於之前並沒有太多瞭解這本書的信息,所以看完後不禁驚歎。這是一本從兒童教育的角度來闡述另一個世界,一個每個人都擁有的內在世界的好書。

兒童自己創造自己!

兒童是自己身體的主人!

兒童是自己情緒的主人!

兒童是自己感覺的主人!

兒童是自己心理的主人!

兒童是自己認知的主人!

兒童是自己精神的主人!

一切創造始於兒童的自我創造!

這裏每個觀點都是真理。然而每個觀點在當今的教育中卻顯得那麼的陌生!

人類因爲擁有了內在世界,因而擁有了智慧,並且也透過這個豐富的內在世界創造出來一個豐富的外在世界。但多年來,有形的外在世界毫無疑問的佔據着我們的時間與空間。而內在世界的探索卻一度在生存的挑戰中被遺棄。我們的父母親沒有清晰的告訴過我們如何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如何學習管理自己的情緒;我們的老師沒有能量懂得我們的內心世界,當然也無法引領我們的精神成長。

但今天,這個世界似乎在一夜之間發生着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開始從這個充滿物慾與競爭的外在世界逐漸轉向我們的內在。《阿凡達》現象的出現無疑默默的證實着這一切。那麼,《完整的成長》在這個時候出現無疑是盞明燈。它如同十年前的《愛和自由》,爲我們嶄新的小生命指明方向。

即使,很多的父母與教育者由於對內在世界的陌生,而無法更徹底的領悟其中的意義,但我依舊堅定的相信這將是我們的必走之路。正如愛和自由十年前的陌生與今天的影響一樣,這是一個深遠的影響!對於父母與教育者來說,瞭解內在世界不僅是爲了孩子,更重要的是爲了透過了解自己的內在,而提升自己的生命狀態。

當然,瞭解這個新世界,這不是件容易做到的事情,它需要我們有勇氣、有好奇心,還需要一份持久與耐心。跟隨着孫老師,跟隨着愛和自由,這些年很艱難,但我卻在這個新世界中創造了一個嶄新的自己,爲此,一切都值得!

所以,在此,若有時間,我將願意與所有的父母與教育者分享,《完整的成長》帶給我的一切!

《完整的成長》的讀後感範文8

兒童的成長應該是完整的,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幼兒的成長卻是不完整的,如何使幼兒做到完整的成長,這需要家長、老師的共同努力,更需要那我們運用正確的方法。而這本書,通過大量的例子來告訴我們如何使一個兒童從出生到成年完整的發展給了我很大的啓迪和思考。

情緒在兒童完整發展中是個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們要理解孩子就要了解孩子的情緒;我們要接納孩子,就要接納孩子的情緒;我們愛孩子,就要包容他的情緒。

幼兒剛剛進入幼兒園,難免會有害怕的情緒,最直接的反應便是哭,孩子爲什麼哭呢?是因爲這時的她心裏有種強烈的不安感這種不安是他感到很難過,這時候老師應該瞭解幼兒心理的情緒,纔會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法。

所以我們應該給孩子更多自主的機會,提供更多自主的空間,讓他們盡情展示,盡情創造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從出生開始,就是自己身體的主人,自己情緒的主人,自己感覺的主人,自己心理的主人,自己認知的主人,自己精神的主人,才能真正完整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