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品】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集錦10篇

【精品】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集錦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8W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集錦10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知道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使有些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

2、瞭解自然界中死海能使人漂浮。

3、激發幼兒對自然之謎探索的慾望。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知道有些物品會浮於水面,有些物品會沉在水底。知道鹽、糖、味精。

2、物質準備:熟雞蛋每人一個,糖、鹽、味精、水杯每人兩個,Ppx

活動過程:

一、小實驗導入

老師帶來了幾樣東西,這些東西在水裏會怎樣?幼兒猜想並實驗驗證。

二:教師實驗:魔術“雞蛋浮起來”

師:那麼,雞蛋放在水裏會怎麼樣呢?

師:你們看,我要變魔術了!

我變、我變、我變變變

這是我的魔術粉,

(師往杯子里加魔術粉,慢慢攪拌,直至雞蛋浮起來)

師:雞蛋有了什麼變化。

師:我這裏有鹽、糖、味精,我的魔術粉就是它們三個好朋友中的其中一個,你知道那個是鹽哪個是糖哪個是味精呢?

幼兒辨別。教師小結從形狀顏色味道幾方面可以分辨鹽糖和味精。

三:幼兒實驗

1、實驗要求:現在老師要讓你們自己去發現哪個是我的魔術粉。

我分別爲一二組、三四組、五六組的小朋友準備了味精、糖、鹽。

請小朋友把雞蛋放進水裏,加進桌上的魔術粉,輕輕攪拌。

2、幼兒一次實驗。老師指導,桌上有水的用毛巾擦一擦。

3、幼兒講述實驗結果

分別請第一二組、三四組、五六組的小朋友告訴老師,你們的雞蛋浮起來了嗎?你們在水裏放了什麼?

師小結:什麼能讓沉下去的雞蛋浮起來呀?鹽。

師:雞蛋在鹽水裏可以浮起。

4、幼兒二次試驗

師:小朋友,你們想讓你們的雞蛋也浮起來嗎?

師:好,我幫你們把魔術粉全換成鹽。

請你們把水杯放到盆子裏,去換一杯清水。

師:下面就要靠你們自己來做實驗了,看看誰的雞蛋最先浮起來。

師:你們的'雞蛋浮起來了嗎?

師小結:原來呀,放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使沉下去的雞蛋浮起來,我們還發現鹽放得多,雞蛋就浮起來的快,鹽放得越少就浮起來的越慢。

四:播放Ppx,揭開死海的祕密

師:那麼,在很多鹽的水裏,人能浮起來嗎?

有一位不會游泳的阿姨卻能浮在水面上,她浮起來的祕密是什麼呢?

師小結:這個有很多鹽的海叫死海,死海爲什麼會有這些奇蹟之處能讓人浮在水面上,是因爲海水裏含有很多鹽,是普通大海含鹽量的七倍。

五:結束

像死海不沉這樣的大自然的祕密還有很多很多,等着小朋友去探索呢,我們把雞蛋帶走去犒勞一下我們的小肚子吧!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一、內容分析:

在進行單元主題教學活動“驚奇一線”孩子們通過尋找活動,認識了生活中對我們有幫助的各種各樣的線,有一天,孩子們發現身體上也有很多有趣的線,頭髮絲,眼睫毛,掌心線,血管、、、、還有指肚上一條條的指紋呢,孩子們對指紋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二、幼兒分析

中班幼兒已經有了前期的知識經驗,語言表達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通過日常的訓練也提高了很多,因此,幼兒對創新思維並不陌生,能積極主動的根據老師提出的問題大膽展開想象,本次活動設計,切合幼兒的興趣和需要,根據幼兒的好奇和探索需要,由幼兒的興趣生成新的探究內容,爲幼兒和已有的經驗搭建了橋樑,讓幼兒通過實踐經驗,自主獲得新的認識。

三、設計思路:

手--我們大家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指紋本身對幼兒充滿趣味性和吸引力,是培養幼兒創新思維能力,激發幼兒體驗創新思維樂趣的良好載體,本次活動在課前帶領幼兒觀看《名偵探柯南》,積累了幼兒的感性經驗,活動中根據孩子的年齡和心理髮展特點,展開他們的思維空間,活動開始以遊戲方式展開,動靜結合,符合幼兒年齡特點,活動中注意體現出創新思維的方法,擴散、由一點向多點發散思維活動、創新想象與操作活動等。培養幼兒良好的思維品質,從而爲日後的創造力培養打下基礎。活動名稱:指紋的祕密

四、活動目標:

1、喜歡大膽聯想與想象,能夠根據一種物品聯想到與它相似的其他物品。

2、瞭解指紋的基本形態(簸箕形,鬥形),提高觀察和動手實踐的能力。

3、體驗手指印畫的樂趣,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和發散性思維。

五、活動重難點:

重點:根據一種物品聯想到它相似的其他物品。

難點:瞭解指紋基本形態,發展幼兒創新意識。

六、活動準備:印泥,彩筆,課件,背景音樂

七、活動過程:

(一)律動導入:手指遊戲

(二)小朋友請坐,向阿姨問好。

師:小朋友,剛剛我們用身體的`哪個部位做的遊戲?

幼:小手。

師:我們的小手上有很多的祕密,今天劉老師和小朋友一起來找找手指肚上的祕密,請小朋友仔細觀察手指第一節,看看哪個小朋友發現的祕密最多?

幼:一條條細細的線、、

師:小朋友手指上有一條條細細的線?這就是“指紋”

(三)出示課件

1、指紋圖片(鬥形),請幼兒說說指紋像什麼?幼兒自由回答,指紋是一樣的嗎?

2、觀看對比圖片認識指紋的基本形態(簸箕形、鬥形狀)

教師總結:每個人的指紋是不一樣的。

(四)1、每個小朋友的指紋是不一樣的,那怎麼能把指紋變到紙上?

簡單涉及指紋還可以用來做什麼?(用途)鞏固指紋的形狀是不同的,提取指紋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幼兒想象並回答

2、那現在小朋友在幼兒園裏指紋可以用來做什麼?幼兒想象並回答

教師示範時,指紋變變變,看看能變成什麼?請幼兒觀看小朋友也試試好不好?

(五)播放背景音樂,幼兒創作:教師指導,請幼兒相互說說自己創作的是什麼,體現幼兒的互動。

(六)作品展示,活動結束。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瞭解同一種東西在水裏可能會浮也會沉。

2、學習尋找讓東西浮起來的方法。

3、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膠泥若干、玻璃彈珠、卡紙、屈別針若干、桂圓若干、水、水杯、盆、小空塑膠瓶若干、吸管若干、鹽、糖。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教師講述故事:從前,有一位魔法師,他住在一座魔法城堡裏。他的城堡四周圍着一條水溝,使城堡和外界隔離,不準外人進入,可是總有許多人慕名而來找這位魔法師。所以在城堡的'水溝外,每天都有一堆人等候,希望有一天魔法師能夠大發慈悲,可以收他們做徒弟。

於是,有一天魔法師設了三道關卡。他說如果有人闖過這三道關卡,就可以收這個人做徒弟,否則,就施展魔法把他們摔得鼻青臉腫……

現在,老師就按照魔法師的方法設立了三道關卡,請小朋友來進行闖關,看看誰是最聰明的寶寶。

二、介紹材料,提出操作要求

1、在教室兩邊設立三個關卡

(1) 水盆中有沉在水裏的玻璃彈珠,旁邊有紙、膠泥等魔法物。

(2) 水盆中有沉在水裏的屈別針,旁邊有空塑膠瓶、吸管等魔法物。

(3) 水杯中有沉在水裏的桂圓,旁邊有糖、鹽等魔法物。

2、將幼兒分成兩組分別在兩邊的關卡。

請幼兒開動腦筋看如何讓沉在水底的物品浮起來,你可以利用旁邊的魔法物進行幫助。哪一組闖關成功就是“聰明寶寶隊”。

三、幼兒操作,教師巡視,確認物體是否浮起來 ,是否闖關成功。

操作後談話:你闖關成功了嗎?過了幾關?你是如何做的?

讓闖關成功的幼兒介紹其方法。

四、鼓勵幼兒再次操作

聽了小朋友的介紹,你再去試一試好嗎?

五、老師帶上魔法師面具給每位闖關成功的幼兒貼上獎牌 :“恭喜小朋友闖關成功,小朋友真聰明,魔法城堡歡迎你們,你們將在這裏學到更多本領。”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 通過各種感官感受風並讓幼兒知道風是看不見、摸不着的,只能感覺到。

2、 讓幼兒知道空氣流動形成風。

3、 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感知能力,瞭解風的好處與壞處,以及人們怎樣利用風和戰勝風災。

4、 對風有濃厚的興趣,熱愛生活樂於探索。

5、 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激發幼兒探索自然現象的興趣

難點:風可能給人類造成的危害和預防風災的辦法

活動準備

扇子 紙板 彩條 有關風的圖片(有益的風和有害的風)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節:

導入引發幼兒的探索慾望,讓幼兒閉眼教師用扇子在每個小朋友臉前扇一扇,使幼兒感知風的存在。教師拿出彩條讓幼兒吹一吹,扇一扇,跑一跑

(二)、基本環節

1、 通過提問讓幼兒說出風的特徵

2、 引發幼兒討論風真的是看不見,摸不着的,但又實實在在崔在着,它是通過周圍空氣流動形成的,只有你周圍有空氣就會有風產生

3、教師通過扇子,紙板,彩條讓幼兒親自動手輕輕的扇和用力扇,感受風的大小和速度,讓幼兒說出風速大力量也大

解風能爲人類做哪些貢獻熱氣球飛上天、涼爽、衣服晾乾、樹葉擺動、放風箏、種子的傳播等等讓幼兒瞭解風對人類的害處

發大水、沙塵暴、把房子吹倒、泥石流,打翻漁船等等

4、 風有時爲人們做好事,有時做壞事,不過人們的本領可大了,想出了許多辦法不讓風做壞事,種樹建防風林、提前預報減少給人們帶來的危害

(三)、結束環節

教師引導幼兒回答:你們瞭解風了嗎?在知道了它的好處與壞處後,你們願意和風成爲好朋友嗎?(引導幼兒討論)

教師小結:今天我們的收穫可真大,不但認識了風,知道他有大小、有方向,還學會怎樣製造風,請你們回家再找一找資料,想一想,怎樣才能將這些有害的風變成對我們有用的風,看看是不是又有新的發現和收穫。

(四)、延伸環節

今天我們知道了風給我們帶來好處,也能給我們帶來壞處。風還會和我們一起做遊戲。現在在沒張桌子上都有一個風車和一小筐材料。請你們選擇自己認爲可以用的材料,讓風車轉起來。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是感受風的大小、體驗風的方向,由於風是一種比較抽象的'事物。在活動前,我特地佈置了任務,讓孩子們和爸爸媽媽在一起尋找風的蹤跡,讓他們在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同時,獲得風的初步概念,及相應的零散的、模糊的生活經驗。

小百科:風是由空氣流動引起的一種自然現象,它是由太陽輻射熱引起的。太陽光照射在地球表面上,使地表溫度升高,地表的空氣受熱膨脹變輕而往上升。熱空氣上升後,低溫的冷空氣橫向流入,上升的空氣因逐漸冷卻變重而降落,由於地表溫度較高又會加熱空氣使之上升,這種空氣的流動就產生了風。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一)初步感知活動:

1、小朋友們,你們看,這裏有許多樹葉和花,請你們來看一看、玩一玩,讓幼兒初步感知。

幼兒有的拿着樹葉玩耍,有的圍着仙人球看,最吸引幼兒的是仙客來和燈籠花這兩種特殊的花卉,孩子們圍着它們討論着。

2、在幼兒玩耍過程中,教師個別提問幼兒:你手中的樹葉它像誰?

幼兒紛紛拿着手中的樹葉,有的說像小船;有的說像彎彎的月亮;有的說像花瓣;有的說像圓形、橢圓形;有的像扇子等等。

(二)擴散思維活動:

1、教師提問:你玩的樹葉像什麼?這裏的花有的像什麼?

孩子們想象力豐富,有的.說像牙籤;有的說像縫衣服用的針;有的說像刺蝟身上的小刺;有的說像大頭針;有的說像心、扇子、小手等。幼兒擴展思維,展開想象,幼兒爭搶着說出自己看到的花,有的說菊花像頭髮;有的說荷花像彩色的燈墜……。

2、教師發散幼兒想象還見過的樹葉或花像什麼物品?

幼兒說有的樹葉像小船、月亮、箭、胡蘿蔔、圓形等等。

幼兒說出了有的花像美麗的蝴蝶;有的說像髮卡;有的說像衣服上蝴蝶結、雞冠、喇叭、太陽等。

引導幼兒活躍思維,發現兩種物體的相似之處。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創造力。幼兒的創新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昇華。

(三) 創新想象和操作活動:

1、出示雞冠花、梧桐樹葉、鬱金香、小手、酒杯、公雞頭等的圖片。鼓勵幼兒仔細觀察發現兩種物體的相似之處,發揮想象空間,找出兩種相似的物體並進行粘貼。

本環節,主要是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中班幼兒具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幼兒能將兩種相似的物品進行正確的對應粘貼。

(四)創新思維活動:

1、教師:人們很聰明,他們通過觀察物體的某個特性或本領,做了相似的發明。出示實物雨傘、小鋸、鉗子讓幼兒觀察,讓幼兒瞭解這些東西是根據荷葉、小樹葉兩邊的小齒以及螃蟹的大螯能夾住東西的本領發明出來的,爲人們的生活提供了方便。

2、教師引導幼兒開拓思維,想象出還有什麼物品是根據物體的某種特性或本領發明的。

本環節要讓幼兒知道是根據物體的特性發明的用品或工具。

3、教師:小朋友們想不想也做小小發明家設計發明來方便人們的生活呢?

請幼兒自己講一講要設計什麼樣的發明,是根據什麼物體的什麼特性發明的。開拓幼兒的想象空間,大膽說出自己的創新想法。

4、讓幼兒繪畫出想要發明的物品或工具等。本環節只讓幼兒用幾分鐘的時間簡單設計出自己的構想。將自己的創新想法展示出來。

本環節讓幼兒進一步開創思維,展開創新思維活動。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以自身或客體爲中心比較物體的前後方位,體驗空間方位的相對性。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空間方位感。

3、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

活動準備:音樂錄音帶,汽車叫聲,教學掛圖《賽車》,自制紅綠燈

環行公路(事先在場地中佈置好),紅、藍色汽車頭飾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一、聲音導入

1、師:孩子們,老師今天早上來得時候聽到了一種聲音,是什麼聲音呢?老師把它帶來了,你們聽!(放汽車錄音)大家一起告訴老師是什麼聲音?

2、幼:開汽車的聲音

3、師:對,是開汽車的聲音

二、遊戲:開汽車

1、師:孩子們,老師今天就帶你們去開汽車,好不好?

幼:好

師:孩子們,看看你的小椅子底下是什麼?

幼兒帶頭飾

2、師(遊戲規則):孩子們,你們扮演小司機,老師扮演交通警察,小司機們開汽車時一定要在公路兩條線的中間開,要與別的汽車保持距離,不能撞到別的汽車,要注意安全,避免發生車禍。老師出示綠燈時,小司機開始開汽車,老師出示紅燈時,小司機們一定要將汽車停好,誰闖了紅燈,老師就要吊銷他的駕照,他就不能再開汽車了。

3、師出示綠燈,幼兒開汽車(放音樂),出示紅燈(音樂停),幼兒停止開車。提問:

(1)、XXX的前面是誰?XXX的後面是誰?

(2)、你是怎麼知道自己的前面和後面?(在觀察中引導幼兒知道自己的胸口面對的方向是前面,後背面對的方向是後面)

(3)仔細地看一下自己的前面是誰?自己的後面是誰?

4、師出示綠燈,幼兒繼續開汽車(放音樂),出示紅燈(音樂停),幼兒停止開車。提問:

(1)、XXX的前面是誰?XXX的後面是誰?(讓幼兒觀察的.小朋友和上個環節中的幼兒是一樣的,方便幼兒感受空間方位的變化)

(2)、仔細地看一下自己的前面是誰?自己的後面是誰?

(3)他們前面和後面還是以前的小朋友嗎?你的前面和後面還是以前的小朋友嗎?

5、有規則的開汽車

(1)、師:下面請所有的紅汽車開在最前面,所有的藍汽車開在紅汽車的後面。

(2)、師出示綠燈,幼兒開汽車(放音樂),出示紅燈(音樂停),幼兒停止開車。

三、觀察教學掛圖《賽車》

1、師:孩子們,森林裏的小動物也會開汽車,還進行了一場汽車比賽。下面咱們悄悄地坐到小椅子上看看小動物們的比賽情況。

2、觀察掛圖,回答問題

(1)、數一數:一共有幾隻小動物參加比賽?

(2)、說一說:哪種顏色的車開在最前面?是誰開的?

誰在最後面?

小熊的前面和後面分別是誰?

小貓的前面有誰?

四、開車去看比賽

1、師:孩子們,這場比賽到底是誰得了第一呢?讓我們開着汽車到森林裏去給他們加油助威吧!

2、師帶領幼兒開汽車出(放音樂)。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設計意圖:網站

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爲了讓孩子們親眼見到西瓜蟲真正的樣子,我和孩子們一起來到了操場上的角落裏,用自己帶來的鏟子在泥土裏尋找西瓜蟲。角落裏到處是黑黑的泥土和一些腐爛的樹葉,孩子們迫不及待地爭着去挖泥土。老師激勵孩子們用比賽的形式比一比“哪一組最先找到西瓜蟲”。孩子們高興極了,開始了“尋找西瓜蟲”之旅。幼兒親自參加活動感到非常興奮,現在社會的孩子,他們平時遠離自然,西瓜蟲,讓他們瞭解它們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讓幼兒在感受自然的同時,在玩中學,玩中樂。回到教室後,孩子們還學習用放大鏡觀察西瓜蟲,初步感知了西瓜蟲的主要外型特性幾其生活習性。通過這樣的活動,不但使孩子們對小蟲子產生了探索的興趣,還學會了使用輔助工具(放大鏡)研究西瓜蟲。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放大鏡觀察西瓜蟲,感知西瓜蟲的主要外型特性幾其生活習性。

2、對小蟲子產生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放大鏡、畫紙、筆、塑料透明小瓶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論西瓜蟲

1、教師出示西瓜蟲的圖片,引出話題:

2、“你們認識西瓜蟲嗎?”“你知道西瓜蟲哪些有趣的事?“你知道西瓜蟲喜歡生活在什麼地方?

二、討論怎樣去捉西瓜蟲

1、“幼兒園裏什麼地方有西瓜蟲?我們到什麼樣的地方纔能捉到西瓜蟲?

2、“我們捉西瓜蟲需要哪些工具?捉西瓜蟲時需要注意什麼?

三、幼兒在園內自由尋找西瓜蟲

1、教師鼓勵幼兒結伴去找西瓜蟲,並提醒幼兒聽到信號就結合。

四、交流捉西瓜蟲的經歷

1、“你們找到西瓜蟲了嗎?怎麼發現的?是在哪裏找到的.?

教師小結:

西瓜蟲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溼的地方。

五、觀察西瓜蟲並進行交流

1、引導幼兒藉助放大鏡觀察西瓜蟲。

“西瓜蟲這麼小,我們能看的清嗎?可以用什麼工具讓我們看清它?

2、引導幼兒自由觀察

“你發現了什麼?”

3、教師帶領喲額自由觀察

“西瓜蟲的頭上有什麼?是什麼樣的?西瓜蟲的身體是什麼樣的?(教師可讓幼兒自由說)

4、引導幼兒運用放大鏡觀察西瓜蟲並進行交流,西瓜蟲頭上有什麼?身體是什麼樣子的?有幾隻腳?它的腳長在那裏?當它碰到危險時會怎樣?

5、請幼兒模仿西瓜蟲的樣子.尤其是遇到危險後縮起來的樣子。

活動延伸:

1、引導幼兒畫西瓜蟲,並記錄自己的觀察發現。

2、“今天西瓜蟲跟我們一起玩,我們給這位小客人畫個像吧!

3、小朋友在牆角里找西瓜蟲。

活動反思:

讓他們瞭解它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並讓他們知道泥土有很多的養分,是許多動植物生存的基礎,活動中幼兒樂於發現、主動參加科學活動,學會運用各種感官觀察、比較。幼兒對本次活動充滿了積極探索的樂趣。

關注幼兒的興趣與需要,教學活動中也體現幼兒的經驗。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體現教學目標的適宜性、個性化。依據本班幼兒的實際,在研究和把握本班幼兒身心發展的實際水平、發展需要和可能性的基礎上,確定幼兒進一步發展的潛力、方向和步伐。同時,老師們關注本領域的核心價值,給孩子們一個最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萌發幼兒對鏡子的好奇心,體驗鏡子游戲的快樂。

2、激發幼兒對光反射的興趣,產生探究的慾望,體驗發現的樂趣。

活動準備:小鏡子、不鏽鋼勺子。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拿一個小鏡子照來照去,激發幼兒的好奇心。

小鏡子真好玩,你們想不想玩?我們一起來玩一玩鏡子吧!

二、幼兒玩鏡子

1、你是怎樣玩的鏡子?發現了什麼?

小結:鏡子可以找照出影子來,利用鏡子,你不轉頭就可以看見身體後面的小朋友。

2、有的小朋友在陽光下玩鏡子

(1)陽光下,你發現了什麼?

(2)牆上爲什麼會有光斑?

(鏡子將陽光反射到牆上就產生了光影。)

(3)牆上的光影會動嗎?你是怎樣讓它動的?

(光影隨鏡子的晃動而晃動。)小結:在陽光下,鏡子可以在牆上產生光影,還能讓光影移動到想讓它到的地方。

3、玩互相"追逐"的遊戲

(1)你們是怎樣玩"追逐"遊戲的?

(2)怎樣才能跑的快點兒?

(3)請幼兒嘗試。

小結:"追逐"太好玩了,你的心理有什麼感覺?

三、勺子"哈哈鏡"

1、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像鏡子一樣,能照出影像來?(幼兒討論)

2、根據幼兒的表述,重點引導幼兒說說用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照出的東西有什麼不同

(1)你在勺子的什麼地方看到了自己?是什麼樣子?(原來勺子裏也有個哈哈鏡)。

(2)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照出的影像一樣嗎?有什麼不同?

(3)從勺子裏的哈哈鏡看到的自己與鏡子裏的一樣嗎?爲什麼?

小結:勺子的凹面與凸面對光反射的不同,等幼兒進一步探究其中的奧妙。

四、鏡子真好玩

1、帶領幼兒到室外,藉助陽光玩鏡子,探究光的折射。

2、請幼兒互相說說在鏡子裏看見了什麼?

3、幼兒在玩鏡子中結束活動。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9

玩玩紙

設計意圖:

紙,雖然是幼兒平時常見的一種物品,但幼兒並不對各種紙的特性及用途進行探索,在認識紙的過程中,非常有必要給幼兒創設一個能充分探索、嘗試、感知的活動,以引起幼兒探索紙的祕密的興趣。

活動目標:

⒈激發幼兒探索紙的祕密的'興趣,體驗發現的快樂。

⒉讓幼兒感知不同紙張在水裏的變化,能用語言與同伴交流探索的過程與結果。

⒊讓幼兒嘗試通過探究、討論客觀的記錄事實。

活動準備:

⒈師生共同收集砂紙、卡紙、牛皮紙、面巾紙、電光紙、手工紙、報紙、瓦楞紙等。

⒉水盆5只,抹布5塊。

⒊記錄紙幼兒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⒈引導幼兒觀察紙的外形有哪些不同之處,讓幼兒初步感知紙的不同類型,並讓幼兒根據生活經驗猜測且指出不同紙張的不同用途。

引導詞:你們桌子上的紙看起來有哪些地方不一樣?摸一摸有什麼地方不一樣?猜一下,它們都能做什麼用?

⒉請幼兒先猜測紙遇到水會怎樣,然後用桌子上的操作材料一一實驗,說出不同的紙遇到水後的不同反映。

猜猜——各種紙遇到水以後會變成怎樣。

找找——哪些紙可能會爛,哪些紙可能不爛,將手中的紙分一分。

試試——一張張將紙放入水裏,驗證剛纔猜想的結果。

議議——紙怕不怕水。

引導詞:如果紙到水裏去了會怎樣?所有的紙到了水裏以後都一樣嗎?

⒊請幼兒討論爲什麼有的紙怕水有的紙不怕水,教幼兒要愛惜紙張。

比比——哪些紙(不)爛,哪些紙爛的慢(快),哪些紙不怕水。

講講——將探索過程中的發現講給大家聽一聽。

小結:我們用的紙有的很怕水,一沾水紙就壞了,我們在用的時候一定要小心,尤其是我們的書本。

⒋引導幼兒討論不同紙的不同用途。

想想——不同的紙有什麼不一樣的用處。

⒌以小組爲單位,請幼兒記錄自己觀察的結果。

記記——將自己的發現用記錄紙記錄下來。

⒍與

幼兒一起處理泡壞的紙,收拾桌面結束活動。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能通過觀察、比較,發現不鏽鋼勺子凹凸面成像倒立和正立的不同,體驗探索、發現的樂趣。

2、能仔細觀察,用清晰的語言描述勺子凹凸面成像倒立和正立的不同。

3、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不鏽鋼勺子(數量與幼兒人數相等)。

2、幼兒摸箱。

3、ppt

【活動過程】

一、照平面鏡,玩鏡面遊戲,感受平面鏡的成像引入。

師:林老師今天帶來了一面鏡子,待會兒請小朋友們來照一照,,看看鏡子裏的你和鏡子外面的你都一樣嗎?摸一摸,這個鏡子是平的還是不平的的?

二、創設"魔法情景",出示勺子,感受勺子的凹面和凸面。

師:林老師最近向魔法師借了一個魔法寶貝,這個魔法寶貝功能很多,不僅能舀東西吃,還可以用來照,照出來的樣子還不一樣,大家猜猜是什麼呢?

師:這個魔法勺和剛纔小朋友們找的鏡子可不一樣,它不是平的.,請你們用手摸一摸魔法勺用來舀東西吃的一面,感覺下它是彎進去還是鼓起來的呢?哦,彎進去的這面它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凹面,我們一起用這個凹面再照照自己的小臉蛋,看看我們的小臉蛋是朝上還是朝下呢?哦,原來勺子的凹面照出來的小臉蛋是倒立的。另一面如上。

小結:小朋友真聰明,發現了勺子用來舀東西的彎進去的那一面叫做凹面,照出來的小臉蛋是倒立的,鼓出來的那面叫做凸面,照出來的小臉蛋是倒立的。

三、鞏固凹面和凸面,摸箱遊戲。

師:老師今天還帶來了一個魔法箱,魔法箱裏有許多小朋友用魔法勺照出來的魔法卡片,待會兒我會請表現好的小朋友從魔法箱裏摸出一張魔法卡片,並要說出這張魔法卡片上的小朋友是用魔法勺的凹面還是凸面照出來的,你是怎麼知道的?答對有魔法禮物獎勵!

四、總結"魔法經驗",結合ppt拓展幼兒實踐運用。

師: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除了勺子有這樣的魔法,還有很多東西都有這樣的魔法,小朋友們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東西是用凸面鏡做成的呢?哪些東西是用凹面鏡做成的呢?我們一起去找一找。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並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爲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設各種學習環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