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錦集十篇

精選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錦集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W 次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錦集十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觀察、比較畫面中的恐龍,瞭解恐龍的主要特徵和生活環境。

2.能用比較清晰、準確的語言描述觀察到的恐龍特點。

重點難點:

觀察、比較畫面中的恐龍,瞭解恐龍的主要特徵和生活環境。

活動準備:

圖片《回到恐龍世界》,相關恐龍的基本介紹。

活動過程:

一、帶領幼兒共同閱讀幼兒用書中第16~17頁的內容,引發幼兒探究恐龍世界的興趣。

1.第16頁上有兩隻恐龍正在打架,你能看出來兩隻恐龍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哪一隻恐龍看起來更兇猛?

2.恐爪龍看起來更兇猛,它的爪子是什麼樣的?哪一個圖是它放大的爪子?你怎麼知道的?

3.凌齒龍看起來是什麼樣子的`?它的爪子、牙齒分別是什麼樣子的?

4.第17頁上畫了幾種恐龍?三角龍用什麼來保護自己?劍龍用什麼來保護自己?

二、請幼兒自主閱讀幼兒用書第18~21頁的內容,仔細觀察畫面中各種恐龍的外形特徵,並和身邊的同伴說一說。教師在幼兒自主閱讀和互相講述的過程中巡迴指導,瞭解幼兒的已有經驗。

1.在這個完整的畫面中有很多隻恐龍,你認識哪些恐龍?

2.和同伴說說你看到的恐龍是什麼樣子的。

三、圖片,玩“你說我猜”遊戲,幫助幼兒進一步觀察和比較恐龍的相同和不同之處。教師先說明玩法,並試玩一次:每一次請一名幼兒站在圖片前,當猜恐龍的人;教師先指出一隻恐龍讓其他幼兒看到,然後請他們分別說一句話描述他們所觀察的恐龍的外形特點,猜恐龍的人依據描述該恐龍的特點,知道幼兒指出所描述的恐龍。

四、小結

活動反思:

恐龍是孩子們心中最神奇的一種動物。幼兒對恐龍有了一定的興趣和認識,所以希望能通過這一活動的學習,不僅能讓幼兒瞭解一些恐龍的種類、形態及生活習性等知識,還要讓他們將這種探究延續到課外,培養幼兒對恐龍知識的持久興趣,激發幼兒主動探索大自然的奧祕。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產生對動物睡覺方式的探索興趣。

2、瞭解動物睡覺方式的不同。

3、嘗試用動作表現動物不同的睡覺方式。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5、能客觀地表達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結果。

活動準備

動物睡覺的課件、圖片,遊戲音樂。

活動過程

1、導入。

(1)教師以提問的形式導入:小朋友們都是怎麼睡覺的?請幼兒簡單說一說,教師進行總結。

(2)教師繼續提問:我們喜歡的小動物們是怎麼睡覺的?讓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說一說。

2、閱讀故事,瞭解動物的睡覺方式。

(1)以小猴子也想去看看小動物們睡覺,引出故事“猴小弟學睡覺”,教師邊講故事邊提問,加深幼兒對動物睡覺的印象。

(2)故事結束,教師提問:“從故事中,你都發現了哪些動物睡覺的祕密?”師幼共同總結動物睡覺的方式。

(3)出示大象、貓頭鷹、丹頂鶴睡覺的圖片,讓幼兒瞭解這幾種動物獨特的睡覺方式。

3、玩遊戲。

(1)遊戲:我來問你來答。

教師說出兒歌的上一句,幼兒聽一聽是哪個小動物並接上下一句,如:“什麼睡覺蜷成球,刺蝟睡覺蜷成球;什麼睡覺睜着眼,魚兒睡覺睜着眼。”

(2)遊戲:看誰學得像。

請幼兒隨音樂學學自己喜歡的小動物走路的樣子,當音樂一停,幼兒馬上做出小動物睡覺的姿勢來。

4、教師指導幼兒要從小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和正確的睡眠姿勢。

5、請幼兒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了解更多動物睡覺的獨特方式。

教學反思:

動物的.世界千奇百怪,孩子們對着新奇的事物有着濃厚的探究慾望。本次活動幼兒能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同伴之間的經驗分享交流,老師的講解、分析瞭解多種動物的睡姿,並在遊戲中通過模仿鞏固了對睡姿的瞭解,目標達成。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對實驗結果進行猜測並做記錄。

2.瞭解物體的沉浮現象。

重點難點:

1.瞭解物體的沉浮現象。

2.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幼兒用書《船兒向前行》,學習單《浮沉實驗記錄表》,盆(或透明保鮮盒)、油泥、彈珠、小碗、小石頭、紙片、泡沫等物品,每組一套。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瞭解實驗內容和過程。

1.我們要來做實驗,看看手上的這些東西哪些會沉到水裏,哪些會浮在水面上。

2.在進行實驗前,你需要猜測這個物體沉浮情況,並且記錄到學習單上。

3.進行實驗後,再將實驗結果記錄到學習單上,驗證你的猜測是否正確。

二、爲每一組提供一套材料,讓幼兒自由進行實驗,教師從旁觀察、指導。

三、請幼兒試着討論物體浮沉的原因。

1.爲什麼彈珠、石頭、油泥會沉下去?紙片、泡沫卻是浮在水面上的?

2.碗怎樣放會浮在水面上?怎樣放會沉下去?

3.油泥可以捏成什麼樣子就不會沉下去呢?

四、請幼兒將油泥捏成某種造型,使其可以浮出水面。教師請成功的`幼兒和大家分享他(她)的方法,再請幼兒將這個方法記錄在學習單上。

五、請幼兒閱讀幼兒用書上的內容,看看書上的方法是什麼。

六、請幼兒都將油泥捏成油泥船的樣子,然後試着在其中放彈珠、石頭等物品,看看各自的油泥船能承載多少物品。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設計】

蒜頭是日常生活常見的植物,我們請幼兒帶來了蒜頭,在自然角中進行植物發芽的活動。一段時間過後,蒜瓣長出了嫩綠的小芽,在這發芽過程中,還有伴有濃烈的氣味,甚至還有點“臭”。可孩子們天天都往自然角跑,還好奇的觀察着。我們知道只有自己親手嘗試實踐,獲得的知識才會真實而牢固,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也是《幼兒園指導綱要》所要求的。於是結合我的個人課題探究《讓科學教育更貼近幼兒生活》,及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設計了科學活動《有用的蒜頭》,讓幼兒對蒜頭有一個初步的全面認識。通過看、摸、剝、數等多種方式感知蒜頭的特徵,瞭解蒜頭的用途。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幼兒的實踐能力,讓幼兒體驗了探索蒜頭的樂趣。

【活動目標】

1、通過看、摸、聞、掰等方法,發現蒜頭的特徵,體驗發現的樂趣。

2、會手口一致地點數,感受用數字記錄地簡便、明瞭。

【活動準備】

1、蒜頭人手一個,統計表。

2、筆、紙。

【活動過程】

一、出示蒜頭,導入活動。

師:看,這是什麼?(蒜頭)

看一看蒜頭是什麼樣的,像什麼?什麼顏色?

(分析:首先開始部分以開門見山的方式,直接出示蒜頭引起幼兒觀察興趣,通過直觀的視覺形象初步感知蒜頭的外部特徵,同時引導孩子從蒜頭的不同角度來想象其像什麼,這環節充分調動了幼兒想象力。)

二、通過看、摸、聞、掰等方法,發現蒜頭的特徵。

1、請小朋友每人拿一個蒜頭,仔細的摸一摸,看一看能發現什麼?幼兒觀察。

師:你發現了什麼?(滑滑的,上面有紋路)(硬硬的)

小結:蒜頭摸上去滑滑的,硬硬的,身上有像線一樣的花紋,凹凸不平的,裏面還藏有一個個的蒜瓣。

(分析:幼兒在近距離觀察蒜頭時,通過摸、看等多種方式感知蒜頭外部的基本特徵。在探索觀察的基礎上,引起幼兒進一步探索的慾望。)

2、怎麼知道里面的蒜瓣是什麼樣的呢?(剝)那我們來剝一剝。剝的'時候注意看看蒜頭的外衣是怎樣的?

幼兒剝蒜衣,師:蒜衣是怎樣的?

(分析:引導幼兒在剝蒜衣的過程中發現蒜衣一層層的特點,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幼兒的實踐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幼兒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

3、師:看看現在的蒜瓣怎樣的?(一個個緊緊的抱在一起)那掰開看看一一個的蒜瓣是又像什麼?怎麼看出?(每人拿一瓣)

再看看它們的身上有什麼?其實每個蒜瓣身上還都有件小衣服呢,讓我們剝開看看裏面又會是怎樣的?(白色的…)聞聞什麼氣味?有股特殊的氣味,甚至有點臭。

那蒜瓣們有什麼地方不一樣嗎?(有的大有的小)

師小結:蒜頭除了一層層的外衣,每個蒜瓣都還有件小衣服,剝開小衣服有一股特殊的氣味,我們還發現蒜瓣的大小是不一樣的。

(分析:該環節逐步深入,引導幼兒主動探索、感知蒜瓣的特徵。知道蒜皮除了一層層的外衣,其實每個蒜瓣身上都還有一件“小衣服”,並再剝開來進一步觀察。通過聞一聞蒜頭特有的氣味,從而可以加深幼兒對蒜頭的認識。)

4、那麼你的蒜頭裏有幾個蒜瓣呢,讓我們來數一數吧。小朋友動作要快快的,並用筆記下數出的總數哦。

師:你的蒜頭裏有幾個蒜瓣?有誰也是XX請舉手?教師根據幼兒回答進行記錄。

小結:看,在這張統計表中幾個小朋友數到了幾個蒜瓣,幾個……,最多的有?,最少的有?原來蒜頭裏的蒜瓣是有多有少。

(分析:藉助記錄和數量統計,讓幼兒通過數數,發現蒜頭中蒜瓣的數量是有多有少的。這也是本次活動的一個難點,引導幼兒能數出正確的總數並進行記錄。在科學活動中滲透了數學領域的知識,提升了幼兒的數數能力。)

三、遷移生活經驗,瞭解蒜頭的作用。

師:那你知道蒜頭有什麼用呢?

教師小結:大蒜可以生吃殺菌、做菜除腥味、預防感冒、抗癌等等,還可以當做種子呢。那小朋友覺得蒜頭的作用大不大呀?那我們可要多吃哦!

(分析: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生活經驗進一步瞭解蒜頭的作用。有了對蒜頭作用的瞭解,能激發孩子想吃、願意吃蒜頭的慾望。也使本次活動達到較好的效果。)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選材來源於幼兒實際生活經驗,材料的難度適合幼兒的發展水平,符合幼兒興趣點,所以活動中幼兒參與積極性較高。本次活動採用看門見山的方法來導入活動,從一開始就激發起幼兒的興趣和好奇心,使幼兒主動觀察、發現,由裏到外的探索蒜頭的特徵,積極地投入到科學探索的過程中,體驗科學活動帶來的樂趣。經過三次磨研活動,使我發現自己在組織科學活動時還存在着許多問題。作爲一名新教師應該把握好自己的角色,科學活動中幼兒纔是主體,孩子們的發現應讓孩子自己來表達。在設計科學活動時應巧妙的運用一些有啓發性、針對性的提問,通過問題啓發幼兒大膽動手、獨立思考及積極地表達。並根據不同的內容,隨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態度,以此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動物世界最高、最大、跑的最快、跳的最遠的動物。

2、能主動探索、記錄,和同伴交流。

3、對探究、瞭解動物世界的祕密感興趣。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知道動物世界最高、最大、跑的最快、跳的最遠的動物。

活動難點:

按要求用自己的符號記錄,能和同伴圍繞問題認真討論交流。

活動準備:

常見的動物圖片(目標中提到的動物),筆、記錄紙、粉筆、《十二生肖操音樂》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們,動物世界很奇妙,藏着很多祕密,動物們各有本領,在大自然中生存、躲避敵人、保護自己,今天,老師先做一次調查,考考大家對動物世界的祕密知道多少:每個人記錄出你認爲的動物世界中最大、最高、跑的最快、跳的最遠的動物。

二、基本部分

1、幼兒每人拿一份記錄紙,在合適的格子裏用自己熟悉的符號記錄自己的答案。

2、教師每個小組個別詢問,瞭解幼兒的基本認知情況。

3、帶着問題請幼兒欣賞主題短片視頻:到底什麼是準確的答案,藏在視頻裏。

4、教師出示一份大的記錄卡張貼在黑板上,請幼兒反饋專題片的答案,教師用簡筆畫記錄。

5、請幼兒對照答案,看看之前自己的認知對不對?

6、教師小結:海洋裏最大的動物;陸地上最大的動物;陸地上最高的動物;陸地上跑的最快、跳的'最遠的動物;最大的鳥和它的蛋。

三、趣味活動

動物世界還有什麼動物有獨特的本領或特徵呢?先請大家跟老師一起完成《十二生肖操》。

1、隨兒歌音頻做十二生肖模仿操。

2、剛纔我們模仿的動物有什麼獨特的本領和特徵呢?

四、結束部分

動物世界裏動物們都有自己的特點,請大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查找一下,動物世界裏哪些動物身體有毒?哪些動物身體軟?還有哪些使我們今天不知道的,請你畫成一幅畫帶來告訴大家。

活動反思:

幼兒有一定的基礎,但是認知不全,記錄自己認知的能力需要進一步培養。對教師現場用簡筆畫記錄的方式感興趣。總體說來,教學內容對幼兒有吸引力,但是幼兒交流分享的習慣和方法需要培養。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準備:

1、《會唱歌的車》課件

2、幼兒對消防車、灑水車、救護車、警車等特殊車輛有初步的認識

活動過程:

一、播放汽車鳴笛聲,引起幼兒興趣,並感知汽車的聲音

1、遊戲:猜一猜(播放音頻,點擊出現汽車圖片)

2、看一看師:大馬路上每天都有不同的汽車經過,今天這裏開來了幾輛特殊的汽車,它們都會唱不同的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看一看吧!

二、播放flash動畫師:請小朋友來說一說,剛剛看到了哪些汽車?(警車、消防車、救護車、灑水車)

【救護車】提問:

(1)這是什麼車?(救護車)它有什麼特殊的本領?(救人)

(2)它是怎麼唱歌的?我們來聽一聽。(模仿嘀嘟嘀嘟的聲音)

(3)討論:爲什麼救護車會發出嘀嘟嘀嘟的聲音呢?

【消防車】提問:

(1)這是什麼車?(消防車)它有什麼特殊的本領?(救火)

(2)爲什麼消防車有云梯,它有什麼作用?

(3)那你知道消防車是怎麼唱歌的嗎?(模仿消防車的聲音)唱歌是爲了告訴我們什麼?

【警車】提問:

(1)這是什麼車?(警車)它有什麼特殊的'本領?(抓壞蛋)

【灑水車】提問:

(1)這是什麼車?他有什麼本領?

討論:

(2)爲什麼灑水車可以灑水?水藏在哪裏?怎樣灑水?

(3)灑水車爲什麼會有音樂?

三、想一想師:爲什麼警車、消防車、灑水車、救護車唱歌的時候,人們要讓開呢?

小結:原來他們有緊急任務,警報時提醒大家快讓開,注意安全。

四、遊戲:開什麼車師:生活中人們經常遇到一些困難,如果有人遇到了困難,小朋友願意幫助他們嗎?

(1)這裏發生什麼事了?(着火了)小朋友快想想辦法,我們該叫輛什麼車呢?消防車的電話號碼是多少呢?(119)

(2)他怎麼了?(生病了,受傷了)這可怎麼辦呢?該叫輛什麼車呢?救護車的電話號碼是多少?(120)

(3)這裏發生什麼事了?有小偷,壞蛋。怎麼辦呢?打什麼電話,電話號碼是多少?(110)

五、連線師:這是什麼車?我們應該撥那個號碼?(消防車、警車、救護車)小結:生活中各種汽車給我們帶了許多方便,我們來學一學小汽車唱歌,一起開回家吧!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初步感知滾動。

2. 激發幼兒探索事物的興趣。

3. 培養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操作過程。

活動準備:

1.常規至關重要,要能收能放。

2. 幼兒已善於在玩中發現、玩中學習

3.各種形狀的玩具數個。

4.紙板、搓板數個。

5.大筐三個。

活動過程:

第一部份:設置情景,請幼兒自主操作玩具,引入課題。

“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一些玩具,想不想玩?”

(第一次散花)

1.玩後提問:“你玩的是什麼玩具,是怎麼玩的?”

2.找出重點:“滾動”。

(從回答中找出)“滾着玩”。“小皮球、易拉罐都能滾着玩”。

3.教師講解操作皮球、易拉罐條件一樣下的滾動,介紹新詞彙:“滾動”。

集體總結:“我們剛纔玩小皮球、易拉罐時,發現了什麼?它們會幹嗎?”

小皮球、易拉罐會——滾動。 (用好聽的詞)

第二部分:教師提問,請幼兒帶着問題, 第二次撒花,玩玩教具。

A問題:“請你們找找哪些物體能滾動,哪些物體不能滾動?爲什麼?”

1.提問(1)“所有的玩具都會——滾動嗎?”

(2)“哪些能滾動,哪些不能呢?爲什麼呢?”

2.集體

總結:有角的玩具不能滾動,沒角的玩具能滾動。

B 進行分類。

1.一次分類:“現在請你們把能滾動的放一起,不能滾的放一起”。

過程框架:

第一,撒花操作,發現滾動,學習新詞“滾動”。

第二,(1)撒花操作,發現滾動的條件;(2)進行滾與不滾動的初淺分類;

(3)發現滾動物體的特殊情況,總結不同之處,並與二次分類。

第三,(1)球體大小、路面質量、外力一樣,高滾快,低滾慢。紀錄。

(2)球體大小、高度一樣,外力一樣,路面平的快,坑窪的慢。紀錄。

提問結束:高度一樣、路面質量、外力一樣,而球體大小不一,哪個快?

活動準備:

1.球體、圓柱體的玩具佔多數;搓板、紙板數個,支架數個。玩具筐三個 。

(操作玩教具不宜過多,與幼兒人數要成比例,且要考慮到幼兒的收放速)

2.常規至關重要,要能收能放,會聽開始與停止口令詞。幼兒已善於在玩中發現玩中學習。(儘量避免幼兒對教學環境、聽課老師的改變增減的敏感度)

過程剖析:

第一部份:集體分散玩教具。找出“滾動”,學習詞彙“滾動”。

玩前:設置情景,引入課題。

; 玩中:首要,保證玩中不亂;其次,幼兒已有善於在玩中發現的意識習慣;最後,教師參與其中,重在觀察、引導。

玩後:提問:“你玩的是什麼玩具,是怎麼玩的?”

(並請回答問題的幼兒師範玩法)

發現:球體、圓柱體它們會——滾。

總結:球體、圓柱體它們會——“滾動”。

第二部分:集體分散,找出滾動物體,歸納滾動條件,並進行分類

(1)滾動與不滾動物體

(2)隨意與不能隨意滾動的物體。

玩前:教師提問,請幼兒帶着問題,去集體分散遊戲

玩中:首要,保證玩中不亂;其次,幼兒已有善於在玩中發現的意識

習慣;最後,教師參與其中,重在觀察、引導。

玩後:重複提問:所有的物體都能滾動嗎?哪些能,哪些不能,爲什麼?

集體總結:滾動的條件—有角的物體不能滾動,沒角的`物體能滾動。

(1)請兩位幼兒來檢查。

(2)找出、發現易拉罐與球的不同之處。

提問:“爲什麼易拉罐它不能像皮球一樣隨意滾動呢?”

總結:因爲球都是圓溜溜的,而易拉罐有平的地方。

(提問:“兩個東西都能滾動,那碰到牆後會如何?”

教師操作,解答問題。總結:易拉罐碰牆後會停住,而球會往別處跑。)

2.二次分類:“請你們把像小球一樣可隨意滾動的放在一起,像易拉罐一樣

不能隨意滾動的放在一起。”集體檢查。

第三部分:操作實驗——

1.不同高度,滾落速度不同。

提問:“我這裏還有一些紙板,想跟小球一

起玩。請你們認真看,看

你們能從中發現什麼?”

請幼兒操作撒花,並紀錄結果,教師巡迴指導。

總結:不同高度的滾動速度不同。高架紙板上的球先滾動下來,低架紙板上的球后滾動下來。

2.不同平面條件,滾動速度不同。

提問:“我這有兩塊板,你們看看有什麼不同?”

“你們覺的球會在哪塊板上滾的快?”

請幼兒操作撒花,並紀錄結果,教師巡迴指導。

總結:平面的快,不平面的慢。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8

目標:

1 讓幼兒通過實驗操作發現鹽溶解於水會增加水的浮力的現象。

2 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準備: 杯子若干,鹽,小蘇打,白醋,攪拌棒,土豆片

過程:

自由探索

1 這是什麼?(教師出示一個土豆),我把它切成了土豆片,現在我要把土豆片放到水裏去,你們猜猜會怎樣?

2 把土豆片放到水裏會怎樣呢?我們來試一試。

3 我這還有三杯水,我又要把土豆放到水裏去,這回會怎樣呢?(幼兒回答教師驗證)

引導發現:

1 爲什麼這個杯子裏的土豆片會浮起來呢?

2 老師幫你們準備了一些東西,看看是什麼?你是怎樣知道的?

3 你們每人拿一個杯子,先放土豆片,再放盒子裏的東西,記住綠顏色標籤的杯子裏只能放綠顏色盒子裏的.東西,紅顏色標籤杯子裏只能放紅顏色盒子裏的東西,藍顏色標籤杯子裏只能放藍顏色盒子裏的東西。看看土豆怎樣了?

4 不管你的土豆片有沒有浮起來,我們來聽聽你在實驗的時候都發現了什麼?

5 現在請你們再拿兩個不同顏色標籤的杯子,想個辦法讓土豆片浮起來,每個杯子裏只能放一樣東西,要不你們就不知道到底是什麼東西讓土豆片浮起來了。

6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爲什麼他們也放了鹽,可是土豆還是沒有浮起來?他放了很多鹽,土豆片才能浮起來,你們再去試試。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知道蜜蜂的外形特徵,瞭解蜜蜂的生活習性。

2.知道蜜蜂對人類的貢獻,激發幼兒熱愛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1.課件:ppt《蜜蜂》

2.蜂蜜

教學過程

 一、認識蜜蜂的外形特徵

教師說謎語:一隻小小蟲,飛到花叢中,又採花粉又採蜜,人人誇它愛勞動。

誰來告訴大家,這隻小小蟲是什麼?

二、課件演示

1.我們來看看小蜜蜂長的什麼樣呀?

幼兒觀察圖片並講述蜜蜂的特徵

(1)蜜蜂的身體分爲哪幾部分?

(頭、胸、腹)

(2)蜜蜂的頭上有什麼?

(眼睛、觸角、口器)

(3)蜜蜂身上有幾對翅膀?(兩對)

(4)蜜蜂的有幾對足?看看三對足長的一樣嗎?

第三對足跟前面兩對有什麼不一樣?(三對足,第三對足上有花粉筐和花粉刷)

(5)蜜蜂全身長什麼?

小結:蜜蜂的身體分爲頭、胸、腹三部分,頭上有一對觸角、一對大眼睛和口器,

胸部上有兩對翅膀、下面有三對足,蜜蜂全身長着細細的毛,可以粘住花粉。

第三對足上有花粉筐和花粉刷。

三、蜜蜂的作用

1.引導幼兒討論:

(1)蜜蜂是怎樣採蜜的?

教師講解:蜜蜂從植物的花中採取含水量約爲80%的花蜜或分泌物,

存入自己第二個胃中,在體內轉化酶的作用下經過30分鐘的發酵,

回到蜂巢中吐出,蜂巢內溫度經常保持在35℃左右,經過一段時間,水份蒸發,

成爲水分含量少於20%的蜂蜜,存貯到巢洞中,用蜂蠟密封。

(2)蜜蜂把身上的花粉抖在哪裏?

(3)蜜蜂的家族裏都有誰?

2.蜜蜂是人類的好朋友?知道它對人類有什麼好處嗎?

課件演示:蜂產品

四、認識蜂窩

課件演示

1.你們知道蜜蜂的房子是什麼樣的嗎?蜜蜂的房子叫什麼?

2.蜂窩是什麼形狀的?

3.蜂窩是蜜蜂用什麼造的?

知識講解:蜜蜂的蜂窩構造非常精巧、適用而且節省材料。

蜂房的房孔都是正六角形,兩個房孔之間只隔着一堵蠟制的牆。

房孔的底既不是平的,也不是圓的,而是尖的。

這個底是由三個完全相同的菱形組成,

兩個鈍角都是109°而兩個銳角都是70°。

五、品嚐蜂蜜

六、教學反思

科學活動《磁鐵吸什麼》——新教師過關課課後反思

今天上午第二節課,我執教了我班科學活動《磁鐵吸什麼》,在本節過關課中又得也有失,有進步的地方,更多的存在了不足,爲此,對於本節課我做出如下反思。作爲一名新教師,應該通過每一節課收穫更多的教學經驗,每一次課堂教學後的反思往往就是下一節課需要改進的地方,所以總是在不斷的反思中慢慢成長起來的。

從設計理念的角度出發:我從幼兒的`好奇心出發,磁鐵對於中班幼兒來說還是很新奇的物體,在區域活動中,也經常會見他們拿磁鐵玩出很多的玩法;依據《綱要》精神,讓幼兒通過自主探究,初步瞭解磁鐵的性質,產生進一步探究的慾望;讓幼兒藉助自主探究,親歷記錄磁鐵的特性的過程。藉助着幼兒對於磁鐵這樣新鮮事物的新鮮感與好奇心,我選定這節科學課。再說教學過程:在確定了本節課後,我根據我班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不同的教學方案。最起初的想法是讓幼兒通過操作感受磁鐵的性質而後利用記錄表的形式呈現出來,在考慮到我班幼兒沒有嘗試過利用記錄表記載所以這個想法被耽擱了;導入活動中我利用“小老鼠上燈臺”的兒歌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在這個環節中我自認爲還是比較好的能夠激起幼兒探索的興趣,但是由於自己在準備的時候磁鐵的位置擺放的過於靠前所以有些幼兒能直接說出了我的這個祕密,這是我今後在準備工作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別是一些小細節;在第一次操作的時候,我讓幼兒初步感受磁鐵吸物的性質,爲幼兒提供了道具——回形針,讓磁鐵寶寶與回形針寶寶做做遊戲,初步感受磁鐵能夠吸物。可能從科學領域的角度看,我比較直觀的像幼兒透露出了磁鐵吸物的概念,而在這過程中少了科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目標——讓幼兒自主探索,在這個環節中可能缺少了這種讓幼兒自主發現問題、自主探索的樂趣;再話第二次操作,在第一次初步感受的基礎上,我爲幼兒提供了更多的材料,讓幼兒通過自己嘗試找找那些東西可以和磁鐵寶寶成爲朋友的,

將其放入有“笑臉”的籃子了,那麼既然是找朋友,用“笑臉”的圖標呈現可能不能夠直觀的體現“好朋友”這個概念,可以將其換做“手拉手”的圖標,這樣就能夠一目瞭然的讓幼兒知道磁鐵要去找朋友了。在教師總結的這個環節中,我逐一驗證了幼兒的操作結果,但是由於每一個小組的材料不同,可能有些幼兒的材料是夾子,有些可能是硬幣等等,在驗證的這個環節中,我是否可以嘗試性的多叫幾名幼兒來驗證其他組的東西是否能和磁鐵成爲朋友,不應該只是教師在講,應多讓幼兒嘗試探索並驗證。在此過程中,我還忘記了一個細小的環節,我沒有請每一組幼兒的小組長將各個組的小籃子拿上來,這是我忽略的一個小問題。最後說說我的延伸活動,在延伸活動中,我分別驗證最後出示了可以和磁鐵做朋友的,不可以和磁鐵做朋友的,將其呈現在黑板上;中間有一組幼兒的東西里有“鑰匙”,可是鑰匙既不是木頭做的、也不是塑料做的爲什麼不能和磁鐵寶寶做朋友呢?可能這樣的延伸活動對於幼兒來說更有探索意義。

經過了本次新教師過關課,我想較於第一次亮相課相比,自己認爲是有進步的,課後在與指導老師的認真交流中我也找到了自己在本節課中的不足與亮點。我想:作爲一名老師,總是在不斷的充實自我、學習自我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聽取別人給予你這節課的評價,才能爲下一次的教學做好鋪墊,加油吧!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初步培養幼兒的好奇心。

2.通過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做實驗,發展幼兒大小肌肉動作。

3.知道兩種顏色加到一起會變成別的顏色。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5.能客觀地表達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結果。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

1)一瓶黃顏色的水。

2)每組三個透明的小玻璃杯,分別裝有紅、黃、藍色三種顏料及棉籤等。

3)記錄材料每組一份,塗色紙若干。

4)水果籃樣圖人手一張。

2.經驗準備:認識顏色、熟悉葉子、橘子、茄子的.顏色和氣球的畫法。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情境導入

師:孩子們,今天咱班來了一位客人、你們猜他是誰?

魔術師扮演者:大家好!很高興認識你們,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一個魔術!想不想看啊?

二、基本部分

(一)魔術展示。

魔術師:“我這有瓶什麼顏色的水?”(黃色)

“接下來,請你們跟我一起喊一二三,它的顏色就會改變,好不好?”“一、二、三”“變成什麼顏色?”(綠色)你們想知道其中的祕密嗎?

教師揭開謎底,將藍色和黃色的顏料混合就會變成綠色。

(二)幼兒動手探索顏色的變化。

1.師:“你們想不想也去變一變呢?”老師爲每組準備了紅、黃、藍三種顏色,看看你們用這些顏色都能變出什麼新顏色?然後把結果記錄下來。

2.教師講解操作時注意事項。

當魔術師有個小小要求:不能把顏料塗在衣服或者桌子上。

3.教師指導操作,並注意引導幼兒記錄操作結果。

(三)總結結論。

1.師:紅和黃兩種顏色變出了什麼顏色?還有哪一組和他們是一樣的?紅和藍拉手變出了什麼顏色?藍和黃手拉手變出了什麼顏色啦?

2.幼兒說一種,教師就出示一張調色卡。

紅+黃=橘黃

黃+藍=綠

紅+藍=紫

念兒歌:紅和黃手拉手,變出橘黃色畫橘子;

黃和藍手拉手,變出綠色畫葉子;

藍和紅手拉手,變成紫色畫茄子。

3.幼兒用變出的顏色給水果上色。

三、結束部分

1.總結收穫,評價幼兒的表現。

2.展示幼兒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