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變魔術》 幼兒園中班教案

《變魔術》 幼兒園中班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1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變魔術》 幼兒園中班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變魔術》 幼兒園中班教案

《變魔術》 幼兒園中班教案1

一、說教材

《變魔術》是未來出版社中班語言課本中的一節遊戲活動課,版面是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出現的,主要是一些孩子們經常見到的物體,並輔助了文字。本來是一節語言活動,但教材卻設計成了遊戲的形式,充分地抓住了中班孩子的特點,把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藉助變魔術來完成,既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又容易讓孩子接受,是一節很典型的語言教育活動課。

二、說教法

這節課主要是讓幼兒學會用數量詞描述一些物體,爲了讓孩子能更多更好地接受這些內容,而且又學的輕鬆愉快,我抓住了教材的編排特點,利用變魔術這個遊戲,課前精心準備,把整個教育活動設計成小猴變魔術。

1、我利用小猴的圖片製成課件,因爲孩子們知道孫小猴是很有本事的,正好會七十二變化,和變魔術能巧妙地結合起來,當孩子們看到孫小猴的時候就會興趣大增,這樣引題既抓住了孩子的興趣,又爲後面一系列活動的開展埋下了伏筆。

2、當孩子們興趣正濃的時候,我趕快用孫小猴的金箍棒引出將要出示的內容,巧妙過度,使教育活動順理成章地進入下一環節,藉助白板中變大變小的功能出示一些物體,孩子們就會覺得很興奮,學習數量詞就會輕而易舉,這樣就會大大降低教學難度。

3、當孩子們興趣未盡的時候,我又利用魔法袋給孩子們提供更多說話的機會,讓孩子們自己動手摸東西,然後說出摸到的是什麼時,孩子們就會覺得這只是一個遊戲,而且會使孩子們的興趣更進一步,這個時候,我的教育活動也就進入了高潮期,留給孩子們充分的表達機會,讓他們在玩耍中輕鬆掌握知識。

4、爲了檢驗孩子們對所學知識的記憶程度,我又利用孫小猴考考他們的環節,把鞏固知識和遊戲巧妙結合,也爲活動的結束做好了準備。

5、在結束活動的時候,我故意留給孩子們懸念,要想讓小猴再變魔術,那就要好好表現,明天再見,整節活動順理成章,環環相扣,使教學內容輕鬆傳授,教育活動目標愉快實現。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情節,感受故事中想象變化的神奇。

2、明白貪吃冷飲的壞處。

3、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4、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活動準備:

1、小猴變魔術的掛圖。

2、變魔術的道具。

三、說學法

中班的孩子只有4、5歲,在他們眼裏只有直觀的形象,在他們的世界中也只有玩,所以,我在設計活動時,充分地考慮到了這些特點,所以孩子們在學習的時候只有遊戲的感覺,沒有覺得有什麼負擔,留給他們最深的就是孫小猴變魔術,變了好多的東西,他們除了動嘴,還自己動手參與了遊戲,所以整節活動他們覺得好玩,興致也高。其實,在他們遊戲的過程中,他們已經把知識掌握了,教學已經達到了目的。"教案來自:屈;老師教;案網。"這樣的活動既傳授了知識,又玩得開心,真是何樂而不爲。

四、說活動程序

一)看圖談話引題

1、播放課件小猴子的圖片,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師一邊讓幼兒看圖一邊給他們口述兒歌,激發幼兒的興趣。

2、師:小猴子今天要給大家變魔術,它的魔法袋裏裝了好多好多東西,你們想知道是什麼嗎?出示課題;變魔術

二)引導學習

1、師讓幼兒閉上眼睛,看看小猴子變得第一樣東西是什麼?(一根魔法棒)

2、師:這根魔法棒什麼都不怕,有了它就可以變出更多的好東西,你們想不想看看?

3、利用電子白板中的資源,給幼兒變一些物體,讓他們用準確的數量詞表示物體。

4、師:你們想不想試一試魔法棒的厲害呢?請小朋友到白板前畫出自己想畫的物體,並說出他們的名稱。

5、師:變了這麼多東西,我們還是覺得不過癮,乾脆把小猴子的魔法袋也讓我們摸摸吧。

6、師出示一個事先準備好的袋子,袋子裏裝滿了好多好多物體,讓幼兒自己摸東西,然後用 "一( )XX"的形式來描述。(師要幫助他們準確表達)

7、師:小猴子說我們班的小朋友都很聰明,都了不起,它想檢驗一下你們是不是都記住了?播放課件圖片,讓幼兒一起說一說(主要讓幼兒鞏固所學內容)

三)小結師:小猴子厲害不厲害?要想看更好的東西,你們好好表現,我還會來的,再見!(出示最後一張課件圖片)

反思總結:

1、課程開始時,用一個小魔術引起幼兒的興趣,調動了他們的情緒,使他們的注意力能夠集中起來,他們表現的也很好。

2、本課程中,我的節奏沒有把握好,語速語調太平穩,聲音沒有放開,情感的體現不足,導致幼兒後面的表現也比較沉悶,有話不敢說。在猜想故事的環節中,沒有讓幼兒多觀察,多表達自己的想法,限制的他們的發散性思維,而我對幼兒的應對能力不足,對幼兒回答的點評不太到位。

3、因爲本活動設計爲兩課時,而這是第一課時的課程,應將難點定位"明白貪吃冷飲的壞處",創編故事可以放到第二課時。

《變魔術》 幼兒園中班教案2

目標:

1、知道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讓有些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

2、喜歡探索沉與浮的祕密,體驗實驗成功的快樂。

準備:

1、器具準備:水桶若干,一次性杯子每人一個,小盤子、毛巾、黑板

2、食物準備:清水、熟雞蛋每人一個、糖、鹽、味精若干、勺子

3、課件準備:《死海不死》

4、經驗準備:幼兒收集各種物品,並實驗在水中的沉浮

一、分享:"沉與浮

師:前階段我們去找了找物體的沉與浮,誰來介紹一下自己的發現,哪些物體能浮在水面上,哪些會沉下去?

幼兒經驗分享:各種物體的沉與浮進行介紹,並幫助將物體按沉與浮大致分類。

小結:物體在水中會產生浮力,浮力越大,東西可以浮在水面上,比如木頭、塑料等;浮力越小,物體就會沉下去,比如鐵質材料,磁鐵、回型針,小鐵圈等。

二、實驗:雞蛋浮起來

(一)觀察沉與浮

1、雞蛋在清水中的沉浮

師:我也帶來了一樣東西,看看它在清水裏會怎麼樣吧!

(教師將雞蛋放入清水中)

提問:雞蛋放在清水中怎麼樣?結果:雞蛋沉了下去。

2、變魔術:"雞蛋浮起來"我今天還帶來了一個魔術,看看這是什麼?教師出示一份水(鹽水)

,這是什麼?放入熟雞蛋,結果怎麼樣?雞蛋浮起來了。

重點提問:猜猜爲什麼雞蛋會浮起來呢?(幼兒進行猜測)

過度語:其實我在水裏加了一樣神奇的東西,猜猜它會是什麼?

(如果幼兒答不出,教師則出示鹽、味精、糖)我加的神奇的東西是這三種調味料裏的一種,你們想不想去試一試,變個小魔術,讓雞蛋浮起來呢?

(二)實踐沉與浮

教師引導幼兒閱讀

PPT中的實驗要求

要求:

1)在一次性杯子中加入半杯清水

2)將雞蛋放入水中

3)在杯子中加入一種調味料(適量)

4)用吸管進行攪拌,觀察結果

1、幼兒按要求進行第一次實驗幼兒邊介紹,教師在黑板上進行統計結果,並交流實驗結果

重點提問:你在水裏加了什麼,你的雞蛋怎麼樣了?

得出結論:在水中放入鹽可以使雞蛋浮起來,放入糖和味精不行。

(如果幼兒操作實驗都不成功,則由教師示範加入各種材料繼續實驗)

2、幼兒第二次實驗

幼兒換水後共同在水中放入鹽,進行攪拌,再放入雞蛋,觀察結果,體驗成功的快樂。

重點提問:爲什麼鹽水可以讓雞蛋浮起來?

小結:加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浮力越大就可以使雞蛋浮起來。

(如果幼兒還是說不出,則直接出現死海的祕密視頻)

三、死海的祕密

師:放了鹽的水能讓雞蛋浮起來,那人在鹽水裏會怎麼樣呢?

幼兒觀看課件,瞭解死海能使物體漂浮的成因。

小結:生活中充滿着科學的祕密,只要你認真去觀察和發現,也能發現有許多有趣的祕密。

《變魔術》 幼兒園中班教案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從不同側面觀察橙子,瞭解橙子的橫切面和豎切面,並根據橙子的兩種切面展開想象。

2、在活動中培養幼兒的發散性思維及細緻觀察的能力。

3、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4、增進參與環境佈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課件:橙的聯想幼兒每人一份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想象導入(出示單線條的一個圓以及在圓中添加一點,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引出“橙”。)

PPT2:――今天,美麗的大森林裏可熱鬧啦,熊要給小動物們表演一個魔術,你們想不想看呀?

PPT3:――這是什麼圖形?(圓形)――猜猜熊會把這個圓變成什麼東西呢?

――我們一起來看看熊把這個圓變成了什麼東西?(圓上一點---橙子)

二、橙子的切面――現在熊要用刀把橙子切開來,瞧,這就是橙子切開來的樣子,這是橙子橫切面。

――熊接着又切了一個橙子,瞧,這也是橙子橙子切開來的樣子,這是橙子的豎切面。

教師小結:同樣是切一刀,但是從不同方向切下去,切出來橙子裏面的圖案是不一樣的。

三、橙子變變變

1、橫切面變魔術——現在熊要把橙子的橫切面來變魔術啦,咦,橙子的橫切面可以變成什麼呢?

幼兒觀看課件第三部分(根據橙橫切面展開的想象)橙橫切面變電風扇(幼兒逐步猜想)教師揭曉謎底並小結:小烏龜吹着橙子變的電風扇,再熱也不怕了!

橫切面變自行車(幼兒逐步猜想)教師揭曉謎底並小結:小兔子騎上橙子變的自行車在草地上可開心啦!

2、豎切面的創意畫――橙子的豎切面會變成什麼呢?(幼兒回答)――把你想到的豎切面的變法畫下來!

幼兒嘗試豎切面創意畫(用記號筆在老師畫好的豎切面上添畫)教師把幼兒的畫展出在黑板上,並請幼兒說一說你把豎切面變成了什麼?幼兒教師總結:橙子是一種非常好吃、非常有營養的水果。今天我們發現了橙子的小祕密,知道了它的橫切面和豎切面,也看到了在橫切面和豎切面上添上一些圖形和線條變能把它們變成各種各樣的東西。現在我們就回到教室去把剛纔我們看到和想到的東西畫出來吧!

教學反思:

總的來說本次美術課達到了預設的目標,在活動中無論是觀察還是孩子自己操作,氛圍都很熱烈,雖然有的孩子動手能力比較差,但是他們都很努力、認真,就算孩子的進步是一點點,作爲教師我們也要鼓勵孩子的進步,激勵他們更加努力。

《變魔術》 幼兒園中班教案4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7以內數與數之間多1的關係。

2、複習對數字外形及意義的理解。

3、能較清楚地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果

活動準備:

教具:分類板,雙色數字卡,單獨的小動物卡片若干學具: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複習認讀數字分別出示紅色數字1-5,請幼兒讀一讀,說一說它像什麼?它可以表示什麼呢?

二、小動物變魔術1、教師請幼兒將數字按數序排一排,出示小動物卡片,請幼兒給每張數卡下面放相同數量的小動物。引導幼兒說一說:數字×可以表示×只小羊。

2、教師:小動物要給我們變個魔術。教師將數字1翻一面,翻成藍色的數字2。引導幼兒發現數字顏色變了,數字也變了。

3、教師:數字1變成了幾?它的下面應該是幾隻小動物?引導幼兒思考並示範如何將小動物的數量與變過後數字相等,師幼共同講述:1添上1個就變成了2……4、再用同上的方法操作數字2,熟悉活動玩法。

三、小組操作活動

1、小動物變魔術。先在分類盒中插上紅顏色的數字,然後按數字放小動物。放好以後,把數字翻過來,變成藍顏色的數字,小動物數量也變得和數字一樣多,邊玩邊講一講。初步感知7以內數與數之間多1的關係。

2、變成一樣多。引導幼兒觀察《幼兒用書》畫面,認讀數字,數一數物體的數量,鼓勵幼兒想辦法把物體數量變成和數字一樣多。

四、活動評價請幼兒展示操作,介紹活動過程,強調幼兒講述:1添上1個變成2……瞭解操作新活動的幼兒人數,鼓勵沒有操作新活動的幼兒有時間到數學區角再去嘗試。表揚在活動中邊操作邊講述的幼兒。

重點:複習對數字外形及意義的理解。

難點:初步感知7以內數與數之間多1的關係。

《變魔術》 幼兒園中班教案5

活動目標

1、通過玩手形遊戲,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及創新能力。

2、嘗試在手套上畫,貼的技能。

3、培養幼兒在手的造型上進行大膽誇張的裝飾、塗畫,能打扮出美觀的圖案。

活動準備

1、課前教幼兒玩手形遊戲。

2、手套每人1副 、水彩筆、膠棒、彩色紙、皮筋、幕、磁帶、魔術用具

活動過程

一、以遊戲的形式導入主題

1、請幼兒帶着手套聽音樂進入教室。

2、教師在幕後分別出示1隻手1雙手吸引幼兒的注意,“啊!”這是一雙會變魔術的手。

請魔術師隨着音樂變魔術。

3、請幼兒上來嘗試變魔術,用手套做各種不同的造型。讓幼兒說說自己做的是什麼,是怎麼變的。請全體幼兒來學一學。

二、教師進行展示

教師也來變魔術。

出示裝飾好的小螃蟹、孔雀、小兔、小荷花……

三、幼兒創作

1、鼓勵幼兒大膽創作,可以運用畫、粘貼的技能。設計別人不一樣的手套畫。教師可進行適當的啓發和指導。

2、指導幼兒可以利用左右兩隻手套拼在一起作畫。

3、幼兒比一比誰設計的最漂亮。

四、作品展示

請幼兒帶着自己的作品和魔術師一起聽音樂“變魔術”。

《變魔術》 幼兒園中班教案6

設計意圖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從孩子呱呱墜地那一天起,他們就用好奇、搜索的眼睛,欣賞着媽媽的笑臉、可愛的布娃娃、悠悠的藍天和五顏六色的玩具,這些都給孩子帶來了無比愉悅的心理體驗。再長大些,他們就帶着這架“眼睛攝像機”到公園、到動物園、到祖國各地的名勝古蹟去遊覽,更是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陶冶了情操。眼睛引導孩子去發現美、感受美。可是,有時眼睛還會帶給我們錯覺,如旋轉的理髮店標誌燈、變幻莫測的霓虹燈,吸引了一雙雙驚奇的眼睛,難道燈也在長個子、霓虹燈也會跑步、做遊戲嗎?《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指出: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的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爲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我設計了這一科學活動,意在通過活動,使幼兒進一步感受、體會眼睛看到的錯覺現象。

活動目標

1.感知眼睛看到的錯覺現象,體驗發現的樂趣。

2.初步培養幼兒對錯覺遊戲的興趣,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

活動準備

1.教具:①色彩鮮豔的花一束;②兩組圓形組合圖一幅;③花瓶圖片一張;④彩色轉筒一個。

2.幼兒錯覺遊戲材料若干:哭笑娃娃、轉傘、陀螺、風車、扇子、硬幣、色盤、小鳥和籠子雙面轉片、動畫遊戲等。

活動過程

一、以遊戲“指指點點”形式導入

師:小朋友,我們一起來玩個“指指點點”的遊戲吧!

師:“鼻子鼻子眼睛”或“鼻子鼻子嘴巴”……幼兒隨指令馬上指點相應感官。

(評析:教師以輕鬆、愉快的“指指點點”遊戲,引入課題,使孩子自然進入活動狀態。)

二、體會、瞭解眼睛的用途

教師以變魔術的形式變出一束花,問:

1.我變出來的是什麼?你用什麼看到我變出來的是一束花?(引出眼睛)

2.眼睛的用途非常大,在日常生活中你的眼睛還看到過什麼呢?

幼:我的眼睛可以看東西;我的眼睛可以看路;我去動物園看見了大象;我在幼兒園看見了滑梯;我在大街上看見了公共汽車;我在公園裏看到了許多的花、樹和草坪;我和爸爸、媽媽去旅遊看見了大海……

(評析:教師以變魔術的形式,神祕地變出一束色彩鮮豔的`花來吸引幼兒的注意,自然引出眼睛的用途。使幼兒體會了解眼的作用並進行發散思維,擴展生活經驗,產生“放眼大自然,世界真精彩”的美妙感受和情感體驗。)

三、引導幼兒觀察、發現錯覺現象

師:看見花兒紅的是眼睛,看見草兒綠的是眼睛,可是眼睛看到的一定沒錯嗎?請你睜大眼睛仔細瞧,說說你看到了什麼。

1.觀察兩組圓,請幼兒講講自己的發現,初步體會錯覺。

①圖上有兩組圓,兩組圓中間的兩個圓是一樣大呢,還是一個大、一個小?

幼:左邊中心的圓大,右邊中心的圓小。

②將兩個中心圓重疊對比,是一個大一個小嗎?

幼:哦,原來兩個圓一樣大呀!

教師小結:由許多小圈圍繞着的中心圓看起來比較大,由許多大圈圍繞着的中心圓看起來比較小,通過對比得知,原來兩個中心圓是一樣大的。這是一種錯覺,是眼睛給我們變的“魔術”!

2.觀察花瓶圖案和彩色轉筒,進一步體會錯覺現象。

①出示花瓶圖案。

師:說一說你看到了什麼?

幼:一個藍色的花瓶、杯子、馬桶、檯燈……

師:如果只看黃顏色部分,你能發現什麼?

幼:哇!我看到了兩個對臉說話的小人兒。

教師小結:小朋友只看藍顏色部分,看到了花瓶、杯子、檯燈、馬桶,只看黃顏色部分時,卻發現了兩個說話的小人兒,這也是眼睛給我們變的魔術。

②觀察彩色條紋的轉筒。

師:看一看轉筒上面有什麼?

幼:轉筒上有彩條……

教師正反兩個方向轉動轉筒,問:看看彩條有什麼變化?

幼:彩條一會向上跑,一會向下跑……

教師小結:對,老師轉動小筒的時候,小朋友看到花紋一會兒向上跑、一會兒向下跑,這也是一種錯覺,是眼睛給我們變的“魔術”!

(評析:教師以詩一樣的語言總結眼睛看到的現象,並提出疑問:眼睛看到的一定沒錯嗎?適時出示兩組圓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感知兩個中心圓的大小,初步體會錯覺現象。接下來分別觀察花瓶圖案和轉動起來的彩條轉筒,進一步發現、體會錯覺現象,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操作探索慾望已被充分調動起來,迫不及待地想玩一玩、試一試,難道眼睛真的會看錯嗎?爲下一環節的操作探索做了極好的鋪墊。)

四、操作、探索,發現錯覺現象

師:眼睛變的魔術真有趣,這裏有許多好玩的玩具-,請小朋友動手玩一玩、試一試,用小眼睛仔細觀察,看看你能發現什麼。

1.教師逐一介紹操作材料:哭笑娃娃、陀螺、轉傘、硬幣、轉筒、魔扇、水果、動畫遊戲……幼兒自由選擇材料,動手操作、探索。

2.請幼兒談談自己的發現。

師:小朋友玩得真開心,觀察也很仔細,現在大家一起來談談自己的新發現!

幼:我發現小鳥飛到了籠子裏;我發現小傘這樣轉,就變大了,那樣轉,就變小了;我使勁搓這兩個硬幣,發現變成三個硬幣了;這個陀螺上有紅色和黃色,可一轉起來就變成橘子的顏色了;我看到小蝌蚪找到青蛙媽媽了……

教師小結:小朋友發現的這些現象都是眼睛造成的錯覺,也是眼睛變的魔術。

(評析:爲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教師爲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材料,放手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探索、發現錯覺現象。各式各樣的玩具爲幼兒所喜愛,孩子們興趣濃厚,探索慾望得到了充分滿足。孩子是天生的發現家,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大家。教師的動兒創設了寬鬆的談話環境,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孩子們暢所欲言,互相交流新發現,體驗錯覺遊戲的奇妙,共享發現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五、觀看錄像:生活中的錯覺現象

師:在生活中還有許多的錯覺現象,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分享一下吧!

師幼交流、分享,體會錯覺現象帶來的美妙感受。

結束語:生活中我們看到的許許多多錯覺現象,不但豐富了我們的生活,還給我們的視覺帶來了美的感受。當你在周圍的生活中發現錯覺現象時,請及時告訴你身邊的人,讓他們也來和你一起欣賞、分享吧!

(評析:教師把幼兒的視野引向廣闊的生活空間,對常見的事物現象、變化規律產生興趣,使其用一雙求知的眼睛去探索、去尋找,體驗發現的樂趣。)

活動點評

隨着《綱要》的進一步落實和實施,孩子們在科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也日益凸顯。活動中教師以關懷、尊重的態度與幼兒交往,把握時機,積極引導,準確把握孩子們探究的方向,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爲孩子們探究的順利開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使每個幼兒在活動中都能有新奇的發現,獲得情感和探究的滿足,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各個環節層層遞進,環環相扣,自始至終吸引着幼兒的注意力,激發了幼兒強烈的探索慾望。活動中幼兒能大膽操作遊戲材料,勇於探索發現,並能用較完整的語言描述自己的新發現,充分感受眼睛所看到的錯覺,滿足了好奇心和求知慾。

由於幼兒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在探索操作遊戲材料時,個別幼兒有一定難度,如果採用小組合作形式會更有利於幼兒的交流和探索,使每位幼兒都能深入體會到錯覺遊戲帶來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