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範文彙總六篇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範文彙總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5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範文彙總六篇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1

活動要求:

1、培養敏銳細緻的觀察力。

2、根據觀察的細節畫出同伴。

活動準備:

海報紙、彩色筆。

觀察與指導:

1、集體合作爲教師畫像。

孩子們能有機會在黑板上用粉筆爲老師畫像,十分高興。爲了調動更多的孩子,我讓他們一人畫一個小部分,這樣既爲更多的孩子創設了機會,又適當降低了難度。我發現連平時很內向的孩子也樂意地舉起手,爲我作畫。

集體創作的結果是在黑板上的我大腦袋、小圓眼、長披髮、小胳膊小腿,全然一副卡通小老師的模樣,實在談不上一點相似。呵呵,小傢伙們可不顧這許多,美滋滋地欣賞着自己的作品——寫真畫。我也忍俊不禁地笑了:“謝謝大家,我很喜歡。”

點評:這個環節是提醒幼兒重視觀察,細心捕捉被畫人身上的顯著特徵,然後再進行創作。當然,孩子的寫生能力

是有限的,我們不能注重創作的結果,而在於過程,是否具有寫生的興趣與發展潛能。

2、兩人一組仔細觀察對方畫下彼此模樣。

接下來是小朋友爲同伴創作了。有了剛纔的經驗,大家大膽多了(老師都說我們畫得很好)。他們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商量着誰爲誰畫。餘晏跑來說:“我和她都畫黃馨蝶”。三個人如何互相合作呢?孩子還沒有這個概念,我告訴他們A—B—C,每個人都能畫別人,也都能被別人畫到,孩子們很樂意接受這個方法。希望遇到類似的問題時,他們能夠有相應的經驗。

鄭凱騰和王葉輝兩人互相繪畫,他們仔細地觀察對方,敏銳捕捉對方的特徵,凱騰的畫面上葉輝正坐在椅子上,胸前掛着胸卡,上面還很認真地寫“組長”兩個字。他解釋說:“我是按照葉輝身上組長牌的樣子學寫下來的。”真是個聰明的孩子。他們倆的畫沒有色彩,全是線條勾勒,已十分接近寫生作品了。

昕宜、樂樂等幾個對色彩感興趣的孩子作品絢麗多彩;幾個能力弱些的孩子也作出了令他們自己滿意的作品;有的小朋友有好幾個好朋友爲他寫生,真是人緣好也……

最後,他們要求我在畫面上幫着寫下“我的好朋友XXX”。看見他們快樂的樣子,我祝福他們永遠快樂成長。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關注白色與其他色彩搭配產生的漸變效果(搭配技巧),使用白色裝飾服裝。

2.能有意識地注意觀察色彩變化,體驗白色輕鬆、柔美的色彩語言。

活動準備:

花卉PPT:服裝欣賞PPT:花瓣形作業紙、剪好的服裝、人物圖;油畫棒(大紅、橘黃、藍、綠、白)。

活動過程:

一、欣賞花卉PPT,觀察花瓣的色彩變化。

二、操作:感受白色油畫棒的用途。

提供花瓣形作業紙,引導幼兒大膽嘗試,通過自己的操作,發現漸變、調和兩種色彩,體驗白色讓這些花瓣變得輕鬆、柔美。

結合幼兒的花瓣,教師與幼兒共同示範、討論漸變的塗畫法。

方法一:順序塗畫,產生漸變。

方法二:在兩色之間加入白色,產生調和效果。

小結:雖然白色不能單獨畫出一幅畫,但在其他顏色的幫助下,會產生漸變,畫出美麗的畫。

三、播放服裝欣賞PPT,提問:“你在哪裏見過這樣漸變的顏色?”

(搜尋教室周圍、幼兒服裝等)結合PPT,感受輕鬆、柔美的色彩,激發創作願望。

四、出示芭比、ketty服裝,引導幼兒討論:“你想設計什麼?怎樣用白色讓這些服裝更漂亮?”

五、幼兒作業。

播放服裝欣賞PPT及背景音樂,教師瞭解幼兒設計意圖,指導幼兒使用白色。

六、展示作業。

策略分析:

難點:發現、畫出漸變的效果。重點:感受調和、漸變色的柔美。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根據自己手型的變換來進行描畫,學習手型畫的方法。

2.在活動中大膽發揮想象和創造,體驗手型畫的樂趣。

3.大膽進行添畫和用色。

活動準備:

畫紙、油畫棒、範畫。

活動重點:

能根據自己手型的變換來進行描畫,學習手型畫的方法。 活動難點:

根據自己變換後的手型進行添畫,大膽用色。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小朋友們,你們好,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位可愛的動物朋友,它給我們出了一條謎語。(圖片)一棵樹,五個叉,不長葉不開花,做事情全靠它。謎底就是手,然後師生同唱《我有一雙勤勞的手》,師生共同玩手指遊戲:石頭、剪子、布的活動,做各種手勢,如小狗汪汪汪、小鳥飛飛飛、小貓喵喵喵、小兔子跳跳跳等,爲做各種手形打下基礎。

師:其實,我們的手不僅能變出石頭、剪子、布,還能變換出很多的手型來,請小朋友用你自己的一隻手來變換出你喜歡的手型。(幼兒自由變)提問:誰來告訴老師和小朋友,你用手型變換出了什麼?你是

怎樣變的?

二、幼兒嘗試手型畫的畫法。

1.提問:小朋友,你能把你變換出的手型畫出來嗎?誰願意上來畫一畫,請小朋友仔細看他是怎樣把變出的手型畫出來的(請幼兒講)。

2.師小結:先把自己變換的手型放在紙上不動,再用握筆的手沿手的外型輪廓畫,畫出的圖案叫手型畫。然後再根據你畫出的圖案進行添畫。

3.範畫欣賞。

請幼兒欣賞老師的範畫,啓發幼兒大膽想象。

三、幼兒嘗試創作手型畫(老師提繪畫要求)。

1.先變換手型,然後再畫變換的手型,再根據你畫的手型來添畫塗色。

2.鼓勵幼兒自己動腦筋,大膽畫出與別人不一樣的圖案。

四、作品展示和評價。

1.教師引導幼兒圍繞重點(根據自己手型的變換來進行描畫的程度)來進行評價。

2.教師引導幼兒根據本課時的難點(根據自己變換後的手型進行添畫,大膽用色)進行評價。

3.老師把幼兒的作品展示在畫牆上。

五、總結:

大家說美不美啊,我們的雙手真像是一位魔法師!那麼,老師也希望小朋友們能好好運用自己能幹的小手,把我們的世界裝扮的更加美麗多彩!

本次教學活動,也作爲我們大班行爲跟進式的研討課。在第一次的教學活動後,我們大班組的全體老師都幫我出謀劃策,和她們一遍遍不厭其煩地幫我修改教案,讓我深受感動。所以在第二次的教學活動中,孩子們的思維更活躍了,想象力更豐富了。整個教學活動也比較流暢。

本次活動也有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如教師的話太多,一直在重複某些詞語,在最後美術評價的過程中,應該把好的作品都展示出來進行講評,並要顧及全體幼兒。

總之,通過這次教學活動,使我有了更深的感悟。要上好每一堂課,幼兒的課前經驗準備是非常重要的,在今後的教學中,自己要不斷的努力,不斷學習,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藝術活動是一種以個體的感受和富有個性的表達爲主要方式的活動。《綱要》指出幼兒的藝術活動是幼兒“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幼兒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韻律活動是幼兒藝術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幼兒喜歡的藝術活動形式,能使幼兒在輕鬆、活潑、愉快的環境中通過身體動作去感受音樂形象,通過表情、動作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孩子到了大班,有了一定的“舞”的藝術表現能力。對音樂的感受力、想象力有了較大地提高,動手操作能力也在不斷完善。特別喜歡自己探索、創造,並有一定的表演慾望。因此,我根據大班孩子的特點設計了這個以幼兒舞蹈爲主的綜合藝術活動。活動融合了手工、動作、舞蹈、即興創編、畫舞譜,還有本民族音樂、舞蹈的學習和體驗的內容。對於大班的孩子,不要求舞姿,只要通過探索-發現、操作-嘗試、感受-體驗、即興-創作等活動來品味“舞”的愉悅。

安排的活動流程爲:

準備活動——探索、發現——結伴創編——展現欣賞

活動目標:

1、探索發現:彩紙表現的可能性,嘗試“畫”簡單的舞譜。

2、提高身體協調能力,對合作表演產生興趣。

3、體驗飄逸和“舞”的愉悅。

4、鼓勵幼兒樂於參與繪畫活動,體驗繪畫活動的樂趣。

5、培養幼兒耐心完成任務的習慣,享受摺紙活動的樂趣。

材料及環境設計:

1、錄有歡快本民族音樂的磁帶一盤。

2、彩色皺紋紙、竹筷若干。

3、小腳圖譜、小剪刀、膠布等。

4、爲幼兒提供能自由活動的較寬鬆的空間。

活動過程

1、準備活動

律動“會跳舞的小腳”

① 幼兒和教師一起自由地隨音樂節奏跳出各種舞步。如:走、走、跳跳跳;蹦蹦蹦、扭、扭等。

② 請個別幼兒表演剛纔的舞步。

③ 再聽音樂讓自己的小腳跳起來。

(評析:這一環節,不僅調動了幼兒的情緒,使幼兒充滿激情地進入了“舞者”的角色,而且兩次隨樂讓自己的小腳動起來,使幼兒熟悉了本次活動所用的本民族音樂的旋律和節奏。爲下一環節的活動打下基礎。)

2、探索、發現活動

師:“除了我們的小腳會跳舞,還有什麼也會跳舞?”

(小手、眼睛、頭、花、手絹等,鼓勵幼兒邊說邊用動作表演。)

① 出示彩色皺紋紙。

師;“它也會跳舞,試一試,怎樣讓它跳起來?”

幼兒討論、嘗試,同時播放音樂。

(評析:熟悉的音樂,增加了幼兒“舞”的興致。)

② “你們的彩紙都會跳舞,試一試,怎樣讓它跳得更美。”

幼兒再次嘗試、探索。教師觀察,鼓勵幼兒大膽動手操作,想出各種辦法把彩紙製作成更飄逸的綵帶等。

③ 放音樂,每位幼兒一或兩根綵帶,嘗試在空中揮舞可以畫出多少種圖形。

師:“聽着音樂,快讓你的綵帶跳起來吧。”

(評析:教師創設了一個有利於幼兒探索發現和積極操作的環境,使孩子通過自我嘗試來解決問題,獲得成功。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觀察者、欣賞者。)

④ 請幼兒在實物投影儀上畫出綵帶在空中揮舞的圖形。

a.教師示範:“我的綵帶剛纔是這樣跳舞的,你的綵帶是怎樣跳舞的?”

b.幼兒畫舞譜。

⑤ 集體邊看舞譜邊隨音樂揮動綵帶。

3、結伴創編

① 綵帶與腳配合跳舞

“你的綵帶會和好朋友小腳一塊跳舞嗎?”

② 幼兒自由組合,創編舞蹈

“找幾個好朋友,一起用綵帶編一個好看的舞蹈。”

(評析:教師把個體創造和羣體的合作緊密地連成一個整體,既尊重個體發展,又注重羣體合作。使孩子學會分享合作的喜悅。)

4、展現欣賞

遊戲“大舞臺”。

(1)幼兒到前面老師佈置的舞臺上,表演自由創編的舞蹈。

(2)欣賞教師表演的手絹和扇舞,感受中國民族舞蹈的美。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中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活動給我最深的體會就是美術活動要重在欣賞和引導。以前我們都習慣於老師示範,手把手地教,認爲這樣才能讓孩子學會。其實,我們美術教育的目的不是重在學會多少技能,更多的是要讓幼兒學會欣賞美,感受美,因爲有了這樣的基礎才能真正地懂得創造美。本次活動,我通過一段有快有慢的音樂引導幼兒撕出不同形狀的紙,接着在欣賞作品之後讓幼兒自由疊加、組合,幼兒在以自己爲主體的活動中,感受美、創造美。當然,活動中還有不足之處,有一些老師提出,針對本次活動中的目標及重難點,可將活動定在小班,難度有些低,我想在下次選課的時候還應考慮的再充分、具體一些。

小百科:跳舞通常指伴隨音樂按照有節奏的步伐而移動,或者單獨一個人,或者帶一個舞伴,或者以集體形式,是爲了好看或是追求某種涵意。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用誇張的手法畫出小朋友穿着爸爸衣服的。

2、用誇張的手法體現出爸爸高大的形象。

3、進一步學習在指定的範圍內均勻地進行美術活動。

4、願意參加美術活動,感受繪畫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爸爸的衣服一件,範畫一張、蠟筆、勾線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課題。(請一名幼兒穿着爸爸的大毛衣進活動室)

XX小朋友今天跟平時有什麼不一樣?(衣服不是他的,很大)

你穿的是誰的衣服?(爸爸)

你們看,爸爸的衣服穿在小朋友身上是怎麼樣?(很大、肥肥的)

爲什麼?(爸爸的個子很高,爸爸身體胖胖的)

二、講解示範。

你們想不想穿一穿爸爸的衣服,(想)教室裏沒有爸爸的衣服,我們來畫一件爸爸的大衣服。(示範畫爸爸的大衣服)

我們來穿一穿爸爸的大衣服。(添畫上幼兒的頭、腳)

三、幼兒作畫,老師巡迴指導。

提醒幼兒要把爸爸的衣服畫的大大的,顯示出爸爸高大的形象。

四、結束。

讓我們穿上爸爸的衣服到外面去。

教學反思:

幼兒的學習是非常情緒化的,與興趣有極大的關係。要使幼兒對學習保持穩定的興趣,所選教材必須新穎,毫無新奇的學習內容會使他們感到厭煩。怎樣使幼兒對美術活動—《好大的爸爸》感興趣,我反覆地思考決定用“我穿爸爸的衣服真滑稽”這一形式來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我在活動一開始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讓謝沐楊小朋友穿上一件大毛衣到活動室,讓幼兒觀察謝沐陽小朋友同平時有什麼不一樣。看到謝沐陽這一滑稽的樣子,小朋友都很開心地笑了,學習的興趣一下子就調動起來,孩子們很好奇,很想知道謝沐陽爲什麼要穿上這件大毛衣到活動室。在這樣一種輕鬆愉快的環境裏,我對幼兒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謝沐陽小朋友同平時有什麼不一樣?”孩子們能接着我的話題馬上回答:“衣服太大了。”“手看不見了。”“肚子也看不見了。”……“對,那沐陽你告訴小朋友你穿的是誰的衣服?”沐陽大聲地說:“是我爸爸的。”哦,原來是爸爸的毛衣,孩子們恍然大悟。在這一環節裏,幼兒通過觀察比較知道同爸爸相比,“爸爸個子很高,自己個子很矮”。在第二個環節裏,我是這樣設計地,請小朋友畫一件爸爸的大毛衣,讓自己穿一穿,感受一下自己穿上爸爸的毛衣的樣子。孩子們的興趣很濃,一個個都很快地描繪出這樣一副畫:爸爸的毛衣大大的,自己的頭會變得很小,手會藏起來看不見,衣服下面只能看見自己的一雙小腳。使幼兒感受到自己穿上爸爸的毛衣真滑稽。

在整個活動中,我爲孩子們創設了一個舒適地學習環境,使他們能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積極的學習態度,學會運用誇張的手法來描繪出小朋友穿着爸爸衣服的滑稽形象,體現出爸爸高大的形象。,體現出爸爸高大的形象。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認識和了解海洋動物的基礎上,用簡筆畫表現它們的形態。

2、養成大膽用色、均勻塗色的良好習慣。

3、喜歡參加美術活動,感受繪畫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5、鼓勵幼兒樂於參與繪畫活動,體驗繪畫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視頻、勾線筆、蠟筆、教師範畫一張。

活動過程:

一、觀看視頻,引起主題。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部小電影,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在小電影裏你都看到了什麼?那這些魚都生活在哪裏呢?

二、教師示範。

師:原來這些魚都生活在美麗的`海底世界。今天老師想把美麗的海底世界搬到我們的紙上。那海底都有些什麼呢?它們是什麼樣子的?

(教師邊說邊示範畫)小丑魚:它的身體是什麼形狀的?它的身體是圓形的,用弧線來畫出它的嘴巴、魚鰭還有尾巴。別忘了給魚鰭還有尾巴畫上直直的魚刺。然後畫上眼睛,在畫眼珠的時候要記得留白,最後用波浪線來裝飾它的身體。

鯊魚:我們先畫一條直線,接着用弧線來畫嘴巴,鯊魚有鋒利的牙齒,我們要用折線。用其他的弧線把身體畫完整,魚鰭和尾巴是三角形的。

石頭:海底有什麼呢?石頭大大的,我們可以用光滑的弧線畫。

水草:水草怎麼樣的?大家都還記得扭扭草嗎?水草也是用弧線扭啊扭啊,一根太孤單了,我們再畫幾根。

珊瑚:珊瑚就像一根根的小樹枝,我們用弧線來繪畫。

熱帶魚:這種魚身體扁扁的,我們先畫兩條弧線,再用一條弧線連起來,尾巴也是弧線哦。添上眼睛和身體這條魚就完成了。

劍魚:老師還認識一種劍魚呢,它身體瘦瘦的,背上有刺一樣的東西,我們用直線來畫。

水母:老師還要給你們介紹一個新奇的朋友呢,叫水母,它的身體呀是一個扁扁的圓形,這是眼睛和嘴巴,它的腳呀和我們的水草一樣,用光滑的弧線扭啊扭啊,真好玩。

海星:它和什麼長得很像呢?原來是我們的五角星,不過海星的身體可比五角星圓潤呢,每個角都是弧線。

螃蟹:我還想在這裏畫一隻螃蟹,螃蟹是什麼樣子的?身體圓圓的,眼睛凸出來,還有兩個厲害的大腳,其他的小腳畫上直線,然後一折就可以了。

貝殼:海底還有貝殼呢,我們畫一個大半圓,再畫個小半圓,裝飾上線條,貝殼就完成了。

師:咦,海底除了這些,還有哪些東西呢,一會小朋友可以發揮想象,把你想到的東西畫出來。

師:你們覺得這個海底世界漂亮嗎?那我們怎麼做才能讓它變得更漂亮呢?哦!給它塗上漂亮的顏色,讓它變得更加漂亮!小朋友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來給海底世界塗一塗顏色。(出示範畫)看!海底世界塗好顏色了,漂亮嗎?

三、幼兒創作,教師巡迴指導。

師:海底世界這麼美麗,你們想不想畫一畫自己的海底世界?好,現在大家行動起來吧。

四、總結評價,結束活動。

師:小小畫家們,你們都完成了嗎?誰願意來給大家講講你的海底世界裏都畫了些什麼。

師:小朋友畫得真不錯,我們拿着自己的作品去給隔壁的小朋友欣賞一下吧。

活動反思:

《海底世界》教學反思 《海底世界》是一篇科普文,以生動、活潑、有趣的語言介紹了海底奇異的景色和豐富的物產。因此我從文章的開頭和結尾入手,前後照應讓學生抓住文章是圍繞“景色奇異”“物產豐富”來寫的,接着讓學生去找哪些段落寫了景色奇異,哪些段落又寫的是物產豐富,先理清課文的主要脈絡,發現課文描寫了海底動物、植物、礦產,既是物產豐富又構成了海底奇異的景色。

海底世界非常奇異美麗,但學生真正見過的不多,因此我運用現代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從互聯網上找到、截取並製成了具有生動、直觀的視頻錄象,播放海底裏奇形怪狀、色彩鮮豔、瑰麗無比的珊瑚和那些見也沒見過甚至是聽也沒聽說過的形態各異的魚兒,學生一定會不由自主地發出驚歎。利用視頻的播放創設情境,再通過形象的畫面理解自然過渡到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這樣學生的積極性會更容易被調動起來。

課文二、三自然段描寫課海底的動物,海底的“各種聲音”是一個謎團,學生難以想象、猜解和區分。課文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列舉出來,每句又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對聲音進行了描摹。這樣,海底各種動物發出的不同聲音就介紹得一清二楚。我在教學時,抓住這四個句子,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情感體驗,讓學生模擬一下蜜蜂“嗡嗡”、小鳥“啾啾”、小狗“汪汪”和打鼾的聲音,比較他們的不同,從而想象出海底動物發出的各種奇異的聲音。這樣的教學方法,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使學生深刻地瞭解了文章所描寫的內容。課文第三自然段寫了動物的活動,課上我通過分析語句的說明方面,讓學生通過列數字的方面瞭解海蔘速度的慢和梭子魚速度的快,瞭解作者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進一步體會梭子魚的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