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彙編九篇

【實用】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彙編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6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彙編九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雷陣雨是一種夏天特有的自然現象,對雷陣雨帶來自然界的一些變化發生興趣。

2、能從閃電、雷雨的全過程中感知自然現象的變化。

3、懂得雷雨天自我保護的一些方法。

重點:懂得雷雨天自我保護的一些方法。

難點:能從閃電、雷雨的全過程中感知自然現象的變化。

活動準備:

課件、視頻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回憶雷雨前的景象和感受。

1)“你見過下雷陣雨嗎?”“天空是什麼樣子的?”“你們還看到和聽到些什麼?”“這樣的天氣你們感覺怎樣?”

二、基本部分

1、出示課件,引導幼兒觀察。

1) “從圖片上看到什麼?圖片上還有哪些和平時不一樣的景象?”“這樣的天氣會發生什麼事?”

2)教師小結雷雨前的自然徵兆。

2、觀看視頻雷陣雨,懂得自我保護:

1)聽雨:“雷雨聲聽上去是怎樣的?你害怕嗎?”

2)交流雨:“雷雨從天上落下是怎樣的`?(豐富詞彙:傾盆大雨) “想象雷雨中幼兒園的操場、花園是什麼樣子的?”“我們住的小區又會是什麼樣子的?”

3、瞭解雨天的自我保護方法:

1)“下雷陣雨,小朋友能不能出去?”“閃電打雷時,我們應該怎麼辦?”

2)小結:下雷雨時儘可能不要在室外,不要在樹底下或電線杆旁避雨,遇到響雷時可以捂住耳朵,張開嘴巴,保護耳朵。

4、觀看雷雨過後的景象。

1)出示可見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雨後的天氣怎麼樣?”(適時豐富雨過天晴)“雷雨過後感覺怎樣?”

2)討論:“雨後天空是什麼樣子的?周圍有些什麼變化?”

3)教師小結

三、結束部分

“你喜歡不喜歡雷陣雨?什麼時候下雷陣雨?”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目標:

1.在撿菜的過程中進行分類比較,瞭解韭菜.大蒜.蔥的不同特徵。

2.在種植過程中,發現根能吸收營養,幫助植物生長。

準備:

1韭菜 .大蒜 .蔥。

2筐若干個(三隻以上)。

3小花盆若干。

過程:

一 .談話

你們在家吃過韭菜 .大蒜 .嗎?那認識它們嗎?

二 .揀菜

1 .出示一筐菜。

菜場一早送來許多菜,可是粗心的送菜人把好幾種菜混在了一起,給廚房的廚師帶來了許多麻煩。廚師請我們小朋友幫忙,把這些菜分開放在各自的筐裏。

2 .幼兒一邊揀菜一邊把菜分別放入不同的筐中。

我們來幫廚師把菜分分開,把這些菜放在不同的筐中。

3 .討論:爲什麼要這樣分開擺放?

好,我們把菜分好了,那想想爲什麼要這樣分開 擺放呢?這樣擺放有什麼好處?

4 .引導幼兒說出三種蔬菜的不同特徵。說說誰像哥哥,誰像弟弟,誰像妹妹。

剛纔我們說了爲什麼要把這三種蔬菜分開,那誰能來說說這三種蔬菜,它們有什麼特徵。如果它們是一家人的話,你說說誰像哥哥,誰像弟弟,誰又像妹妹呢?

5 .師小結。

韭菜妹妹的葉子從上到下都是一樣粗的,葉子是扁的 .窄的;大蒜哥哥的.葉子上面小下面大,又寬又扁;蔥弟弟的葉子中間是空的,圓柱形的。

三 .種植韭菜 .大蒜(有根的) .蔥(有根的)。

1 .剛纔我們瞭解了這三種蔬菜的不同特徵,現在我們要來種植這三種蔬菜,那該怎麼種呢

2 .取部分韭菜 .大蒜 .蔥,切下其下半段。

每個小朋友先選其中一樣蔬菜,然後把你選的這樣蔬菜的上半段去掉,看看還剩下些什麼。

你知道它有什麼作用嗎?

3 .把它們種植在同一花盆裏,比一比誰長的高。

我們把三種蔬菜的下半段種在花盆裏,看看它們誰長的又快又高。

4 .幼兒種植蔬菜

5 .把它們放在自然角中,鼓勵幼兒學着照顧,並觀察其生長情況。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奇妙的玻璃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多種感官初步感知:糖、奶粉、果珍粉能溶解在水裏,感受水的“變化”現象;

2、能將自己在活動中的發現大膽地表述出來;

3、願意參與實驗活動,對科學實驗有興趣。

活動準備

1、教師調製好的各種味道的水。

2、溫開水,奶粉、果珍粉、白糖、紅糖若干盤,小勺、水杯人手一個,吸管、一次性紙盤紙杯、紙巾。

活動過程

一、觀察活動,引入課題

教師出示多杯白開水,請幼兒觀察然後猜猜是什麼?請幼兒進行品嚐。

(師:小朋友們,用你們那機靈的小眼睛看一下,老師給你們帶來什麼好東西了,

再用你們的小鼻子聞一聞,用小嘴嘗一嘗它們的味道,看哪個小朋友猜的最快最準。)

(沒品嚐前可能說出:水、酒。品嚐完以後說:水。)

(小朋友們真聰明,這個算是簡單的,老師給小朋友出點難題,看你們能不能猜出來)

二、教師出示調製好的'各種飲料

(教師用透明的杯子出示一杯杯不同味道的水,讓幼兒猜猜是什麼水?

請個別幼兒品嚐,說說是什麼味道的,猜測活動:水怎麼會是甜的?

(學生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三、實驗活動:水娃娃的魔術

師:這是老師給小朋友們變的魔術,小朋友們,你們想不想學這個魔術呢?

師,在變這個魔術之前,小朋友們先來認識一下桌子上擺好的這些東西是什麼?

教師出示白糖、紅糖、奶份、果珍粉,引導幼兒說出,必要時教師告知。

引導小朋友這個魔術師將水和這些東西放在一起,自己自由選擇方法。並用吸管攪拌,加快溶解。

自由選取一種飲料分進行魔術注要求:

1、只能選擇一種飲料粉進行衝調。

2、水倒得不要太滿。

3、使用過的物品(小勺、水壺)要放回原處。

幼兒操作,教師觀察、幫助。

做完後互相觀察交流,比較、探討“飲料粉”到哪兒去了。

(幫助幼兒理解“溶解”,並引導幼兒發現:怎樣才能使飲料粉溶解的方法。)

絲、品嚐活動說說調配好的水是什麼味道的。

可以請其他小朋友或聽課老師進行品嚐,參與學生的活動,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4、表述結果,教師記錄

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的衝調方法、步驟。

(讓孩子大膽的說,激發其他幼兒對另外的飲料粉產生興趣,爲再次試驗做準備。

5、再次衝調飲料

提出要求:

(1)選擇另一種材料進行衝調。

(2)鼓勵幼兒嘗試用不同的方法來衝調。

6、幼兒操作。品嚐,交流。

四、教師總結:小朋友們把糖、奶粉、果珍粉放在水裏,就會藏起來,看不見了,是他們溶解在水裏了。

五、請小朋友們把自己手裏的東西整理好。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身邊一次性物品的關注,進一步培養環保意識

2.初步培養幼兒調查和辯論能力。

3.引導幼兒瞭解一次性物品與人們生活的關係,嘗試用一次性物品進行小製作。

活動準備

物質:一次性物品若干。

幼兒園環境佈置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說一說自己知道的一次性物品有哪些。

二、展開

1.展示一次性物品,說說它的'名稱和作用。

2.展開辯論,瞭解一次性物品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1)引導幼兒標明自己對一次性物品的態度。

提問:我們身邊有許多一次性物品,你是喜歡還是不喜歡他們呢?

(2)引導幼兒對“是否喜歡一次性物品,爲什麼?”展開辯論。

(3)評價幼兒辯論情況。

(4)小結:凡事都有兩面性,一次性物品方便、衛生,有許多好處;

但是使用後會造成浪費,並形成污染,對人的健康也不好。

3. 讓一次性物品變廢爲寶。

提問:我們應當怎樣正確使用一次性物品?

(應當儘量減少使用,使用後可以用來裝東西,做手工等。)

三、結束

展示一次性物品的手工製作,引導幼兒繼續用一次性物品進行造型。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目標:

1.嘗試拼接小正方形,觀察、理解圖形分合、旋轉的變化規律。

2.通過圖形的創意拼搭,發展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

準備:

1.自制小正方形64個,每個小正方形上貼有兩個分別爲紅、藍顏色的等分三角形(如圖1)。

2.可鑲嵌的大正方形底板16塊,每個大正方形底板正好可以鑲嵌4個小正方形(如圖2)。

玩法:

玩法一:選取4塊小正方形,將其嵌入一塊底板,以此類推,直至將64塊小正方形一一嵌入16塊大正方形底板,感知一個大正方形與4個小正方形的組合關係(如圖3)。

玩法二:在玩法一的基礎上,拼接、組合出不同的`圖案(如圖4)。

玩法三:嘗試變更原拼搭圖案中的某幾塊圖形,使之變換出不同的圖案(如圖5)。

規則:

1.自主拼搭,獨立完成。

2.不能將小正方形散落在桌上或地上。

評析:

“拼拼樂”遊戲集鑲嵌遊戲與拼圖遊戲於一體。材料設計看似簡單實際上並不簡單,因爲每個小正方形上有兩個等分的不同顏色的三角形,從而使拼搭遊戲有了多種可能。幼兒玩得不亦樂乎,其中的奧祕在於材料的結構性較低,幼兒可以任意組合、創意拼搭、重複把玩。該遊戲實質是讓幼兒在不斷旋轉、移動、拼合的過程中,逐步感知、發現平面圖形之間的組合規律。幼兒從隨意組合到創意拼圖,提高了觀察力、專注力和想象力。

教師的指導重點是關注幼兒在遊戲中能否獨立思考與探究,而不是急於求成。教師要放手讓幼兒充分嘗試,在“分、合、拆、拼”的過程中發展方位知覺能力,積累創意拼圖經驗,發現、感悟平面圖形的組合關係。遊戲初期,材料可以適當減少至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以免幼兒因挑戰過大而氣餒。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設計

本次活動,我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結合幼兒已有經驗水平,以情景導入,使幼兒興趣十足得參與其中,充分發展幼兒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整節活動我以PPT課件、生活情節貫穿始終,使幼兒喜歡觀察,樂於動手動腦、發現和解決問題,並在探索、助人的過程中幫助幼兒梳理基本的數學概念,發展其思維能力。

“捉魚比賽”“尋找小魚排列祕密”等環節,讓幼兒更直觀的將抽象的數的邏輯概念在具體的小魚數中得到理解,從而更好的感知相鄰數多1少1的關係。幼兒在幫小企鵝排隊找鄰居的過程中,層層遞增的難度也會讓幼兒在活動中願意與同伴共同探究,能用適宜的方式表達各自的發現,並相互交流獲得知識。

因此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學習2、3的相鄰數,感知相鄰兩數多1少1的關係。

2.能發現相鄰數的規律並能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3.初步發展推理能力,進一步對數字產生興趣。

活動準備

1.ppt極地世界、企鵝釣魚、冰洞新家情境等。

2.人手一份操作學具:小企鵝4個,冰房子一個。

(表示幼兒預設回答)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趣

ppt1極地世界

1.師:今天極地世界來了幾位新成員,可熱鬧啦,他們身穿黑色燕尾服,走起路來搖又擺。會是誰呢?

來,伸出你的小手,我們一起拍4下把他們請出來1.2.3.4。

Ppt2出現4只不同的企鵝。

2. 師:有禮貌的孩子和他們打個招呼吧。

ppt2播放音頻:小朋友你們好。

3.師:咦,一共來了幾隻企鵝?你是怎麼數的?

4.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語句,清楚地表達。

(1)師:仔細看,他們都一樣嗎?

圍巾的顏色不一樣——恩,觀察的真仔細。

(2)師:我最喜歡戴紅色圍巾的企鵝,她的名字叫小紅,你最喜歡哪一隻企鵝?她的名字可能是……

大家都舉手——既然大家都想說,那請你和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你的想法。

師小結:現在一共來了4位新成員,她們是小綠、小蘭、小黃、小紅。節目馬上就要開始了,我們掌聲歡迎。

Ppt2播放音頻:歡迎來到極地世界,現在請欣賞捉魚大賽。

二、引導幼兒感知多1少1的關係

1.引導幼兒發現並說出“誰捉了幾條魚”,感知數物對應。

(1)師:哇,捉魚大賽開始啦,誰來爲大家介紹一下比賽情況?說清楚誰捉了幾條魚。

Ppt3出現小紅小綠及魚、數字。

1條魚用數字1表示……

誰多誰少?2比1多1,1比2少1。

(2)師:接着出場的是小黃,注意聽“小黃捉的魚比小綠捉的多一條”?那小黃捉了幾條呢?

ppt3出現小黃。

3條——比2多1就是三條,那三條魚就用數字3表示。

ppt3現數字3

(3)師:最後出場的會是誰呢?他可是捉魚高手哦,小藍捉的魚3還要多一條,那他捉了幾條呢?

ppt3出現小藍。

4條——都同意嗎?我們一起來看,(拍手)1、2、3、4一共有四條,真的太棒了,掌聲送給自己。比3多1就是4,四條魚就用數字4表示。

ppt3現數字4。

2.重點引導幼兒發現相鄰的規律,感知相鄰多一少一的關係。

(1)師:注意觀察,小魚是怎樣排隊的呢?

沒有反應——小魚的數量有什麼變化?

一排一排的——恩,排的很整齊,那每一排的數量一樣麼?一排比一排多。

(2)教師手勢引導,ppt4顏色對比

師:我們來看,相鄰的小魚,2比1多1,1比2少1;3比2多1,2比3少1;4比3多1,3比4少1。

師小結:小魚越來越多,按1條(我們一起說)2條3條4條,由少到多的順序排列,數字是按1234由小到大的順序排列的。而且我們發現,相鄰的小魚,後面的數總比前面的數多一,前面的數就比後面的數少一。

三、找鄰居

1.師:吃完小魚,他們準備回家了。瞧,這就是他們的新家——冰洞。

ppt5出現5個標有數字的房子。

2.引導幼兒表達完整句。

師:小黃住進了1號。誰住進了2號?說完整哦。

誰住進了3號?——注意看哦。

這是什麼符號?認識麼?——他的名字叫問號,那問號代表什麼意思呢?

有人住進了4號嗎?

注意看,誰住進了5號房?

3.引導幼兒說出怎樣纔算是鄰居。

師:那你覺得誰和誰是鄰居呢?誰和誰是緊挨着?

恩小黃和小紅緊挨着,原來挨的最近的就是鄰居。也就是說1號和2號是鄰居。

4.師:那你能找到你的鄰居嗎?看一看,你的兩邊,找到你的鄰居,抱一抱。鬆開,再來找找,還有別的鄰居嗎?要緊挨着哦。

ppt5出現鄰居。

小結:小朋友都找到了鄰居,好開心呀。那2號房有幾個鄰居呢?除了1號還有(3號)原來2號有兩個鄰居是1和3。

四、學習2、3相鄰數

ppt6現三座房,小粉。

1.師:接着看,咦,她是誰?

音頻“我的房子是幾號呀?”哦,原來小粉剛剛迷路了,我們一起來幫幫她好嗎?

播放音頻飼養員說“你是2號的鄰居”。

2.師:2號的鄰居是幾號?

1、3——2號的鄰居有兩個,是1號和3號?那小粉到底住在1號還是3號呢?

師:因爲1號已經入住了小黃,所以小粉就住在3號。

3.師:現在有4只企鵝回到了家,那4號會是誰的家呢?

ppt6出的房子找鄰居。

4.找2、3的鄰居。

師:現在5位新成員都回到了家,他們想請小朋友來幫忙找鄰居。注意看,我的手可是有魔法的哦。

圈出了小紅,和小紅緊挨的有2個,他們是……和……也就是2的鄰居是1和3。

接着看,圈出了小粉。伸出你的小手,我們幫小粉找找鄰居,和小粉緊挨的`是……和……也就是3的鄰居是2和4。

五、遊戲鞏固練習

《小企鵝排隊》人手一張操作卡,4只標有數字的小企鵝,1請幼兒按由小到大幫企鵝排隊,排好後依次將雪房子套在企鵝2、3上,然後請幼兒雙手支出他的鄰居並說出來。

1.師:小企鵝特別高興,謝謝大家爲他們找到了鄰居,現在他們也來到了咱們望島幼兒園要和小朋友玩一個找鄰居的遊戲,請小朋友搬起椅子到後面的桌子上,找到操作板坐好。

2. 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師:每個小企鵝身上都有一個數字,請你從紅旗的方向,按照由小到大的順序排好。

3.集體驗證,對的幼兒,發房子。

(1)師:伸出你的小手,我們按從小到大的順序,大聲的把數字讀出來1234。

(2)師:請把小房子罩在2號小企鵝身上,兩隻小手指着它的鄰居,我們要大聲告訴小企鵝,2的鄰居是1和3?3同樣。

小結:好了,請你把小企鵝整理好。

ppt出現數字相鄰數表格。

結束:師幼總結:我們發現,每個數字都有2個鄰居,而且相鄰的兩個數之間後一個數比前一個數多一,前一個數比後一個數少一。

像2的鄰居是1和3, 1比2少1,3比2多1。3的鄰居是(2和4)

那4的鄰居是幾和幾呢?小朋友可以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討論一下,擺擺數字卡片,相信你會找到答案的。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名稱科學——怎麼會有聲音活動目標:

1、使幼兒獲取震動物體會產生聲音的具體經驗,知道不同物體震動產生的聲音各不同。

2、教育幼兒注意保護聽力,激發幼兒探索聲音的興趣。

3、教會幼兒分辨不同物體德爾聲音,發展幼兒聽覺分辨能力。

活動準備:

各種能震動併產生聲音的物體:橡皮筋、紙、等。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探索聲音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現在你們能聽到什麼聲音?這些聲音是哪裏來的?(汽車喇叭、風聲、鳥叫聲、琴聲、講話聲等)那小朋友,我們自己能不能發出一些聲音來呢?你能夠發出什麼聲音來?(拍手聲、跺腳聲、口哨聲…)

二、引導幼兒探索聲音的產生。

教師:小朋友你們知道這些聲音是從哪裏來的嗎?它們怎麼會有聲音

呢?(幼兒討論、猜測)現在請你們自己來試一試,你用桌子上的東西怎麼能發出聲音?知道幼兒用各種材料發出聲音,如用手輕輕撥拉橡皮筋,或者用手抖動紙張等。你們發出了什麼聲音?你們在做試驗的.時候還發現了身?(有東西動就會有聲音)請你們再來試一試,看看聲音出來的時候,還會產生什麼現象?(振動現象)引導幼兒在活動中探索並感知物體的振動,可用手輕輕觸放在物體上(打擊大鼓)剛纔你們把手放到鼓上的時候還發現了什麼?(有振動的感覺,鼓不振動,聲音也就會停止。)幼兒表達、討論。

 三、引導幼兒探索自己講話的聲音。

教師:是不是所有的聲音都是有東西在振動而產生的呢?(是的)我們

在講話的時候哪裏在振動的呢?(喉部聲帶)引導幼兒討論並做發聲試驗,啓發幼兒把手放到喉部感知聲帶的振動。

 四、小結。

教師:今天我們知道了聲音產生的祕密,我們在振動的物體的時候,就

會發出各種各樣的聲音。你們喜歡聽什麼樣的聲音?(好聽的聲音)如果聽到了很響的、很刺耳的聲音時應該怎樣做?(捂住耳朵,保護好耳朵。)

活動延伸

1、玩發出各種聲音的遊戲。

2、組織幼兒討論哪些是好聽的聲音,哪些是噪音?

3、組織幼兒到大自然聽各種的聲音。效果分析: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的膨脹現象,知道物體遇水膨脹。

2、會用比較的方法觀察事物。

3、萌發對物體膨脹現象的興趣和探索慾望。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5、樂意與同伴合作遊戲,體驗遊戲的愉悅。

重點難點:

重點:感知物體的膨脹現象,知道物體遇水膨脹。

難點:比較的方法觀察事物。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在生活中有膨脹的初步經驗。

物質準備:

1、黃豆、黑木耳、白木耳、海帶、香菇膨脹與未膨脹各一份。

2、面膜紙、小鐵球、胖大海、核桃。

3、記錄表一張。

4、微波爐、黃油、糖、爆米花專用玉米、紙袋或微波專用玻璃碗等。

活動過程:

一、幼兒觀察,感知物體的膨脹。

1.師出示未膨脹的黃豆、黑木耳、白木耳、海帶、香菇,引出課題。"今天,老師從家裏廚房裏帶來了一些東西給你們看,看,這是什麼?"

2.師提出要求:"老師在小朋友的桌子上也放了兩盆這樣的東西,請你們看一看、也可以輕輕地摸一摸,比較這兩盆裏的`東西,有什麼不一樣?"

3.幼兒觀察比較,師適當引導。

二、幼兒第一次實驗,知道物體遇水膨脹。(9分鐘)

1.集合,師提問:"你看到了什麼?它有什麼不一樣?"

2.師小結:"有的幹、有的溼;有的硬、有的軟;有的小、有的大。知道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嗎?是怎麼變成這樣大大的?(啓發放入水中)放到水中就能變大嗎?讓我們來試一試!"

3.幼兒第一次實驗,集合。師:"變大了嗎?原來白木耳吸水會變大,我們把這種變大的現象叫做膨脹。"

三、幼兒第二次實驗,知道有些物體能膨脹而有些不能膨脹。(11分鐘)

1.師引發:"是不是所有的東西放到水裏都會變大膨脹?老師爲小朋友準備了面膜紙、小鐵球、胖大海、核桃,請你們再去做實驗。"

2.師出示記錄表,請幼兒在實驗前先猜測,並做記錄,實驗後,將實驗結果記錄。

四、幼兒吃"爆米花",享受膨脹食品的樂趣。(5分鐘)

1.師出示玉米,問:"玉米能膨脹嗎?爆米花怎麼做呢?"

2.師將玉米放置微波爐,製作爆米花。(微波爐爆米花製作過程)

3.師幼一起吃香噴噴的爆米花。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9

一、活動題目

中班科學活動――我做的小秋千

二、活動目標

幼兒通過製作小秋千,感知小秋千擺動的幅度大小與鞦韆繩子的長短有關,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

三、適用對象

4~5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繩子、支架、橡皮泥、鞦韆板、剪刀、筆、紙。

五、活動內容及過程

玩一玩:教師組織幼兒盪鞦韆。

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1)要是沒有小朋友推我,我就蕩不高。

(2)我把鞦韆拉遠一點,就蕩起來了。

做一做:小秋千。

(1)將兩根一次性筷子交叉綁緊,作爲支架,在兩個支架上架一根筷子。在筷子上繫上繩子,在繩子上掛一塊橡皮泥。將橡皮泥拉到支架的水平位置鬆開手。

(2)在支架上繫上一根長繩子,在繩子上掛一塊橡皮泥。將橡皮泥拉到支架的水平位置鬆開手。

說一說:我的.實驗結果。

(1)繩子短的小球擺動得快。

(2)繩子長的小球擺動得慢。

(3)繩子長的小球擺得高。

試一試:怎樣設計鞦韆,才能擺動得更高?

(1)推一下或者把鞦韆推到一定角度後放開手。

(2)鞦韆擺動時,順着擺動方向推。

(3)把繩子加長一些。

畫一畫:我的實驗過程。

玩一玩:自己製作的小秋千。

六、注意事項

1.幼兒製作鞦韆過程中,鞦韆中兩根繩子的長短要一致,否則造成鞦韆擺動不平衡。

2.鞦韆上的橡皮泥要固定好,免得擺動時橡皮泥掉下來。

 七、拓展思路

科學童話劇――盪鞦韆。

推一個長的空鞦韆:小鳥推、小猴推、大象推。

戴有頭飾的小朋友扮演各種小動物,教師扮演動物王國的國王大象,設計了一個盪鞦韆比賽,這個活動要求用預定的材。

八、背景資料

鞦韆是利用力學上“擺”的原理。在重力的作用下,根據機械能守恆定律,鞦韆上的物體重力勢能和動能不斷相互轉化,鞦韆就不斷地來回擺動。當擺動到最高點時,動能全部轉化爲重力勢能,鞦韆運動速度爲零;當擺動到最低點時,重力勢能全部轉化爲動能,鞦韆運動速度最大。在鞦韆擺動過程中,順着鞦韆運動的方向推,鞦韆獲得更多的能量,擺動幅度就越大。鞦韆擺動的快慢(頻率)――只和繩子的長短有關,繩子越長,擺動越慢;反之,擺動越快。

 九、參考資料

《牛津少年兒童百科全書》 牛津出版社、遼寧教育出版社

活動點評

鞦韆這個名詞幼兒比較熟悉,從內容及題目都是符合幼兒的特點。

鞦韆是幼兒熟悉的運動玩具,利用幼兒身邊的材料自制小秋千是完全可行的。在製作過程中涉及到兩個方面的探究:一是繩子長度不同,推力相同的鞦韆;二是繩子長度一樣而推力不同的兩個對比實驗,讓幼兒感知鞦韆擺動的快慢與繩子的長短有關,繩子越長,擺動越慢,反之擺動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