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的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彙編10篇

實用的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彙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W 次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彙編10篇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鞏固對大小標記的認識。

2、能按照大小標記將物體分類。

3、初步學習粘貼的基本技能。

活動準備:

1、教具:大小標記各一;大小動物卡片一套

2、學具:大小動物卡片每人四張。

3、漿糊每桌一盆、抹布每桌一塊。

活動過程:

一、幫動物排隊(出示動物圖片)

1、今天誰來了我們班?

2、它們有什麼不一樣?(大小不同)

3、我們來幫他們按照大小分一分,分成兩排。

二、大小特徵標記(出示大小標記)

1、這裏有兩張標記,誰會照它的.樣子來做動作?

2、兩個動作有什麼不一樣?

3、當小朋友兩隻手伸出來,兩隻腳分開就覺地很大,這張標記表示什麼意思?叫它什麼名字?(大標記)

4、兩隻手靠着身體,兩腳併攏就決得很小,這張標記又表示什麼意思?叫它什麼名字?(小標記)

5、將大小動物放到相應標記處。

6、送小動物回家

(1)出示貼有大小標記的房子

T:這是大動物的家(指貼有大標記的房子)這是小動物的家(指貼有小標記的房子)

T:天黑了,小動物要回家了,我們把大動物送到有大標記的房子裏,小動物送到有小標記的房子裏。

(2)教師邊講解邊示範粘貼的方法。

三、幼兒操作:送小動物回家

T:還有一些小動物也想請小朋友送它們回家,小動物要回家了,請你看一看哪個大?哪個小,然後把他們送回自己的家,好嗎

四、活動評價:

展示個別幼兒的操作紙,從操作的結果、粘貼的技能集體進行評價。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知襪子的不同特徵,初步形成“雙”的概念。

2、大膽表達自己生活中的經驗,嘗試自己整理襪子。

3、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4、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活動準備

背景圖、架子、襪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看一看:

1、小猴聰聰開了一家商店,我們一起去看看它開的是什麼商店。(襪子店)

2、商店裏襪子可真多呀,它們有什麼不一樣?

小結:原來這麼多的襪子大小不一樣、顏色一樣,圖案也不一樣,真漂亮。

二、比一比:

1、聰聰的店裏有這麼多漂亮的襪子卻沒有一個人來買襪子,你們猜是爲什麼呢?

小結:原來襪子是一隻一隻的,這麼多的襪子它們的圖案、大小、顏色都不一樣所以沒有人買。

2、原來襪子要兩隻的.,我們來找找襪子的好朋友吧。

①顏色、大小相同

②顏色、大小、圖案相同

3、這樣是一雙了嗎?爲什麼?

小結:原來兩隻大小一樣,顏色一樣,圖案一樣的襪子纔是一雙襪子。

三、找一找:

1、聰聰店的倉庫裏還有很多襪子,老師都把它們帶來了,請你拿出小椅子下面襪子,到桌子上找到它的好朋友,配成一雙,放到小猴的店裏去賣,好嗎?

2、幼兒操作,並將找到的一雙襪子夾在“貨架”上。

3、看看這些襪子都找對了嗎?你是怎麼找的?

小結:找到兩隻大小、顏色、圖案都一樣的襪子,就可以成爲一雙襪子。你們真棒,都找對了,這下小猴的生意一定會好起來的。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於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爲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爲幼兒創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境,爲幼兒創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並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通過一系列的遊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夠辨別兩樣物品數量是否一樣多。

2.對數學產生探索慾望。

3.能搞聽懂老師簡單的指令跟同伴交流合作進行操作。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辨別兩樣少量物品是否一樣多。

難點:會辨別兩樣少量物品是否一樣多。

活動準備

數字卡片1—3各兩張 魚、胡蘿蔔、肉骨頭卡片若干 一隻小貓、兩隻小白兔、三隻小狗帶插條的卡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認識“一樣多”

師:小朋友們上午好,我今天好開心哦,有這麼多客人老師來我們班做客了,我們跟客人老師問好吧!(客人老師好!)哇,小朋友們真棒,我喜歡XXX,你們看坐得真好,喜歡XXX,坐得真精神。我今天還邀請了一些動物朋友來我們班,你們想知道是誰嗎? (想!) 一會等他們來了就知道了。

(敲門聲)

師: 哦,來客人了,我們一起打開門(開門動作)是誰來了? (小貓) 來了幾隻小貓啊? (一隻) 一隻小貓我們用數字“1”來表示。小貓玩了一會,肚子好餓哦,好,請他吃條魚吧,我請小貓吃一條魚用數字“1”來表示,一隻小貓吃一條魚吃得好飽哦。咦,你們看,這是什麼數字? (1) 這是什麼數字? (1) 這個數字“1”和這個數字“1”是一樣的,我們就說一隻小貓和一條小魚的數量一樣多。

(敲門聲)

師: 又有動物朋友來了,一起打開門,看看是誰來了? (小白兔) 來了幾隻小白兔啊? (2只) 兩隻小白兔我們用數字“2”來表示 ,小白兔也想吃東西呢,請他們吃胡蘿蔔吧。給這隻小白兔一根,給這隻小白兔一根。一隻小白兔吃了一根胡蘿蔔,兩隻小白兔吃了幾根胡蘿蔔? (2根)兩隻小白兔吃了兩根胡蘿蔔我們用數字“2”來表示,你們發現什麼了嗎?這個數字幾? (2) 這個數字幾? (2)這個數字“2”和這個數字“2”是一樣的,我們就說兩隻小白兔和兩根胡蘿蔔的數量一樣多 。

(敲門聲)

師:又有動物朋友來了哦?小朋友打開門,看看,誰來了?(小狗) 來了幾隻小狗? (3只) ,三隻小狗用數字“3”來表示。我們請小狗吃肉骨頭吧,請他吃一根,請他吃一根,他也吃一根。小狗也吃飽了,三隻小狗吃了幾根肉骨頭 ?(3根)三根骨頭用數字“3”來表示,你們有什麼發現呢?數字“3”和數字“3”是一樣的,我們說三隻小狗和三根肉骨頭的數量一樣多。

二、幼兒操作

那邊有很多的.動物朋友想請小朋友們喂他們吃東西,老師有個要求:請小朋友一會聽到音樂輕輕的走到自己的桌子旁邊和你們的好朋友一起喂小動物吃東西,不用搬椅子。喂完後,請你們聽到音樂又輕輕地走到半圓座位坐好。

(音樂~)到桌旁,幼兒操作中

(音樂~)回座位

三、鞏固認識

師:哇,小朋友把動物朋友都喂得飽飽的,下面我來問問小朋友你喂誰吃東西了?你發現什麼了?(XXX和XXX一樣多)真棒!

我們一起去外面看看還有哪些東西是一樣多的吧!走嘍~小貓再見,小白兔再見,小狗再見!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4

【教案目的】

1、學習兒歌《數熊山》,嘗試1-5點數。

2、願意參與遊戲“小班美術教案數熊山”,體驗爬小山的愉悅心情。

【教案准備】

欣賞《大熊山》故事,兒歌《數熊山》,教學掛圖。

【教案流程】

一、導入:小老鼠爬熊山。

1、在《大熊山》的.故事裏小老鼠爬上熊山了嗎?

2、今天大熊又帶來了好幾個朋友來和我們玩“爬熊山”遊戲,數數一共有幾隻熊?

二、邊看教具邊學習兒歌《數熊山》。

1、出示一隻熊,並念兒歌:一隻熊一座山。

2、又來了幾隻熊呢?出示兩隻熊的粘紙:兩隻熊兩座山。(以此類推至五隻熊)注意突出數數,用手指點物數數。

3、一起看圖片,念兒歌。

三、遊戲:數熊山。

1、“呀!你們看!那裏有一座熊山(請一個幼兒做“熊山”,另一個幼兒做“老鼠”來數“熊山”),一隻熊一座山。(扮熊山的幼兒彎腰,雙手撐地,雙腿伸直或跪在地上)。

2、“咦,幼兒園小班教案又來了一隻熊1(再請一個幼兒做熊山),兩隻熊兩座山。(依次請出五隻熊)。扮老鼠的幼兒邊念兒歌邊數山。唸完兒歌后,即用雙手手指沿“熊山”的身體爬過,表示小老鼠爬過山了。

3、幼兒自由選擇扮演角色(“熊山”可以一個人扮,也可以兩、三人合作一起扮),邊念兒歌邊玩,然後角色互換。

【延伸活動】

自由活動時間,和好朋友一起玩《數熊山》的遊戲。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鞏固區分大小,學習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物體。

2、培養幼兒邏輯和推理的思維能力,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排隊標記圖人手一張。

2、三個大小不同、顏色相同的皮球。

3、準備大小不同的玩具。

活動過程:

一、通過遊戲:“小皮球拍拍隊”,學習按從小到大的順序給三個物體排隊。

1、哭聲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誰在哭呢?哦,原來是三個小皮球在傷心的哭呢!(從地上撿起3個大小不同的皮球。(請一名能力強的幼兒配合說道:“有幾個小朋友和我們做完遊戲,沒有把我們送回家,請把我們送回家吧!)

教師:小皮球的家在哪裏呢?(玩具櫃上。教師出示事先準備好的玩具櫃,玩具櫃的左邊有紅旗)

4、引導幼兒找出最大的和最小的皮球。

教師:我們來幫小皮球找家,最大的皮球站在最前面。那個皮球最大呢?(請幼兒指出來,老師拿起最大的球和其他球進行比較,驗證結果是否正確。)

教師:那個皮球是最小的呢?(請幼兒指出來,老師拿起最小的球和其他球進行比較,驗證結果是否正確。)

教師:那不是最大又不是最小的球是那一個呢?(請幼兒指出來,老師拿起個頭中等的球和其他球進行比較,驗證結果是否正確。)

5、學習排序的規律。

教師:最大的站在最前面,那最小的球呢?

教師:對了,最小的應該站在最後面。那這個不是最大又不是最小的球又應該站在哪裏呢?

教師:對了,它應該站在中間。

教師:皮球已經擺好了,大皮球,小皮球,最小的皮球。(教師邊指邊描述皮球的排列順序,之後請幼兒集體複述。然後再請個別幼兒用簡單的'語言描述,可以說大的,小的,最小的。)

二、幼兒操作練習。

教師:還有許多的玩具寶寶也想比比誰大誰小呢?我們來幫助他們好嗎?

教師:你們現在手裏都有三個玩具,大小都不一樣,請你們在排隊標記圖上按照大小給他們排好隊吧!

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三、收拾學具,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於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爲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爲幼兒創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境,爲幼兒創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並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通過一系列的遊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嘗試自己探索兩組物體(5個以內)的多少。

2、讓幼兒在探索活動中發現物體的排列規律。

3、樂於參與集體活動。

活動重點:

引導幼兒掌握重疊和對應兩種比較物體多少的方法,會比較兩組(5以內)物體的多少。

活動難點:

幼兒自己嘗試找出比較物體多少的兩種方法。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超市遊戲。(碗和勺子)

2、學具準備:超市遊戲。(每人手中兩種蔬菜,每種蔬菜不超過五個。)

3、顏色不同的雪花片若干。(每人二組,每組不超過五個,用學具袋裝好。)

4、貓和老鼠頭飾若干。(各佔幼兒人數的一半。)

5、操作冊第1冊第17-18頁。

活動過程:

1、預備活動。

師幼互相問好,聽音樂走線。

2、集體活動。

創設情境:今天,老師買了好多的碗和勺子(出示四個碗和五個勺子)

教師:請小朋友們幫老師看一下碗和勺子哪個多一些?哪個少一些?你是怎麼發現的呢?

(引導幼兒自己嘗試用重疊和對應的方法比較多少。在幼兒發現了一種方法後,老師進行及時鼓勵與總結,並強調是用了什麼方法進行比較的;若幼兒沒有發現,教師要進行合適的引導。)

3、分組活動。

第一組:玩“超市遊戲。”比較學具袋中的兩種蔬菜,(每種蔬菜不超過五個。)哪種多一些?哪些種少一些?一樣多?

第二組:玩雪花片。比較自己手中的雪花片哪種顏色多一些?哪種顏色少一些?一樣多?

第三組:完成操作冊中第17-18頁的練習。

4、集體遊戲:貓捉老鼠。

教師:孩子們,我們一起來玩一個遊戲吧!(放音樂《一隻小小老鼠》。)

每組8-10人,分別戴上貓和老鼠的.頭飾。(每種頭飾不超過五個。)玩貓捉老鼠的遊戲。當音樂停止時,要請幼兒說出自己組中貓和老鼠誰多一些?誰少一些?

5、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小朋友們今天真棒!都學會了兩種比較物體多少的方法:重疊和對應。好,現在請小朋友們把你小學具袋的門打開,把手中的學具寶寶一個一個裝進去,不要忘記把學具袋的門關上!

活動延伸:

1、戶外活動時,引導幼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一下男孩和女孩誰多一些?誰少一些?

2、請幼兒回家後比較一下家中爸爸和自己的衣服或鞋子誰的多一些?誰的少一些?幼兒將學具收拾好。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發現“1”和“許多”,感知“1”和“許多”的關係,即若干個1個合起來是許多個,許多個可以分成若干個1個。

2、知道班裏除了有1個我,還有許多個我的好朋友,體驗與小朋友在一起時的`快樂。

活動準備 小鏡子若干,大穿衣鏡1面。

活動過程 1、看看小鏡子,發現“1”個和“許多”個

給每人提供一面小鏡子,引導幼兒:“快看看小鏡子裏,有誰在裏面?有幾個你自己?”並告訴幼兒:“小鏡子裏還有你的好朋友。”讓幼兒試一試,能不能從鏡子裏看到自己的好朋友,看到了就大聲說:“×××,你是我的好朋友。”然後比一比,看誰看到的好朋友多。

2、看看大鏡子,體驗“1”與“許多”的關係

將幼兒集中到大鏡子前,提問:大鏡子裏有誰?(引導幼兒說一說有許多小朋友)邀請全體小朋友當小貓,和老師一起做“老貓睡覺醒不了”的遊戲。

遊戲開始時,主班老師面朝鏡子背對幼兒做睡覺狀。當主班老師(老貓)嘴裏唸到:“老貓睡覺醒不了,小貓悄悄往外跑”時,配班老師悄悄請一個幼兒起身躲到屏風或布簾後面去(不能被鏡子照到),主班老師睜開眼睛問:“幾隻小貓跑了?”幼兒回答:“1只。”遊戲重新開始,如此反覆直至所有幼兒都躲到屏風後面時,老師問大鏡子:“每次只有1只小貓跑掉,怎麼我的許多小貓都沒有了?”(讓幼兒發現許多隻被分成了若干個1只)這時,配班老師逐一請幼兒回到大鏡子前,主班老師問:“幾隻小貓回來了?”該幼兒答:“1只。”如此反覆直至所有幼兒都回到大鏡子前,主班老師再問:“每次只回來1只小貓,我這裏怎麼會有許多隻小貓呢?”(讓幼兒再次發現若干個1只合起來就有了許多隻)。

活動延伸 教師還可結合平時的各種生活、遊戲活動,讓幼兒反覆感知“1”和“許多”(元素與集合)的關係,例如分餐具、發點心等。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辨認平面幾何圖形是小班數學教育中的難點,因爲幾何圖形認識過程中往往過於單調,幼兒易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設計了此次活動《小兔的家》。結合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設計符合幼兒興趣點的活動。

活動目標:

1、認識三角形、圓形、方形。

2、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3、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4、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帶有三角形、圓形、方形坑的小路一條,三角形、圓形、方形的圖形若干。

2、小兔的家。

3、音樂三段,小兔子頭飾、仙女頭飾、魔法棒一個。

活動重點:

能分清三角形、圓形、方形。

活動難點:

知道三角形、方形的區別。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引起興趣

情境:小兔子:嗚嗚嗚……

小魔仙:小兔子,你怎麼啦?

小兔子:昨天晚上颳了颱風,把我家的房子吹倒了,我沒有地方住了。

小魔仙:小兔子,你別傷心了,我用我的法力給你造一間新房子吧,說着一間新房子就變出來了。

小兔子:太謝謝你了,親愛的小仙女。

二、感知圓形、三角形、方形

1、寶寶你們看,小兔家的房頂是什麼形狀的?三角形有幾個角,幾條邊,呢?

2、那小兔家的門會是什麼形狀的呢?方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呢?

3、你們猜猜看小兔家的窗子會是什麼形狀的呢?圓形是什麼樣子的呢?有角嗎?

4、現在我們知道小兔家的房頂是三角形的,門是方形的,窗子是圓形的,教師出示三角形、方形,你們看這兩個圖形寶寶長得一樣嗎?

5、教師小結:三角形有三個角、三條邊,方形有四個角、四條邊,方形的角和邊都比三角形多哦。而圓形的身體胖乎乎的,一個棱角也沒有。

三、遊戲—-修補路

1、小兔子要在它的新房子裏開個宴會,請寶寶們和老師一起參加,你們願意去嗎?那我們一起出發吧!去小兔子家要經過一條路,你們看這條路怎麼啦?路面有很多坑,這些坑都是什麼形狀的?小兔子和寶寶們走在都是坑的路上會怎麼樣呢?你們想想辦法,怎樣才能走在這條路上不摔跤呢?(把坑填平,路補好)

2、你們真聰明,我們一起來修補路,把壞掉的路修補好。這裏有這麼多材料,怎樣來修呢?請幼兒示範修補路。

3、教師小結:把圓形寶寶放進圓形的坑裏,把三角形寶寶放進三角形的坑裏,把方形寶寶放進方形的坑裏。(強調把坑填滿、填平)

4、幼兒操作。要求幼兒每人拿兩塊材料,根據坑的小、形狀進行修補,啓發幼

四、結束部分

1、教師帶幼兒一起驗證坑都填平了嗎?發現問題,啓發幼兒解決。

2、現在路補好了,以後小兔走在這條路上再也不會摔跤了,小兔子很感謝你們,小兔子還在家等我們到它家開宴會呢。我們出發吧,沿修補好的小路到小兔家做客。

教學反思:

本次教學活動教師以情境貫穿整個活動,如先用小仙女、小兔子情境表演導入,充分激起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在第二個環節中讓幼兒感知圓形、三角形、方形,教幼兒辯認平面幾何圖形是小班數學教育中的難點。原因是幾何圖形的認識過程往往過於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此在這個環節中,我們以遊戲情節貫穿始終,讓幼兒和教師一起當魔法師,唸咒語一起變小兔子家的房頂和窗子,然後再辨認圓形、三角形、方形,比較三角形、方形的不同,活動中幼兒與教師的互動也很多,寶寶們都很願意表達自己的.觀點,積極舉手回答問題。在第三個環節中教師出示了坑坑窪窪的小路吸引幼兒,再通過修補路的遊戲讓幼兒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同時進一步鞏固了對幾何圖形的認識。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氣氛還是比較活躍的。不過活動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活動中的情境以小兔子的家前面那條路壞了,當小朋友們幫助小兔子把路修補好了,小兔子應該出來感謝一下小朋友們,這樣正好首尾呼應,不然給人有點虎頭蛇尾的感覺。對於這次開展的成熟型教師教學活動,雖然有不經人意之處,但是經過這次活動前前後後摸索學習,讓自己也得到了鍛鍊,多多鍛鍊纔會更好的成長。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9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感知“1”和“許多”,並初步區別“1”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

2、培養幼兒對數活動的興趣,並學習用語言來進行表達。

二、重點和難點:

重點:通過操作遊戲活動,讓幼兒感知“1”和“許多”。

難點:初步學習區別“1”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

三、材料及環境設計:

小雞人手一隻,套蛋人手一隻(紅、黃、綠三種顏色)

四、設計思路:

根據小班幼兒學習數的特點來看。孩子學數比較形象、直觀。因此,設計了這一教學活動。讓幼兒通過老師所提供的特定的材料來感知“1”和“許多”這兩個不同的量,使幼兒在愉快的氣氛中感知數概念。

五、流程設計:

提出問題——〉嘗試活動——〉反饋討論——〉提高嘗試

教學手段:師講——〉個別遊戲——〉師生討論——〉集體遊戲

(一)、提出問題——〉嘗試活動:

師:“嘰嘰嘰,誰來了?”(小雞來了)。

出示小雞:師:有多少小雞?(許多小雞)想不想和小雞做遊戲?(想)每個小朋友和一隻小雞做遊戲。

(二)、提出問題——〉嘗試活動——〉反饋討論:

師:咯咯咯,誰來了?(雞媽媽)雞媽媽要讓雞寶寶回來(幼兒送小雞回家,放進筐裏)

剛纔家裏沒有小雞,現在怎麼了?(許多小雞)

師:雞媽媽要和我們來玩一個小母雞生蛋的遊戲,我們一起來看看有一些什麼樣的蛋蛋?(有紅蛋蛋、綠蛋蛋、黃蛋蛋、我們的蛋是彩色的蛋蛋)。

交代遊戲規則:挑一個你喜歡的蛋蛋,只拿一個,一邊拿一邊說:“我拿了一個什麼顏色的蛋蛋?”

師:(請每位幼兒拿一個蛋蛋)我這裏有幾個蛋?(許多)。原來我有許多蛋蛋,現在我把它分給小朋友。你一個、我一個。

請幼兒各自說說拿了一個什麼顏色的蛋?

(三)、提高嘗試:

1、師:現在我們要到草地上去生蛋,一邊生蛋一邊說:“小母雞,真能幹,生下一個大蛋蛋,生好了蛋蛋回家了。”(幼兒遊戲)

師:剛纔草地上沒有蛋,現在怎麼拉?(許多蛋蛋)

師:你生一個,我生一個,變成了許多蛋蛋。

2、師:蛋蛋放在地上我不放心,我們來幫雞媽媽把蛋拉回家,一邊撿一邊說:“我撿了一個什麼顏色的蛋?”

(四)、講評:

1、剛纔籮筐裏沒有蛋蛋,現在怎麼拉?(許多蛋蛋)

2、告訴幼兒下次再來玩遊戲。

評析:

根據

幼兒在非正式活動中積累的初步經驗以及小班計算活動中教學的目標,孫老師明確了本次活動的基本要求,即正確區別“1”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老師在活動中始終能圍繞目標開展活動。活動中,老師能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採用了讓幼兒直接參與的情景教學方法,讓幼兒在有趣、直觀、形象的情景中,通過對學具的操作,感受“1”和“許多”這兩個不同的量,使幼兒學得輕鬆、自主。如:老師採用了“和小雞做朋友”、“幫雞媽媽撿蛋”、“小母雞生蛋”這三個情景遊戲,使幼兒始終以角色身份參與遊戲,這一方面,即符合小班幼兒好動的`特點,又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在有趣的遊戲中體驗並感知了“1”和“許多”,並通過反覆的遊戲,使幼兒能正確區別“1”和“許多”,理解兩個量的實際意義,引起幼兒對數的好奇和探索興趣。

活動中有一個較好的方面,即在活動中,老師強調了讓

幼兒用語言來表達“1”和“許多”兩個量,符合小班幼兒動作配語言的思維發展要求,也促使幼兒在表達過程中理解“1”和“許多”這兩個量的概念。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能夠不受顏色、拼擺形式的影響,拼搭組合圖形。

2. 通過動手、動腦,提高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3. 體驗拼搭圖形的樂趣。

活動準備:

1. 教具準備:“幾何圖形組”。

2. 學具準備: “幾何圖形組”;各種圖形卡片若干。

3. 《操作冊》第3冊第43-44頁。

活動過程:

1. 熱身活動。

教師幼兒相互問候。

2. 師生共同探索。

(1) 教師示範用任意擺放的圖形拼搭成各種圖案,讓幼兒欣賞併發揮想象。

(2) 教師:小朋友,你們一定很好奇吧?把幾個圖形拼搭在一起,就能組成一個物體很神奇吧!你們是不是也想試一試呢?引導幼兒不受圖形的顏色、擺放形式的影響,任意拼搭、組合圖形。教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積極動腦,拼搭出和別人不同的'物體。

(3) 鼓勵幼兒說說你拼的是什麼?

3. 分組活動

第一組:主題拼圖。幼兒自選主題,利用“幾何圖形組”進行拼搭遊戲。

第二組:做操作冊第3冊第43頁的活動。

4. 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生活中的數學:用生活中的物品玩圖形拼搭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