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必備】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集錦6篇

【必備】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集錦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4W 次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必備】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集錦6篇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學唱歌曲,初步學習局部默唱。

2、 提高歌唱教學中善於提問和發現問題的能力。

3、 喜歡歌唱活動。

4、 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內容,學唱歌曲“雞和蛋”。

5、 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活動準備:

圖譜、部分卵生動物圖片。

活動過程:

一、 提問導入。

師:你們說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二、 欣賞與感受。

1、 完整感受(兩遍左右)。

①、第一遍範唱(鋼琴給一個音):今天,老師就要來唱一首“雞和蛋”的歌。

②、第二遍範唱(鋼琴單手):要求一邊想怎樣用肢體動作表現小雞。

2、 遊戲感受(三遍左右)。

①、當老師唱到“小雞”的歌詞時候,做相應的小雞肢體的動作,其餘不用做(部分孩子)

②、唱到“蛋”的歌詞時,做相應蛋的動作,其餘不用做(全部幼兒)

③、幼兒分成兩部分,一部分表現“小雞”,一部分表現“蛋”。

三、 學唱歌曲

1、 看圖譜驗證,填充圖譜,完整演唱。

2、 學習局部默唱。(用手指按住嘴脣的圖示表示,遮擋相應的局部圖譜)

3、 圖譜退位,演唱歌曲。

四、拓展練習

仿編歌曲,用其他動物代替雞。

小百科:雞是一種家禽,家雞源出於野生的原雞,其馴化歷史至少約4000年,但直到1800年前後雞肉和雞蛋才成爲大量生產的商品。雞的種類有火雞、烏雞、野雞等。而且雞也是12生肖中的一屬。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2

《捉小魚》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手眼協調能力

2、 訓練幼兒協作能力和 身體的平衡能力

3、體驗師生共同活動的快樂,激發幼兒共同學習的願望,提高活動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能準確快速的抓到魚,在遊戲中 不能碰到扮演魚兒的小朋友,只能碰到夾子。

活動準備

1、教師提前佈置活動的場所,小貓的頭飾,小魚卡片。

2、幾十個夾子。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教師出示準備好的小貓頭飾,問:小朋友們,這是什麼啊?(小貓)

2、“有誰知道小貓最喜歡吃什麼?”(魚)

3、“那麼我們就來玩一個小貓捉魚的遊戲吧,好不好?”

二、基本環節

(一)小貓捉魚

1、教師請小朋友們帶上小貓的頭飾,並扮演貓媽媽的角色。

2、貓媽媽找寶寶了:喵喵喵,孩子們,你們在哪裏啊?小貓聽到了就回答:喵喵喵,媽媽我們在這裏。“今天媽媽發現一個地方有很多的魚,我們趕緊去捉吧,好嗎?”教師帶領幼兒到放有小魚卡片的活動區域,讓小貓去把魚兒捉回來,放到老師提前準備好的盆子裏,看是 捕魚能手,捉的魚最多。

3、幼兒開始自由的捉魚。

4、“寶貝們,真棒這麼快就把小魚捉完了,可剛剛我們捉的魚都不會遊,下面我們就去會遊的魚好嗎?”

(二)捉“活”魚

1、教師首先介紹遊戲的方法和規則:在地上圈定一個區域,選幾個孩子當魚,在衣服上夾上十幾個夾子代表魚鱗;其他幼兒當漁夫。遊戲開始,魚兒可以跑出圈外,這時大家可以去追魚並設法取下衣服上的夾子,當魚兒回到圓圈裏就不能去夾子了,直到“魚兒“身上的夾子取完遊戲結束,取下夾子最多的就是勝利者。

2、教師選定區域讓幼兒扮演小魚,其他幼兒開始捉魚活動。

3、幼兒活動是教師提醒幼兒只能取夾子,不能碰到扮演小魚的幼兒。

4、評出勝利者給予表揚。

5、活動課變換角色反覆進行。

三、活動總結

1、 教師要捉魚最多的小朋友說說自己的經驗,並和其他幼兒交流。

2、 教師小結活動內容、表揚、鼓勵幼兒。

四、延伸活動

在日常生活中多給幼兒提一些身體動作的要求,以培養他們身體運動的各種能力。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主要是培養幼兒手眼協調能力,訓練了他們的協作能力和 身體的平衡能力。但在捉活魚的環節當中,好多小朋友都不能準確的捉住夾子,更別說不碰到扮演小魚的幼兒,有的小朋友更是一條魚都沒抓上。我想可能是平時對孩子們身體的協調性訓練的太少了,一直與他們在玩捉魚遊戲的時候沒那麼順利。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我一定要對孩子們多做這方面的練習,以提高他們身體運動的各種能力。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3

一:幼兒園大班音樂活動——《清明》

一、設計思路

詩歌是我國文化的瑰寶,在幼兒園課程中不乏詩歌教學,但孩子是否能真正理解詩歌中的內容,是否能真正體會詩歌的意境,不得而知。於是我們班從一開學就讓他們接觸古詩詞,幼兒對年代久遠,與他們生活毫無關係的古詩詞從一無所知到饒有興趣。慢慢的我開始嘗試將語言教育與音樂教育融合在一起,讓幼兒隨着音樂吟誦了古詩詞,使幼兒大膽地,富有創造性地表現自我的認識與想像。本次教學活動利用我國的傳統節日加上音樂的力量,使幼兒能更好的把握和理解《清明》所帶給我們的意境。

二、重難點分析

幼兒在體會古詩詞的意境方面是最困難的,他們往往能流利地背誦出古詩詞,卻講不出詩歌裏面表達的是什麼事情,更無法體會詩歌的意境。在進行教學前,我發現我班絕大多數的小朋友都能背誦這首詩歌,但他們對詩中描繪的意境及所傳達的情感一無所知。於是,我首先讓孩子欣賞音樂、感受音樂,體會其中的情緒;另外,通過運用圖畫和配樂講故事的方式將詩詞的創作背景、詩詞大意表現出來,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內容和意境。

三、活動方案

(一)活動目標

1.體驗音樂與古詩詞的意境,學習在音樂的伴奏聲中有節奏地吟誦古詩詞,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表現作品。

2.探索用動作表現音樂內容,願意與同伴一起參與音樂活動進行表演。

3.嘗試根據古詩情境進行繪畫。

(二)活動準備

幼兒在語言活動中已經會吟誦《清明》這首詩歌,並對清明節有一定的認識。材料準備:《清明》圖片,音樂,紙,顏料等

(三)活動過程

1.在情境中創編動作,初步用動作表現詩歌《清明》

師:你們知道古詩裏描繪的是哪個季節嗎?猜猜詩人杜牧想表達什麼樣的情感?

(評:古詩對幼兒來說是比較難以領會的,因此我決定用音樂,動作來幫助幼兒更好的體會古詩的含義)

2.按節奏吟誦《清明》

(1)教師朗誦《清明》,同時出示圖片,幼兒欣賞。

(評:在第一個環節中大部分使用聽覺幫助幼兒理解,而在這個環節中我追加了視覺,運用圖片幫助幼兒,更上一層樓。)

(2)教師再次示範朗誦歌詞,並以穩定拍的節奏配合拍手,幼兒跟隨教師按穩定拍的節奏拍手。

(評:穩定的節奏幫助幼兒穩,準地熟悉古詩。)

(3)引導幼兒結合穩定拍,進行歌詞的朗誦,注意重拍的運用。

(4)教師用動作提示,與幼兒進行歌詞的對答,教師說前半句,幼兒對下半句。如,教師說“清明時節”,幼兒接“雨紛紛”,以此類推。

(評:以不同的方式幫助幼兒重複學習,記住古詩)

(5)幼兒跟着音樂完整地朗誦,吟唱歌詞。

3.根據理解繪製圖畫

幼兒根據自己對古詩的理解,畫出他們想象中的《清明》圖

(評:這個環節是自主性比較強的,希望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意願,用畫畫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古詩的理解。)4.交流欣賞

幼兒介紹和欣賞小朋友的圖畫,加深對《清明》的理解。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4

教學內容:唱《划船歌》

聽《沃爾塔瓦河》

教學目標:

1、通過學唱《划船歌》,能運用音樂力度變化來表達對歌曲的理解,在演唱過程中能體驗作品的人文內涵與藝術魅力。

2、通過欣賞《沃爾塔瓦河》,得到豐富的情感體驗,愛國主義情懷與作品產生共鳴,音樂視野得到開拓,加深學生對祖國及生活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1、能運用力度變化,唱出歌曲的搖曳感,把握歌曲的意境。

2、在欣賞中,體會將無限深情融入到江河大海,形象地體驗對祖國的無限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複習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

(課前三分鐘放歌曲錄音)

師:今天的音樂課,讓我們坐上小船,蕩起雙槳,唱着優美動聽的歌去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二、教唱《划船歌》

1、初聽——感受歌曲情緒

(簡介印尼的風土人情)

2、復聽——理解歌曲內涵

師:聽着這歡快的旋律,老師也情不自禁地想唱一唱,請同學們聽一聽,想一想,小船要駛向哪裏?船公們心裏在惦念誰?

3、歌曲學唱

??解決附點節奏

教師範唱無附點的感覺,讓學生體會,哪裏不一樣?

學生唱一唱歌譜,然後再唱詞。

?處理重點樂句

師:在這段旋律中,你能找出表現小船在湖面上起伏比較大的樂句嗎? ?解決換氣,瞭解弱起特點

教師與學生討論後,標出換氣記號,簡介歌曲的弱起特點。

學生再唱一唱

④歌曲細膩處理,情感昇華

師:小船由遠處慢慢地向我們划來,越來越近。我們可以用怎樣的歌聲表現?——提示:唱兩遍,第一遍用怎樣的力度來表現?。。。。。。

學生按要求明顯地做出聲音力度的對比。

師:你聽,發生什麼事情了?

呼呼的北風向小船吹來,我們的聲音應該怎樣呢?

面對北風的來襲,船公們不畏艱險,奮力向前划行,這句我們以怎樣的力度來唱?f

學生把這兩句唱一唱

師:請你找出歌曲中重複的`樂句。這句爲什麼要重複出現?

教師小結,學生唱一唱

學生完整地演唱《划船歌》

三、欣賞《沃爾塔瓦河》

師:每一條河流都有一支動聽的歌,讓我們隨着印尼划船的歌聲,再划向沃爾塔瓦河——去感受捷克的“母親河”帶給我們的心靈震撼!

1、分段欣賞

片段一:

師:你聽,這段音樂向我們展現了怎樣的沃爾塔瓦河?

片段二:

師:接下來,沃爾塔瓦河又呈現出怎樣的景觀?

哼唱沃爾塔瓦河的主題旋律

師:其實,作曲家在寫這首樂曲時,是這樣來描述沃爾塔瓦河的,讓我們來朗讀一遍

作曲家是懷着一顆怎樣的心來譜寫樂曲的?

(學生朗讀,發言)

簡介作曲家——斯美塔那

2、完整聆聽

(當聽到主題旋律的地方,大家可以跟着哼唱或舉手示意)

2、聆聽合唱《沃爾塔瓦河》

師:斯美塔那用豐富的音樂語彙謳歌了祖國的光榮歷史,抒寫了祖國美麗的河山。讓我們跟隨這優美的主題旋律,再次感受沃爾塔瓦河深情的盪漾,進一步去體驗作曲家對這“母親河”、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四、小結

音樂是無國界的,今天,我們感受了斯美塔那對祖國的那份摯愛,同學們,你們是否也像作曲家那樣熱愛自己的祖國呢?

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會成爲我們祖國的棟樑!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大膽自信地參與歌曲的演唱,並準確表達音樂中的情感。

2、學生能初步處理音樂作品,並且能夠恰當的利用歌曲表達人的思想感情。

3、學生能夠對他人的演唱進行客觀的評價。

4、學生能基本熟悉一個升號調的首調唱名位置。

【教學準備】

1、網絡環境下的多媒體教學系統、CAI課件、Flash製作的MTV。

2、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愛的奉獻》、《讓世界充滿愛》的光盤。

【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趣式的導入

抓住青少年愛玩遊戲的特點,首先讓學生玩“接音符”的遊戲提高學習興趣,加深對單純音符的印象,每一組可派一位代表來進行大比拼。在學生玩的過程中複習單純音符,落下來一個音符學生就說出它是什麼音符。(的Flash課件,按鼠標移動簍子去接住一個個往下落的音符,在規定的時間內看你能接住多少個音符,可自動記分。)

師:同學們剛纔接到了各式各樣的音符,這些音符能夠組成色彩斑斕的音樂世界,因此我們一定要熟悉音符,唱好音符。

二、常規式的複習

1、課件展示C大調的音階表,學生按老師所點的位置唱出音符的唱名。

音樂教案-我愛音樂

C D E F G A B

do re mi fa sol la si

2、課件展示G大調的音階表, 讓學生對比這兩條音階有什麼區別?

然後再熟悉G大調的唱名位置。

音樂教案-我愛音樂

do re mi fa sol la si

3、播放Flash鍵盤,對照鍵盤講解C大調與G大調的音高位置,鼠標點擊琴鍵可發出聲音來。

三、情境式的學唱歌曲

(一)欣賞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

1、初步聽賞歌曲

師:剛纔同學們玩了遊戲也唱了C大調和G大調的音階,現在我想請同學們聽一段感人的真實故事。

媒體播放Flash製作的MTV《一個真實的故事》。

聽完這首歌后,讓同學們談談自己初聽作品時感受:例如,歌曲講敘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這個女孩爲什麼會這樣做?作爲生命個體的人和動物在地球村是否應該平等?音樂是怎樣表達人們對救鶴女孩的眷戀之情?

教師小結:《一個真實的故事》又名《丹頂鶴的故事》,這是一首動人心絃的敘事歌曲,抒情婉轉的向人們訴說了一個悽美動人的故事。全曲分爲兩部分,第一部分旋律深沉流暢,,運用同音反覆、級進的手法和口語式的音樂語言表達了歌曲的深沉意境。第二部分曲調的色彩變得明亮開闊,歌曲以擬人的手法、反問的語氣譜寫了一曲天地之間的歌:“爲何片片白雲,悄悄落淚,爲何陣陣風兒,輕輕訴說。”歌曲的結尾處用“假聲”演唱的華彩段,是流行歌曲中常見的假聲應用方法,音色有一種晶亮透明的感覺。在這裏表達了丹頂鶴爲女孩傷心哭泣的悲痛心情,體現了人與自然、人與生態環境的聯繫性、互根性,人與自然是一個和諧的整體。因此整首歌曲充滿了人性美,把無生命的自然景觀視爲有生命的整體,音樂在流動的音符中震撼着人們的心靈。

曲作者解承強,祖籍山東,兒童時期學習嗩吶,15歲考進戰士歌舞團學習大提琴,1987年與畢曉世、張全復組成“新空氣”樂隊,參與了《程琳·87新歌》的製作,並活躍在各地演出舞臺上。由他創作的《信天游》曾掀開了“西北風”的第一幕。他是大陸流行樂壇最有創造力和影響力作曲家之一,爲大陸流行樂壇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2、再次聆聽歌曲,體會歌曲帶給人的心靈啓迪。

師:在聆聽的過程中同學們可以輕聲跟着唱,也可以展開你們的思緒,放飛你們的想象,去品味優美的旋律,去理解歌曲的深刻內涵。

(二)欣賞歌曲《愛的奉獻》

播放1988年春節聯歡晚會上韋唯演唱的《愛的奉獻》。

1988年春節聯歡晚會,一個癌症患者獲得人間真愛的故事剛剛講完,音樂聲隨之響起:“這是心的呼喚,這是愛的奉獻……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樸素的歌詞、流暢的旋律,洋溢着人間最美的溫情,一下子打動了全國億萬觀衆的心,並很快傳唱開來,韋唯也因此成爲中國知名度最高的大歌手之一。

(三)學唱歌曲《讓世界充滿愛》

1、作品簡介與聽賞

教師打開搜索網站,把“讓世界充滿愛”輸入進行搜索,找到“20xx年終特別專輯讓世界充滿愛】”,點擊打開,就可以清楚地瞭解這首歌的創作與演唱經過。這個網頁做得非常好,兩邊是向上移動的字幕,中間是移動的一幅幅照片,配上正在播放的歌曲——《讓世界充滿愛》,學生從中獲得美的享受。

《讓世界充滿愛》是由陳哲、小林、王建、郭峯、孫銘作詞,郭峯作曲。作品包括器樂引子和三首歌曲,是一部規模不大,但寓意深刻、氣勢宏大的作品。它的音調、節奏在保持民族性語言的同時,又向國際樂壇進行了借鑑。這首歌是中國流行音樂史上的第一部表現世界性重大題材的作品,大大突破了人們常以爲流行歌曲只是表現花前月下、燈紅酒綠的觀念。

音樂教案-我愛音樂

2、曲作者郭峯簡介

教師打開網站即“北京音樂臺”可搜索出郭峯詳細的生平介紹。

曲作者郭峯,1962年出生,四川成都人。生長在一個藝術家庭,6歲在父親指導下學習小提琴,8歲改學鋼琴,15歲考入四川省藝術學校專修鋼琴。1978年,16歲的郭峯發表了他的第一首歌曲《月光》,從此走上了創作之路。他的主要作品有:《我多想》、《讓我再看你一眼》、《道路》、《戀尋》、《讓世界充滿愛》、《心會跟愛一起走》、《有你有我》······

3、學唱《讓世界充滿愛》的第二首歌。

1)輕聲唱曲

師:課本中選唱的是第二首歌,請同學們翻開書第八第九頁,跟琴輕輕唱曲譜。我們學習了一個升號的G大調,這首歌有五線譜與簡譜的對照,請同學們注意五線譜G大調的唱名位置。

2)播放歌曲伴奏,學生唱歌詞,要求學生飽含深情地去唱。

四、表演式的歌曲演唱

1、策劃演唱形式

師:剛纔我們一起學唱了三首歌,從愛動物到愛人類同胞到讓世界充滿愛,這一首首愛之歌,讓我們感動,讓我們懂得了真情的可貴,真情的偉大。現在請同學們以組爲單位,選一首歌進行策劃和編排,然後到臺上來演唱。

學生討論、編排,教師可參與到學生當中去進行指導。

2、學生的演唱。

3、對每一組的演唱進行評價,採取自評、他評。

五、課堂總結

愛沒有國界、愛沒有種族之分,愛能讓人感受到溫暖。“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同學們,我們應該關注社會弱勢羣體,我相信同學們在瞭解的過程當中,一定會有很多感觸,也會更加珍惜現有的學習機會。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的:

1、通過看、找、說讓幼兒體驗感受風的存在,體驗同伴合作成功的樂趣。

2、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能根據歌曲嘗試用肢體語言表現風來了的事物的變化。

3、發展幼兒想象力、創造力及與同伴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自制ppt課件(被風颳起的景物),及錄音《風的聲音》

實物:紗巾

幼兒已有風的生活經驗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聽聲音導入

教師播放風的錄音:你聽到了什麼聲音?是誰來了?

你喜歡風爺爺嗎?喜歡大風還是喜歡小風?爲什麼?

基本部分:

一、辨別風爺爺

1、欣賞歌曲:

教師:風爺爺的脾氣可真不好,生氣的時候是什麼聲音?高興的時候呢?

請小朋友閉上眼睛,聽一段音樂,,靜靜地和風爺爺來個親密接觸吧,讓風爺爺來給我們吹吹,感覺一下風爺爺今天心情是怎樣的?(我們閉上眼睛)

2、幼兒用語言描述感覺。

教師:剛纔風爺爺給我們帶來了一段音樂,那麼你聽出來它是風爺爺心情如何呀?爲什麼?音樂聽上去感覺怎樣?

二、唱風爺爺

1、教師:今天來做客的一定是個小風爺爺,那麼大風爺爺的音樂應該感覺是怎樣的呢?你們怕不怕?

春天,我們北方的城市風沙特別大,你們怕不怕?我也不怕!現在我要用好聽的歌聲勇敢地告訴風爺爺“我很勇敢!”

2、教師:你們聽到我是怎樣跟風爺爺說得?(幼兒識記歌詞)

3、還有哪些孩子也想用歌聲告訴風爺爺:“我很勇敢!”,就請你勇敢的站出來,跟我一起唱吧!

幼兒集體演唱2次。

三、感受風爺爺

1、請幼兒觀看演示課件,找風爺爺。

教師:風爺爺會捉迷藏,就是不出來,到底去哪裏呢?它走過許多地方,你看…(教師演示PPT)

請幼兒用語言講述並分別用肢體表現風爺爺到過的景物變化。

2、幼兒用肢體動作分別表演看到的“迎風吹”的變化。

教師:快來跳跳風爺爺來了以後發生的事情吧!用舞姿告訴大家在這些地方能找到風爺爺。(幼兒在音樂與多媒體畫面的伴隨下,大膽地用動作表現風爺爺到來時的變化:落葉在風中打轉;絲巾在風中輕輕移動;樹上的葉子在風中嘩嘩作響;晾曬的衣服在風中翩翩起舞;路上的行人的頭髮在風中輕揚飛舞;操場上的紅旗在風中神氣的抖動等情景,重點讓幼兒合作表現)

結束部分:

幼兒一起呼喚風爺爺,與風爺爺一起做遊戲

1、交待遊戲規則:

教師:我們聽音樂一邊唱歌曲一邊用動作告訴大家,風爺爺在哪裏?

唱到最後一個字“吧”趕快保持最後一動作靜止不動。風爺爺吹到你身上任何一個部位都不動,誰動了就算是被風颳走了,或者害怕風爺爺,回到座位停止遊戲。

2、幼兒遊戲若干次。

3、結束部分:

到室外找找風爺爺,與風爺爺一起做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