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我承認我不曾歷經滄桑》有感範文

讀《我承認我不曾歷經滄桑》有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8W 次

《我承認我不曾歷經滄桑》本書由作者過去五年發表的各類文章精選而成。在書中,作者選擇暫時迴避各種大而化之的議論,退而反思自己的寫作與成長曆程,觀察被時代綁架的一代年輕人——他們的童年早早消逝,青春期過早覺醒,他們過早地發現了成人世界的虛僞,更過早地被拋入一個充滿競爭與爭鬥的世界——試着描摹羣像,剖析標本。同時,在十七年的寫作之後,重尋寫作的意義,思考作家與時代的關係,袒露內心的文學地圖。

讀《我承認我不曾歷經滄桑》有感範文

我從初中的時候就開始陸續讀些蔣方舟的書了。其實也不是因爲很喜歡她的文風或者怎樣,關注她其實有另外的故事,這裏就不說啦。朋友說她是典型《新週刊》的寫者,不知您有何高見?

我一眼看到這本書的題目的時候就很有同感。越長大越發現,身邊厲害的人數不勝數,他們知識淵博、各有所長,自己越發渺小越發淺薄。記得我剛識字的時候,媽媽的一個朋友把我叫到她的書桌前看玻璃板下壓着的一句話:“機會是給那些有準備的人。”我曾有過那種比較消極的心理,覺得自己讀書太少、各方面能力都不夠但又急於求成。

高中的各種競賽、大學自主招生等等,不管同學老師怎麼鼓勵,我都以自己沒準備好爲由一直一直推脫,暗自想着下來好好準備坐等良機。現在想想有些遺憾,不管怎樣,去試一下總是好的。有時候推自己一把也許就會不一樣了呢。像現在,我承認自己經驗缺乏讀書不多見地淺陋,既然無法速成就坦然面對咯。我敢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因爲我是一直在進步的。人生行到哪一步不重要,重要的是所朝的方向,對吧?

我承認我不曾歷經滄桑。奧斯卡·王爾德說:“過早成熟就是十全十美。”也許我正是因爲成熟得不算早,體會不到那種“十全十美”,所以纔會對早熟的概念和判定方式如此困惑。蔣方舟在這篇文章的後記裏面講到:“比較各個年代的青春,最有意思的是,我們這一代的青春,是沒有什麼共同記憶的。

50年代有激情歲月,60年代有饑饉動亂,70年代有上山下鄉,80年代有思想激盪……到新千年,我試圖提煉一代人的共同情感,卻發現青春只是散落凌亂的個人記憶。”現在網路上很多“出生在1990-1999年的人必看”之類的帖子,列舉了些我們這代人小時候的有過但是現在已經很難找到的東西,像黑白電視,一些小零食等等。儘管可以找出些許這樣的小物品來和幼時同伴引起共鳴,但我很清楚,我們各自都朝着不一樣的人生飛奔。從小學時候我把同桌的香奈兒認成雙子座圖標那一刻開始。

我爲什麼不敢“留點餘地”。回憶起高三那段朝六晚十一的日子,那個時候的自己好似不知疲倦。一年中,心情隨着每週週考的成績升降起伏,每天堅持埋在重重的書立後默默地消滅一張又一張的卷子,然後看着成績單上自己名字的位置備受鼓勵。現在已經很少能感受到那種心滿意足了。

看着越來越低的就業率,和每年雷打不動的“今年是史上最難就業年”之類的新聞,到底誰會是所謂的Winner、Loser?是學霸是社交高手,還是默默無聞卻很有商業頭腦的學生?人外有人,我也有像作者說的“覺得自己是要被社會淘汰的一類人。”聽過太多優勝劣汰的殘酷警告,也看過很多激進的成功學言論,深知自己要想過上理想生活實在需要自己拼命努力。讓我們像跑步者圓谷幸吉那樣一直奔跑。因爲社會,“我不敢給自己留點餘地,我甚至不敢小聲再小聲地對自己說:‘我累了,我不想再繼續跑了’。”

青春都快過去,請保持一顆奔跑的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