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喚醒護理》的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喚醒護理》的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7W 次

《喚醒護理》的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喚醒護理》的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喚醒護理》的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喚醒護理》的讀後感1

近日經院領導推薦,來認真翻看《喚醒護理》,很有感觸,她不是教科書,卻有着教科書的精髓;她不是制度規範,卻是制度規範的標準和依據;她不能被生搬硬套,而應理解後再去創造。

此書主要講人本位整體護理,顯著改善療效、安全、效益和醫患關係,能確保優質護理真正落地。目的就是幫助我們在實施優質護理的過程知道做什麼,懂得爲什麼,掌握怎麼做。本書對人本位整體護理的起源、內容、流程以及護理管理做了更系統、更全面的梳理。衛生部近幾年推行優質護理服務,就是旨在推行以人爲本的責任制整體護理。

認真貫徹人本位整體護理能看到明顯的成效:我們在操作的過程中實施病情觀察、教育指導、心理護理等整體護理流程;依靠證據評估來確保醫療安全和防止康復延遲;通過計時評質的績效考覈調動了我們的積極性,提升了專業化水平,提高了工作效率;再加上運用科學的彈性排班法,有效地緩解了人力資源的不足。良好的服務態度及行爲是提高護理質量、爲患者提供最佳服務的關鍵。我們的護理工作要求做到五點:儀表美一點、問候多一點、巡視勤一點、觀察細一點、業務精一點。尤其是護士們真誠的微笑、關切的眼神,拉近了與患者的距離,增加了理解和包容,爲溝通架起了一座穩固的橋樑。

我們燒傷科本身就是優質護理病房,每天早上7:30,我們會面帶微笑準時來到病房,爲每一位患者及家屬帶來最真摯的問候,整理牀單元,打好開水。幫班護士6:00就會來到病房,爲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漱口、洗臉、餵飯。對生活半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病人我們協助他們翻身、拍背、功能鍛鍊,並認真講解功能鍛鍊的重要性,取得患者配合;對生活能自理的病人,我們做得更多的是健康教育。上午是治療最繁忙的時候,大家邁着輕盈的步伐,穿梭在病房內,主動及時地爲患者提供護理服務,杜絕了呼叫加液。病牀前,親情稱呼:爺爺、奶奶、叔叔、阿姨、老師等讓患者倍感親切。在病牀前,或開心交談、或作細心疾病指導、或給予體貼的梳頭、修剪指甲、理須等,一切都是那麼自然。護患之間少了隔閡,多了份親切和理解。下午,我們會根據級別護理要求,爲臥牀病人擦洗,及時主動的解決他們各項護理生活問題。真真把護士還給病人,讓病人、社會和自己滿意。見到病人真誠的笑容時,作爲科室的一員我感受頗多。

前些日子看了電視劇《心術》,電視劇中一些醫療糾紛均源於患者對醫護人員的隔閡感、距離感、不安全感,對病情、疾病知識的不瞭解。很多時候,覺得那患者無理取鬧,懂麼不懂亂說一通,後來反過來想,這不正是我們要去告知他的嗎?是我們的一些宣教工作做得不夠,關心病人不夠,從而使患者產生不安全感、距離感。當我們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接觸病人、巡視患者及健康教育工作中時,我們對病人的病情、治療情況及生活需求瞭如指掌。當然,病人很快也體會到改變護理模式的好處了。那天我上日班巡視病房時,有一位輸液病人正發愁家屬不在如何上廁所時,我早就觀察到這一點,細緻周到的幫助病人解決了這難言之隱。還有許多的親身體驗,讓我們深深體會到來自病人的、發自內心的感激及滿意之情。我們個人的力量是微小的,希望我們化點滴爲汪洋,讓和諧的醫患關係傳遍大江南北。

最後,我想說:喚醒護理就像一位和藹的老師,雖然她並不完美,但她耐心的教會我如何與病人相處,逐步的讓我領會到只有發自內心的主動爲病人服務,才能使我們和病人都快樂,才能真正提高護理質量。我體會到:喚醒護理就像是引領着我不斷前進的啓明星。我相信:有了她的陪伴,我會成長的更好。

  《喚醒護理》的讀後感2

說來慚愧,從事護理十幾年,是第一次主動且如此繞有興趣的讀一本專業書。是的,《喚醒護理》這本書完全算得上臨牀護士的專業書。

護理的作業用是什麼?工作中忙碌的我們是否如此自問過?做好護理的標準是什麼?我們天天被各種質量標準規範着,卻從來沒想到“讓絕大多病人治病時感覺好得快,不出事,痛苦少,被關照”是護理最通俗的標準。到底真正的優質護理要如何實施?……真有恍然大悟,豁然開朗的感覺。

迴歸護理本質,人本位整體護理。從我接觸護理以來,一直被要求實行整體護理,之前我所理解的整體護理就是套用護理程序的框架,執行起來總有些生搬硬套的感覺。書中的人本位整體護理着重強調了人的個性和社會屬性,要求護士關注病人的病情反應和變化趨勢,並在診治傷病的同時,滿足病人在康復、心理、社會等多方面的要求。書中用了很多真實案例:護士給病人做護理時早期發現併發症和治療中的副作用,及時防範了重大醫療風險事件,挽救了病人的生命。作者張中南先生形象地形容:護士就像戰鬥中的偵察兵,在全面連續觀察病情的職責上與醫生間斷性的診斷治療職責形成互補。原來“誤差、心理反應和社會影響”這些值的觀察也是我們護士的本職工作。對病人病情觀察不僅僅看反應是否在正常值範圍,還要關注評估病情變化趨勢。以人爲本的專業服務還體現在尊敬病人,從細微處體貼病人,如手術室裏如何從細節上避免病人身體的暴露,醫源性恢復延遲的防範,關注病人情緒,及時表情評估等等都是我們護理今後要努力的細節。原來人本服務就是整體護理的一部分。

生活護理與優質護理。優質護理開始了,“很多人狹隘的把生活護理理解爲給病人洗臉洗腳,以爲在生活上照顧病人就是優質護理了。”爲什麼優質護理要提倡生活護理?其真正目的是專業照護,其焦點是判斷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觀察病人身心情況。如果之前的案例中給病人做護理的不是護士而是家屬或護工,事情結果肯定截然相反。自理能力與傷病同等重要,評估病人自理能力,指導病人做自己能做之事是生活護理中重要內容之一。

優化護理記錄。張中南先生儘管是骨科大夫,但對我國護理專業現狀理解之深讓人驚歎。此書開篇深刻陳述“迷失的護理”——護理缺位五大症狀及原因甚爲深刻。隨後又提出關於現成護理記錄的弊端。觀點很是中肯實用——重複記錄;個性化信息漏記;太多文字敘述;充滿了護理措施的記錄使症狀體徵數據記錄不突出。據此提出護理記錄應實現“四化”——個性化、表格化、數字化和動態化。把病人的表情和進食量列入常規觀察指標。書中通過比較多種形式的護理記錄方式的利弊,來驗證運用專業的、個性的、數據化的、簡單的護理表格來實現護理記錄,不但節省了護士的記錄時間,還能讓醫生更直觀的瞭解病情,爲病人診治提供可靠依據。

書中關於“合理的護理流程”、“延伸專業護理”、“護理價值和價格定位”、“如何做好護理管理者”、“創新護理排班”等護理方法理念的論述,讓我受益匪淺、茅塞頓開,也讓我重新認識了我們專業的內涵、評估了護理價值。

衛生部副司長郭燕紅女士感慨:當我們老了,或病倒在醫院時,希望能夠得到書中所描敘的這種護理!我想這也是我們所有職業護理人的中國夢吧!

  《喚醒護理》的讀後感3

拿到《喚醒護理》這本書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從我選擇護理這個專業,我就從來沒有靜下心來去認真的審視她———一個可能與我一生都有莫大關聯的職業。讀完這本書時,我突然感覺眼前的茫茫黑夜中,似乎閃爍着一顆耀眼的星,努力得指引着迷路的孩子,前進的方向。

《喚醒護理》一書是著名醫院管理專家,骨科專家,美國阿肯色州骨科研究所所長,第一位獲得國際理查德。歐考納獎的亞洲醫學專家張中南教授所著,不僅提出了“人本位護理”的理念,更詳實地介紹瞭如何實施的方法,其目的就是幫助護理管理者和護士在實施優質護理的過程知道做什麼,懂得爲什麼,掌握怎麼做。書中絕大多數案例都來自作者親身的管理經歷,通俗易懂。它不是教科書,卻有教科書的靈魂;它不是制度規範,卻是制度規範的標準和依據;它不能被生搬硬套,而是需要理解創造。

在書中,他首先一針見血的指出了當前護理缺陷的現狀,分析了護理缺陷的原因,之後提出時代呼喚人本位整體護理,給我們的.臨牀護理工作提供了全新的工作模式和流程,讓我們不僅知道做什麼,還要懂得爲什麼,怎麼做。讓我明白了我們一直所從事的護理工作中存在的諸多缺陷,也能夠理解爲什麼病人會對我們的工作有諸多的不滿。

“一切以病人爲中心”的服務理念是我們早就掛在嘴邊的,但我們真正做到了這點了嗎?正如張教授所說的,我們傳統的護理工作,侷限於治療處置,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打針掛水,發藥鋪牀,簡單執行醫囑,生活護理大多數是病人家屬或是護工去做,病情觀察就是對生命體徵的監測,認爲只要生命體徵正常,病人就沒事,殊不知等到病人生命體徵發生變化再去幹預處理,往往爲時已晚,我想在實際工作中,有很多這樣的深刻教訓,這也是很多醫療糾紛發生的原因,除去病人本身疾病不可挽救的原因,很多時候是我們對病情的觀察評估不及時造成的,要知道,有時生命就是分秒必爭回來的。教育指導只是病人初入院時的宣教,流於形式,沒有具體的內容和模式。心理護理可能就更是寥寥數語吧。

張中南教授給我們提出了護理工作的七項內容是:生活護理,治療處置,教育指導,心理護理,監護觀察,功能訓練,專業服務。構建了全新的護理流程,簡單的概括爲八個字:評估,報告,計劃,實施。在生活護理的認識上,我們存在很多的誤區,認爲生活護理就是給病人洗頭洗腳、餵飯、剪指甲,其實不然。受過專業培訓的護士可以在生活護理中及時動態量化的評估病情,瞭解病人的自理能力,進行專業系統的評估、教育指導,鼓勵患者能做之事自己做,從而達到真正的痊癒。在護理流程中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是評估,包括四個步驟:瞭解,比較,假設,判斷。通過“四看”“三問”“再查”瞭解病情,將蒐集到的資料和正常值,以及病人之前的數據進行比較,提出假設,再通過排序和排除進行判斷,再向醫生報告,包括病人的反應,自己的判斷和證據,以及提出建議,整個過程科學系統有層次有重點,護士不僅需要紮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還需要科學嚴謹的態度和高度的責任感。如果護士通過以上的評估過程,證實了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提出的建議是積極可取的,不僅可以保護病人的安全,得到醫生的認可,而自我價值的認同也會讓自己頗有成就感,同時會大大促進自己的經驗積累和能力的提升。這讓我想到,在臨牀中,我們護士是病人說什麼就報告什麼,病人說頭疼,就立即告訴醫生頭疼,病人說心裏難受,就報告醫生說心裏難受,從來沒有去考慮一下爲什麼病人會頭疼,是發熱引起的還是高血壓引起的,還是睡眠不好引起的,病人說心裏難受,也沒仔細詢問和檢查,難受的部位是心臟還是胃,是疼痛還是悶氣,缺乏細緻的病情觀察能力,沒有自己的評估和判斷,導致醫生對護士不滿,自己的經驗和能力也很難有提高。護理計劃的制定應是全面個性化動態的,而護理計劃應包含護理工作的各項內容,即治療處置、生活護理、心理護理、教育指導、功能訓練、病情瞭解。各項計劃的內容應該是應根據每個病人具體情況制定的,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個性化護理方案,護理內容因人因時因地不同。不同的病人不同的方案,同一個病人因疾病的發展會出現新的問題,需要不斷調整護理方案。護理計劃實施的過程,需要“邊做邊看”,及時觀察病人的反應,評估治療處置的效果和不良反應,判斷,報告醫生,重新修正方案,如此循環往復,形成一個完整的護理循環流程。

我們常常抱怨治療處置工作佔用了我們的大部分時間,沒有時間沒有精力去做心理護理、教育指導、生活護理、功能訓練。其實這些工作無處不在,無時不可,在治療處置的過程中,我們和患者的每一次溝通都可以起到教育指導的作用,每次進入病房,溫馨的微笑,親切的話語,操作時的輕柔體貼,都會有心理護理的功效,而看似平常的拉家常也可以是瞭解病情,心理護理。關鍵看你是否是個有“心”人,能否把握教育指導、心理護理的有效時機。

在我們這一行業中,護士姐妹們常有這樣的感受:“掙錢不多,幹活不少;重複乏味,不用思考;又髒又累,也不落好;若有機會,轉行跳槽”。雖然說,這只是一個負面的感受,但是從這樣的感受是否可以看出她們有沒有職業的榮譽感,有沒有對這個職業長遠的規劃,甚至談及熱愛?在這樣的心境下,就算有“心”,也沒有堅持下去的動力。

常言道:“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固,據我個人而言,我覺得張中南教授“人本位護理”理念的落實還必須依靠各個護理管理者根據自己的醫院的具體情況來具體規劃實施。但是,張中南教授思想的火花,卻能燃起我們心中對護理工作的熱情,更能給我們日漸封閉的心靈注入山間甘甜的泉水。

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香花爛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着荊棘,不覺得疼痛,有淚可落,卻不是悲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