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品】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範文錦集5篇

【精品】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範文錦集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2W 次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5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品】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範文錦集5篇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瞭解故事情節,進一步感受人物的外形特點,並能用整體捏塑法表現出來。

2.收集並利用各種材料綜合創作、表現人物形象。

3.在藝術創作活動中,進一步發展動手能力和合作意識

活動準備:

1.幼兒看過《白雪公主》的故事。

2.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的桌面場景準備,與活動相關的故事圖片多幅。

3.幼兒收集各種材料:塑料袋、乒乓球、卡紙、皺紋紙、雙面膠、棉花、絲帶和浴花等。

4.音樂《挪威舞曲》。

活動過程:

1.欣賞音樂,瞭解故事情節與人物特徵,激發幼兒的興趣。

(1)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一個《白雪公主》的故事。這個故事就藏在一段音樂裏,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邊聽音樂邊提示:白雪公主在幹什麼?發生了什麼事情?後來怎麼樣了呢?)

(2)教師:你覺得這段音樂講的是《白雪公芏》中的哪件事情? (在幼兒講述後出示相關的故事圖片)

(3)請幼兒邊聽音樂邊輕輕地說說故事是怎樣發生的,故事裏有誰。 (白雪公主、小矮人、巫婆、小樹等)

(4)教師:你喜歡故事裏的誰?爲什麼?他(她)是什麼樣子的? (引導幼兒從服飾、圖案、顏色幾方面講述)

(5)教師:故事裏還有誰(巫婆、小矮人、小樹)?你們喜歡誰?他(她)又是怎樣裝扮自已的呢? (幼兒個別交流)

●活動開始以《挪威舞曲》爲切入點將《白雪公主》隱藏於音樂中,旨在幫助幼兒梳理本次活動從故事中選取的重點片段,同時也爲最後的聽音樂創作埋下了伏筆。另外,在本環節中,我們還要解決“角色外形特點”的分析——着重人物的服飾、裝束等方面的要素,爲細節的裝飾處理作了知識準備。

2.教師交代活動要求。

(1)教師:今天我們要用陶泥來創作《白雪公主》的故事,你會怎樣製作這些人物呢? (幼兒說說自己的做法)

(2)教師重點引導幼兒用整體捏塑法創作人物的四肢與五官。

(3)教師:怎樣才能把他們打扮得更加有特色呢?老師爲小朋友準備了許多材料(介紹準備的廢舊材料),你們可以用這些材料來裝扮你的作品。

(4)教師:現在先想一想,你想製作什麼?如果你在創作時碰到困難怎麼辦?想想辦法,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解決的。

3.幼兒進行創作活動。

(1)指導幼兒用整體捏塑法表現人物的四肢與五官。

(2)引導幼兒選擇合適的材料進行裝飾,表現人物的主要外形特徵。

(3)教師巡迴指導,重點指導能力弱的幼兒,幫助幼兒將做好的人物佈置到桌面背景中。

●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創作的對象,並根據所選的角色來選擇合適的材料進行裝扮,充分激發了幼兒的主觀能動性。由於上一環節對人物的.分析,幼兒有了一定的感性經驗,因此在創作的時候就比較容易完成對人物的表達。另外,教師巡視時,還需提醒幼兒在細節上進行認真處理,使人物看上去更加豐滿。

4.展示作品,看看、說說。

●幼兒通過展示和介紹自己的作品來享受成功的喜悅。本活動結束時可以留給幼兒一個建議:用學到的方法來創作、表演更多的故事。這也是此活動延伸到區角活動的一個引子。

活動建議:

☆區角活動

①美術區:各種廢舊材料,讓幼兒創作各種故事人物。

②陶吧:各種童話人物形象,爲幼兒創作素材。

☆家園共育注重親子閱讀活動,經常與幼兒一起看看、讀讀、講講童話故事,讓幼兒瞭解更多的故事角色。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對自行車的結構、功能有初步的認識,能獨立設計自行車。

2.嘗試用手捏、盤等方法創造性地製作自行車。

3.在創作中體驗設計自行車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兒童自行車一輛。

2.多媒體課件:自行車。

3.陶泥、操作工具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展示自行車實物。

(1)教師:請你們仔細看看,自行車是什麼樣的?由哪幾部分組成? (幼兒思考、討論、回答)

(2)教師:車頭像T字,用來掌握方向;輪子是圓形的,便於行走;坐墊像三角形,方便騎乘;兩邊的腳踏板在受力後可使輪子滾動。

2、欣賞課件中的自行車,集體討論、交流。

(1)教師:說說這些自行車與你們剛纔所看到的自行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鼓勵幼兒大膽表述,並適時。

3、指導幼兒設計自行車。

(1)教師:通過觀察,我們發現不管什麼樣的自行車都有扶手、輪子、坐墊和腳踏板等,可是它們的外形卻多種多樣。只要美觀大方,騎乘輕鬆方便就能讓大家喜歡。

(2)教師:今天請你們來當一回小小設計師,設計一輛多功能的自行車。

4、幼兒動手製作,教師巡視輔導。

5、展示、、反思。

師幼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讚揚優點,並針對不足提出合理建議。

活動建議:

☆區角活動 在美術區寫生用的畫板、紙和筆,讓幼兒寫生自行車。

☆環境創設 開闢“自行車的發展史”專欄,讓幼兒欣賞、瞭解更多的自行車。

☆家園共育 ①與幼兒共同蒐集有關自行車的資料,如實物、畫冊或圖斤,幫助幼兒瞭解自行車的相關知識。②親子活動:家長教幼兒學騎自行車。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可引導幼兒仔細觀察自行車的結構造型。

評析

本活動可分兩次進行。第一課時,認識自行車的基本結構和功能並畫出圖片。第二課時,根據設計圖運用陶泥來製作自行車。幼兒在不斷的欣賞與交流、創作與探索中,捕捉創作靈感,逐步形成計劃性、創造性的構思。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合理佈局畫面,獨立製作圖書。

2、使幼兒體驗分享閱讀的快樂。

3、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幼兒觀看過圖書瞭解圖書的基本結構

2、幼兒自己畫好的《小蝌蚪找媽媽》故事背景、各種動物媽媽的半成品圖書,人手一本,與故事內容相應的文字幼兒人手一套,教師示範本一本

3、水彩筆、剪刀、膠棒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出示範本提問式導入主題

師:這是小朋友們平時畫的畫,這裏面都畫了哪些動物?哪個故事裏的有這些動物?老師把它訂成一本想做成圖書,可是這些畫上還缺少什麼?我們該怎麼做才能做成一本完整的圖書呢?

二、教師示範講解圖書的製作的要點及具體要求

1、把與故事內容相關的文字沿虛線剪下粘貼在每頁的合適位置,

2、在每一頁圖書的畫面適當的位置添畫上小蝌蚪,使小蝌蚪與各種動物媽媽能相呼應。

三、幼兒製作,教師巡迴指導教師巡迴指導,根據不同能力幼兒的作畫情況及時給予指點和鼓勵。

四、分享作品

鼓勵幼兒與同伴互相欣賞圖書、與爸爸媽媽一起閱讀圖書。

五、活動延伸

繼續飼養小蝌蚪並記錄小蝌蚪的成長過程。

教學反思:

在這次教學活動中,難點在角色表演中解決了,又利用圖譜教學讓幼兒輕鬆的記住了歌詞和二分音符,因爲幼兒在教學活動中目標達到了所以幼兒能在活動中始終保持愉悅的情緒,飽滿的精神和歌唱的興趣,透過幼兒動聽的歌聲,準確的節奏,我們一起享受到了音樂賦予生活的情趣,我想這就是藝術活動最大的樂趣。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討論,發現多種蔬菜內外部紋路特徵,激發對蔬菜、對植物的興趣與探究慾望。

2、能大膽的根據蔬菜的內外部紋路特徵合理地組合、製作彩印畫,體驗創作的快樂。

二、活動重難點

重點:用蔬菜橫切面蘸上水粉顏料進行印畫,體驗蔬菜印畫的樂趣。難點:能用各種蔬菜橫切面蘸上水粉顏料進行組合、添畫,印出多種形象。

三、活動準備

洋蔥、玉米、蓮藕、辣椒、花菜,顏料、棉籤、籃子。

四、活動過程

1、通過談話,豐富幼兒對蔬菜的認識

師:今天老師請了好多蔬菜寶寶來班上做客,它們說想和我們小朋友一起做遊戲、學本領。我們來看看都有哪些蔬菜寶寶來了呢?

2、引導幼兒觀察蔬菜橫切面,激發幼兒的探究慾望

(1)師:蔬菜有各種形狀的,那你們想不想知道它們裏面是什麼樣的呢?

(2)教師現場切開三種蔬菜,請幼兒進行觀察、交流,發現蔬菜內部

特徵。

3、出示範畫,示範,體驗印畫

(1)我們的蔬菜寶寶可厲害了,不僅有營養,可以吃,還可以變出許多漂亮的畫。你們想看嗎?出示範畫,變出了什麼?小朋友們想一想,你們平時畫畫都是用什麼畫的?你們觀察一下這些花朵、蝴蝶是怎麼畫的?都是老師用蔬菜寶寶變出來的。蔬菜寶寶變得真漂亮,有誰知道它們是什麼蔬菜寶寶變的嗎?

(2)請一名幼兒示範

(3)師:其實了,老師今天給小朋友們都準備了很多蔬菜寶寶,你們都可以變魔術,你們能變出比老師更漂亮更有創意的畫嗎?現在請小朋友們輕輕的回到位置上去幫蔬菜寶寶變身吧!

4、播放音樂,幼兒自由創作,教師巡迴指導

5、欣賞作品、交流作畫感受。

教學反思

1、蔬菜是我們生活中很常見的實物,而且有鮮豔的顏色,好看的形狀,而利用蔬菜的橫切面還可以創作出許多美麗的畫,使小朋友意識到蔬菜除了有營養,可以吃,原來還可以用來畫畫。通過在看一看、做一做、玩一玩等形式中,讓幼兒在玩中學,增強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從中體驗到蔬菜印畫的樂趣。

2、本活動題材新穎,重難點完成了,幼兒的興趣濃厚,結構清晰。

3、教師語言應該更精煉些,對幼兒的評價還不夠要具體。

4、在幼兒完成作品後,教師應該讓大班的幼兒自己評價自己的畫,大班的孩子已經有這個能力了。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清明上河圖》是我國北宋時期的優秀繪畫作品,感受畫面所表現的繁榮與熱鬧。

2、欣賞畫面上的人、物及人們的活動,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畫面的美。

3、對方形、圓形,線條等塗鴉感興趣,並嘗試大膽添畫,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4、大膽嘗試繪畫,並用對稱的方法進行裝飾。

【活動準備】

1、掛圖16號。

2、家長幫助幼兒瞭解北宋是我國古代的一個歷史朝代,它的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所在位置。

3、畫筆,畫紙。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主題。

小朋友,你們清明的時候會和家裏人做什麼?你知道古時候的人們清明節期間做些什麼嗎?我這裏有一幅北宋時期著名畫家張擇端的畫,名字叫《清明上河圖》,畫的是北宋時期都城汴京的人們在清明節期間的活動。這幅畫很長,我們一起來欣賞其中的一部分畫面。(教師事先準備有關張擇端的相關事蹟)

二、欣賞整體畫面。

教師出示掛圖,提問:這幅畫畫的是什麼地方?看來這幅畫你有什麼感覺?(熱鬧,繁榮)

三、欣賞畫面中的人和物。

幼兒觀察討論。

提問:畫面中橋上、橋下及橋邊各有哪些人?他們在做什麼?他們的表情怎樣?他們的穿着打扮和我們有什麼不同?

那時候人們使用哪些交通工具?

那時候的房子是什麼樣的?你見過這樣的房子嗎?在哪裏見過?和現在我們住的房子有什麼不同?

集體交流,進一步欣賞。

各種人:橋上的行人、賣東西的人、看熱鬧的人、橋下的人、船上的人、橋邊店裏的人。

各種交通工具:毛驢、馬、獨輪車、轎子、船等。

各種建築:橋、茶館、飯店等。

四、總結。

這幅畫描繪的是一千年前北宋都城汴京(也就是現在的河南開封)橋頭繁榮熱鬧的景象。這幅畫總長528.7釐米,一共畫了1643個人,每個人做的事情都不一樣。在我國曆史上,沒有一個畫家能達到這樣的水平,所以說《清明上河圖》是和珍貴的。現在它被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館裏。

五、學學畫畫。

幼兒選擇畫面中喜愛的人物、交通工具或建築畫一畫,或將自己周圍人們趕集、逛街的場景畫一畫,將幼兒的作品貼在牆上。

【活動反思】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的作品。我請學生一邊觀看圖片,一邊找到課文中描寫這一片段的文字,通過朗讀,體會畫作的內容。接着,我讓學生找出這副畫的特點。從而讓學生比較好地理解了《清明上河圖》的價值。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育是大教育,要提倡交叉學習,我想:只要學生學到了知識,得到了能力,課堂就是成功的。

課前佈置學生預習,瞭解《清明上河圖》及其作者張擇端的相關資料,上課已始讓學生相互交流,達到資源共享。在此基礎上,根據閱讀提示讓學生讀課文,整體瞭解這幅畫,之後讓學生自學,自讀課文將字讀準,並反覆讀文標出自已的感受,突出略讀課文的特點。在學生交流感受時,我再對學生的讀進行指導,並引導看圖,特別是圖的長高,及圖上的人物數量及牲畜的數量,當與現實的進行比較學生感知了圖後,孩子們不禁對圖有了一種佩服的感覺。接着我讓學生自已選自已喜歡的那一段仔細讀一讀體會一下。結尾時對整篇課文進行了總結,分析了課文的描寫順序(總分的結構)。最後是播放課件,欣賞古畫《清明上河圖》,並讓學生談談感受,感悟我國古代人民的藝術才能,進而突出了教學重點。這篇課文主要讓學生欣賞圖,通過圖片播放,學生從整體感知,再具體出示部分圖片讓學生具體欣賞,結合作者的描述達到合作者共鳴。與現實的進行比較學生感知了圖後,學生們不禁對圖有了一種佩服的感覺,還激發了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和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