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模板5篇

關於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模板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模板5篇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複習感知5以內的數量。

2、會比較5以內數量的多少並進行排序。

3、願意大膽表述操作過程和結果。

活動準備:數量爲1—5的動物數羣卡、點卡

活動過程

一、活動開始。

(出示動物進行數數)

老師:小朋友們好,這節課我們上數學課,大家看看都有誰來啦!我們跟小動物打個招呼吧!

(幼兒跟小動物打招呼)

老師:真是有禮貌的寶寶,現在我們看看都來了幾隻小動物呢?我們大家一起來數一數吧!

(點數動物數量)

老師:哦,來了五隻小動物呢,那你們看看這個又是什麼呢?

(出示點卡)

老師:這些點卡想要找動物做朋友,誰是誰的`朋友?我們應該怎麼分呢?

(請幼兒用完整的話回答)

二、基本部分。

(對小動物進行排序)

老師:接下來我們要給小動物排序了,誰能按照從少到多的順序給動物排隊?

(幼兒回答)

老師:那現在我們一起來說說,哪個小動物排在第一?爲什麼?誰排在一隻XX的後面,爲什麼?

(引導幼兒幼兒依次比較5以內數量的多少)

老師:好了我們給小動物按照從少到多的順序排好了隊,現在小朋友們再來說一邊小動物的排列順序吧!

(幼兒集體說出動物的排列順序)

三、幼兒操作

1、發放每人一套水果數羣卡。

2、幼兒自主操作,將水果順羣卡按照從少到多的順序排隊。

3、展示幼兒作業。

4、收拾材料結束活動。

四、活動結束。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比較,知道比5少的數有1、2、3、4。培養幼兒分析判斷的能力。

2、學習製作比5少的點卡,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教具:五種冰激凌(數量各位1—5)。

學具:點卡,每張桌子一盒蠟筆;人手四張紙。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發幼兒準確點數5以內的`數。

1、夏天來了,小朋友最喜歡吃什麼呢?

2、出示5種冰激凌:這裏有許多冰激凌,看看這些冰激凌都是什麼口味的?(紅——草莓,黃——香蕉,綠——西瓜,棕——巧克力,紫——葡萄)

二、引導幼兒歸類計數。

每種冰激凌有幾個呢?怎樣才能數得更清楚?

三、比較多少。

你覺得哪種冰激凌多,那種冰激凌少呢?(引導幼兒運用一一對應比較的方法進行比較)哪些冰激凌比葡萄冰激凌少呢?(引導幼兒完整說出比5個葡萄冰激凌少的是......比5 少的是.......)

四、學習製作比5少的點卡。

1、老師示範畫比5少的圓點,畫好後引導小朋友說出老師畫了幾個圓點?小朋友看,比5少的點卡有幾個呢?引導幼兒說出1、2、3、4的點卡。

2、分發幼兒操作材料,引導幼兒做比5少的點卡。教師巡迴指導。

五、展示部分幼兒製作的點卡,集體驗證。

六、收拾用具。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設計思路:

在當今課程改革中已經把主題式綜合課程作爲學前教育課程時間的核心。在提倡主題綜合教育的同時,需要保留準們的數學活動,如何在綜合的主題教育中保持原有的數學只是的關聯性、順序性,這是當前的一個教育熱點問題。最近正在開展主題活動——“橘子和蘋果”,在孩子認知一些常見水果的基礎上,根據小班孩子需要初步掌握按數取物的.教學要求,我創設情境性遊戲環境,一些可操作的材料,通過集體教學活動幫助孩子們來複習1—3的數數、練習手口一致點數、學會簡單的數物對應遊戲。另外,在這次集體活動後把一些遊戲材料投放到來園區域活動中,幫助孩子們進一步複習鞏固有關數概念,提高孩子們參與數學遊戲的能力,激發孩子對於數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名稱:計算——秋天的水果(小班)

活動目的:

說說、數數秋天的水果,學習“3”以內按數取物,激發幼兒對水果的喜歡。

活動準備:

1、果樹:(每棵樹上畫有2—3個水果。)

2、蘋果、梨、桔子若干(有單個的、兩個連在一起的、三個連在一起的。)

3、果盆圖片:(每個盤中分別畫有1—3個不同數量的水果。)

4、害蟲圖片若干:(每張樹葉上分別畫有1—3條毛毛蟲。)

5、裝水果的小筐三個:(在筐上分別貼有數字1—3。)

活動過程:

一、複習1—3的數數

*幫助果樹踩害蟲。

重點提問:

1、今天果農伯伯打電話來說,果園有害蟲,有了害蟲果樹會發生什麼事?

(引導幼兒說出有了害蟲果樹會生病長不好,小朋友就吃不到新鮮水果了。)

2、怎麼消滅害蟲呢?(啓發幼兒用腳踩)

3、操作要求:邊踩邊數,說出總數。

(一片葉子上踩死了幾隻害蟲?要邊踩邊數,大聲數出來。)

:小朋友們把果園裏的害蟲都消滅了本領真大呀。

二、手口一致點數

*來到果園。

重點提問:

1、有幾棵樹?沒有害蟲果樹長得可好看了,看,果樹開花了,小朋友都知道果樹都是先開花後結果的,一朵花結一個果子。

2、猜猜看,兩朵花會結兩個果子?(2個果子)

3、三朵花會結幾個果子?(3個果子)

(幼兒嘗試翻花,數數水果。)

4、秋天裏除了蘋果、梨和桔子還有什麼水果?

(可以出示實物或是圖片讓幼兒講講、看看、摸摸。)

5、介紹寶寶、媽媽、奶奶愛吃什麼水果?

(出示果盆圖片,請幼兒點數每盆水果的數量。)

:我們數數的時候要小手來幫忙,一個一個點着數可以數清楚。

三、數物對應

*摘果子、找果子。

1、水果熟了需要馬上摘下來,然後運送到水果超市,農民伯伯來不及摘,怎麼辦?請小朋友們一起幫忙採。

2、看,裝水果的籃子都準備好了。籃子上有什麼?(數字)請小朋友裝和籃子上數字一樣多的果子。

3、幼兒裝水果,老師巡迴提示:你們把果子摘下來,要數數,有幾個,別送錯了!

4、謝謝大家,水果都摘下來了,累不累呀?

:我們在摘水果前先要看清籃子上的數字,然後再把與數字數量對應的水果摘好放進籃子裏。老師會進行檢查如果放錯了我們得重新放。

延伸活動:

將活動中的操作材料擺放到來園的遊戲區域活動中,可以根據孩子掌握數數的情況開展“捉害蟲”和“送水果”活動,不斷幫助孩子複習數概念,逐步增加一些難度從而提高孩子數數能力。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手口一致點數4以內數量,並說出總數,鞏固按標記進行分類。

2、通過貼一貼、數一數、說一說的方法感知糖果的數量。

3、喜歡參與做做玩玩的活動,並對數數活動有興趣。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5、能與同伴合作,並嘗試記錄結果。

活動準備:

教具:糖罐子若干,一罐二個,一罐三個,一罐四個(紅色、黃色、綠色、紫色)貨架4個分別貼有草莓、香蕉、葡萄、西瓜的圖片標記。

學具:

1、膠棒人手一個,各種顏色的糖果若干(綠色、紅色、黃色、紫色)

2、印有糖罐子的紙每人一張。

活動過程:

1、通過“糖果”的遊戲形式,學習手口一致點數4以內的數量。

(1)師:老師今天帶來了好吃的東西,你們猜猜是什麼?一起來看看。每一瓶有幾顆糖果?你是怎麼知道的?

(2)我們一起用小手數一數。集體學習手口一致點數。

2、通過幼兒自己貼糖果,感知4以內的數量

(1)出示貼糖果的材料。

(2)教師演示製作方法:每個小朋友拿一個小簍子,把糖果一顆一顆的貼在瓶子裏,一邊貼一邊數一數,注意要把膠棒塗在沒有畫的這面。

(3)做好後請幼兒數一數,說一說:我的糖瓶子裏一共有幾顆糖果?還可以數一數同伴的瓶子裏有幾顆糖果。

3、通過送糖葫蘆回家的形式,練習按標記分類

(1)介紹不同口味糖果的標記。

(2)請個別幼兒說一說糖瓶子裏上有幾顆糖果,並按標記把糖果送到簍子裏。

(3)集體送糖果回家。

4、小結:今天小朋友都貼了不同數量的糖果,而且把它們都送回了家,你們真棒!老師也爲大家準備了好吃的糖果,我們一起去嘗一嘗!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嘗試打破了傳統教學的模式,把數學活動和遊戲活動進行了整合,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對數學活動的要求,教師爲幼兒創設了一個有準備的環境,把抽象、枯燥的數學內容變成有趣的生活活動,讓幼兒在輕鬆、自由的環境中主動地去探索學習。在活動中讓幼兒在活動中感知4以內的數量,對能力弱的孩子給予適當的提示。在最後一個活動中,教師針對班級幼兒對數量認識水平的`不同,幼兒可以自主的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數量卡,找到相應的糖果,使不同層次的幼兒在這個環節中都有所提高,從而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此次活動非常注重幼兒的情感體驗,使幼兒在心情愉悅的情況下,不知不覺主動的學習,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在教學過程中讓幼兒動口、動手、動眼、動腦爲主的學習方法,使幼兒學有興趣、學有所獲。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前思考

1、設計意圖:

方形是低年齡幼兒比較感興趣的,而且幼兒在生活活動中經常會碰到方形的物品。幼兒在吃點心、玩玩具的時候老師都會有意識的引導幼兒觀察它們的形狀,認識形狀的名稱。幼兒在多次認識中已經知道了方形,在此基礎上老師進一步提高要求,讓幼兒通過觀察來區別大小方形。

2、重點難點:

認識大方形和小方形,區分大小。

過程實錄

活動目標:

1、鞏固對方形的認識,能區分大方形和小方形。

2、學說句子:大方形回到大籃子或小方形回到小籃子(大方形回家了、小方形回家了)。

活動準備:

1、大、小籃子。

2、大方形和小方形若干。

活動過程:

一、以實物直接引出主題。

1、教師出示一些紙片片讓幼兒觀察。

提問:老師這裏有許多的片片,看看是什麼形狀的?

2、出示大小紙片片供幼兒觀察。

提問:看看這兩個方形有什麼不一樣?(老師出示大方形、小方形讓幼兒認讀)

評析:直接出示實物,將幼兒的注意力一下子都集中過來了,通過讓幼兒觀察圖形的不同,又將幼兒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

二、教師做遊戲,讓幼兒通過觀察知道遊戲的規則。

教師:大方形和小方形要來做個遊戲了,你們看他們是怎樣玩遊戲的。

教師將兩個方形藏於身後,說一句“變變變,什麼出來了?”然後伸出一隻手讓幼兒說是什麼形狀出來了。遊戲數次。

評析:遊戲能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所以在這裏採用變變變的遊戲形式,讓幼兒觀看遊戲的玩法,進一步引起了幼兒的興趣,並激發了幼兒想自己操作的慾望。以遊戲的形式進入主題,看似平常,卻更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三、幼兒參與遊戲,體驗遊戲帶來的快樂和成功。

1、教師給每個幼兒分發一個方形,在發的過程中教師說“給你一個大方形或給你一個小方形。

2、第二次發方形,老師邊給邊提問:這是什麼形狀的?

3、遊戲“方形變變變”。

*幼兒學老師的樣子將兩個方形藏於身後,當老師說變變變,小方形出來了,幼兒就把小方形舉起來。當老師說變變變,大方形出來了,幼兒就將大方形舉起來。遊戲數遍後可以讓幼兒將兩個方形交換位置再玩幾次。

評析:幼兒在此環節中有了自己操作的機會,當他們自己動手操作時,他們的學習興趣點達到了高潮。個個幼兒都變得專心致志,

四、與其他老師進行交換遊戲。

鼓勵幼兒拿着兩個圖形找一個老師與她一起做變變變的遊戲。

評析:通過與其他老師的遊戲,一方面讓幼兒對大小方形的區別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另方面促進了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

五、送方形回家。

1、教師:方形娃娃玩累了它想回家了我們送它們回家吧。

2、出示兩個方籃提問:這是一個什麼籃子?

3、要求邊送邊說一句話“大方形回到大籃子裏。小方形回到小籃子裏。”

4、幼兒一個一個輪流上來送方形回家。

評析:送方形回家這個環節既是一個活動的尾聲部分,又是一個讓幼兒鞏固知識的複習過程。幼兒通過這個環節,既學會了一一對應的方法,又學說了一句完整的話語。

活動後反思

老師針對低年齡的幼兒的'特點,以神祕的變魔術方法吸引幼兒仔細觀察老師出示的圖形,並進行比較,幼兒果然變得專心了,進行對比之後,我給他們每人了一個大方形和一個小方形,採用變變變的方式,讓幼兒將兩個圖形進行對比。本次活動的選材十分適合小小班幼兒的認知年齡特點,抓住了他們的最近發展區,用多種形式達到了一個目標,同時又通過一個個遊戲逐層推進、逐步提高要求。及格環節環環相扣,緊密聯繫,使幼兒的注意力始終處於集中狀態。教師還注重了低年齡幼兒的語言、社會能力的發展。若在最後環節添上一些讓幼兒的情緒得到高漲的遊戲活動會更貼切託班幼兒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