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範文彙總八篇

精選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範文彙總八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9W 次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範文彙總八篇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想像,並通過語言、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2.能關注周圍的生命,養成積極的生活態度。

3.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4.養成大膽用色、均勻塗色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觀察蝸牛的外貌特徵,瞭解蝸牛的生活習性。

2.背景圖:大樹和草,毛毛蟲和菜地,花園和蝴蝶。

3.環境佈置:蝸牛圖片、蝸牛生活背景、幼兒觀察記錄。

4.材料:各色粘紙、橡塑紙、白紙、油畫棒等。

5.電教器材:視頻儀、錄音機。

活動過程:

1.聽一聽

(1)交待故事名稱——小蝸牛不見了。

(2)放錄音——自編童話故事《小蝸牛不見了》,邊講邊通過視頻儀出示背景圖。

2.說一說

(1)引出主題:故事裏的小蝸牛去旅行,可高興了。咱班自然角的小蝸牛丟了,小朋友都很着急。其實它也去旅行了,旅行是一件多麼快樂的事啊。你們想一想,咱班的小蝸牛可能到哪裏去旅行呢?它會碰見誰,看到什麼,遇到什麼事呢?

(2)幼兒圍繞這幾個問題,找好朋友一起討論。老師走到幼兒中間,傾聽他們的想法。

(3)全班幼兒一起交流。

3.畫一畫

(1)引導幼兒將自己的想法用兩人合作畫的方式畫出來(介紹提供的材料),鼓勵幼兒大膽表現。幼兒自由合作並按自己的意願選擇需要的材料。

(2)幼兒繪畫、粘貼。老師細心觀察,根據幼兒的實際需要給予適當的支持、幫助和指導。

4.講一講

(1)引導畫完的幼兒講畫。

你們的小蝸牛去哪兒了?幼兒拿着自己的畫,把小蝸牛去旅行的經歷講給老師、小朋友聽。

(2)展示評價作品,表揚用多種形式表現畫面的幼兒。

活動反思:

首先,把握教學目標,三年級學生的科學課堂,知識獲得固然重要,掌握知識如何獲得的過程更爲重要。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上,應該以學生自己動手觀察爲主,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課堂常規,爲高年級段科學課打好基礎。

其次,在課堂中,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討論、發言。不能只要學生說出教師所希望聽到的內容之後就立刻打斷。有時課堂紀律差,學生會在座位上說話有兩種可能:一是,教師的課堂氣氛沒調動好,學生不感興趣,轉而討論課堂外的問題;二是,學生對教師所講的有思考,但是沒有機會發言,學生找不到抒發的機會只能和周圍的同學說話。

最後,要把課堂常規的培養融入每一堂課,對於表現不好的學生,不能一味批評,要在班中樹立榜樣作用。使用一些積極的方法提醒表現不好的學生,而不是消極地批評。對於上課不認真聽講的學生,採用提問等方法,而不是直接點名批評。同時注意學生在其他人回答時是否認真傾聽。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2

活動意圖:

湖州是太湖邊上有名的“魚米之鄉”,讓幼兒能夠了解家鄉人們是怎樣生活的?漁民伯伯是如何捕魚的?新鮮的魚兒是從何而來的?而且,平時在學校期間,我發現幼兒也很喜歡飼養一些小魚等水生動物,我根據幼兒的興趣,設計了這個教學活動。

活動目標:

1、 初步瞭解橫線、豎線交叉形成的效果,能大膽編制自己喜歡的網,注意線與線之間的疏密;

2、 能繪畫出幾種基本的網狀圖形;

活動準備:

自制圖片 宣紙 毛筆 顏料

活動過程:

一、 教師做小魚遊動作,帶領幼兒進入活動室。(配樂)

二、 出示圖畫

1、 師:(1)從前有個捕魚人,他非常厲害,他捕了好多好多的魚。看!(出示圖片)他爲什麼他能抓到這麼多的魚呢?(捕魚人用網抓魚)這些魚能不能從網裏跑出來?爲什麼?他的網怎麼織的?怎麼樣的?(觀察網的特點,認識橫豎線交叉的編織方法)爲什麼能牢牢網住魚不會跑掉呢?(注意觀察網眼的疏密)

2、 師:小朋友你們仔細看看這張圖上,有沒有發現魚是不是

都被抓到了?(一條魚跑得出來,說明編織時注意控制網眼大小)

3、 教師補畫

三、 顏色匹配

1、 師:這個捕魚人很聰明,你們看看他是用什麼顏色的線織網的?那他捕到的魚是什麼顏色的?爲什麼他要這麼做呢?(理解“好朋友顏色”,這樣魚不容易辨別)

2、 教師

出示藍色魚示範編網

四、 創編魚網

1、 師:除了這樣的編織方法編網,還可以怎麼編?你還見過其他的網嗎?是怎麼樣的?

2、 嘗試讓若干幼兒講述、表現創編的魚網

3、 幼兒操作練習編網

師:現在請你們也做一個小小捕魚能手,去編織一張和別人不同的魚網,看誰捕的最多最能幹!出發!

五、 評價活動

1、 展示幼兒作品

師:捕魚人都很累了,我們現在來休息一下!看看今天是不是大豐收?有沒有都網住魚呢?(觀察幼兒編織的網有沒有注意疏密和顏色,最主要肯定不同編織方法的網)你覺得誰的網編織的最好?

2、 戲結束活動

師:今天我們也大豐收了,抓了這麼多的魚,我們拿回去吃魚大餐吧~!好嗎?

活動延伸: 繼續創編不同的網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不同的材料進行創造性的藝術表現,感受彩繪、拼畫的特殊效果。

2.體驗合作創作的樂趣,發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活動準備:

1.範例:彩繪積木、積木拼圖。

2.材料:三角形木塊、丙烯顏料、棉籤、毛筆、白色底板。

活動過程:

活動一:積木彩繪

1.感知欣賞。

(1)教師出示材料——三角形木塊,提問:小朋友,你們看看這些是什麼?它們是什麼形狀的?

(2)教師再出示彩繪的木塊,引導孩子觀察:這些木塊跟剛纔那些相比有什麼不同?上面有哪些顏色和圖案?如果讓你們來畫彩色的積木,你想在上面畫上什麼樣的圖案和花紋呢?

2.創作表現。

(1)教師介紹彩繪的材料:丙烯顏料、棉籤、毛筆。

(2)提出創作要求:在木塊上畫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和圖案,製作漂亮的彩色積木。

(3)孩子動手彩繪,教師重點指導孩子在木塊上先塗上底色,再大膽設計圖案和花紋,注意運用對比色進行裝飾。

活動二:積木拼圖

1.欣賞討論。

(1)教師:上次大家都製作了很多五顏六色的積木,想一想,這些彩色的積木可以怎麼玩呢?

(2)教師出示積木拼圖範例,引導孩子欣賞,激發興趣:你們看,老師用彩色積木拼了一個什麼圖案?你們想用彩色的積木拼出什麼東西呢?

(3)請個別孩子上來示範拼圖,大家一起評價討論,提出改進方案。

2.合作設計。

提出活動要求:請每組的小朋友一起討論設計,合作拼出作品,看看哪組的設計最有創意。

孩子以小組爲單位進行合作創作,教師鼓勵孩子大膽想象,邊想邊拼,邊拼邊調整。

3.展示作品。

每組派一個代表來介紹自己組的作品,孩子互相欣賞評價。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欣賞了解各種各樣的橋,知道橋的特徵及用途。感受橋的設計美。

2.嘗試用不同方式,設計、繪畫、具有不同風格的橋。

3.鼓勵大膽創新,體驗動手創意的樂趣。

4.樂意與同伴交流自己認識的橋。

5.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

(1)幼兒有在日常生活中,關注過建築工人建橋的過程。

(2)提前通知家長,帶孩子參觀各式各樣的橋,瞭解橋的造型、用途及名稱。

(3)幼兒有用過水粉顏料作畫的經驗。

2.材料準備

(1)教師使用材料

各種橋的範例圖片、視頻;背景音樂。

(2)幼兒使用材料

繪畫使用的紙張、水彩筆、水粉顏料、調色盤、抹布,人手各一份。

佈置創意空間一角,放置足夠量的紙盒、木塊、積木、插塑等,供幼兒動手操作、設計、創意使用。

活動過程

一、 猜謎語,引出主題 激發幼兒對橋產生濃厚的興趣。

師:駝背公公,力大無窮;汽車走過,一動不動。(引導幼兒說出謎底—橋)

二、 欣賞觀察

1.欣賞圖片

出示樣式各異的橋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引起幼兒對橋的關注和興趣。

師:圖片中你喜歡哪種橋?爲什麼喜歡?你看到的橋是什麼樣的?在日常生活中,你見到過哪些橋?你能叫出它的名字來嗎?你能說出他的樣子來嗎?

(1)重點欣賞幼兒易熟悉的幾種橋,講解跨河橋、跨谷橋、路線橋、立交橋的特徵和用途。

(2)討論,你能說出這些橋的名稱、特點(即樣子)、及用途嗎?(幼兒可分組討論)

小結:橋的設計樣式、材質、名稱,用途雖然不同,但它的構造是一樣的,有橋墩、橋樑和橋面組成,整體形象是架空的,它不僅設計美觀,還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便利。

2.觀看視頻

讓幼兒感知更多樣式的橋,如,鐵索橋、竹橋、吊橋、空架橋、觀賞性的彩虹橋等,來開闊幼兒的視野,激發創意設計的慾望。

(1)師:你又看到了哪些橋?你最喜歡哪一種?你知道它的名字嗎?他有什麼用途嗎?你能把它的樣子畫下來嗎?

(2)討論,說說自己想設計一個什麼樣的橋。(重點引導幼兒設計別具一格的橋,具有個性的橋)

小結:各式各樣的橋不僅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造型美觀,還給人以美的享受。

三、 鼓勵、激發幼兒創意

師:今天你們作爲一名小小設計師,也來設計一座和別人不一樣的橋吧!我相信,你設計的橋,不僅美觀而且有很大的用途。

四、 幼兒作畫

1. 鼓勵幼兒大膽創作構想。 (如果你是設計師,打算怎樣來設計?可以和小夥伴結伴完成,也可獨立來完成。)

2. 幼兒自由選擇繪畫材料工具。(介紹水粉顏料的用法、擺放、及簡單操作)

3. 幼兒開始作畫(播放背景音樂,注重提醒幼兒,良好的操作習慣和正確的作畫姿勢。)

五、 相互欣賞作品,感受成功體驗。(背景音樂聲音稍微低些)

1. 將畫好的作品佈置在“創意空間”的合適位置,體驗創意快樂。

2. 師幼共同欣賞作品,相互分享,提升經驗。

六、 活動延伸鞏固加深對橋的印象

師:你們的橋設計的真不錯,趕快到創意空間去動手搭建吧!

1. 幼兒到佈置好的創意空間自由選擇材料,(小盒子、小木塊、積木、插塑等)進行創意搭建。

2. 重點引導幼兒綜合利用,架空、拼接、延伸等技能搭建橋樑。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根據自己手型的變換來進行描畫,學習手型畫的方法。

2.在活動中大膽發揮想象和創造,體驗手型畫的樂趣。

3.大膽進行添畫和用色。

活動準備:

畫紙、油畫棒、範畫。

活動重點:

能根據自己手型的變換來進行描畫,學習手型畫的方法。 活動難點:

根據自己變換後的手型進行添畫,大膽用色。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小朋友們,你們好,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位可愛的動物朋友,它給我們出了一條謎語。(圖片)一棵樹,五個叉,不長葉不開花,做事情全靠它。謎底就是手,然後師生同唱《我有一雙勤勞的手》,師生共同玩手指遊戲:石頭、剪子、布的活動,做各種手勢,如小狗汪汪汪、小鳥飛飛飛、小貓喵喵喵、小兔子跳跳跳等,爲做各種手形打下基礎。

師:其實,我們的手不僅能變出石頭、剪子、布,還能變換出很多的手型來,請小朋友用你自己的一隻手來變換出你喜歡的手型。(幼兒自由變)提問:誰來告訴老師和小朋友,你用手型變換出了什麼?你是

怎樣變的?

二、幼兒嘗試手型畫的畫法。

1.提問:小朋友,你能把你變換出的手型畫出來嗎?誰願意上來畫一畫,請小朋友仔細看他是怎樣把變出的手型畫出來的(請幼兒講)。

2.師小結:先把自己變換的手型放在紙上不動,再用握筆的手沿手的外型輪廓畫,畫出的圖案叫手型畫。然後再根據你畫出的圖案進行添畫。

3.範畫欣賞。

請幼兒欣賞老師的範畫,啓發幼兒大膽想象。

三、幼兒嘗試創作手型畫(老師提繪畫要求)。

1.先變換手型,然後再畫變換的手型,再根據你畫的手型來添畫塗色。

2.鼓勵幼兒自己動腦筋,大膽畫出與別人不一樣的圖案。

四、作品展示和評價。

1.教師引導幼兒圍繞重點(根據自己手型的變換來進行描畫的程度)來進行評價。

2.教師引導幼兒根據本課時的難點(根據自己變換後的手型進行添畫,大膽用色)進行評價。

3.老師把幼兒的作品展示在畫牆上。

五、總結:

大家說美不美啊,我們的雙手真像是一位魔法師!那麼,老師也希望小朋友們能好好運用自己能幹的小手,把我們的世界裝扮的更加美麗多彩!

本次教學活動,也作爲我們大班行爲跟進式的研討課。在第一次的教學活動後,我們大班組的全體老師都幫我出謀劃策,和她們一遍遍不厭其煩地幫我修改教案,讓我深受感動。所以在第二次的教學活動中,孩子們的思維更活躍了,想象力更豐富了。整個教學活動也比較流暢。

本次活動也有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如教師的話太多,一直在重複某些詞語,在最後美術評價的過程中,應該把好的作品都展示出來進行講評,並要顧及全體幼兒。

總之,通過這次教學活動,使我有了更深的感悟。要上好每一堂課,幼兒的課前經驗準備是非常重要的,在今後的教學中,自己要不斷的努力,不斷學習,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啓發幼兒在規定的圖形上添畫成不同的物體。

2、發展幼兒的創造力,想象力。

3、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動準備:

彩筆畫紙投影儀圓形教具(特製)

(兩個圓形虛線處縫合,再在圓形的面上繪圖。教師演示時要快,像是變魔術,幼兒會很感興趣。)

活動過程:

1、以《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舞蹈進入活動場地,以手形遊戲導入課題,調動幼兒學習興趣。

2、以孫悟空七十二變的本領,激發幼兒想像力和創造力,想象出於圓形相象的物體。

3、通過幼兒書空添畫和投影添畫,引導幼兒舉一反三,進行其它幾何圖形變通思維,構畫出與其相象的物體,激發幼兒繪畫慾望。

4、與孫悟空比本領的形式,進行繪畫作業。

5、講評,展示優秀作品。

結束部分:

我們帶着自己的作品與孫悟空去比賽。

活動延伸:

利用各種幾何圖形,進行組合添畫。

詳細活動過程:

1、小朋友,你們好!聽說你們上午學了一個舞蹈《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你們還會跳嗎?我們一起跳起來好嗎?(進入活動室)

2、小朋友跳的真好,洋娃娃和小熊跳的室什麼舞啊?(圓圈舞)來,我們也來圍成圓圈坐下來玩個手指遊戲好嗎?

手指遊戲:教師:我的小手拍一拍,幼兒:(拍拍拍拍拍)

我的小手碰一碰,(碰碰碰碰碰)

我的小手握一握,(握握握握握)

我的小手敲一敲,(敲敲敲敲敲)

我的小手做三角,(做做做三角)

我的小手做個圓,(做做做個圓)

3、小朋友,誰的小手做的圓好啊,比一比誰的圓?(幼兒相互比手)

看,我的圓好嗎?(教師出示準備好的教具)

4、你們可不要小看這個圓形,它可是一個寶圓啊,知道是誰送給我的嗎?告訴你們吧!昨天晚上我夢到孫悟空,孫悟空的本領可大啦,他七十二變,還教了我幾招呢!你們想不想看看啊?大家跟我一起喊123,這個圓就會變的,準備好!(齊)123,(教師翻動教具)這是什麼?(是西瓜),你們怎麼看出來是西瓜的?(有瓜紋啊,綠綠的)(齊)123變,又變成什麼了?(小娃娃),在圓形的圖面上添上眼嘴頭髮就變成了娃娃頭,真有趣啊!(齊)123變,這是大家最喜歡的足球,這也是圓形變的,上面有黑白格子,成爲大家喜歡的足球!

5、我只跟孫悟空學了這幾招變法,小朋友動腦筋想一想,圓形還能變出什麼物體來呢?

幼兒想象,回答。示範繪畫,在投影儀上展示。

6、剛纔小朋友在圓形上添畫了幾筆就變出了不同的物體形象,真是有趣,我發現小朋友很聰明,我有一個問題要問你們,除了圓形可以變,還有什麼幾何圖形可以變呢?(長方形可以變成……三角形可以變成……梯形可以變成……)

7、小朋友說出了正方形、長方形、圓形可以變出好多的'物體形象來,真棒!大家都知道孫悟空會七十二變,我相信大家團結起來用聰明的智慧,靈巧的小手,在不同的圖形上添畫出不同的物體形象,肯定會超過孫悟空的本領的!你們有沒有信心和孫悟空進行一次比賽啊?

8、每個小朋友找一個位置坐下來,在不同的圖形上添畫吧!(放輕音樂作畫)幼兒畫完一幅,交一幅,教師巡迴指導。

9、作品展示:大家快來啊,我們來看看大家的作品吧!(在投影機上,投放幼兒的作品)

10、總結:小朋友用聰明的智慧,靈巧的小手在不同的圖形上添畫幾筆就變出了不同的物體形象了,真棒,而且種類多多,我看到小朋友這些作品肯定能超過孫悟空的本領!(播放汽車的聲音)聽,是旅遊車來了,我們坐上旅遊車去花果山與孫悟空比本領去嘍!!(隨着音樂下場)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

1.運用了幼兒感興趣的泡泡機 ,增加了師幼之間的互動,引起了幼兒興趣。

2.活動難度適合本班幼兒年齡特點。

3.充分利用周圍的環境讓幼兒去觀察、去發現。

4.在幼兒口語表達能力方面再稍加一點難度。

小百科:圓形,在一個平面內,一動點以一定點爲中心,以一定長度爲距離旋轉一週所形成的封閉曲線叫做圓。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樹葉、瓦楞紙製作實物版畫的方法。

2、能用多種顏色的油墨拓印出瓶花。

3、體驗用各種樹葉拼、印瓶花活動的樂趣。

4、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保持衣服和畫面的整潔。

【活動準備】

1、各種紋路各種造型的樹葉、油墨、磙子、瓦楞紙、拓印紙、剪刀等。

2、範畫一幅。

【活動過程】

一、欣賞範畫,交代課題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幅非漂亮的瓶花畫,這幅畫不是畫出來的,你們能猜出它是怎麼製作出來的嗎?老師告訴你們:這叫實物版畫,花瓶是用瓦楞紙、花是用不同的樹葉拼成,再磙上油墨印出來的。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製作實物版畫——瓶花。

二、講解示範製作過程。

1、構思定稿和製版

“怎樣製作花瓶呢?”——在瓦楞紙上畫出自己喜歡花瓶的形狀,用剪刀沿着外形輪廓剪下。然後再選擇自己喜歡的樹葉拼在花瓶上,拼出自己想要的畫面。

2、拓印

(1)在瓦楞紙有楞的一面推上油墨,推得時候可以上下推、還可以左右推,每個地方都均勻的推上顏色;然後將選好的樹葉選取自己喜歡的顏色再推上油墨,注意在樹葉紋路清晰的一面推上油墨,注意顏色的搭配,最後把推好油墨的樹葉和瓦楞紙按照剛纔構思好的畫面重新擺好。

(2)之後端正地蓋上拓印紙,用平底茶杯或手掌用力均勻的磨壓,打開就是一幅漂亮的實物版畫-瓶花。

3、幼兒操作。

(1)介紹材料:老師給小朋友們準備了各種形狀的樹葉和瓦楞紙,有的葉子可以適當修剪。

(2)鼓勵幼兒拼不同造型的瓶花。

(3)提醒幼兒要注意衛生,不亂丟垃圾,拓印時保持衣服和畫面的整潔。

4、作品展評。

(1)現場及時抓拍孩子製作的作品。

(2)通過視頻展示現場抓拍的孩子作品,教師和幼兒共同欣賞、交流、評析,幼兒相互參觀、學習,說說是怎麼印的?好不好?好在哪裏?加深對實物版畫製作方法的理解,體驗成功的快樂,激發孩子再學習的興趣。

活動延伸:

1、引導幼兒課後繼續觀察、尋找,還有哪些實物可以拼印瓶花。

2、在美工區投放印製實物版畫的材料,供幼兒自主探索實物版畫的製作方法。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8

設計思路

本次活動源自大班主題活動“我是中國人”下的二級主題“了不起的中國人”中的一個內容——京劇臉譜。京劇作爲我國的國粹,很多幼兒對它並不陌生,教師也經常在區角中創設繪製京劇臉譜的活動,如果再以集體教學的形式開展關於京劇臉譜的美術活動,可能無法引起幼兒的興趣。因此,本次美術活動我們引入了中國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戲劇——川劇,通過川劇特有的“變臉”,嘗試在美術活動中實現遊戲和教學的巧妙結合。

活動目標

1.遷移已有的繪畫創作經驗,創造性地繪製面具。

2.小組協商完成遊戲,體驗小組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自制面具(眼睛和鼻子處挖洞)、炫彩棒、勾線筆、川劇表演的視頻、供幼兒欣賞的面具作品等。

活動過程

一、欣賞川劇表演“變臉”

1.欣賞第一遍後討論:這位演員在表演什麼節目?他是怎麼表演的?

2.欣賞第二遍後討論:你們看見他變出了什麼顏色的臉(紅、藍、黃、黑、白)?在那麼短的時間裏他一共變了幾次臉?

3.教師小結:這位演員表演的節目是川劇的“變臉”,川劇的“變臉”就像我們中國的京劇一樣,是我們中國特有的“寶貝”,人們把“變臉”稱爲絕活。

二、欣賞面具作品

1.師:你們想不想玩一玩“變臉”的遊戲?玩遊戲之前我們先要認識不同顏色的面具。

2.師(翻開紅臉面具):這種面具是什麼臉(提醒:什麼顏色最多就叫它什麼臉)?這張面具上的紅色最多,所以我們就叫它紅臉。

3.師(翻開藍臉面具):現在你們看到的是什麼臉?藍臉上有很多不同的藍色,你能說出這些不同藍色的名字嗎(深藍色和淡藍色)?

4.師(翻開黃臉面具):黃臉面具上全是黃色嗎?你們能不能找一找黃色的朋友(橘紅色和檸檬黃)?

三、討論面具的繪畫方法

1.師(拿出空白的面具):剛纔我們看到的這些面具做得真不錯,可是面具上的眼睛、鼻子、嘴巴都沒有變化,我們來玩“五官變變變”的遊戲。誰來說說眼睛能變成什麼?

2.師:左邊的眼睛變成蘋果了,右邊的眼晴可以變成什麼(當幼兒說不出來時,教師可以適當舉例,爲幼兒提供參考)?

3.師:眼睛變好了,該輪到鼻子變變變了(鼓勵幼兒大膽想象,每當幼兒說出一個圖案時,教師就在空白的面具上進行填畫)。

4.師:“五官變變變”的遊戲真有趣,嘴巴已經等不及了,你們快想想嘴巴能變成什麼?

5.師:現在面具上的五官都畫好了,我們已經有了紅臉、藍臉和黃臉面具,現在我們來畫綠臉面具,綠臉面具上什麼顏色最多?

6.師:先找一支綠色的勾線筆將剛纔畫過的五官勾一下。然後,我們可以找一找綠色的朋友(淡綠色和草綠色)。

四、小組合作完成“變臉”遊戲

1.交代遊戲規則

師:四個好朋友,每人完成一張面具。可以事先通過小組協商,每個人完成不同顏色的面具。

2.幼兒自由創作,教師提醒繪畫步驟

提醒幼兒進行“五官變變變”的想象創作,在面具上畫好眼睛、鼻子和嘴巴。

用炫彩棒爲面具上的五官進行勾線(提醒幼兒爲面具塗上顏色)。

爲面具塗顏色時,提醒幼兒不要只用一種顏色,可以使用多種相近色。

3.進行“變臉”遊戲

四人一組拿好自己的面具背對觀衆,聽着鼓聲節奏依次“變臉”,每次“變臉”後同伴迅速說出面具的顏色。

4.延伸活動

師:變臉遊戲可以四個人玩,也可以一個人玩(教師示範)。

活動反思

“遊戲教學法”就是以遊戲的形式開展教學,讓幼兒在愉快的氛圍中,以遊戲的方式學習,從而體現“玩中學”的教育理念,本次美術活動正是對“玩中學”理念的一次嘗試和詮釋。

“變臉”遊戲始終貫穿於整個活動過程中,從最初的幼兒爲玩“變臉”遊戲而製作面具,然後藉助自己製作的面具玩“變臉”遊戲。在“變臉”的過程中體驗小組、師生共同遊戲的快樂,感受川劇“變臉”這一中國絕活的獨特魅力。

本次活動的環節緊緊相扣,從欣賞川劇視頻表演引出“變臉”,到通過欣賞面具化解活動難點,再到最後小組合作開展“變臉”遊戲。幼兒的情緒隨着遊戲的展開逐漸高漲,活動最後師生共同參加“變臉”遊戲將活動的氣氛推到了高潮。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在三個環節中的表現起到了決定活動成敗的關鍵作用。

一、巧用智慧化解活動難點

本次活動的難點在於,幼兒要遷移已有的繪畫創作經驗,創造性地繪製面具。欣賞面具和討論面具的繪畫方法是整個活動中最重要的環節,教師表現的好壞會直接影響整個活動的進程和效果。因此,教師需要運用智慧化解活動難點,這對教師來說也是專業能力上的一次挑戰。

在本次活動中,教師運用由易到難的層層遞進式的提問,幫助幼兒瞭解不同顏色面具的主要特點。在“五官變變變”遊戲中,教師鼓勵幼兒大膽發揮創意想象,通過教師的引導逐漸打破幼兒固定的思維模式,但這個環節對教師本身的要求很高,尤其是教師的添畫部分,更是對教師自身經驗積累的挑戰,如果教師準備不充分,就無法對幼兒起到示範引領的作用。

二、任務驅動激發創作熱情

與以往幼兒自由創作不同,本次活動中幼兒的創作都是在任務的驅動下進行,即爲了玩“變臉”遊戲必須要繪製面具,四人小組要進行協商,每個人確定各自面具不同的顏色,並快速投入創作。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必須交代清楚遊戲規則,當幼兒忙於找朋友、分小組、協商任務時,教師還要及時提醒他們繪畫的步驟和要點,並觀察小組合作的情況,在他們創作的過程中提供適當的幫助。

三、親身參與助推活動高潮

本次活動的高潮是最後四人一組進行“變臉”遊戲的環節,在這個環節中鼓聲起到了渲染氣氛的作用,不同的鼓點節奏給出了不同的遊戲信號,爲活動進入高潮起到了助推作用。

教師在這個環節的親身參與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教師在敲出鼓點節奏前必須根據幼兒當時的遊戲情況及時進行判斷,如當幼兒尚未完全明白遊戲玩法時,教師敲擊的鼓聲應該比較緩慢,而當幼兒已經熟悉遊戲玩法後,教師敲擊的鼓點節奏就應該不斷加快,一來可以渲染遊戲氣氛,二來可以提高遊戲難度,從而增加遊戲的趣味性。

總之,“遊戲教學法”是尊重幼兒天性的一種教學方法,當我們在美術活動中運用這一方法時,能夠使幼兒更積極地投入到創造表現活動中,增強幼兒動手動腦的積極性,提升美術活動的情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