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小班教案[精選5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精選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4W 次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小班教案[精選5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學習10以內的序數教案

活動目標:

1、瞭解10以內數字的排列位置。

2、培養幼兒的秩序感和記憶能力。

重點難點:

1、通過學習活動,掌握10以內的序數。

2、學會從左到右進行10以內序數的操作應用

活動準備:10個盤子、1——10數字、10種蔬菜、智慧盒。

活動過程:

1、手指操放鬆。

2、瞬間記憶。今天小動物們和蔬菜寶寶的運動會已經閉幕了,要給他們頒獎了,你們想去參加嗎?首先要先過小動物們給我們出的通行證,我們才能去。

3、出示課件。獲得本次運動會表現最好的前十名的小動物有:熊貓、長頸鹿、貓、豹、兔子、大象、小狗、公雞、老虎、烏龜。同時出示數字1、2、3、4、5、6、7、8、9、10。提問:排在第一名的小動物是誰?第二名是誰?大象排第幾名?

4、下面有請蔬菜寶寶們閃亮登場。請10個小朋友托盤出來。第一個是土豆,第二個是西紅柿,第三個是黃瓜,第四個是芹菜,第五個是蘿蔔,第六個是芸豆,第七個是洋蔥,第八個是姜,第九個是胡蘿蔔,第十個是香菜。

5、請幼兒給獲獎的蔬菜頒獎吧。讓幼兒在蔬菜面前放上數字。提問:第一名是誰?第五名是誰?蘿蔔排在第幾名?

6、遊戲放鬆《打害蟲》

7、請幼兒操作智慧盒,請小朋友請出種類不一樣的'10個小動物插在插板上的第一行,請給小動物排排順序吧。提問:小貓排第幾?小老虎排第幾?8、小貓釣魚。請把10只小貓插在智慧盒上的第一行,把10條魚插在第五行。黃色的棋子當魚線,我們來釣魚。聽口令:第2只貓去釣第2條魚,第3只貓釣第5條魚......9、結束。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歌曲《下蛋噦》,唱清歌詞。

(2)藉助圖片,記憶歌詞。

(3)幼兒充分體驗歌曲的歡快,並創編小雞的動作。

活動準備:

母雞圖片(尾部開一出蛋小口)、母雞頭飾、雞蛋圖片(若干串,每串7只)、竹簍一隻。

下蛋羅--活動過程:

1、欣賞歌曲。

(1)教師範唱歌曲《下蛋噦》一遍。

教師提問:“歌曲中有誰?”

幼兒1:有母雞。

幼兒2:有一個大草窩。

幼兒3:還有母雞在下蛋。

(2)教師再次範唱歌曲,並用圖片演示母雞下蛋的情景(抽出的.雞蛋與母雞的“咯噠咯噠咯咯噠”的節奏一致)。

2、學唱歌曲。

(1)讓幼兒邊看圖片,邊考慮回答問題。

教師提問:

①“老母雞坐在哪兒呀?” 幼兒1:老母雞坐在草窩裏。幼兒2:老母雞坐在草地上。幼兒3:老母雞坐在雞窩裏。

②“老母雞坐在草窩裏幹什麼呢?” 幼兒1:老母雞在下蛋。幼兒2:老母雞在高興地笑。幼兒3:老母雞在孵小雞。

③“老母雞下蛋的時候高興嗎?”幼兒1:高興。幼兒2:不高興。

④“老母雞是怎樣叫的?”幼兒1:咯噠,咯噠,咯咯噠。 幼兒2:咯咯噠。 幼兒3:咯咯咯咯噠。 教師完整地小結歌詞。

(2)幼兒學念歌詞,教師用圖片演示母雞下蛋情景。

(3)幼兒學唱歌曲,教師繼續用圖片演示母雞下蛋情景,並將母雞下出的蛋(圖片)放入竹簍中。(學唱數次後,請小朋友看一看竹簍,母雞下了這麼多蛋。)

3、演唱歌曲,創編動作。

教師配帶母雞頭飾,激發幼兒興趣:“老師當雞媽媽,請小朋友當小雞,我們一邊唱歌,一邊學做小雞的動作,看看哪一隻小雞的動作跟別的小雞的動作不一樣。”

幼兒1:雙手放在背後做小雞的翅膀,彎着腰。

幼兒2:雙手握拳,手心向下併攏,兩食指向前伸直,做小雞

幼兒3:上臂夾緊身體,下臂與手自然向身體兩側伸跬上下拍動。

4、尾聲。

我的雞寶寶們玩得都很高興,肚子餓不餓?雞媽媽問,請你們唱着歌,一起跟媽媽到外面捉蟲去。 在幼兒學唱歌曲時,教師用製成串狀的雞蛋演示母雞情景,並將抽出的雞蛋串放在簍中。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喜歡看手偶表演,願意說出自己的認識和感受。

2、知道要高高興興上幼兒園。

3、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和睦相處並珍惜這份友情。

4、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小朋友的書.我上幼兒園》;《小朋友的書.數學》;磁帶及錄音機。

2、小花貓、小白兔、小鴨子手偶;事先請大班幼兒學會手偶表演。

活動過程:

1、出示小白兔手偶,引出手偶戲。

教師出示小白兔手偶,和小朋友打招呼。小白兔要去哪裏呢?

2、哥哥姐姐表演手偶戲"高高興興上幼兒園",小朋友觀看錶演。

提問:手偶表演裏有哪些小動物高高興興上幼兒園?上幼兒園路上,小白兔先碰到了誰?後又碰到了誰?(幫助幼兒理解"先"和:"後")3、再次表演手偶戲,鼓勵幼兒學說各角色的對話。

小白兔高高興興到哪裏去?後面來了哪個小動物?它是怎麼叫的?

小白兔怎麼說?小鴨子怎麼回答?它們一起怎麼樣上幼兒園了?

路上它們又遇到了誰?兩個好朋友怎麼問?小花貓怎麼回答?

三個好朋友怎麼樣上幼兒園的?我們寶寶是怎麼樣上幼兒園的?

4、幼兒再次觀看手偶表演,鼓勵幼兒邊看錶演邊學說角色中的對話。

演出謝幕時請幼兒觀看手偶的形象特點及簡單的操作技巧。(此環節還可以請個別幼兒嘗試操作手偶)5、請幼兒翻閱《小朋友的.書.我上幼兒園了.第5-8頁"高高興興上幼兒園",學說手偶表演中的對話。

6、引導幼兒說說自己一天當中的先和後,如:先刷牙、後洗臉;先洗手後吃飯等。

(結束)教學反思:

新學期開學是小班工作最爲重要,也是最爲辛苦的一個階段,因此,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穩定孩子的情緒。爲了儘快縮短孩子們的入園焦慮期,能儘快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從而讓幼兒對幼兒園、對老師產生親切感,而特別設計了這一活動。

"高高興興上幼兒園"這一活動是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開展的。它帶領着幼兒逐漸認識集體,走入集體生活,並漸漸地喜歡集體生活,讓幼兒信任我們老師,感受到幼兒園的溫暖,感受到各種遊戲活動帶來的快樂。希望孩子在情感上受到滿足,讓孩子們感受到老師的關愛,漸漸地孩子們就從不接受老師--接受老師--喜歡老師--離不開老師。但是我知道要達到這樣的一個效果是需要我們班級的老師共同努力的。

在活動中,絕大部分的幼兒能融入進來,有些幼兒因爲第一次上幼兒園還正處於哭鬧的狀態,但是在我講故事的時候,哭鬧的孩子也變的小聲了。原來,只要讓孩子有事情做,或者說可以讓他們忙一點,就會暫時忘卻離開爸爸爸媽媽的無安全感,充分感受幼兒園的快樂,真正的達到高高興興上幼兒園。

小百科:幼兒園,原稱勘兒園,是幾百年前從普魯士引進的體制。舊稱蒙養園、幼稚園,爲一種學前教育機構,用於對幼兒集中進行保育和教育,通常接納三至六週歲的幼兒。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比較長短的方法,能獨立地給2件同類物體比較長短。

2、引導幼兒描述比較結果,感知長短的相對性。

活動準備:

同種不同長度的鉛筆、吸管、標記圖一張

活動過程:

一、出示視頻

二、出示鉛筆和吸管,引出課題。

問:這些鉛筆一樣嗎?有什麼不一樣?你是怎麼知道的?(讓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自由說說)對了,這些紙條有的長有的短。哪根是最長的?哪根最短呢?

二.引導幼兒學習比較長短。

1、學習兩支鉛筆、吸管比較長短。

這兩支鉛筆哪支長?哪支短呢?可以用什麼方法比出來的呢?(把兩隻放在一起比一比,其中一端要對齊)。

小結:原來比的時候,要把兩根支鉛筆靠在一起,下端對齊,這樣就能看出哪支長,哪支短了。

2、學習三支鉛筆、吸管比較長短。

問:老師這裏還有一支鉛筆和吸管,哪它是短的還是長的呢?現在又該怎樣比了呢?現在長的鉛筆和短的鉛筆發生變化了嗎?長的變成了什麼?短的又變成怎麼樣了?

小結:比的時候,仍然要把鉛筆靠在一起,下端對齊,這樣就能看出哪支長的,哪支是短的,哪支是最短的?原來物體的長短是相對的,比較的物體不同,長短也不相同。

三、學習按長短排序

1、(出示排隊標記),小朋友看這是什麼標記?(排隊標記)。怎樣排呢?小朋友想想哪支鉛筆排應該排在最前面,哪支鉛筆跟在它的後面,哪支排在最後面?

2、幼兒說,教師在黑板上操作,然後集體驗證操作結果。

3、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說出操作結果。

四、完成書上的`操作練習。

說課稿

一、說活動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班數學活動《比長短》。比較、排序在小班的教學和遊戲活動中,我們會經常運用到。我將幼兒生活中常見的吸管和鉛筆投放到活動中,運用啓發性、針對性的問題引導幼兒觀察吸管盒、鉛筆的外形特徵,重點探索、發現比長短的方法,就是將吸管鉛筆一端對齊就能比出另一端的長短。活動中問題的提出直接指向活動目標,突出重點,激發幼兒的問題意識,感受比較的需要,體會比較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幼兒不斷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以上分析及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能力、發展水平,制定本次目標:

1、知道長和短,學習比較物體的長短。

2、能從短到長或從長到短的順序進行排序,體驗動手操作的快樂。

三、說活動準備

1、教師:吸管一根;一份從長到短排好隊的吸管。

2、幼兒:長短、粗細、顏色不同的吸管若干;不一樣長短的吸管每人3根,排序卡1張。

四、說活動重難點

重點:能用一端對齊的方法比較吸管的長短。

難點:通過比較,能將3根吸管從短到長或從長到短的排序。

五、說教法、學法

在活動過程中教師給足幼兒自由的時間與空間,提供豐富的材料,採用啓發探索法、觀察比較法與幼兒有效地進行互動,進一步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幼兒在活動中以多感官觀察發現,探索、感知吸管的不同外形特徵以及用一端對齊比較吸管長短的方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幼兒通過看一看、比一比、說一說等多種形式,主動積極的參與活動,感受比較的需要,從而爲突破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打下鋪墊。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以兒歌的形式引導幼兒初步學習用豎線和橫線組合成方形在指定範圍內進行繪畫。

2、鼓勵幼兒樂意參與繪畫活動,體驗成功的樂趣。

3、通過多媒體教學,初步理解故事內容,記住故事的主要情節

4、讓幼兒嘗試敘述故事,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活動準備:

1、長頸鹿線條畫人手一張。

2、蠟筆人手一盒、勾線筆若干。

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激起幼兒繪畫的興趣。

(出示長頸鹿)今天,動物王國要舉行迎新年活動,可是長頸鹿沒有漂亮的衣服呢。怎麼辦?

(1)小朋友們想一想,長頸鹿穿的衣服是怎樣的?教師小結:長頸鹿身上的衣服是一塊一塊的,方方的,它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方形"。

(2)(出示勾線筆)看,這是什麼呀?它還會變魔術。小眼睛,看好了,筆寶寶開始變魔術了。

2、教師示範畫方形,爲長頸鹿穿新衣。

(1)教師一邊念兒歌一邊畫方形:豎線線,橫線線,豎線線,橫線線,大家一起手拉手,變出一個正方形。

(2)剛纔筆寶寶先變出什麼線,再變出什麼線,最後變成一個什麼呀?幼兒說,教師邊念兒歌邊示範畫。

(3)誰也會用食指媽媽變出小方形?教師帶幼兒空手練習畫方形。

(4)現在,誰想用筆寶寶來幫助長頸鹿身上畫出許多的小方形?幼兒示範畫,其他幼兒幫着念兒歌。

(5)你們的小手真能幹!如果小方形再塗上顏色就更漂亮了。

3、幼兒作畫,教師提要求,巡迴指導。

(1)那裏還有許多長頸鹿寶寶沒穿上新衣服,我們快去幫助它們穿上新衣服吧!

(2)教師講作畫要求。

4、展示作品,及時講評。

小朋友畫好後,可以去講給老師聽,她們還會獎給你一個小禮物呢!

活動反思:

本班學生對動物都比較喜愛,所以這節課我帶領他們學習了長頸鹿,先引導學生說出長頸鹿的外形特徵,如長長的脖子、可愛的面孔、細長的尾巴等等,接着與學生討論作畫的順序,最後讓學生開始動手繪畫長頸鹿了。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在把握好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又能結合學生的興趣、需要、經驗和知識的儲備,通過引導、啓發、提示、鼓勵、誘發,在學生的頭腦中引起創作的`願望。

本次活動的開展是基於讓學生更進一步瞭解長頸鹿的基本形態和特徵,我採用了直接出示範例作品來激發學生的繪畫興趣,使學生掌握初步的繪畫的技巧。學生學會了自己動手裝飾,提高繪畫技能和審美能力,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在實踐教學中,我需要給予學生的知識點、技能點滲透到什麼樣的度,怎麼做,怎麼說,怎麼引導同時需要我們努力把握專業知識和技能,同時推出一些新的創作方法,不在拘泥於在紙上作畫,想出推陳出新的教學內容纔是有生命力的,纔是對學生真正意義上的一種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