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華】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範文集合九篇

【精華】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範文集合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W 次

作爲一名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華】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範文集合九篇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能按數的大小給一組(3個)物體排序,並匹配相應的物體。

2. 能按要求操作材料,體驗操作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 娃娃若干套(每套大、中、小各1個),汽車、綵球、積木、小鈴若干套(每套大、中、小各1個)。

2. 幼兒用書第1頁的`標記圖若干。

活動過程:

1.娃娃做客,聯繫排序。

看一看。

教師出示3個娃娃:看,來了幾個娃娃?它們有什麼不一樣?(請幼兒觀察並說說娃娃的大小不同)娃娃排隊。

教師:娃娃要做操了,誰排在前面,誰排在後面呢?誰來試試給娃娃排排隊?(請個別幼兒在標記圖上給娃娃按順序排隊,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講述娃娃排列的順序)送汽車給娃娃教師:玩具汽車要找娃娃做好朋友,應該把哪輛汽車送給哪個娃娃呢?(請個別幼兒操作)教師提醒幼兒邊送邊說:大汽車送大娃娃,小汽車送小娃娃。

2. 小組操作活動。

教師鼓勵幼兒自由地選擇送綵球、送積木、鬆小鈴、送瓶蓋等小組才做活動。

教師觀察幼兒活動,引導幼兒先給娃娃按大、中、小或小、中、大順序排排隊,再爲大、中、小娃娃配送合適的玩具。

鼓勵幼兒邊送邊說:大綵球送給大娃娃。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2

有益的學習經驗:

1、學習手口一致地點數數量爲3的物體,並說出總數。

2、學習按3的點卡匹配相應的`實物,給數量爲3的圖片匹配相應的點卡。

準備:

1、貼絨圖片,1只雞、2只兔、3只青蛙。

2、每個幼兒3的點卡1張,熊貓頭飾1個。

3、地上畫有圓圈若干,圈內分別標有1、2、3個圓點。

活動與指導:

1、請3個幼兒站在前面,教師問幼兒,有幾個小朋友站在前面?請一個幼兒上前來與其他幼兒一起手口一致地點數,並說出總數。

2、出示貼絨卡片問幼兒:卡片上有什麼?它們各有多少?幼兒說出總數後,讓幼兒手口一致地點數說出總數以驗證答案,然後在這些卡片旁邊貼上相應的點卡。

3、在每組的桌子上放一堆玩具,玩具中至少有3 件顏色相同或形狀相同,讓幼兒將它們拿出來,在旁邊放上點卡。

4、遊戲:熊貓找家。教師告訴幼兒,這些圓圈是熊貓的家,有幾個圓點的圈就住幾隻熊貓,音樂響,熊貓自由活動,音樂停,各個“熊貓”趕緊去找家。1、2、3個圓點的圈分別站1、2、3個幼兒,教師要檢查幼兒站對了沒有。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抽象的數學知識,讓幼兒學起來乏味無趣,爲了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在思維遊戲《珍珠變變變》活動中,我試圖設計了“去小熊家做客”這一主題,讓幼兒通過“給小熊串糖葫蘆”和“穿項鍊打扮自己”等遊戲,讓幼兒在動手操作過程中,學會手口一致地點數物體數量,真正使幼兒感受到“玩中學、學中玩”的樂趣。

[活動目標]

1、 引導幼兒手口一致地點數並說出總數,建立初步的數概念,培養幼兒對數數的興趣。

2、 通過手眼協調地進行穿珠,培養幼兒專心操作的習慣。

[活動準備]

1、 信封一個:幼兒每人一套材料(彩色珠子25顆,穿珠小棒1根,穿珠繩2根)

2、 場地佈置:小河、山洞。

3、 佈置小熊的家:小熊玩具一個、小熊頭飾一個、各種食物若干。

[活動過程]

1、 導入活動。

(1) 教師出示小熊的來信並念給小朋友聽:“親愛的小朋友們,新年快到了,我家裏給你們準備了許多好吃的東西,歡迎你們到我家來做客。小熊笨笨。”“我們去小熊家,給它帶點什麼禮物呢?”“哎,對了小熊最愛吃甜的食物,我們去給它買串糖葫蘆吧!”

(2) 教師帶幼兒過“小河”、鑽“山洞”,並引導幼兒點數“石頭”、“山洞”的數量。

2、 開活動。

(1) 串糖葫蘆。

教師帶幼兒來到一片空地上,教師發現許多“寶盒”(幼兒活動材料)。教師說:“我們看看能從寶盒裏發現什麼。”引導幼兒說出用小棒、彩色珠子自制“糖葫蘆”。

幼兒挑選自己喜歡的珠子,逐一穿到小棒上,製成“糖葫蘆”。

幼兒製成“糖葫蘆”後,教師引導幼兒按一定的順序反覆進行手口一致地電數並說出總數。

(2) 穿項鍊。

(3) 教師說:“我們去小熊家做客,得打扮得漂亮些,怎樣才能讓自己變得更漂亮呢?”引導幼兒根據“寶盒”裏的繩子、珠子,想出給自己製作項鍊、手鍊、腰鏈等來打扮自己。

幼兒用穿珠繩將珠子穿成項鍊、手鍊、腰鏈等,穿完後手口一致地進行點數。

教師幫幼兒打結,幼兒戴上項鍊、手鍊、腰鏈等。

3、結束活動。

教師帶幼兒來到小熊家,把“糖葫蘆”送給小熊。

教師扮成小熊:“歡迎小朋友到我家來做客,謝謝你們送給我糖葫蘆,我也給你們

準備了許多好吃的。”引導幼兒找出與數量相對應的食物,並進行品嚐。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鈴鼓響了幾下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鈴鼓響了幾下

有益的學習經驗:

1、能很快辨別數量爲1、2、3 的物體。

2、理解1、2、3之間的等差關係。

3、知道1、2、3的基本排列順序。

準備:

1、每個幼兒1、2、3的點卡各1張,小圓片6片。

2、貼絨圖片:小雞6只。

活動與指導:

1、山示1、2、3的點卡,讓幼兒在桌子上分別擺出相應的數量的小圓片,井大聲點數,檢查擺出的圓片是否正確。

2、將小雞的'圖片按第1行1個,第2行2個,第3行3個,並放對應比較,讓幼兒再次感知1、2、3相鄰數多1或少1的關係。

3、教師敲鈴鼓一下,讓幼兒舉起相應的點卡,教師說:“我敲比一下還多一下的鈴鼓數。”或“我敲比兩下還多1下的鈴鼓數。”幼兒應分析教師的話.舉起相應的點卡,然後讓幼兒大聲點數每張卡上的圓點數,並說出這些點卡哪張排在最前面,哪張排在後面,哪張排在最後面,讓幼兒將點卡由小到大在桌子上擺成一行。

4、指導幼兒練習。

(1)讓幼兒目測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明確它們之間多1或少l的關係。

(2)點數並說出蘋果的個數,在空白處畫出3個氣球和1個西瓜。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大”和“小”是通過比較得來的一組相對概念。幼兒不僅要在學習中獲得這些相對的概念,還要讓“大”和“小”的概念應用到他們的日常生活中。本設計以系列遊戲的活動,使幼兒在“大”和“小”的驚喜探索中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並初步學習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和思考的方法。

 【活動目標】

1、學會目測有明顯大小差異的物體,懂得物體的大小是通過比較來認識的。

2、通過遊戲使幼兒初步體會到由大到小和由小到大之間的轉變,初步發展幼兒的多向思維。

3、激發幼兒探索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幼兒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硬紙魚20條(有大小差別)、釣魚竿若干、用大積木圍搭成一個“池塘”。

2、吹泡泡用具:裝有肥皂水的塑料瓶人手一份,吸管(單孔、多孔、粗細不一)數量多於幼兒人數,氣球若干。

3、可變大或變小的食物若干種,如餅乾、水果、青菜、木耳乾等。

4、照相機、白紙和畫筆,幼兒自帶小時候的照片和近照。

【活動過程】

遊戲一:釣魚

1、每次請一名幼兒來釣魚,要求釣“池塘”中所有魚中最大的一條和最 小的一條。魚釣上來後,分別放在大魚筐和小魚筐裏。

2、嘗試:請幼兒自由地釣魚,仍舊要求釣最大的和最小的魚。

遊戲二:超級比一比。

1、請幼兒將手放在眼睛前當望遠鏡,大家一起來找找教室裏的“大”和“小”。

2、將幼兒分成兩組,玩超級比一比的遊戲:比比誰的鞋子最大?誰的頭最大?誰的嘴巴張得最大?誰的手最大?誰穿的衣服最大?……

遊戲三:大人和小人

1、教師講述故事《大人國小人國》。

2、照片分享:小時候的我……(小手小腳,坐在推車裏,不會自己穿衣褲和穿鞋襪、吃飯。)

3、提問:如果有一天你變大了,你是什麼樣的?(個子高了,胖了,力氣大了,穿大鞋,跑得很快,可以做許多的事情,上學等。)

4、啓發幼兒運用想像力隨意表現身體某部位的變化。將幼兒表現的身體輪廓印在紙上。(可將胳膊伸長,兩腳分開來表示大人;用蹲下,胳膊、腿、腳收緊或綣起來的動作來表示小孩。)

 遊戲四:吹氣球

1、引導幼兒想一想:有哪些能夠變大和變小的物體?(游泳圈、氣球、蹦蹦牀、摺疊牀、扇子、被子、雨傘。)

2、幼兒嘗試讓氣球變大的方法。

(1)、請幾名幼兒用口將氣球吹大。

(2)、用口吹難度太大,可以用氣筒打氣。

3、思考用什麼方法讓氣球變小。

(1)、用自己的身體部位(用手戳破、用腳踩爆、用屁股壓破)。

(2)、藉助外力的`方法(用針刺破、用錘子或磚頭砸破、用釘子戳破)

(3)、將綁緊氣球的繩子解開,直接放氣。

4、幼兒自由地到戶外玩氣球。

遊戲五:食物變變變

1、大家圍坐在桌前,觀察餅乾、水果、青菜、火腿、幹木耳、麪粉等食物。

2、提問:怎樣使食物變大、變小?:

(吃一吃、炒一炒、切一切、剁一剁、摘斷、真空包裝、曬乾、浸泡、油煎。)

3、分享食物,把好吃的東西變小、變沒有。

 【活動延伸】

1、繼續收集如望遠鏡、放大鏡、充氣椅、蹦蹦牀、吹泡泡等材料,讓幼兒主動探索以進一步加深對大和小變化的認識。

2、展示如蝴蝶的成長變化過程等各種動物的成長資料(書、圖片、錄音故事),幫助幼兒初步理解“長大”的概念。

3、充分挖掘一些潛在的、隱性的遊戲。如從“拔河”可瞭解力氣的大和小、從“獨木橋”可比較膽子的大和小、從“大雨和小雨”可體驗到聲音的大小。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過程:

1、作客。

——出示娃娃“明明”和“紅紅”。

——明明和紅紅邀請我們小朋友到他們家去作客。

——先到明明家。出示明明家的全家福。明明一家人正在迎接我們呢。我們一起看看明明家有哪些人?有幾口?

——我們給明明家做一個標記。出示點卡1——5,讓幼兒選一張與明明家人口相等的點卡貼在全家福圖片上。

——到紅紅家教法同上。

 2、送禮物。

——我們還帶了一點禮物送給明明和紅紅呢,請小朋友把這些禮物去送給明明家和紅紅家。注意了,他們家有幾口人就送幾個禮物。

——幼兒送禮物並驗證。

 3、我家有幾口。

——明明和紅紅可開心了,他們說也要到我們小朋友家去作客,也要送禮物給我們。可是他們不知道小朋友家有幾口人,我們一起來告訴他們,好嗎?

——上次我們用紙折了自己的家,請你也來和明明家和紅紅家一樣作個標記,有幾口人就貼幾個小圓點,貼在屋頂上。

——幼兒操作並驗證。

 4、統計。

——老師出示5個大紙房子,先和幼兒一起認識房子上的`數字。

——請小朋友把自己有圓點的小紙房子送到相應的有數字的大紙房子中,並相互驗證。

活動目標:1、複習鞏固5以內的數量,學習按數取物。2、喜歡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1、全家福圖兩張。2、幼兒人手一份禮物。3、紙折房子人手一個4、有數字的大的紙房子5個。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 引導幼兒正確感知8以內的數量,能按同一數量歸類,匹配數量相應的同類實物。

2、 通過嘗試活動發展幼兒的思維、理解和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1、 教具一套,電腦屏幕,軟件、錄音機、磁帶。

2、 學具人手一份:作業紙、點卡、小動物圖片、食物圖片。

3、 隧道口三個,每個隧道口上有不同數量的點卡和數字卡;點卡標誌每人一個。

活動過程:

一、創設嘗試情境,激發嘗試慾望、引導幼兒感知8以內的數量。

1、 聽音樂、讓幼兒自由開汽車去探望小動物。

2、 屏幕依次出現小貓、蜜蜂和大象,讓幼兒通過聽、看、點數說出每一種動物的數量模仿其動作或叫聲。

二、教師示範、幼兒操作練習

1、 教師操作示範、鞏固幼兒對8以內數量的認識。

①教師示範點數動物、匹配相對應數量的`食物。

②教師示範,看點卡標記,匹配相應數量的動物。

2、 讓個別幼兒看數字匹配相應數量的動物和食物。

3、 讓幼兒自由分組操作,教師巡迴指導。(幼兒學具操作分三種水平)①按紙上的點數找相應數量的小動物。②按紙上的小動物數量找出相應數量的食物。③讓幼兒按數字找出相應數量的小動物和食物。

4、教師小結幼兒操作情況。

三、遊戲《乘車》

玩法及規則:讓幼兒數一數自己選擇的愛心點卡(車票)上的點數,然後根據點卡乘上相應的車,並讓幼兒相互檢查。接着聽音樂做遊戲,並提醒“司機叔叔”在穿隧道時,必須選擇相對應的點卡隧道。

活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隨機地利用環境中的物品鞏固幼兒對8以內數量的認識。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按1、2、3的數量把物體分類。

活動準備:

1、貼絨實物卡片:交通工具卡片一套(3輛公共汽車、1輛自行車、2輛摩托車)。1—3點卡一套。作業卡數套。

2、每個幼兒1個梨、2只蘋果、3個香蕉。1—3點卡一套。

 活動過程:

1、出示貼絨圖片,將其無規則地貼在絨板上,請幼兒觀察說出:這是什麼?它們有什麼相同與不同?讓幼兒將相同的車子放在一起,數一數,每一種有多少輛?

2、出示點卡,將點卡(並列但有間隔)貼在絨板上。提示幼兒:大人下班了,這些車要開回車庫去,這些有圓點的地方就是車庫。數量是幾的車就開進圓點是幾的車庫。誰能把車開進車庫呢?引導幼兒將1輛自行車、2輛摩托車、3輛小汽車分別貼在圓點爲1、2、3的旁邊。

3、幼兒操作,每人將水果卡片擺在桌子上,按水果特徵分爲3組,點數出每類水果的數量,並在各組水果旁邊放上相應數量的.圓點卡片。

4、指導幼兒做練習:

(1)引導幼兒分別將蝌蚪圈出1、2、3個,再分別與相應的圓點畫線連接起來。

(2)讓幼兒說出畫面上有什麼?分類、計數,並將數量相同的兩組東西畫線連起來。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8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找圓形

活動目標

1.知道圓形的特徵,能從不同的物品中找出圓形物品。

2.樂意參加操作活動,能遵守操作規則。

活動準備

1.趣味練習:找相同的形狀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引出話題。

1.教師:圖片上有很多有趣的東西,看看是什麼?

和幼兒一起觀察並介紹物品:

麪包,盒裝牛奶,西瓜,汽車,本子等。

2.觀察比較

看一看這些東西什麼地方是一樣的?知道它們都是什麼形狀的嗎?

二、找圓形。

1.教師:看看圖片上有哪些東西是圓形的?你能找出來嗎?

2.幼兒一起協商,找出圓形的東西

西瓜,麪包,車輪。

3.複習:找圓形

出示圖片:

觀察比較,圖片上有哪些東西是圓形的?把圓形的東西找出來。

鐘錶,葡萄,漢堡。

三、找找生活中的圓形。

1.教師:小朋友都認識了很多圓形的'東西,現在請小朋友去找找我們的教室裏有哪些東西也是圓形的?

2.幼兒交流找到的圓形。

活動延伸

回家找找家裏有哪些東西也是圓形的?我們請爸爸媽媽幫幫忙把它們畫下來帶到幼兒園給大家看。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9

設計意圖:

春天是一個充滿詩意的季節,在這個季節裏,幼兒感受最深的就是五顏六色的花朵,在春風裏是幼兒非常喜歡的活動。結合我們班的活動主題“春天真美麗”我們在主題牆上佈置了許多不同顏色、名稱、形狀的花朵供幼兒欣賞,豐富幼兒對花朵的認識,結合這一主題,我們在區域活動中的“美工區”裏也爲幼兒提供了豐富的活動材料,引導幼兒爲花朵塗色、裝飾桃樹、製作桃花等,正體現了我們班的子課題“在區域遊戲中幼兒探究能力的培養”的理念,本次《春天的花》的數學活動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入手,讓幼兒在鞏固顏色的同時獲得有關分類的經驗,提高幼兒的觀察、比較和操作能力。

活動目標:

1、能按顏色分類,並能將同一種顏色的花朵“種”在相應顏色的花盆裏。

2、會按顏色標記和點子數貼相應顏色和數量的花,並對3以內相等數量的物體進行匹配。

3、喜歡參加數學活動,體驗成功的快樂。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熟悉常見的顏色並能按顏色進行分類活動。

活動難點:

會按標記在記錄紙上貼相應顏色和數量的花。

活動準備:

1、紅、黃、藍三種顏色的大花朵,數量和幼兒人數相等;

2、紅、黃、藍三種顏色的花盆各一個;

3、紅、黃、藍三種顏色的小花朵,數量是幼兒人數的5倍;

4、操作架;

5、記錄單,數量和幼兒人數相等。

活動過程:

一、說說看看:我看過的花。

1、提出問題。

師:春天到了,小草怎麼樣了?花兒呢?

師:你都看過哪些顏色的花呀?

(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說一說自己看見過的花。)

2、展示“花朵”。

師:陳老師今天也帶來了漂亮的花,(出示花朵)數一數有幾朵?這三朵花有什麼不同?

(評析:在這一環節中,我先滲透了科學課的內容,讓幼兒說說在春天都見過哪些花,然後出示三朵不同顏色的花,引導幼兒觀察這三朵花的不同,能說出“紅、黃、藍”這三種顏色,鞏固幼兒對顏色的認識,爲下面的環節做準備。)

二、按花朵顏色分類:花盆裏的花。

1、討論花朵種在哪裏?

師:花朵是長在哪裏的呀?

師:今天我還帶來了三個花盆,看看這些花應該種在哪個花盆裏呢?

(引導幼兒根據花盆的顏色,說出將相同顏色的花擺放在對應顏色的花盆裏。)

2、我會擺花。

師:小朋友的椅子下面也有一朵花,請你把它拿出來,看看是什麼顏色的?

師:請你們把手裏的花種到花盆裏吧,記住哦,一邊種花一邊說:×顏色的花種在×顏色的花盆裏。

(師幼共同檢查花朵擺放的對不對,一邊檢查一邊說:這裏都是×顏色的花。)

(評析:這一環節我以問題:花是長在哪裏的啊?引導幼兒思考。在幼兒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之後我再出示三個不同顏色的花盆,一個紅色花盆,一個黃色花盆,一個藍色花盆,再提出問題:那這些花分別應該種在哪個花盆裏呢?再次引發幼兒思考,並鼓勵個別幼兒嘗試示範貼花,接着請所有的幼兒都拿出自己椅子下面的花,看清楚自己手裏的花的顏色,再去貼花,使每位幼兒都有操作的機會,培養幼兒能按顏色進行分類的能力。這一環節也突破了本次活動的重點。)

三、貼花朵,點物匹配。

1、出示“賀卡”。

叮鈴鈴~~

師:喂,好的,小朋友們一定會願意幫忙的,再見。

師:剛剛春姑娘給老師打來了電話,她請小朋友幫忙做賀卡,你們願意嗎?

師:好的,那我們來看看這張賀卡應該怎麼做呢?

(引導幼兒瞭解:根據記錄單上的點子和顏色標記,貼幾朵×顏色的花。)

2、示範貼花。

師:誰來試試?按照“賀卡”的要求貼花。

3、幼兒貼花。

師:那邊還有許多賀卡呢,請你們每人去拿一張,然後坐到位子上看看你的賀卡上要求你怎麼貼花。

(請幼兒回到座位,觀察講述自己拿到的賀卡。)

師:請你們按照“賀卡”的要求去貼花吧。

4、展示“賀卡”。

引導幼兒集體觀察,糾正錯誤,體驗活動的快樂。

(評析:這一環節主要是爲了解決本次活動的難點,爲了讓幼兒按標記操作記錄紙,我首先以春姑娘的“電話”來激發幼兒的興趣,提出要求,引導幼兒觀察“賀卡”的內容,讓幼兒有產生完成“賀卡”的慾望,通過示範操作之後,再引導幼兒獨立操作,最後通過集體驗證的方式讓幼兒正確感知3以內的數量。這樣一步一步的將難點化易,讓幼兒層層吸收。)

活動反思:

做爲新教師的我,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還是有很多的不足的。活動中我的語速較快,重複了幼兒的回答,其實應該要給予幼兒充分的表達機會,教師再進行總結,提升幼兒的經驗。在春姑娘打電話的情景創設這一環節中,感覺太突兀了,幼兒都沒有反應過來,可以創設另一個情景,比如:春姑娘想請各種顏色的花參加“百花會”,春姑娘想請小朋友們幫她製作邀請函,邀請他們。教師再出示邀請函問幼兒:你覺得這張邀請函,春姑娘想邀請的是幾朵什麼顏色的花呢?引導幼兒觀察、思考和操作,最後以在小朋友的幫助下,春姑娘順利召開了“百花會”,結束本次活動。這樣的情景創設會計較自然,幼兒容易接受。活動中我發現有一部分幼兒不敢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操作活動中也不敢大膽嘗試,因此,在平時的工作中,還需要培養幼兒的表達能力和自信心。以後我會更加努力,讓我們的孩子得到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