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品】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模板十篇

【精品】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模板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9W 次

作爲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模板十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這是一個科學範疇的活動,它來源於生活,也是小朋友日常生活中能見到的。活動中涉及了環保的因素,告訴小朋友要用淘米水、檸檬片、茶葉包等廢舊的東西來清除污垢。

當我拋出問題後,孩子的經驗就是用洗潔精來清洗油膩的盆子和餐桌,而那些實用、經濟又環保的方法他們都不知道。閱讀幼兒用書時,孩子的眼神是好奇的,如果當場提供實物來操作驗證,對孩子來說留下的印象是抹不去的。然而,由於條件的限制,我無法爲小朋友提供這些材料,只能告訴小朋友回家去試。

科學活動需要真實客觀的現象帶給孩子的.印象和經驗,僅停留於紙上談兵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小朋友對今天的活動可能還帶着疑惑“是真的嗎?”小朋友只有做過了、看過了纔不會忘記。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目標:

(1)初步知道磁鐵有磁性,能吸住鐵的東西。

(2)能圍繞磁鐵的問題積極地探索,培養對科學探索活動的濃厚興趣。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4)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準備:

每人一盤物體:磁鐵.鐵製品.塑料製品.木製品.玻璃製品.布製品等

過程:

(1)瞭解磁鐵可以吸住鐵製的東西。

操作:幼兒自由玩盤中的東西,用磁鐵吸住東西。

提問:磁鐵能吸住什麼東西?不能吸住什麼東西?

小結:磁鐵能吸住鐵製的東西,吸不起來的就不是鐵做的。

(2)探索:用磁鐵吸非鐵製的東西。

提問:磁鐵能吸住不是鐵製的東西嗎?(不能)鼓勵幼兒積極探索,並把自己的發現和方法告訴大家。

(3)自由操作:在班級周圍尋找能被磁鐵吸住的物體和玩具。

活動延伸:

(1)在科學角中提供磁鐵和磁性玩具以及其他不同材料,讓幼兒繼續做實驗。

(2)引導幼兒探索磁鐵的磁性:磁鐵能吸住水中的東西嗎?磁鐵能吸住埋在沙中的東西嗎?

(3)幼兒可以利用磁鐵特徵來製作玩具。

活動反思:

在這次活動中幼兒樂於參與,積極發現。簡單而有平常的活動準備,又爲幼兒提供了全面探索的機會。簡單容易的記錄過程更適合幼兒的操作能力。在新課程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我依據幼兒的需求設計了置疑、猜測、驗證、交流等各個環節,讓孩子們在每個環節中對磁鐵特性的瞭解層層深入,同時對記錄單和實驗的操作能力有很大提高。從而培養孩子樂於參與科學活動的興趣,提高孩子觀察、比較、發現等科學探究能力。在活動過程中首先我引導運用對比觀察的方法,引導孩子發現磁鐵的.特性,從而讓孩子瞭解磁鐵的“同性相吸,異性相斥”的特性。在科學活動中參插遊戲,並輔以形象生動的教具、有趣活潑的語言,會使幼兒對活動的興致加濃,而在有趣的遊戲情景中,幼兒也願意主動去探索,主動去參與,從而使幼兒的聽覺力、注意力、觀察力得到了發展。我們認爲,整個活動的全過程,將“嘗試精神”滲透在了教育教學之中,基本遵循了“先練後講”的嘗試原則。讓幼兒在不斷嘗試,不斷探究,不斷髮現中學習知識,認識事物的現象。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兩次做傘,探究傘的結構,知道傘有傘面、傘柄、傘骨。

2.能積極主動探究、動手動腦,在發現問題的過程中解決問題。

3.增強關愛小動物的社會性情感。

活動準備

製作傘的材料:小棒、吸水海綿、布、牙籤、橡皮泥、火柴棒等,實物傘若干,多媒體PPT課件(小雞淋雨的情景),各種各樣的傘,《傘舞》音樂磁帶。

活動重難點

重點:瞭解傘的構造;難點:嘗試自制小傘。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幼兒做傘的願望

1.師:小朋友請仔細聽一聽,你昕到了什麼?打雷了,下雨了。快看,一羣小雞在幹什麼?(欣賞多媒體畫面:小雞淋雨並尖叫着四處逃竄。)

2.師:天很冷,淋雨的小雞會怎樣呢?我們趕快想個好辦法來幫助它們吧!

小結:小朋友真聰明,想出許多幫助小雞的辦法,許多小朋友想做把小傘送給小雞,這個辦法真不錯!

二、幼兒第一次探索製作小傘

1.出示做傘的材料,有小棒、吸水海綿、布、牙籤、橡皮泥、火柴棒等。逐一向孩子介紹。

師:桌上有許多材料,想一想,你可以用什麼材料做傘?

師:現在我們就來動手爲小雞做小傘吧。

2.展示幼兒第一次嘗試的作品。(將做好的小傘插在吸水海綿上的小雞旁)

師:請你將傘送給小雞,並對小雞說句有禮貌的話。

3.幼兒交流,瞭解傘的結構。

(1)引導幼兒認識傘面、傘柄。

師:你用什麼材料做傘?

幼:我把布和小棒固定住。

幼:我是用布和牙籤,先找塊圓形的布,然後用牙籤撐在下面。

師:聽聽小雞說什麼?(出示PPT畫面:小雞說,小朋友做的傘不能擋雨。)問題出在哪兒?

(2)每人一把實物小傘與自制傘比較,認識傘骨。

師:剛纔大家自己做的傘與手裏的傘有什麼不一樣?哪裏不一樣?

幼:我做的小傘撐不開。

小結:傘都有傘骨,傘骨就像人的骨架,沒有傘骨,傘面就撐不開。

三、幼兒第二次探索製作小傘

1.幼兒嘗試用多種材料製作傘骨。

師:剛纔我們做的傘因爲沒有傘骨,所以還不能幫小雞擋雨,怎麼辦?拿什麼材料做傘骨呢?(鼓勵幼兒用不同的材料做傘骨)

師:第二把傘做好後趕快送給小雞,仍然要對小雞說句好聽的話。

2.交流製作小傘的方法。

師:用哪些材料做傘骨能撐開傘面?

幼:用牙籤、火柴棒都可以做傘骨。

師:這次小朋友做的傘都有傘骨,小雞能撐開小傘遮雨了,小雞真開心。

小結:今天,我們做了能撐開的傘,並知道傘不僅有傘面、傘柄,還要有傘骨。

四、瞭解傘的作用

1.師:你們平時用過或看到過什麼樣的傘?

2.播放PPT,欣賞多種有趣的傘。

小結:傘不僅能擋雨、遮陽,還能裝飾和表演,傘,的用處很多。

3.幼兒與老師一起跳《傘舞》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美國教育家杜威說過:“教師不替學生說學生能說的話,不替學生做學生能做的事。”確實,這是實現“幼兒爲本”教學理念的正確方法。在追求幼兒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今天,有效教學引領我們在教育中實踐智慧,在教育中體驗世界,在教育中開啓新的行程。通過有效教學,來促進幼兒可持續的、全面和諧的、富有個性的發展。實踐中,我這樣讓有效教學行動起來。

1.關注興趣,有效組織。

杜威說過“爲了激發學生的思維,必須有一個實際的經驗情景,作爲思維的開始階段”。科學探究活動大多數比較抽象,以遊戲化的方式來組織科學探究活動,能極大地調動幼兒參與科學探究活動的興趣,使幼兒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探究活動之中,感受活動的樂趣。

上面活動的開始部分,我提供“下雨啦”多媒體動畫課件,巧用小雞淋雨的情景,使孩子在同情心的驅使下產生強烈的探究慾望,激發出強烈的學習興趣。孩子們看着雨中四處躲避、凍得瑟瑟發抖的小雞,爲小雞做小傘的慾望一下被激發了。他們利用廢舊材料探究製作小傘,並邊做傘邊安慰小雞:“小雞、小雞彆着急,馬上就有小花傘啦。”要想吸引幼兒全身心投入活動,教學所呈現的情景除了能激發幼兒興趣,還要能喚醒幼兒已有的相關經驗或知識,讓幼兒內在的創造衝動釋放出來,陶醉在充滿樂趣的探究活動中。

幼兒的情感總是處於變化之中。往往是“生成一淡化一泯滅”。爲使幼兒在導入活動時被激發出來的熱情保持不減,我將情境性貫穿活動的`始終。雖然是科學探究活動,但孩子們在認知、語言、情感、操作等方面有了向“最近發展區”挑戰的機會。

2.關注能力,有效體驗。

認識傘,傳統教法往往是教師讓孩子從觀察入手,而此活動一開始就遵循皮亞傑的建構理論,即通過情景導入,引導幼兒自己嘗試做傘,讓孩子在主動探究、主動建構中獲取知識。

第一次探索製作後,幼兒交流,再與實物傘比較,瞭解傘的結構。通過嘗試,孩子們發現傘不僅要有傘面、傘柄,還要有傘骨。

幼兒第二次探索,嘗試用多種材料製作傘骨,然後交流製作小傘的方法。活動中,教師與幼兒、學習與探究之間不再是灌輸與被灌輸的關係,而是一種平等、對話式的雙向交流關係,這種體驗式學習使教學更有效。

3.關注問題,有效引導。

爲保證活動的有效、高質,教師要運用智慧把要幼兒學的內容轉化成幼兒願意學的內容,讓學習的內容、學習的情境、學習的方式貼近生活,聯繫生活,表現生活。教師要在保證教學科學性的前提下,以“趣”引路,以“情”導航,通過多種手段與方法去追求實效性。在科學活動“傘”中,我實施了這樣幾個策略:

(1)讓幼兒主動提出問題。問題是產生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識的種子。因此活動中我注意營造幼兒主動探索的氛圍,讓幼兒帶着疑問去探索,比如:“爲什麼我做的小傘撐不起來?”“拿什麼樣的材料做傘骨更合適?”鼓勵幼兒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問題,比如:“和實物傘比比,哪裏不一樣?”發展幼兒的類比、聯想等思維能力。

(2)讓幼兒主動解決問題。合理運用指導策略,能有效地促進幼兒主動學習。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強調以幼兒發現學習爲主,並不是不要教師的指導,只是教師的作用由直接指導變爲間接指導,讓幼兒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在活動中,幼兒第一次做傘送給小雞後,我設置了小雞仍然急聲高叫的情境,啓發孩子思考:小雞爲什麼拿到了傘還是急得嘰嘰叫?此時,再出現實物傘讓孩子撐一撐、轉一轉,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並找出原因:沒有傘骨的傘,小雞是撐不開的。於是,孩子們又迫不及待地第二次爲小雞做傘。這一教學環節,教師很自然地間接指導了孩子,讓孩子發現問題後主動解決問題。

在操作過程中教師不限制幼兒的自由討論、隨機提問,對於在活動中出現的問題,教師適時恰當地把握時機,選擇有價值的問題組織幼兒進行討論,如:用哪些材料做傘骨能撐開傘面?鼓勵幼兒與同伴一起比較、分析、交流與合作。同時,積極引導幼兒在分析討論的基礎上,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另外隨時捕捉孩子不同的表現和發現,讓幼兒在寬鬆的環境中探索,促進主動學習能力的提高。

整個活動過程都是讓幼兒自己思考所能解決的問題。幼兒知道“學什麼”和“怎麼學”,從願意學、喜歡學到主動學,自然會將自己從旁觀者變爲參與者,學習效率大大提高,教學也就變得更加有效。

有效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門讀懂幼兒心靈、創造教學奇蹟、共享教育幸福的藝術。讓我們在工作中,更多一些有效鑽研,爲平淡增添光彩,將了無生趣引導得生機盎然,讓師生都能在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彼此受益!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瞭解豆芽的外型特徵及生長過程,知道豆芽是蔬菜,有營養。

2、學習給兩種豆芽進行分類並品嚐豆芽,養成愛吃蔬菜的好習慣。

3、通過幼兒自己親自種植豆芽,掌握一些基本的種植方法,培養幼兒參與種植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黃豆芽,綠豆芽若干,小臉盆,每人一個,人手一把小鏟子,黃豆種,綠豆種若干。

2、多媒體課件。

3、燒熟的豆芽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導入激趣: 演示畫面“豆芽寶寶在跳舞”,激發幼兒的興趣。

二、瞭解豆芽的.特徵

1、洗豆芽。

請小朋友幫豆芽寶寶洗澡,提醒幼兒一邊洗一邊仔細觀察豆芽寶寶是什麼樣子的?

提問:“你洗的豆芽寶寶是什麼樣子的?”幼兒自由講述,老師出示電腦畫面,幫助幼兒瞭解黃豆芽和綠豆芽的特徵。

2、分豆芽。

請幼兒把臉盆裏的黃豆芽和綠豆芽分在兩個點心盆裏,然後送它們回家,邊送邊說:“黃(綠)豆芽,我送你回家。”

三、瞭解豆芽的生長過程

提問:“你知道豆芽寶寶是怎樣長出來的嗎?“幼兒自由回答 演示電腦畫面,讓幼兒瞭解豆芽的生長過程

四、瞭解豆芽的作用

“你們知道豆芽有什麼作用?”

五、出示燒好的豆芽,讓幼兒看一看,聞一聞,嘗一嘗,讓幼兒知道豆芽是有營養的,要多吃豆芽

六、師幼合作種豆芽

教師帶領幼兒到自然角種豆芽。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幾種常見蔬菜的名稱與外形特徵。

2、感受蔬菜的多種多樣。

3、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4、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準備:

1、籃子若干,裏面分別裝有青菜、白菜、菠菜、辣椒、紅蘿蔔、西紅柿等。

2、貼有各種蔬菜的籃子若干。

活動過程:

1、問題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去過菜市場嗎?”(去過)

師:“菜市場裏都有些什麼菜呀?”(請個別幼兒回答)

師:“今天,錢老師也去了一趟菜市場,帶了好多好多蔬菜回來,你們想看看嗎?”(想)

2、每人一種蔬菜,進行觀察和討論。

師:“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好多蔬菜,請你選一樣自己喜歡的蔬菜,可以跟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你拿的菜叫什麼名字?它是什麼樣子的?”

3、幼兒拿着蔬菜坐到前面,個別介紹自己的蔬菜。

師:“我請小朋友來給我們介紹一下。”

師:“你喜歡哪種蔬菜,爲什麼?”(引導幼兒從蔬菜的外形、顏色、吃法等方面來說)

(請個別幼兒到前面介紹)

師:“這些蔬菜都有各自的優點,所以有的小朋友喜歡這種,有的喜歡那種,那麼這裏到底有哪幾種蔬菜呀?”

幼:“青菜、白菜、菠菜、辣椒、紅蘿蔔、西紅柿。”

4、擴展關於蔬菜的經驗。

師:“哇,原來有這麼多種蔬菜呀,除了這些,你還見過哪些蔬菜,它們叫什麼名字?是什麼樣子的?”(土豆、花菜、胡蘿蔔、黃瓜、絲瓜、茄子等)

5、幼兒操作,送蔬菜寶寶回家。

師:“剛剛,蔬菜寶寶們玩得累了,該回家啦!請小朋友們幫幫忙,把蔬菜寶寶送回它們自己的家,你們願意嗎?”(願意)

(1)帶領幼兒共同認識蔬菜寶寶的家。

(2)幼兒操作

師:“那請你找到它們的.家,把它們送回去吧!”

活動反思:

現在蔬菜的種類越來越多,品種越來越複雜,這給幼兒認識蔬菜帶來了一定難度。幼兒在進餐時,我發現有些孩子不喜歡吃蔬菜,挑食、偏食現象十分嚴重,對自己不喜歡的蔬菜有嘔吐現象。針對這一情況,爲了培養幼兒的認識能力,教育幼兒要合理膳食,多吃蔬菜。於是我設計了“一籃蔬菜”這一活動。在活動前,我請家長配合,帶幼兒去菜場認識一下常見的蔬菜,爲《一籃蔬菜》的教學的教學打下一個鋪墊。因此在整個活動一開始,我先是詢問幼兒在菜場裏見過哪些蔬菜?然後出示裝滿蔬菜的籃子,用布遮好,目的是引起幼兒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我請幼兒上來摸一摸蔬菜的形狀、說一說蔬菜的顏色,聞一聞蔬菜的氣味,並請幼兒到客人老師身上去找一找與蔬菜相同的顏色。這樣做目的是達到師幼互動的效果。

接着我又請幼兒說一說自己最喜歡吃的蔬菜是什麼,這樣做有利於幼兒加深對蔬菜的認識,這一環節中我還請幼兒去告訴客人老師自己喜歡吃什麼,並問一問客人老師喜歡吃什麼,進一步展示師幼互動的效果。其中我還出示蔬菜排行榜,讓幼兒將笑臉花貼在最喜歡吃的蔬菜的下面。這樣做一是進一步鞏固幼兒對蔬菜名稱與外形的認識,二是教育幼兒樣樣蔬菜都要吃。最後,我使用《辦家家》的音樂結尾,並引導幼兒創編歌詞,進一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這一環節也可以作爲一個延深活動,放在表演區內讓幼兒進行表演。

在本活動中,我認爲在我請幼兒上來摸一摸蔬菜的形狀、說一說蔬菜的顏色,聞一聞蔬菜的氣味,這一環節中只關注到個別幼兒,沒有關注到整體,我覺得可以在這一環節中增設一個在每個小組裏放幾樣蔬菜,讓幼兒去來摸一摸蔬菜的形狀、說一說蔬菜的顏色,聞一聞蔬菜的氣味,這樣可能效果會更好些。

小百科:蔬菜是指可以做菜、烹飪成爲食品的一類植物或菌類,蔬菜是人們日常飲食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蔬菜可提供人體所必需的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物質。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綱要》在科學領域中要求我們結合和利用生活經驗,引導幼兒注意身邊常見的科學現象,萌發對科學的興趣。爲幼兒提供觀察、操作、試驗的機會,支持鼓勵幼兒動手動腦大膽探索,發現周圍有趣的事情,並積極尋求答案。

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特擬以下目標:

1、體驗數學活動帶來的樂趣。

2、鞏固已認識的圖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初步感知半圓形和圓形的轉換關係。

3、能運用一一對應的方法進行鋪路。

活動準備:物質準備:PPT,音樂,圖形卡片,爲鋪完路的小房子。

經驗準備:對各種常見圖形有初步的認識。

活動過程:

一、導入由小鴨子的新房子,鞏固已學的`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等。

二、鋪路

1、情景展現:小鴨子在回家的路上摔跤引出路不平。

師:請小朋友們幫助它把路鋪好。

2、鋪小路

(1)先引導幼兒觀察小路中土坑的形狀。

師:土坑有哪些形狀?請你把與土坑形狀相同的石頭填進去,然後檢查是否填平,要大小正好。

(2)指導幼兒操作,用圖形一一對應地填好。

(3)還有坑沒填好,但是沒有與它形狀相同的圖形怎麼辦?

引導幼兒觀察旁邊的半圓形石頭:鼓勵幼兒嘗試拼一拼,教師用大小不一的拼一拼,讓幼兒觀察比較。

歸納並小結:兩個大小一樣的半圓形可以拼成一個圓形。

(4)喊小鴨子回家引出鋪路任務。

交代用一一對應的方法鋪路幼兒人手一張要鋪路的圖,強調在鋪路的時候應邊對邊、角對角鋪平。

幼兒完成後點評、展示。

活動結束:

將我們鋪好的小路圖送到教室的科學活動區展示,大家一起去欣賞吧!

四、活動延伸

請幼兒回家找找有哪些東西的形狀是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等。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球”是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喜歡玩的玩具。我在組織幼兒玩球的過程中,發現孩子們對於球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好奇。尤其是對球的滾動極爲感興趣,並樂於探索。所以,我設計此活動的目的,是讓幼兒在玩球和動手操作中探索讓小球站穩的方法,培養幼兒細緻的觀察能力和積極動腦解決問題的能力,並簡單感知小球是因爲遇到阻力才站穩的原因。使孩子們變被動的學習爲主動的學習,進一步激發起探索的興趣。

活動目標

1.探索讓小球站穩的多種辦法。

2.鼓勵幼兒願意講述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球類材料:乒乓球、玻璃球、彈力球、網球。

2.其他材料:毛巾、卡紙、瓦楞紙、氣球、紙盒、紙杯、玩具、筷子、沙子、葉子、尺子、光盤、羽毛、毛線、積木。

3.工具:照相機。

活動過程

幼兒自由玩球,感知小球在不同材質上滾動的特點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好玩的東西。就藏在我這個盒子裏,請你猜猜看,會是什麼?

幼:玩具、氣球……

師:小朋友請看,這是什麼?

幼:球、乒乓球、網球、玻璃球……

1.幼兒在地板上玩球。

現在,請到我這裏來拿一個你喜歡的小球在地板上玩一玩。(自由玩球)

提問:誰來告訴大家你剛纔是怎麼玩的小球?

幼:我是滾着玩的、拍着玩的、跳着玩的、打着玩的……

師:原來你們有這麼多玩法,想法可真多。看看我這裏還有什麼?

2.出示毛巾,幼兒在毛巾上玩球。

師:你有沒有試過在毛巾上玩小球呢?

(1)幼兒在毛巾上玩小球,感知小球在毛巾上玩和地板上玩的不同。

(2)引導幼兒說出不同:誰能告訴大家小球在地板上玩和在毛巾上玩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

討論:爲什麼小球在毛巾上滾得慢,一會兒就站穩了呢。

(3)出示毛巾讓幼兒摸摸看,感知毛巾的粗糙。

師:小朋友,摸摸毛巾你有什麼感覺?

小結:原來小球在光滑的表面上不容易站穩,在粗糙的表面上能夠很快站穩。

(筒析:先在地板上玩球是爲了讓孩子感知後面毛巾的粗糙,在操作中有的孩子會拿着毛巾拍球玩,這時候教師需要引導孩子“你可以試試看在毛巾上滾着玩球”,這樣幼兒才能通過操作去感知、觀察和比較。)

探索阻力能讓小球很快站穩

師:小球是不是在所有粗糙的'表面都能站穩呢?我們來試試看。

1.出示斜坡,鼓勵幼兒猜測結果。

師:我這裏有一個斜坡,現在你們猜猜看小球(自由滑落)能站穩嗎?

2.藉助材料,嘗試讓小球在斜坡上停住。

師:誰有辦法可以讓小球在斜坡上站穩呢?我給大家準備了斜坡和很多材料,你可以用手也可以用材料讓小球在斜坡上站穩。實驗成功了,你要告訴大家:你是用的什麼辦法讓小球站穩的。

(1)幼兒分組進行嘗試,教師巡視指導。

(2)交流分享:告訴小朋友,你是怎麼讓小球在斜坡上站住的。

小結:有的小朋友是用紙盒幫小球站穩的,有的是用手幫小球站穩的,大家想出的都是阻擋的辦法,要想讓小球在粗糙的斜面上站穩,就要用手或者用材料阻擋小球。

(簡析:這一環節,教師可先請個別幼兒嘗試操作,再讓幼兒分組用多種材料去操作,特別要關注能力比較弱的幼兒,使他們也能通過自己的辦法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索的興趣和信心。)

引導幼兒探索用紙讓小球站穩的方法

師:我這裏有一張紙,你們能不能用一張紙就讓小球站穩?

1.鼓勵幼兒嘗試多種方法,教師將幼兒的做法拍下來。

2.引導幼兒介紹自己的做法,並即時播放拍攝的幼兒操作的照片,供幼兒交流分享。

小結:剛纔有的小朋友用紙團住小球,有的把小球像糖果一樣包了起來,只要我們把光滑的紙變成粗糙的,或者是把紙做成能固定小球的東西,就可以讓小球站穩了。

(簡析:這一環節是幼兒自主操作,嘗試用紙通過捏、搓、團、折以及包糖果、折小船的多種方法讓小球站穩。一開始很多孩子把小球放在紙上,小球不動,就認爲它站穩了。在這裏,教師並沒有指導幼兒怎樣操作,而是巧妙引導幼兒讓紙變一變,啓發幼兒思考並實踐。教師在觀察、拍攝時要善於發現閃光點,以便最後評價時有意識地展示給大家看。)

嘗試運用多種材料進行實驗

師:我這裏還有氣球、紙杯、筷子、沙子、葉子、尺子、光盤、羽毛、毛線、積木,你們覺得它能讓小球站穩嗎?請小朋友們再去試一試。

教師巡迴指導,讓幼兒講述自己的想法,結束活動。

(簡析:幼兒通過前幾次的操作有了一定的經驗,在這一環節中,教師爲幼兒提供了開放性的自主探索的空間,有利於幼兒自由發揮,教師只需要鼓勵幼兒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大膽嘗試、探索。)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的:

1、瞭解蝴蝶的生長過程,嘗試大膽用肢體語言表現。

2、樂意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活動準備:

1、活動前請家長與幼兒共同收集有關蝴蝶的各種資料,並豐富幼兒有關蝴蝶的知識。

2、蝴蝶的課件、音樂。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教師扮演蝴蝶姐姐與幼兒一起跳蝴蝶舞。

師說:“小朋友睜開眼睛看看黃老師變成什麼?(蝴蝶)“對了,我是蝴蝶姐姐,蝴蝶漂亮嗎?你們喜歡蝴蝶嗎?(喜歡)那我們一起來跳個蝴蝶舞吧!”

分析:此環節由教師通過扮演蝴蝶姐姐,讓幼兒對蝴蝶產生興趣,跳蝴蝶舞加深幼兒對蝴蝶的印象,讓幼兒有想探究蝴蝶的慾望。

二、交流資料,分享各自收集的資料。

師:小朋友這麼喜歡蝴蝶,老師佈置你們回家找蝴蝶的資料,你們記得嗎?請跟你的好朋友分享一下,你的資料是哪裏找到的,他告訴你蝴蝶有什麼小祕密?(老師把幼兒帶來的資料佈置成一塊板塊上,幼兒交流後,請幼兒上來介紹)

幼:我是聽媽媽講“我們愛科學”的故事裏告訴我蝴蝶的品種非常多,還知道蝴蝶是由蝴蝶媽媽的卵變出來的。

幼:我是在網上發現蝴蝶有兩隻觸角,六隻腳,還有蝴蝶喜歡吃的植物。

幼:我是在《動物樂園》書裏看到蝴蝶喜歡在花叢中飛舞,蝴蝶媽媽把卵產在花裏讓寶寶長大。等等

師小結:噢!小朋友們可真夠厲害的,找到蝴蝶這麼多的祕密。

分析:教師通過幼兒找材料的準備和幼兒自由交流、提問,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讓幼兒在探究心理的作用下,主動參與活動中來。

三、藉助課件,瞭解蝴蝶的生長過程。

1.完整觀看課件

(1)引入:老師也找到了許多關於蝴蝶長大的祕密,你們想知道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引導幼兒討論:你發現了蝴蝶的什麼小祕密,它是按照什麼順序生長的?

幼:我發現了蝴蝶是蝴蝶媽媽的卵變出來的。

幼:我發現毛毛蟲喜歡吃葉子,等他長大後還要脫皮。

幼:我知道蝴蝶生長的順序:卵-毛毛蟲-蛹-蝴蝶。

師小結:小朋友看的很仔細,也發現蝴蝶許許多多小祕密,都知道了蝴蝶的長大順序是從卵-毛毛蟲-蛹-蝴蝶,那我們一起來猜猜看蝴蝶媽媽把卵產在哪裏,卵是怎樣的?

2.分別觀看卵、蟲、蛹、蝶四個畫面,引導幼兒用語言描述四個階段的特徵。

(1)觀看畫面一,師提問:卵是什麼樣的?蝴蝶媽媽把卵產在哪裏?

(2)觀看畫面二,師提問:誰從卵裏鑽出來了?它是怎樣的?它是怎樣慢慢長大的?

(3)觀看畫面三,師提問:毛毛蟲是怎樣變成蛹的?蛹是什麼樣的'?

(4)觀看畫面四,師提問:蛹是怎樣變成蝴蝶的,剛剛鑽出來的蝴蝶是怎樣的?

師小結:小朋友瞭解了蝴蝶的這麼多的祕密,現在老師來考考你們,我準備了一些圖片請小朋友把蝴蝶的四個生長過程拼出來。

分析:在這一環節,教師採用孩子們最感興趣的視頻以及動畫課件,視聽結合,調動幼兒的感官參與,以提問的形式引導幼兒觀察思考,層層遞進地讓幼兒在輕鬆愉快探索中瞭解蝴蝶的生長規律和變化,猜想與驗證的過程使活動充滿了情趣,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四、幼兒拼圖,教師巡視觀看,評價

分析:在這一環節,以形象的操作圖片拼圖逐漸加深幼兒這方面的知識,讓孩子體驗成功學習的快樂與自豪,進一步激發孩子主動學習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

五、遊戲:“變變變”

1.教師用語言啓發幼兒表現出蝴蝶生長的四個變化過程。

教師結合語言及背景音樂啓發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

師:太棒了、太精彩了,蝴蝶終於自由自在地在空中飛翔。小朋友們覺得有趣嗎?(有趣)我們一起來用身體學學蝴蝶長大的過程吧。

分析:遊戲給孩子帶來了許多樂趣,孩子們在玩遊戲的過程中,對前面學習的內容進一步強化,在遊戲中樂此不疲。

活動結束:

師:“哇,這麼漂亮的蝴蝶,我們一起去花園採花蜜吧!”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伴着音樂把自己喜歡的蝴蝶畫下來。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感知電線可以隨意彎折扭曲的特性。

2.運用多種方法玩電線,並嘗試造型。

3.能積極探究,大膽想象和表達。

活動準備

1.粗細、長短不同的彩色膠皮電線若干,電線的軟硬適合幼兒操作。

2.課件“好玩的電線”(電線彎折成的太陽、大樹、花朵、飛機、汽車等),音樂《歡樂舞》,電線彎折的跳舞小人。

3.幼兒經驗準備:有認識弧線、螺旋線與波浪線的初步經驗。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請來的小客人

1.師: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小客人,猜猜會是誰呀?這個小人是用什麼做成的呢?

2.師(舉起一把彩色電線):電線寶寶來到我們班,小朋友要熱情一點哦。

(採用情景導入,有效地激發了幼兒活動的興趣。)

二、觀察感知電線寶寶

1.師:每個小朋友都有一根電線寶寶,把它找出來,看一看、摸一摸、拉一拉、比一比,再跟好朋友說一說你的電線寶寶像什麼,有什麼特點。

2.師:你在哪裏看到過電線寶寶?它有哪些用途?廢舊的電線寶寶可以用來幹什麼呢?(強調“廢舊的電線”)

(幼兒在這一環節逐步感知、瞭解了各種電線的特點,爲接下來的操作活動做好了經驗準備。)

三、用電線寶寶變魔術

1.教師用電線寶寶表演魔術。

師:老師想爲你們表演魔術,你們想看嗎?

請幼兒閉上眼睛,一起數到“3”睜開,教師將電線扭一扭成波浪線形狀,提問:電線寶寶變成了什麼形狀?像什麼?

教師分別用彩色電線變出弧線和螺旋線,邊變邊說出變的方法,讓幼兒能夠觀看清楚。

師:誰能說一說剛纔老師用電線寶寶變出了什麼,它們是什麼樣子的,像什麼,你可以用手比畫比畫。

小結變波浪線、螺旋線和弧線的方法:電線寶寶扭一扭,變出一個波浪線寶寶;電線寶寶彎彎腰,變出一個弧線小寶寶;電線寶寶繞圈圈,變出一個螺旋線寶寶。

2.幼兒操作嘗試。

師:電線寶寶非常想和你們一起玩變魔術的遊戲,你們願意嗎?

佈置任務:那就請你們用電線寶寶繞一繞、彎一彎、扭一扭,變出自己喜歡的線寶寶吧。變好的小朋友告訴你的好朋友,你變的是什麼線寶寶,它們還像什麼。

3.和電線寶寶一起舞蹈。

師:我們變出了這麼好看的線寶寶,和它們一起跳個舞吧。(師生隨音樂自由舞蹈)音樂停時,擺成各自電線寶寶的造型。

(用提問和變魔術兩種形式鞏固幼兒的已有經驗,在不知不覺中讓幼兒掌握了電線的各種玩法。隨音樂舞蹈既活躍了氣氛,又進一步激發了幼兒活動的興趣。)

四、電線寶寶變變變

1.師:電線寶寶真好玩,能變出各種各樣有趣的形狀。看,老師帶來了一些電線變的圖片,你喜歡哪幅圖?是用幾根電線變出來的?

2.師:小朋友想不想自己變出更好看的東西呢?可以去找好朋友一起商量着變圖形哦。

幼兒自由結伴操作,教師觀察指導並將變好的圖形拍照。

3.觀看照片,啓發思考。

師:看,這是我們剛纔變的圖形,你覺得它們像什麼?還像什麼?

(幼兒邊玩邊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既發展了想象力,又提高了交往能力。)

五、遊戲“我是電線小寶寶”

玩法1:單獨遊戲

幼兒扮演電線寶寶,教師出示變好形狀的電線,要求幼兒用身體變出這個形狀,並說說變的是什麼。如教師出現一個圓圈,幼兒用手臂、身體、手指等做出圓形,並說出自己變的是太陽、氣球、包子等。

玩法2:合作遊戲

先分組合作遊戲,再全班合作遊戲,如變成長長的.火車。遊戲數次後,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將廢舊電線投放到活動區中,讓幼兒在區域活動時繼續嘗試與同伴合作進行電線造型,並根據這些造型創編故事,講給大家聽。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根據中班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藉助色彩鮮豔、可隨意造型的電線展開活動。活動過程中以開放性的提問引導幼兒積極思維,大膽操作,自主表達。幼兒在看一看、玩一玩、做一做中,提升了想象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體會了變廢爲寶的樂趣。整個過程以幼兒爲主體,教師只是作爲支持者、引導者。充分體現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幼兒科學教育的要求。

我覺得在活動前還應再豐富幼兒相關的知識經驗,在幼兒操作的時候,應該關注到每一位幼兒,並肯定他們的每一件作品,讓全體幼兒都有小小的成就感,這樣就更能激發每一個幼兒探索和操作的興趣。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瞭解一年和半年、四季、十二個月之間的關係。

2.幼兒學習製作“年輪”的小書。

3.培養幼兒的專注力、秩序感、獨立性,體驗成功感。

活動準備

1.教具:四個季節的圓拼盤

2.幼兒用製作小書用具,畫紙,筆等。

趣味練習

活動過程

一、音樂活動導入

幼兒聽音樂走線,依次拿“坐墊”。

音樂停,幼兒按老師要求的方式--盤腿坐。

二、年輪的認識

1.告訴幼兒我們今天進行“年輪的.認識”。

2.老師示範操作:

(1)老師取來一個圓告訴幼兒:“這是一年!”

提問:“那你們知道圓可以分成幾個半圓嗎?”

(分成兩個半圓),

教師:對了,可以分成兩個半圓,那一個半圓我們叫它爲半年,那另一個呢?(也叫半年)

兩個半年合起來是一年。

(2)提問:那你們知道一年有幾個季節嗎?(有四個季節)

他們的名字叫什麼呢?(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老師分別取來綠色的春天、紅色的夏天、金黃色的秋天、白色的冬天,並且把他們拼成一個圓

教師:你們看,這四個季節合起來變成了一個圓,(是一年)

(3)教師:那你能來試試擺嗎?(幼兒操作)

(4)教師:你們能告訴老師一年有幾個月嗎?”(12個月)

老師取來綠色的春天,上面寫着三月、四月、五月,幼兒認識。

用同樣的方法介紹夏天、秋天、冬天,瞭解十二個月與一年的關係。

(5)請幼兒操作,老師並給幼兒複習一遍。

三、製作--年輪的小書

1.教師:有誰願意跟老師來製作--年輪的小書?

2.幼兒自願跟老師製作小書,其餘幼兒自選工作。

3.老師記錄下幼兒的認識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