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小老鼠上燈臺幼兒園教案(通用8篇)

小老鼠上燈臺幼兒園教案(通用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2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那麼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老鼠上燈臺幼兒園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小老鼠上燈臺幼兒園教案(通用8篇)

小老鼠上燈臺幼兒園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感受歌曲幽默、有趣的風格,體驗邊演唱邊遊戲的快樂。

2. 在理解歌詞內容的基礎上,初步學會用自然聲音演唱歌曲。

3.嘗試用身體的不同部位做燈臺,並能用自己的語言說出不同口味的燈油。

重點難點

重點:在理解歌詞內容的基礎上,初步學會用自然聲音演唱歌曲。

難點:嘗試用身體的不同部位做燈臺,並能用自己的語言說出不同口味的燈油。

活動準備

燈臺、課件、小老鼠指偶若干個。

活動過程

一、出示課件引出活動內容

師:小朋友們,你們瞧誰來了?(出示課件第一幅圖小老鼠)“我是一隻可愛的小老鼠,從我出生起,就聽一位老奶奶抱着她的小孫子,唱着這樣的歌謠,說歌詞(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吃)。

我從來沒有吃過油,這油到底是什麼味道的呢?酸酸的?還是甜甜的?今天就讓我來嘗一嘗。

二、熟悉歌詞,感知樂曲旋律

1.(播放課件,念歌詞)這是什麼聲音?(老師做可怕的樣子,播放貓的叫聲)誰來了?喵喵喵,貓來了,小老鼠嚇得嘰裏咕嚕滾下來了。

2.小朋友幫忙看看,大花貓走了嗎?(做四處張望的動作)小老鼠又出來找油吃了,鋼琴伴奏念兒歌——。小老鼠嚇得不敢出來了。

三、學唱歌曲,動作表現

1.學唱歌曲

瞧,小老鼠躲這裏來了,(出示小老鼠指偶),我是小老鼠,小朋友們好!我們做個朋友好嗎?你好!

(1)我的肚子好餓,想去找油吃,誰願意做我的大燈臺讓我好爬着去找油吃?

(2)油沒吃成,讓我再去找找看,還有誰願意做我的大燈臺?(再請一位幼兒到前面來)這次讓我把這裏當檯燈(換個身體部位)我來爬,你們幫我唱好不好?

(3)還有誰願意做我的大燈臺?你們都願意,好,我請你們都來當我的燈臺,你們一起唱着,誰的聲音好聽我就到誰那去。(在幼兒身體上做小老鼠爬的動作)

(4)小朋友,你們想不想也來嚐嚐燈油的味道?我有一個好辦法,小手伸出來,我請你們都和小老鼠做朋友。髮指偶,我們都變成了小老鼠。

2.肢體表現

(1)小老鼠們,我們一起去找油吃吧!鋼琴伴奏

(2)你的小老鼠有沒有吃到油?我的還沒吃到油呢?你們幫我一起唱,這樣我就不害怕大花貓,就能吃到油了。鋼琴伴奏唱——我吃到油了(做吃油的動作),我吃到的草莓味的油,你吃到的是什麼味的?

(3)嘗試用身體各部位當燈臺演唱

剛纔我們用的是手臂當燈臺,除了手臂,還有哪些地方可以當燈臺。比如頭、腿、肩等。讓我們試試換個地方當燈臺好嗎?去嚐嚐那裏油的味道。起立到我身邊來,

小老鼠們準備好我們一起加油。(齊唱)

讓我們再換一個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當燈臺去嘗一嘗不同味道的油好嗎?

四、遊戲《找燈臺》

1.遊戲一次

小老鼠們,聽說在遠處有一個大燈臺,裏面有好多香香的油哦!你們想不想去找找看呢? 我們一起來學爬燈臺的本領,小手伸出來,(伴奏音樂)鼠寶寶們我們走路的時候要怎麼樣?爲什麼呢?要輕輕地千萬不要驚動大花貓哦!如果萬一遇到大花貓怎麼辦?要趕緊跑回家裏哦(回到座位上)!讓我們出發吧!哇,這裏有個好大的燈臺。走,我們一起爬大大的燈臺去,走路要輕輕的,伴奏並演唱——貓出現趕緊躲回家裏。大花貓走了嗎?鼠寶寶們,你們吃到油了嗎?我還沒有吃到呢,我們悄悄地再去一次好嗎?

2.遊戲二次

剛剛有些鼠寶寶的腳步太重了驚動了大花貓,這次我們一定要注意,腳步要輕輕地,躲回家的時候也要注意,不要把自己的小夥伴撞到,免得它回不了家被大花貓吃掉。好了讓我們出發吧!鋼琴伴奏唱——貓出現趕緊躲回家裏。大花貓走了嗎?你們吃到油了嗎?是什麼味道的?鼠寶寶們,在院子裏還有更大的燈臺和更好吃的油,你們有沒有信心爬上去嘗一嘗?讓我們一起加油吧!(鋼琴伴奏邊唱邊出教室)

活動反思

小班幼兒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遊戲時他們最感興趣的一種活動形式,符合小班幼兒好奇、好動、好模仿的特點。因此在活動中採用遊戲化的方法創設教學情境,貫穿活動的整個過程。通過老師的示範引導幼兒很快便掌握了歌曲內容,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下,邊做動作邊演唱。爲了鞏固幼兒對歌曲的掌握,提高演唱的興趣,我爲幼兒提供了手偶,引導幼兒扮演小老鼠,創編不同的身體動作來表現小老鼠上燈臺的動作。遊戲過程中幼兒的興趣始終很高,積極參與表現,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遊戲形式感知表現了歌曲。整個活動過程中,幼兒與教師始終處於積極地、快樂的氛圍中,真正做到了玩中樂、玩中學。

小老鼠上燈臺幼兒園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數學教學原本比較抽象、枯燥,幼兒不易理解消化,不好引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爲把抽象的數字概念變得具體,使幼兒不僅能看得見、摸得着,而且能激發童趣,易於消化,我根據幼兒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把遊戲做爲教學活動的主要形式,設計了《分魚》這節課,我爲幼兒提供了實物,讓幼兒通過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動獲取有關數的組成經驗,使幼兒能夠在豐富有趣的操作遊戲中,親自動手、動口、動腦,輕鬆愉快地學習。

活動目標:

1.學習5的分解、組成,引導幼兒發現兩個部分數互相交換位置,總數不變的互換規律。

2.能根據互換規律推理出5的全部分解組成式。

3.感受數學活動的樂趣,激發幼兒學習分解、組成的興趣。

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5的分解、組成,引導幼兒發現兩個部分數互相交換位置,總數不變的互換規律。

難點:能根據互換規律推理出5的全部分解組成式

活動準備:

教學PPT教具:魚缸兩個、大魚小魚若干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節

1.播放PPT,引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師:“你們看,她是誰?”

“她的心情怎麼樣?”

“爲什麼貓媽媽看起來不開心呢?原來她遇到了什麼困難,原因就在這裏,我們來看一看。”

二、基本環節:

1、分小魚,學習五的分解和組成

(1)出示大魚缸

師:“原來貓媽媽是要把這些小魚分到兩個小魚缸裏,我們數一數有幾條小魚呢?”

“5條小魚用數字幾來表示?那麼想把5條小魚分到兩個小魚缸裏,有幾種分法呢?你們能幫幫她嗎?”

1、教師在黑板上演示分魚和擺放卡片的操作方法以及要求:每人用四種分法分小魚,比一比,看誰先分完。

2、幼兒用小魚卡片分小魚,每分一次,在記錄紙上擺放相應的卡片記錄一次。老師巡迴指導和檢查幼兒操作情況,掌握記錄結果。

3、請個別幼兒讀出自己的操作結果,教師在黑板上演示出幼兒說出的結果。

教師提問:5可以分成幾和幾,幾和幾合起來是5?引導幼兒說出5的全部分解、組成式。

(2)學習5的分解規律

1、出示ppt,發現分解的互換規律

師:孩子們,你們真棒,貓媽媽非常感謝你們幫他分小魚。可是還想考考小朋友們,還有什麼更簡便的5的分解方法嗎?老師有一種更好的方法來分小魚。(播放ppt)

師:老師是怎麼分小魚的?你發現有什麼規律了嗎?

引導幼兒說出“兩個部分數互換位置,便又得出另一個分解、組成式的方法”

小結:兩個部分數互換位置可以馬上得出兩個分解組成式。分法又快又簡單。

師:現在我們就來試試這個又快又簡單的方法吧!請你們按照互換的規律再重新擺放一下你的卡片吧!

引導幼兒自己動手操作,教師檢查和指導。

師:現在請大家喝我一起說出互換規律的分解組成式。如:教師說5可以分成1和4,幼兒要說5還可以分成4和1。

2、學習按順序分的規律

貓媽媽還給大家出了一道題要考考大家,出示不完整的按順序的分解式,請幼兒幫助補充完整。引導幼兒觀察左邊的數越來越多,右邊的數越來越少的規律。

師小結:這種規律是按順序分解。

引導幼兒大聲讀出分解式。

師:請小朋友們試一試將你的卡片按照這種規律擺放。老師指導和檢查。

小結:孩子們我們學習了互換規律和按順序分的規律,以後在學習分解的時候用這兩種規律就會又快又對的做出來了。

三、結束環節

遊戲“找朋友”

請小朋友們選擇數字小卡片貼在胸前,隨着音樂“找朋友”,組成5的分解式,手拉手排成兩隊跟隨音樂走出活動室。

四、延伸環節

1、小朋友今天學會了5的分解,請寶寶們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做分水果的遊戲,看誰分得又快又好,並做好記錄哦!明天告訴老師好嗎?

2、完成幼兒書上的練習。

活動反思: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開啓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小朋友如果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表現出對數學學習的一種特殊情感,學習起來樂此不疲,這就是所謂的"樂學之下無負擔"。下面,我談談在教學《分魚》時自己的幾點體會。

教學5的組成時,我請幼兒每次拿5條小魚,然後將小魚分成兩份擺放到作業單上,每次分得要不一樣。分完後檢查是否有重複或漏分的現象,最後將分得結果記錄下來,然後說說自己的結果,交流分享。通過這種有趣的實物操作,幼兒自然而然地瞭解了5的組成。接着我讓幼兒們一起觀察、討論,發現規律,說說怎樣能更快地記住數的組成,在肯定幼兒想法的同時,我進一步引導幼兒討論說說那種方法更好、更簡單易記,找出最佳的方法。在這樣的動手操作中幼兒不僅掌握了5的組成,同時也鍛鍊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培養了幼兒的創新的意識。

幼兒期正處於數學學習的啓蒙時期,幼兒學習的特點是離不開具體豐富的生活經驗,因而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的內容與組織離不開生活實際。本次活動,我選取的操作材料來源於生活中常見的小魚模型,幼兒在分"小魚"時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幼兒學習變得輕鬆而有趣。

孩子活潑好動,喜歡動手操作,於是在教學中我就引導幼兒動手、動口、動腦培養幼兒數學能力,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遊戲是幼兒的最愛,是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最佳手段,課堂上教師爲幼兒創設了寬鬆、民主、愉快的學習氛圍,幼兒在各種遊戲活動中一邊遊戲一邊學習,玩中學、做中學,寓教於樂。

小老鼠上燈臺幼兒園教案 篇3

教學意圖:

隨着電話號碼的普及,電話號碼在幼兒生活中隨處可見,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因此設計了此次活動《電話》。旨在滿足孩子對電話的興趣和用途。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使幼兒初步瞭解電話的外形構造和功能以及電話與人們日常生活對的密切關係。

2、知道如何使用110、120、119等急救電話,明白這些電話的重要性,平時不能隨便亂打。

活動準備:

1、電話2部,手機1部。

2、110、120、119電話號碼卡片各1張;警車、救護車、火警車圖片各1張。

活動過程:

1、猜謎語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叮鈴鈴,叮鈴鈴,這兒說話哪兒聽,兩人不見面,說話聽得清”小朋友動腦筋猜一猜,這是什麼?

2、出示電話、手機引導幼兒觀察電話的外形構造,學會正確使用電話。

師:電話是什麼樣子的呢?手機沒有電線。

小結:電話有不同的顏色,不同的形狀,但都有數字、聽筒、話筒、電線等組成,這樣才能相互通話。

3、電話在生活中的用途。

師:你們家有電話嗎?你打過電話嗎?師:你給誰打電話?是爲什麼事打電話?

4、遇到危急時你會打什麼電話求救。

(1)當你走失了,迷路了,或者遇上壞人,你會打什麼電話求救

(2)當你發現失火了,要打什麼求救電話?

(3)當家裏有人病了,暈倒時,要打什麼電話求救?

5、玩配對的遊戲:應該打什麼電話。

師:現在請小朋友看看圖片裏發生了什麼事,然後應該打什麼電話求救,幫他們正確連線。

6、模擬急救現場打電話求救,初步學會說出自己的家庭地址。

首先會正確撥打求救電話110、120、119會簡單明確地回答現場的問題,會完整的表達事情

7、知道不能隨便亂打急救電話。

8、小結: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電話,今天我們學會了打求救電話

110、120、119,也知道這三種求救電話是在危急的時候才能打,沒有危急時是不能隨便亂

打的,希望小朋友一定要記住。

延伸活動

1、觀看電話機演變發展的錄像片,讓幼兒瞭解電話機發展的歷史。

2、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之間可以告知對方自己家中的電話號碼,離園回家後可以互相打電話,繼續激發幼兒對電話的興趣。

3、把小朋友編的電話號碼做成電話簿。

教學反思:

《電話》這一活動,既有新意,又具有時代特色。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不拘泥過去的限制,而是充分考慮到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社會發展的普遍影響。本活動將“電話機”這一通訊工具作爲幼兒的認識對象,以便幼兒在生活中,能適時準確地運用這一通訊工具。課題的選擇貼近幼兒生活,是幼兒所熟悉的,符合教學的原則。幼兒通過玩遊戲的形式,自

己去觀察發現問題,討論問題,通

過比較分析,認識瞭解各種電話機的外形構造和功能,幼兒學習的主體性和主動性被充分調動起來。特別是讓幼兒自己玩電話,從中學習並掌握電話的正確使用方法、禮貌用語及社會性的生活經驗,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更多的知識。整個教學過程,動靜交替、環環緊扣,幼兒的興趣很濃、興致高漲,學習得很認真,很投入,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因此,這一課題的選用,對幼兒知識經驗的積累、生活能力的提高是很有益處的。

在活動的設計組織中,注重兒童的年齡特點和教育的內在規律,通過遊戲、觀察、回憶已有經驗、比較等手段,爲幼兒提供了充分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通過打電話讓幼兒在積極主動中,發現並認識各種電話機的外形特點構造與各種功用,學習電話機的正確使用方法及有關的社會知識,從而獲得了新的知識經驗。

不足之處:

在設計電話號碼時,我忘記了把固定電話和手機號碼分開來,給孩子帶來了很多的不便。在今後的活動中不斷的反思自己提升自己。

小老鼠上燈臺幼兒園教案 篇4

一、擬定題目

題目要註明活動主題和班級類別(如:小班語言活動小貓的生日)。活動內容的選擇要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在幼兒能接受的範圍內,並能激發幼兒參興趣。

二、設計意圖

這步寫你這樣設計活動的意圖,結合幼兒的什麼特點,和能讓幼兒學習到什麼等。字數在100到200字爲宜。

三、活動準備

分爲經驗準備、教學設備準備、材料準備。經驗準備指在上這堂課之前幼兒已經具備的經驗。教學設備指音像播放設備、投影儀等。材料準備指繪本、塑料瓶、卡片等上課需要的材料。

四、活動目標

幼兒園的活動目標分爲三類:知識目標、技能目標、情感目標。目標的擬定要以幼兒爲主體,符合幼兒發展水平,避免抽象和宏大。

五、活動過程

這步應該寫詳細的上課流程,在格式上可以用到1、(1)進行過程排序。中間可以插入課堂中教師會用到的激發性語言,以及設想幼兒會作爲反應並想好應對措施。第一點先寫導入導入方式有很多,比如遊戲導入,故事情節導入,音頻動畫導入等,方式多種多樣,你可以設想出自己的獨特創意。下面介紹一下幾種常見導入方式。遊戲導入,先設計一個聯繫活動主題的遊戲調動幼兒的積極性,通過遊戲引出活動主題。故事導入,幼兒總會對各種各樣的故事着迷,在活動之前爲幼兒創編一段小小的故事情節會讓幼兒在整個活動中充滿探索欲。如果語言活動的主題是講述我們如何過新年,那麼在活動之前先播放一段過年時熱鬧喜慶的音樂一定會是一個不錯的導入方法。然後再分步寫具體上課過程,各環節之間要層層遞進,跨越不可太大,要考慮到幼兒的理解水品,突出主題,逐步達到活動目標。

六、活動延伸

如手工摺紙活動,則可以延伸到請小朋友在自己的摺紙上劃出自己喜歡的圖案。一般可以用幾句總結性的話代替。幼兒活動多涉及到分享,延伸活動可以請小朋友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去和小夥伴或者爸爸媽媽一起學習。

小老鼠上燈臺幼兒園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菠菜的外形特徵。

2、知道多吃菠菜身體好,有愛吃蔬菜的習慣。

3、體驗與他人分享的情感。

4、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

5、讓幼兒瞭解常見蔬菜的營養價值,知道多吃蔬菜有利於身體建康成長。

活動準備:

1、老師和幼兒一起到自選市場挑選菠菜,在活動室佈置自選市場的貨架,將洗盡的青菜、菠菜、蘿蔔等分別裝入一次性餐盤,用保鮮膜封好,放在貨架上。

2、教師用:電炒鍋、鏟子、盤子、筷子、雞蛋、蔥、姜、油、鹽、糖、味精。

3、幼兒用:小切菜板、塑料小刀、小筐、小盤及牙籤。

活動過程:

1、以遊戲的口吻引發幼兒和老師一起做菠菜炒雞蛋的興趣。

2、觀察菠菜的外形特徵

先請幼兒洗淨手,然後,撕開保鮮膜取出菠菜,家一起看看說說菠菜的樣子。(菠菜的葉子是綠色的,根是或粉白色的)

3、討論菠菜的吃法。(油炒、涼拌、做湯、包餃子)讓幼兒說說菠菜的營養。

4、揀菠菜。讓幼兒將葉子一片一片掰下來,數一數自己揀的這棵菠菜有幾片葉子。

5、切菠菜。老師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6、雞蛋炒菠菜。

老師先介紹炒菜的用具和調味品,然後打雞蛋。幼兒數一數打了幾個雞蛋,觀察剛磕開倒進盤中的雞蛋是什麼樣,用力攪拌後的雞蛋又是什麼樣,聽一聽雞蛋入油鍋的聲音,看一看炒完的雞蛋變成什麼樣,聞一聞蔥花入鍋的味道及炒熟的菠菜雞蛋的味道。

7、品嚐與分享。

教學思:

幼兒的興趣非常濃,能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但在幼兒討論的這個階段,我應該創設情景,讓幼兒體驗。我會多看看多學學,讓以後的教學活動能夠更好。

小老鼠上燈臺幼兒園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際操作讓幼兒理解相鄰數,掌握9以內的相鄰數。

2、發展幼兒的比較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

3、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課件PPT2、操作卡3、操作教具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寶貝們。

今天我們一起分享的科學二是《相鄰數》。

二、活動內容:

1、教師出示PPT

教師:這是數字寶寶。

教師:請告訴老師有那些數字寶寶?

幼兒:1,2,3,4,5,6,7,8,9。

教師:是的。

教師: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後面的數和前面的數比較,有什麼規律?

教師:後面的數比前面的數多1,前面的數比後面的數少1。

教師:前面的數是1,後面的數是2,1比2少1。

教師:後面的數比前面的數多1。後面的數是5,前面的數是4,5比4多1。

教師總結:後面的數比前面的數多1,前面的數比後面的數少1。

2、教師播放PPT找4和5的相鄰數,並建立相鄰數概念:每個數字寶寶都有兩個相鄰的數字朋友,前面的數字朋友比它少1,後面的數字朋友比它多1,前後這兩個數就是它的相鄰數。

3、操作練習:教師示範,幼兒嘗試。

教師將操作卡貼在白板上,操作2,3。教師發操作卡和操作教具。幼兒嘗試。

總結:

今天我們的科學二一起分享了《相鄰數》,每個數字寶寶都有兩個相鄰的數字朋友,前面的數字朋友比它少1,後面的數字朋友比它多1,前後這兩個數就是它的相鄰數。謝謝小朋友們的參與與分享。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自始至終讓幼兒探索性發現問題,使幼兒一直處於活躍、積極的學習態度,通過遊戲化教學,結合生活中的鄰居關係,把相鄰數的概念滲透在其中,儘量讓抽象的數的邏輯概念在具體的教具操作中理解,幫助幼兒在遊戲活動中快樂地學習、體驗、理解,從而提高幼兒學習相鄰數的興趣。

1、在本課的設計中,根據大班幼兒的接受能力,以及幼兒成長階段,我們設計了本次課程,1-9的數字都認識,但對於相鄰數不熟悉。教師希望幼兒不僅僅理解相鄰數的概念,而且會應用。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因此,此活動來源於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的學習,故適合大班幼兒教學。

2、在活動中,我充分結合幼兒對動物的喜愛之情,以遊戲和實際操作爲主。

創設了小動物相比較的情景。讓小朋友同種動物“找鄰居”,孩子們對找鄰居非常感興趣。一下子就爲小動物找到了鄰居。由於幼兒還沒有形成相鄰數的概念,所以這個部分以直觀形象的引導方式來激發幼兒進行主動探索,讓幼兒在輕鬆的在直觀形象的將問題解決,爲幼兒提供了主動探索的機會。在活動的過程中,以教具操作示範,幼兒嘗試爲主,實現從具體的物到抽象的數的轉換。遵循了幼兒對科學學習由易到難、由簡單到複雜的循序漸進的規律。其中,以學習2的相鄰數爲重點的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示範教具操作,讓幼兒理解鄰居之間的關係,每個數都有兩個鄰居。並且在數字中我們把數字的鄰居叫做相鄰數。理解並能說出一個數和它的兩個相鄰數之間分別是多一和少一的關係。在整個過程中,幼兒處於主動探索的狀態,以遊戲的形式幫助幼兒掌握數的“鄰居關係”。

小老鼠上燈臺幼兒園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我們和動物相互依存,共同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瞭解動物的生活習性,才能更好的去保護動物。因此我設計並組織了本次活動。重在培養幼兒的保護動物意識。激發幼兒關心、愛護動物的情感。通過此次活動讓幼兒瞭解動物的睡眠方式,知道不同的動物才取不同的睡眠方式是爲了適應環境,保護自己。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瞭解動物的睡眠方式,知道不同的動物採用不同的睡眠方式是爲了適應環境,保護自己。

2.樂意與同伴交流經驗,並用肢體動作表現,萌發探究動物奧祕的興趣。

3.知道人睡覺的一些衛生常識,懂得養成良好睡眠習慣的重要性。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活動重點:

瞭解動物的睡眠姿勢。

活動難點:

瞭解動物的睡眠姿勢與環境的關係,知道不同的動物睡眠姿勢不同。

活動準備:

物質條件準備(教學圖片課件)

幼兒的經驗準備(在平時讓幼兒看一些動物世界之類的影片或書籍)

活動過程:

一、觀看課件,引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通過看課件讓幼兒瞭解人需要睡覺,引發幼兒思考動物是怎樣睡覺的呢?讓幼兒帶着問題去看下面的課件。幼兒表現出濃厚的學習積極性。)

小朋友你們看,這位小朋友在幹什麼?(躺着睡覺)那你們知道小動物是怎樣睡覺的嗎?

二、觀看課件,引入主題。

(教師通過播放課件動物的睡覺姿勢,引發幼兒的回答慾望以及表演的興趣。幼兒在看完課件表演的時候積極性很高。)

1、馬是怎樣睡覺的呢?(站着睡覺)。教師組織幼兒個別回答。哪位小朋友來模仿馬的睡覺姿勢(幼兒個別模仿,集體模仿)

2、看這是誰來了?(刺蝟)它是怎樣睡覺的?(全身縮成一團睡覺)這是爲什麼呢?(爲了保護自己)

3、以下所有動物都以同樣的方法引導幼兒說出小動物的名稱、睡覺姿勢、並讓幼兒模仿。

貓頭鷹:睜一隻眼睛,閉一隻眼睛睡覺

丹頂鶴:用一隻腳站着睡覺

蝙蝠:倒掛在樹上睡覺

三、爲什麼小動物的睡覺方式個不相同。

(教師通過提問,引發幼兒探究動物奧密的興趣。幼兒在回答的過程中鍛鍊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大部分幼兒能夠說出動物睡覺的方式爲什麼不同。個別幼兒需要在教師的提示下回答)

四、介紹一些正確的睡覺姿勢(ppt)

如何正確的睡覺,以及良好睡眠方式的重要性。

五、活動延伸:回家找找資料,你還知道哪些小動物的睡覺方式。

活動反思:

幼兒對小動物的感興趣程度是非常明顯的,而小動物是中班小朋友在科學學習領域的重要對象,幼兒對大自然中的各種小動物都充滿了好奇心,引導幼兒探索和發現小動物的不同睡覺方法和姿勢,可以有效的激發幼兒對動物生活習性的探索慾望。我進行過這樣一節科學活動,首先第一環節以手指律動形式導入活動,請小朋友說出森林中小動物的名字,出示圖片。

提問:森林公園的小動物們有的在睡覺,你們把它們找出來嗎?進入第二環節:出示大圖片說說哪個動物在睡覺爲什麼?

(幼兒自由發言)老師總結:馬——站着、蝙蝠——倒掛、丹頂鶴——單腳站立、貓頭鷹——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等等。最後做遊戲鞏固學習成果。老師說動物名稱小朋友做這個小動物睡覺的動作。然後講小朋友睡覺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教育幼兒要從小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和正確的睡覺姿勢。整個活動幼兒始終跟隨教師思路進行,由於活動中幼兒參與環節很多,所以幼兒的積極性一直保持很好,而且不同的睡姿不同的造型小朋友們學起來也特別興奮,在快樂的氛圍中理解了學習的內容,最後由小動物的睡姿延伸到小朋友的睡姿,使小朋友主動了解自己應該掌握正確的睡覺姿勢達到了上升後的教學目標。

小老鼠上燈臺幼兒園教案 篇8

一、活動目標:

1、瞭解保護牙齒的基本常識,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

2、養成愛護牙齒,早晚刷牙的好習慣。

3、初步瞭解健康的小常識。

4、能夠將自己好的行爲習慣傳遞給身邊的人。

二、活動準備

牙齒圖片,一把牙刷。

三、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教師講述《愛吃糖果的老虎》的故事,引發興趣,並初步理解保護牙齒的重要性。老虎的牙齒爲什麼會痛?(吃了很多的糖)。老虎的牙拔掉後會怎樣?(就吃不了東西)

2、基本部分:

(1)師幼閱讀幼兒用書。

教師指導閱讀幼兒用書,進一步瞭解保護牙齒的知識經驗及學習刷牙的正確方法。

(2)教師示範刷牙的正確方法。

教師藉助牙齒圖片,手拿真實牙刷示範講解刷牙的正確方法。

3、結束部分:幼兒集體模仿刷牙。

活動反思:

幼兒對活動很感興趣,很多幼兒也知道了要愛護牙齒,早晚要刷牙。但有部分幼兒的刷牙方法不太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