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有關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合集8篇

有關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合集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7W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合集8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探索城市裏水處理的方法。

2、深入瞭解我們的生活。

3、樂意與同伴合作遊戲,體驗遊戲的愉悅。

4、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現。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第3冊第32頁。

【活動過程】

一、水到哪裏去了。

1、生活中我們什麼時候需要用水?用完的水還能再用嗎?用完以後你看見它到哪裏去了?

2、我們已經做過一個小實驗,知道雨水能夠順着邊溝流走。你知道它們流到哪裏去了?它還能再用嗎?

二、窨井的作用。

1、教師演示實驗:將一塊硬紙板做成有邊溝的馬路,在“邊溝”下方剪開一個小洞,傾倒水時,能夠發現水從洞裏流走了。

2、幼兒觀察實驗,討論:

小洞有什麼作用?你見過馬路上的小洞嗎?它們叫什麼?是什麼樣子?猜猜誰到了馬路下面又會怎樣呢?

三、髒水能變成乾淨的水。

1、討論髒水去了哪裏:我們生活中用水洗衣服、洗菜、沖廁所,把水變髒了;天上的雨水把地面沖洗乾淨了,可自己也變髒了;還有化工廠生產用的水就更髒了,又黑又臭。這麼多的髒水怎麼辦呢?到哪裏去了呢?

2、教師總結:髒水通過很多的小管子、大管子流到了淨化站。經過淨化以後,再回到江河裏面。

3、畫一畫,設計一個淨化站。(有進水口、出水口、淨化水的機器,能夠把髒水變成乾淨的水。)

四、活動延伸:

使用幼兒用書,找找水流經的管道。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幼兒在動手操作的觀察中,瞭解紙有吸水的特點,感知不同質地的紙張吸水性不同。

2、教幼兒初步學會做觀察記錄

3、對科學探索感興趣,體驗積極探索帶來成功的心情。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1、紙折睡蓮若干、碟機、碟片、盆7個;

2、報紙、臘光紙、彩紙、牛皮紙、白板紙各若干;

3、記錄卡幼兒人手一分、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由探索紙的吸水性。

1、幼兒將各種質地的紙放入水中觀察,瞭解紙的`吸水特點。

2、提問:“你看到了什麼?”引導幼兒初步瞭解紙能吸水。

二、看“睡蓮”碟片,引起幼兒興趣。

1、今天老師帶了一段很美的錄像,我們一起來欣賞。

2、提問:“剛纔,碟片裏有什麼?”

三、初步實驗,進一步瞭解紙有吸水性。

1、老師也爲你們準備了一朵睡蓮,看看它是什麼做的?

2、把它拿起來放在桌上,看看會有什麼變化?

3、想一想,把它放在水裏,它會有什麼變化?

4、試一試吧!

5、提問:你看到了什麼?爲什麼它在桌上不開,放在水裏會開?

6、幼兒討論,教師小結,紙能吸水。

四、分組實驗,瞭解紙質不同,吸水性不同。

1、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卡片上的紙有什麼不同?

2、大家聽口令,同時將不同水聯放入水中,看看有何現象?

3、提問:看到了什麼?它們是同時開放的嗎?爲什麼有的先開,有的後開?(幼兒討論後回答)

4、小結:這五種紙厚薄不同,軟硬不同,光滑度不同,因此它們吸水的快慢速度也不同。

五、學做記錄。

1、再次實驗,把結果記在心裏,再寫到卡片上。

2、驗證結果。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粗細的相對關係,能用目測的方法比較物體的粗細。

2.能在周圍環境中找出不同粗細的物體,發展觀察比較能力。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重點與難點

1.重點:初步理解粗細的相對關係,能用目測的方法比較物體的粗細。

2.難點:能在周圍環境中找出不同粗細的物體,發展觀察比較能力。

活動準備

1.每個幼兒粗細不同的兩根小棒、一顆空心的`珠子。

2.粗細不同、顏色不同(紅、黃、綠)的圓柱體三個。

3.粗細不同的圓柱體積木若干。

活動過程

1.遊戲“穿珠子”,引導幼兒感知物體的粗細不同。

(1)幼兒用兩根粗細不同的小棒穿珠子,有一根小棒穿不進去,引導幼兒講述爲什麼。

師:今天呢,老師和小朋友們來玩一個遊戲,小棒串珠子,每個孩子有兩根小棒,請你把這個珠子在小棒上穿一穿。

師:有的小棒穿不進去,你們的也都這樣嗎?那這是爲什麼呢?

(2)幼兒講述自己的感受:兩根小棍粗細不同,所以粗一點的小棒珠子穿不進去。

2.觀察三個圓柱體積木,進行兩兩比較,感知粗細的相對性。

(1)教師根據需要提出問題。

這三個圓柱體的積木一樣嗎?哪裏不一樣?你是怎麼知道的?

最粗的積木是哪一個?最細的積木是哪一個?

黃色積木和紅色積木哪根細?黃色和綠色比哪根粗?爲什麼黃色積木一會我們說它粗一會說它細呢?

(2)結:原來物體的粗細是比出來的,要看看它們和誰比,才能知道是粗的還是細的。

3.遊戲“排排隊”。

(1)請幼兒按照物體的粗細順序排排隊,說說是怎麼排的。

師:老師這裏有很多的積木,現在就請小朋友按照粗細的規律來給這些積木排排隊。請小朋友說你是怎麼排的?

(2)小結:小朋友們排的方法都不一樣,有的按照從粗到細的順序排的,從粗到細排一個比一個細;有的按照從細到粗的順序排的,從細到粗排,一個比一個粗。

4.尋找粗細,發展幼兒的比較、觀察能力。

(1)引導幼兒從自身找出可比較粗細的物體。如胳膊和腿比,大拇指和小拇指比。

(2)周圍環境中尋找可比較粗細的物體。如樹幹和樹枝比,電線杆的粗細,大象的腿粗尾巴細等。

活動延伸:

教師帶領幼兒到戶外觀察幼兒園的樹,引導幼兒觀察不同粗細的樹,並用量一量、抱一抱的方法進行比較。

教學反思

1.比較的物體比較少;2.還沒能更好激發孩子對物體比較的粗細的興趣,老師說的多,孩子說的少,3.做遊戲的時間比較短.

小百科:粗指長條東西直徑大的東西。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瞭解多種自動門開啓的方式及主要功能。

2、樂意用肢體表現,體驗各種自動門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

活動準備:

電梯、自動移門、自動旋轉門、自動閥門、自動伸縮門的照片和錄像,幼兒看過和走過自動門。

活動預設:

一、經驗回憶生活中的各種門(目的:回憶、感知手動門和自動門)

最近我們在研究各種各樣的門,知道有房子的地方就有門。

提問:你們見過哪些門?它們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小結:生活中有各種常見門,也有一些能自己打開的自動門。

二、瞭解自動旋轉門、自動伸縮門、自動閥門(目的:瞭解多種自動門開啓的方式及主要功能)

觀看電梯門、自動移門工作的錄像。

除了常見的這兩種自動門以外,我還帶來了另外三種自動門,一起看看。

1、自動旋轉門

觀看圖片,提問:

(1)這是一扇怎樣的門?它是怎麼工作的?(幼兒用肢體表演門)

觀看錄像,提問:

(1)猜猜門裏面是什麼地方?

(2)酒店中爲什麼要裝旋轉門,而不裝直接能推的大門?

小結:許多酒店、餐廳、大廈等門口會裝比較大的自動旋轉門,顯得豪華、氣派;不用手推門就能進出,非常省力;另外由於旋轉門與周圍縫隙小,可以防止室內冷暖空氣逃走。小朋友在進出自動旋轉門的時候注意,小心夾手哦。

2、自動伸縮門

觀看圖片,提問:這是什麼門?它是怎麼打開的?

觀看錄像,提問:

(1)自動伸縮門和其它門有什麼不一樣?(請幾個幼兒組合做門)

(2)你在哪裏見過這樣的門?

小結:自動伸縮門就像彈簧一樣,關上時伸長,打開時縮短。由於比較長,一般安裝在公司、工廠等地方的大門口,主要方便車或多數人一起上下班進門出門。

3、自動閥門

觀看圖片,提問:你們見過這種門嗎?這扇門是爲誰準備的?

觀看錄像,兩位幼兒做閥門,1位幼兒做車子。

小結:自動閥門一般設在小區門口、停車庫門口、道路收費路口,有的需要刷卡通過,有的'是要辨認熟悉的人之後纔可開門。

4、遊戲:用肢體模仿自動門開關的動作

今天我們瞭解了一些自動門,它們就在我們的身邊。它們有自動旋轉門、自動移門、自動伸縮門、自動閥門、電梯門等,它們各有各的用處,根據它們的不同作用,人們把它們安裝在了適合的地方,給人們帶來了方便,也保護了人們的生命和財產。現在我們用自己的身體做門,學習開門關門的不同本領,你們可以一個人做門,也可以幾個人一起合作做門。

幼兒看圖片(以上5種門),用肢體模仿做各種門。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班級:中一

科目:科學

一、活動目標:

1、瞭解紙在生活中的用途,教育幼兒要愛護紙。

2、通過玩紙遊戲培養幼兒的發散性思維,手腦協調及提高幼兒的環保意識

3、讓幼兒初步瞭解紙是我們中國人發明製造的。

二、活動準備:

紙飛機一架,成品紙風車、剪紙花、紙偶、紙船、圖片、各種紙製品(書、紙箱、畫紙、薯條袋,紙巾、紙板等)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一架紙飛機,引起幼兒的注意力。

問:小朋友,知道老師手上的`飛機是用什麼做的嗎?(紙)除了紙飛機,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是用紙做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出示各種紙製品,讓幼兒一起討論。

3、出示各種紙張,讓幼兒通過看、摸、折、撕了解各種紙的特徵。

①看:觀察紙的顏色和光度。

②摸:感知紙的光滑和粗糙。

③折、吹:發覺紙的厚薄與軟硬

④撕:比較哪種紙容易撕

四、製作活動:

製作紙球、紙尾巴、撕紙、摺紙

五、活動延伸:

在戶外活動時讓孩子繼續體驗自己製作成就《玩紙球》《揪尾巴》,通過遊戲培養幼兒發散性思維,手腦協調能力發展。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一、活動題目:

《小小染衣坊》

二、活動目標:

通過製作染料使幼兒瞭解生活中常見的植物廢棄物經過加工處理是可以再利用的,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及觀察能力。

三、適用對象:

4―5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洋蔥皮、咖啡渣、紅茶渣、綠茶渣各若干,鍋、網勺、橡膠手套、敞口盤、明礬水、白色小手絹(幼兒人手一塊)、白色T恤衫(幼兒人手一件)。

五、活動內容及過程:

看一看:盤子裏是什麼東西?是從哪裏來?

(1)是洋蔥和茶葉渣。

(2)是咖啡渣、茶葉渣和洋蔥皮。

(3)媽媽把這些東西都扔了。

做一做:製作染料。

自由選擇實驗物(咖啡渣、綠茶渣、紅茶渣、洋蔥皮),將其放人鍋中煮沸。

說一說:我的發現。

(1)現在鍋裏的水比剛纔更深了。

(2)洋蔥皮水煮成咖啡色。

(3)紅茶渣煮的水顏色變成了黃綠色。

(4)水的顏色變黑了。

試一試:給手絹染色。

介紹染色材料:除自制的染料外,還需要稀釋過的明礬水。

(1)我們把鍋裏的染料水,過濾出來以後,再染手絹。

(2)先把手絹放進染料裏浸溼,絞乾水分後,浸入明礬水中。再從明礬水中撈出手絹絞乾水分,泡人染料水中,反覆三次。

說一說:我的發現。

(1)我的手絹變紅了。

(2)我的手絹顏色一次比一次深。

(3)我的手絹顏色變了一點點。

(4)我的手絹變成黃顏色了。

討論分析。

在染手絹的過程中,哪種材料最容易着色?

(1)洋蔥皮煮的染料,最容易着色。

(2)茶葉渣煮的染料,能讓手絹變黃。

(3)咖啡渣煮的染料,幾乎看不出來。

六、注意事項:

1.材料使用時需要煮沸,因此,適合小組進行,以保證活動安全進行。

2.教師在明礬水的配製時要注意,明礬重量約爲織物重量的10%。

七、拓展性方案線索:

1.把植物性材料的收集記錄填在表格裏。

植物性材料 西紅柿 西紅柿 其它

加工方式

染色結果

(幼兒用圖畫表示)

2.對材料加工方式的.創新。

讓幼兒自己討論還可以通過什麼方式獲得染料水,並通過實驗,體會加工方式的可行性,記錄在表格中。

3.對染色結果進行記錄。

讓幼兒對可以染色的材料進行顏色記錄,對不能染色的畫“×”表示。

八、背景資料:

染料和顏料都是用來着色的物質。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對染料的使用也特別早。我國在三千年前已經學會了從藍靛草、苗草根和紫草裏得到藍色、絛紅和赤紫色等染料。從植物中提取的染料,色彩非常優雅柔和。在日常生活中,可作染料的東西很多,如茶葉渣、蘋果皮、洋蔥皮等。有時我們爲了使染色效果更持久、牢固,在染制過程中,加入“媒染劑”,如明礬、硫酸亞鐵等。

活動點評:

此活動是利用植物染料給白色棉織物着色的活動,這裏既要製作染料,又要用製作好的染料染T恤衫和手絹,這是幼兒喜歡參與的一項活動。通過活動幼兒可感知染料可以從廢棄的植物中提取。該活動目標確定恰當,題目有新意,能激發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興趣。

從活動過程看,引題自然。教師從茶葉渣、洋蔥皮等物引出做染料的想法、,並引導幼兒一步步完成制染料的過程。在活動中教師既是副導者,又是參與者,整個活動幼兒與教師共同製作染料和探究顏色的變化,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最後請幼兒對其他蔬菜或水果的顏色提取進行實驗和對比。

對實驗過程的安排提出以下建議:

1.幼兒製作染料的過程要具體,怎樣用植物渣製出染料的步驟要交代清楚。

2.將實驗物放人鍋內煮沸及放人明礬水中的過程主要由教師操作,實驗物煮前和煮後的顏色變化可由幼兒做記錄並進行對比。

3.用製作好的染料給手絹或T恤衫上色,這一活動應該是幼兒最高興參與的活動。可激發幼兒的想像力,用各種方法染出各種圖案,再把它裝飾一下就是一件好看的工藝品。

4.“小小染衣坊”題目包含兩個內容,一是染坊的設施,二是染衣坊裏染衣服的着色過程,題目可改成“我用自制的染料染手帕”。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試驗,瞭解雨的形成的原因。

2.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體驗探究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雨的形成的'光碟、圖片。

2.實驗器材:酒精燈、試管、試管夾、玻璃片、火柴、水杯、托盤

3.熱水、冷水

4.知識準備:理解蒸發的含義。

活動過程:

一、教師提問於幼兒討論。

1.小朋友見過什麼樣的雨?

2.雨從哪裏來到哪裏去?

3.天上爲什麼會下雨?

二、欣賞雨的形成的光碟。

三、教師操作實驗,幼兒觀察並說出實驗現象。

1.介紹實驗器材。

2.集體觀察實驗,提醒幼兒認真觀察並用語言表述實驗現象。

3.分組觀察水蒸氣遇冷,在玻璃片上凝結水滴的現象,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四、圖片排序,講出雨的形成

五、遊戲:下雨了(雨的形成)

六、提高幼兒的環保意識

1.幼兒說出喜歡雨和不喜歡雨的原因。

2.教育幼兒注意環保。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形式:

分組教學

活動目標:

1、幼兒有濃厚的動手興趣,瞭解橙汁的由來,並能積極思維。

2、幼兒能親自動手,採用各種方法取橙汁。

3、幼兒能把自己的勞動成果與同伴分享。

活動準備:

鮮橙若干、榨汁機、泥工板、筷子、勺子、吸管、碟子、杯子、抹布、小刀、磁帶、記錄表、彩色筆、鮮橙汁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師生相互問好。

二、基本部分:

1、老師揭示課題:今天教室來了客人,老師爲客人和小朋友準備了禮物,出示橙子。

2、提問:橙子是什麼顏色、什麼形狀、什麼味道?橙子裏面有什麼?

3、教師小結,橙子還可變成飲料,即橙汁。

4、老師展示泥工板、筷子、勺子、吸管、小刀、抹布、碟子、杯子、榨汁機等給小朋友,請小朋友想一想,用什麼辦法、什麼工具能榨出橙汁?

5、幼兒把黑板上的記錄表按自己的想象填寫。

6、老師交待實驗要注意的`事項。

7、請幼兒在《小燕子》的音樂飛到桌子的兩旁,動手操作取橙汁。

8、幼兒動手、老師記錄,並適當引導個別能力較差的幼兒。

9、取橙汁時,老師總結,並延伸到課餘,小朋友可以回家榨果汁。

三、結束部分

師生共同分享自己的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