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有趣的紙教案

幼兒園有趣的紙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3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有趣的紙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有趣的紙教案

幼兒園有趣的紙教案1

活動目標

一、探究發現不同的紙在水中的變化,感知紙的吸水性。

二、學習耐心、細緻的觀察實驗中發生的現象。

三、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四、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活動準備

一、教具:四種紙的展板、大記錄表、塑料紙、鈕釦面膜紙。

二、學具:紙娃娃若干、幼兒記錄表、透明水盆、筆。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出主題。

(一)出示四種紙的展板,認識紙。

教師提問:我們每天都會碰到各種紙,看看這裏有些什麼紙?哪些地方可以找到這些紙?

(二)小結:這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餐巾紙、報紙、繪畫紙和牛奶盒紙。

過渡:我用這四種紙做了四個紙娃娃。你們看!今天紙娃娃們要做潛水運動員。

教師提問:你們猜誰會"潛水"?爲什麼?

二、動手實驗。

(一)介紹材料:每桌有一個透明塑料箱,四個不同材質的紙娃娃,一份小記錄表。

(二)幼兒做實驗,教師觀察。

三、分享交流實驗結果。

(一)提問:紙娃娃放在水中有什麼變化?

(二)各組幼兒分享自己的實驗結果。

小結:原來不同的紙吸水性也不同,餐巾紙最容易吸水最會潛水,牛奶盒紙最不容易吸水最不會潛水,報紙和繪畫紙也會吸水,但是吸水的時間會長一點。

四、延伸活動,瞭解不同紙的作用和好處。

(一)由紙娃娃吵架引出面膜紙和塑料紙的對比實驗。

(二)小結:不管是吸水性強的紙還是吸水性弱的紙,它們各有各的好處,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好處。

五、延伸結束。

請幼兒再找找不同的紙,拿到活動室來做實驗。

活動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並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爲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設各種學習環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幼兒園有趣的紙教案2

活動要求:

1、在自主探索的活動中,知道紙是各種各樣的,它們在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用途。

2、在自主討論中,激發幼兒探索製作的願望。

活動流程:

幼兒自主探索——>師幼交流釋疑——>激發新的探索慾望

活動指導:

一、幼兒自主探索(讓幼兒使用紙製品的過程中,瞭解不同紙的不同特性。)

1、交代任務:我們要用各種紙爲丫丫班的小朋友做些東西送給他們,願意嗎?先想想,準備做什麼,用什麼紙做,爲什麼?

內容:裝蘋果、寫毛筆、做印染、繪畫、做紅花、船、球、紙棒、扇等。

2、師幼交流釋疑

(1)交流自主探索結果,知道不同的紙有不同的特性。

請幼兒介紹今天你做了什麼,用什麼紙做的,爲什麼用這種紙做?

小結:紙也是各種各樣的,有的厚、有的薄、有的軟、有的硬、有的吸水快,有的吸水慢。

(2)遷移內化經驗

平時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是用紙做的?

重點介紹:書(內外紙張)杯子(環保)人民幣(特殊)

二、激發新的探索慾望通過觀看錄像,讓幼兒瞭解紙是中國人發明的,初步知道紙的製作步驟,萌發幼兒自主探索的願望。

提供製作的工具,鼓勵幼兒在區域中活動探索紙的製作方法。

幼兒園有趣的紙教案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用各種材料投放水中玩耍,感知不同物體的“沉”與“浮”現象。培養幼兒觀察、比較、歸納的能力。

2.讓幼兒感受水中發現的樂趣,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

3.培養幼兒勇敢、自信、合作、交往的良好品質。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5.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教學重點、難點

感知不同物體的“沉”與“浮”現象

活動準備

1、老師、幼兒及家長共同蒐集玩水的材料:塑料製品:果奶瓶、塑料玩具、小水桶等;木製品:積木、樹枝、冰糕棍、樹葉等;紙製品:硬紙殼、皺紋紙、報紙、作業紙、紙盒等;泡沫製品以及小石塊、鵝卵石、小鐵塊等。並讓幼兒用塑料袋將材料裝好,作上標記,放在玩具櫃裏。

2、活動前,檢查水池的安全、衛生。池底是否有異物,池水是否清潔,池水高度是否適當。

活動重難點:

感知物體的沉浮現象。

活動過程

1、感覺遊戲。

鼓勵幼兒同老師一起到水池玩水(個別膽小不願到水池玩的幼兒暫不強求,允許他們在水池邊玩)。引導幼兒看看水中的小腳丫或涼鞋;試試用雙手捧水;體會把手掌平放在水中與手指插入水中的不同感覺;體驗水中走路的感受。幫助幼兒回憶、再現過去所學知識,如:能看見水中的小腳丫,是因爲水透明、無色,捧着的水一會兒沒有了,是因爲水會流動等等;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感受或發現,如:把手掌平放水中用的力比手指插入水中用的力更大,在水中走路比在地上走路慢。

2、聽覺遊戲。

請幼兒將塑料袋裏的材料一一投入水中。讓幼兒聽一聽、比一比不同材料投入水中聲音的大小;再試一試、聽一聽、比一比不同材料從高處、低處投入水中聲音的大小。幼兒反覆對比實驗,相互討論,得出結論:從高處將材料投入水中比低處將材料投入水中聲音大,重的材料投入水中比輕的材料投入水中聲音大。讓幼兒閉眼想象:夏天的暴雨和秋雨(毛毛雨)打在水裏的不同聲音;回憶的故事《咕咚來了》,想象木瓜掉在水中的聲音,理解小兔爲什麼會嚇得驚慌失措。

3、觀察、比較、歸納遊戲。

觀察不同材料投入水中的沉浮現象;比較材料的輕、重、厚、薄;感知材料的輕、重、厚、薄和“沉”、“浮”的關係;歸納那類材料會沉於水中,那類材料會浮於水中。

4、觸覺遊戲。

用手觸摸、感知那些材料吸水,那些材料不吸水;那些材料遇水會爛,那些材料遇水完好如初。

5、收拾整理材料。

請幼兒把水中的所有材料收集在塑料袋裏,使水中無雜物。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一一保護水資源。

注意:在上述每一種遊戲中,均讓幼兒充分討論、交流、合作。如相互提供材料,交流新發現等。以此提高幼兒的交往技能,體驗分享的快樂,體驗“發現學習”的驚喜、樂趣。

幼兒園有趣的紙教案4

活動設計:

對幼兒的教學,首先課程的目標要明確,重難點要突出。在這節課中,可能我的重難點不是很突出,所以對幼兒來說挑戰性缺少了。其次在老師介紹操作要求的時候,語言雖然說很簡練,但是還需要更明確和更全面一點。這樣孩子在操作的時候,就更有秩序了。還有一方面是,老師在請幼兒回答問題的時候,只是讓幼兒說出了問題的答案,老師只注重了答案的對錯,沒有注重讓幼兒把話說完整,缺少了語言的滲透。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在這些方面的經驗積累還是需要不斷努力。

活動目標:

1、感受數字的豐富變化,體驗數字給生活帶來的方便與有趣。

2、複習9以內的數字、數數,並區分6與9。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幾何圖形組合畫三幅(還有小動物)。

2、幼兒每人一份數字卡片

3、每組提供白色紙條、漿糊、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看圖編電話號碼。

(1) 我們將要去春遊了,我想邀請小動物一起去請大家想想辦法用什麼方法通知它們?(幼兒泛講)

師:你們真會動腦筋,想了很多辦法,那麼,用什麼方法最好呢?

(2) 打電話要查電話號碼,我們來查一查動物家的電話。

教師分別出示圖形卡。(小猴、小熊、小兔)

師:這是小猴家的電話。讓幼兒觀察發現小猴家只有圖形,沒有號碼。

(3) 引導幼兒看圖數數編號碼。(三家全部觀察後,人人翻譯號碼)(人手一份操作用具。可以用數字貼號碼,也可用筆寫號碼)

請各組派代表在黑板上貼數字

集體念號碼 583469 583496 582734

驗證號碼的正確性,老師撥打電話。

二、感知數字的豐富變化。

(1)思考:這些號碼都有6個數字,爲什麼電話號碼是不一樣的?

(數字排列的順序不同)

(2) 觀察:在三個電話號碼中有哪些是不一樣的?

(小猴家的號碼是有9、6,小熊家是6、9;小兔家沒有這兩個數子,有的是2、7)

相同的是什麼?

(三個號碼都是六位數,前兩位數都有5、8)

(3)區分6和9

問:老師也常把6和9搞錯,請你們幫助我記住它。

( 讓幼兒說出6的圓圈在下面,9的圓圈在上面。)

根據幼兒的講述出示數字23456789

三、交流所收集的電話號碼

增強幼兒有關電話方面的知識

(1) 請幼兒大聲地讀自己帶來的電話號碼。

瞭解電話號碼是多位數的。

(2) 你們知道的電話是幾位數的? (請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講述)

(上海地區的家庭電話是8位數的,手機是11位數的;常用的較特殊的電話是3位數的。)

四、給小動物編電話號碼

(1)有許多小動物家還沒有電話,我們用數字來幫它們編個電話號碼吧。

提示:可以用貼數字的方法,也可以用筆寫。

有意識地請幾個孩子上來念所編的號碼。

(2)教師巡視後提出新的要求。提示幼兒是否每個數字都用了,數??

你編的電話是幾位數的。

5延伸活動:把小朋友編的電話號碼做成電話簿。

課後反思:

在這次活動中,我首先讓幼兒互相交流,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活動前我先請幼兒收集、尋找、記錄一些生活中的數字,請幼兒將事先收集好的有數字的東西拿出來,和小朋友們一起分享這些數字的作用。孩子們先個別交流自己帶來的物品上數字的作用;因爲孩子們都很想表達自己的發現,因此我讓幼兒自己和邊上的小夥伴說說自己的發現;接着我把我準備的有數字的物品和孩子們一起分析我的“發現”。第二是經驗遷移,感知數字和我們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在第一環節中孩子們拿着自己的東西,在第二環節中要求幼兒脫離直觀物體,引發幼兒已有的經驗尋找生活中的數字。孩子們很會找,什麼公交車的路線號,汽車摩托車的牌照,超市裏也有很多的數字,他們基本上都能知道這些數字作用的一二。孩子們發現有數字的地方還真不少,就連衣服拉鍊頭上有數字也被他們發現了。真所謂人多力量大,我們共同找到的有數字的東西還真多。第三部分是幼兒操作。利用幼兒的對生活中數字的理解運用到實際中去。

通過本次活動,讓我收穫不少,整個活動環節很清楚,一環一環之間緊緊相扣、層層遞進,設計的問題也具有有效性,能開動幼兒的小腦筋。但缺點也有存在,一些細節方面還要注意。在這個活動中讓我深刻地瞭解到孩子自己收集課堂所需的東西是很重要。在活動中孩子們願意在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中自由自在地採擷自己感興趣的“果子”,他們採來的“果子”是絢麗多姿的,然後回到課堂交流,共享到了“果子”的豐富,起到“以一當數十”的作用。給孩子一些機會,讓他們自己去體驗;給孩子一些條件,讓他們自己去鍛鍊;給他們一些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找答案……。相信孩子,多給孩子一些親身實踐活動的機會。

幼兒園有趣的紙教案5

一、案例背景:

隨着社會的進步,追求低成本高質量的教育已是幼兒教育的發展趨勢和幼教工作者的共同目標。在全國實施《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經驗交流會議上,李季媚教授提出了要辦低成本、高質量的幼兒教育。我國兒童教育前輩陳鶴琴先生也一再強調活的教育,活的題材,主張到田間去,到自然界去,大自然就是活的教材。我們船場中心幼兒園正是地處農村,山上有着得天獨厚的竹資源,它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各種各樣的竹竿、竹扁擔、竹筐、竹蓆子等爲人們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竹笛、竹製品、竹玩具等爲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不少樂趣。我們充分利用本地竹資源,創設具有豐富玩具、材料的教育環境,辦好低成本高效益高質量的幼兒教育。

二、案例主題:

有趣的竹子

三、案例描述:

一天,有個孩子帶來了一根用竹子自制的長笛,沒想到孩子們在自由活動的時候都搶着玩。他們還對我提出了問題:老師,這笛子是怎麼做出來的呀?老師,它的聲音真好聽,我們來做竹樂器好不好?我發現他們對竹子、竹製品產生了興趣。《綱要》指出:充分利用當地自然資源,開展教育活動。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活動。因此,我園開展了主題活動:有趣的竹子。

活動一:《社會實踐:參觀竹林》

1、活動開展過程:

教師帶幼兒參觀了附近山上的竹林,一片青翠的竹林呈現在幼兒的眼前。幼兒盡情的在竹林中玩耍。一下子涌入了竹林,有的在撿竹葉,有的在爬竹竿,有的在捉迷藏,有的在看竹筍。孩子們興奮的玩耍着,時不時的有很多孩子跑來問了很多問題。於是我就把這些問題記了下來,請來了農民伯伯爲大家作答,孩子聽的可仔細了。

在玩的過程中提出相應的問題,發現認識竹的外形、構造(筍、竿、葉、竹節、竹膜等)聽農民伯伯介紹竹子的生長過程和種類。

2.幼兒表現:

孩子們邊玩邊提出了許多關於竹的問題:

洋:爲什麼竹子是一節一節的啊?

12345

飛:這棵竹子好高啊,它有多大呀?

麗:我有一個問題,爲什麼竹子小時候叫竹筍,長大了又叫竹子呢?

超:我也有一個問題,種了這麼多竹子有什麼用啊?

陵:我知道竹筍可以吃的,我最喜歡吃竹筍燒肉了。

3.活動反思:

聽了孩子們提出的各種關於竹的問題,發現孩子們對於我們大人平時很常見的竹子觀察得很細緻,充滿了好奇。在農民伯伯給小朋友做介紹的時候,孩子們對於竹子更是有很強的探討興趣。

活動二:《班會講述:竹子發佈會》

請幼兒和家長共同參與,由幼兒代表自己的家庭介紹自己從父母那兒瞭解到的竹竿的用途。

幼兒表現:

玉:我知道竹竿可以做魚竿,我爸爸告訴我,他小的時候就自己做魚竿的,在竹子細的一頭絲線繫好,另一頭繫上魚餌。魚竿做好後就可以釣魚了,,把魚竿放在水裏,魚吃東西的時候魚竿上的線就會動,然後一拉就釣到魚了。

峻:我家的梯子就是竹子做的。我還知道竹子可以做傢俱,我阿姨家的地板就是用竹子做的(媽媽補充:竹地板是一種新的裝修材料,它是經過高溫加工處理的,防蛀防潮,有經濟美觀)

蝶:上回竹器店的那個叔叔告訴我們竹竿可以晾衣服、造房子、架橋呢!

平:我還知道竹子可以做樂器,我家爺爺會吹笛,那個笛就是用竹子做的。

越:我看到過用竹子做的竹筏船,有一會我們到浙江玩的時候就是坐竹筏在水裏漂流的。就是有很粗的鐵絲把竹竿一根一根綁起來,放在水裏也有水冒上來,我當時很害怕,後來爸爸告訴我沒關係的,不會沉的'。後來我就走了上去,真的不會沉,太好玩了。

傑:我們吃的筷子就是用竹子做的,還有牙籤,我家裏的筆筒也是竹筒做的。

軍:我看到用竹竿撐着保護樹木,還有用竹竿做籬笆的。

活動三:《親子游戲:跳竹竿舞》

請家長給幼兒講一講少數民族中利用竹竿進行的娛樂活動,如踩竹高蹺、爬竹梯、跳竹竿舞等。邀請家長和我們的小朋友一起跟老師學一學跳竹竿舞的步伐。由我們家長和小朋友一起分組聽音樂跳竹竿舞。

活動四:《音樂綜合活動:牧童短笛》

想一想竹笛是如何發出聲音的?用不同材料製作笛膜,試一試竹笛發出的聲音有什麼不同?想一想爲什麼?

幼兒表現:

楊:笛子上那麼多洞洞有什麼用啊?

平:我看見爺爺用手按在洞洞上就會有聲音了。

菁:我按了呀,可還是沒有聲音呀?

平:要用嘴對着這個大的洞洞用力吹。(只有吹氣聲)

平:哦,我知道了我看見爺爺把這個洞洞貼了一張紙的。

幼兒試用不同厚薄的紙貼在洞洞上,有了發現:

平:我知道了要用薄的紙才行的。

最後大家知道了用竹子的膜是因爲竹膜很薄的原因。

接下去欣賞樂曲《牧童短笛》,感受笛聲給人們帶來的優美旋律。

教師迴應:

一開始我只是想讓幼兒認識笛子,感受優美的笛聲的,後來發現在活動進行的過程中孩子們對笛子如何發出聲音很感興趣,於是我就讓他們對不同材質的笛膜進行比較,由欣賞活動擴充到科學實驗。我覺得在任何活動的安排中要根據具體的操作情況,教師作隨機應變的調整,發揮幼兒主動探索求知的慾望纔是最重要的。

活動五:《科學活動:竹的變形竹篾編織》

1.活動開展過程:

在古代人們就發揮聰明才智把竹子做成竹篾製作各種生活用品和工藝品,爲了讓孩子們感受竹子的神奇用途,請幼兒參觀區角展示臺中陳列的各種竹編制品(竹帽、竹籮筐、竹蓆子、扇子、竹牀等),教師介紹竹篾的加工工藝。看VCD片《竹編工藝》,學習編織方法,動手嘗試用紙條編織。

2.活動反思:

當孩子們看完VCD片後都開動腦筋,想到自己家中也有用竹篾編制的物品,結果大家講出了很多的物品,遠遠超過我們收集的一些編制品。而且在孩子們自己親自動手嘗試用竹條編制的過程中,他們發現看看簡單的竹篾條,可到了自己的手中就是不聽話,很多小朋友沒有完成任務,最後放棄了,。雖然他們覺得很困難,但他們同時也感受到了那些工人的靈巧雙手和智慧了,這對幼兒來說也是一種毅力的培養。

四、案例的分析與啓示:

從以上活動案例的分析研究中,我們可以得出幾點啓示:

1、改變農村幼兒園經費不足、教玩具缺乏的情況並不需要花大錢,甚至是不需要錢的。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會是我們的活動材料,運用天然材料開展教育活動,可以讓幼兒獲得真實的感受。在農村這個廣闊的田地裏,有許多自然材料可利用。只要我們充分利用大自然的各種資源,就地取材,就能爲幼兒提供豐富的、取之不盡的活動材料,就能爲幼兒創設主動學習的物質環境,創建出低成本、高質量的幼兒教育。案例中幼兒園對竹資源的挖掘利用,使農村孩子獲得了個性化發展,使教師的資源觀教育觀得到了提升,給農村幼教改革帶來了信心和希望

2、在生成活動中建立師生學習共同體。《綱要》明確指出,教師應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遊戲和偶發事件中索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幼兒的一日生活隱藏豐富的教育價值,這就要求教師要用敏銳的觀察力把有價值的內容挖掘出來,整合到自己的教育內容中來,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和目標使其富有彈性。如我們就緊抓住有個小朋友帶來一根用竹子自制的長笛這一教學契機,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使每個孩子能夠在自已感興趣的活動中積極探索、主動建構,使教學材料變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充分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幼兒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獲得動手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的提高。

3、在家園配合中開發教育資源。《綱要》明確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幼兒園的家長來自各行各業,家長的職業、閱歷與專長等是幼兒園寶貴的教育資源,挖掘家庭的教育資源,把家長請進班級,讓家長作爲一分子參與到幼兒園課程的改革中,對幼兒課程目標的落實有着不可估量的收益。案例中讓家長給幼兒介紹竹竿的用途,請家長給幼兒講一講少數民族中利用竹竿進行的娛樂活動,家長都給予了熱心的支持。活動下來,發現那些積極支持我們的家庭,他們的孩子的參與性更強,他們探索的熱情也更高。與另外一些幼兒相比,他們的理解能力及接受能力往往較好。

4、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可以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環境是幼兒成長的搖籃,良好的環境是幼兒的良師益友。陳鶴琴先生說過:怎樣的環境就得到怎樣的刺激,得到怎樣的印象。由於農村幼兒園的條件有限,我們更應挖掘大自然所賦予的優勢,利用各種鄉土材料,爲幼兒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從而爲幼兒提供動手、動腦的機會,引導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髮現問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各種教育活動中來。

5、在主題活動研究中讓孩子自己探索、創造,不僅教師的教育技能面臨新的挑戰,而且教師的角色定位也面臨新的思考,讓孩子學會學習,要求建立一種新型的師生關係。教師再也不是將自己的知識經驗灌輸給幼兒了,而是創設平等、民主、分享的活動,讓孩子們在這些活動中,學會探索、創造,克服困難、解決問題,培養自尊、自信、自愛、自強。課題的研究,使我們體會到師幼關係是一種對話、合作、分享的關係。

6、、發揮農村的自然環境,積極創建低成本、高質量幼兒教育的研究是一向很有現實意義的工程,具有很強的可行性。但必須充分但必須充分發揮農村每位幼兒園老師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只有使農村幼兒園教師認識到自然環境的優勢及重要性,纔有可能激發她們的積極性。

五、有待繼續討論的問題:

1、《綱要》充分重視幼兒園環境的創設,環境是兒童發展的支持和保障,環境的創設需要大量的物質和人力資源。我們該如何挖掘和利用有限的物質資源,如何優化和提升可貴的人力資源,使環境的價值真正體現在兒童的發展中,進一步創設低成本高質量的教育環境成爲我們今後研究的重點

2、充分挖掘廢舊材料的新功能、新玩法,使投入的物質資源可以反覆使用,一物多用,並體現低成本高質量。

3、如何進一步發揮家長、社會作用,開展調查,進一步挖掘本土資源,根據幼兒興趣需要,收集有關信息,整理、編制適合幼兒年齡特徵的園本課程。

幼兒園有趣的紙教案6

一、活動目標:

1、鞏固對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認知;

2、培養動手操作能力,發揮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二、活動準備:

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的圖形寶寶,教師示範操作材料一份,幼兒操作材料,幾張白紙,固體膠課件ppt。

三、活動過程:

1、引出課題

(1)師:今天我們去參觀圖形王國好不好啊!昨天收到了圖形王國的國王的邀請,邀請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去參觀他的王國。

(2)師:哇!這個王國好大好漂亮啊!國王說他當導遊帶我們參觀他的王國。

(3)師:國王剛纔跟我說,他每人送你一個禮物,他的禮物就藏在圖形王國裏,你們去找找吧?找到他就送給你了。(如果小朋友不敢拿,教師可帶頭取禮物,說老師找到了然後拿下來)幼:好

(4)師:小朋友,你們都有在國王哪裏拿到禮物嗎?能跟老師說說你拿到了什麼形狀的禮物?長什麼樣的?(請個別小朋友說)

(5)師:拿到三角形的小朋友把你的舉起來。(正方形和圓形也一樣,從中把糾正一些小朋友)

2、教師講解,課件ppt示範

(1)師:國王剛纔過來跟老師說,他幾個圖形寶寶不見了,需要小朋友幫他一個忙。幫他找回他的圖形寶寶?(出示ppt)

(2)師:小朋友你們很厲害哦!都把圖形寶寶找出來了。

師:咦!小朋友你們看誰來了?(把準備好的圖形寶寶拿出來,讓小朋友說出他們的名字)師:圖形寶寶們想讓你們幫個忙。想你們幫他們看看他們手上的東西是不是跟他們一樣都長的一樣啊?

(3)師:我們先看一下三角形寶寶的東西吧!那個不是跟他一樣是三角形啊?

師:剛纔我們看了三角形的,現在我們看一下正方形的吧!那個不是正方形啊?

師:三角形寶寶和正方形寶寶我們都看了,我們幫圓形寶寶看看吧!

(4)師:我們幫了圖形寶寶一個大忙,圖形寶寶送給我們好多圖形寶寶哦!我們一起看看有什麼圖形寶寶?(讓幼兒說出名字和特點)師:我們有這麼多的圖形寶寶,能用來做什麼好呢?老師手上還有一些白紙和膠水,可以弄什麼呢?能不能弄一幅畫啊?

師:小朋友我們一起去那邊的桌子上一起研究一下好嗎?

(幼兒拼圖時間,老師從旁協助)師:小朋友你們拼好沒呢?拼好了就拿着自己的畫回到座位上做好。

師:小朋友你們組拼得是什麼圖畫阿?你們用的什麼圖形寶寶阿?大家他說的對不對啊?拼得好看嗎?我們表揚他!

師:老師也來拼幾幅圖!小朋友看一下老師拼了什麼圖畫?用了什麼圖形阿?(一副一副讓小朋友講述用了什麼圖形組成的)三、結束活動師:今天我們參觀了圖形王國,還拼了一副這麼漂亮的畫,我們帶這幅畫回課室去跟小朋友分享吧!

幼兒園有趣的紙教案7

活動設計背景

在我們的生活中美是無處不在,需要我們去發現。“染紙”是人們在最初的無意識中發現的,後來成爲中國傳統的一種民間美術,因其變化無窮最能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是一種適合幼兒特點富於遊戲性的美術活動。能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和動手操作能力,激發幼兒創作的興趣。

活動目標

1.認知領域:通過活動了解我國民間藝術悠久的歷史,初步感知染紙工藝的樂趣。

2.情意領域: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增加幼兒對色彩變化和創作的樂趣。

3.技能領域:嘗試用摺疊、浸染的方法染紙,體驗不同折法產生的色彩、圖案變化,並感受對稱美。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積極參與染紙活動, 嘗試用摺疊、浸染的方法染紙,感受其中的樂趣。

教學難點:嘗試重疊暈染的效果,感受深色能遮蓋淺色的顏色特性。

活動準備

兩種不同的紙張(白紙、宣紙各一張),4—6幅範例,字條,4張彩紙,事先學習幾種摺紙的方法(米字折、田字折、摺扇折、任意折),彩色墨水,宣紙,水彩盤,舊報紙,抹布,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節:

1. 出示紙張導入:對白紙和宣紙進行比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小結:白紙厚而硬,吸水性差,遇水不容易破;宣紙薄而軟,吸水性強,遇水容易破。

2.複習米字折、田字折、摺扇折、任意折的折法。

二.基本環節:

1. 出示範例:請幼兒觀察再次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2. 教師示範講解染紙的過程及方法:

(1)先摺疊:每折一次都要壓平,這樣等下染出來的紙就平整,這時候不需要打開。

(2)染顏色:把摺好的紙的角或邊浸到水彩盤中,想要花紋大一點就在顏料中多染一會兒,想要花紋小點就在顏料中少染一會兒。這時候宣紙裏面吸飽了顏料,剛纔老師說宣紙溼了很容易破的,要把裏面的水分去掉一些,所以把它放到舊報紙裏輕輕地按一下就可以。

(3)打開作品:小心地把它打開,按折的順序打開就不容易破,平放在舊報紙上晾乾。

3.教師提出要求,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播放歡快的音樂):

(1)要求:保持地面、桌子、身上乾淨,可以用不同的折法染出來的效果不一樣,打開時要小心平放在報紙上晾乾。

(2)幼兒動手操作:提醒幼兒注意色彩的搭配,使畫面色彩明快。同時別讓顏料滴下來。

(3)幫助能力差的幼兒把作品打開。

(4)幼兒可嘗試多種折染的方法,感受不同折染方法能產生變化無窮圖案的樂趣。並啓發幼兒大膽設計摺疊方法進行染紙。

三.結束環節:

1. 講評、展覽:

師幼欣賞,簡單介紹自己的作品。進一步激發他們對民間工藝的熱愛,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

2. 教師總結

延伸環節:

小朋友們,這些染紙太美了,這樣美麗的染紙到這兒是不是就結束了?他們還有什麼用途嗎?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發揮創意挖掘更多的用途。

教學反思

這次活動是一節手工製作活動—染紙,是利用吸水性較好的宣紙摺疊後再蘸上顏料,然後滲透形成圖案。同時以遊戲的口吻來調動幼兒學習的慾望,開始我請幼兒動手操作來發現白紙和宣紙的不同並複習幾種折法,在以變魔術的方式出示範例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因爲染紙活動是有一定的技能技巧,於是把紙的角或邊變成了嘴,像喝飲料一樣把有顏色的水吸在紙上,要求每張嘴喝的水的顏色都不一樣。這樣講解幼兒比較容易接受、理解,在操作時都能較好地掌握。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還是出現了問題,特別是在最後展開時,可能是幼兒有些過於着急導致作品被扯壞。但是在這次活動中幼兒對染紙有了初步的感受,同時也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樹立了信心。教師始終以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現,注意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和創作能力的培養,同時也對幼兒進行了審美教育。

本節課我已經上過很多次了,但是每次上課都有不同的想法和教法,每次上完都有新的收穫,我想這就是老師的快樂。

幼兒園有趣的紙教案8

活動目標:

1、通過各種感官感知及探索活動,初步瞭解水的透明性、流動性及溶解性。

2、樂於在操作活動中和同伴共同分享探索得到的結果。

3、有初步的環保概念,懂得水資源的重要性,學會保護水資源。

活動準備:

1、兩個透明杯子(一杯內裝一綵球,另一杯內有沙,沙內埋一玩具),一玻璃杯清水

2、 每組一份奶粉、白糖、果汁、咖啡,用碗裝好。(溶解實驗使用)

3 、每組一套操作材料:塑料小籃、有洞塑料袋、有洞小容器、半玻璃杯清水、一條毛巾。(驗證水的流動性實驗使用)

4 、水污染視頻一份

活動過程:

一、遊戲:看看是什麼

1、教師出示兩個透明杯子,一杯裝水,一杯裝沙

2、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杯水和一杯沙,我現在要將兩個神奇的寶貝藏在它們裏面,小朋友們仔細看一看,老師藏了什麼寶貝在裏面

3、師:請小朋友說一說,水和沙裏都有什麼寶貝

4、師:爲什麼我們能很快的知道水裏藏了什麼寶貝,卻不知道沙裏有什麼呢?(水是透明的,能一眼看到)

二、遊戲:水寶寶搬家

1、出示一個裝了水的塑料盆和碗

師:水寶寶想請小朋友們幫忙,把家搬到面前的小碗裏,你們都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水寶寶呢?(幼兒自主回答)

2、師:老師給小朋友們也準備了幾樣好玩的工具,我們來認識一下(介紹提供的工具,分別爲:小筐、漏網、塑料袋、有洞塑料袋、小杯子)。請小朋友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工具來幫助水寶寶,大家動手之前請先捲起袖子,如果桌子上面有積水了,可以用邊上的抹布來擦乾淨。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4、請個別幼兒上來講述自己試驗的過程

師:我們來請小朋友們分享一下自己幫水寶寶搬家的經歷。(用的什麼工具?發生了什麼情況?)

三、遊戲:會變化的神奇水

1、教師出示一杯清水

師:老師又把水寶寶請來了,這次,要和水寶寶一起變個魔術。

2、教師將奶粉放入杯中攪拌

師:誰來告訴我,水寶寶怎麼了?(變渾濁了或者變成牛奶了等)爲什麼水寶寶變色了?(因爲奶粉溶到水裏了)

3、師:老師也給小朋友們準備了一些神奇材料,我們一起和水寶寶來變魔術吧!

4、幼兒動手操作,教師指導

5、幼兒坐在操作檯邊,教師進行提問

師:你們的水都發生變化了麼?小朋友們可以看一看,聞一聞,嘗一嘗,然後告訴我們大家,你的水寶寶發生什麼樣的變化了。請小朋友們一起來嘗一嘗變了魔術之後的水寶寶。

四、愛護我們的水資源

1、師:我們今天和水寶寶做了這麼多的遊戲,大家都喜歡水寶寶麼?

2、師:小朋友們還知道水寶寶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哪些作用?

3、師:老師今天還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段視頻,我們看一看,視頻中的水寶寶怎麼了?

4、師:水寶寶怎麼了?什麼樣的行爲會讓水寶寶生病?我們應該怎麼愛護水寶寶?

5、教師總結: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節約用水並且愛護好我們身邊的水寶寶,不讓髒東西污染了它們。接下來讓我們回到教室,繼續和水寶寶一起做更多有趣的遊戲吧。

幼兒園有趣的紙教案9

活動目標:

1.豐富幼兒安全常識,提高幼兒自我保護能力。

2.引導幼兒認識馬路上常見的標誌,知道它們的名稱和作用。

3.鼓勵幼兒完整語句講述。

活動準備:

1.指導幼兒簡單時裝表演,不要讓幼兒知道。

2.各種標誌圖(紅綠燈標誌、斑馬線、機動車通道、禁止行人通過、注意危險)

3.四位小朋友身上貼有安全標誌(人行橫道、機動車通道、禁止行人通過、注意危險)

活動過程:

1.遊戲導入:

教師:小朋友,今天來了這麼多客人,你們高興嗎?我們給客人表演一個遊戲好嗎?老師手裏拿的什麼,邊說邊出示紅綠燈,提問:小朋友在哪見過這個標誌?(馬路上)這是什麼標誌?現在我們要用這個標誌玩一個好玩的小遊戲,小朋友知道怎麼開車嗎?請你做一做開車動作,一會玩遊戲時我們就是小司機,開着小汽車,在馬路上跑,不過看到紅燈要怎麼樣?(停)看到綠燈怎麼樣(繼續走),小朋友記住了嗎?好現在我們開始遊戲吧,小司機準備好了嗎?教師邊說邊放音樂,出示綠燈,幼兒隨音樂做開車動作,幼兒開車一圈後教師出示紅燈,幼兒停下,這個遊戲好玩嗎?小朋友開心嗎?

2.認識有趣的標誌,欣賞時裝表演有幾個小朋友也要表演,和我們的遊戲不一樣,讓我們快點把他們請出來表演吧,請身上貼有安全標誌的幼兒隨音樂表演,師:表演結束了,我的問題也來了--你認爲小演員表演的怎麼樣?哪兒比較好(衣着,動作),還有一個非常特別之處你們發現了嗎?(衣服上帖了標誌)這些標誌一樣嗎?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師:(這是什麼標誌,這個標誌什麼樣?表示什麼意思?畫有汽車,說明是汽車、通行的標誌,另一幅標誌圖畫着什麼(好多斜線)像斑馬身上的斑紋,叫斑馬線,也叫人行橫道線,是行人過馬路的標誌。畫着一個三角形裏面有一個豎線下面一個圓點表示危險的符號。小朋友,當我們看到這些標誌就要知道幹什麼。

3.遊戲找朋友:

這幾位表演的小朋友說了,他們幾個在這裏太孤單,想找一些朋友,那請小朋友每人從小椅子後面拿到一個標誌,看你的標誌是什麼,拿好你的標誌來找朋友(看你的標誌和前面表演的小朋友誰的標誌一樣就和他站在一起)幼兒拍手邊唱邊找朋友,請各組說說是什麼標誌

4.看CD情景圖片選擇標誌,區別熟悉標誌。

剛纔我們找到了朋友,小朋友非常棒,現在老師給你們一個小小的獎勵,請小朋友欣賞幾幅畫面,教師逐一出示情景圖片,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內容,並根據內容選擇相應的標誌。

(1)看到有人在馬路上玩球。問題:我們該告訴小孩什麼?(危險)用個什麼標誌呢?(注意危險)

(2)一個人橫穿馬路,有車輛正在路上行駛。問題:我們該對過路人說什麼呢?用個什麼標誌?(禁止行人通過)

(3)一位媽媽領着孩子正要走人行橫道過馬路。問題:選個什麼標誌提醒人們過馬路走人行橫道?(斑馬線)引導幼兒觀察比較三種標誌的不同。從圖案、顏色、外形、意思等方面加以比較,區別三種性質的標誌。

結束部分:

幼兒隨音樂開車出教室今天我們認識了這些有趣的標誌,還玩了好玩的遊戲,你們開心嗎?想不想玩的更開心,那讓我們一起準備一下,到外面去玩更有趣的遊戲吧,幼兒隨音樂開車自然結束活動。

幼兒園有趣的紙教案10

活動目標

1、喜歡衍紙活動,能在活動中感受衍紙帶來的快樂

2、幼兒在做做、卷卷中感知衍紙獨有的捲曲藝術特性。

3、嘗試使用不同的工具進行創作。

活動準備

衍紙圖片、衍紙作品、衍紙、彩色卡紙條、乳膠、棉棒、樹枝、筷子、PC管、排筆、馬克筆、溼毛巾等等。

活動過程

一、作品欣賞

作品展示,激發興趣。出示衍紙作品圖片,觀察內容。

教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帶來了一個好朋友(出示衍紙作品)。你們知道它是從哪裏來的麼?它是從衍紙王國裏來的!那裏還有很多衍紙寶寶,都特別的漂亮,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圖片分析)

小結:我們王國裏的所有東西,都是用衍紙做成的呢!

二、幼兒探索衍紙的捲曲特性

教師:小朋友們猜猜看,在它沒有變成這樣之前,是什麼樣子的呢?

(幼兒積極討論。請幼兒回答)

三、跟隨故事(教師示範)

四、幼兒討論製作方法

1、教師:剛纔我是用什麼方法吧它變成這樣的?我們還可以用什麼方法呢?

(分析用各種材料,粗細不同的方法,卷出不同的效果)

2、教師:這些卷卷的衍紙,還可以變成什麼樣的形狀呢?怎麼捏呢?

3、教師:現在你們想不想也來動手把我們紙條寶寶們變成美麗的樣子呢?

五、幼兒創作(培養幼兒設計能力、動手製作能力、創新能力和審美能力)

1、引導幼兒運用基礎造型進行設計創作,教師巡迴指導。

2、教師:現在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很多材料,你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進行衍紙創設,不過每張桌子只能坐4個小夥伴哦。

六、作品展示

教師:小朋友們都完成了你們的衍紙王國,來告訴我們,你們是用什麼方法卷出來的?

幼兒園有趣的紙教案11

活動目標

1。感知比較3種常見的紙,發現它們的不同。

2。樂於用語言表述自己的發現和感受。

3。樂意大膽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

4。樂意大膽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

活動準備

宣紙、畫畫紙、牛皮紙、顏料、標籤、表格、染紙樣品、塑料筐、抹布、舊掛曆紙、泡沫板。

活動過程

1。感知3種紙的不同

(1)教師出示3種紙,並問孩子:“這是什麼紙(瞭解名稱)?”

(2)提出問題:“每人都有3種紙,大家看一看、摸一摸、揉一揉、聽一聽,它們有什麼不同?”

(3)幼兒自己取3種紙進行感知比較,發現紙的軟硬、厚薄、顏色、光滑度等的不同。

(4)鼓勵幼兒相互交流,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和感受。

(5)在幼兒表達基礎上,利用表格形成集體記錄。

2。製作有趣的染紙畫

(1)引入染紙畫,出示染紙樣品。

(2)幼兒取紙,教師介紹染紙基本方法。

(3)幼兒操作。

(4)相互交流。

提問:“你們看一看這3種紙染出來的畫,你們發現了什麼?”“哪種紙做染紙最漂亮?”“爲什麼?”

小結:宣紙做染紙最漂亮,它吸水多。把這一結果記錄在集體記錄表中。

利用記錄表,梳理3種紙的不同。

3。提出問題,引出新活動 “今天是用這3種紙來做染紙畫,如果用這3種紙疊成小船,放在水裏會怎樣?”

活動反思

《有趣的紙》作爲紙的系列活動的一部分,是一個有着科學領域的明顯特點並與藝術領域有機綜合的活動。

這個活動的結構化程度比較高。這種高結構不僅體現在從目標到材料的嚴謹設計。而且體現在用一系列關鍵問題引導着幼兒的探究活動逐步走向深入。在活動的每個階段,不僅在開始時有關鍵問題的引導,而且在探究告一段落時有共同的討論和回顧,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發現和記錄的事實信息,概括、總結和提升已經獲得的經驗。

在探究式科學教育活動中,關鍵問題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們引領着幼兒探究的方向,保證探究的深度和有效性。在《有趣的紙》中,在探究活動的不同階段,教師主要使用了4個關鍵問題,它們在引發和引導幼兒深入探究中發揮着不同的作用。

關鍵提問1:這是什麼紙?這個問題的主要作用在於引發幼兒回憶、確認已經熟悉的紙,同時爲了交流的方便,對紙的名稱達成基本的共識。

關鍵問題2:“看一看、摸一摸、揉一揉、聽一聽,它們有什麼不同?”這個問題的主要作用在於提示幼兒運用多種感官、採用多種方式進行探究;同時這個問題也在提示幼兒關注自己的探究結果――發現紙的不同,讓幼兒明確探究的任務。在這個問題的引導下,孩子們會關注到紙的很多外在特性,顏色、薄厚、結實程度、光滑程度等等。

關鍵問題3:“看一看這3種紙染出來的畫,你們發現了什麼?”這個問題主要是爲了引導幼兒關注3種不同的紙的吸水性。雖然這是一個具有一定方向性的問題,但也是一個比較寬泛的問題。孩子們的發現可能會有很多。

關鍵問題4:“哪種紙做染紙最漂亮?爲什麼?”這個問題比上一個問題具體,它能引導着幼兒發現宣紙做出的染紙最漂亮,通過思考原因,孩子們會關注到紙的吸水性,並對紙的吸水性發生興趣。

探究紙的吸水性可以成爲孩子們繼這個活動之後更進一步的探究活動。因爲紙的吸水性已經超越了探究紙作爲單一物質的物理特性,涉及到紙與水兩種物質的相互作用所發生的變化。老師們可以在美工區投放顏料和各種各樣的紙,鼓勵和支持幼兒繼續進行染紙活動;還可以提供毛筆、毛刷、棉籤和海綿棒等工具材料,鼓勵幼兒自由選擇各種質地的紙進行作畫,他們會發現不同紙的吸水性和用不同的紙作畫所產生的奇妙效果。當然,在這種似遊戲、似探究、似美術的區域活動中,孩子們會體驗到遊戲的快樂、探究的魅力、美術的奇妙……總之,孩子們的獲得與發現會有很多很多!

幼兒園有趣的紙教案12

活動目標:

1、喜歡玩紙棒,充分感受合作遊戲帶來的快樂。

2、嘗試探究紙棒的多種玩法,提高創造力和動作協調力。

3、利用紙棒練習走、跳、鑽、平衡等基本動作。

4、培養幼兒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愛好。

5、培養幼兒不怕困難、堅強、勇敢、積極向上的良好品質。

活動重難點:

能利用紙棒練習走、跳、鑽、平衡等動作。

能與朋友合作玩各種紙棒遊戲。

活動準備:

用廢舊報紙做成的紙棒每人一根。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紙棒操

——組織幼兒站成做操隊伍,練習紙棒操(器械繩操)

二、幼兒各自探索紙棒的各種玩法。

1、跳紙棒:將紙棒放置地面,幼兒練習向前、後、左、右跳紙棒。

2、拋紙棒:將紙棒往上拋,並接住紙棒等。

三、請兩人結伴玩紙棒,教師巡迴觀察。

——請部分幼兒示範紙棒的不同玩法,然後請全體幼兒兩兩練習(根據班上幼兒玩得具體情況而定)。如:

1、獨木橋:把兩根紙棒平行擺放,做成窄窄的獨木橋,幼兒過橋練習了平衡。

2、小秤砣:一位幼兒下蹲,一手握住紙棒,左右來回擺動紙棒,另一位幼兒一句紙棒擺動的方向連續向上跳起,不使紙棒碰到自己的腳,兩人交換練習,速度可由慢到快。

四、探索紙棒的多人玩法。如

1、跨跳練習(三人):兩名幼兒一手握住紙棒一端,平行蹲下,另一位幼兒連續兩次跳過,三人輪流進行。

2、分合跳(四人):兩名幼兒面對面蹲下,各自握住紙棒一端,邊喊口令邊

把紙棒不斷分開、併攏,另兩名幼兒站在兩根紙棒中間,跟着口令練習分

合跳,兩人輪流玩。(由於遊戲難度較大,可以規定幼兒先念“合攏”再

念“分開”,跳的幼兒則先分開跳再合攏跳)

五、遊戲:鑽山洞

——全體幼兒成兩排面對面站好,雙手各握住兩根紙棒的同一端(低於肩膀)搭成山洞。遊戲開始,從指定的一對幼兒開始,一前一後鑽過山洞到另一端時搭成新的山洞,依次進行,直到全班幼兒都鑽過山洞。

六、放鬆運動、收拾材料,結束活動。

——教師帶領幼兒放鬆身體各部位。

幼兒園有趣的紙教案13

設計思路:紙是幼兒日常生活所熟悉的東西,幼兒常常用來畫畫、寫字、做手工作品。在觀察中我發現大班下學期的幼兒在創造思維(主要是求異性和發散性)上有了明顯地發展,他們已不滿足於已經發現的幾種玩法、用法,而是喜歡去探索新的方法,去重新利用“舊”的事物。例如:中班玩紙時,幼兒常用平面的紙當扇紙;到了大班下學期,如果再請他們做善子,則多數採用摺摺皺的方法。

教案目的:

1、樂意參加操作活動,養成實事求是的態度。

2、在探索過程中,懂得紙的承受力和受力面積和支撐點有關

3、學習記錄並培養合作精神

教案准備:

1、書本每組6"10本(兩人一組)

2、長方形似名信片的紙若干,硬紙板若干

3、雙面膠若干、磁鐵若干

4、記錄紙每組一張(如圖)

教案流程:

一、說說紙的用途

1、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來說說紙,我們見過有哪些紙?這些紙可以用來幹什麼?(寫字、畫畫、擦窗、做紙工、看報紙……)

2、你們知道嗎?有人說兩張紙可以做桌子,一張做桌面,一張做桌腿組合成一張一條腿的桌子,在這張紙桌上能放上很多很多的書。你覺得這件事,是真是假?爲什麼你覺得是真或是假?(幼兒明確的闡述自己的理由)

3、你們有什麼辦法來證實這件事的真假?小結:小朋友想用實事求是的辦法來試試。誰說得對,誰說得錯?

二、嘗試兩張紙做紙桌

1、無論真假,讓我們一起來試試做紙桌的一條腿,讓腿能站穩。

2、幼兒每人一張紙,嘗試用折卷的方法讓桌腿站起來。

3、集中討論:“我的紙桌站起來了”(幼兒用語言表述或結合實物表述);教師用一張硬紙做桌面,檢驗紙桌是否能站立。

用折的方法:將紙對摺立起來變“∧”型,寫在黑板上,並讓幼兒取名更容易記——小山型

用折的方法:將紙折兩折變成“門“型

用折的方法:將紙四折變“M”型——摺扇型

用卷的方法:將紙捲成圓柱型

4、將這些典型方法以記錄紙的格式畫在黑板上

三、 進一步嘗試用兩張紙做紙桌

1、 試試在紙桌上輕輕地平放書本,看看哪種形狀的桌腿最牢,桌面上放的書本最多?並將紙桌承受的書本數記錄在記錄表上。

2、 鼓勵幼兒嘗試實驗各種形狀的桌腿承受力的本領,教師巡迴指導。

組織交流:你的紙桌上放了幾本書?它是什麼形狀的桌腿?你發現哪種形狀的桌腿比較牢,桌面上可放書本多些?在嘗試做紙桌的過程中,你遇到什麼困難?是怎麼解決的?

3、教師示範並證實探索結果

四、 師生共同小結

1、 紙的本領很大,通過折、卷的方法,改變它原來的形狀後,可以“站”起來,變成一張桌子。

2、 小朋友想出了各種方法來造各種形狀的紙桌,發現圓柱體的桌腿比“∧型”、“門型”、“M型”的桌腿都牢,桌面上放的書本數量多,承受重量的本領最大。得出結論:因爲圓柱體圍起來在上面形成了一個面,叫支撐面,有了這個支撐面就可以放很多東西了。

3、 還有什麼形狀的桌腿也像圓柱體的桌腿一樣,有一個支撐面,在桌上可以放許多書本呢?幼兒再次探索。

4、 教師演示折成三棱柱型的桌腿,放上一筐積木一杯水,證實朋友說的話是可信的。

5、 小結:有時聽別人說的話,你覺得有點信、有點不信,最好呢!我們去動手試試,因爲事實會告訴我們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不正確的。

一、說目標

本活動的目標主要是讓幼兒在操作活動中學會探索,用自己的雙手去探究事情的真實性,並學會記錄。通過活動,幼兒達到了這個目標。但也有學習小小的遺憾,就是沒達到幼兒之間相互合作這一目標,如:朱琦和田新玉之間,操作都以個人爲中心,在記錄書本數時寫了兩份答案,所以,以後要通過其它更多的操作活動讓幼兒進一步體會合作。

二、說準備

教案准備很充分,投放的書本都能達到實驗目的,原先也準備了一些木頭積木,讓幼兒去探索其它物體對紙桌的影響,由於時間太長,所以只能將這一環節放到課後操作。

三、說過程

整個活動在進行過程中基本很順利,從說說紙的用途到嘗試兩張紙做紙桌再探索哪一紙桌更牢固,環節一步步下來,就是在操作的時候幼兒過於雜亂,可能是教師在講解過程中不夠明確,特別在記錄這方面。許多幼兒記錄不夠“及時”,應該跟幼兒事先講解清楚,要試一個紙桌記錄下書本數,可以相互合作,一人操作一人記錄,或輪流操作和記錄。所以操作過程投入的時間過長,導致整節課的時候過長。以後,要讓幼兒多參加一些操作活動,瞭解操作活動應注意的事項,如操作後,將垃圾投入垃圾箱。

四、總結

總得看來,我這節課很完整,但是好像沒有亮點,過於平淡。以後還需要加強自身的教學經驗,把活動上得更有生氣,更吸引孩子們的眼球,只要看到孩子們的微笑,這就是我最大的欣慰。

幼兒園有趣的紙教案14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操作,知道改變紙的形狀可以使紙橋的承受能力發生變化。

2、鼓勵幼兒運用比較的方法來進行感知,同樣的紙折成山形最牢固,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3、通過活動,萌發幼兒對物體呈種現象的興趣。

4、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張A4紙,兩個油泥盒子,一根吸管。

2、每組一盒塑料積木。

3、摺紙扇,石棉瓦,平常的瓦片等等。

1、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老師:你見過橋嗎?是什麼樣子的?用什麼材料做成的?

平常我們見過的橋都是用水泥鋼筋或者木頭做成的,今天我們也要做一座自己的小橋,這座橋能夠放一塊積木在上面。

教師介紹材料:積木、紙、吸管。

提出要求:兩塊積木座橋墩,吸管是橋下面的流水,紙用來做橋面。

2、幼兒製作紙橋。

(1)幼兒進行第一次操作,並請做好紙橋的幼兒將紙橋展示在桌子上。

提問:你成功了嗎?你是怎麼做的?

教師進一步提出要求:這次要在橋上放三塊積木,你可以把你的紙橋變一變。

(2)幼兒進行第二次操作,並將完成的作品放在桌子上。

提問:你用的是什麼方法?你的紙發生了什麼變化?

遊戲:比比誰的紙橋最牢固?

剛纔大家做出的紙喬都能夠放三塊積木,現在我請大家來比賽,看看誰做的紙橋能夠放的積木最多?

(提出要求:以個人爲單位,進行比賽,並數一數最多在橋上能夠放多少積木)

從每組選一個小朋友上來展示:比一比誰的紙橋最牢固。

討論:你做的紙橋最多能夠放幾塊積木?爲什麼你的紙橋能夠放這麼多積木?

3、幫助幼兒瞭解簡單原理

結論:“當紙彎曲之後能夠承受的重量變大,彎曲的次數變多,承受的重量也就變大了,而且彎曲的次數越多,承受的重量越大,紙橋也就越牢固。

4、擴展幼兒的經驗,日常生活當中,你還發現哪些東西是利用彎曲後來使它便牢固的?(瓦、摺紙扇、瓦楞紙等等)

5、總結,激發幼兒對物體呈種現象的興趣。

活動延伸:

請幼兒製作山形的紙橋,通過彎曲次數的變化,看看誰的紙橋最牢固。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爲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有趣的紙教案15

教材簡解:

紙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一種生活用品,中班幼兒對紙的認識也積累了比較多的經驗,儘管如此,但平時的生活中幼兒很少會去留意關注紙的特性,其實在紙身上有着非常多的奧祕,這些奧祕與它們的用途也息息相關。中班幼兒有在小班學習的基礎他們可以用眼睛觀察顏色的不同並用手觸摸感覺光滑與粗糙。更願意喜歡以其它的活動形式來探索及發現紙在生活中的趣味性。《綱要》中也指出:"教育內容應貼近幼兒的生活,符合幼兒的興趣,愛好。"相符,這樣幼兒通過親身體驗、觀察,積累經驗利於教學。

活動目標:

1.感知比較3種常見的紙,發現它們的不同。

2.樂於用語言和符號表述自己的發現和感受。

3.通過實驗活動,初步發現3種紙具有不同的吸水性。

活動重點:瞭解常見紙製品的特徵,感受它們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活動難點:讓幼兒發現紙的硬軟及厚薄不同。

設計理念:

生活中離不開紙,我們每個人天天都要用到紙,紙是我國偉大的四大發明之一。至今,紙仍被廣泛的運用着,人們的生活離不開紙,孩子們時時處處也都能接觸到紙。但是他們對之缺少系統的瞭解,本次課,通過讓幼兒去看一看,摸一摸,揉一揉,比一比,講一講,動手實驗的過程,自己去發現紙的不同質地,不同功能,在探究中孩子們發現紙的不同特質。

設計思路:

在認識紙的特性過程中,充分調動了幼兒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多種感官,且對觸覺的探索又進行了細緻的剖析,深入瞭解了紙的軟度和厚度,層層遞進地引導幼兒挖掘各種特性。

活動過程:

1.感知3種紙的不同

(1)教師出示3種紙,並問孩子:"這是什麼紙(瞭解名稱)?"

(2)提出問題:"每人都有3種紙,大家看一看、摸一摸、揉一揉,它們有什麼不同?"

(3)幼兒自己取3種紙進行感知比較,發現紙的軟硬、厚薄、顏色、光滑度等的不同。

(4)鼓勵幼兒相互交流,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和感受。

(5)在幼兒表達基礎上,利用表格形成集體記錄。

2.操作實驗

(1)教師介紹紙寶寶開花的實驗方法及操作的注意事項。

(2)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3)相互交流並記錄。

提問:"你們看到這3種花寶寶哪種花寶寶開得最快,爲什麼?

小結:

皺紋紙的花寶寶開得最快,它吸水多。把這一結果記錄在集體記錄表中。利用記錄表,梳理3種紙的不同。

3.提出問題,引出新活動"今天是用這3種紙來做的花寶寶,然後比較哪朵花寶寶開得快。請小朋友回去再找出三種不同的紙疊成花寶寶,放在水裏會怎樣?"教師小結:紙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這麼多的用處,我們生活學習工作離不開紙,所以我們要養成節約用紙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