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範文合集8篇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範文合集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2W 次

作爲一名教職工,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8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範文合集8篇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1

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感受一雙手套的對稱美。

2.知道什麼是左右對稱,即左邊的圖形、在大小、形狀和排列上與右邊的圖形的大小、形狀和排列一一對應、完全一樣。

3.啓發幼兒大膽想象、創造,運用多種圖形、顏色、線條、裝飾手套面。

4.使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準備:

1.手套三雙。

2.範畫六張。

3.供幼兒作畫的手套形畫紙。

4.油畫棒。

5.電視。數碼相機。

過程:

1.引起興趣:

老師:今天老師請小朋友猜一個謎語:十指尖尖肚裏空,有皮無骨愛過冬,不怕寒冷不怕風,十冬臘月逞英雄。(手套)老師戴上手套。

2.引導幼兒感受這雙手套的對稱美

老師:請小朋友看看,這雙手套你發現了什麼?(右邊的手套和左邊的手套一樣在哪裏?引導幼兒說出右邊手套圖形的大小、顏色、形狀和左邊手套圖形的大小、顏色、形狀都是一樣的,這樣的就稱爲左右對稱。)

3.幼兒討論什麼是對稱

請一位小朋友上前來戴上一雙手套,(顏色、圖形不同的手套讓幼兒觀察)大家看!這位小朋友戴的一雙手套,你們發現了什麼?(左手手套的顏色,圖形與右手手套的顏色、6圖形不一樣)這樣的一雙手套我們能稱爲左右對稱嗎?(不能)讓這位小朋友換上左右對稱的手套,再請小朋友觀察,並說出左右對稱的手套美。

4.幼兒討論如何裝飾手套。

老師:小朋友知道一雙手套要有左右對稱的圖形才美。這些手套的圖形顏色都是工人叔叔,阿姨設計出來的,我們也來設計一雙漂亮的手套好嗎?現在我們的教室是工廠,老師是師傅,小朋友是工人,先看師傅怎樣設計手套面。首先把一雙手套擺放好。拇指相對,想好要畫的圖形,再開始動手畫,在一隻手套面上畫圖形,在另外的一隻手套上也要畫上相同的圖形,這樣纔是對稱的手套。最後塗上顏色。也要求左邊與右邊的顏色相同。

老師出示設計好的手套(啓發幼兒大膽想象。創造)

可愛的娃裝飾的手套是不是很漂亮?

流暢的波浪線也能裝飾出漂亮的手套。

看!連我們學的阿拉伯數字都能裝飾出美麗的手套。

這是英語字母裝飾的手套也與衆不同。

簡單的折線。圓點也能裝飾出漂亮的手套。

頑皮的熊貓裝飾出的手套很有情趣。

5.幼兒裝飾手套

“請小朋友當設計師,用自己喜歡的顏色,漂亮的圖形把自己的一雙手套裝飾的最漂亮。”

發給小朋友手套形的白紙兩張,油畫棒一盒。

畫的快的小朋友可以幫助畫的慢的小朋友。

老師把畫好的手套拍下來,在電視中放出給小朋友欣賞。

6.講評:

剛纔小朋友裝飾的手套有動物的,有花草的,還有人物等等,這些手套的圖形都好看,顏色又鮮豔,現在請小朋友把自己裝飾好的一雙手套貼在牆上開個展覽會,比一比誰的手套最漂亮。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欣賞沙燕風箏,瞭解其結構及美好寓意

2.嘗試運用青花紋飾裝飾沙燕風箏,表達心中美好意願。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已知部分青花紋飾的寓意

物質準備:空白沙燕風箏、藍色勾線筆、金粉膠筆、白板課件

活動重點:能夠遷移已有青花紋飾經驗裝飾沙燕風箏。

活動難點:能夠根據自己的美好意願,選擇合適的青花紋飾裝飾沙燕風箏。

活動過程

一、視頻導入,感受春天放風箏的快樂。

美麗的春天到了,你們看小朋友們在做什麼? (幼兒觀看視頻)你們和誰、在哪放過風箏?心情怎樣?

二、欣賞沙燕風箏,瞭解其結構及美好寓意。

1.瞭解沙燕風箏結構,知道沙燕風箏由頭部、身體、翅膀、腰節、尾巴組成。

沙燕風箏是由哪幾個部分組成的?你們發現它的花紋有什麼獨特的地方?

2.瞭解沙燕風箏圖案象徵的美好寓意。

沙燕風箏的身上都有什麼圖案?你知道這些圖案都代表着什麼意思嗎?

教師:古時候人們在沙燕風箏的膀窩、腰節和前胸、尾羽等處加上蝙幅、桃子、牡丹等吉祥圖案,寓意着幸福,長壽和富貴等美好的願望,將風箏放上天空,寓意着放飛夢想,希望能夠達成心願。

三、嘗試運用青花紋飾裝飾沙燕風箏,表達心中美好的意願。

1.出示青花沙燕風箏,說說圖案象徵的美好寓意

今天我還帶來了一隻青花沙燕風箏,你看它上面有哪些青花紋飾,說一說它的寓意是什麼?

2. 遷移孩子已有青花紋飾經驗,再次感受圖案象徵的美好寓意。

你們還知道哪些青花紋飾有着美好的寓意呢?

3.出示操作材料,引發幼兒討論。

今天老師也給你們準備了沙燕風箏,你想用什麼樣的青花花紋來表達什麼美好意願?(同伴討論)

4.幼兒自由創作,教師巡迴指導

四、展示作品,同伴

1.將幼兒作品懸掛在空中,幼兒自由欣賞

你們喜歡哪隻風箏?說說爲什麼喜歡?

2.重點介紹作品表達的美好寓意

你的這隻風箏上的圖案代表什麼美好寓意呢?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嘗試用水粉顏料和毛筆進行簡單的裝飾畫創作。

2、啓發幼兒體驗美術創作的樂趣,培養幼兒初步的欣賞美、表現美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幼兒每人一件用白紙做的大背心、展示板、範例、盛有各色顏料的杯子若干個、毛筆人手一支。

2、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教師帶領幼兒伴隨歡快的音樂進入活動室。

二、活動進行:

1、請三至四名幼兒到前面展示自己身上的衣服,其他小朋友欣賞。

教師與幼兒自由交談:這幾個小朋友的衣服好看麼?爲什麼?小朋友今天穿得是什麼衣服?怎樣才能使自己的衣服變得更美麗?

2、啓發幼兒想出各種方法把自己的衣服打扮得更漂亮。

3、參觀服裝展覽,引導幼兒仔細觀察,說說它們的漂亮之處。

4、出示用白紙做的大背心,幼兒試穿。教師嘗試作畫,幼兒仔細觀察並說出教師做畫的方法。

5、鼓勵幼兒自由創作裝飾自己背心的正面,教師作巡迴指導,提醒幼兒不要將顏料弄撒。

6、教師提出問題:背心的正面畫好了,背面怎麼辦?(引導幼兒說出:小朋友之間相互幫助作畫)

7、幼兒作畫,教師隨即指導幫助幼兒,發現好的方法及作品及時表揚。

三、活動結束:

1、先請幼兒進行互評,然後教師簡要講評幼兒作畫情況。

2、聽音樂,教師帶領幼兒進行時裝表演。

活動延伸:帶領幼兒到其他班級,爲小朋友進行時裝表演。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感受作品的藝術風格,大膽表達對作品的`認識和感覺。

2.能以變形、誇張的手法,大膽地想象繪畫。

3.體驗作品及創作繪畫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課前組織幼兒進行狂歡節巡遊,作品《哈里昆的狂歡》4幅,狂歡節的

照片若干,4開畫紙4張,記號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聯繫生活,感知狂歡時有趣的氛圍。

二、幼兒欣賞名作《哈里昆的狂歡》,感受作品的風格,表達自己的認識。

1.介紹作品、畫家。

2.幼兒分組欣賞、討論,教師巡迴指導。

3.集體交流對作品的感受和認識。

(1)引導幼兒從畫面造型上欣賞,感受作品誇張、變形的手法。

(2)從作品色彩上欣賞體驗作品的感覺。

三、幼兒分組繪畫,進一步表現對作品的感受。

1.引導幼兒交流自己的創作意向。

2.幼兒進行小組合作繪畫,教師巡迴指導。

要求:將物品誇張變形;最想畫的部分畫得要大一些,把畫面佈置得豐富一些;小朋友要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作品。

四、引導幼兒分享交流,體驗創作的樂趣。

1.引導幼兒小組內交流繪畫的內容。

2.集體交流,教師提升經驗。

活動反思

大班幼兒處於對映像和符號認知的象徵期,他們的繪畫特點不是再現客觀,而是表現主觀化的客觀。這幅作品是符合幼兒的美術認知特點的,所以幼兒對作品會產生濃厚的興趣,總有說不完的感想。活動中,幼兒通過語言、繪畫等方式,自主表達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採用小組繪畫的形式,將幼兒的想象集合起來,表現出夢境般的構圖形式,幼兒作品中表現的狂歡節熱鬧氣氛也與作品《哈里昆的狂歡》的構圖方式、表現形式相類似,使幼兒產生成功的喜悅心情。

附:米羅《哈里昆的狂歡》賞析:

《哈里昆的狂歡》是米羅嘗試超現實主義的初期作品,遠遠看上去,好像上面擺滿了許多奇怪的玩意兒,散亂地擺放在上面,傳統的構圖法則在這裏已經蕩然無存了。室內舉行着狂熱的集會,只有人類是悲哀的,那人帶有頗爲風雅的鬍子,叼着長杆的菸斗,憂傷地凝視着觀者。圍繞着他的是各種各樣的野獸、小動物、有機物,全都十分快活。畫家充分地描繪了一種輝煌的夢幻形象。畫面瀰漫着“狂歡”的氣氛,連桌布也想滑下來加入,樓梯也想跳動,各種形狀古怪的精靈都在忙碌着,在破壞着一切,如:點燃炸彈。他們相互嘲弄着,而人類則顯得無奈,鼓着眼睛哭喪着臉。整個畫面洋溢一種純真的、快樂的、充滿幽默的氣息。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正確表現人體各部分的結構關係和髮型、服裝的細節特點,鞏固畫正面人的技能。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繪畫表現能力。

3、加深幼兒對老師的熱愛之情。

4、感受繪畫的趣味性,體會創作的快樂。

5、激發幼兒感受不同的藝術美,體驗作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請配班老師配合上課。

2、帶花邊的紙或一次性紙餐盤若干、彩筆。

活動過程:

1、引出教師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小朋友,我們班上有幾位老師?你們怎樣稱呼她們?明天就是教師節了,今天我們給老師畫張像,畫好後,送給老師好不好?

2、引導幼兒觀察教師特徵。

教師:現在我們看看王老師的頭髮是什麼樣的?(長髮、短髮、直髮、捲髮、辮子等)衣服是什麼顏色?什麼樣式?衣服上有什麼特點?

幼兒觀察、回答。

教師:我們看看王老師的胳膊在身體的什麼部位?腿在身體的什麼部位?胳膊和腿是怎麼動的?再看臉上眼睛的位置等。

幼兒回答。

3、交代要求,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教師:我們可以畫一位老師,也可以畫兩位老師。要把老師的頭髮和服裝的詳細的特點畫出來,先畫頭,再畫身體,最後畫胳膊和腿,大家都很喜歡王老師,要把老師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1)幫助能力弱的幼兒掌握人體的結構關係和各部分的比例。

(2)鼓勵能力強的幼兒可以畫老師的側面。

4、評價作品,結束活動。

教師:我們來找一找,哪幾張畫畫的是王老師?哪幾張畫畫的是耿老師?你是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老師非常喜歡,這是我們教師節收到的最好的禮物,謝謝小朋友們。

活動延伸:開展照相館遊戲,爲顧客照像(畫像)。

小百科:老師又作教師、師長、導師等,是一種職業,古已有之,指傳授學生知識的人員,有各種教育類型(如語文、數學等),班主任也爲老師之一;也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學習和能夠給大家帶來一定正確知識和指導,有能力的人。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6

美術活動——會話“畫”的石頭

設計思路

園地處長江邊,江邊有許多沙石場。孩子們最喜歡在沙堆旁玩沙子,而且每次總會撿回一些“寶石”(小石頭)。這些小石頭顏色不一,形狀各異,可塑性強。《綱要》指出:教育活動內容應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藝術領域也明確要求: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製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他活動。而大班幼兒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表現力,因此我以石頭爲主材料,加以顏料、絲帶、毛線等輔助材料,引導幼兒對石頭進行裝飾,使孩子們自由發揮想象力,體驗感受美與表現美的樂趣。

活動目標

1.想辦法將兩塊或更多塊石頭粘在一起。

2.引導幼兒根據石頭的外形大膽想象,嘗試藉助輔助材料創造性地裝飾石頭。

3.體驗使石頭說“畫”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嘗試運用輔助材料創造性地裝飾石頭。

活動難點:能按自己的意願製作石頭畫,並能想辦法將兩塊或更多塊石頭粘在一起。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

(1)各種大小、顏色、形狀不同的石頭。

(2)水粉顏料、排筆、玻璃膠、棉籤、毛線、橡皮泥、絲帶、螺殼等輔助材料。

(3)課件:《會說“畫”的石頭》。

2.場地準備

設置展區——石頭城,將收集的有關石頭彩塑的圖書、圖片資料以及石頭工藝品等佈置在其中,供幼兒觀賞。

活動過程

1.欣賞他人之作,激發興趣。

師:小朋友,前些天我們一起收集了許多“寶石”,看看這些“寶石”有什麼不一樣?猜猜它們可以幹什麼?

師:老師見過一些被裝飾過的石頭,覺得很不錯,就用照相機拍了下來。請小朋友一起來看一看,這些石頭到底有什麼用。

師:(逐一出示課件畫面)你們看到了什麼?你看到的景象都是由什麼組成的?(石頭。)

師:我們的石頭能不能也變得很精美呢?怎麼變?

鼓勵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大膽想象,自由表述。

評析:美術創作來源於生活。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孩子們直觀地感受到他們所熟悉的石頭和熟悉的形象,不僅營造了積極討論的氛圍,豐富了他們的感性經驗,而且激發了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熱情,爲接下來的動手操作打下伏筆。

2.啓發誘導,積累創作經驗。

師:每人選一塊自己喜歡的石頭,看一看,摸一摸,再想一想,它像什麼?

幼:魚、烏龜、瓢蟲、臉蛋兒……

師:小朋友的想象真豐富,你可以用哪些材料把它裝扮得更像臉蛋兒、烏龜、瓢蟲和魚呢?

幼:用橡皮泥做眼睛,把絲帶粘在石頭後面做尾巴,就變成了金魚。

幼:用顏料在石頭上畫出眼睛和花紋,就會變出石頭瓢蟲。

師:(出示兩塊石頭)用兩塊石頭能變成什麼呢?

幼:變成小和尚,一塊當頭,一塊當身體。

師:你準備用什麼材料把兩塊石頭粘起來?

幼:透明膠、雙面膠、固體膠、橡皮泥……

師:這些方法待會兒請小朋友都去試一試,看行不行。

師:我今天還帶來一種材料,叫玻璃膠,也可以把兩塊石頭粘在一起。(演示操作方法。)

師:可以讓更多的石頭接在一起說“畫”嗎?

評析:通過想像和交流,孩子們發現,原來利用石頭的形狀和一些輔助材料,可以創作出不同的作品。他們暢所欲言,躍躍欲試。而新《綱要》倡導的正是這種自由表達與個性展示。我們要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與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

3.幼兒嘗試創作。

師:每張桌上都有一份參考圖,待會兒有困難的小朋友可以看一看。

幼兒操作,教師巡迴觀察,鼓勵孩子自由選擇材料,大膽創作,並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制作出不同的作品。敏銳察覺幼兒的需要,適時給予孩子技能技巧上的支持,形成探究合作式的師生互動,引導幼兒個性化地表達。

評析:幼兒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教師應爲幼兒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形式表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活動中參考圖的投放,爲能力較弱的孩子提供了可靠的支架,讓他們獲得恰當的幫助,使他們獲得技能技巧與表現形式的間接經驗,幫助他們在原有水平上有所發展,提升藝術創造力。

4.作品賞析。

提醒幼兒將完成的作品陳列到“石頭城”的展臺上,鼓勵沒完成的幼兒也將作品陳列上去,引導孩子互相欣賞,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評析:此環節爲幼兒創設了展示自己作品的條件,即使沒來得及完成的,幼兒在創作過程中也付出了努力和智慧。作爲教師,應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與成功,從而不斷激發孩子對藝術活動的興趣和熱情。

活動延伸

在區域活動中,鼓勵沒完成作品的孩子繼續操作,鼓勵其他孩子遷移經驗再創作。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選取了幼兒熟悉和感興趣的石頭爲主材料,讓幼兒通過賞、想、講、創等環節,來感受石頭作品的美妙,豐富幼兒的經驗,發揮幼兒的想像,從而發展自身的知覺、美感和表現力。活動中教師有效的指導方式和人性化的作品展覽賞析,讓幼兒的創造性得到了進一步的萌芽、開花和結果,活動目標的達成度較高。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給第一次活動的圖畫塗上顏色,完成作品。

2、通過活動進一步培養幼兒塗色塊的能力,增強美感。

3、對方形、圓形,線條等塗鴉感興趣,並嘗試大膽添畫,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4、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第一次的作品、油畫棒、範例。

活動過程:

一、導如活動,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

教師:上次我們畫了各種京劇臉譜,可是還沒有塗上好看的顏色,先來看老師畫的各種臉譜,你們說好看嗎?你們知道我是怎樣畫出來的嗎?想不想使你們的京劇臉譜也畫得和老師一樣好看?幼兒討論。

二、教師示範,幼兒學習塗色

塗色的時候可以橫着拿油畫棒,使筆傾斜,這樣塗色起來又快又好,教師用粉筆示範,幼兒學習,塗色時先塗淡的顏色,如黃色,藍色,再塗容易髒的顏色:黑色。這樣就不易弄髒畫面。

三、佈置作業,幼兒活

要求幼兒先塗淺色,再塗深色,畫線條要按照一個方向,均勻,形成一個很好看的色塊,塗好的顏色注意不用手碰到,避免弄髒,保持桌面整潔。

四、幼兒作業,教師巡迴指導

輔導幼兒按照教的方法塗上好看的顏色,使畫的臉譜有個種顏色,像戲劇裏的一樣漂亮,比一比誰塗的臉譜最好看,最乾淨。哪一個桌子最整潔,桌面上沒有顏色的,輔導能力較差的幼兒完成作品。

五、講評小結,結束活動

美化我們的教室。

活動反思:

在這個活動的設計中,我考慮到了不同層次的幼兒,但在活動過程中還是有所偏向,稍微忽略了有些能力較弱的幼兒。同時每個環節的銜接也稍顯急促,沒有給幼兒充分表達表現的時間,我想在以後的活動中我會更好地把握每個環節。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在認識和了解海洋動物的基礎上,用簡筆畫表現它們的形態。

2、養成大膽用色、均勻塗色的良好習慣。

3、喜歡參加美術活動,感受繪畫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5、鼓勵幼兒樂於參與繪畫活動,體驗繪畫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視頻、勾線筆、蠟筆、教師範畫一張。

活動過程:

一、觀看視頻,引起主題。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部小電影,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在小電影裏你都看到了什麼?那這些魚都生活在哪裏呢?

二、教師示範。

師:原來這些魚都生活在美麗的海底世界。今天老師想把美麗的海底世界搬到我們的紙上。那海底都有些什麼呢?它們是什麼樣子的?

(教師邊說邊示範畫)小丑魚:它的身體是什麼形狀的?它的身體是圓形的,用弧線來畫出它的嘴巴、魚鰭還有尾巴。別忘了給魚鰭還有尾巴畫上直直的魚刺。然後畫上眼睛,在畫眼珠的時候要記得留白,最後用波浪線來裝飾它的身體。

鯊魚:我們先畫一條直線,接着用弧線來畫嘴巴,鯊魚有鋒利的牙齒,我們要用折線。用其他的弧線把身體畫完整,魚鰭和尾巴是三角形的。

石頭:海底有什麼呢?石頭大大的,我們可以用光滑的弧線畫。

水草:水草怎麼樣的?大家都還記得扭扭草嗎?水草也是用弧線扭啊扭啊,一根太孤單了,我們再畫幾根。

珊瑚:珊瑚就像一根根的小樹枝,我們用弧線來繪畫。

熱帶魚:這種魚身體扁扁的,我們先畫兩條弧線,再用一條弧線連起來,尾巴也是弧線哦。添上眼睛和身體這條魚就完成了。

劍魚:老師還認識一種劍魚呢,它身體瘦瘦的,背上有刺一樣的東西,我們用直線來畫。

水母:老師還要給你們介紹一個新奇的朋友呢,叫水母,它的身體呀是一個扁扁的圓形,這是眼睛和嘴巴,它的腳呀和我們的水草一樣,用光滑的弧線扭啊扭啊,真好玩。

海星:它和什麼長得很像呢?原來是我們的五角星,不過海星的身體可比五角星圓潤呢,每個角都是弧線。

螃蟹:我還想在這裏畫一隻螃蟹,螃蟹是什麼樣子的?身體圓圓的,眼睛凸出來,還有兩個厲害的大腳,其他的小腳畫上直線,然後一折就可以了。

貝殼:海底還有貝殼呢,我們畫一個大半圓,再畫個小半圓,裝飾上線條,貝殼就完成了。

師:咦,海底除了這些,還有哪些東西呢,一會小朋友可以發揮想象,把你想到的東西畫出來。

師:你們覺得這個海底世界漂亮嗎?那我們怎麼做才能讓它變得更漂亮呢?哦!給它塗上漂亮的顏色,讓它變得更加漂亮!小朋友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來給海底世界塗一塗顏色。(出示範畫)看!海底世界塗好顏色了,漂亮嗎?

三、幼兒創作,教師巡迴指導。

師:海底世界這麼美麗,你們想不想畫一畫自己的海底世界?好,現在大家行動起來吧。

四、總結評價,結束活動。

師:小小畫家們,你們都完成了嗎?誰願意來給大家講講你的海底世界裏都畫了些什麼。

師:小朋友畫得真不錯,我們拿着自己的作品去給隔壁的小朋友欣賞一下吧。

活動反思:

《海底世界》教學反思 《海底世界》是一篇科普文,以生動、活潑、有趣的語言介紹了海底奇異的景色和豐富的物產。因此我從文章的開頭和結尾入手,前後照應讓學生抓住文章是圍繞“景色奇異”“物產豐富”來寫的,接着讓學生去找哪些段落寫了景色奇異,哪些段落又寫的是物產豐富,先理清課文的主要脈絡,發現課文描寫了海底動物、植物、礦產,既是物產豐富又構成了海底奇異的景色。

海底世界非常奇異美麗,但學生真正見過的不多,因此我運用現代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從互聯網上找到、截取並製成了具有生動、直觀的視頻錄象,播放海底裏奇形怪狀、色彩鮮豔、瑰麗無比的珊瑚和那些見也沒見過甚至是聽也沒聽說過的形態各異的魚兒,學生一定會不由自主地發出驚歎。利用視頻的播放創設情境,再通過形象的畫面理解自然過渡到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這樣學生的積極性會更容易被調動起來。

課文二、三自然段描寫課海底的動物,海底的“各種聲音”是一個謎團,學生難以想象、猜解和區分。課文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列舉出來,每句又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對聲音進行了描摹。這樣,海底各種動物發出的不同聲音就介紹得一清二楚。我在教學時,抓住這四個句子,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情感體驗,讓學生模擬一下蜜蜂“嗡嗡”、小鳥“啾啾”、小狗“汪汪”和打鼾的聲音,比較他們的不同,從而想象出海底動物發出的各種奇異的聲音。這樣的教學方法,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使學生深刻地瞭解了文章所描寫的內容。課文第三自然段寫了動物的活動,課上我通過分析語句的說明方面,讓學生通過列數字的方面瞭解海蔘速度的慢和梭子魚速度的快,瞭解作者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進一步體會梭子魚的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