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推薦】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精選20篇)

【推薦】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精選2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4W 次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推薦】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精選20篇)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看一看、擺一擺、說一說和數一數,初步感知5以內的序數。

2.能嘗試看標記將汽車分類排序,並學會正確使用量詞“輛”。

3.在開車、玩車和停車的情境中,體驗和同伴共同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由彩色地墊拼成的停車場,上面設置用桌子拼成的公路;停車場標記P、賽車與吉普車的圖片、5以內數字從小到大排列標記圖:音樂磁帶《Riding in my car》;玩具汽車(吉普車或賽車)人手一輛。

活動過程

一、汽車總動員――選車與玩車

1.選車:(教師出示玩具汽車)你們認識哪些車?請你選一輛自己喜歡的汽車。

2.玩車:(說說汽車的顏色、大小和外形等特徵)你玩的是什麼車?你的車有哪些地方和別人的車不一樣?

二、看標記――停車

1.認識停車場:

(教師出示由彩色地墊拼成的兩個停車場)這裏一共有幾個停車場?每個停車場有幾個車位?請給你的車找一個車位。第一個車位上是什麼車?你的車停在第幾個車位上?

(分析:幼兒在教師的幫助或提示下說出自己停車的位置,初次感受5以內數字的序列。)

2.分類停車:

(教師把賽車與吉普車標記圖放在停車場)這裏應該停什麼車?賽車與吉普車停對了嗎?應該停在第幾個車位上?

小結:原來這裏的停車場是按照車的種類來劃分的,一樣的車要停在一起。

(分析:讓幼兒學會看停車標記,並能夠自我糾錯。)

3.看數字停車:

(1)我們繼續去旅行。請車子停在第×個車位上的小司機把車開出停車場。(幼兒聽指令相繼移動小汽車)還有幾號車位上的車沒有開走?

(2)(教師出示賽車與吉普車標記圖和5以內數字從小到大排列標記圖)停車場上的標記圖有什麼變化?請小司機根據提示停車。他們停得對嗎?誰來幫助他們正確停車?

小結:這個停車場和剛纔的有點不一樣,不僅要分類停車,還要把相同的車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三、結束旅行――開車

教師:小司機們,現在我們要結束旅行回家了,請根據我的口令把你們的車開出停車場。

(播放背景音樂《Riding in my car》)

活動反思

小班幼兒的思維特點以具體形象思維佔優勢,抽象概括能力比較差,因此,數學活動對於這一年齡段的幼兒而言,並不容易展開。在本次活動中,教師將原本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自然巧妙地融入於直觀生動的遊戲情景中,使幼兒能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愉快地學習,在不斷的擺弄和探索中,建立對5以內數字以及序列的初步概念。該活動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材料簡單,貼近生活。

在活動中,教師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生活體驗,用色彩鮮豔的地墊相拼成停車場,把幼兒學習用的小桌子當作公路,將印有字母P的紙牌、畫有賽車與吉普車的圖案作爲停車標記,活動材料簡單,情景創設符合幼兒生活實際和理解能力。

第二、層次清晰,結構完整。

該活動遵循了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設計了自由停車、分類停車和根據雙重標記停車三個環節,每個環節所提問題明確且層層深入,不僅激活幼兒思維,還能引導幼兒通過不斷擺弄,來體驗相關知識,積累識數經驗。

第三、把握時機,善於等待。

活動中當幼兒操作出現錯誤時,教師改變了以往直截了當予以糾正的方法,而是有所等待,給幼兒思考和糾錯的時間。要求幼兒根據雙重標記停車,顯然是本次活動的難點,當幼兒根據新的要求移動汽車時,教師能及時地用簡潔明瞭的語言提醒幼兒不要着急,而是留在那裏等一等、想一想、看一看,再與旁邊的汽車比一比,自己檢查是否符合停車要求,引導幼兒自我發現並自我糾錯,充分尊重了幼兒學習的主體性。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在一次美術活動時,有一個小朋友發現,一張紅色的紙掉進水裏,水就變成紅色的了,小朋友們對這個現象很感興趣,於是我抓住這個教育契機,注意創造操作環境,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自己去探索,發現物品在水中是否褪色,從而萌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目標】

1、能比較主動的參與觀察和操作活動,發現生活中有的東西在水中有褪色的現象。

2、樂意用語言表達觀察到的現象。

3、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收集生活中的紅色物體,如紅色雪花片,紅色皺紋紙,紅色蠟光紙,紅布,紅毛線。

2、一杯清水,二個罐子,每人四個透明盛水的杯子,水杯上分別帖有紅色物體的標記。

3、記錄單一手一份,印章每人一個。

【活動過程】

1、變魔術引出活動,激發幼兒的興趣。

出示一杯清水和兩個罐子,師:今天老師來給大家表演一個水的魔術,你們想不想看?師:這有一杯水和兩個空的罐子,你們看看兩個罐子是不是一樣的?現在老師把杯子裏的水同時倒進兩個罐子,等會兒再倒出來,你們看看會發現什麼?(老師操作分別將兩個罐子裏的水倒回到杯子裏。結果一個罐子裏的水還是清水,面另一個罐子裏的水變成了紅色的)

2、尋找原因

師:咦!這杯水怎麼會變成紅色的呢?(幼兒猜測)

師:讓我來告訴你們這個祕密吧,請你們閉上眼睛大聲數一、二、三(當幼兒數到三的同時把罐子的蓋子打開,讓幼兒發現原來裏面有一張皺紋紙)

師:有的小朋友說,是紙身上的顏色跑到水裏了,是不是真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3、教師示範小實驗:觀察皺紋紙浸在水裏會褪色

師:看清楚這張是什麼顏色的?現在老師把它放在水裏,仔細看,紙有什麼變化?師生一邊觀察一邊發現,紙的顏色變掉了,變深了還是變淡了?

師小結:東西放在水裏顏色會變淡,這就叫褪色。

師:那麼褪掉的顏色跑到哪裏去了,水有什麼變化?

4、幼兒實驗

(1)認識材料

剛纔我們知道皺紋紙浸在水裏容易褪色外,老師這裏還準備了幾樣紅色的東西,看看是什麼?我們也來自己動手做實驗把它們放在水裏看看會不會褪色?

(2)介紹操作方法

每人準備了四個裝有水的杯了,每隻杯子上都貼有每樣東西的標記,就是告訴你應該把哪樣東西放進去。

(3)出示記錄單,

講述記錄方法這是一張記錄單,記錄單上也貼着四樣東西的標記,等一會兒實驗後你發現哪樣東西會褪色,就用印章在這個東西的標記下面印個印。

(4)幼兒實驗

每個幼兒自己動手操作,把四樣東西分別放進相應的杯子,觀察該物體是否有褪色的現象。

(5)幼兒記錄實驗結果。

教師幫助幼兒一起在實驗記錄單上記錄實驗結果。

(6)幼兒講述實驗過程。

我們一起來看看實驗結果,這些材料放在水裏都褪色了嗎?哪些材料容易褪色,哪些材料不容易褪色?

(7)小結

並不是所有的東西放在水裏都會褪色,有的容易,有的不容易。

是不是各種各樣的紙都會褪色呢?讓我們在活動時間再來做實驗,是不是各種布料都會褪色呢?那就要我們小朋友在媽媽洗衣服時仔細看一看,把你的發現告訴我們。

活動反思】

幼兒對這次科學活動很感興趣,積極的探索什麼東西會使水變成紅色但是,由於引導不夠,幼兒對褪色這個概念沒有認識。。對於記錄單的使用,有些幼兒還沒有掌握。記錄單的作用也沒有完全的體現出來。給幼兒的操作時間也短了一點。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耳朵能辨別聲音,瞭解保護耳朵的方法。

2、能夠仔細聽辨聲音並嘗試模仿。

3、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4、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活動準備

1、《奇妙的聲音》音樂CD,教師教學資源。

2、請幼兒收集會發聲的玩具帶到幼兒園。

3、鼓、碰鈴等樂器。

活動過程

1、鼓勵幼兒玩新玩具,聽新玩具“唱歌”。

(1)拍拍、捏捏、敲敲、打打、聽聽新玩具。

(2)說說玩具怎樣“唱歌”。

2、提供聲音環境,讓幼兒聽聽奇妙的聲音。

(1)教師敲打樂器,請幼兒學一學鼓、碰鈴等樂器發出的聲音。

(2)聽音樂CD,感受奇妙的聲音,說說喜歡聽的聲音。

3、引導幼兒聽聽周圍的聲音,瞭解護耳常識。

(1)戶外散步,聽聽周圍有什麼聲音,知道生活中有很多聲音,耳朵能幫我們聽到聲音。

(2)說說怎樣保護耳朵,如:不隨便挖耳朵,遇到較大的聲音時要張大嘴巴捂緊耳朵,不把東西放進耳朵裏等。

活動延伸

學做“小喇叭”:

1、教師對一名幼兒耳語一句短語,如:“我愛你們,請你笑一笑”,在請幼兒大聲告訴大家。

2、遊戲可反覆進行。

教學反思

一、這堂課成功地激發了幼兒的對聲音的好奇心。

二、在活動中認識聲音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

三、幼兒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激發。

四、對物品選擇的類別還要更巧妙。

五、活動的過程要設計得更有趣。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意圖:

觀察能力是一種有目的、 有計劃、 比較持久的感知活動, 是知覺的最高形式。觀察是積累知識的起點,又是 科學發現的開端,任何學習、聯繫實際的科學研究和藝術創作,都始於對自然和 社會現象的精細觀察。

活動名稱:

科學《找尾巴》

活動目標:

1、 訓練幼兒觀察力比較,分析的能力。

2、 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3、 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並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4、 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可以摘掉尾巴的小動物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1、 導入活動:

剛纔老師和大家學了一首尾巴的兒歌,現在老師手裏有很多小動物它們都沒有尾巴,那我要小朋友來幫他們找一找。

2、 展開活動

1) 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麼呀(蝌蚪)對了,小蝌蚪的尾巴不見了,老師來幫她找找,是這條嗎?(不對)再試試,這條對了。

2) 小朋友你們想試試嗎,請每個小朋友到老師這裏須操作材料,你們和媽媽一起來找一找,請媽媽用老師剛纔的方法引導自己的孩子做。

3、 結束活動:

小朋友都不錯,媽媽都獎勵自己寶寶一個,呱呱。

活動延伸:

媽媽在家裏要多引導寶寶觀察自己身邊的事物。

活動反思:

觀察力是人類智力結構的重要基礎,是幼兒認知世界的眼睛,通過幼兒良好的觀察力,可以主動獲取知識,滿足好奇心、求知慾。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引導幼兒發現多種有趣的靜電現象。

2、培養幼兒觀察、探究周圍事物的興趣。

3、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

活動準備

紙娃娃、氣球、塑料筆桿、尺子、綢子、吸管、乒乓球、小筐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老師提供材料,引導幼兒觀察、操作,並說說這些操作材料有什麼不同。

二、感知有趣的靜電現象。

1、出示紙娃娃,讓幼兒看一看

提問:紙娃娃會站起來嗎?能跳舞嗎?。

2、請你們用老師供給的材料,讓紙娃娃跳起舞來,讓幼兒自由討論並進行操作,

老師巡迴可啓發幼兒更換試驗材料。

3、請幼兒看看老師的紙娃娃能跳起舞來嗎?

只讓幼兒看結果。增加幼兒探索的興趣,可反覆讓幼兒看幾次。

4、幼兒再次進行操作,教師用語言啓發。

5、請操作成功的幼兒示範給大家看,並講講是如何讓娃娃跳起舞來的。

6、幼兒操作,增加興趣。

三、小結。

紙娃娃爲什麼會跳起舞來了呢?因爲吸管、尺子等經過磨擦它們產生了靜電,用它們去接近紙娃娃,紙娃娃就會跳起舞來。我們平時也能看到許多的靜電現象,如夏天的閃電,晚上脫毛衣時盾到的亮光等,這都是靜電現象。

四、出示氣球,請幼兒想想除了尺子、吸管可以使娃娃跳舞外,氣球行不行?

請幼兒操作,可讓幼兒在衣服上、辮子上、頭髮上、臉上進行磨擦。

1、用磨擦過的氣球去接近同伴或自己的頭髮會出現什麼情況?

2、磨擦過的.氣球用手去接近它,會怎麼樣?

3、磨擦過的氣球往毛衣上放,往牆上放呢?

讓幼兒自由操作,並說說操作過程及結果。

五、出示乒乓球,幼兒倆人或三人合作進行操作,通過手裏的工具怎樣使乒乓球動起來?

1、幼兒進行操作,教師可用語言提示。

2、讓實驗成功的幼兒表演給幼兒看。

六、總結。

今天我們通過動手操作發現了有趣的靜電現象,它不但可以讓紙娃娃跳起舞來,還能讓我們的頭髮一根一根豎起來,

就連乒乓球也乖乖的跟着我們的指棒轉。你們想不想讓爸爸、媽媽也看一看呢?請你們把氣球帶回家表演給家長看。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 篇6

學情分析

每到週末,家長常會帶着幼兒去採摘,幼兒很喜歡這種活動。每次談到這些的時候,都感到特別開心。於是,我把這種遊戲搬到了課堂上。對於簡單的顏色(紅黃藍)、圖形(三角形、圓形、正方形)和大小,幼兒都已經有了初步瞭解。在此基礎上我設計了本節課,對象是小班末期的幼兒,目標是引導幼兒在能夠按照物體的一個特徵進行分類的基礎上,學習按兩個特徵對物體進行分類。

活動目標

1.知識經驗目標:

能夠根據物體的任意兩個特徵(顏色、大小、形狀)進行分類。

2.情緒情感目標:

在遊戲中引發幼兒對事物的簡單特徵感興趣。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

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卡片若干;歡快的音樂;小兔子頭飾每人一個,動物手偶;兩個道具房子;兩個小筐。

2. 經驗準備:

對圓形、正方形、長方形已有一定的瞭解。

活動過程

1.情境導入

師:今天天氣真好,兔媽媽要帶兔寶寶們去採果子。看誰採的果子多。請幼兒將採好的果子貼在自己身上。聽音樂開始,音樂結束後就要回到座位,不能再採了。

分析:以情境引入,可以充分吸引幼兒,提高他們的興趣。兔寶寶的形象活潑可愛,深受幼兒喜愛。教師扮作媽媽,帶領幼兒去採果子,有一定的遊戲性,幼兒的參與度大大提高。教師要把果子放在教室的各個角落,分散開,避免幼兒在採摘時互相碰撞。如果第一次採的果子不夠多,還可以進行第三次。音樂的長短要根據幼兒遊戲的時間長短而定,要選擇歡快而且有節奏感的音樂,能體現出幼兒出遊時的愉快心情,這樣幼兒才能融人其中。

2.點數並講述

進行果子的點數工作,首先自己數自己的。之後,請個別幼兒上前展示。全班一起進行點數。

師:你們採的果子都長得一樣嗎?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請幼兒說一說果子在形狀、顏色和大小上存在哪些不同。(長得不一樣,有紅的、有黃的,有大有小,有三角形、有圓形等)

分析:教師在準備教具的時候,要儘量多,而且要做得比較準確,讓幼兒易於分辨,特別是在大小上,不同形狀果子的大小要基本一樣。

3.按圖形進行分類

請幼兒將圓形的果子貼在上表上,三角形的果子貼在褲子上,正方形的果子貼在袖子上。

分析:幼兒如果不能獨立操作,可以請教師幫忙。把各種形狀的果子貼在不同的地方,是爲了幫助幼兒更好地分類,方便幼兒數清。幼兒按教師要求進行分類點數。請個別幼兒展示自己身上的果子,之後全體幼兒按照順序進行點數。

師:請你們一起數一數他身上有幾個圓形的果子?幾個正方形的果子?幾個長方形的果子?

分析:先請幼兒自己數,然後幫身邊的小朋友數,最後集體數。要留給幼兒足夠的獨立數數的時間。避免集體數數的時候,個別幼兒還沒數完自己身上各種形狀的果子有多少。在集體數的時候,教師要按照一定的順序,這也是一個正確的引導的好方法,因爲小班幼兒模仿能力很強。

4.按物體的兩個特徵進行分類

(1)情境引入

師:這裏有兩所房子,我們把採到的果子也分給他們一些吧!

師:這裏是鳥和貓的家。大鳥喜歡吃藍色的果子。小鳥喜歡吃三角形的果子。小貓喜歡吃小的紅顏色的果子。大貓喜歡吃大的圓形的果子。剩下的果子我們自己吃。

分析:有趣的故事情境,可以激發幼兒的興趣,並和他們喜愛的小動物聯繫在一起,增強他們的專注力。問題逐漸深入,從一個分類維度到了兩個維度,幼兒要一個一個完成。教師要反覆強調,給幼兒留下思考時間。這一環節還能教會幼兒如何分享,對幼兒情感方面的培養也起到了促進作用。

(2)再次更換情境

師:我們都出來一天了,該回家了,誰在家等我們呢?我們也採些果子給爸爸吧!爸爸喜歡吃黃顏色的正方形的果子。請你把這些果子放到筐裏。剩下的果子我們撿到另一個筐裏,晚上我們一起吃,好嗎?

分析:這個環節的設置是在上一個環節的基礎上,教會幼兒和家人分享,教給幼兒一些做人的道理。

5.結束部分

活動自然結束。特地下所有的果子撿完後,請小兔子們回家。幼兒洗手,準備吃果子。

分析:最後這個環節,主要是讓幼兒明白,做事情要有始有終。小班的幼兒容易有始無終,要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爲習慣。

活動延伸:

在活動醫投放材料,讓幼兒繼續鞏固按物體的兩個特徵進行分類的方法。如不同顏色的瓶子上有不同形狀的口,不同大小的瓶子上有不同顏色的口等,讓幼兒向瓶中投放不同的物體。

分析:按物體的兩個特徵進行分類,對於小班幼兒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所以在活動區投放材料,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鞏固。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引導孩子感受一起玩雪、賞雪的快樂。

2、通過撕紙,促進幼兒小肌肉羣的協調發展。

3、通過觀察,讓幼兒初步瞭解雪花的特徵。

4、瞭解雪在不同溫度下的變化。

5、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音樂:小雪花

2、趣味練習:貼雪花

3、圖片:雪景

4、白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談話導入活動。冬爺爺給我們送來了禮物,看看是什麼禮物?

二、展開

1、感受雪花,欣賞優美的雪景(圖片)

告訴幼兒雪是冬季纔會有的自然現象,引導幼兒仔細觀察雪的顏色、特徵。

2、欣賞故事《冬爺爺的禮物》

提問:

(1)冬天來了,瑩瑩來到花園裏,發現有什麼變化?

(2)冬爺爺送給瑩瑩的禮物是什麼?

(3)雪花是什麼樣的?

3、組織幼兒佈置冬天的環境,放音樂。

(1)撕雪花:每個幼兒一張白紙,讓他們撕成小碎片,比一比誰撕的最小。

(2)佈置雪景:灑落雪花,感受下雪的場景。

4、趣味練習:貼雪花

按照雪人身上的數字貼出相應數字的雪花。

引導幼兒進一步觀察雪的變化,並體驗和小夥伴共同遊戲的快樂感覺。

三、結束

欣賞故事《下雪了》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爲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通過幼兒動手操作,引起幼兒對物體在水中有沉有浮這一現象的興趣。

活動準備:

臉盆、小碗、水桶、積木、雪花片、木珠、小勺、玻璃球、小石塊

活動過程:

1、激發興趣

“桌上的小籃子裏有許多東西,小朋友想不想看一看?玩一玩?(請幼兒說一說籃子裏的物品)

“盆裏的水藍熒熒的,真漂亮,小朋友喜歡不喜歡?我們小朋友可喜歡玩水了,小籃子裏的東西也想到水裏去玩一玩,等一下請小朋友把小籃子裏東西放到水盆裏去,看看它們到水裏後會怎麼玩?看看會有哪些東西不見了?”

2、第一次嘗試

A、幼兒每人一份材料,引導幼兒將物品放入水中,並觀察什麼東西不見了。

B、討論:什麼東西是浮在水面上?什麼東西不見了?不見的東西哪裏去了?

3、第二次嘗試

A、讓幼兒把浮在水面上的物品拿出,用小碗將盆裏的水舀到小水桶裏(提醒幼兒注意不要將水撒到外面)

B、幼兒操作,引導幼兒注意觀察水底的東西。

4、總結

“我們把放到水裏後不見了的東西這一現象叫沉,把放到水裏後看的見東西的這一現象叫浮。”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探索,初步瞭解不同形狀的工具吹出來的泡泡都是圓形的。

2、樂意大膽猜想,嘗試集體記錄。

3、體驗探索活動的樂趣。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5、通過活動幼兒學會遊戲,感受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不同形狀的吹泡泡工具 泡泡水 記錄紙 各種形狀標記 抹布等

活動過程:

一、 幼兒在玩中學習吹泡泡的方法

1、師:你們吹過泡泡嗎?

老師也爲你們準備好了吹泡泡的材料,請你們去吹一吹,比比誰吹得泡泡多、泡泡大。吹得時候請寶寶找個空地方,不要吹到小臉上,也不要把把小工具貼在小嘴上,聽明白了,那就行動吧!

2、交流吹泡泡的方法

1、提問:你是怎麼吹泡泡的?(幼兒自由說說)

小結:先拿小工具在泡泡水裏浸一下,然後慢慢拿起放到嘴邊輕輕吹一吹,這樣泡泡就吹出來了。

2、想不想再試一試?

好!這次老師要請你們不僅都要吹出大大的泡泡,還要看看你吹出的泡泡什麼形狀的

幼兒再次操作

二、探索圓形工具吹出來的泡泡形狀並做好記錄

師:寶寶們,真棒!都成功了,告訴我你們吹出的泡泡是什麼形狀?(圓圓的)哪個小工具吹出的泡泡是圓圓的。

小結:原來圓形工具吹出的泡泡是圓圓的。我們來找個圓形標記貼在圓形工具的下面。

三、出示不同形狀的工具,大膽猜想

師:這又是什麼工具?(星星形工具)猜猜它又會吹出什麼形狀的泡泡呢?我們找個標記貼到星星工具的下面。

以同樣的方法出示長方形工具並做好猜想記錄。

四、幼兒自由探索,觀察泡泡的形狀

長方形和星星形吹出的泡泡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請你們自己去吹一吹、看一看。

五、交流發現並進行記錄

1、師:星星形吹出的泡泡是什麼樣子的呢?(圓圓的)長方形形吹出的泡泡是什麼樣子的呢(圓圓的)

2、記錄操作結果

小結:

原來不管什麼形狀的工具吹出來的泡泡都是圓形的,泡泡都是圓的,真有趣。讓我們趕緊把這個好消息去告訴其他的小朋友吧。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 篇10

一、活動目標:

1、能有興趣地觀察下雨的情景,知道春天會下雷雨。

2、充分體驗聽雨、看雨、玩雨的樂趣。

3、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4、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活動前瞭解天氣預報,選擇下雨天氣開展此活動。

活動室內準備幾把雨傘。

錄音機,音樂《大雨小雨》磁帶。

、活動過程:

1、談話引起興趣。

"轟隆隆,轟隆隆"是什麼聲音在響呀?讓我們一起豎起小耳朵仔細聽。引導幼兒知道轟隆隆的聲音是打雷的聲音,瞭解春天來了,有時也會下雨,這就是春雨。

2、和幼兒一起聽雨。

我們一起閉上眼睛,聽聽看,你聽到的雨聲是怎麼樣的?

引導幼兒用各種象聲詞來表達。("嘩啦啦"、"淅瀝瀝"、"沙沙沙""嘩啦嘩啦""滴答滴答"等)

3、和幼兒一起看雨。

(1)雨點是從哪裏落下來的呢?是怎麼落下來的呢?落下來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的呢?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可以用"雨點象什麼"來表達。

(2)雨點落在地上像什麼?地上會有什麼?

引導幼兒發現雨點落在地上會濺起泡泡樣的水花,積水中會有水紋等現象。

(3)看看小草、小花、小樹在雨裏是什麼樣子的?

知道這些植物喝足了水會長得更好。

4、和幼兒一起玩雨。

(1)我們用小手接住雨看看,雨是什麼顏色的?雨點落在手上有什麼感覺?

(2)和好朋友一起撐着雨傘踩水花玩,提醒幼兒不要把自己淋溼。

5、在音樂《大雨小雨》的聲中結束活動。

四、自我評析:

此活動充分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通過聽、看、摸讓幼兒充分體驗聽雨、看雨、玩雨的樂趣,從中瞭解春雨的特點,感知春天的天氣是多變的。在整個活動中,幼兒是活動的主體,寓教育與玩樂之中,符合小班幼兒的興趣、經驗和能力。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感受3以內的數量,學習手口一致的點數到3、

2、能看圖講述,理解故事情節。

活動準備

1、《三隻小豬》語言CD、教學掛圖。

2、香蕉、蘋果、鴨梨水果操作卡片各三個。

3、三隻小豬的頭飾,實物適量。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一、角色導入

用故事角色介紹鼠老大、鼠老二和鼠老弟。

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班來了好多的客人,你們看後面坐着客人老師,前面還有三位小客人,(出示三隻老鼠圖片),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教師引導幼兒分別認識豬老大、豬老二、豬小弟。

基本部分:

二、教師出示教學掛圖分段講故事

1、教師講述故事第一部分,引導幼兒幫助小豬一起撿水果。

(1)教師講到“走近一看,原來是黃黃的香蕉”時,問幼兒:“怎麼辦呢?快快幫幫豬老大撿到小拖車裏吧”師幼一邊數香蕉一邊操作卡片。

(2)教師講到“他往樹上仔細看,啊!有幾個紅蘋果”時,問幼兒“怎麼辦”,師幼一起一邊數蘋果一邊操作卡片。

(3)教師講到“樹幹旁邊竟然有大鴨梨”時,請幼兒快快幫豬小弟撿水果。

2、幼兒繼續看教學掛圖講故事第二部分,幫助小豬比比誰的水果多。

(1)請幼兒猜想:誰的蘋果最多?

(2)幼兒操作卡片,比比誰撿的水果最多。

(3)教師示範並和幼兒共同總結比較的方法。

數的方法:一一對應的方法。

3、觀看教師教學資源,完整欣賞故事。

師:剛纔小朋友幫了小豬一個大忙,一會小豬請你們吃水果,在吃水果之前小豬有個小要求,請小朋友完整欣賞故事,並會看圖講這個故事。

三、結束部分

請幼兒看圖講故事(教師出示課件和小豬頭飾)。

小豬:小朋友的故事講得真好,現在就請你們吃水果。

教學反思

首先感謝各位家長抽空來參加這次活動,這是對我們工作的支持,也是對我們工作的肯定,也感謝園長給我提供這次鍛鍊的機會,更希望家長們給我點出本活動的不足,您的建議就是我今後工作進步的方向。

活動開始,我以自制小拖車導入活動,引起幼兒活動興趣,讓孩子在聽故事的同時學會點數,並說出總數。由於孩子年齡小,不喜歡久坐,爲此,我利用兒歌《我會骨碌碌》讓孩子運用肢體動作來感知點數的樂趣。這一小環節,我邀請家長參加,家長們也融入活動中來。提高了趣味性。

第三部分,我以幫小豬送水果,卸水果。小豬感謝吃蛋糕學習點數。從而結束活動。整個活動都以情景遊戲爲主,符合幼兒特點。

課後一個家長還給我提意見說:"在幫小豬往家運水果時,一個孩子拉車,其餘孩子在後面發出"嘟、嘟、嘟"的聲音,遊戲會更活潑。"我聽後虛心接受。

交談之後讓每位聽課家長填寫了公開課意見,意見很好。我會認真借鑑,使之指引今後工作再上新臺階。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鞏固認識多種水果的名稱及外形特徵。

2、積極參與遊戲活動,體驗活動的新奇、愉悅。

活動準備:

1、柚子 獼猴桃 蘋果 石榴 桔子 火龍果 香蕉等各類水果。

2、自制"水果魔箱",配樂,配班老師,禮物包,水果刀,盤子。

活動過程:

一、猜謎引出"我喜歡的水果"。

1、出示裝滿各類水果的"禮物包",激發幼兒對認識水果的興趣。

師:你們才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禮物,裏面會有什麼呢?那我們來猜猜看,請它們出來吧!

2、出示各類水果,教師用語言激發幼兒的興趣。

出示香蕉,師:哎呀,它今天第一次來到這,有點難爲情了,它指出來了一點點,是什麼呀?(請幼兒回答,並引導幼兒說出香蕉的特徵)

師:那我們就請它出來吧,1、2、3哇,真的是香蕉,你們猜對啦!

總結:香蕉是彎彎的,黃黃的,像一個月亮。

3、用以上同樣的方法把桔子請出來。

4、打開"禮物包",讓幼兒認識多種水果,說出其特徵。

二、比輕重。

比較蘋果與柚子的重量,師:請小朋友說說是蘋果重還是柚子重,我們來用手感覺一下。(教師把柚子拋到每位幼兒手上,讓孩子用手去感覺它的重量)

三、水果排排隊,認識水果的種類。

師:現在水果已經排成一個長長的隊伍,數一數有幾種水果。(教師引導幼兒注意觀察)

四、遊戲:誰不見啦

玩法:教師從水果裏拿走一到兩種水果,讓幼兒猜什麼水果不見了。

師:現在,水果寶寶要跟我們玩遊戲,它們要考考你們,讓你們猜猜誰不見啦。

五、出示"水果魔箱",激發幼兒遊戲的興趣。

1、師:水果寶寶們去了一個很神祕的地方,你們想知道嗎?

2、配合可愛的音樂聲"水果魔箱"出來了。

師:咦,是誰呀,它怎麼在動啊?你們覺得它想什麼?(幼兒回答)

師:讓我來問問看。請問你是誰啊?

3、與"魔箱"玩遊戲

玩法:叫出什麼水果就出來什麼水果,要求幼兒叫聲要一致。

魔箱:大家好,我是水果魔箱。

師:今天水果魔箱也要來和我們玩遊戲啦,你們高興吧!那我們的水果寶寶也在裏面嗎?(是)

師:那我們把它們叫出來吧!蘋果,蘋果,快出來。桔子,桔子快出來……

六、認識火龍果。

出示火龍果,認識其特徵。

師:你們看,誰這麼調皮在箱子上面一跳一跳的?幼兒回答

師:那我們讓它在箱子邊休息一會吧!教師介紹火龍果的特徵。

七、結束活動。

1、師:火龍果是一個很有營養的水果,裏面的肉是白色的,還有黑黑的一粒粒的是它的種子,它的皮也是可以吃的,回家可以叫媽媽做成美味的菜。

2、找火龍果遊戲。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紅、黃 、藍、綠四種顏色。

2、學習按顏色對物體進行分類。

3、樂意並愉快地參與遊戲活動,能在活動中感受色彩的美。

4、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5、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求知慾,體驗成功快樂。

活動準備:

1、紅黃藍綠四種顏色的卡片若干,紅黃藍綠四種顏色的盒子。

2、自制PPT。

活動過程:

1、教師導入

2、放映PPT:各種顏色的圖片。(包括水果,植物,動物)

3、遊戲活動《買車票》。老師解說遊戲規則,小朋友將自己手中的卡片根據顏色放進盒子裏。

4 、作業:根據今天學習的顏色,選擇自己最喜歡的顏色畫一幅畫。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餘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鬆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並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 篇14

活動目標

1、瞭解水果、蔬菜和花草樹木都有種子。

2、知道不同植物的種子外形不同。

3、對種子產生探索興趣。

活動準備

1、西瓜、香蕉、蘋果、梨;

2、課件—樹的種子;

活動過程

一、找水果的種子。

1、讓幼兒品嚐西瓜。

提問:西瓜的種子在哪裏?看看是什麼樣子的?

2、讓幼兒品嚐香蕉。

提問:香蕉有種子嗎?它的種子在哪裏?告訴幼兒香蕉中的小黑點就是香蕉的種子。

3、找出蘋果、梨的種子。

二、利用每天飯後吃水果的時機,和幼兒一起品嚐、討論:

1、你今天吃的是什麼水果?它有種子嗎?

2、找一找它的種子在哪裏?看看是什麼樣子的?

三、看課件:大樹的種子在哪裏?

種子埋入土裏——發芽——小樹——大樹——結果子。

延伸提示:

1、可將各種種子做成標本,貼上標籤。

2、嘗試種豆,觀察種子的變化。

3、找蔬菜等農作物的種子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 篇15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動物過冬的主要方式:躲藏、冬眠、遷徙、換毛

2、對探索動物過冬方式感興趣知道關心、愛護動物。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膽探究和實驗。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課件、動物過冬方式的卡片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課題

小朋友現在是什麼季節你們感覺怎樣?我們是怎樣度過寒冷的冬天?你們知道小動物是怎樣過冬的嗎?

二、聽故事瞭解動物過冬的幾種方式

1、幼兒帶着"動物是怎樣過冬"的問題聽故事初步瞭解幾種動物的過冬方法。小螞蟻爲過冬準備充足的食物青蛙在洞穴裏不吃不喝的冬眠兔子換上了厚厚的毛雁、小燕子飛到溫暖的南方去

2、歸納出幾種動物的過冬方式根據故事中的內容,出示相應的過冬卡片和動物卡片。

3、教師小結動物過冬的幾種方式:小動物們很聰明,它們爲了能生存下去,都有自己度過寒冷冬天的方式。有的給自己換上厚厚的毛、有的在洞穴裏冬眠、有的準備過冬的糧食、還有的飛到溫暖的地方去過冬。

三、通過操作了解更多的動物是如何過冬的。

1、剛纔我們知道了青蛙、小螞蟻、小兔和小鳥過冬的方法。還有一些動物也想請你們猜猜,它們是怎樣過冬的,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動物?

2、出示蜜蜂、蛇、丹頂鶴、獅子等小動物,幼兒互相討論"它們是怎樣過冬的?

3、請幼兒講述討論結果共同歸類。知道還有一些動物冬天不冬眠也喜歡運動。躲藏--蜜蜂、螞蟻(老鼠)等;(幼兒用動作表示"躲藏")冬眠--青蛙、蛇、熊(蝙蝠、刺蝟、蝸牛、蚯蚓)等;(解釋:眠就是不吃不喝也不動的意思)遷徙--燕子、雁、丹頂鶴等;(解釋:遷徙就是從一個地方搬到另外一個地方的意思。)

4、幼兒操作,給動物與它過冬方式連線,進一步鞏固幼兒對動物過冬方式的瞭解。

四、教師總結表揚一些不怕冷的小動物如:啄木鳥,在寒冷的冬天也出來工作,爲樹木除害蟲。

活動延伸:

與家長進一步探索小動物過冬的一些方式。

互動反思:

這節課通過幼兒瞭解動物過冬的方式,其實動物也很聰明,爲了能生活下去,不讓自己餓死、凍死,都有度過寒冬的方式,還豐富了詞彙。讓幼兒更懂得怎樣去愛護動物。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多讓幼兒觀察一些事物,多瞭解一些科學知識。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 篇16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各種不同的材料吹泡泡,發現有洞的材料都容易吹出泡泡。

2、掌握吹泡泡的方法,能用緩慢均勻的力氣吹。

3、喜歡吹泡泡活動,體驗成功吹出泡泡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每組一盆泡泡水,一塊毛巾。

2.操作1:瓶蓋,積木(木質,鏤空),吸管,筷子,一次性杯底,猜測驗證表。

3、操作2:夾子,漏勺,雪花片,積木,鈕釦。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寶貝們,歡迎來到泡泡王國。

(二)共同探討,個別示範。

教師:泡泡漂不漂亮啊?那你們會吹泡泡嗎?是怎麼吹的?

(三)第一次操作,猜想與驗證。

1、猜測。

教師:泡泡王國的國王呀最喜歡吹泡泡,可是他遇到了一個難題,這裏有一些東西,他分不清哪些可以吹出泡泡,哪些不可以,小朋友你們願意幫助他嗎?你覺得它可以吹出來麼?

2、驗證猜想,提出注意事項。

(四)第二次操作,嘗試用更多不同的生活用品吹泡泡。

1、出示材料,提出要求。

教師:泡泡國王可開心啦,他還請那你們幫個忙,他想知道是不是有洞就能吹出泡泡?泡泡是從哪裏出來的呢?你們願意幫助他嗎?他找了很多有洞的東西,我們來看一看。

2、自主選擇遊戲材料。

3、觀看泡泡秀。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 篇17

[活動準備]

1、香蕉若干。

2、方紙盒一隻,溼毛巾若干,垃圾桶兩個。

[活動過程]

一、產生興趣: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種水果,它的樣子長得長長的、彎彎的、皮是黃黃的,撥開以後才能吃,小朋友們猜一猜它是哪一種水果?

二、想象活動:

1、(教師出示香蕉)這香蕉寶寶會變戲法,小朋友們信不信?

2、(輕輕地把香蕉擺成一個形狀):香蕉寶寶開始變戲法了,你們看它像什麼?(如小橋、月亮、彩虹等)

3、(輕輕地把香蕉擺成一個狀):香蕉寶寶又變戲法了,你們看它象什麼?(如小牀、小船、滑梯、搖馬、挖土機、蟲子等)

4、(輕輕地把香蕉擺成一個狀):香蕉寶寶真會變戲法,瞧,這樣它像什麼?(如大刀、電話等)

三、拼擺活動:

剛纔是一個香蕉寶寶在變戲法,許多香蕉寶寶會變成什麼樣子呢?請2-3名幼兒和教師一起示範,看許多香蕉會變成什麼。(如,火車、花、太陽等)

請幼兒自己動手操作,把自己想象的物品擺出來,並講述自己擺的是什麼。

四、分享活動:

1、我們把香蕉剝開,看看剝開後的香蕉象什麼?(蜘蛛、花、噴泉、海星、章魚等)

2、讓我們來聞聞,這香蕉可真香,吃起來一定很甜,我們把果皮放入垃圾桶裏,把香蕉變沒有了吧。

3、今天小朋友看香蕉變戲法都很開心,回去以後還可以想一想,還有哪些水果也會變戲法,來告訴老師或是你的好朋友,好嗎?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 篇18

活動目標:

1.通過比較,進一步感知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不同。

2.初步感知圓形與生活的人密切關係。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積木若干

活動過程:

一、欣賞輪子工程師的作品

1.(蒐集各種帶輪子的圖片自行車、飛機、摩托車、輪椅、三輪車、小汽車、卡車、火車、旱冰鞋、寶寶車、輪船等)讓幼兒天觀察這些是什麼?哪裏有輪子,哪裏沒有輪子。

2.討論:這裏有很多東西都是輪子工程師的作品,輪子工程師就是造輪子的人,找一找哪是他造的輪子。

二、觀察並思考圓形輪子的作用

1.工程師設計的輪子都是什麼形狀的?爲什麼是圓形的?

2.一個輪子的是什麼車,兩個輪子的是什麼,三個輪子的是什麼?四個輪子的是什麼?許多輪子的是什麼?

三、比較圓形、三角形、正方形。

1.出示三角形、正方形的輪子圖。有什麼地方會用到它們呢?爲什麼它們不能做輪子?

2.如果把圓形的輪子換成三角形或正方形會發生什麼事?

3.玩一玩試一試看哪些積木能滾動。

4.有一次,輪子工程師做了一些三角形、正方形的輪子。他想用來幹什麼呢?原來啊,工程師把壞蛋的自行車和汽車的輪子換成三角形、正方形的,這樣壞蛋騎上自行車就摔跤,想開車,汽車一動也不會動。壞蛋都跑不掉了。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通過想象有趣的故事情景,進一步認識圓形、三角形、正方形;比較認識圓形圓滾滾、無邊無角的特徵,感知圖形與現實生活的密切關係。

活動反思:

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啓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好和探索慾望以及儘量爲幼兒創設條件,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發現的樂趣。通過輪子的自述,孩子們對輪子的作用有了進一步的瞭解,讓孩子們到輪子的自豪,知道輪子給我們帶來了方便,輪子是如何來幫助我們的。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 篇19

活動設計背景

小班幼兒喜歡吃甜食,在日常生活中又不太願意聽從的勸告學習保護牙齒。所以我設計了一個嘴怪來引入。在幼兒平時的交往中我們又常常看到,幼兒非常樂意與同伴交流各自的經驗。如:知道同伴用的是小白兔牙膏,於是也要媽媽買同樣的牙膏;在遊戲中學着給娃娃刷牙,並告訴娃娃要保護牙齒……爲此,我嘗試用遊戲的形式引導幼兒,使他們樂意主動學習保護牙齒的方法。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牙齒的作用,知道保護牙齒的重要性。

2.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養成刷牙的習慣。

3.培養幼兒良好的刷牙習慣.

4.學習在集體活動中表達和傾聽同伴表達,初步形成樂意助他人的情感和意識。

5.願意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學重點、難點

1.瞭解牙齒的作用。

2.學習正確的刷牙的方法。

3.培養幼兒從小保護牙齒的意識。

活動準備

1.用紙盒做的“嘴怪”(嘴裏有齲齒),帖、餅乾等甜食若干。

2.小牙刷人手一把。毛絨玩具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一、好吃的嘴怪

1.出示“嘴怪”,引發幼兒學習興趣。

2.請幼兒自由給“嘴怪”餵食。

二、“嘴怪”的煩惱

1.引導幼兒分析“嘴怪”突然牙痛的原因。

(幼兒自由表達牙疼的原因。)

2.請幼兒想辦法“嘴怪”解決問題。

(幼兒自由表達,教師根據幼兒回答的內容及時進行歸納、小結。)

三、“嘴怪”學本領

1.討論刷牙的方法。

(幼兒討論交流,“嘴怪”邊聽邊做各種刷牙的動作。)

2.創編刷牙歌。

(師幼一起創編刷牙歌《家來刷牙》:小牙刷,手中拿,我們家來刷牙。上面上面刷刷刷,下面下面刷刷刷,裏面裏面刷刷刷,外面外面刷刷刷。這邊刷,那邊刷,刷呀刷,刷呀刷,最後喝口清清水。啊,牙齒好舒服呀!)

3.與“嘴怪”一起邊唱兒歌邊做刷牙動作。

4.與“嘴怪”再見。

四、小動物刷牙

複習鞏固《刷牙歌》。)

活動延伸:

要求家長在家裏配合、鼓勵幼兒,養成良好的刷牙習慣。

教學反思

教學思:方案設計的教“嘴怪”刷牙,雖然激發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樂於助人的情感,但我們嘗試一下就知道,在實際生活中幼兒給自己刷牙和給別人刷牙是有很區別的。對於或者點的孩子來說,這可能只是個簡單事情,但對於小班的孩子來說是很有難度的。我會在第二課時加強幼兒實際操作的過程。我在活動過程中用一首刷牙歌讓幼兒練習給自己刷牙,但活動結束後,我認爲還可以把步驟細化些,比如,增加“幼兒自己模仿練習刷牙,教師指導”“幼兒互相觀看,糾正刷牙動作”等內容,以助幼兒真正學會正確地給自己刷牙。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 篇20

活動意圖:

讓幼兒感知摩擦起電現象,瞭解什麼叫摩擦起電,通過觀察探究原因猜想驗證新的發現記錄分享與表達過程進行,最大限度地發揮孩子們的主動性,讓他們在科學探究中獲得快樂與成長。

活動目標:

1.感知摩擦起電現象,知道什麼叫摩擦起電。

2.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1、已初步感知摩擦起電。

2、每人一把塑料尺子,碎紙屑,大塊厚卡紙,泡沫渣,毛線頭,細羽絨,小石子,水彩筆,鉛筆等。

活動過程:

一、搬運小紙屑

小紙片怎麼被吸起來的

二、嘗試與討論

1.塑料尺在毛衣上反覆摩擦幾次,然後接近小紙屑。

2.有什麼新發現

3.幼兒操作。用吹鼓的氣球表面、塑料袋錶面、塑料筆或塑料梳子等。

活動結束:

生活中什麼時候感到有靜電

活動延伸:

1.觀察靜電,如睡覺前,脫毛衣,看看能否聽見噼啪的聲音,能否看見火星。

2.瞭解如何消除靜電,如用水或鑰匙。

活動反思:

活動讓孩子識別摩擦產生靜電的材料,體驗猜想和驗證科學探究過程,從而激發幼兒對科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活動採用幼兒身邊常見的現象,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注重幼兒發現交流和分享,活動符合科學啓智研究理念和精神。基本完成預定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