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遊戲教案積木

幼兒園遊戲教案積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4W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遊戲教案積木,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遊戲教案積木

幼兒園遊戲教案積木1

活動設計背景

幼兒經常在家玩積木,積木是幼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玩具,爲了能讓幼兒發現積木有多種玩法,並提供觀察和探索的空間,創造動手、動腦的機會,便圍繞積木設計此活動。

活動目標

1、感知積木帶來的樂趣;培養愛動腦、愛實踐的好習慣。

2、能發現積木的多種玩法並大膽嘗試,激發幼兒想象力,創造力。

3、培養交往能力;能與夥伴合作遊戲,體驗合作的樂趣。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遊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遊戲。

5、通過活動幼兒學會遊戲,感受遊戲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發現積木的多種玩法並大膽實踐。

難點:能與夥伴合作探索積木的玩法。

活動準備

許多積木分放在八個小筐中。

活動過程

一、出示積木,引發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許多積木,想請你們玩一玩,你想怎樣玩呢?

二、自由探索玩法

1、個別嘗試

師:誰能來試試你的玩法?誰有不一樣的玩法?(教師適時引導啓發,激發幼兒動腦思考)

師:你的玩法真好玩!積木的玩法多不多?

2、幼兒自由探索實踐

師:還可以怎樣玩呢?大家都來玩一玩,看看誰的玩法多!(教師觀察,幼兒遇阻或出現問題是參與或提示,鼓勵幼兒探索多種玩法,利用幼兒的玩法進行互相啓發,激發幼兒多思考多創造,並留意合作的幼兒。)

3、交流演示

師:你玩了幾種玩法?誰來演示你的玩法?(教師請想法多樣,玩法奇特的幼兒做教多的講解和演示,激發幼兒大膽創造玩法。)

三、合作探索玩法

1、合作演示,激發興趣

師:剛纔有誰和夥伴一起玩了?你們是怎樣玩的?誰來演示一下?(如之前沒有合作玩的幼兒,則教師找一幼兒合作演示,激發幼兒合作遊戲的慾望。)他和夥伴合作玩的好嗎?你想和夥伴怎樣玩呢?

2、幼兒合作探索玩法

師:請你和夥伴一起去玩一玩,看看還有哪些新玩法好嗎?快去和夥伴商量新玩法吧,然後一起玩一玩。(教師觀察幼兒,適當幫助沒有夥伴的'幼兒,給遊戲受阻的幼兒以幫助和啓發;激發幼兒創造玩法,利用“典型”玩法幫助幼兒相互啓發。)

3、交流演示

師:誰來講一講,你和夥伴是怎樣玩的?(教師對幼兒的交往和玩法給予鼓勵和肯定。激發幼兒大膽交往,大膽創造玩法。)

四、延伸

師:小朋友能用積木玩出這麼多好玩的遊戲,真實太棒了!那麼,積木還能用來做什麼呢?請你去研究一下好嗎?(激發幼兒繼續探索和研究的慾望)

教學反思

《積木真好玩》這節課,我的意圖是在選材上非常接近幼兒生活實際。讓學生擺一擺、推一推、搭一搭等實踐活動進一步來了解積木的特性。幼兒好奇心強,愛玩,好動,根據學生這一特點,我創造了多種教學情境,緊緊圍繞“以幼兒發展爲主體”的新理念,讓學生真地獲得成功的體驗和探索的樂趣。

在學生實踐中,學生髮揮了聰明的才智,拼出各種圖形,有小房子、大汽車、大卡車、衣櫃……,各別學生在我的指引下還會移動一個或兩個積木,擺出各種圖形,擺好的小朋友還會去教不會擺的小朋友,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學生都非常積極主動,效果很好。

幼兒園遊戲教案積木2

活動目標

鞏固對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認識。

初步學習積木的不同玩法。

嘗試用肢體語言表現不同的圖形。

活動準備

積木、形狀圖片卡、水彩顏料、圖畫紙等。

積木小偶人、音樂磁帶、錄音機。

學習包《主題活動。積木真好玩》。

活動過程

一、出示木偶激趣

出示積木小偶人,告訴幼兒小偶人很想念它的`積木朋友,問幼兒能不能扮演積木。

二、遊戲《有趣的身體積木》

1.交代遊戲規則與玩法

教師播發音樂,幼兒跟隨音樂在場地裏自由行走,當教師出示圓形、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中的某一圖卡時,請幼兒與同伴手拉手組成形狀。

2. 播放音樂,引導幼兒遊戲。

三、玩積木

1. 交代積木的不同玩法和要求,引導幼兒分組操作。

2. 積木印畫組

讓幼兒自由選取自己喜歡的積木,在其中一面蘸上水彩顏料進行印畫。提醒幼兒不要蘸的太多,鼓勵幼兒印出不同的圖案。

3. 積木排序組

選擇自己喜歡的排序圖卡,找出與圖卡上的圖形大小一致的積木的面,蘸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對應印在圖卡上。

四、引導幼兒操作學習包

活動延伸

將幼兒的作品佈置在主題展示牆上。

將積木投放到美工區,供幼兒繼續印畫。

幼兒園遊戲教案積木3

目標

1、培養幼兒注意聽同伴說話,懂得簡單的應對。

2、能聽懂對方的話,並運用語言進行協商。

準備

積木若干盒。(兩個幼兒一盒)

過程

1、幼兒自願結合,兩個一組,同用一盒積木。即將每盒積木分爲兩份,每個幼兒一份。2、讓幼兒先想一想,自己準備搭什麼,並把想法告訴同伴或老師。

3、請幼兒按自己的設想搭積木。教師提示:

①如果積木不夠用,或缺什麼,請告訴同伴,向同伴借用。

例如:“請借給我一個長積木,我要搭火車……”同伴聽清對方的要求,應滿足對方的要求。

②如果積木缺得太多,要兩人合搭。

4、搭好後,要告訴同伴、老師“它”是什麼?

建議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創造條件讓幼兒合作,引導幼兒彼此進行交談。

小班玩沙遊戲:給水桶喂“沙”

溫州五幼 鄭笑玲

活動目的:

1、幼兒自主探索,利用各種方法給水桶“喂”沙。

2、體驗玩沙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水桶3個、人手一把鏟子。

2、輕快的音樂伴奏磁帶。

遊戲玩法:

將幼兒分3組,在3個場地,放歡快的音樂背景,請幼兒用鏟子挖出沙子投放入小水桶裏。音樂停止後提醒幼兒放下工具,然後根據不同的'裝沙情況,分發不同的小品,以示獎勵。

建議與規則:

1、要求音樂停止後應立即放下工具。

2、教師可提示幼兒嘗試用各種工具來進行遊戲。

3、此遊戲也可以每人一鏟一桶的形式進行。

幼兒園遊戲教案積木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擺弄積木的過程中初步瞭解力的傳遞現象。

2、在操作過程中尋找積木間合適的距離以及學習一些簡單的測量方法。

3、體驗成功的.快樂,激發幼兒對探索科學規律的興趣。

活動準備

每人一籃積木,圖形若干,演示積木若干。

活動過程

(一)玩積木,發現新玩法

1、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積木,你們想不想玩?

2、好,馬上滿足你們的要求,玩的時候看誰最動腦筋,玩出新花樣,玩得最開心。

3、幼兒操作,教師巡迴觀察,發現新玩法。

4、現在,老師請幾位小朋友介紹一下他們的玩法。

5、三位幼兒上臺演示,他們的玩法。

6、你們覺得誰的玩法最開心?爲什麼?

7、你們想不想玩?快,大家試一試。

(二)幼兒玩新辦法——擊積木

教師觀察找出一種玩法的三種現象。

1、現在,老師請三位幼兒上來玩給大家看一看。

2、爲什麼距離大了不行?小了不行?那麼怎樣就行了?請小 友再研究研究,再試一試。

3、幼兒用測量工具,發現原因。

教師小結一種玩法三種現象的原因。

4、剛纔,小朋友在玩的時候,我發現有的小朋友把積木排成 他圖形,他用手碰第一塊積木,後面的積木也會一塊一塊倒下去。現在,老師讓小朋友來排不同圖形,比一比哪組最動腦筋,積木不夠的可以合作。

(三)排不同圖形,發現不同現象。

1、展示不同圖形。

2、爲什麼不同圖形用手碰第一塊積木會有不同現象呢?我們下一次來研究。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

幼兒園積木遊戲教案,搭積木是幼兒最常玩的一種遊戲,搭積木可以鍛鍊幼兒的大腦發育,鍛鍊幼兒的創造力和動手能力,讓幼兒通過積木遊戲學習到很多知識。

幼兒園遊戲教案積木5

活動目標:

1.嘗試在遊戲情境中進行有目的的構建,探索發現積木因不同的連接方法而呈現的奇妙變化。

2.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運用自己喜歡的的方式表達表現。

5.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積木若干、毛毛蟲圖片、絨布毛毛蟲玩具等。

活動過程:

一、自由搭建

1.回憶與交流:你用積木搭過什麼?

2.幼兒嘗試用7塊積木自由搭建。

3.欣賞作品。

教師分析

從自由搭建和作品展示引入,引導幼兒關注積木不同的連接方法所產生的不同效果,以此感受積木的多變性。

二、搭毛毛蟲

(一)遊戲一:搭一條毛毛蟲

1.(教師出示毛毛蟲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其特徵,並提出搭建要求)也用7塊積木搭一條毛毛蟲。

2.(幼兒交流)你是怎樣搭毛毛蟲的?怎樣把毛毛蟲的身體連接起來?

(二)遊戲二:毛毛蟲變長了

1.(教師引導幼兒相互比較,看看誰的毛毛蟲最長)

2.(教師提出搭建要求)讓你的毛毛蟲變得更長。

3.(幼兒“修改作品”後,再次比較並交流)你的毛毛蟲是怎樣變長的?

小結

積木連接的孔越少,毛毛蟲就越長。

(三)遊戲三:會扭動的.毛毛蟲

1.(教師出示絨布毛毛蟲玩具)請大家觀察一下,積木搭出來的毛毛蟲和絨布毛毛蟲在形狀上有什麼不一樣?

小結

積木搭出來的毛毛蟲是直的,絨布毛毛蟲是可以扭動的。

2.(教師引導並提出搭建要求)讓你搭建的毛毛蟲扭動起來。

3.(幼兒再次“修改作品”後交流搭建體會)你是怎樣讓毛毛蟲扭動起來的?

小結

兩塊積木只要各連接一個孔,毛毛蟲就可以扭動了。

教師分析

先讓幼兒嘗試用7塊積木搭建一條能連接在一起的毛毛蟲,目的在於引發幼兒搭積木的興趣;然後再用幼兒自己搭建的作品,通過比較來發現積木不同的連接方法可以使毛毛蟲變得更長的祕密;最後用柔軟的絨布毛毛蟲來啓發幼兒思考硬硬的積木能否搭出一條也能扭動的毛毛蟲。三個環節步步推進,始終在引發幼兒產生認知衝突,從而激勵幼兒大膽探索,在體會積木的多變性的同時體驗遊戲的快樂。

三、師幼交流分享遊戲感受

活動反思

在設計“百變積木”活動前,我主要考慮以下三個問題:

一是內容的生活化。積木是幼兒最常見和熟悉的玩具,每個幼兒都非常喜歡且百玩不厭。作爲一種玩具,能夠獲得幼兒如此喜愛並且持久不衰,本身就說明積木的魅力。但事實上,恰恰是因爲積木的多變性特質而讓幼兒很難獲得理想的搭建結果。幼兒在搭積木時,受從自身意願出發的自由隨性和有限經驗的影響,搭積木活動往往呈現出過度自由而目的性和挑戰性不強的狀況,這一狀況很容易瓦解幼兒搭積木的興趣。教師也大多忽視積木這一玩具背後所隱含的教育功能和價值,忽視提高幼兒搭積木的興趣和質量。因此,選擇幼兒所熟悉的材料——積木作爲活動材料,有利於幼兒與遊戲材料的有效互動。

二是目標的適宜性。考慮到中班幼兒剛從小班升上來,因此,我把本次活動目標設置在:讓幼兒在自由搭建的基礎上,嘗試有目的地搭建;通過發現並掌握積木的搭建方法和技巧,來激發幼兒搭積木的興趣。

三是過程的互動性。作爲有目的的教學遊戲活動,我主要採用了創設遊戲情境,用提問或追問的方式與幼兒互動,以此讓幼兒體驗挑戰和成功的快樂。我認爲有效的師幼互動,應建立在教師對幼兒已有經驗瞭解的基礎上,這樣才能做到既鼓勵幼兒大膽思考和動手探索,又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