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有關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範文彙總十篇

有關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範文彙總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9W 次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範文彙總十篇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用鉛筆等做出各種姿態的小人。

2.嘗試大膽表現,體驗創作的快樂。

3.培養幼兒良好的作畫習慣。

4.增進參與環境佈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鉛筆、橡皮泥、牙籤、手工鉛絲、膠水、剪刀,紙和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1、提問:小朋友,你知道鉛筆可以用來幹什麼嗎?

2、教師小結幼兒的回答,並說:鉛筆的用處可真大,今天啊,趙老師把鉛筆變成了另外一樣東西,你們想知道是什麼嗎?

二、欣賞2~3個範例,瞭解鉛筆娃娃的特點。

1、欣賞用橡皮泥和牙籤在鉛筆上造型的鉛筆小人;

教師:“是啊,我把鉛筆變成了一個個可愛的小人。”教師出示橡皮泥製作的小人,說:“請你們仔細看看,這個鉛筆娃娃我是用什麼做的?”請幼兒說一說。(引導語:我是用什麼做成了小人的什麼?等等)

2、欣賞用細鉛絲做手和腿的鉛筆小人;這裏有位鉛筆娃娃,它也打扮好了,看看這個鉛筆娃娃頭是怎麼設計的。(筆頭上正反粘上小人的頭形,畫上五官)

3、鉛筆娃娃的手和腿是怎樣設計的?(用彩色手工鉛絲條交叉,在鉛筆娃娃身上打個結,手和腿就可以上下左右擺動)

要點強調:製作手的鉛絲短一點,腿的鉛絲長一點。

三、幼兒創作,教師指導。

1、你想怎麼設計鉛筆娃娃呢?請你先想想,可以和老師一樣,也可以設計得和老師不一樣。

2、我們一定要把鉛筆娃娃打扮得很漂亮,要設計得與其他小朋友不一樣。(鼓勵幼兒大膽創作設計,對造型有困難的幼兒,引導、幫助他們克服困難。)

四、展示作品,交流評價。

展示作品,互相欣賞。說說誰設計的鉛筆娃娃既特別又漂亮。

教學反思:

總的來說本次美術課達到了預設的目標,在活動中無論是觀察還是孩子自己操作,氛圍都很熱烈,雖然有的孩子動手能力比較差,但是他們都很努力、認真,就算孩子的進步是一點點,作爲教師我們也要鼓勵孩子的進步,激勵他們更加努力。

小百科:鉛筆是一種用來書寫以及繪畫素描專用的筆類,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其中,繪畫素描的鉛筆分爲諸多類型,它分成三個發展階段,分別是石墨、木製筆桿、帶帽鉛筆;另外,它的顏色有紅白、黑白、黃黑等條紋。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孩子在幼兒園生活了三年,這三年中給孩子們 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在將要離開幼兒園之際,不能忘記親愛的老師,是老師辛勤的培養,孩子們才健康、活潑地成長。大班幼兒正處於想象力豐富、創作慾望強烈的階段,對事物有自己的獨到見解,能夠通過繪畫的形式進行設計美麗的相框,將自己美好的幼兒園生活放入其中,贈送給親愛的老師顯得格外有意義。拖色想象的作畫形式他們接觸較少,所以本次活動對幼兒來說既具有挑戰性,又有較強的吸引力。

活動目標:

1.學習借形想象的方法,嘗試通過想象、添畫,創作出各種各樣美麗的相框作品。

2.學習用線描的形式進行裝飾,提高繪畫表現力。

3.體驗創作的樂趣,大膽自信的介紹自己的作品,培養幼兒創新力和想象力。

4.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5.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活動準備:

各色顏料,小塑料瓶,小海綿,方形鉛畫紙,記號筆,油畫棒,自動成像的數碼照相機。

活動重點:

借形想象的創作過程。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利用自動成像的數碼照相機給幼兒與老師相互合照,刺激幼兒對設計相框產生濃厚的興趣。

師:時間過得真快,還記得你們在小班剛剛入園的樣子,那個時候你們個子矮矮的,長的小小的......現在你們長高了,長大了,一個個都成大班的能幹的小朋友了。再過幾天,你們就要離開幼兒園,離開老師進入小學生活,在即將離開之際,我們來互留合影,作個紀念吧。

教師和幼兒互拍照片。

二、示範講解:拖色想象

1.示範步驟:

“我們拍了這麼多照片,給它加上相框的話就會更好了。今天,我們就來自己設計一個美麗的相框,老師不用油畫棒就能變出美麗的相框來,你們信嗎?看,老師這兒有個小瓶子,祕密就藏在這個小瓶子裏,我們一起把他們變出來吧!”(利用‘變’的說法激起幼兒的好奇、集中幼兒注意力)

2.借形想象之——說出來

(1)小朋友們看一下,這像什麼呢?”

幼兒自由發言,教師及時肯定

(2)動紙張,激啓新發現]

幼兒再次發表看法,教師鼓勵幼兒大膽發言

3.小結:像這樣利用拖開的顏色進行想象、創作的方法,叫做拖色想象畫

三、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本環節依次解決:確定自己拖出的色塊像什麼——添畫細節特徵——花紋裝飾——情境創作)

1.幼兒操作:倒色——拖成塊面——(準備記號筆)勾出輪廓

2.教師過程性引導

(1)定自己設計的相框的位置

(2)畫細節特徵:缺什麼就添什麼

(3)案裝飾

引導措施:翁老師今天也帶來了漂亮的花紋,我們在相框上也可以畫上。

激發創作:你們能想出更多的、不一樣的花紋嗎?

(4)境創作

“哇!小朋友們今天設計的相框這麼漂亮,是要去送給誰?(引導幼兒將設計好的相框貼上照片送給幼兒園裏的老師及叔叔阿姨)。

分發油畫棒,幼兒繼續創作,並寫上祝福語

四、作品展示、講評。

(借鑑同伴的優點,發現自己的不足,助其提高審美及創作能力)

1.互評: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說一說你最喜歡哪幅作品?爲什麼?

2.自評:講講自己創作的是什麼?它要去幹什麼?及時鼓勵、肯定,使幼兒在自信中提高。

3.教師總結,帶領幼兒將設計好的相框貼上照片送給幼兒園裏的老師及其他工作人員。

活動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激發了幼兒對幼兒園的依戀,流露出了對老師的敬愛、依戀之情。但在活動中孩子們表現出的豐富的想象力和創作潛力讓我吃驚!同時也感到自己身上的擔子更重了些,畢竟,更大限度的發掘幼兒的潛能是我們幼兒教師的責任。大班幼兒的接受速度幾乎是一日千里,我們唯有不斷充實自己,才能更好地做孩子們引導者。幼兒園的美術教育是一方沃土,孩子們能從中汲取養分,我亦可從中汲取樂趣,這節拖色想象課是一個嘗試、更是一個起點,我相信,在我和孩子們共同的努力之下,我們的美術活動會越來越精彩的!

小百科:相框,類似一個正方形,內部扣空,空白處剛好放常用的相片。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兒童沙畫是美術活動中新興的一種類型,孩子們喜歡自己動手繪畫,對於"沙子"則更是愛不釋手,能夠用"彩沙"進行美術活動,孩子們都能夠認真的學習和製作,教學效果突出。本次活動主要是針對年齡較大的大班孩子,大班幼兒手部肌肉的靈活性、準確性日趨提高,如一成不變地使用同一種工具,同一種方法,將不利於促進手部肌肉的正常發展,也不利於藝術的表現與創造,孩子們在活動中感受快樂,讓孩子們的想象力得以發揮。

此活動迎合幼兒愛玩沙的心理,利用彩沙的特點與藝術活動相結合,爲幼兒創設了大膽表現、自由創造,充分嘗試的機會,能進一步擴大使用工具材料的範圍,體會多種材料組合創造的效果,從而提高藝術表現能力。

活動目標:

1、熟悉彩沙的性能,初步學習沙畫的作畫步驟。

2、培養幼兒對大自然的興趣,熱愛大自然,掌握簡單的搭配色彩的能力。

3、培養幼兒熱愛美術活動的興趣,培養幼兒想象力和動手動腦的能力。

4、培養幼兒良好的操作習慣,保持桌面乾淨。

5、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喜歡裝飾。

活動準備:

1、油畫棒、水彩筆、彩沙、卡紙,彩沙欣賞畫。

2、彩沙固體膠、小勺、大盤。

活動過程:

一、語言引導,引起興趣

教師可請幼兒介紹去海邊的經驗並通過設問來引起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初步瞭解人與自然的關係。(陽光、水、沙、空氣)

提問(1)爲什麼大家都愛去海邊?(2)在海邊可做些什麼事?

二、欣賞討論,突出沙畫的特點

請幼兒仔細觀察教師出示的彩沙畫,並尋找這張畫上"特別"的地方,說說它與我們平時畫的畫有什麼不同?

三、操作演示,突出沙畫繪畫技巧

用水彩筆和油畫棒繪畫海邊孩子們拾貝殼的情景,並塗上顏色,貝殼和大海需要彩沙的填充,重點演示製作沙畫的步驟:

1、選擇彩沙的顏色,如大海需要藍色,貝殼顏色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

2、將貝殼和大海的部分用固體膠塗均勻。

3、用小勺把彩沙撒在固體膠上,並用小勺背面抹勻。

4、把卡紙豎起,將多餘的彩沙倒在大盤裏。

四、幼兒創作

教師可指示:誰拾的貝殼多?誰的貝殼最漂亮?

1、選擇最突出的部分做沙畫。

2、選擇彩沙時注意配色。

3、邊製作沙畫、邊思考製作步驟。

五、引導講評

1、幼兒作品展示,由作者介紹哪一部分是沙畫。

2、請幼兒說說製作時的體會:怎樣把沙畫作好的。

3、在教師的幫助下給沙畫噴定型膠。

活動反思:

本節課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活動的同時,也注重了學生用輕鬆幽默的情緒和聲音來演唱歌曲。將表情、語氣、動作表演等情感表現貫穿歌曲教學始終。附點節奏是這首歌曲的難點,爲了讓學生輕鬆地唱準附點節奏,我通過遊戲,按節奏讀歌詞等方式,讓學生掌握了附點節奏的特點,並在教唱環節中再次突出難點的訓練,學生很快就掌握整首歌曲。最後設計的創編表演體現了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學科綜合原則。我讓擅長畫畫的同學幫丁丁改畫,語言組織能力較強的同學幫忙改歌詞,擅長表演的同學根據歌曲的情緒進行現場表演,節奏感強的同學爲歌曲伴奏,讓全班的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裏創編表演,積極參與音樂活動。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感知色彩的冷暖,明暗給人帶來得視覺效果。

2、嘗試用不同色彩來表現“心情”或“感受”。

3、提高色彩感知力和表現力。

4、激發幼兒感受不同的藝術美,體驗作畫的樂趣。

5、根據色彩進行大膽合理的想象。

活動準備:

1 夏冬兩季的色彩畫兩幅(圖一、圖二)

2 “我的夢”色彩畫兩幅(圖三、圖四)

3 圖畫紙、畫好畫面沒畫背景的圖紙、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以聊天形式引出話題

二、感知色彩的冷暖、明暗

1出示圖一、圖二,通過對比引導幼兒感知色彩的冷暖。師小結:紅、黃、橙、綠。。。色彩在一起給人感覺很熱很暖,所以咱們叫他們暖色;紫、藍、白。。。色彩在一起給人感覺很寒冷,所以叫冷色。

2出示圖三圖四,通過對比引導幼兒感知色彩的明暗。

師小結:淡黃、淺綠、天藍、粉紅。。。,這些顏色 在一起給人感覺很明亮、寧靜、柔和;深藍、大紅、褐色。。。。這些色彩在一起給人感覺很暗,很恐怖。

三、鞏固色彩的明暗、冷暖 請幼兒在自己的油畫棒中找一找那些是冷色,那些是暖色?那些顏色明亮,那些顏色灰暗?

四、嘗試用色彩來表現“心情”或“感受”

1、講述自己的經歷以及感受。

2、師提出要求,幼兒創作; 嘗試用色彩來畫出自己的心情或感受,不畫具體的事物,畫好後,可讓別人猜猜你遇到了什麼事? 幼兒自由選擇話紙進行創作,教師循壞觀察、指導、並通過交談了解幼兒想法,鼓勵其大膽常試,肯定其創作,即時給予適當評價。

五、集體欣賞幼兒創作,引導幼兒講述自己用的是什麼顏色?表達了什麼樣的心情或感受?

活動反思:

本節課是在認識色彩冷暖的基礎上帶領學生感受色彩的冷暖帶給我們的不同感受並學會應用。上課一開始我就通過一個小遊戲讓學生感受顏色的冷暖,讓學生知道爲什麼本身沒有溫度的色彩卻能帶給我們冷暖的差別,並且能夠區分冷暖色,還知道冷暖色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接下來我跟孩子一起分析了兩幅分別是暖色調和冷色調的學生作品,用“看到這幅畫你有什麼感受?”“你能給這幅畫起個名字嗎?”“如果換成冷色好不好?爲什麼?”這樣的三個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最終得出結論:我們在繪畫時可以根據繪畫的內容和要表達的的情感來選擇冷暖色。

色彩是最基本的.美術語言,當孩子第一次用色彩塗抹時,就開始有意識地運用色彩表達自己的感受。隨着年齡的增長,學生會越來越傾向於用寫實性色彩進行表現,但是這種追求“真實”的寫實性色彩表達方式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所以,這一年齡段的學生需要學習更多的色彩表現方式。本課就是引導學生從個人主觀感受出發,強調學生表達自己對色彩的獨特認識,瞭解一種新的色彩表現方式。學習用非寫實性色彩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喜歡創作亭子或寶塔,並在創作中進一步體驗兩者不同的建築風格。

2、能在欣賞過程中大膽地想象寶塔或亭子的樣子,並畫出建築特徵突出的寶塔或亭子。

3、學習用對比、聯想等方法欣賞、感受寶塔和亭子不同的建築特點。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5、在想象創作過程中能用簡單的材料裝飾,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課件《寶塔和亭子》;幼兒用書:《寶塔和亭子》。

2、紙、蠟筆、水彩筆。

活動過程:

1、播放flash課件,激發幼兒觀察、瞭解寶塔和亭子的興趣。

(1)幼兒觀看flash課件。

(2)結合自身經驗,說說課件中所見的內容。

2、播放幻燈片,引導幼兒分別欣賞寶塔和亭子,繼續感受它們不同的建築特點。

(1)出示課件中各種寶塔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並說出其多層、四周封閉、由下至上變窄的建築特徵。

(2)出示課件中各種亭子的圖片,引導幼兒發現其四周無牆、頂部像鳥翅膀等建築特點。

3、引導幼兒對比欣賞,說出寶塔和亭子的不同建築風格。

(1)幼兒討論寶塔和亭子不同的地方。

(2)教師小結:寶塔有許多層,四周封閉,樓梯通到塔頂,越往上越小;而亭子一般用幾根圓柱支撐,四周沒有牆壁,其頂部像鳥翅膀。

4、提供幼兒用書,鼓勵幼兒大膽創作寶塔或亭子。

(1)請幼兒說說自己心目中的寶塔或亭子。

(2)教師巡迴指導幼兒創作寶塔或亭子。

活動延伸:

展示繪畫作品,引導幼兒相互欣賞、交流所畫的內容。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 根據樹葉原有的形狀組合,拼貼圖案。

2. 發展剪、貼、添畫的美工技能。

【活動準備】

1. 收集多種形狀顏色的樹葉,並進行壓制處理(葉子壓平整不要完全脫水)剪刀、膠水、雙面膠、畫紙。

2. 粘貼畫範例。

3. 《小樹葉》音樂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入,觀察樹葉。 1. 引導師:"小朋友,秋天到了,秋風把樹葉吹進了我們的教室裏, 小朋友們撿起樹葉放在手上的手上。" (教師活動前邊說邊把樹葉撒到到教室的角落,聽《小樹葉》音樂) "請小朋友揀起來一片樹葉,和旁邊的小朋友比一比,看看你的葉子和小朋友的葉子有什麼地方相同,有什麼地方不同?" (新穎的導入讓孩子們欣喜不已,氣氛變得輕鬆活躍) 2. 觀察樹葉 "誰能向大家介紹介紹你的樹葉是什麼樣子的?(提示:形狀、顏色、和大小)它像什麼?" (教師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

二、出示範畫,請幼兒觀察,並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粘貼畫製作過程。 小樹葉真神奇,形狀不同,可以像那麼多東西!看看我們把幾個樹葉拼擺在一起會變成什麼? 1. 出示範畫(金魚 ) 這幅畫是用什麼做成的?粘貼的是什麼?是有哪幾種樹葉粘貼成的? 請幼兒仔細觀察並回答。 2. 教師現場做粘貼畫一幅 師:(拿銀杏樹葉)小朋友們看老師手裏有一片什麼葉子,它像什麼?可以做什麼?讓孩子發揮自己的想象,自由的說。(有小朋友說像孔雀 ,像花裙子,像扇子) "這麼漂亮的樹葉,老師想用它做一幅畫,小朋友們幫老師一起做吧!" 引導並示範孩子怎樣用剪刀、膠水、雙面膠等粘貼添畫。和孩子們一起做一幅秋天的圖畫。 (讓孩子觀察樹葉畫製作步驟,對過程有整體系統的印象)

三、製作粘貼畫 1. 幼兒自由選擇樹葉,初步嘗試拼擺。 師:"小朋友,你最喜歡哪種樹葉,你想用樹葉粘貼什麼呢?"請幼兒自由的選擇樹葉,構思自己的樹葉粘貼畫,在畫紙上拼擺,調整。 2. 請幼兒跟同伴說說自己拼擺的是什麼,是怎麼做的?相互啓發更好的創意 3. 讓幼兒粘貼,製作作品。 請幼兒適當調整或重新組合好的作品,粘貼,添畫,美化自己的作品。注意用剪刀要注意安全,膠水塗抹在葉子的反面,並塗抹均勻。樹葉要輕壓,防止碎裂。 教師對不同水平的幼兒分層指導。四、欣賞作品。 將幼兒作品貼在主題牆上,讓幼兒之間互相評價欣賞粘貼畫作品,獲得美感與經驗。放音樂《小樹葉》舞動身體學習小樹葉舞動,離開教室。

【活動延伸】 將幼兒的作品辦成"會變的樹葉"作品展,讓大家欣賞。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綜合運用剪、貼、折、畫等方法制作信封玩偶。

2、通過教師的示範及對自身的經驗,合理的安排手偶得五官及不同的臉部表情。

3、製作結束後,能將自己面前的材料收放整齊。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培養幼兒初步的創造能力。

活動準備:

1、不同顏色的蠟光紙、剪刀、信封人手一份。

2、漿糊、抹布每組兩份。

3、做好的信封手偶一個。

4、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活動過程:

一、出示信封,引出課題

1、這是什麼?他有什麼作用?

2、除了小朋友剛纔講的用處,它還可以用來做手偶娃娃呢!(教師出示手偶娃娃和幼兒打招呼)小朋友好,我是信封娃娃。

二、引導幼兒欣賞幼兒用書上的信封玩偶。

說說:圖上有哪些信封玩偶,你能說說他們是怎麼做的嗎?

三、師生共同討論製作手偶的方法:

1、剪下幼兒用書上的信封材料,粘貼製成信封;

2、在白紙或彩色紙上利用多種方法:繪畫、剪貼裝飾自己喜歡的形象。

3、貼在信封袋子的上方。

四、激發幼兒創作思路

你想設計一個怎樣的信封玩偶?讓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設想,開拓思路。

五、幼兒創作活動。

教師及時反饋幼兒新的創意,並對幼兒的製作活動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幫助。

六、讓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信封玩具。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線描的方法創作美麗的花。

2、使幼兒學習一些簡單的花的畫法,鼓勵幼兒大膽作畫。

3、感受線描畫的不同美麗,與同伴合作的精神。

4、能理解底色,會注意底色和紋樣之間的冷暖對比。

5、鼓勵兒童發現生活中的美,培養幼兒對美術的熱愛之情。

活動準備:

1、範畫一幅。

2、幼兒人數的作業紙、粗細不同的記號筆。

活動過程:

1、引入課題。

秋天到了,花園裏面的花都謝了,小蜜蜂很難過,想請我們小朋友幫他找一個漂亮的花園,讓他們繼續有地方快樂的採蜜。小蜜蜂說他們喜歡特別的花,請小朋友幫幫忙。

2、學習花的畫法。

(1)請幼兒看範畫,觀察一些花的形狀。

(2)教師簡單講述花的畫法。

(3)引導幼兒用線描把花兒裝飾的更漂亮。

(4)注意線的的粗細,並且嘗試運用各種美麗的線條對花進行裝飾。

3、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讓幼兒選擇自己線條,來把美麗的花兒畫得更漂亮。

4、評講。

師:讓我們趕快把畫給小蜜蜂送去吧!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

活動反思:

這次活動前,我的美術活動在反思這一塊總會寫上這樣一句話:從孩子們的作品來看,沒有想象的空間。之前一直在尋找如何把握好技能和創新思維之間的矛盾,感覺孩子們的創作思維沒有打開,不知道該如何引導,苦於引導的方法不對,而導致了孩子們的作品很拘泥,放不開。現在想來這些問題都不攻自破了,因爲孩子們對美術活動本身不感興趣,不想做的事情怎麼能讓他們再去發揮想象來創造呢。那麼如何讓孩子喜歡上畫畫呢?

興趣點是要老師去尋找的,雖然我們不可能讓每個活動都吸引每個孩子,但在活動前,一定要考慮這個活動本身是否適合孩子,特別是這幅畫出來的效果會不會引起孩子的共鳴,或者這幅畫的最後效果是否是孩子感興趣的,首先老師是否喜歡自己的範畫,如果老師對自己的範畫覺得很滿意了,那麼纔會引起孩子的關注,這是最起碼的。然後,活動前後設計是否合理,例如我的活動,爲何要畫線描畫花朵,線描花朵的參照物是什麼?爲何這樣畫?這是我在指導孩子繪畫前要告訴孩子們的,要把頭緒給理順了。

這也是爲怎麼畫做經驗的鋪墊。其次是怎麼引導孩子作畫,這是需要老師下功夫的,不能示範的過多,把孩子想象的空間給堵塞了,那麼這張範畫是起關鍵點的,老師要讓孩子們在示範的這幅畫裏看出什麼,既要知道怎麼畫,還要知道如何才能畫得更好,這是關鍵。最後是引導和講評,引導是老師要有一雙雪亮的眼睛,並要有一張舔了蜜的嘴,要時刻走到孩子身邊,蹲下身子,發現孩子的想法,還要多說甜蜜的話,鼓勵孩子往更大膽的方向進行想象作畫,有了老師的肯定,孩子們的纔會更自信地去進行大膽創作。講評環節是需要老師慧眼識珠的,點到爲止,正中要害,把表現得非常棒的那張要給大家看的,要互相學習的,還要把進步的那個孩子的畫進行表揚一番,爭取是每個孩子都能表揚到,但一定要關注到特殊的個別。

把握好了這一些,孩子們的興趣會在老師的這些教育智慧裏激發出來,當然,作畫的形式和選材是興趣的最大關鍵點,我們可以摒棄一些課程裏的一些孩子不感興趣的東西,增設進一些課外的,但是合孩子口味的活動,就如師傅說的,孩子喜歡畫了,畫得多了,他們的技能就會提升,而且,也不用擔心創作意識了,因爲畫得多了,積累經驗多了,自然會生髮出很多的想法。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9

一、活動由來:

1、從孩子的興趣出發:幼兒愛動手製作,對製作非常感興趣。

2、幼兒對摺、剪都很感興趣,但是內容形式限定在單純的折和單純的剪上。

3、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強,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能順利進行穿編活動。

二、活動目標:

1、對動手製作活動感興趣,願意通過自己動手製作作品。

2、能夠正確分辨各種線型,進行製作活動

3、在製作活動中不怕困難,相互幫助,獲得成功的體驗。

4、養成良好的手工製作活動常規。

5、讓幼兒通過主動活動來學習,從而促進幼兒身心和諧全面發展。

三、活動材料:

1、分層次、分階段投放材料,滿足不同能力水平幼兒的發展需要

海綿紙,剪刀,水彩筆,即時貼,雙面膠

2、滿足幼兒發展需要,投放豐富的材料

爲滿足幼兒多人次使用、練習的需要,將材料進行分類,幼兒可以多人操作、多次操作,滿足幼兒的需求。

將材料按照難易程度的不同分爲一、二、三,三個階段,鼓勵幼兒由易到難,滿足操作興趣的同時逐漸加深難度,提高幼兒探索興趣。

四、規則與玩法

規則:

1、材料使用上要注意節儉

2、使用剪刀要注意安全

3、小組活動時不要喧譁吵鬧

4、活動結束後,將作品放到展示臺

玩法提示:

1、選好自己喜歡的海綿紙的顏色,在上面畫出魚的形狀和粗的線條。

2、用剪刀剪出小魚的輪廓和粗線條。

3、在魚的身體上畫上粗細相同的線條並剪開。

4、用準備好的線條穿在小魚的身體裏就可以了。

五、指導要點:

1、利用材料指導幼兒探索學習的興趣,用問題激起幼兒探索發現的慾望。

2、培養幼兒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3、引導幼兒交流、欣賞自己喜歡的小魚的造型和圖案,感受穿編魚的美。

教學反思:

孩子們學習積極性高。但在開始作畫時,相當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筆,在老師的鼓勵和引領後才紛紛動筆畫。分析原因,平時鍛鍊機會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認爲,活動時間太長,在這次活動中,教師的活動程序清晰有序,過程生動、有趣,方法得當。富於啓發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師的教態、語言、語氣始終充滿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們情緒愉快地積極、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因此,整個活動過程氣氛活躍,效果理想。

小百科:魚類是以鰓呼吸、通過尾部和軀幹部的擺動以及鰭的協調作用游泳和憑上下頜攝食的變溫水生脊椎動物,屬於脊索動物門中的脊椎動物亞門,一般人們把脊椎動物分爲魚類(53%)、鳥類(18%)、爬行類(12%)、哺乳類(9%)、兩棲類(8%)五大類。根據已故加拿大學者尼爾森在1994年的統計,全球現生種魚類共有24618種,佔已命名脊椎動物一半以上,且新種魚類不斷被發現,平均每年已約150種計,十多年應已增加超過1500種,目前全球已命名的魚種約在32100種。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觀察並發現物體間隔排列的規律,並能按一定的規律 物體排序。

2、懂得根據需要拿取材料,用一個拿一個。

3、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活動過程。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動準備:

背景畫面:

春姐姐

材料準備:

1、貼有紅、黃兩種顏色(兩朵黃花,兩朵紅花,兩朵黃花,兩朵紅花)的長條形紙一張(上面粘有一層雙面膠)。

2、用黃花、紅花排列成一一規律的花環一個。

3、長條型紙若干(和幼兒人數相等)每張紙上貼有一一、一二、二二的規律,至少兩個循環。

活動重點:

發現花環排序的規律。

活動難點:

粘貼花環的方法。

活動過程:

一、春姑娘從南方飛回來了

1、激題,引趣。

師:(出示畫有春姐姐的背景圖)寶寶們,美麗的春姐姐飛進來了我們小(1)班教室,看這是春姐姐送給我們的禮物——花環。 師:好看嗎? 幼兒觀察

師:這些花是什麼顏色?(紅、黃)

2、引導幼兒發現花的排序。

師:這些漂亮的小花是怎麼排隊的呢?

二、春姐姐送花環

1、學習一、一排序的規律。

師:春姐姐要送我們漂亮的花環,我們來看一看第一個花環是什麼樣的?引導幼兒觀察第一個一、一排序的規律花環,花環上有些什麼?這些花是什麼顏色的?它們是怎樣排列的?師幼一起讀讀花的排序(一朵黃花、一朵紅花、一朵黃花、一朵紅花……)。

師:誰來幫幫春姐姐按照一朵黃花、一朵紅花、一朵黃花、一朵紅花的規律,接着貼下去呢?

教師示範粘貼花環的方法(撕下雙面膠,拿一朵要貼的花輕輕地粘在雙面膠上,不能離前面的花太遠,也不能擠在一起,然後再粘貼下面的一朵),一邊粘貼一邊讀(一朵黃花、一朵紅花……)

請個別幼兒上來操作。

(分析:教師重點引導幼兒發現花環的排序規律,然後和幼兒一起把花環的規律讀出來,讓幼兒加深理解,爲下面的一二、二二規律做好鋪墊。再讓幼兒操作時自己說出來)。

2、學習一、二排序的規律。

師:(出示粘有兩組規律的花環長條,讓幼兒觀察理明)春姐姐的這個花環又有什麼不一樣呢?①讓幼兒自己讀,然後自己發現規律,紅花、黃花、黃花,紅花、黃花、黃花②教師和幼兒一起讀③請個別幼兒示範帖,鼓勵幼兒邊貼邊說,貼完它後幫其做成一個花環,戴在他胸前 。

(分析:幼兒雖然會自己讀出花環的規律,紅花、黃花、黃花,紅花、黃花、黃花,而且會直接按照規律往下粘貼,但出示的規律不完整。如:紅花、黃花、黃花、紅花、黃花……小朋友不接着前面的看,仍然從紅花開始粘貼,要重點提示。)

3、學習二、二排序的規律。

師:春姐姐還想送我們每一個小朋友一個漂亮的花環,可她沒來得及做完,我們一起來把花環做完好嗎?

師:(出示二、二排序規律的花環)這個花環和前面的兩個花環又有什麼不一樣呢?

幼兒找出規律

出示二、二排序規律不完整的花環,紅花、紅花、黃花、黃花,紅花、紅花、黃花、黃花

師:小朋友可要看仔細了,把前面的粘完整了,再接着貼下面的一個規律。(重點引導)

三、我做的花環

1、幼兒每人取一條做花環的紙條,先讀一讀上面已貼的花的規律,然後取相應的花進行粘貼。

2、教師觀察幼兒讀花環的情況,幫助每位幼兒正確地瞭解自己要用什麼顏色的花貼什麼樣的規律,用一個拿一個。

四、我們真美麗。

1、幼兒粘貼好之後,教師幫助幼兒將紙條做成環型,讓幼兒戴在胸前,鼓勵幼兒與同伴相互欣賞、交流花環的規律。

2、和春姐姐合影。師:春姐姐看到我們小朋友帶上花環,真漂亮,它想和我們一起照個像呢!(組織幼兒拍照)

3、教師播放輕快地音樂,師幼一起戴着花環隨音樂跳舞。

活動反思:

1、創設情境:小班幼兒年齡較小,如何用一種他們習慣的方式去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這很重要,活動中我通過創設春姐姐要送一個美麗的花環給我們小朋友,和春姐姐合個影等做遊戲情節,既形象又生動,不僅能使小朋友主動參與動手操作而且又能夠幫助幼兒很快明理掌握排序的規律。

2、層層遞進:新授過程中循序漸進,先是一、一排序,教師引導幼兒發展並理解掌握,然後是加深難度一二、二二的排序,讓幼兒自己發現,找出規律,最後引出“春姐姐要送小朋友每人一個花環”,不斷添加難得,使小朋友在遊戲中始終保持積極的情緒。

3、在難點的處理上不是很到位。只是老師在操作的時候說了一遍,沒有讓小朋友上來嘗試一下,所以小朋友在黏貼的時候出現了很開或重疊的現象。

小百科:春天,又稱春季,是四季中的第一個季節,指立春至立夏期間,含節氣有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是萬物復甦的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