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主題教案【推薦】

幼兒園主題教案【推薦】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2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主題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主題教案【推薦】

幼兒園主題教案1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長大了,是幼兒園大班小朋友了,有光榮感。

2.感知新班級的環境,體驗升級的快樂。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教幼兒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度。

5.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能用較連貫的語言描述新教室的環境。

2、難點:能自由組合小組,排列座位,討論並商定生活,遊戲,學習的新常規。

解決難點方法:

通過談話讓幼兒喜歡並瞭解自己的新教室,知道自己是這個集體的小主人,並且與幼兒一起共同制定新教室各個活動區的規則。

活動準備:

1. 教師佈置好各個活動區角。如:美工區、科學區、數學區、圖書角等。

2. 按個子高矮排座位,瞭解自己長高了,是大班小朋友了。

3.幼兒人手一份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1. 認識新班級:幼兒自由地分散觀察新教室內的環境。幼兒一起討論:“我們的新教室是怎麼樣的。”

“我們教室的牆上有些什麼?教室裏有哪些活動區,在這裏我們都幹些什麼?”“在活動區我們都要遵守哪些規則?”“我們的桌椅有哪些變化?” “新教室和以前的教室比有哪些地方不一樣?”

引導幼兒觀察,通過看看談談,瞭解自己班級的位置,班內的.設施,設計班內的區域分佈及牆面佈置等。

3. 引導幼兒觀察室外活動場所。

提問:“我們幼兒園操場上有哪些變化?”“我們幼兒園走廊上有哪些變化?”“大廳裏有什麼變化?”“還有什麼樣的變化?”“我們班級的鄰居是誰?”

3.介紹新同學,讓幼兒懂得要愛新同學,關心新朋友,做個大班的好孩子 。

2. 遊戲:找朋友

(1) 請小朋友自己找朋友組成六人一組,要求每組必須有男孩又有女孩。幼兒自由結伴,大家相互觀察,是否都符合老師的要求。

(2) 請每組小朋友自己比一比,排一排,矮的小朋友坐前面,高的坐後面。

3. 遊戲“我的東西在哪裏”:

幼兒分男女兩組,分別掛毛巾和放杯子,然後貼上自己懂得標記。說說自己的東西在哪裏。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

活動反思:

遵守基本的行爲規範中爭對大班幼兒就提出了:理解規則的意義,能與同伴協商制定遊戲和活動規則。本學期,孩子們都升入了大班,孩子們都對這個新教室都充滿了好奇。對班級的物品擺放也不熟悉,今天的活動主要讓孩子熟悉一下自己的班級,有做這個班級小主人的意識。這次活動,我主要分爲兩部分,一、熟悉;二;制定班級公約。首先在活動中通過遊戲:我的東西在哪裏,孩子們能很快的說出或指出對應物品所在的地方,用較少的時間對班級進行了認識。我將本次活動的重點放在請幼兒一起制定班級公約,以往的規則往往都是我們老師進行制定的,今天讓孩子參與到其中,主要還是增加幼兒主人翁的意識,並且由孩子自己制定的規則,孩子比較能夠約束自己。而我們老師的作用就只在於幫忙整理和記錄,有了兩年的學習生活經驗,在講述中,大多數孩子的規則意識較強,並能提出自己的意見,最後經過討論整理,幼兒提出,要放在比較明顯的地方,我們確定好位置,將班級公約佈置在黑板上。

幼兒園主題教案2

活動目標

1、幼兒能積極參與談話活動,並能專注的傾聽別人的談話,連貫性的講述自己吃過的水果及最喜歡吃的水果。

2、通過本次活動豐富幼兒的詞彙:黃澄澄、亮晶晶、金燦燦。

3、通過學習使幼兒養成不挑食水果、愛吃水果的習慣。

4、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

5、初步瞭解健康的小常識。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孩子們能積極參與談話,並能專注的傾聽別人的談話。

活動難點:幼兒基本能說出自己喜歡吃的水果的名字和味道。

活動準備

1、圖片(蘋果、梨子、葡萄、西瓜)。

2、裝有各種水果的魔術盒子。

3、水果拼盤。

4、多媒體圖片和音樂。

活動過程

(一)看圖片,初步感知水果

導語:小朋友你們喜歡水果嗎?今天呀,我們班來了幾位水果小客人是誰呢?就請它們出來和大家見見面。

1、教師在黑板上劃出蘋果、梨子、葡萄、西瓜等水果圖片,引導幼兒說出是什麼水果。

2、師提問:這些水果寶寶有顏色嗎?

3、教師把圖片貼在黑板上,並引導幼兒說:“紅彤彤的蘋果、黃澄澄的梨、圓溜溜的葡萄、綠油油的大西瓜。”

(二)做遊戲,親密接觸水果

老師這有一個“百寶箱”裏面放了好多水果,我要請小朋友來摸一摸水果,摸得時候要說出自己摸到的水果是什麼形狀,並說出水果的名字。

幼兒1:香蕉有點彎像小船。

幼兒2:蘋果圓圓的。

幼兒3:楊桃是橢圓的。

(三)嘗水果,說味道

老師這有這麼多的`水果,(教師出示果盤)你們想不想嘗一嘗?嘗完水果說說你吃的水果是什麼味道?說出水果的名字?

幼兒1:香蕉甜甜的軟軟的。

幼兒2:桔子酸酸的

幼兒3:蘋果又酸又甜還很脆。

(四):說水果

我喜歡吃( ),它是( )。

 結束環節:

講水果屋的故事。

延伸環節:

1、孩子們你們想到水果王國去看一看嗎?那裏有好多好多的水果寶寶(出示各種水果的圖片)。

2、聽水果歌

讓孩子們在輕鬆的音樂聲中結束本次活動。

幼兒園主題教案3

活動目標:

1、學習兒歌,並有節奏地朗誦兒歌。

2、瞭解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感受端午的節日氣息。

3、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象力。

4、讓幼兒嘗試敘述故事,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5、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

1、端午節一些習俗的圖片或實物。

2、屈原圖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

1、小朋友昨天是星期一,怎麼大家都沒有來上幼兒園呢?你們家昨天是怎麼過端午節的?

2、老師帶來了一些關於端午節的東西,慶小朋友來看一看都是些什麼?

3、出示艾草和菖蒲:這是什麼?誰知道它們的名字?你在哪裏看過它們?(向幼兒介紹端午習俗:農曆五月初一講菖蒲和艾草掛在門口,端午節那天取下,熬出水洗澡。)

4、出示糉子:這是什麼?你們知道糉子是怎麼做的嗎?(介紹糉子的做法和人們在端午節吃糉子的習俗。)

5、出示賽龍舟的圖片:除了在門口插菖蒲和艾草、吃糉子,端午節人們還會幹什麼?(結合圖片簡單介紹賽龍舟的場景。)

6、人們爲什麼要在端午節插艾草、吃糉子和賽龍舟呢?

二、端午節的由來

1、人們在端午節吃糉子、插艾草和賽龍舟,都是爲了一個人,下面老師給你們講講關於這個人的故事。

2、出示屈原圖片,引導幼兒從外形、衣着等方面瞭解這個人是古代的人。

3、介紹關於屈原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叫屈原的人,他很愛自己的.祖國,爲了把自己的祖國建設得更好,他提了很多好的建議,但是沒有人聽他的,他還被趕出了自己的國家,出去流浪。後來他的國家被別的國家欺負了,他很傷心,就跳江自殺了,他跳江的那天剛好是農曆的五月初五。老百姓都很愛他,怕江裏魚會咬他的身體,所以漁夫敲着鑼鼓去打撈他的身體,還一邊把準備好的糉子和雄黃酒倒進江裏。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4、原來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那在端午節,人們要做哪些事情呢?

三、學習兒歌

1、教師示範朗誦兒歌,有人把端午節人們要做的事情,編成了一首兒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教師帶領幼兒朗誦兒歌。

3、幼兒完整朗誦兒歌。

幼兒園主題教案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瞭解一些常見蔬菜的名稱及外形特徵。

2、通過操作,激發幼兒樂意做力所能及的事。

3、探索、發現生活中蔬菜的多樣性。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教學重點、難點

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每人帶三樣喜歡吃的蔬菜。魔袋一隻(番茄、芹菜、絲瓜)

蔬菜的圖片及籃子若干。剪刀、削皮器、刀若干,

托盤四隻(黃瓜、胡蘿蔔、芹菜、豇豆、)

桌布及橡筋若干。

活動過程

一、交流各自帶來的蔬菜

二、猜一猜魔袋裏的蔬菜並歸類。

三、幼兒遷移經驗並嘗試自己揀菜

四、請幼兒和老師一起把揀好的蔬菜送廚房。

教學反思

在《香香的蔬菜》這一主題裏我們力圖從情感入手,調動幼兒內在的`積極性和興趣,讓幼兒在看一看,聞一聞,做一做,嘗一嘗的親自經歷過程中,萌發喜歡品食蔬菜的情感,在家裏和幼兒園逐漸培養幼兒愛吃蔬菜的良好的飲食習慣,讓幼兒懂得蔬菜是幫助我們健康成長的好朋友。

在主題活動中,我們爲幼兒提供了各種材料,給幼兒自由探索的空間,我們給予幼兒適度的幫助,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索有興趣的問題。我們在滿足幼兒興趣需要的同時,採用靈活、多樣的形式,讓幼兒主動學習、積極探索。

小百科:蔬菜是指可以做菜、烹飪成爲食品的一類植物或菌類,蔬菜是人們日常飲食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蔬菜可提供人體所必需的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物質。

幼兒園主題教案5

主題目標:

1、讓幼兒瞭解自己的小手,樂意用語言表達。知道小手是我們的好朋友,它可以幫助我們做許多事情。

2、知道自己有一雙小手,知道手的作用,初步瞭解保護手的幾種方法。

3、平時能主動地運用自己的小手做自己能做的事。

4、學習正確的洗手、擦手方法,正確運用小手拿水杯、搬椅子等力所能及的事。外出活動或回家時知道雙手搬椅子還原。

5、學習大小便後自己提褲子和午睡前脫鞋子。知道在飯前、便後要洗手。

6、讓幼兒能用手指頭表示數字1-5.

7、喜歡並且會自己拿勺子吃飯。

8、願意跟着音樂唱歌,願意聽音樂跟着老師一起動手、動身體來進行律動和早操。

9、學習穿衣服的正確方法,嘗試自己穿衣服。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體驗成功的快樂,樹立自信心。

10、學習行走時兩臂自然下垂,前後自然擺動。

11、體驗與同伴交流的快樂情感。

主題網絡圖

主題區域創設:

主題環境創設:

1、豐富班級環境,與幼兒一起佈置新主題"鞋子大家族"的`環境。創設"各種各樣的鞋子"板塊。

2、創設神祕的鞋底主題板塊,引導幼兒觀察尋找鞋底的祕密。

3、將幼兒的印染畫作品"鞋印舞會"展示在牆面上。讓幼兒通過作品更好的觀察鞋底的花紋。

4、在牆面上展示孩子有鞋帶的鞋子,創設"我會繫鞋帶"板塊。讓幼兒學習繫鞋帶,看一看誰的小手最巧。

5、創設"我會穿鞋子"板塊,展示幼兒自己穿鞋子的照片。

6、創設:"我是小鞋匠"板塊,展示幼兒與家長自制的各種鞋子。

物質環境:

根據主題更換牆飾內容,展示寶寶參加自我服務的照片。

創設自然角和認識角,激發幼兒探索慾望。

精神環境:

師幼之間平等、快樂;班級氛圍祥和、協調,教師以親切和藹平等的態度接待每個幼兒。及時表揚和鼓勵每個幼兒。

主題資源利用:

1、歡迎家長積極來園與幼兒進行親子活動,共同製作鞋子。

2、請家長帶孩子戶外活動時,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觀察街上的行人的鞋子,幫助幼兒認識各種各樣的鞋子。

3、鼓勵孩子每天自己穿脫鞋子,學習綁鞋帶。

4、幫助幼兒認識四季的鞋子及探索特殊鞋子的特殊作用。

5、家長與幼兒在家中 共同收集各種各樣鞋子的照片,並帶來幼兒園。

6、帶幼兒去鞋店和鞋超逛一逛,直觀的觀察各種鞋子

7、讓孩子穿一穿你們的鞋子,感受鞋子大小的區別,知道要穿適合自己的小腳大小的鞋子。

幼兒園主題教案6

活動目標:

1、樂意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造型石頭;

2、學習與同伴協調地進行活動;

3、大膽的嘗試,體驗做個小藝術家的快樂。

活動設計思路:

石頭是一種十分容易獲得的活動資源,曾經在活動中利用過它,孩子們在活動中意由未盡。由此想到設計這一活動:小小石頭藝術家。一方面滿足幼兒玩的興趣,另一方面使幼兒對已接觸到的美工技能(塗畫、粘貼、搓捏、壓印等)得以鞏固,在他們的嘗試中感受動手的快樂。

讓小班幼兒進行造型活動是有一定困難的,所以活動的目標定位於願意利用石頭塑造,體驗動手的樂趣,從中獲得自信心與成功感。活動以觀察小動物的石頭作品開始,讓幼兒在一種自由的'形式中去尋找去發現,並學習在老師的引導、幫助下去思考總結。同樣幼兒嘗試也是以自由的形式進行,即讓幼兒自主的選擇跟哪個小動物學本領。通過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一方面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使幼兒感到自己本領的大,與同伴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對於小班幼兒來說,獲得成功才能使他們有活動興趣至使學習變得主動起來。

活動流程:導入觀察作品 → 產生利用石頭創作的慾望 → 嘗試創作,體驗做小藝術家的快樂 → 分享各自的創作成果

準備:和幼兒一起收集石頭及石頭製品;;美工工具(顏料、一次檯布、棉籤、水彩筆、彩色紙、膠水、畫有圖案輪廓的大紙、彩泥等);佈置熊、松鼠、小狗、公雞、小兔作品展區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出示石頭):小朋友這是什麼?(石頭)們教室裏來了幾位動物藝術家,它們知道們在收集石頭,所以帶來了和石頭有關的禮物,小朋友想不想去看看?看時想一想是什麼?猜猜是怎麼變的?

(二)引導觀察並講述

1、 觀察石頭

(1)幼兒分散觀察石頭。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石頭變成了什麼,想想用了什麼辦法(材料)。

2、 講一講

教師:你看到的石頭變成了什麼?用什麼東西,什麼辦法使石頭變成XX的?

(鼓勵幼兒大膽的把觀察到的用語言表達)如:小熊用橡皮泥把石頭變成了小魚。 松鼠用石頭拼出小屋。

3、個別演示

教師根據幼兒講述演示或請小朋友演示。如若幼兒沒提到的教師可以提出:這是怎麼做的?

(三)創作要求

動物藝術家的本領可真大,你們想不想跟小動物學本領,做個小小石頭藝術家呀?你想跟哪個小動物學什麼本領?(引導講述:怎樣用石頭,把石頭變成什麼呢?)告訴旁邊的小朋友你要跟哪個小動物學什麼本領》

(四)嘗試體驗:

1、幼兒自由選擇喜歡的東西(材料)創作,注意和小朋友協商一下進行(小朋友不要爭搶,先到人少的動物哪兒學本領);

2、引導使用顏料的幼兒注意顏料不要過多;

3、提醒可以結合石頭已有的外形想象,並粘貼(看看石頭的形狀象什麼);

4、鼓勵幼兒嘗試一種以上的方法創作(你可以試試到其他動物那兒學本領);

5、幫助個別幼兒完成活動內容。

(五)展示評價:

1、展示幼兒的作品;

2、說說自己的作品;

你跟誰學了什麼本領?把石頭變成了什麼?

3、請幼兒自由參觀同伴的作品共同分享創作的快樂。

教師:給你的朋友介紹介紹你的學到的本領吧!

具體操作及材料提供

熊(石頭、橡皮泥、墊板)

松鼠(石頭、畫有輪廓的圖案的大紙)

狗(石頭;顏料紅、黃、藍;盒子進行滾畫)

小兔(石頭;顏料;棉籤)

雞(石頭;公園情景,進行建構)

建議:

結束不用集中可直接交流;

石頭按輪廓拼可畫一張大幅畫(顯幼兒間協調)

滾畫可提供小勺舀石頭

可用提供的石頭創造一個環境作爲延伸,把作品總陳列

幼兒園主題教案7

一、活動目標

知道三月八日是婦女節,是媽媽的節目、瞭解媽媽的工作和媽媽的喜好,喜歡媽媽、通過表演節目和動手製作,表達對媽媽的祝賀、

二、重點和難點

知道三八節,並向媽媽表示祝賀、

三、材料準備

歌曲:《我的好媽媽》、《小烏鴉愛媽媽》、《世上只有媽媽好》等;

媽媽在家裏辛苦做事以及在單位辛苦工作的視頻;

在家觀察媽媽做的事,或和媽媽談談單位裏做的事(教師可適當地交代任務:"看看xxx媽在家裏做了什麼事,"或者"媽媽在單位裏做什麼事")、

老師創設環境:"媽媽喜歡"的物品展覽會、(可用實物也可用圖片)、

準備好搭建舞臺的材料:積木、桌布、花盆、彩色紙等、

通知媽媽參加活動、

四、設計思路

本活動通過三八婦女節,爲媽媽開展慶祝活動,來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從而培養能力激發幼兒主動活動、

中班幼兒很依賴媽媽,但很少體會媽媽的辛苦,也很少想到爲媽媽做事,所以,活動設計,儘可能激發幼兒體會情感;中班幼兒單獨表現、表演的能力都較弱,所以,在設計時,儘可能引導幼兒共同來完成一件事、

五、活動流程

討論表演的節目――搭建大舞臺――慶祝活動――送禮物

(一)討論表演的節目

討論表演節目的內容,確定節目單、

1、說說三月八日是什麼節、

2、討論表演節目的內容、

說明:告訴幼兒“我們爲媽媽開一個慶祝會,說說慶祝會上,願意爲媽媽表演什麼節目”、

3、制定節目單、

說明:老師可引導幼兒合作爲媽媽表演、座位安排,可讓媽媽坐在舞臺前,幼兒坐在周圍、

(二)活動進行

1、主持人引導幼兒說說慶祝會的意義

2、按節目單表演節目

說明:幼兒在表現自己時,感受到快樂的情緒,同時也使媽媽爲自己孩子的表現而高興、主持人的語言應根據節目內容有所設計

3、播放媽媽在家做事和在單位做事很辛苦的錄像

說明:錄像將平時幼兒熟視無睹的內容顯得直觀真切、因而能產生較大的感染力、錄像可以是教師設計錄製的,也可以是班上某一家長的、

4、媽媽說心聲

說明:通過媽媽代表說心聲,體會媽媽愛"我們"的情感同時也激發幼兒愛媽媽、

5、集體表演《我的好媽媽》

說明:幼兒在體會愛媽媽的情感中,表達愛媽媽的情緒、這時應該是感情的高潮、也是慶祝會的高潮,教師的引導和激發尤爲重要、教師可作爲主持人充滿激情地組織表演、如,當幼兒說完悄悄話,教師可以說:"我們的悄悄話,是我們的'心聲,媽媽,謝謝您們,媽媽,祝你們節日好"幼兒齊:"祝媽媽節日好"掌聲響起、

(三)送禮物

說明:幼兒在強烈的愛媽媽的情感驅使下,主動性,積極性都會增強,所以,這時製作禮物,送禮物都是情緒的延續、當然,製作禮物也可以放在慶祝活動前進行,那麼,禮物便可在慶祝活動結束前贈送、和媽媽一起觀賞展覽會、和媽媽一起說說喜歡什麼、

展覽會裏的物品,可以是媽媽日常生活用品,也可以是學習用品、範圍廣一些爲好、

(四)製作禮品

1、老師製作,幼兒觀察議論製作方法、

先在粉紅色的紙上畫上媽媽最喜歡的東西、選擇媽媽喜歡的色紙,做一朵花,粘在畫的一角、

說明:

(1)由於幼兒在表現能力上的差異,所以,老師在示範"禮物"之後,還應在環境中提示一些典型的"禮物"範例、同時鼓勵幼兒積極想象、

(2)"花"的製作方法,可讓幼兒邊討論邊明確方法、如、教師可出現預料中的錯誤,讓幼兒分辨、

2、祝賀,送禮物

說明:幼兒在送禮物中,體會和表達愛媽媽的情感、教師可一道幼兒說些祝賀的話,如:我送媽媽連衣裙,祝媽媽永遠漂亮、

(五)建議

本設計可分多次進行、以後,可產生幼兒的"我幫媽媽"記事本,主要記錄幼兒如何減少媽媽的辛苦、

幼兒園主題教案8

一、問候時間:和熊寶寶拉拉手

活動目標:

樂意與人交往,知道用“我”來代表自己。

活動準備:

小熊手偶一個。

活動過程:

1、活動導入。

教師出示小熊手偶,念兒歌:“熊寶寶,真可愛。身體胖,腿兒粗,走起路來咚咚咚。”

2、教師依次將熊寶寶放到每一位寶寶的面前:“你好!我是熊寶寶,想和你做朋友。請問你是誰呀?今年幾歲了?屬什麼呀?”

3、小熊和每位寶寶交朋友,請寶寶用“我是×××,今年×歲了”來回答。對錶現好的寶寶,大家一起鼓掌表揚:“×××,×××,你真棒!”

二、音樂時間:三隻熊

活動目標:

1、發展動作的協調性,培養樂感。

2、喜歡隨音樂展示自己的身體姿態。

活動準備:

音樂:《三隻熊》。

活動過程:

1、教師:“熊寶寶認識了這麼多的朋友,想邀請你們和它一起來跳舞呢,我們先來熱熱身吧!”

2、操前熱身運動:兩腳交替,兩手前後擺動踏步走。

指導家長:剛開始時,家長可以將寶寶的腳放在自己腳上,讓寶寶感知踏步,待寶寶動作熟練後,可以讓寶寶自己進行踏步走的練習。

3、跳一跳:教師放慢速度,先和寶寶一起做下蹲練習,待寶寶熟練後,誇張地示範向上跳的動作,再請寶寶和教師一起做一做。

指導家長:剛開始跳的時候,家長可以托住寶寶的腋下,幫助寶寶完成向上跳的動作,然後請寶寶自己雙腳離地向上跳。

4、膝上游戲:寶寶坐在家長的腿上隨音樂節奏做動腳、屈膝、轉圈的動作。

指導家長:轉圈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抓牢寶寶的腋下,慢慢旋轉,注意寶寶的安全。動作完成後,可以將寶寶抱在懷裏親一親,給寶寶一個愛的.鼓勵。

5。學做新操:教師請家長帶領寶寶在自己的周圍站成一圈,帶領寶寶一起聽音樂做新操。

指導家長:在音樂活動中,家長應積極主動地陪寶寶一起感受音樂活動的樂趣,和寶寶一起動一動、扭一扭,在鍛鍊寶寶動作協調性的同時增進親子感情。音樂活動也可以在家庭中進行,家長選擇一首寶寶喜愛的歌曲,和寶寶一起玩一玩、樂一樂,讓寶寶大膽地釋放自己的積極情緒,敢於表演。

三、探索時間:神祕的禮物盒

活動目標:

訓練三指合力撕、剝、擰等動作。

活動準備:

禮物盒人手一個,在盒內放入各種包裝的糖果。

活動過程:

1、教師:“熊寶寶交到這麼多的朋友,心裏開心極了,給你們每人帶來一份禮物,看!”拿出神祕的禮物盒搖一搖:“寶寶聽,猜猜看裏面會是什麼禮物呢?”

2、教師示範拉一拉、找一找、撕一撕、翻一翻、剝一剝、嘗一嘗等動作。

3、寶寶嘗試用各種辦法打開糖果的包裝紙。

指導家長:當寶寶不願或不會撕時,家長可先幫寶寶撕開一個小口,然後鼓勵、引導寶寶用手通過撕、剝、擰的方法打開禮物盒和糖果,活動中,家長應儘量讓寶寶自己去操作。同時,家長應提醒寶寶把撕下的包裝紙放在垃圾桶裏,培養寶寶良好的衛生習慣。

4、聽音樂收拾遊戲材料。

幼兒園主題教案9

活動目的:

通過觀察、談話讓幼兒說說花的祕密,從而認識花的顏色、形狀、花香等。

材料準備:

幼兒自帶的各種花記錄本。

活動過程:

1、讓幼兒到小花園以及各班自然角觀察各種花。

2、請幼兒說說你看到了哪些花?你還知道哪些花?你發現了什麼?它們是什麼顏色?什麼形狀的?

3、通過投影儀讓幼兒認識更多的`花。

4、請孩子們說說你還想知道花的哪些祕密?教師將幼兒的問題記錄下來。

5、請幼兒帶者問題回家和家人一起尋找答案,再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幼兒園主題教案10

【活動目標】

1、積極動腦,在遊戲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2、遵守規則,不怕困難,能夠帶領弟弟妹妹完成任務,有一定責任感。

小班

1、積極參與遊戲,體驗遊戲的快樂。

2、能跟隨哥哥姐姐完成任務,不怕困難。

【活動準備】

頭飾:喜羊羊

呼啦圈、山洞、沙包

【活動過程】

一、羊羊熱身

1、聽喜羊羊的.主題歌,做準備活動。

2、分配角色:大小幼兒結隊並給自己小組取個羊羊的名字。

二、羊羊運糧食回家

1、年長幼兒帶領年幼幼兒鑽過山洞(年長幼兒過大山洞、年幼幼兒過小山洞)

2、年幼幼兒跳進呼啦圈中,年長幼兒把呼啦圈從下往上幫年幼幼兒取出。

3、兩人找到糧食(沙包)並把糧食帶回家。

三、收拾、整理

年長幼兒和年幼幼兒一同整理玩具。年長幼兒把年幼幼兒送回家。

幼兒園主題教案11

小班主題教案:胡椒小豬

一、遊戲玩法建議

1、教師示範:使用砂蛋灑鹽和水。

2、提示製作“披薩”需要注意的事項,教師清唱,請幼兒徒手試一試

3、幼兒使用地墊和砂蛋,伴隨歌曲進行情景遊戲。

4、把製作好的“披薩”給客人老師嘗一嘗。

二、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故事圖片1張

幼兒經驗準備

1、熟悉音樂《奇怪的小白兔》,會隨音樂一路縱隊進場。

2、會隨音樂《玩具兵進行曲》一路縱隊行進取放樂器。

3、吃過披薩,初步瞭解“披薩”的製作方法,並瞭解“披薩”的各種口味。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的趣味性,能隨音樂節奏做律動。

2、以角色扮演的形式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初步嘗試根據歌詞大膽想象小豬做“披薩”的動作。

3、喜歡跟老師一起參與律動活動,並能將自己製作的“披薩”與他人分享。

【活動過程】

(一)進場:隨音樂《奇怪的小白兔》進場

(二)教學過程:

1、故事引導:

愛麗絲在森林裏不小心掉進了一個洞裏。哇,這真是一個神奇的地下世界!在美麗的花圃和清涼的噴泉後面有一間小房子,裏面有一隻喜歡做美食的小豬和在跳舞的`胡椒。讓我們一起聽一聽它們在幹什麼……

2、歌曲欣賞:

(1)全體圍坐,欣賞全曲,帶領幼兒在膝上拍出節奏。

(2)回顧語詞,引導幼兒用肢體表現歌曲內容。

(3)在教師帶領下,根據歌曲內容進行肢體律動練習。

3、情景遊戲:

(1)教師示範:使用砂蛋灑鹽和水。

(2)提示製作“披薩”需要注意的事項,教師清唱,請幼兒徒手試一試。

(3)聽音樂《玩具兵進行曲》領取砂蛋。

(4)幼兒使用地墊和砂蛋,伴隨歌曲進行情景遊戲。

(三)結束活動:

l、把製作好的“披薩”給客人老師嘗一嘗。

2、跟隨音樂《奇怪的小白兔》自然退場。

三、友情提示

1、在遊戲活動環節,打噴嚏是孩子們平時都做過的事情,是貼近幼兒生活的,在遊戲的過程中提示幼兒打噴嚏時,要用手捂着嘴來打噴嚏,不然會傳染疾病,使孩子學會尊重他人,保護自己,具有一定的防病意識。

2、引導小胴友在把“披薩”送給客人老師吃的時候,說一說自己製作的“披薩”是什麼口味的,豐富孩子們對“披薩”口味的認知,同時鍛鍊孩子們敢於跟陌生人交往的能力,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幼兒園主題教案12

一.活動方案

(一)設計思路

“標誌”作爲一種圖形符號,以它簡單,易懂的特徵被現代人所廣泛應用,各種環保標誌、交通標誌和安全標誌與幼兒的生活關係密切。在一次逛超市的活動中,孩子們對超市裏各種各樣的標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根據孩子們的興趣點,我們引發了《會說話的標誌》這一主題活動。在各種各樣的標誌這一活動中,我們讓孩子和家長一起蒐集了很多標誌的資料,並藉助孩子們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孩子爲幼兒園設計各種標誌,幼兒園是孩子們生活中特別熟悉的地方,爲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開展該活動能增強幼兒遵守社會規範的意識,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知道在公共場合中要遵守標誌的要求,做文明市民。通過活動進一步培養了幼兒動手動腦及創造想象的能力。

(二)提出問題:

你們在哪些地方見過標誌?它們有什麼作用?

你們能爲幼兒園設計標誌嗎?

(三)探究與表現:

1.教師請家長與幼兒共同蒐集各種標誌,可以從電腦上下載,也可以讓幼兒與家長共同畫出在生活中看到的各種標誌。

2.把幼兒蒐集的各種標誌佈置成《標誌圖片展覽》。

3.小小解說員:幼兒說出自己不認識的標誌圖,請蒐集此圖片的幼兒當小小解說員,說出圖片上畫的是什麼?表示什麼意思?在什麼地方蒐集的?

4.討論:你還在什麼地方見過這些標誌?教師引導幼兒說出爲什麼要設有這些標誌,有什麼作用?

5.給標誌分類:把幼兒蒐集的各種標誌進行分類,如交通標誌、環保標誌、安全標誌等等,加深幼兒對標誌的認識。

6.引導幼兒爲幼兒園設計各種標誌。

7.把自己設計的標誌粘貼到幼兒園合適的地方。邀請其他班的幼兒來參觀,向他們講解宣傳。

(四).特別提示

1.本活動能激發幼兒觀察和探究生活中各種常見的標誌,培養幼兒遵守社會規範的意識。

2.在看看、聽聽、畫畫、講講中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分析能力。

3.在設計安全標誌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幼兒發現自己身邊存在的問題,提高幼兒的自主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活動實錄

上週末,在參觀超市時,孩子們發現了很多各種各樣的標誌,並對這些標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教師建議幼兒在週末與父母一起蒐集各種各樣的標誌。

(教師在《超市》這一主題中,及時捕捉了標誌這一線索,自然引出了下一個主題。)

今天一早,幼兒帶着自己蒐集的各種標誌來幼兒園,馬上聚到一起來議論了。

聰聰:我的爸爸媽媽帶我去了新一佳,我把在那裏看到的標誌都畫到了自己的本子上了。

奇奇:爸爸出差了,媽媽昨天加班,我和媽媽一起從電腦上下載了很多標誌圖。

鬧鬧:我們到烈士公園去玩了,看到了很多標誌,我們把這些標誌都拍了照片,今天帶來了。

這時老師不失時機的插了一句:“等一會把你們蒐集的標誌放到一起,我們來開一個標誌展覽好嗎?”

(開展主題探究活動,家園配合非常重要,在這個活動中,家長和幼兒一起參與蒐集標誌,孩子在觀察生活的同時,豐富了生活經驗,在此過程中,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往能力得到了提高。)

孩子們興致勃勃的在活動室準備佈置展覽。

招招:把這些都貼在教室的牆上,我們都可以看到。

洲洲:最好是貼到走廊上,我們不用擠在一起就可以看到,還可以讓別的班的小朋友也來看。

幼兒討論後決定採取洲洲的建議,於是一起把自己蒐集的圖片貼到走廊的牆上。

(幼兒在討論貼圖片時,已經有了宣傳標誌圖同時也是宣傳社會規範的萌芽。)

孩子們在參觀後,教師提問幼兒:“你們看的圖片裏面有哪些標誌是你們不認識的呀?誰認識的可以來當小小講解員。”

彪彪:那個畫了狗的標誌我不認識。

聰聰:那是我在新一佳看到的,是表示寵物不得入內。小狗和

小貓都不可以帶進去。

默淳:那個人在跑的標誌我不認識。

家佳:那是我在平和堂看到的,是安全通道,要是發生危險的事情就可以從這裏跑出去。

週一:那個箭頭打圓圈的標誌是什麼啊?

劉浩:那是我在馬路中間的`花壇那裏看到的,是要汽車繞着花壇走過去。

琛琛:那個畫骷髏頭的是什麼啊?好嚇人啊。

齊齊:那是我從電腦上下載的,我在爸爸的實驗室看到過,是有毒的東西,小朋友不能去拿。

(讓幼兒當小小解說員,調動了幼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激發幼兒相互學習,充分尊重幼兒,孩子在當講解員時表現得非常自信。)

很多幼兒都說還在別的地方見過這些標誌,教師引導幼兒說出爲什麼要設有這些標誌,標誌有什麼作用?

孩子們在經過觀察和討論後得出了一些結論:

波波:打了斜槓和差的標誌就是告訴我們在這裏不可以做的事情。是有危險的。

聰聰:沒有打斜槓和差的標誌是在那個地方要做的事情。

虎子:標誌告訴我們都應該按它的要求做,要不就會罰款。

(幼兒通過觀察和討論,對標誌的意義和在生活中的作用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以有的社會經驗又得到了豐富。)

教師:你們知道這些標誌裏面哪些是交通標誌?哪些是安全標誌?哪些是環境保護標誌?

孩子們自由操作,把標誌圖分類放好。

(孩子在區分標誌時,交通標誌分類很清楚,安全標誌和環保標誌的概念有些混淆,教師決定先讓幼兒把安全和環保的概念弄清楚。)

教師:“小朋友,誰知道什麼是安全標誌?什麼是環保標誌嗎?”幼兒互相討論.

雨寒:告訴我們在遇到危險時要怎麼做,可以打電話,可以知道往什麼地方跑.

莊莊:安全標誌是要我們注意安全,告訴我們什麼地方有危險。

軒軒:環保標誌是告訴我們要愛

護環境,不亂扔東西,不大吵大鬧,不發出噪音的都是環保標誌,是爸爸告訴我的。

……

教師:“那你們看看剛纔有沒有分錯的?”

(此時幼兒已基本分清了兩種標誌的不同,於是一涌而上去糾正放錯的標誌,出現了擁擠的現象,如何引出擁擠也是一種不安全的行爲,讓幼兒懂得有序和謙讓,也可以成爲一個隨即話題,當時教師沒有很好的抓住這個機會。)

這一次孩子們把分錯的標誌都重新分好類.

(孩子們在進一步認識標誌的同時,也學會了按標誌的作用分類.)

教師:這都是你們從外面蒐集來的標誌,你們覺得我們的幼兒園還缺少一些什麼標誌嗎?

翔翔:幼兒園門口的走廊停了很多單車,有一天我去花園,單車差一點倒在我的身上,我覺得單車放在那裏不安全可以畫一個不準停單車的標誌。

鬧鬧:很多小朋友喜歡倒着玩滑滑梯,不安全,那裏也要設計一個不準倒滑的標誌。

洲洲:很多小朋友在小房子裏玩的時候喜歡爬到房頂上去,會摔交的,那裏可以畫一個不許爬的標誌。

波波:窗戶有一塊玻璃有裂痕了,可以話一個警告的感嘆號標誌。

浩浩:很多小朋友的爺爺奶奶不會到醫務室的劉醫生那裏去,那天家家的爺爺還問我了,我想在幼兒園大門口貼一個標誌,畫上箭頭,就知道怎麼走了。

錢莊:在插頭的旁邊畫上一個有電的標誌,要小朋友不要碰。

……

(孩子們通過自己設計標誌,自主探究,對標誌在生活中的作用有了進一步的瞭解。能針對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來設計,可見,讓孩子在與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中自主的學習來獲得經驗比灌輸式的教育方法更有效。)

接下來。請幼兒把自己設計的標誌貼到合適的地方,並邀請其他班的幼兒來看,並象他們講解宣傳自己設計的標誌。

(在此活動中,教師根據標誌具有圖案簡單,一目瞭然的特性,爲幼兒創造了寬鬆、自由的學習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自

由討論,發表見解,使幼兒在獲得相關經驗的同時,遵守社會規範的意識也得到了加強,他們在自己動手動腦的過程中,增長了有關標誌方面的知識和經驗,並能自己設計標誌來規範自己和同伴的社會行爲,由此可見,孩子完全具有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師要啓發和激勵幼兒,爲孩子提供一個能充分發揮探究能力的環境。讓孩子在充分的探究過程中得到最大的發展。

教師充分利用了家長資源,家長都陪孩子一起蒐集了很多標誌圖片,還注意了教育環境的創設,在區角中把進區規則也用簡單形象的標誌來表示,引起幼兒的注意,比用單純的文字來表示效果要好得多.

教師在教育過程中還要即時捕捉幼兒在操作中突發的一些問題,使其成爲隨機教育的話題。)

幼兒園主題教案13

活動目標:

1、教育幼兒在放鞭炮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

2、放煙花爆竹如果被炸傷應該做怎樣的緊急處理。

活動重難點:

重點:知道被炸傷後做的`緊急處理。

難點:學習放煙花爆竹的正確姿勢。

活動過程:

1、導入語:

放課件放煙花爆竹及看圖片。並提問:他們在做什麼? 發生了什麼事?

2、進入主題:

a、說話。圖中的小朋友在做什麼?發生了一件什麼事?

b、自救辦法記心上:

放鞭炮是很危險的事情,小朋友不要獨自放鞭炮。一旦不小心被鞭炮炸傷,要學會用正確的辦法自救。幼兒用書P47。

c、安全預防很重要:

幼兒園主題教案14

主題由來:

春天是一個美麗而又令人愉快的季節,但對幼兒而言,春天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他們所感興趣的是在春天裏能獲得親身感受的活動。在大自然中,處處表現出生機勃勃、變化萬千;紅紅的花,綠綠的草,枝頭的嫩芽,飛舞的蝴蝶,柔柔的春風,到處充滿春天的景象。幼兒置身在春天的自然景物中,真切感知春天來了,春天多麼美!春天是一個生長的季節,樹、花、草、蝌蚪、昆蟲、小雞、、小魚等生長變化快。春天還是一個風和日麗的季節,孩子們到戶外一起放風箏,做遊戲,感受春天帶來的快樂。在本主題活動中,根據我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創設了有背景的主題牆飾。並讓幼兒通過看、摸、聞、聽等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學會用多種途徑表達對春天的喜愛。

主題活動總目標:

1、 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小種植活動。

2、 能感受和發現春天的天氣、花草、樹木的變化。

3、 能夠運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小草、樹、花,並認識它們,知道它們的名稱及特徵。

4、 培養幼兒愛護動植物的情感。

5、 能利用粘貼、塗色、手指點畫等多種形式去表現春天,並從中體驗到無盡的樂趣。

活動一:蒜寶寶

活動二:迎春花

活動三:柳樹媽媽

活動四:草兒長出來

活動五:撕貼小草

活動六:美麗的桃花

活動七:認識風箏

活動八:裝飾風箏

活動一:

活動名稱:

蒜寶寶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初步認識蒜的特徵。

2、在種植活動中,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準備:

大蒜、裝好水、土的盆或盤。

活動進行:

1、出示大蒜,引起幼兒興趣。

提問:這是什麼?蒜寶寶長的什麼樣?

2、剝蒜

(1)、讓幼兒把蒜剝開,並說一說蒜寶寶剝去皮後的樣子。

3、種蒜

(1)、出示裝好土、裝好水的盆放在幼兒面前。

(2)、讓幼兒把剝好的蒜種在盆裏或水裏。

(3)、提示:讓幼兒要把蒜的底部種在水裏或盆裏,不要讓蒜寶寶的尖在下邊。

(4)、幼兒動手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活動結束:

幼兒互相觀看種在水裏或盆裏的蒜,教師與幼兒一起做講評。

活動反思:

幼兒在教育活動中,表現的興趣較高。幼兒能通過自己對蒜寶寶的觀察,說出蒜寶寶的基本特徵。幼兒在剝蒜的過程中,表現的都很專注。剝出蒜寶寶後幼兒表現的很高興,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但在種蒜時,幼兒對怎樣種蒜不知道,要老師直接告訴,並告訴幼兒在種蒜過程中幼兒應注意的問題。使幼兒能成功的把蒜種好。

郝佳文:蒜是硬硬的, 李念、程楷、黃岩:老師我們剝出好多蒜了。

李治、張雨:我們把蒜種在土裏了。 楊舒雯、雅靜:我們把蒜種在水裏了。

活動二:

活動名稱:

迎春花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認識迎春花的基本特徵。

2、在觀察過程中,體驗觀察的樂趣。

活動準備:

幼兒園內的迎春花

活動進行:

1、教師帶領幼兒一同去戶外迎春花的地方。

2、教師提問:

(1)、小朋友你們看一看這是什麼?

(2)、花的名字你們知道叫什麼嗎?教師可以告訴幼兒。

(3)、迎春花是什麼顏色的?(黃色的.)

(4)、迎春花有幾個花瓣?教師可帶幼兒數一數。

(5)、你們看一看迎春花的樣子像什麼?(像小喇叭)

(6)、小朋友想一想,迎春花在什麼季節開放?(春天)

3、教師小結:迎春花是黃色的,有四個花瓣,也有五個的,它的樣子像一個小喇叭,迎春花在春天開放。

活動結束:

兒歌:迎春花

活動反思:

在這次觀察活動中,幼兒的興趣較高。在老師的引導下,幼兒通過自己觀察,對老師的提問作出回答。通過活動幼兒瞭解了迎春花的基本特徵。但在活動中,幼兒對有些問題回答不太準確,需要老師引導或用肢體語言幫助幼兒來做出回答。老師:這是什麼花?像什麼? 小朋友們一起數花瓣。

活動三:

活動名稱:

柳樹媽媽

活動目標:

通過觀察,認識瞭解柳樹的基本特徵。

活動準備:

幼兒園內的柳樹

活動進行:

1、教師帶領幼兒來到事先選好的柳樹下。

提問:

(1)、這是什麼樹?(柳樹)它長的什麼樣子?(又高又打)

(2)、柳樹媽媽的樹幹是什麼樣子的?(粗粗的)

(3)、小朋友摸一摸樹幹有什麼感覺?(扎手,粗糙的)

(4)、樹幹上有許多什麼?(樹杈)樹杈上有許多什麼?(枝條)

(5)、枝條是什麼樣子的?(細細的、長長的、還向下邊垂着)

(6)、枝條上長着許多什麼呀?(嫩綠的樹葉寶寶)

2、教師小結:柳樹媽媽長的又高又大。柳樹媽媽的樹幹粗粗的。樹幹上長着許多樹杈,樹杈上長着許多枝條,枝條上長着許多嫩綠的樹葉寶寶。

活動結束:

兒歌:小柳樹

活動反思:

幼兒在教育活動中,觀察興趣較高。幼兒能在老師的引導

下,通過自己的觀察,回答出老師的提問。活動後能說出柳樹媽媽的基本特徵。但在活動中,幼兒對一些詞彙說不上來,需要老師直接告訴。而且活動中能分組進行效果會更好。我們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在觀察柳樹。

活動四:

活動名稱:

草兒長出來

活動目標:

1、喜歡觀察活動,通過看、摸等初步感知草的顏色、外形等。

2、培養幼兒愛護小草的情感。

活動準備:

室外草地

活動進行:

1、帶領幼兒到室外尋找小草。找一些小草適合幼兒觀察。

2、感受小草。

提問:

(1)、你們看到了什麼?小草長在什麼地方?小草是什麼顏色的?

(2)、小草是什麼形狀的?摸一摸。有什麼感覺?

(3)、什麼季節到了?小草就長出來了?

3、討論小草的數量,引導幼兒說一說。學說:草地上有許多小草。

4、引導幼兒說一說,在草地上可以做些什麼?如:做一做、躺一躺

5、引導幼兒對小草說一句關心愛護小草的話。

活動結束:

教師小結。

活動反思:

幼兒在教育活動中觀察的興趣較高。幼兒能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自己的觀察,對老師的提問做出回答。幼兒在觀察在過程中,表現的較爲專注。能通過活動認識小草,並能說出小草的基本特徵。但在選擇小草時應選擇較爲密集的地方效果會更好。我們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在找小草、看小草、認識小草。

活動五:

活動名稱:

撕貼小草

活動目標:

1、喜歡撕紙活動,體驗撕紙活動帶來的樂趣。

2、鍛鍊幼兒手部小肌肉羣動作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會好帶有小動物的背景圖,綠色彩紙、膠棒。

活動進行:

1、談話:我們在觀察小草時,小草長在什麼地方?小草長的什麼樣子的?小草是什麼顏色的?你知道有哪些小動物愛在草地上玩?

2、出示畫好的小動物背景圖。提問:這上面有哪些小動物?它們在哪裏玩?那我們小朋友也來幫助小動物找小草和它們一起做遊戲。

3、教師示範撕紙的方法。

4、幼兒操作,教師指導。提醒幼兒把撕好的小草站在背景圖上。

活動結束:

分享作品

活動反思:

幼兒在教育活動中,興趣較高。幼兒能通過前邊對小草的觀察,說出小草的簡單特徵。幼兒在自己動手操作過程中,表現的較爲專注,對撕紙的方法多數幼兒能夠獨立操作,但也有個別幼兒需要老師進行指導。在作品分享時,幼兒能用語言對自己的作品進行簡單描述。

活動六:

活動名稱:

美麗的桃花

活動目標:

1、認識桃花,知道桃花的名稱、顏色及主要特徵。

2、培養幼兒愛護花兒的情感。

活動準備:

選好的桃花

活動進行:

1、帶領幼兒來到選好的桃樹下,引導幼兒觀察。

提問:

(1)、這是什麼花?桃花是什麼顏色的?(粉紅色、深紅色)

(2)、花朵是什麼樣子的?有幾個瓣?

(3)、讓幼兒聞一聞,並說一說有什麼味?

(4)、讓幼兒看一看桃花旁邊的葉子是什麼顏色的?

(5)、現在是什麼季節?桃花在什麼季節開放?

活動結束:

教師小結

活動反思:

幼兒在教育活動中,興趣較高。幼兒很喜歡觀察活動,能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自己的觀察,回答出老師的提問。通過活動幼兒知道了桃花的名稱、簡單特徵等。幼兒在活動中,能專注的隨老師一起邊看邊說。個別幼兒稍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但在老師的提醒下,能很快跟老師一起參與活動。

我們和老師一起觀察桃花,數一數桃花有幾個花瓣,聞一聞桃花有什麼味兒。

活動七:

活動名稱:

認識風箏

活動目標:

通過觀察,知道風箏的名稱、種類及基本特徵。

活動準備:

實物風箏

活動進行:

1、出示實物風箏,引起幼兒的觀察興趣。

2、引導幼兒觀察,並做相應提問:

(1)、這是什麼?你在哪裏見過?你們放過風箏嗎?

(2)、你們見過什麼樣的風箏?

(3)、老師手裏拿的風箏是什麼樣?上邊有哪些顏色?共有幾種?

(4)、這個風箏像什麼?它上邊是什麼樣?下邊有什麼?是什麼形?

3、教師小結。

活動結束:

帶領幼兒一起放風箏。

活動反思:

幼兒在教育活動中,表現得興趣很高。幼兒很喜歡風箏,能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自己對風箏的觀察,回答出老師的提問。通過活動能說出風箏的基本特徵。幼兒對風箏上的顏色說的很好,但對風箏的種類瞭解不太多,回答的不是很好。在帶領幼兒放風箏時,幼兒的興趣很高也很專注。

我們在看風箏 羅浩宇:老師風箏有許多顏色。

李治:這兩個風箏大小、形狀不一樣。 我們幾個小朋友在放風箏。

活動八:

活動名稱:

裝飾風箏

活動目標:

喜歡裝飾

活動,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裝飾。

活動準備:

空白的蝴蝶形狀風箏、紙團、甁蓋、廣告色、油畫棒

活動進行:

1、出示蜻蜓風箏,引導幼兒觀察並提問:

(1)、這是什麼?(風箏)它是什麼樣子的?上邊有哪些好看的顏色?

2、出示蝴蝶風箏,引導幼兒觀察並提問:

(1)、這個風箏是什麼樣子的?像什麼?它上邊有哪些好看的顏色?

(2)、比一比,這兩個風箏有什麼不一樣?(大小、形狀、顏色)

3、出示空白風箏

(1)、還有很多的風箏也想和小朋友一起玩,可是它們沒有漂亮的衣服,我們來幫助他們穿上漂亮的衣服吧!

(2)、教師介紹操作材料。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活動結束:作品分享

活動反思:

幼兒在教育活動中,表現的興趣較高。幼兒能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自己的觀察,對老師的提問做出回答。幼兒能在觀察風箏的基礎上通過自己動手操作表現風箏。在用甁蓋印畫時,幼兒手的力度不夠,印的較輕,需要老師提醒。在作品分享時幼兒能對自己的作品進行簡單的描述。這是我們用甁蓋、塗色、粘貼、手指點畫的方法爲風箏穿上漂亮的衣服。

活動總反思:

春天是一個美麗而又令人愉快的季節,但對幼兒而言,春天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他們所感興趣的是在春天裏能獲得親身感受的活動。在大自然中,處處表現出生機勃勃、變化萬千;紅紅的花,綠綠的草,枝頭的嫩芽,飛舞的蝴蝶,柔柔的春風,到處充滿春天的景象。根據我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創設了有背景的主題牆飾。讓幼兒通過親自參與、看、摸、聞、聽等多種感官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學會用多種途徑表達對春天的喜愛。如:在這次主題活動中,我們嘗試了小種植活動。幼兒通過收集蒜、自己剝蒜、種蒜的一系列活動中體驗到了種植帶來的快樂。在戶外觀察小草、迎春花、桃花、柳樹等時幼兒的注意力較爲集中。 能夠通過自己的觀察,在老師的引導下對小草、迎春花、桃花、柳樹的外形、顏色等回答的較好。但也有些幼兒的注意力不太集中,需經老師提醒。觀察活動如能分組進行效果可能會更好。在動手操作中,如: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多數幼兒能夠根據自己觀察到的迎春花、桃花、柳樹的樣子來進行粘貼,對看到的花朵能夠用手指點畫的形式進行表現,並能夠隨自己的意願用塗色、粘貼、添畫的形式裝飾小草,使畫面更豐富。在作品展評時,幼兒能夠說出自己的畫面內容並說得較好。但也有個別幼兒拿到材料後不知如何下手,需要老師的幫助和輔導。在觀察認識風箏的過程中,幼兒很興奮。特別是帶領幼兒放風箏的時候,幼兒能一起合作放風箏,體驗到了成功放風箏的快樂。在這個主題活動中,幼兒的語言能力、想象力、觀察力、動手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老師的工作水平也有了更大的進步

幼兒園主題教案15

活動名稱:《祖國山河多壯麗》

活動目標:

1.學習使用毛筆表現風景畫。

2.萌發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活動準備:

1. 材料準備:8開正方形宣紙、棉籤或毛筆、水粉顏料、水罐、毛氈、顏料盤等。

2.幼兒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學會自主收集中國的著名景點圖片和簡介。

3.教師自身經驗準備:收集本土風景圖片及簡介;掌握毛筆“中鋒”、“側鋒”運筆;調和好2~3種淡彩水粉顏料。

活動過程:

1.觀察圖片,引起興趣。

(1)欣賞本土和祖國的風景名勝。

(2)水墨畫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今天,用水墨表現祖國山河特別有意義!

2.教師提出要求,並對寫生方法作簡單示範

(1)教師介紹水墨的方法。

筆尖貼着紙面走,畫出細細的線條。這叫“中鋒”。

筆肚子側身躺一躺。這是“側鋒”。

(2)欣賞畫家作品,找找“中鋒”、“側鋒”在哪裏。

欣賞中國水墨大師的作品,找一找畫面上哪裏使用“中鋒”,哪裏使用“側鋒”。

3.幼兒寫生,教師巡迴指導

(1)講解構圖的方法。

使用筆尖蘸墨,看一眼,畫一筆,中鋒勾出近處景點的大致形態。

儘量畫大,避免畫得瑣碎、細小,大膽表現具有明顯特徵的.景色。

再用側鋒蘸淡墨來添畫遠處的風景。上顏色。

畫面不用塗滿顏色,留一點宣紙的白色會更漂亮。

淡彩可以塗在剛纔勾畫的濃墨上,畫面上有濃有淡就有層次感。

4.欣賞作品

(1)鼓勵畫面構圖大氣、豐滿的作品。

我們一起來找一找構圖大氣、豐滿的作品。

(2)萌發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今天,我們欣賞了很多祖國山河的圖片,有機會,我們一定要走出照片,走進大自然,

親身體驗一下祖國的壯麗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