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的樹教案

幼兒園的樹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6W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的樹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的樹教案

幼兒園的樹教案1

活動目標:

通過遊戲活動,培養孩子的探究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活動中鍛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

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

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

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重點:

沒有軟尺的情況下,如何測量樹有多粗

難點:引領孩子探究,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活動準備直尺、繩子、大樹模型、小雞和小狗頭飾、其它能找到的各類尺子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節

1、直尺引入,老師的大尺引出幼兒的小尺,先看老師的大尺上都有什麼,再看幼兒的小尺上有沒有,得出"大尺和小尺是一樣的"結論。

2、探討尺子的用途(幼兒自主探討)

二、基本環節:

1、短劇表演激趣。幼兒閉眼,教師出示大樹模型,然後指名兩名幼兒帶上小雞和小狗的頭飾表演量樹。教師引導:小雞和小狗沒辦法量出大樹有多粗,誰能幫助它們?

2、幼兒自主探討辦法,並用自己的辦法來測量,全體幼兒評議:這樣測量可以嗎?

3、教師引領,教師有意讓幼兒看到手裏的繩子並給予幼兒啓發,幫助幼兒發現。

4、發現方法,用繩子測量樹的粗,再用直尺測繩子的長,繩子的長就是樹的粗。

5、幼兒操作,用繩子和直尺測量大樹的粗

三、結束環節

1、啓發幼兒思考:還可以用這種方法測量什麼?(胳膊、腿、水桶、頭、粉筆等)幼兒自主測量自己想測的物品。

2、結論:彎曲的東西都可以用這種方法來測量

四、延伸環節

1、讓幼兒認識直尺以外的各種尺

2、幼兒操作,用軟尺測量大樹的粗3、告訴小雞和小狗大樹的粗是多少

幼兒園的樹教案2

活動目標:

1、瞭解樹木對我們人類的作用與用途,並在此基礎上樂於表達,敢於嘗試仿編散文詩。

2、知道我們的生活和植物有着密切的依存關係,從而懂得要愛護樹木。

活動重點:

用語言表達樹木對我們人類的作用與用途,敢於嘗試仿編散文詩。

活動難點:

知道我們的生活與植物的密切關係。

活動準備:

散文詩《樹真好》的ppt演示文稿、有關的記錄表活動流程:問題討論經驗提升仿編詩歌活動延伸指導要點:

一、問題討論

前段時間,老博士和小孫子在他們的房子旁邊種了很多的樹,大家還記得他們爲什麼要種那麼多樹嗎?

你們還知道樹的其他作用嗎?

如果我們的生活中沒有了樹,會變成什麼樣子?

二、經驗提升

大樹的本領真大。張老師把大樹的本領編成了一首好聽的散文詩,請大家聽一聽,其中有沒有你們說到的樹的好處?

欣賞散文詩《樹真好》,理解詩中所表述的樹的作用。

您聽到了樹有哪些好處?

想不想自己也編一首,把更多的大樹的本領、好處編進詩歌裏?

三、仿編詩歌

幼兒兩兩結合,根據自己的記錄表中的內容相互編講,也可以增加新的內容,嘗試將自己瞭解的更多的有關樹對人類的好處,編進散文詩裏。

請幼兒大膽在集體面前朗誦自己的詩歌作品。

四、活動延伸

我現在了知道大1班的小朋友真聰明,像大樹一樣有很多本領,會編那麼好聽的詩歌。上次,張老師帶大家去找找幼兒園的樹時,大家都找到了自己的樹朋友,這幾天天氣越來越冷了,不知道這些樹朋友有沒有穿上暖暖的衣服,它們缺不缺少水分、養料,讓我們一起去看看,想想給爲樹朋友做些什麼,讓它們暖暖地度過這個冬天。

幼兒園的樹教案3

教學目標:

1、嘗試用塗圈的方法表現開花的樹。

2、能大膽作畫,體驗繪畫活動的快樂。

3、能表現出樹幹和樹枝,並用多種顏色圈一圈、塗一塗,感受塗染作品的色彩美。

4、能在畫面上進行添畫其他景物。

5、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6、能呈現自己的作品,並能欣賞別人的作品。

活動準備:

1、桃花、櫻花、李子花、迎春花ppt1、範例用的白紙一張、半成品範例一張(上面畫有樹幹)

2、油畫棒,美術本、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欣賞ppt《春天的花》,引起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1)師:春天來了,春風一吹,桃樹、梨樹、蘋果樹、各種各樣的樹,都開滿了紅的花、黃的花、藍的花、紫的花……到處都是花的世界,花的海洋,漂亮極了。

(2)幼兒欣賞ppt圖片。

(3)大小幼兒互動交流自己喜歡哪些顏色的花?爲什麼喜歡?

2、教師講解示範。

(1)出示半成品範例,讓幼兒說說這是什麼?缺少了什麼?

(2)示範如何畫花。重點示範花瓣組合的畫法(教師邊示範邊念兒歌:小小蠟筆真能幹,圈一圈、塗一塗,花瓣花瓣碰碰頭,漂亮的花兒就開放。)

3、示範強組如何畫樹幹和樹枝,重點示範樹幹與枝枝的畫法。

4、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1)重點提醒幼兒注意花瓣的組合。(三片或者四片、五片……)

(2)提醒強組幼兒指導能力弱的弟弟妹妹畫好花。

(3)引導強組幼兒幼兒添畫上小草、及其他景物。

5、展示作品,幼兒相互欣賞,說說喜歡誰的畫、爲什麼。

活動反思:

多數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能夠按要求完成作品,少部分能力弱的幼兒堅持性差,不能獨立完成作品,需要在教師的輔導下才能完成。中班部分幼兒繪畫空間掌握不太好,畫樹枝太小氣,以至於花朵畫的太少。教師要提醒幼兒注意畫面與空間的關係。小班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和在繪畫技能較好的大齡幼兒的影響和幫助下,能夠用多種顏色畫出花朵。

幼兒園的樹教案4

活動目標:

1.瞭解樹的結構,知道樹是由樹根、樹杆、樹枝、樹冠組成。

2.學習用顏料吹畫,能吹出樹的形態。

3.在吹畫的過程中感受吹畫帶來的樂趣。

4.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後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5.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薯片筒、教學PPT、顏料、餐巾紙、白紙。

經驗準備:瞭解各種各樣的樹。

活動過程:

一、觀察圖片,瞭解結構。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樣東西,大家看看是什麼?(樹)

2.提問:你們都見過樹,那你們知道樹有那幾個部分組成嗎?

小結:樹有樹根,樹杆,樹枝,樹冠組成。

3.你見過那些奇形怪狀,有趣的樹嗎?

小結:世界上的樹有很多種,千奇百怪,形狀各異。

4.老師也給小朋友帶來一些有趣的樹,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欣賞PPT)

二、欣賞範畫,示範步驟。

過渡:剛纔我們見過了這麼多有趣的樹,感受到了樹世界的魅力。

1.今天老師還給小朋友帶來了一種特別的樹,你們想不想看一看呢?(出示範畫)

2.請你看看這棵樹和剛纔的樹又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呢?

3.你能猜出來這顆樹是怎樣畫出來的.嗎?

4.教師示範:

第一步:用毛筆在畫紙上滴幾滴黑色顏料。

第二步:使勁將顏料吹開,儘量往上吹,吹出樹杆,吹出樹枝。

第三步:用彩色顏料點畫在樹枝上。

第四步:最後把畫包在薯片桶上。

5.你們看看這種做畫的方式和平時作畫的方法一樣嗎?

小結:這種作畫的方法叫做吹畫。

三、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小朋友你們想不想也來試一試呢?

提出操作要求:

1.每個一張紙,用顏料的時候儘量不要弄到自己的身上,注意衛生。

2.吹的時候要注意吹的方向,不要四周吹,要往上吹。

3.畫面保持乾淨,不要用手隨便的點畫。彩色顏料點的時候注意要用餐巾紙擦一擦,注意保持乾淨。

4.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四、作品展示,集體評價。

讓我們大家一起來看看,誰吹出來的樹最好看呢?

幼兒園的樹教案5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圖片,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講述故事片段,表達自己的觀點,並理解故事內容。

2、瞭解故事中“多爲別人着想”的道理。

二、活動準備:課件、故事錄音。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引發幼兒對故事的興趣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講故事,但是在講故事之前,老師先問一個問題你們都認識哪些樹?那麼這些樹長在哪裏?那麼老師今天的故事裏的樹很特別,它不是長在地上的,那麼它長在哪裏呢?讓我們來看今天的故事。

(二)基本部分:講述故事

1、分段講述

(1)圖片一:

師:春天,鳥先生用粘土和乾草造了一個堅固的窩,鳥太太就在他們的窩裏孵她的蛋寶寶,一天她感覺一個蛋動了一下,難道是寶寶要出生了,但是……

(2)圖片二:

A、師:你們看鳥太太的寶寶出生了嗎?那麼鳥太太孵出了什麼?那麼你們覺得小樹苗長在鳥窩裏是好還是不好?爲什麼?(開放式的問題,鼓勵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活躍課堂氣氛。)

B、教師小結:你們講的很好,鳥先生和鳥太太很擔心小樹越長越大,會把鳥窩撐破,心裏很是害怕。

(3)圖片三:

A、師:鳥太太孵出一棵樹,這個消息很快傳遍了整座森林,許多動物都紛紛趕來幫忙,我們來看看誰第一個來幫忙,它想到了什麼辦法呢?你覺得鳥太太會同意嗎?他們他們之間可能說了什麼?誰能用完整的話把這張圖片的故事說出來?(引導幼兒觀察故事中出現的人物,所發生的事情,並讓幼兒大膽想象他們的對話,最後將這些信息串起來,進行較爲完整的講述。)

B、教師小結:教師將孩子們說的故事組合加工再次複述。

(4)圖片四:

A、師:螳螂的辦法已經不能用了,讓我們來看看接着又發生了什麼,誰能直接把圖片上的事情說出來。(嘗試讓幼兒在老師不提示的情況下進行講述,教師不斷提示,讓幼兒自我完善故事內容。)

B、教師小結

C、(圖片五)那麼甲蟲先生的辦法鳥先生也不同意了,那麼還有什麼辦法呢,那麼你們也來幫忙想想辦法吧?(開放式問題,讓幼兒猜想接下來發生的事情。)

(5)圖片六、七、八

師:讓我們接着聽故事,這時鳥先生和鳥太太一起想出了一個辦法,不如我們來把小樹移個地,於是甲蟲和螳螂先生挽起袖子就動手搬小樹,鳥先生叮囑“可別碰壞了我築的窩”,“也不許碰壞了我的蛋寶寶”鳥太太趕快加了一句,於是大家就都輕手輕腳的把小樹搬到地上,把它種到土裏。鳥太太和鳥先生想辦法和螳螂先生和甲蟲先生的辦法,誰的最好,爲什麼?(引導幼兒說出在做很多事情的時候我們要爲別人着想,不能光顧着自己,要懂得關愛別人。)

(6)圖片九

一天鳥太太覺得又有一個蛋動了下,鳥先生尖叫起來“天啊!難道又要孵出一棵樹了”,鳥太太瞪了鳥先生一眼“我哪能總是孵出樹來,這回準是我們的寶寶要出生了”,果然這次鳥太太一連孵出四隻鳥寶寶,鳥先生成了四隻小寶寶的爸爸,小樹也在鳥先生和鳥太太的照顧下茁壯成長,當來年春天到來時,小樹上多了四個小窩。(教師講述故事的結局)

2、幼兒小結故事

我們的故事講完了,但是故事還沒有名字,你們覺得故事叫什麼名字好呢?我們來回憶一下故事中都出現了誰,發生了什麼樣的一件事情?(引導幼兒幼兒回憶整個故事)

3、完整傾聽故事:

故事講完了,但是我們還有一個問題的答案沒有找到,就是爲什麼這棵樹是什麼樹,它怎麼就長在鳥窩裏了呢?那讓我們完整聽一遍,答案就在故事中。(給幼兒再次傾聽故事的動力,希望藉此讓幼兒能更認真的完整傾聽。)

(三)結束部分:活動延伸

那麼故事錄音中最後也留給我們一個問題,他說“這課合歡樹上的四個小窩還會長出小樹嗎?”(讓故事得以延伸,課後讓幼兒繼續創編故事……)

幼兒園的樹教案6

活動目標:

1.理解童話內容,感受小刺蝟對刺蝟婆婆的愛。

2.知道九九重陽節是老人節,增進關愛老人和長輩的情感。

3.認識字詞:刺蝟、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4.藉助圖文並茂,以圖爲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5.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

2.教師自制字詞卡"刺蝟、春天、秋天、冬天"。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看幼兒用書,引入主題。

教師:

1.你知道這是哪些季節嗎?一年四季有哪些變化?

2.季節的變化真奇妙,四季的景色真美麗。可是,刺蝟婆婆年齡大了,走不動了,只能天天坐在屋裏了。後來,刺蝟婆婆的屋子裏面發生了一些奇怪的事。

二、引導幼兒理解故事主要內容:

1.講述故事,在結尾前插問:

(1)刺蝟婆婆家中發生了什麼奇怪的事?

(2)你感覺這是一棵怎樣的樹?

(3)猜一猜這棵神奇的樹是從哪裏來的?

2.幼兒看圖片完整地欣賞故事,進一步理解小刺蝟關愛老人的行爲。教師出示字詞卡。提問:

(1)小刺蝟在春夏秋冬分別裝扮成了什麼樹?爲什麼要裝扮成這樣的樹?

(2) 刺蝟婆婆看到這些樹感覺怎麼樣?看到刺蝟婆婆高興,小刺蝟心裏有什麼感覺?

(3)這個祕密是怎麼被發現的?

(4) 刺蝟婆婆發現了這個祕密會怎麼想,怎麼做?

三、師生共同看圖講述一遍故事

邊講述邊指認"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四、師生交流在生活中如何關心老人。

討論:

1.小刺蝟爲滿足刺蝟婆婆的願望,想辦法裝扮成各種樹。小朋友們知道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有什麼願望嗎?你能幫助他們實現願望嗎?

2.你爲身邊的爺爺奶奶做過什麼?你是怎麼關心他們的?

3.你關心爺爺奶奶時,爺爺奶奶心裏怎麼想?你感覺怎麼樣?

4.小朋友,你們有沒有聽說過重陽節?知道重陽節是什麼節日嗎?這一天你打算怎樣爲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祝賀節日呢?(教師扮作老人,請幼兒練習向老人表達祝福)

五、教師分別出示字詞卡,帶領幼兒認讀,然後請幼兒一一說出每個季節的特徵。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關心老人,經常爲家中或社區的老人做一些事。教師請幼兒將自己的事畫下來講給全班小朋友聽。

教學反思:

通過這次活動,我嘗試了新的教學方法,所做的嘗試也是比較符合我班幼兒的學習水平的,因此,在以後的故事教學中,我會再次運用這樣的教學模式,並根據這次活動中所出現的問題加以調整和改進的。

小百科:樹木是一種高大的木本組織植物, 由“枝”和“杆”還有“葉”呈現,可存活幾十年。

幼兒園的樹教案7

活動要求:

1、知道秋天候鳥的活動

2、欣賞故事,感受鳥與樹的友情,懂得朋友之間要互守承諾.

活動準備:

故事掛圖一套.場景設置有;樹樁,工廠大門等,鳥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以遊戲的方式導入.教師扮鳥媽媽,幼兒扮小鳥.師:"秋天到了,天氣越來越涼了,我們該怎麼辦呢?幼:"......”引導幼兒說出我們是候鳥要飛到南方去過冬.師:那我們去向朋友們告別吧. 幼兒和老師在活動場地飛一圈,坐下來.

二、欣賞故事:鳥與樹

幼兒聽第一遍故事,教師提問:故事的名字叫什麼?故事裏有些誰?誰和誰是好朋友?他們是什麼樣的好朋友?

請幼兒再聽一遍故事,同時出示相關圖畫。提問:小鳥飛走前對大樹說什麼?它做到了嗎? 它是怎麼做到的?

請幼兒欣賞第三遍故事,結合圖片,教師邊講邊提問,讓幼兒熟悉故事內容。

提問: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覺,你是怎麼想的?

三、表演故事, 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幼兒扮小鳥,在準備好的場景中動情的表演。可以分成幾組來表演。

四、結束部分,讓我們一起飛到南方去吧。

幼兒園的樹教案8

活動目標:

初步感知梧桐樹的主要外形特徵和作用;學習從整體到局部按順序進行觀察的方法,並用看,摸,抱等動作參與觀察。

活動準備:

預先選擇好觀察梧桐樹的地點。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觀察梧桐樹的特徵。

1.觀察:觀察梧桐樹的整體形態。引導幼兒講述從遠處觀察梧桐樹的印象。

提問:梧桐樹看起來怎麼樣?像什麼?

2.帶領幼兒從近處觀察梧桐樹,說出它的主要特徵。指導幼兒按樹幹.樹皮.樹枝.樹葉的順序進行觀察;鼓勵幼兒看一看.摸一摸.抱一抱梧桐樹,用多種動作進行觀察.感知,並說一說自己的體驗。

二、引導幼兒發現梧桐樹的用處。

提問:你喜歡梧桐樹?爲什麼?當幼兒說到大樹有遮陽作用時,教師可帶幼兒先站在陽光下,後再回到樹蔭下,通過親自體驗,加深印象。

:梧桐樹能遮陽,讓我們感到涼快;它還能讓我們的環境更美麗。它的好處真多,小朋友都喜歡它,讓我們共同愛護梧桐樹。

幼兒園的樹教案9

教學目標

1、知道聖誕樹由來的故事。

2、發揮想象畫出理想中的聖誕樹。

3、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4、體驗想象創造各種圖像的快樂。

教學準備

畫紙、鉛筆、彩筆。

聖誕樹故事的視頻。

各種各樣的聖誕樹圖。

教學過程

1、小朋友們知道黑板上的圖裏畫的是什麼嗎?它們都是什麼樣子的啊?什麼節纔有聖誕樹的出現啊?請自由說一說。

2、我們看看聖誕樹上都掛着什麼樣的裝飾啊?誰能說說爲什麼要給樹上掛這麼多東西?請自由說一說。

3、你們知道聖誕節爲什麼有聖誕樹麼?那我們來看一個故事,瞭解一下聖誕樹的由來。

4、現在小朋友們都知道爲什麼聖誕節要有聖誕樹了吧!那你們喜歡不喜歡聖誕樹麼?

5、明天就要到聖誕節了,那你們家裏都有聖誕樹麼?那我們來畫棵聖誕樹,放學後回家放在家裏,這樣過聖誕節家裏家就有聖誕樹了好不好?

6、老師先來教你們基本樹的畫法,等你們學會了,就可以畫出自己想要的聖誕樹了。

7、小朋友們老師剛纔教你們的,你們學會了沒有啊?那你們自己想象中的聖誕樹是什麼樣子的,畫出來給小朋友們來共同欣賞好不好?

8、那現在小朋友們就開始動手畫出自己的聖誕樹吧!教師巡迴察看,發現畫法有不對的地方,要及時給糾正過來。

9、教師與小朋友們一起來評價其他小朋友們的“聖誕樹”。

教學反思

結合聖誕的氣氛,我準備了這個活動,主要是想讓孩子嘗試自己裝飾聖誕樹,用這個學期學過的各種圖形線條來裝飾。所以在示範的時候也只是點了一下,具體還是要孩子自己去畫。孩子們很感興趣,但是聖誕樹頁數太多,裝飾的時候有些孩子就不願意再往下畫了。如果下次還要進行同樣的活動,我覺得我會選擇水粉,點畫後壓印,符合這個樹的翻頁,也比較容易出效果。

小百科:聖誕節又稱耶誕節,譯名爲“基督彌撒”,它源自古羅馬人迎接新年的農神節,與基督教本無關係。

幼兒園的樹教案10

目標:

尋找、發現、收集生活中的木製品和樹的果實等。知道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樹木,萌生對樹的感激之情。

能分析故事情節,培養想象力。

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重難點:

教育幼兒樹是我們的朋友,萌生感激之情。

課前木製品的收集。

準備:

掛圖第13號:故事磁帶或CD.每位幼兒帶一件常用的木製品或樹的果實,教師將其佈置成展覽會。紙和筆若干。

過程:

種小樹

1、小鳥喜歡有樹有花的地方,我們幫它設計一個家園吧。

2、出示兩種形狀的小樹圖片,讓幼兒觀察小樹有什麼不同。

3、將兩種形狀的小樹圖卡排成兩行,引導幼兒數一數每種各有多少。

4、出示“回”形輪廓圖,教師示範如何合理安排,將兩種“小樹”輪廓線圍成裏外兩個長方形栽種。

5、引導幼兒數一數裏圈的小樹有幾棵,外圈的小樹有幾棵。

6、針對有的幼兒數出來的裏圈和外圈的小樹數量不一的結果,提問:栽種前,我們數的小樹的數量看上去不一樣多,其實他們都是幾呀?

7、師幼共同設計表示裏外的標誌,統計裏、外圈小樹的數量。

8、請幼兒點數圈裏、圈外兩種形狀的小樹數量,並請個別幼兒示範記錄。

種小花

1、出示回形輪廓圖。請個別幼兒聽指令,按裏外兩個圓圈栽種。如:請紅色小花圍在裏圈,請黃色小花圍在外圈。

2、裏圈外圈上的小花各有多少“引導幼兒用做記號的方法嘗試數封閉圖形中物體的數量,以免重複計數或漏數。

3、幼兒按顏色、裏外分類統計小花的數量。

4、師幼共同檢查記錄結果。

我爲小鳥植樹種花

1、提供給每個幼兒一張操作紙,上有回形和圓形輪廓,請幼兒用水彩筆在輪廓線的周圍分別畫上兩種形狀的樹各10棵,兩種顏色的花各10朵。

2、教師巡迴指導,要求幼兒先計劃怎麼種樹和種花,然後邊畫邊數,不斷檢查。

快快來植樹

1、出示幼兒活動材料《數學》第17頁《快快來植樹》,引導幼兒數一數不同的樹旁邊有幾個坑,按一個樹坑種一棵小樹的方法,找到小樹貼紙貼在樹坑裏,再把相應的數字貼紙貼在大方框裏。

2、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數數方法,比一比哪種小樹種的多。

反思:

第一部分我以輕鬆的談話形式讓幼兒進入活動,猜想了解盼盼的朋友特別而更加的參與到活動中來,朋友間是相互關心,友好相處的。帶着問題懸念幼兒靜靜的傾聽故事中的內容,利用自己在做課題中收集的方法進行講述故事來吸引幼兒的傾聽效果。第二段故事中,盼盼在說話中一直未提到“樹”這個字,但“樹朋友”卻貫穿始終。我參考活動後的建議,也想讓幼兒能主動思考問題,發現問題的答案,提高他們主動學習的興趣,達到語言教學活動的最終的目標——理解與表達。我也深刻地體會到:在語言活動中教師和幼兒之間的互動優爲重要,沒有互動的教學是難以想象的,更談不上是有效的。並設計幾個簡單問題和幾個稍難的問題,“牀是用什麼做的”“抽屜裏有沒有藏着樹朋友”“吃早飯時有樹朋友出現嗎?”但事實結果時好時壞,顧全大局是我現在最想解決的問題,當在聽故事時你會看到一雙雙可愛而明亮的小眼睛盯着你,故事一完,拉緊的心玄頓時放了下來,活動中一小部分的幼兒總是這樣容易“跟丟”,需教師時不時的採用不同方式的提醒他們。照顧了能力差的而又忽略能力強的,這是我自己在語言活動中易出現的問題,通過交流,學習到方法。

幼兒園的樹教案11

活動目標

1、運用對比的方式發現樹葉的不同形態,並用簡單的形態進行表現。

2、大膽添畫樹葉,豐富畫面,感受繪畫作品的美。

活動準備:

樹、寫生板、筆、紙

活動過程:

1.觀察樹,瞭解樹的結構。

師:小朋友們看,這是什麼呀?(樹)師:我們上次已經畫過樹了對嘛,樹是由哪幾個部分組成?

幼兒觀察講述。

師:樹上面還有什麼?(鳥籠、樹牌的東西等)

2.學習從不同角度取景寫生。

師:我很喜歡這個樹,想給它拍張照,用什麼拍呢?

(1)教師示範取景框的使用,及時畫下所拍照。(勾畫的要大)師:你想給他拍張照嗎?站在哪裏拍好呢?站在不同角度看看樹有什麼變化。

(2)帶領幼兒圍着杯子用取景框觀察。

師:通過觀察你發現了什麼?

(3)幼兒講述。

3.出示範例畫,請幼兒對照找出各個角度的樹。

4.提出幼兒繪畫要求。

(1)引導幼兒進行裝飾。

(2)提出要求。

5.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6.評價。

你最喜歡哪張照片,說說你最喜歡哪裏。

幼兒園的樹教案12

教學活動:

用多種材料進行測量,探索測量工具的長短與測量次數、長度的關係,對測量活動感興趣。

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活動準備:

蜂蜜蛋糕樹繪本ppt;

大圖(次數一樣,測量工具不一樣;長度一樣,測量工具不一樣);

測量工具(棉籤、回形針、小棍);筆

活動內容:

蜂蜜蛋糕樹

活動過程:

一、閱讀繪本,感知測量(8—9分鐘)

師:今天,張老師帶來一個有趣的故事,一起來看看。

1、閱讀繪本前幾頁,引出問題

提問:小老鼠和阿力挖到蜂蜜了嗎?爲什麼沒有挖到?

【引導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出示圖片,瞭解測量工具的長短與測量長度的關係

師:小熊貓從家門口走路5步,小老鼠它們也走路5步,它們是用什麼測量的?

【說出腳步,一種自然測量工具】

師:這是它們走一步的距離,你們覺得哪個是小老鼠一步的距離?哪個是阿力走一步的距離?

【幼兒進行選擇正確的腳印】

師:小老鼠走了5步的距離有多遠呢?我們一起來測量一下?

【老師示範測量,運用兒歌複習正確的測量方法。】

師:大河馬阿力也走了5步,阿力走的長度,誰來測量一下?

【請個別幼兒測量】

師:現在你們知道爲什麼它們沒有挖到蜂蜜了嗎?

師小結:小老鼠的腳步小,用來測量的測量工具短,所以測量出來的長度短;河馬的腳步大,用來測量的測量工具長,所以測量出來的長度也長,因此,雖然都走了5步,測量了5次,但是長度不一樣。

3、再次閱讀,發現祕密

師:我們看看它們有沒有發現?

小結:原來,小小的測量還有這樣一個祕密,怪不得它們挖不到蜂蜜。測量還有什麼小祕密呢?請你們來發現一下。

二:操作體驗,探索關係(15分鐘左右)

1、 幼兒測量

師:老師把大熊貓的家到蜂蜜的距離畫出來了,請你用老師提供的測量工具來測量一下,看看測量結果都一樣嗎?

【師交代要求:請你每次選擇一種測量工具,測量好後,把測量次數記錄下來。】

2、 記錄結果

師:用回形針測量時測量了幾次?用棉籤測量用了幾次?用小棒測量了幾次?

【師幼共同記錄】

3、 發現關係

師:用什麼測量工具測量的次數最多?用什麼測量工具測量的次數最少?爲什麼?

師小結:相同的長度,測量工具越長,測量次數越少,測量工具越短,測量次數越多。

三:經驗遷移,應用生活(6分鐘)

師:你們喜歡測量次數多一些還是少一些呢?

小結:測量次數少一些會更準確.

你們經過三年的幼兒園生活都長高了,馬上要上小學了,會學習用尺子測量自己的身高還有學習用品等,今天老師帶來一些常見的尺子,你們猜猜測量不同的物品時會選用哪種尺子呢?

【引導幼兒選擇量具,激發測量興趣。】

小朋友們真聰明,故事裏的小老鼠也很聰明,我們看看它有沒有挖到蜂蜜?

數學活動【蜂蜜蛋糕樹】自我反思

我的數學活動非常適合我們班孩子。效果也很好。參與活動幼兒37人,只有3人不太積極,原因是:他們的注意力不太專注,老師的問題已經提了出來,而他們孩子走神,在老師進行提醒後好了很多。

優點

2; 從整個過程中看出我們班的孩子思維非常活躍,過程中有他們不斷的發問,老師也隨機給予了答案,可以看出孩子們平日裏的思維鍛鍊與發展,以及平日裏寬鬆的教育氛圍。

不足:

1、老師細節關注不夠,在幼兒沒有弄明白究竟測量從哪裏到哪裏時,老師應該趕快示範而不是一味的講解。

2、活動前半部分關注全體幼兒不夠。

幼兒園的樹教案13

活動目標:

1、能找出物體排列的某些規律,並會按一定的規律排列食物,感受植樹中的各種排列樂趣。

2、通過欣賞散文,感受樹給人們帶來的好處。

3、鞏固認識常綠樹和落葉樹。

4、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5、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長綠樹和落葉樹若干、小簍子、樹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周圍的樹"你在哪裏看見過樹?"(小結:在馬路邊、公園裏、小區裏、小河邊、家裏都有樹,我們生活周圍到處都有樹)

二、認識的樹。"你認識哪些樹?"(小結:春天來了,柳樹的葉子綠綠的,可是,你們知道柳樹冬天是什麼樣子的嗎?)

三、區分常綠樹和落葉樹--請你看一看,摸一摸,這兩種葉子有什麼不一樣?

小結:瞧,無論我們在馬路上看到哪些樹,即使我們不認識它,但是隻要它的葉子比較厚、顏色深、表面有光澤,我們就可以判斷,它是"常綠樹"。

四、區分香樟數的歸屬。

教師介紹《幼兒知識百科全書》:香樟樹一年四季都落葉子,但是,它落了葉子之後,馬上長出新的葉子,所以,儘管它不停地掉葉子,但一年四季它滿樹都有茂密的葉子,它是常綠樹。"

五、關於植樹節1、知道幾月幾號是植樹節,植樹的意義有哪些?

2、讀新聞,感知生活中的節日對自己的影響。

六、一起來種樹。

1、落葉樹和常綠樹組成了我們生活周圍的綠化和樹林。在公園門口,除了有柳樹,還有什麼樹?

2、公園裏的花匠很會種樹,他們種樹很有講究的。出示第一條,一棵桃樹一棵柳樹,到了春天,桃樹紅了,柳樹綠了,桃紅柳綠。

3、其他花匠種的樹,也很有意思,一起來看看。出示三條。

○ △ ○ △ ○ △★★ ★★ ★★★ ★★ ★★ ★★★● ●● ●●● ● ●● ●●●

4、你發現了他們排列的規律的嗎?

5、孩子操作。最後兩個合作排列一條。

6、交流各自種樹的方法。互相評價排列的是否正確。

七、樹真好

1、我們的祖先種了許多樹,那麼你想在樹下幹什麼呢?

總結:我們可以在樹下做許多是事情,是啊,"樹真好"。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散文:樹真好。

附散文詩:《樹真好》

樹真好,小鳥可以在樹上築巢,每天天一亮,小鳥就會唧唧喳喳地叫。

樹真好,能擋住大風,不許風吵吵鬧鬧,到處亂跑。

樹真好,我家屋子清清爽爽,陣陣風兒吹,滿樹花香往屋裏飄。

樹真好,我們全家在樹陰下野餐,大家吃得很香,說說笑笑,熱熱鬧鬧。

樹真好,天好了,樹下鋪着陰涼兒,我和我的小貓咪,躺在樹下睡午覺。

樹真好,如果有一隻大狗來追我的小貓,小貓爬上大樹躲起來,氣得大狗"汪汪"亂叫。

樹真好,我做個鞦韆掛在樹上,讓我的布娃娃坐上去,搖啊搖。

樹真好,樹葉在秋風裏飄呀飄,樹下鋪着樹葉地毯,我們可以在上面滾來滾去,跑跑跳

活動反思:

這次活動《樹真好》,題材“樹”來自於幼兒生活之中,是幼兒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常見的一種植物,對幼兒來說開展這樣的題材內容,是幼兒感興趣的、樂於參與的。大班綜合活動《樹真好》的整個設計內容整合了科學、繪畫、社會、語言領域的內容,從各個方面促進了幼兒的發展,讓幼兒從多個角度獲得了“樹”的一個完整概念。《樹真好》我充分地考慮了活動的探究性,活動中提供了兩大環節讓幼兒去探索和發現,使幼兒積極、主動地獲得了許多知識。同時,活動中也建立了新型的師幼關係,教師始終以一個傾聽者、觀察者、引導者、支持者的身份參與到活動之中。

在我們的周圍,到處都是植物,但是,這也從未引起過孩子們的注意,雖然孩子們天天接觸這些東西,卻很少思考些什麼問題,於是,想通過這樣的一個主題活動,讓孩子們共同來關心身邊的一些東西,共同探索奇妙的植物世界,同時讓孩子們養成一種喜歡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培養孩子良好的觀察習慣,學會發現一些自然現象,並想通過多種形式、多種途徑的學習方法,讓幼兒瞭解更多的植物知識,去結識更多的植物朋友,讓孩子真正喜歡植物,喜歡大自然,知道我們的生活和植物有着密切的關係,離開了植物,人類將無法生存。

幼兒園的樹教案14

活動目標1.能細緻觀察並感受秋天樹木的細微變化,體驗幼兒園環境的美麗。

2.願意和同伴分工合作,完成測量的任務。

3.能用多種方式記錄和測量。

活動準備1.教師要認識全園的樹木和它們的基本特徵。2.事先請幼兒自備可以測量樹木粗細的工具,如尺子、軟繩、毛線等。

3.小本(最好可掛在脖子上)、筆、相機。

4.幼兒學習資源③第 4~5 頁。

活動建議1.通過話題交流,引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1)建議指導語:秋天來了, 我們身邊的樹木也發生了變化,誰發現了它們的變化,請說一說。

(2)教師提議幼兒去看看樹木的變化,並記下來。請幼兒自由結伴,商量分工,帶好本子和筆。

2.帶幼兒到戶外,分組觀察和記錄。

(1)教師與全體幼兒一起在園內邊走邊說,引導幼兒發展樹木的變化,自由表達。

(2)教師佈置觀察記錄的第一項內容:幼兒園有多少種樹,你認識幾種,說出它們的名字。請幼兒自由觀察和記錄,教師同時用相機將全園的樹木拍照。

(3)第二項內容:數一數幼兒園共有多少棵樹,大樹、小樹各多少。

(4)第三項內容:量一量幼兒園最粗的樹和最細的樹分別有多粗, 量出同一樹種最粗和最細的樹。請幼兒說一說, 測量時應該注意什麼?如:每次測量注意軟繩首尾相接,在接到的地方用筆做標記。

(5)第四項內容:找一棵自己最喜歡的樹,給它起個名字。

3.組織幼兒逐項交流觀察結果。

(1)請幼兒圍坐一起,說一說幼兒園有多少種樹,說出名字。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瞭解幼兒的已有經驗,記住幼兒不認識的樹。

(2)分組說一說自己的記錄結果,通過覈對結果,讓幼兒思考爲什麼有的答案和大家不一樣。

4.再次帶幼兒觀察樹木,邊走邊說。

(1)走到幼兒不認識的、未說出樹名的樹前,教師說出樹名,請幼兒觀察並說一說該樹的特徵。

(2)教師可隨機指樹木詢問, 如果該樹是某幼兒最喜歡的樹,請他說出他給該樹起的名字,供大家分享。

(3)如有落葉,可請幼兒撿拾, 帶回班級。

5.組織幼兒回班,交流記錄結果。

請幼兒與自己的夥伴一起,將記錄本打開,全班幼兒巡迴觀察, 讓幼兒說一說自己能看懂哪個記錄本,爲什麼?教師展示相關內容, 小結記錄的方法。

活動延伸

1.教師將拍攝的樹木照片做成幻燈片,在餐前或離園前播放,或請幼兒閱讀幼兒學習資源③第 4~5 頁,請幼兒欣賞並說出樹名。

2.帶回的落葉放在美工區,可製作樹葉標本。

3.提醒幼兒經常去看看自己喜歡的樹,觀察它們有什麼變化。

幼兒園的樹教案15

活動目標:

1、在裝飾數葉的活動中,感受不同色彩帶來的美。

2、初步嘗試用深、淺不同的顏色裝飾春天的樹,感知同種色的不同色調。

3、通過遷移生活經驗,知道可以用不同的顏色來裝飾數葉。

活動準備:

幼兒已觀察過春天的樹。

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在幼兒園散步,調動幼兒已有經驗。

教師:春天來了,幼兒園的樹有什麼變化呀?

幼兒邊觀察邊回答。

2、引導幼兒觀察各種樹葉,感知樹葉的深淺不同。

教師:這些樹葉有什麼不同呢?

幼兒回答後,教師提問。

教師:剛長出來的葉子是什麼顏色的?以前的老葉子是什麼顏色的呢?

引導幼兒說出嫩綠和深綠色。

3、幼兒繪畫,教師巡迴指導。

教師:那麼好看的樹,我們把它畫下來好嗎?

幼兒繪畫,教師鼓勵幼兒大膽作畫並畫出葉子的深淺不同。

4、幼兒互相觀摩,評價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