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小班教案3篇(必備)

幼兒園小班教案3篇(必備)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W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3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小班教案3篇(必備)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一、情況分析

經過第一階段,一人一娃娃兩人一娃娃學做爸爸媽媽後,幼兒的角色意識有了初步萌芽。他們開始沉浸到遊戲中,有的像模像樣地用奶瓶給娃娃喝牛奶,有的抱着娃娃開始“竄門”,還有的會對着娃娃小聲嘀咕“寶寶乖”。同時,大部分幼兒已經知道假的勺子不能真的放進嘴裏,並常會用“這是假的呀”說明自己的遊戲行爲與現實的區別。

十月以來,按平均4至5人計算,開設了7個娃娃家。但是,常常可以看到:有的娃娃家擠着7、8個人,有的則只有2、3個人;有的娃娃家出現好幾個爸爸媽媽;大部分娃娃家餐具物品亂擺亂放、散落滿地;結束時,忙亂一片不會。

說明這個時期,幼兒的角色意識從無到萌芽,並逐漸鮮明起來,開始能夠處理真假關係,既按角色規定動作去行動,又能按事物與人物的現實特點去處理事物,但角色認知發展較慢。大多數幼兒尚不理解角色之間的關係,這與他們的認知發展和生活經驗密切相關。因此,教師需在此薄弱環節上採取相應措施。

二、遊戲要求

1.愉快遊戲,大膽表達“我的家……”“我真高興……”。

2.鞏固遊戲常規,學會擺放及物品。

三、遊戲準備

1.材料:7個娃娃家餐具廚具,每套放在一個小籃子中。

說明小班幼兒自理能力、歸類能力、能力都較差,因此爲便於幼兒掌握物品擺放的常規,的材料應是幼兒易於取放,易於的。

2.豐富經驗。

(1)觀察:家裏有哪些人?

(2)講講做做:“我的家”,初步理解現實邏輯和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如:一個家中有一個爸爸,一個媽媽;外婆是媽媽的媽媽;奶奶是爸爸的媽媽等等。

說明當孩子還沒有清晰的'角色意識時,角色認知水平低下,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活動幫助幼兒理解家庭人員的關係。

(3)觀察:家中物品擺放,教室物品擺放的情況,使幼兒初步知道東西要擺放整齊。

(4)啓發幼兒學會一些物品擺放的方法:“怎樣放才穩?怎樣放更乾淨?如:碗和碗疊起來,碟和碟疊起來;大的東西先放,小的東西后放等等。

說明根據小班幼兒的特點,家長在生活上包辦較多,幼兒動手能力較差,教師除了在材料上力求簡便之外,更要進行一些具體的指導,豐富幼兒的經驗,並放手讓幼兒嘗試實踐。

四、遊戲指導

1.自由選擇。

(1)觀察:各娃娃家人數。

分層指導:

A.凡對2一4人的娃娃家,引導幼兒儘快投入遊戲:你們準備怎麼玩?

B.對4個以上、2個以下的娃娃家,討論“人太多/太少怎麼辦?”。鼓勵幼兒按商量的結果和自己的意原作出選擇,如:人多可去人少些的娃娃家;人少可再請些朋友來。

(2)觀察:餐具擺放。

指導:用遊戲的口吻引導幼兒,“搬新家了,家裏的東西先要怎麼樣?(擺擺好)”。

說明

現階段遊戲中,遊戲材料逐漸增多,遊戲開始有了主題,有別於第一階段的完全獨自遊戲。因此啓動過程就顯得尤爲重要,教師既要鼓勵幼兒自由選擇,激發幼兒遊戲的慾望以促使幼兒儘快投入遊戲,又要啓發幼兒學會一些解決矛盾的方法。

2.自主展開。

(1)觀察:娃娃家人員情況及幼兒的角色分配情況。

按需指導:

A.當娃娃家又出現重疊人員時,教師可以啓發:你是哪個娃娃家的?在這個娃娃家裏你是誰?你們家還有誰?到底誰是這一家的爸爸?

B.當孩子們發現兩個“爸爸”後,有時其中的一位會忙改稱“哥哥”等角色,則遊戲繼續進行;如兩個“爸爸”相持不下,則抓鬮、猜拳或交流時討論。

(2)觀察:幼兒遊戲情況。角色行爲如何?角色意識如何?有無情節展開?

指導:

A.扮客人:你是誰?你在做什麼?還想做什麼?還可以怎麼做?點撥幼兒將重複的某一裝扮動作發展成角色行爲。同時激發幼兒產生新的角色行爲。如:教師扮客人離開娃娃家時,幼兒說“再見”。教師繼續引導“我有急事,你知道車站在那裏嗎?”幼兒:“在那裏。”師:“我不認識,你送送我吧?。幼兒“好”。送出門後,因未開設汽車主題,幼兒四處環顧了以後說:“我幫你叫輛出租車吧”。就這樣角色行爲一點點豐富起來。

B.對於某些遊戲水平較低的幼兒,教師可參於遊戲直接指導,從扮主要角色媽媽到扮次要角色阿姨等,讓幼兒從有具體參照到獨立遊戲步步遞進。

說明

因爲角色遊戲是幼兒的自主遊戲,所以隨機性特別強。因此教師應注重觀察,以便準確把握幼兒的遊戲水平,遊戲意向,以捕捉指導發展遊戲的契機。

3.自發交流,鞏固角色認識。

(1)你是哪個娃娃家的?你是誰?你的家還有誰?娃娃家成員上前亮相,並一一,“我是……”

(2)你有什麼高興的事?營造溫馨的氛圍,集體分享遊戲的喜悅。如有娃娃家講到過生日,可以請小壽星上場,同唱“HPPY BIRTH-DAY”,使每個孩子如臨其境,置身歡樂之中,還可以討論“除了唱生日歌,還可以怎樣祝賀生日?”。(送花、送禮物、吃蛋糕等等一連竄情節接踵而至。)

又如,出現打電話情節可以讓介紹的孩子與聽講的孩子進行對話,“喂,你們好…”“你好…”,遊戲的樂趣再次激起孩子游戲的熱情。

(3)參觀娃娃家,“誰的家最乾淨”,鼓勵擺放物品、物品又快又好的娃娃家。

說明遊戲也是幼兒創造性自我實現的快樂活動,所以教師應以共享爲宗旨,注重幼兒的各種情緒體驗。小班初期以愉快體驗爲主,教師要設法營造“你快樂,我快樂,在家都快樂”的氛圍,激發幼兒再遊戲的慾望。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探索學習用十字對插的方法制作立體小盆栽。

2、嘗試簡單的塗色遊戲,願意用顏料爲小花塗色。

3、提高手工製作的興趣。

活動準備

人手兩張平面的“盆花”(一面塗好顏色、上下開好凹槽)、毛筆、抹布、顏料若干、教師範例。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盆栽,引起幼兒興趣

師:

1、春天來了,漂亮的小花都開了,今天老師給我們小朋友帶來了—盆小盆栽,看,漂亮嗎?

2、老師的這盆花是用兩張這樣的平面“盆花”做出來的,你知道是怎麼做的嗎?

3、請小朋友們試一試用兩張平面“盆花”變成立體的小盆栽。

二、引導幼兒通過大膽嘗試,學習製作一盆立體的盆花

1、師:老師也給小朋友準備了兩張平面的花,請你去試一試,看看能不能也變出這樣一盆立體的小花。

2、鼓勵幼兒大膽嘗試,教師觀察幼兒的操作情況。

3、請成功的小朋友來介紹自己的方法。

4、教師總結並示範正確方法和注意點。

三、鼓勵幼兒願意嘗試用顏料爲小花塗色

1、教師介紹運用毛筆和顏料給小花塗色。

2、教師簡單示範並介紹塗色的`方法。

四、幼兒操作活動,教師指導

1、鼓勵幼兒大膽爲小花塗色。

2、等顏色稍千後做成立體的小盆栽。

五、評價活動

1、展示幼兒做的小盆栽,對幼兒出現的一些情況進行概括。

2、請幼兒來說說你做的小盆栽想送給誰。

3、出示小房子、小樹延伸活動,引導幼兒以後也可以來試着做—做其他的物品。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設計背景

本活動設計“讓座”一般都指在公交車上,但我們的幼兒所處的生活環境都是在農村,目前我們農村還沒公交車。

活動目標

1.能分辨好的行爲和不好的行爲。

2.培養樂於助人的良好品質。

3.初步培養幼兒有禮貌的行爲。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教學重點、難點

讓幼兒能分辨好的行爲和不好的行爲,並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培養樂於助人的良好行爲習慣。並能製作“好行爲記錄卡”。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讓座》。

2情境表演劇“讓座”所需的各種道具:用椅子排成公交車、老婆婆的服飾、阿姨的服飾。

3、大字卡“謝謝”“笑”。

4、教師將自己收集和製作的各種好行爲和不好行爲的圖片佈置成圖片展覽。

活動過程

一、欣賞情境表演劇“讓座”

1、觀看情境表演劇“讓座”。一位教師扮演老婆婆,另一位教師扮演阿姨,請一個幼兒扮演小朋友,3個人合作表演情境劇“讓座”。

2、討論。

(1)教師:你覺得讓座是好行爲還是不好的行爲?爲什麼?

(2)教師:你在日常生活中還見過那些好行爲和不好的行爲?

二、觀看圖片展

1、教師把自己把自己收集和製作的各種好行爲和不好行爲的圖片佈置成圖片展覽,讓幼兒觀看。

2、討論。

(1)教師:在圖片展覽的這些行爲中,哪些是好的行爲?哪些是不好的行爲?爲什麼?

(2)教師:面對不好的`行爲,我們應該怎麼做?

三、學說兒歌《讓座》

1.教師和幼兒一起閱讀幼兒用書〈讓座〉,學念兒歌〈讓座〉。

2.認讀漢字“謝謝”“笑 ”。

四、情境劇表演:讓座

教師請幾個幼兒表演情境劇“讓座”。其他幼兒一邊觀看,一邊輕聲說兒歌“讓座”,配合情境劇“讓座”的表演。

延伸活動

教師和幼兒一起製作“好行爲記錄卡”。

教學反思

在活動過程中,通過觀看情境劇表演“讓座”和觀看圖片展之後,讓幼兒懂得“讓座”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好的行爲習慣,同時讓幼兒懂得得到別人幫助後,要有禮貌地謝謝別人。但由於情境表演劇“讓座”的內容較片面,只強調了尊老愛幼,忽略了其他需要幫助的弱勢羣體(比如:殘疾人、孕婦等人羣都是需要幫助的人員。)所以說讓幼兒認知到好行爲的概念還是比較籠統的。因此在設計本活動過程中應考慮得更加詳細、全面,這樣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