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集合六篇

關於幼兒園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集合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7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幼兒園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集合六篇

幼兒園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 篇1

活動背景:

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愛的東西,都有自己美好的願望。孩子們也不例外,不信你看,每次過生日,總會閉上眼睛,虔誠的在點着蠟燭的蛋糕前默默的許下自己的心願。圖書《彩色的鴨子》中的母鴨媽媽也有一個願望,那就是--生出一堆彩色的蛋、孵出一羣彩色的鴨子。書中唯美的畫面、詩意的語言,將一隻鴨子的彩色夢想表露無遺,處處給人美的享受。

大班幼兒經過兩年的閱讀培養,不僅對閱讀活動有濃厚的興趣,也具備了一定的閱讀經驗。因此本次活動我嘗試以瞭解母鴨想生出彩色的蛋、孵出彩色的鴨子地美好願望爲線索,以觀察性、究因性的問題爲中介,鼓勵幼兒仔細觀察畫面、大膽表述故事內容。

活動目標:

1、能帶着問題仔細觀察圖書畫面,嘗試用清晰的`語言大膽表述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理解。

2、在故事優美的意境中,感受母鴨美好的夢想和她爲實現夢想而付出的種種努力。

3、萌發幼兒對美好事物的嚮往、憧憬。

4、通過傾聽教師對圖書書面語言的朗讀,提升依據畫面展開想象並用較豐富的語彙進行表述的能力。

5、藉助圖文並茂,以圖爲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活動準備:

1、視頻轉換儀,幼兒人手一本小圖書。

2、幼兒對鴨子生蛋孵蛋的相關知識有所瞭解。

活動過程:

一、出示大圖書《彩色的鴨子》,介紹圖書的名稱

1、觀察封面並提問: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本故事書,這本書的名字叫《彩色的鴨子》。你知道這本書爲什麼叫《彩色的鴨子》嗎?

2、鼓勵幼兒大膽猜測幼A:我看見它周圍都是彩色的花朵,看上去很漂亮,所以叫它"彩色的鴨子"。

幼B:我感覺是這隻鴨子在花叢中,各種花的顏色染到了它的身上,就變成了一隻彩色的鴨子。

二、幼兒自主閱讀圖書《彩色的鴨子》

1、翻開圖書第1頁畫面

(1)提示:這隻鴨子在什麼地方?她會是誰呢?在幹什麼?

幼:這是鴨媽媽,它在窩裏生蛋。

師:母鴨媽媽蹲在鴨巢裏生蛋,它的眼睛怎麼樣?爲什麼閉着眼睛呢?

幼A:因爲它要專心的生蛋,所以閉着眼睛。

幼B:它閉着眼睛在想:我要快點把蛋寶寶生出來。

師:母鴨媽媽還會想些什麼?做些什麼呢?讓我們一頁一頁的往下看。

(通過教師啓發性的提問,引導幼兒有針對性地閱讀圖書,瞭解故事的大致內容,並鼓勵他們在閱讀圖書的過程中輕聲講述,使他們在寬鬆的氛圍中根據畫面大膽想象,自主地構建語言。)

2、幼兒自主閱讀

(1)教師深入到幼兒中間,鼓勵幼兒輕聲交流,觀察瞭解幼兒閱讀的情況。

(2)請幾位幼兒在集體面前講一講自己看到的畫面內容。

(請幼兒介紹自己所看到的、想到的,既可以暢所欲言,也便於教師在下一環節中更好的引導幼兒深入理解故事內容。)

三、分析畫面,理解故事的內容

1、利用視頻轉換儀放大幼兒圖書,引導幼兒邊看圖書,邊聽教師講述故事。

(教師在幼兒自主閱讀後,利用視頻轉換儀和幼兒一起閱讀圖書,幫助幼兒整理思路,調整自己對故事的理解,更好的激發幼兒的語言表述積極性。)

2、藉助提問,幫助幼兒進一步瞭解母鴨的美好願望1)母鴨有什麼願望?從哪裏可以看出來?

幼A:它想生一些漂亮的彩色蛋。

幼B:母鴨想生一些彩色的小鴨子,一起去游泳。

師小結:母鴨在鴨巢裏想着:如果我有一堆彩色的蛋,我就可以孵出一羣彩色的鴨子,我就可以帶着這羣彩色的鴨子去旅遊,這就是母鴨最大的願望。

(引導幼兒觀察9頁-11頁的畫面)

(2)母鴨怎樣才能生出一堆彩色的蛋,孵出彩色的鴨子,實現自己的願望呢?

幼A:它要吃許多彩色的花朵和果子。

幼B:要天天和彩色的花汁做的飲料。

幼C:要用彩色的水洗澡,睡在彩色的花牀上。

幼D:還要多看彩色的晚霞。

(教師採用停頓和等待的方法鼓勵幼兒學說第4頁-第9頁故事中優美的語句,如:只要我天天吃……只要我天天喝……只要我天天看……只要我天天用……只要我天天睡在……我就會……我就會……。)

(3)母鴨到底有沒有生出彩色的蛋,孵出彩色的鴨子來呢?她的願望有沒有實現?

幼A:我看見她生出來的是十一個白白的蛋,但是被太陽的光一照,就變成了彩色的蛋。

幼B:對,它的小鴨子在彩色的水裏游泳,也變成了彩色的小鴨子。

幼C:他們在天空中飛的時候,陽光照在身上,就變成了彩色的小鴨子。

(在幼兒個別講述後,再一起看圖書閱讀故事,能將幼兒零碎的經驗和不很連貫的語言表達進行歸納小結,讓幼兒感受怎樣表達更規範、更完整。)

四、完整欣賞

1、教師提出閱讀要求:

師:請小朋友一邊聽一邊自己翻書,想一想母鴨的願望爲什麼能實現呢?

2、聽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幼兒翻閱大圖書。

(在幼兒熟悉故事內容後,進一步提出究因性問題:爲什麼母鴨的願望能實現?能更好的激活幼兒思維,使幼兒由故事的淺表層理解進入到故事的深層次理解。)

五、請幼兒提問、質疑,大家互相解答疑問師:關於這個故事,你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嗎?

活動反思:

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特別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應爲幼兒創設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並能得到積極迴應。幼兒的語言學習應在生活情境和閱讀活動中引導幼兒自然而然地產生對文字的興趣。

小百科:鴨子 英文名稱:Duck。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鳥綱雁形目,鴨科鴨屬動物,是由野生綠頭鴨和斑嘴鴨馴化而來。

幼兒園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六一國際兒童節是全世界小朋友的節日。

2、學習自己設計六一節日活動,產生對節日的嚮往。

3、積極參與討論和策劃,協商分配具體準備工作。

4、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5、藉助圖文並茂,以圖爲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活動準備:

歷屆慶六一活動的錄像或者照片資料。

活動過程:

1、幼兒觀看歷屆慶六一活動錄像或者照片資料。

(1)錄像或照片中的小朋友在幹什麼?

(2)哪一天是小朋友的節日?去年的六一是怎樣度過的?

2、組織幼兒討論我們如何在幼兒園慶祝自己的節日。

今年的六一兒童節我們怎麼來慶祝呢?幼兒自由討論。

3、師生共同決定慶六一的活動方案

4、以招標的方法分配各項準備活動。

(1)與幼兒共同列舉開展活動需要準備的事宜。

(2)教師做好各項準備工作,鼓勵幼兒積極爭取參與。

活動反思:

爲了讓每個孩子把自己上學來的第一個六一節日過得充實而有意義,並能充分讓他們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創造性,讓每個幼兒在活動中體驗成就感,樹立自信心,使幼兒充分感受到節日的快樂和成人對他們的關愛,體驗愛與被愛的幸福與快樂。所以,我們打破傳統的節目爲主的形式,讓孩子們都能成爲節日的主人,減少孩子們活動中的消極等待,我們結合之前制定的活動方案,在孩子自報節目中在進行組合優化,在文藝節目的'中間穿插上多個遊戲,如:搶椅子、踩氣球等小遊戲,以多樣化的形式讓我們的六一聯歡不在是少數孩子在臺前,多數孩子在等待的現象。這樣的效果比以往的效果都要好很多,孩子看着節目,玩着遊戲,時間在大家開心的笑聲中結束了,結束的時候孩子們還在問:老師什麼時候在玩這個遊戲呀?不難看出這樣的聯歡形式多麼受孩子們的喜歡。

小百科:節日,是指生活中值得紀念的重要日子。是世界人民爲適應生產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創造的一種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幼兒園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熟悉、理解故事內容,感知富有童趣的故事情節。

2、啓發幼兒發現以及糾正故事中野貓所犯的錯誤,訓練幼兒逆向思維和判斷能力。

3、增進對我們的城市的認識和喜愛。

4、豐富詞彙:問長問短。

教學準備:

1、幼兒對我們的城市有一定的認識。

2、多媒體課件《野貓的城市》。

3、圖片:野貓、斑馬、小鹿、花奶牛、大河馬。

4、句字卡片:城市是一個很疼的地方;城市是一個很癢的地方;城市是一個很重的地方;字卡;問長問短。

教學重點:引導幼兒熟悉、理解故事內容,從而發現故事中野貓犯的錯誤。

教學難點:啓發幼兒糾正故事中的錯誤,訓練幼兒逆向思維和判斷能力。

教學過程:

一、興趣導入,引出活動主題。

1、師:今天我們大大(1)班來了很多新客人,有園長、有家長、有老師,還有一位特殊的客人,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請它出來,好嗎?(鼓掌)

2、教師出示圖片“貓”,問:它是誰?(貓)它可不是一隻普通的貓,它是一隻生活在城裏的野貓,是一隻會說話的野貓。這不前幾天放假了,它去了一趟森林,森林裏的動物們都圍着它要聽它講城市的事情。有位叔叔把野貓講的內容編成了一個好聽的故事,你們想聽嗎?

二、完整欣賞故事一遍,初步熟悉故事的內容。

1、教師有感情地講述故事,要求幼兒認真聆聽。

2、提問:故事的名字叫什麼?(野貓的城市)故事裏有誰?(野貓、斑馬、小鹿、花奶牛、大河馬,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動物圖片)動物們來看到城裏的野貓來到了森林,它們是怎麼樣的?(豐富詞彙:問長問短,出示相應的字卡)

三、分段欣賞故事,採用提問和議論的方式,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的情節,啓發幼兒發現以及糾正故事中野貓所犯的錯誤。

師:野貓是怎樣向動物們介紹城市的呢?聽了野貓的介紹,動物們對城市有什麼樣的感覺呢?下面請小朋友認真地看動畫畫面,再仔細地聽故事,然後回答老師的問題。

1、播放課件,欣賞故事第一段後,教師提問:

(1)野貓說城市有斑馬線,對嗎?那人們過馬路時要走哪裏?

(2)野貓講的城市給斑馬的感覺是什麼樣的?(出示相應的句卡,放在斑馬圖片的旁邊)它爲什麼會有這種感覺呢?

(3)我們走斑馬線時斑馬線會疼嗎?爲什麼?野貓這樣介紹城市的斑馬線對嗎?假如是你,你會怎樣介紹城市的斑馬線呢?

(4)老師小結:城市裏有斑馬線,斑馬線在馬路上,當人們過馬路時,就要在斑馬線行走,城市是一個講交通規則的地方。

2、播放課件,欣賞故事第二段後提問:

(1)野貓說城市裏有一種地圖,你們知道那是什麼嗎?(城市規劃圖)

(2)野貓講的城市給花奶牛是什麼樣的感覺?(出示相應的句卡)它爲什麼會有這種感覺呢?

(3)那城市裏的這些規劃圖有什麼作用呢?假如是你,你會怎樣介紹城市裏的規劃圖呢?

(4)老師小結:城市很大,有規劃圖,按規劃建設城市,這樣會方便人們的生活。

3、播放課件,欣賞故事第三段後提問:

(1)野貓說城市樓房很高,對嗎?

(2)野貓講的城市給河馬是什麼樣的感覺?(出示相應的句卡)它爲什麼會有這種感覺呢?

(3)野貓用這樣的方式介紹城市的高樓,對嗎?如果請你來介紹,你會怎樣介紹呢?

(4)老師引導幼兒共同小結:故事中的野貓有點自以爲是,用了自己以爲很正確的比喻,來比劃城市,因爲它講述比喻得不清楚,所以讓森林裏的動物覺得城市是一個很疼、很癢、很重的地方,動物們都不喜歡野貓的城市了。

五、組織幼兒討論,啓發幼兒解答森林裏動物們的疑惑。

1、師:我們的城市真的是一個很疼、很癢、很重的地方嗎?(不是)播放課件(故事的最後一段),請幼兒認真觀看。

2、師:小朋友,如果你也從那輛汽車走下來,你想對森林裏的動物說些什麼?你說我們的城市應該是什麼樣的呢?請小朋友們幫幫忙,告訴動物們正確的答案吧!

3、引導幼兒大膽地講述,介紹城市裏的各種設施。

六、教師小結:

師:今天小朋友們學習了故事《野貓的城市》,也嘗試幫助野貓清楚地向動物們介紹了我們的城市。小朋友們,你們喜歡佛山這個城市嗎?(喜歡)下節課我們繼續瞭解、介紹自己喜歡的城市。

七.如果你是從車上下來的小朋友,你要怎樣跟小動物們講“城市”呢?

1、請幼兒說說城市裏有些什麼?

2、啓發幼兒用“美麗、快樂、文明”等詞彙來描述城市。

3、教師小結城市的概念。

幼兒可以在這個環節中,把自己對城市的認識說出來。由於幼兒在家長幫助下已初步瞭解城市的主要特徵,所以幼兒可以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並以此互相豐富對城市的認識。最後,老師的小結可以幫助幼兒瞭解城市有很多的優點但也還有不足的地方,比如人口擁擠、空氣污染等等問題。】

活動延伸: 請幼兒一起來製作一幅“美麗的城市”圖。讓幼兒進一步加深對城市的認識,並學習把幼兒的講述用圖畫表現出來。

這次的教學活動,選的課題是:故事課《野貓的城市》的第一課時。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聽故事感知故事的情節,想要在課堂上多提供幼兒參與的機會,於是我就想把課堂最後一部分讓學生嘗試用自己的方法介紹城市,改成讓幼兒用身體語言表現個重點句:“城市是個很X的地方。”希望能夠通過這種形式起到活躍氣氛,提高幼兒參與性,讓幼兒個好地掌握三個重點句的目的。結果,課堂效果並沒有達到預想中的效果。然而,問題產生了。因爲課堂時間有限,我爲了保證最後增加的環節能夠有充足的時間完成,我將幼兒傾聽故事後,教師引導幼兒發現故事中野貓犯的錯誤的提問簡縮了。結果沒有起到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幼兒自己發現問題的目的,就直接把答案告訴幼兒。在最後增加的環節上,雖然達到提高讓幼兒參與的機會,但卻讓幼兒對故事的理解產生了錯覺,將“城市是個X的地方”理解成故事傳給我們的唯一信息。偏離了教學目標中,讓幼兒發現、糾正故事中野貓犯的`錯誤的目的。其實,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幼兒參與的機會,只是上好一節課的一部分,因此在爲課堂設計教學形式、手段時必須符合課堂的實際。聯教課就像一位知心的醫生,診斷出我們身上存在的問題,然後提醒我們要對症下藥,然而預防遠遠勝於治療,要讓我們的課堂避免疾病的入侵,及時發現,及時治療固然重要,平常堅持鍛鍊也是不可缺少的一步。選題、備課、寫教案、製作課件、聽課、評課、上課,這個過程中不斷重複着,不斷進步着。

《野貓的城市》教學反思

這次聯教課,選的課題是:故事課《野貓的城市》的第一課時。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聽故事感知故事的情節,想要在課堂上多提供幼兒參與的機會,於是我就想把課堂最後一部分讓學生嘗試用自己的方法介紹城市,改成讓幼兒用身體語言表現個重點句:“城市是個很X的地方。”希望能夠通過這種形式起到活躍氣氛,提高幼兒參與性,讓幼兒個好地掌握三個重點句的目的。結果,課堂效果並沒有達到預想中的效果。然而,問題產生了。因爲課堂時間有限,我爲了保證最後增加的環節能夠有充足的時間完成,我將幼兒傾聽故事後,教師引導幼兒發現故事中野貓犯的錯誤的提問簡縮了。結果沒有起到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幼兒自己發現問題的目的,就直接把答案告訴幼兒。在最後增加的環節上,雖然達到提高讓幼兒參與的機會,但卻讓幼兒對故事的理解產生了錯覺,將“城市是個X的地方”理解成故事傳給我們的唯一信息。偏離了教學目標中,讓幼兒發現、糾正故事中野貓犯的錯誤的目的。其實,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幼兒參與的機會,只是上好一節課的一部分,因此在爲課堂設計教學形式、手段時必須符合課堂的實際。聯教課就像一位知心的醫生,診斷出我們身上存在的問題,然後提醒我們要對症下藥,然而預防遠遠勝於治療,要讓我們的課堂避免疾病的入侵,及時發現,及時治療固然重要,平常堅持鍛鍊也是不可缺少的一步。選題、備課、寫教案、製作課件、聽課、評課、上課,這個過程中不斷重複着,不斷進步着。

幼兒園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會根據畫面的實物,初步認讀漢字“牀、樹、桌、椅、林、森”等。

2、探索並認識常見的“木”字旁的漢字,知道“木”字偏旁的漢字與“木”有關。

3、積極參與用身體變漢字的活動,產生對識字活動的興趣。

4、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5、初步理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中語言的重複性特點。

活動準備:

1、字卡、圖片。

2、含有“木”字旁的操作卡片人手一份。

3、木頭一塊。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出示木頭)這是什麼?你們知道“木”字應該怎麼寫呢?(出示字卡)這就是木字,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小結:我們知道“扌”旁和手的動作有關,“口”字旁和口有關。那麼“木”字旁和什麼有關係呢?

幼兒講述。

二、認識漢字“樹”、“林”、“森”。

老師爲你們準備了好多圖片,我們一起來看看土上有什麼?

教師分別引導幼兒認識“樹”、“林”、“森”,並和幼兒一起認一認,讀一讀。

我們一起來找一找,着三個字中有什麼一樣的地方?(都有木字)

小結:樹字裏面有一個“木”字,林字裏面有兩個“木”字,森字裏面有三個“木”字,原來“木”還會藏在別的字裏面。

三、通過遊戲,感受“木”字旁。

老師還爲小朋友準備了很多圖片,你們想看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圖上有什麼?再猜猜旁邊的漢字應該怎麼讀?

教師和幼兒逐一認識圖片和字卡。

這些字有什麼一樣的地方嗎?哪裏是一樣的呢?

爲什麼這些字都有“木”字呢?這些“木”字在字的什麼地方?

教師小結。

老師還爲小朋友準備了一張操作卡,請小朋友找一找這些字中哪些字裏面有“木”字,用筆把它圈出來,然後和你的好朋友說說“木”在字的什麼地方?

幼兒操作。

你找到哪些字有“木”字的?“木”在字的.什麼地方?

四、拓展經驗。

你還見過哪些木製品?還有哪些字會有“木”字旁呢?

教師根據幼兒講述寫。

我們一起來說說“木”字在這個字的什麼地方?

五、遊戲活動

老師告訴你們一個祕密,這些字不光我們可以寫出來,有的字還可以用身體表現出來,你想試試嗎?

教師帶領幼兒分別用身體表現“樹”、“林”、“森”。

遊戲重複2"3次。

活動延伸:

在語言區投入“木”字旁的操作卡,引導幼兒再去找找“木”字旁的字。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的設置我都以幼兒爲主體地位,基本能達到活動所需要達到的目的。但我在組織的過程當中也存在着一些問題:

1、在上課之前,可以讓幼兒在家裏收集更多的有關木的圖片。這樣也可以對木有一個更深刻的瞭解。

2、在整個活動的最後我沒有讓幼兒進行發散的思維,只是侷限在了我現有的、準備好的一些材料上,其實生活中有很多的地方都可以看見與木有關的漢字,脫離圖片讓幼兒自由想象。

3、在提問時孩子給孩子們多一點考慮的時間對字有一定的印象,說出許多有關木字的字,由於太受時間的限制,提問時太過於倉促了。也可以讓幼兒自己寫出木字旁的字,低估了幼兒的能力,沒有做到師幼互動。

幼兒園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享受聽故事的樂趣。

2、培養幼兒的發散思維及思考能力。

3、初步理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中語言的重複性特點。

4、讓幼兒嘗試敘述故事,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活動準備:

課件、紙筆、藍色臘光紙。

活動過程:

1、猜謎語引起幼兒興趣:

不着地,不騰空,高高一座樓,造在水當中。

2、談話引出課題:

(1)你見過什麼樣的小船?

(2)海龜爺爺過生日,小動物們都有自己獨特的小船,你們想知道是什麼樣子的'嗎?

3、欣賞故事《小船悠悠》。

4、提問:

(1)哪些小動物?

(2)它們做的什麼小船?

5、第二遍欣賞故事。

6、提問:如果你是小動物,你會做什麼小船?

7、幼兒動手繪畫,貼在大圖畫紙上。

8、給作品取名字。

9、小朋友手拉手做小船出活動室。

幼兒園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體察、感知、理解中,懂得人的基本情緒地的特徵及成因。

2、通過分析討論初步理解情緒轉化的外在形式及培養幼兒助人爲樂的良好品質。

3、發展口語表達能力。

4、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5、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活動準備】

1、課前準備:請幼兒回家注意觀察家人的心情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

2、多媒體課件、紙、筆。

【活動過程】

1、分享交流活動。

(1)導語:昨天老師請小朋友們回家把爸爸媽媽生氣或開心的樣子觀察並且記錄了下來,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交流一下。

(2)幼兒可以用畫畫,也可以用語言等各種幼兒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並且互相交流。交流討論的內容:佳人生氣、開心時候的外在表現(包括表情、肢體、語言)。不僅是自己的父母,只要是幼兒身邊熟悉的人,也可以是他的好朋友、姐姐、哥哥等。並且引導幼兒找出家人生氣的原因。

(3)小結:我們每個人,都有生氣和開心的時候,但每個人在生氣、開心時候的表現又都是不同的。

2、體驗理解。

觀看多媒體課件

A、一羣小朋友很開心的邀請貝貝參加遊戲,貝貝因爲鞋子丟了一隻找不到,心情不好所以拒絕了邀請。

討論:那貝貝應該怎樣做,才能讓心情好起來呢?我們來幫幫他(請幼兒自由發言幫助貝貝轉化情緒在幫助貝貝的過程中也培養了幼兒助人爲樂的良好品質)

B、佳佳在唱歌比賽中得了獎,她將巧克力分給小朋友們,讓大家一起分享她的快樂。

討論:你喜歡佳佳嗎?她這樣做好在哪裏?(重點引導幼兒懂得快樂、成功、友愛要讓大家分享,讓好心情像甜甜的糖一樣甜到大家心上。)

3、內化自我。

導語:剛纔我們瞭解了別人的心情,那小朋友們今天的心情怎麼樣呢?老師準備了紙和筆,請小朋友們把自己今天的心情畫出來。(幼兒自由做畫教師給予適當的指導)

導語:小朋友們都把自己今天的心情畫出來了,我們一起來我們今天的心情怎麼樣了?(把幼兒的'作品粘貼呈現出來,然後大家一起交流討論)請幼兒上來說說自己今天的心情,讓幼兒自由表述,如果幼兒今天的心情都是很開心的,就請幼兒回想一下,自己生氣的時候,在自己生氣的時候都會怎麼做?引導他學着在生氣的時候試着調節自己的心情,並請小朋友們一起來討論該如何幫助他調節心情,讓幼兒通過自身的參與體會和講講議議中理解情緒轉化的外在形式後得到更進一步的提高。

【延伸活動】

小朋友們,我們今天的心情,有開心的,也有生氣的,我們現在換個場地,到語言角去繼續說說我們今天的心情,或者去美工區給自己的心情配配顏色,好不好?(好)

小百科:心情,心是任何想法都能產生的源泉,這就包含了,對和錯兩個方面想法。心本體會陷入到對自己本體不能理解的狀態中,因爲心能產生任何想法,不能分出對錯,不能分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