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小班的健康教案(集合15篇)

幼兒園小班的健康教案(集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5W 次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小班的健康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小班的健康教案(集合15篇)

幼兒園小班的健康教案1

活動目標:

1.鍛鍊幼兒的動手能力。

2.體驗勞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每人一把椅子、抹布、水。

活動設計:

一、 引出主題,激發興趣。

師:小朋友出汗了,每天都要洗澡。可是我們的小椅子已經好久沒洗澡了,它的身上髒髒的,好難受呀!

你們願意幫小椅子洗澡嗎?

二、師幼討論幫“小椅子洗澡”的`方法

師:你覺得應該怎樣幫助椅子洗澡呢?

三、幼兒擦洗椅子

1.教師交代活動要求:抹布沾水後要擰乾再擦,注意不要將水甩到別人身上。幫助小椅子的洗澡的時候,要仔細,每個地方都要擦。

2.幼兒擦洗小椅子。

四、展示成果。師幼評出小椅子擦得最乾淨的小朋友。

活動反思:活動開始,先以天氣炎熱小椅子也需要洗澡,來引起幼兒的共鳴,激發興趣。進入中班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動手能力,他們很願意自己動手做一些事情,再加之如今獨生子女居多,孩子做簡單的家務機會很少。本次活動既鍛鍊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又讓幼兒體驗勞動的快樂。

幼兒園小班的健康教案2

活動目標:

1.能模仿刷牙的動作,掌握刷牙的方法。

2.能堅持早晚刷牙。延伸活動:請幼兒記錄一星期裏刷牙的次數。

活動目的:

1.明白早晚刷牙的重要性。

2.學習刷牙的方法。

3.欣賞兒歌的韻律。

活動準備:

牙刷、牙膏、小鏡子。可以張開口的手偶、假牙和蛀牙圖樣、紗布。牙齒模型、幼兒自備的牙刷。

活動過程:

1.出示牙刷、牙膏,請幼兒說說它們的用途和在什麼時候使用。

2.請幼兒照鏡子觀察牙齒的顏色、形狀。

3.老師預先在手偶的嘴巴里貼上假牙,其中一隻是蛀牙。在手偶的臉上貼一塊紗布,老師假扮手偶,發出呻吟聲,請幼兒猜猜手偶不舒服的`原因。

4.手偶請幼兒找找他的牙齒哪裏有一個黑色的大洞,請幼兒討論蛀牙的原因,例如:吃太多糖果,又沒有早晚刷牙。

5.請幼兒替手偶想想辦法怎樣治療蛀牙,例如:定期檢查、早晚刷牙、少吃糖果。

6.老師出示牙齒模型示範刷牙,幼兒利用自己的牙刷模仿刷牙的動作。總結分享請幼兒檢查自己有沒有蛀牙。

教學反思:

1.在活動區投放牙齒模型、張貼刷牙步驟的流程圖,進行刷牙練習。

2.請班中有蛀牙的幼兒說說自己長蛀牙的原因及牙痛時的感受。孩子們都會去表達。

幼兒園小班的健康教案3

活動目標:

1.通過小靠墊的多種玩法,發展幼兒的動作能力。

2.激發幼兒的愉快情緒,發展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1.音樂磁帶、錄音機、小靠墊若干。

2.在活動場地上畫一個大圓圈,中間放上和幼兒人數相等的小靠墊。

活動過程:

一、教師帶領幼兒隨音樂做律動進入活動場地,幼兒隨老師做小鳥飛動作圍成圓圈站好,做《大家來做廣播操》律動,活動身體各部分。

二、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和小靠墊做朋友

1.請幼兒先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小靠墊,然後親一親、拍一拍、摸一摸,充分體驗小靠墊的柔軟特性。

①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有什麼呀?(小靠墊)你們喜歡嗎?老師每人送你們一個。現在挑一個最喜歡的吧!

②師:孩子們,我們和小靠墊做好朋友吧!請你們抱一抱、拍一拍、摸一摸小靠墊,有什麼感覺呀?舒服嗎?

2.請幼兒觀察並說出自己的小靠墊是什麼樣子的,並且說一說小靠墊除了可以靠之外還可以幹什麼?

①“誰來說一說你的小靠墊是什麼樣子的?用什麼東西做的?上面都有什麼?”

②“這麼漂亮的小靠墊放在家裏的什麼地方呢?小靠墊有什麼用呀?”

③“除了‘躺’和‘靠’以外還能怎麼用呢?”

三、發展幼兒想象力,請幼兒說一說自己能利用小靠墊怎樣做遊戲

“請小朋友想一想,你能和小靠墊怎樣玩?”

四、依據幼兒的想法,帶領幼兒用小靠墊做遊戒

1.頂着玩:“孩子們,你們看頂在頭頂上像什麼?(小雨傘)下雨了,我們快打上小雨傘吧。”

配上歌曲:下小雨了,下小雨了,滴滴答答滴滴答,下小雨了。

遊戲一定時間後,“我們把小雨傘收起來吧!”(引導幼兒把小靠墊收好坐在線上)

2.坐着玩:“坐着像幹什麼?(劃小船)我們一起來划船吧!”

配上划船歌:划船呀划船呀劃呀!小船劃得快,劃得快呀。劃過這座小山,劃到了家呀!

“起大風了,小船快靠岸吧!”(引導幼兒將“船”劃到圓圈上,結束這一遊戲)

3.爬在小靠墊上玩:“爬在上面像在幹什麼?(小魚游泳)小魚們,快來游泳吧!”

配上兒歌:小魚兒遊啊遊,游到深海里,游到淺海里,小魚兒出來透透氣吧!

“不好了,大鯊魚來了。小魚兒快躲起來吧!”(引導幼兒“遊”到一邊躲起來)

教師扮演鯊魚說:“小魚們遊得這麼快,我只好餓着肚子回家了。”

4.跳着玩:“我們現在像在幹什麼?”(跳蹦蹦牀)

配上兒歌:蹦蹦牀真神奇,一跳跳到天上去。

教師和幼兒一起在小靠墊上跳着玩。

5.“開汽車”:幼兒扮演小司機,把小靠墊當方向盤玩開汽車的遊戲。

配上兒歌:小汽車跑得快,開到東,開到西,嘀嘀。紅燈停,綠燈行。

遊戲一定時間後,“我們到家了,快把汽車停到停車場吧。”

6.用小靠墊進行連接、拼擺:師生共同扮演小馬,夾着小靠墊跳着一起到山上吃青草。下山時,小橋斷了,請幼兒用小靠墊合作“搭橋”過河。

五、對幼兒進行安全衛生教育,隨音樂送小靠墊回家

師:今天小朋友們玩得開心嗎?回家後我們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玩小靠墊,看誰還能想出更好玩的方法。玩的時候還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在跑、跳的`時候不要磕到、碰到硬東西上。

活動反思:

由於本次活動內容貼近幼兒生活,抓住了幼兒的興趣點,所以幼兒能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來,並積極開動腦筋,探索出了小靠墊的多種玩法。在活動中,我將幼兒想出的一些方法配上了兒歌或歌曲,使整個遊戲過程更加活潑、生動,幼兒活動的積極性更高。在每個小遊戲結束時,我運用了生動、形象的語言,“合理”引導幼兒從這一情景中抽離出來,然後開始下一個遊戲。例如:坐着玩小靠墊的遊戲快結束時,我說“起大風了,小船快靠岸吧!”並配上肢體語言,引導孩子們很快地將船“劃”到岸邊停下來,使這一環節很自然地結束。其他環節也是這樣巧妙地結束了遊戲。不足之處:組織情景表演時,如果再進行一些情景佈置就會更加形象,效果也會更好。

活動評析:

本次教育活動是教師利用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小靠墊來引導幼兒進行遊戲,使幼兒“發現”和“創造”出小靠墊的多種用途和玩法,非常有效地激發了幼兒想象力,使幼兒在愉快的遊戲中提高了各種能力。

我們知道,小班幼兒由於年齡小,語言、動作、思維、想象等都處於比較低的水平,離開了成人的引領,他們可能不會合作,也想不出更多的辦法。小靠墊雖然是他們日常中經常接觸的東西,他們也很喜歡軟軟的、有着漂亮圖案的小靠墊,但是他們很難想出這麼多的玩法。這次活動,教師正是抓住了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點,以小靠墊的“好玩”爲中心,把幼兒的活動積極性有效地調動起來,使幼兒始終處於愉快的情緒中,真正體現了“玩中學”、“遊戲中求發展”的理念。

教師把活動過程:設計成幾個遊戲的形式,各遊戲過程又安排了非常有意思的遊戲情境,例如,“劃小船”、“小魚游泳”、“開汽車”、“搭小橋”等,使整個活動過程:顯得有趣、有序,環節非常清楚。每個遊戲的結束也顯得“合情合理”,非常符合小班幼兒的特點。尤其是最後一個遊戲,教師引領幼兒合作拼擺小靠墊來“搭小橋”,更是有意識地培養了幼兒的合作意識,顯示了教師較高的素質。

幼兒園小班的健康教案4

教案分析:本次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認識自己的標記圖,難點是鼓勵幼兒大膽用普通話地說出毛巾、杯子的名稱,並能學說一句簡單的話“這是我的××。”

活動目標:

1、認識自己的毛巾、杯子標記圖、知道自己放毛巾、杯子的地方。

2、學習用普通話說出毛巾、杯子的名稱,並能學說一句簡單的話“我是我的××”。

3、教育幼兒講衛生、不亂用他人物品。

活動準備:

1、各種小動物形象標記圖,每人兩張(同樣的)

2、錄音機、磁帶(肉錄“找朋友”音樂)

3、教師在貼標記圖處點一圓點,作爲貼標記圖的位置。

活動過程:

一、認識標記圖

1、老師出示標記圖,請幼兒從中選一種動物做朋友(兩張)。老師說:“每個小朋友都找到一個小動物做朋友,告訴大家誰是你的好朋友?”請幾個幼兒舉圖說一說,並讓同組的幼兒互相看看、說說:“這是××,它是我的好朋友。”老師巡迴幫助指導。

2、分組遊戲:每人將標記放在桌子的中間,幼兒一邊繞本組桌子一邊隨音樂唱“找找找,找朋友,找到我的好朋友,敬個禮,握個手,你是我的'好朋友!”歌唱完,每人找到自己的標記圖。(玩兩遍)。[點評:在遊戲中讓幼兒自然,充分體理了幼兒的自主性、加深對好朋友的印象。

]二、確定毛巾、杯子位置

1、出示毛巾,問幼兒:“這是一塊什麼?毛巾有什麼作用”,(啓發幼兒說出:能擦手,能洗臉等)。

2、出示杯子,問幼兒:“這是一隻什麼,杯子有什麼用?”(啓發幼兒講出:可以喝水、喝牛奶等)

3、老師提出:“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塊毛巾,一隻杯子,放在一起隨便拿用很不衛生,容易染病。誰有好辦法讓小朋友找到自己的毛巾、杯子?”(啓發幼兒說出把好朋友貼在旁邊作標記。)

4、請幼兒把兩張杯子標記圖分別貼在毛巾、杯子旁的圓點處。

5、請幾位幼兒說說自己的毛巾、杯子在哪裏?把好朋友貼在哪裏?並指給大家看。問和這些幼兒同組的小朋友,他說的對不對。

6、幼兒手指自己的毛巾和杯子,說出:“這是我的毛巾”,“這是我的杯子”。

三、小結:以後小朋友要用毛巾、要喝水,就到你自己的好朋友這裏來。找好朋友時,注意要仔細看清楚,不要找錯了,要用自己的毛巾和杯子。

點評:讓幼兒通過“找朋友”找到自己的毛巾,杯子,幼兒記得牢,也不易弄錯。]活動延伸:遊戲活動。如“快快找到好朋友”。遊戲時比比誰最先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可在毛巾處,也可在杯子處。)日常教育活動滲透:日常生活談話、請幼兒說說自己的動物朋友喜歡吃什麼,長得什麼樣等。

家園配合:

1、讓幼兒從動物標記圖中找到自己的動物朋友,並帶回家放在自己的毛巾、杯子處。

2、請家長向孩子介紹“動物朋友”的習慣或特徵。

3、在“家園聯繫欄”內談毛巾分杯杯必要性。

4、要求幼兒在家裏也能做到分巾、分杯。創新教學方法與策略:改變過去老師先貼好標記圖再按座位等順序分配給幼兒,然後教其認識的做法。採取“自選―練習―尋找”的方法,讓幼兒有更多的自主權。這種尊重幼兒的方法,調動了幼兒的學習的主動性,並使幼兒儘快熟悉了周圍環境。

幼兒園小班的健康教案5

活動目標:

1、 知道遊戲的規則和玩法;

2、 能夠迅速記住自己的組別;

3、 樂意參加遊戲活動準備: 在場地的兩側畫兩個大圓圈,作爲糧倉

活動過程:

一、 開始部分

1、 教師對幼兒進行分組:一組金豆豆,一組銀豆豆。

2、 帶領幼兒到戶外場地明確兩個大圓圈,一個爲黃色糧倉,一個白色糧倉。

二、具體部分

1、請兩組幼兒混合蹲在一個圓圈內,老師念兒歌:“金豆豆,銀豆豆,一顆一粒不能丟,顆顆汗珠粒粒豆,揀到我的盒裏頭。邊念邊摸圈裏幼兒的頭,被摸到的幼兒馬上起來跟着走,直到豆豆揀完爲止,最後揀豆人說:“金豆豆進黃色糧倉,銀豆豆進白色糧倉。”大家馬上分開,各自向指定地點跑去,並拉成圓圈,看哪對拉得又快又好。

2、幼兒開始遊戲數次。

規則:金豆豆必須進黃色糧倉,銀豆豆必須進自己糧倉

三、結束部分教師對本次遊戲中表現好的.幼兒進行表揚。

幼兒園小班的健康教案6

活動目標

模擬出遊過程,激發對幼兒春遊的嚮往。

知道春遊時需要準備的物品及它們的功能。

知道春遊中不安全行爲的解決方法,懂得保護自己。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春遊場景圖、食物圖、垃圾圖、公園實拍圖等。

活動過程

播放春遊場景圖,幼兒模擬坐汽車去春遊。

——旅遊大巴開來了,帶着我們去春遊。有什麼辦法可以安全又快速地上汽車呢(排好隊不推不擠,抓住扶手一步一步上汽車。)

——大家一起排隊上車吧!

播放春遊的公園照片,引導幼兒看一看、說一說。

——下車咯!我們去逛一逛吧!

——你們看到了哪些漂亮的景色、有趣的東西呢?

出示食物圖,引導幼兒說說春遊要帶的食物。

——逛累了,我們休息一下,吃點東西吧!你們帶了什麼食物?哪些是必須要帶的?(口渴了、肚子餓了,最需要的還是開水和乾糧。)

——那麼其他好吃的東西也想帶,怎麼辦呢(書包沒有滿的'情況下可以帶些自己想帶的食物)

出示髒亂的場景圖,鼓勵幼兒解決問題,瞭解其他物品的功能。

——哇,吃完東西產生了一大堆垃圾,怎麼辦

——吃完食物,小嘴小手黏黏的,怎麼辦

播放課件內容,引導幼兒幫助走失的豆豆。

1.播放豆豆哭泣動圖。

——豆豆爲什麼哭呀?

2.引導幼兒想辦法幫助豆豆,通過幫助豆豆知道春遊時的不安全行爲。

——小朋友,你叫什麼名字爲什麼哭呢

——怎麼幫助豆豆找到老師(引導幼兒發現豆豆胸前的電話號碼)

——這是誰的電話呢可以請誰幫忙打電話?(老師、公園的保安)不能隨便跟陌生人走哦!

——老師來接豆豆了,我們跟豆豆再見!你們想跟豆豆說些什麼?

3.引導幼兒說說有哪些不安全的行爲,可以怎麼避免。

整理好東西,坐汽車回幼兒園。

活動延伸

家園共育

請家長協助幼兒一起在家準備春遊物品,爲幼兒的春遊做好準備。

幼兒園小班的健康教案7

活動目標:

1、利用情境畫畫,呈現飯後用紙巾、小毛巾擦嘴巴的方法,訃幼兒能夠學習禮儀。

2、呈現飯後的整理工作,提醒幼兒飯後要擦桌子,收拾食物殘渣及把果皮丟到垃圾筒,並記得洗手。

活動準備:

幼兒已瞭解幼兒園用餐的一些常規

活動過程:

(一)教帥講述故事內容,說明小朋友奇奇、小狗汪汪和小貓咪咪吃完飯後,大家都記得用紙巾或小毛巾擦拭嘴巴,嘴巴就不會油油的了。

(二)教師提問:小朋友吃完飯後嘴巴會不會油油的'?要怎麼處理?可以用什麼東西擦嘴巴呢?請幼兒自由發言。

(三)講故事:《彩虹村的禮儀大使》。

(四)說完故事,教師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爲什麼山羊會被選上嗎?”請幼兒說說自己的想法。

(五)教師請兩位小朋友上臺示範吃飯時應注意的事項,如:

1.用餐時,要坐端正,手肘不張開。

2.吃東西不說話,也不發山聲音。

3.細嚼慢嚥,不翻撿菜餚。

4.不可邊吃邊玩。

5.不揮動湯匙。

6.吃完飯後用開會溯口和擦毛巾將嘴巴擦乾淨。

教師提問:飯後要做些什麼呢?引導幼兒觀察幼兒用書頁面的圖意,

並說出飯後應完成的工作,如:用抹布擦桌子,把果皮丟到垃圾桶等。

幼兒園小班的健康教案8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瞭解用腳的不同部位能踩出不同腳印。

2、讓幼兒練習在不同腳印拼擺的小路上行走,初步發展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音樂磁帶一盒,相同腳印的小路一條,泥板4—5塊,不同腳印的小路,拱形門兩個,鞋架兩個。

2、場地準備:

活動過程:

1、複習腳的`結構

你們瞧,我們都有一雙什麼呀?

複習前腳掌、腳跟。

“今天我們要和小腳丫做遊戲。”

2、準備活動:在活動室內,教師和幼兒赤腳,在音樂的伴奏下一起進行全身運動,重點引導幼兒用腳跟、腳尖、雙腳,走一走、跑一跑、跳一跳。

3、讓幼兒體會用腳的不同部位能踩出不同的腳印。

“現在,老師帶你們去走一條很特別的小路,這條小路上有很多小腳印。你們可以想出各種方法來走這條小路。”

l教師和幼兒一同走相同腳印連成的小路。

提問:你是用什麼方法來走這條小路的?

請幼兒說一說並演示。

l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力,在“泥板”上踩腳印。

提問:你的小腳還會踩出哪些不同的腳印?

請個別幼兒說一說,並在“泥板”上踩腳印。

小結:用腳的不同部位能踩出不同的腳印。

4、引導幼兒走不同腳印圖板拼成的小路,初步發展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剛剛我們走了這一條特別的小路,接下來,老師要帶你們去走另外一條不同的小路,看看有什麼發現。”引導幼兒觀察小路上的腳印。

提問:

l你們剛剛走這條小路時發現了這條路上的腳印有什麼不一樣嗎?

那腳印不一樣,小朋友剛纔是怎麼走的呢?(按腳印的樣子走)

小結:小朋友在走腳印時,要看清楚它是哪個部位踩出的腳印,腳趾頭應該朝哪邊,這樣纔會走的準確。

那我們再去走走這條小路,記住了,要按腳印走,可不許犯規噢。這次走,老師還要請小朋友動腦筋想想怎麼走速度會更快。

幼兒再次練習。

l你們剛纔是怎麼走的?

l那怎樣走速度會更快呢?

那待會兒小朋友自己和同伴去試一試、比一比是走得快還是跳得快,好嗎?

剛纔小朋友都玩得很累了,我們一起來放鬆一下吧!

5、在音樂的伴奏下,教師和幼兒一起做放鬆活動。

幼兒園小班的健康教案9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漱口方法。

2、讓幼兒知道漱口可以清潔牙齒

活動準備:

1.芝麻糖、調羹、鏡子、杯子、水、水桶等。

活動過程:

活動導入,請客吃糖: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禮物想不想知道是什麼呀?(教師出示芝麻糖,讓幼兒品嚐)

“老師帶來的糖好吃嗎?哎呀,你們的牙齒怎麼了呀?(引導幼兒發現牙齒上的黑芝麻,引導幼兒之間相互觀察自己的牙齒)。

3、幼兒自由討論清潔牙齒的辦法。

4、教師總結:

牙齒髒了可以用牙刷刷牙,也可以用漱口的辦法,可是幼兒園裏沒有牙刷,就讓我們來漱口吧。那誰在家裏漱過口的,請你來試一試。(請個別幼兒示範漱口)

4、請幼兒討論漱口的方法是否正確。

5、集體學習:正確漱口的方法

(1)、教師演示:手拿小杯子,喝口清清水,擡起頭,閉起嘴,咕嚕咕嚕吐出水。

(2)、幼兒邊念兒歌邊學習正確漱口的方法。(空手模仿)

(3)、請個別幼兒聽口令做動作。

(4)、集體聽口令,做動作。

5、漱口,幼兒拿好杯子喝水漱口,吐在水桶裏。

6、照照鏡子,比一比,誰的牙齒最乾淨。 漱口習慣的養成,光靠幼兒園是不行的,所以,學習活動結束後,應將漱口要求及兒歌內容告之家長,請家長在家裏也督促孩子養成飯後漱口的好習慣。

活動反思:

飯後漱口雖是生活小事,但它關係到孩子今後良好的生活習慣的確立,孩子養成這個習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儘管前一週我們不厭其煩地提醒他們,但總是有個別孩子跟你“捉迷藏”,能逃則逃,逃不脫則敷衍了事。

自從那次觀察活動後,孩子們漱口積極多了,不用老師提醒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認爲我們應給孩子創設一個能讓他們親自去感知、去操作、去體驗的'環境。這樣,我們的孩子才能真正體驗到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重要性,並逐漸把這種認識變成自覺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