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熱門】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模板集錦5篇

【熱門】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模板集錦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9W 次

作爲一名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模板集錦5篇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使幼兒懂得不亂插嘴打斷別人談話。

2、豐富幼兒的想像。

二、活動準備

每人一套“多嘴的八哥鳥”操作圖片;分析對與錯的圖片每人一張。

三、活動過程

1、教師有聲有色地講述故事“多嘴的八哥鳥”,讓幼兒邊聽故事邊給故事圖片排序。

2、幼兒思考討論。

你喜歡八哥鳥嗎?爲什麼?小白兔捉迷藏時八哥鳥應該怎樣做?

音樂會上八哥鳥應該怎樣做?捉大灰狼時八哥鳥應該怎樣做?

3、請幼兒編故事表演。

(1)讓幼兒分組創編一個“不亂插嘴打斷別人談話的故事”。

(2)請幼兒講出自己組編的故事。

(3)請幼兒分析哪一組編得好。

4、給每人一張圖片,請幼兒根據自己的判斷在對的圖片上貼一顆紅星。

四、各領域滲透

語言:學習按故事情節的發生、發展給故事圖片排序;學習自然生動地講述故事。

五、生活中滲透

教育幼兒,在老師或小朋友講故事時,不亂插嘴。

六、環境中滲透

出一期專欄,內容爲“兒童禮節”教育。

七、家庭中滲透

要求家長在家庭裏注意教育幼兒不亂插嘴打斷別人談話。

小班社會教案:和朋友一起玩玩具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和朋友一起玩玩具

活動目標

1、願意和大家一起玩玩具,體驗與同伴玩玩具的快樂和情趣。

2、初步學會與同伴交流玩的方法。

活動準備

1、圖片:一起玩玩具

2、好玩的玩具

活動過程

一、出示新玩具,導入活動。

1、讓幼兒知道玩具大家玩,不獨佔、不爭奪。

2、引導幼兒討論,大家一起玩玩具帶來的愉快。

二、鼓勵幼兒探索一起玩的方法。

1、啓發幼兒想辦法:一種玩具大家都想玩,又要玩得高興,可以怎樣玩?

(1)輪流玩:你先玩,他再玩,我後玩

(2)交換玩

(3)進一步感受輪流玩,能讓大家都快樂的情緒體驗。

2、教師:好玩的玩具大家都愛玩,你玩玩、我玩玩,不爭也不搶,大家都開心。

三、引導幼兒觀察圖片

1、和朋友一起玩玩具

大家說說,畫面上的小朋友是怎麼樣玩玩具的?

2、爭搶玩具的孩子

畫面上的兩個小朋友爭搶玩具,這樣做對嗎?

你喜歡誰?爲什麼?

四、幼兒玩玩具

鼓勵幼兒積極常識輪流玩、交換玩的方法,體會一個人玩和大家玩的不同感受。

馬路上的車(小班社會教案)

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楊柳雪鎮實驗幼兒園 馬桂芳

設計意圖: 設計這一節教育活動是爲了讓幼兒認識各種各樣的車,瞭解常見車的名稱、外形,特徵和用途。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瞭解簡單的交通規則,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做一個健康快樂的寶寶,。

活動目標:

1、掌握常見車的名稱、外形,特徵和用途。

2、瞭解簡單的交通規則,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注意安全。

活動準備:

各種車圖片、交通信號燈圖片、《汽車開來了》遊戲音樂

活動過程:

一提問:今天早上你坐什麼車來的幼兒園?啓發幼兒說說車的名稱、特徵和用途?你還見過什麼樣的車?

小結:馬路上的車很多,有大車,有小車。

二導入新課

1、請看課本彩圖《馬路上的車》讓幼兒認識各種各樣的車,觀察車的特點,並學習兒歌:“大的車,小的車,大車小車來回跑,丁零零,自行車,嘟嘟嘟,大卡車。嘀嘀嘀,小汽車。刷刷刷,掃路車。索----來,索----來,灑水車。”

2、認識交通信號燈

各種各樣的車都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方便。但是路上一定要安全行駛,必須遵守交通規則。(出示交通標誌:紅綠燈)知道“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

三、經典遊戲:交通信號燈(指導幼兒聽音樂做遊戲,鞏固對紅綠燈的認識)

小朋友今天老師指揮交通,小朋友當司機,我們一起到馬路上瞧一瞧:請你做好準備,汽車馬上開了。(幼兒邊唱歌曲《汽車開來了》,邊模仿小司機的動作。)“叭、叭、叭,汽車開來了,看見紅燈不能走,看見綠燈快快走,叭、叭叭叭,叭、叭叭叭,汽車開來了。”

活動延伸:

這節課小朋友懂得了許多道理,還認識了馬路上各種各樣的車,那麼你到底喜歡什麼樣的車?請你動手畫下來,好嗎?開車回活動室。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以“遊戲”爲載體,使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到了知識,懂得了道理,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小班社會教案:我會自己穿脫套衫

小班社會教案:我會自己穿脫套衫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穿脫套衫,鞏固認識衣領、袖口和前後。

2、在教師示範的引導下,通過自己的練習,掌握穿脫套頭衫的順序和方法。

3、不怕困難,努力動手練習,萌發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幼兒穿着套頭衫,教師身穿意見前後不同花紋的套頭衫。

活動過程:

一、認識衣服的衣領、袖口及衣服的裏外。

教師指着自己衣服的不同部位提問:

1、教師:誰知道老師衣服的這個地方叫什麼呢?

2、教師:哪裏是衣服的裏面,哪裏又是衣服的外面呢?衣服的裏面和外面又有什麼不同呢?

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經驗,並得出結論:衣服的外面顏色比較鮮豔比較漂亮,而衣服的裏面顏色比較難看並有縫的線。

二、幼兒嘗試自己脫衣服和褲子。

教師請幼兒自己試着脫衣服和褲子。教師在幼兒嘗試的過程中注意幫助一些有困難的幼兒,鼓勵大家儘量自己想辦法脫衣服和褲子。

三、教師邊念兒歌,邊示範表演脫套頭衫和褲子。讓幼兒觀察、瞭解正確地脫衣服忽然褲子的方法。

四、幼兒自由練習脫套頭衫和褲子,教師在過程中進行個別指導。 在日常活動中,引導幼兒觀看幼兒用書,學習看圖念兒歌,進一步熟悉穿脫套頭衫的順序和摺疊衣服的方法。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開飯了

目標:

1.積極參加活動,體驗爲家人準備“開飯”的快樂情緒。

2.能初步根據經驗選擇大小不同的碗、勺等餐具。

3.嘗試運用手指撕紙,揪泥條,以準備“飯菜”。

準備:

1.幼兒已多次欣賞歌曲《炒小菜》。

2.大小不同的碗、勺若干(多於幼兒人數),每人一張餐墊。

3.紙條、紙片、橡皮泥等若干。

過程:

1.萌發參加活動的積極情緒。

(1) 邊欣賞歌曲《炒小菜》,邊自由跟唱,表演動作。

(2) 回憶自己在家和誰一起吃飯。

開飯啦,在家裏我們和誰一起吃飯呢?(啓發幼兒說出家庭成員。)

2.感知餐桌和餐具,爲選擇餐具作準備。

(1) 觀察餐墊。

“餐桌上有什麼?看看餐墊,今天誰和我們一起吃飯?

(2) 觀察碗。

● 吃飯時我們用什麼盛飯盛菜?

● 這裏有這麼多碗,它們有什麼不一樣?(引導幼兒說出碗的不同顏色,並以兩兩比較的方法區分大小。)

3.自由選餐具,體驗一一對應。

(1) 幼兒爲爸爸媽媽和寶寶選擇碗。

爸爸媽媽和寶寶餓了,要吃飯了,我們爲他們每人準備一隻碗吧。

(教師觀察幼兒選擇的情況,並提示幼兒將碗對應地擺放在餐墊上。)

(2) 交流選擇、擺放的經驗,並作調整。

● 你給爸爸選的碗在哪裏?舉起來給大家看看。

● 你給媽媽選的碗在哪裏?舉起來給大家看看。

● 你給寶寶選的碗在哪裏?舉起來給大家看看。

● 你一共選了幾隻碗?它們一樣大嗎?哪隻最大?哪隻最小?

(3) 幼兒自選勺子,並對應地擺在碗裏。

吃飯時除了碗還要什麼?三個人吃飯需要幾把勺子?

4.自主選擇材料做“飯菜”。

(1) 幼兒自由選擇橡皮泥、紙片、紙條等材料做“飯菜”。

(2) 教師觀察幼兒的選擇及製作情況,鼓勵幼兒嘗試選用不同的材料做多種“飯菜”。

(3) 鼓勵幼兒用語言和爸爸媽媽寶寶交流,學說:“某某,我請你吃……”

5. 以“出去散步”的情景結束活動。

(新年教案)我們長大了

設計思路:新年快要到了,孩子們沉浸在迎新年的歡樂氣氛中,我們小班的孩子也是如此,他們放了焰火,認識品嚐了過年時缺少不了的糖果,不免對過了年要長大一歲有了他們自己的疑問和想法,搞不清什麼叫“長大”?人爲什麼要長大,爲此非常有必要和孩子們來共同探討有關“人長大”的事情。 幼兒在關注周圍生活環境的同時,也非常渴望探究自己的生長過程。。對幼兒來說,自己是怎麼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是怎麼慢慢長大的是他們心中最想了解的一個迷。教師通過“認照片”、“看錄象”、“試小時候的服裝”等感性操作活動,來幫助幼兒從多方面的比較中瞭解和感受自己在身體、能力上的成長,體驗長大的快樂。 又希望通過新年的主題,讓幼兒體驗到“過年了,大家長大一歲了“,從情感上感到自豪與自信,進而喚起他們懂得既然長大一歲了就要更加懂事、更加能幹的道理。 內容:語常活動:我長大 要求:

1 幼兒通過認照片、看錄象、試衣服等活動,感受到自己的長大。

2 願意較大聲、大膽地在集體面前發表自己的想法。

3 初步運用比較的方法,瞭解自己的長大,增強觀察能力。 準備:

1 幼兒小時侯的照片、錄象。

2 各類嬰兒衣物等。 活動重點:幼兒通過操作比較感受到自己的`長大。 活動難點:激發幼兒爲自己的長大感到自信和自豪的情感。 活動設計:

(一)情境感知:

1 教師創設情景:在桌上分散放一些孩子小侯的照片。 請你找找哪張是你自己的?去認認還有照片上的朋友會是班中的誰呢?

2出示個別幼兒的照片讓大家認一認:這是誰呢?,怎麼和現在長的不一樣呢?

3小結:我們長大了,所以和現在不一樣。

(二)操作比較:

1過渡:小朋友都帶來了小時侯穿的衣服,去試一試現在還穿得下嗎? (幼兒試穿小時侯的衣物,感覺身體上的長大。)

3 幼兒根據自己的操作講述自己的發現。(個別幼兒試穿、講述。)

4 小結:我們的頭、身體、手、腳等各個地方都長大了,說明我們真的長大了。

(三)觀察發現:

1 幼兒看錄象一:小時侯的寶寶。 提問:寶寶在幹什麼?爲什麼要媽媽幫忙?

2 幼兒看錄象二:上幼兒園的寶寶。 比較:這兩個寶寶有什麼不一樣呢?

3 小結:第一個寶寶什麼事情都要媽媽做。第二個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 引導討論:(1) 你們和兩個寶寶相比有什麼兩樣?你學會了什麼新的本領。 (2) 你們跟爸爸、媽媽、老師比呢?

5 小結:小時侯都要爸爸媽媽幫忙,孩子長大會自己做各種事情,希望你們長大後學會更多的本領,比老師的本領更大。

生活《我會穿襪和脫襪》

幼兒園小班教案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鞋襪各部分名稱,基本學會穿脫鞋襪。

2.培養幼兒小肌肉動作的靈活性,手眼協調性。

活動準備

場地佈置:石頭路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

兩隻小口袋,天天隨身帶, 要是少一個,就把人笑壞。

(襪子)

二、認識鞋襪各部分名稱

1.小鞋子在哪裏?

引導幼兒做各種動作:搖搖鞋,踏踏腳等。

2.觀察鞋尖、鞋後跟、鞋底、鞋面。

三、教師示範講解脫鞋

1.手放在鞋後跟向下脫。

幼兒練習脫鞋。

2.脫鞋後,讓幼兒摸摸襪尖、襪後跟、襪筒。

3.指導幼兒脫襪:

手放在襪筒,向下脫。

四、遊戲:小腳丫

師生共同光着腳丫去,手拉手,走在石頭路上,體驗光着腳踩石頭的感覺。

五、學習穿鞋襪。

1.請幼兒談談光着腳丫踩石頭的感受。

2.習穿襪:先把襪子放平,手拿襪筒,套在腳尖上,向上拉。

3.學習穿鞋:手拿鞋底,腳伸在鞋中,提上後腳跟。

4.幼兒穿上鞋後,體驗穿上鞋踩石頭的感受。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班裏有許多玩具,玩過玩具後要把它放回原處。

2、嘗試根據玩具標記圖,一一對應收拾擺放玩具。

3、願意參與集體勞動。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5、探索、發現生活中玩具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1、會發生的娃娃。

2、玩具標記圖,幼兒用書——送玩具回家。

【活動過程】

1、以送玩具娃娃回家的遊戲形式,引起幼兒興趣。

◎將玩具娃娃藏在教室的某個角落,帶領幼兒尋找發出哭聲的玩具娃娃。

◎找到娃娃後關心娃娃爲什麼哭?家在哪裏?然後把娃娃送回家,並啓發幼兒想象自己找不到家會怎樣?懂得玩具玩好後要送回家。

2、認識玩具標記圖,初步學會一一對應收放玩具。

◎教師提問:我們還有哪些玩具?這些玩具的家在哪裏?怎樣幫助它們找到自己的家?

◎教師出示幾種不同的玩具和設計好的玩具標記圖,讓幼兒說說這些玩具找誰做自己的標記最合適。

◎幼兒自己手拿標記圖尋找,貼在相應的玩具籃上。

◎根據玩具籃子的數量,選擇相同數量的幼兒將玩具根據標記放回玩具櫃裏。

2、遊戲“送玩具回家”,鞏固一一對應收放玩具。

將剛纔的玩具拿出來,一部分幼兒送,一部分幼兒評“什麼玩具走錯了家。

遊戲可重複若干遍,讓每位幼兒都參與。

【活動反思】

開學以來,我發現孩子們玩完玩具的時候,經常把玩具亂扔,掉在地上的就亂踢或就當沒看見,不會把玩具放回原來的地方,也不知道輕拿輕放。通過社會活動“玩具找家”對幼兒進行一些教育,知道自己班裏有許多玩具,玩過玩具後要把它放回原處,然後通過幼兒的親身操作,讓幼兒知道了一些正確行爲:輕拿輕放,不亂扔,懂得了以後在遊戲活動中都應該好好玩玩具,收玩具。這樣就能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地上的玩具放回筐子裏面。

小百科:玩具,泛指可用來玩的物品,玩玩具在人類社會中常常被作爲一種寓教於樂的方式。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垃圾在日常生活中隨時可見、隨處可見。而亂扔、亂倒垃圾的不良行爲也深深影響着我們的幼兒。六月份是我市的“安全教育月”,根據“擁抱健康、關愛生命”的主題,我們選擇了此課題,旨在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初步的環保意識。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瞭解垃圾是怎樣產生的以及垃圾的危害。

2、讓幼兒知道應該每天清掃垃圾,不亂扔、亂撿垃圾;垃圾應放進垃圾的“家”。

活動一:

“垃圾的產生”

活動準備:

1、各種亂堆放的生活垃圾、工廠生產而產生的工業垃圾及建築垃圾的照片、圖片。

2、實物投影儀。

活動過程:

1、參觀圖片、相片,討論:你從照片上看到了什麼?在哪裏見過這些現象?

2、看圖瞭解並討論:垃圾是怎樣產生的?

3、教師小結:垃圾的產生主要有——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垃圾;工廠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垃圾;建築垃圾。

4、幼兒自由討論:我們生活中的垃圾是從哪裏來的?

活動二:

“垃圾的危害”

活動準備:

1、圖片四幅:(1)垃圾堆上佈滿蚊蠅等害蟲;(2)在醫院打點滴的腹瀉病人;(3)行人手捂鼻子、踮腳在污水橫流、垃圾橫堆的路面上行走;(4)小朋友撿了垃圾放進口袋裏。

2、實物投影儀;活動室地面散佈一些紙屑、紙片。

活動過程:

1、讓幼兒查看地面上有什麼,教師清掃地面。

2、組織幼兒討論:垃圾對我們會有哪些危害?

3、看圖片(1)—(3)瞭解:垃圾的危害。

4、看圖片(四)討論:小朋友往口袋裏撿垃圾,他做得對嗎?有什麼害處?應該怎樣做?

活動三:

“垃圾的“家”

活動準備:

1、課前排練布偶劇:“公園裏”。

2、簸箕、紙簍、垃圾桶、垃圾袋的實物;各種垃圾箱圖片及垃圾車圖片。

活動過程:

1、觀看布偶劇並討論:公園裏發生了什麼事情?小兔、小猴和小豬都做了哪些事?他們這樣做對不對,爲什麼?

2、幼兒討論:有了垃圾應怎麼辦?垃圾的“家”在哪裏?

3、展示各種垃圾的“家”的實物和圖片。

4、帶上簸箕、紙簍及垃圾

桶到室外撿垃圾

效果分析:

通過進行“垃圾”的系列活動,孩子們對垃圾的產生、危害以及有了垃圾應怎樣做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在討論“垃圾是從哪裏來的?”的問題時,孩子們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紛紛搶着發言,說出了日常生活中所產生的垃圾。可愛的畢鈺昊說出:“我們吃魚時會吐出魚刺,魚刺就是垃圾,ji骨頭也是垃圾”。聰明的李佳憬說出:“孫老師教我們做手工的時候會有很多紙片被扔掉,這也是垃圾。”細心的苗承稷說出:“我媽媽在家收拾屋子也掃出很多的垃圾。” 快嘴的張文豪小朋友說出:“老師給小朋友吃藥,丟掉的藥袋也是垃圾。還有拆大樓留下的磚頭、石頭和很多的泥!”--當談到“你看到亂堆放垃圾堆會有什麼表現?”孩子們紛紛捂住口鼻、皺着眉頭,嘴裏還嘀咕着:“髒死了。”“真臭!”孩子們對垃圾的危害提出了自己的粗淺的認識。當孩子們饒有興趣地看完布偶劇,在回答“有了垃圾怎麼辦?”的問題時,孩子們都異口同聲地說道:“送到垃圾箱裏!”有的孩子還悄悄把自己口袋裏所盛的撿到的廢紙條送到了班上盛垃圾的簸箕裏。通過學習,我發現,孩子們較之以前更能自覺地保持班上的衛生了,看到地面上的髒物能主動撿起來放入垃圾桶;亂扔、亂撿髒東西的現象明顯減少,有的孩子在走廊裏撿到垃圾也會送到班上的垃圾桶來,家長也紛紛反映孩子在家中的衛生表現,我們的教育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附:

1、活動延伸:

(1)在家中或幼兒園裏,隨時提醒幼兒把紙屑、紙片、果殼、果核等放進垃圾的“家”中。

(2)休息日和大人一起把家中的垃圾倒入公共垃圾箱;並利用雙休日讓家長帶幼兒到公共場所尋找垃圾的“家”。

2、環境創設:

幼兒自制不亂扔垃圾的標語貼到活動室、走廊及幼兒園大門上。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能用語言簡單描述生病時不舒服的感覺,知道身體不舒服時要告訴大人。

知道生病了要去看病,並配合醫生的治療。

願意主動關心生病的人。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生病了”圖片;“生病了怎麼辦”組圖;“關心同伴”組圖。

活動過程

出示組圖“生病了”,引出活動主題。

——圖片上的小朋友怎麼了?

——他在幹什麼?

師幼交流,鼓勵幼兒討論生病時的感受。

——你生過病嗎?

——生病時是什麼樣的感覺?

出示組圖“生病了怎麼辦”,引導幼兒知道生病時該怎麼做。

——飛飛小朋友生病了,他是怎麼做的呢?

小結:小朋友生病了,要及時告訴爸爸媽媽;看病時,可以把不舒服的情況告訴醫生,並配合醫生的治療;回家後要多喝白開水,多注意休息,多吃對身體有益的食物,這樣病纔會快快地好起來。

出示組圖“關心同伴”,引導幼兒學會關心生病的朋友。

——圖片上的小朋友們在做什麼?

——猜猜他們會對生病的小朋友說什麼?

——朋友生病了,我們能做些什麼?

小結:我們可以用言語或者行動表示我們的關心,比如可以打電話給他,和他聊天,祝願他快點好起來。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瞭解國家水資源的現狀,激發幼兒節約用水保護環境的責任心。

2、懂得節約用水不但要從我做起,還要大力宣傳讓每個人都知道。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一、知識經驗準備:

1、幼兒通過開展與水相關的主題活動已經瞭解水在生活中的各種用途,以及水與人類生存密不可分的關係。

2、讓幼兒在家長的引導下觀察記錄生活中浪費水資源的不當行爲,並與家長一起商討一些節約用水的好辦法。

二、物質材料準備:

1、多媒體宣傳片:地球的“渴”望。

2、教師設計好的節水宣傳畫白描圖若干、樣例一份、彩筆、油畫棒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活動

1、提問:小朋友們,誰能說說水有哪些用途呢?

幼:可以喝的;可以用來吹泡跑,玩遊戲;可以用來澆花可以用來洗臉、洗腳……

2、提問:如果世界上沒有了水,會怎麼樣呢?

幼:人就沒有水喝就會活不下去了;我們都會很髒沒有水洗澡;小動物也會沒有水喝的,花和樹也會枯死了;世界上就沒有大海了……

二、觀看多媒體宣傳片,請幼兒說說都看見了什麼?

指導語:水有這麼多的用途,而且對人類非常的重要,可是現在我們國家有很多地方都嚴重的缺水,那裏的人們連喝水都很困難了!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田裏都幹了不能種糧食了、河裏都沒有水、池塘也乾裂了、小朋友在水坑裏舀水……)

三、激發幼兒的同情心,鼓勵幼兒節約用水,從我做起。

指導語:小朋友覺得那裏生活的人們可憐嗎?你們想不想幫助他們呢?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四、請幼兒把與家長討論的生活中節約用水的好辦法拿出來與小夥伴一起分享。

①用洗衣服的水拖地,洗青菜和洗手的水沖廁所或澆花。

②隨時關緊水龍頭,不讓它滴水。

③用洗衣服的水來洗車,洗鞋子。

④洗手的時候水不能開得太大,衝完廁所要關好水龍頭。

⑤下雨的時候可以把雨水用盆和桶接着,存着可以用的。

……

五、教師提議:

指導語:我們都知道節約用水很重要,但還有很多人不知道怎麼辦?老師自己設計了一個廣告畫,想告訴人們怎樣節約用水,可是我一個人的力量太小了,需要小朋友的幫助!

六、出示宣傳畫樣例,幼兒自由分組、互相合作進行塗色活動,共同製作節約用水的宣傳廣告。

延伸活動:

1、將製作好的節約用水的宣傳廣告貼到幼兒園、社區活動中心、生活區,讓更多的人能看到。

2、請幼兒與家長自由設計製作一些小的節約用水的標誌,貼在教室和家裏有水的地方,提醒別人注意節約用水。

【活動反思】

在開展《水》的主題活動的過程中,幼兒的興趣一直非常的濃厚,特別是在操作活動中,孩子對於水的用途、簡單的物態變化、物體的沉浮等知識已經基本瞭解,但是在操作的過程中,有時會將水灑到外面;在日常生活中洗手或是上廁所的時候,也有孩子會出現忘記關水龍頭或水開得太大噴出來的現象。現代社會提倡建設環保節約型社會,孩子從小的意識和觀念的培養非常重要,而且能讓孩子自主的發現生活中的不良習慣,在督促別人的同時也督促了自己,本次活動結束後,孩子們都能在生活中互相監督,節約用水的意識和觀念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活動進行的過程中,由於孩子年齡的限制了孩子的觀察、記錄的能力,我充分的利用家長資源,讓孩子和父母一起從生活中的點滴去發現、解決問題,同時也加大了宣傳的力度。多媒體宣傳片讓孩子真實的接觸到他們生活中看不到的畫面,激起了孩子們的同情心,讓節約用水成爲了孩子自願完成的一種責任,在宣傳廣告的製作上也特別的積極和認真。遺憾的是,孩子們在塗色的過程中分工合作,互相協作的意識有些欠缺,有時候會爲了塗同一個地方的顏色出現爭執,需要老師的調節,在今後的活動中,一定注意加強幼兒合作意識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