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貞觀政要》有感範文

讀《貞觀政要》有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4W 次

《貞觀政要》有這麼一句話“以銅爲鑑,可以正衣冠;以史爲鑑,可以知興替;以人爲鑑,可以明是非。”這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皇帝李世民在他最得力的諍臣魏徵死後所發出的感慨。

讀《貞觀政要》有感範文

進入八月以來,由於諸多的因素影響,不能隨意離開,柴米油鹽天天離不開,有空下來看看清代的歷史,雖然沒有看完,但也看出滿族人雖然沒有漢族人那麼長的歷史和文化,他們卻是善於學習和傳承的一個民族。

一路走來,他們都是非常的艱辛。努爾哈赤用十三副鎧甲和三十個部下舉起了反抗的大旗,滅了九部,兼併建立了建州,之後就是南征北戰,步步爲營。皇太極是隨着自己的父親在烽火中成長,他不是長子,也不是父親欽點的接班人,所以在繼位這個問題上,皇太極是用盡了辦法獲得了帝位後又要讓逼死大福晉的兒子多爾袞等三人成爲自己的開拓疆土的得力健將。順治帝自小就由叔父在夾持中長大,而且是在滿城風雨中入主中原,六歲登基,14歲就親掌大權,這是一位傑出的皇帝,年幼就大膽改革吏治,清除了多爾袞長時間來的威脅,把滿族和漢族成爲一家,緩和了民族的矛盾,爲滿族成爲統治者奠定了基礎,可惜的是爲了自己的愛侶的離去而遁入空門,英年早逝。

在漢族人民強烈反抗奴隸制和努爾哈赤的八旗貴族的奴役的嚴峻形勢下,努爾哈赤及時推出了“各守舊業”和“計丁授田”的政策,接着就是重用漢族官吏,在各貝勒的勢力強大,又難以挑選合適的嗣子作爲繼承人的時候,努爾哈赤實行了“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的制度,這都是當時的一個創舉。順治也是一樣,在八旗改革中把自己的三旗定位上三旗,這在當時年幼而又沒有什麼實力的情況下是要有很大的勇氣才能做到,否則皇位就有可能不保,但順治卻能普施恩惠,對八旗大臣大加賞賜,同時又裁培扶植忠於朝廷的其他大臣。擴大了議政王大臣的成員和權限。這也是一種創新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