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的數學教案15篇

幼兒園大班的數學教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1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的數學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大班的數學教案15篇

幼兒園大班的數學教案1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描述和模仿的方法編5以內的加法應用題。

2.初步獲得編加法應用題的感性經驗。

活動準備

1.教具:1個小熊玩具和1個小老虎玩具,玩具蘋果4個。

2.幼兒每人一個小筐子,內分別裝有5以內的玩具,如有的裝公共汽車3輛、有的裝小轎車4輛、有的裝小兔2只、有的裝水果5個等。

3.分組活動材料:

桌上擺放5輛車,有公共汽車和小轎車、有紅色的和黑色的車

教學具圖片

活動過程

一、教師邊操作實物邊描述。

1.教師:我先買了1個小熊玩具,又買了1個小老虎玩具,我一共買了2個玩具。

聽清楚老師怎麼說的了嗎?

請小朋友照着老師說的也來說一說。

2.教師出示4個蘋果,用同樣的方法進行描述。

二、幼兒根據自己框子裏的玩具,學習描述。

1.幼兒兩人一組,根據筐子裏的玩具,互相描述,教師傾聽幼兒編題情況。

2.師幼分享交流:框子裏有什麼玩具?可以怎麼說?

三、教師在幼兒描述的基礎上,仿編加法應用題。

1.教師:如果把“一共有3輛汽車”變成一個問題問大家,應該怎麼問?(一共有幾輛汽車?)

2.提出要求:請小朋友根據框子裏的玩具情況編一道加法應用題吧。

3.幼兒兩人一組,根據筐子裏的玩具情況仿編應用題。

4.師幼分享交流:框子裏有什麼玩具?你是怎麼編應用題的?

5.幼兒分組活動,根據情景自由編加法應用題。

介紹各組材料:

(1)桌上擺放5輛車,有公共汽車和小轎車、有紅色的和黑色的車。

(2)桌上擺放4只玩具兔子,有小灰兔和小白兔、有大兔子和小兔子。

(3)桌上擺放3個玩具碗,大小、顏色不同;第四組:桌上擺放4個蘋果,大小、顏色不同。

玩法:兩人一組,根據桌上擺放的玩具編加法應用題。一個編,一個聽,然後交換角色,

繼續觀察玩上的不同點,編另外一道 加法應用題。

(4)幼兒分組自由編加法應用題,。

教師傾聽幼兒編題情況,特別是最後的問句。

5.師幼分享交流:你選用什麼玩具?怎麼編題的?

活動延伸

在數學區投放玩具,引導幼兒根據玩具特徵仿編加法應用題。

幼兒園大班的數學教案2

活動設計背景:

本班的孩子都是村上的,而且還是個混合班,但還是對青蛙也都有一定的認知,特別是在模仿青蛙聲音的時候,可以做到惟妙惟肖,在數學這一領域,卻是個很大的弱點。因此,爲了激發她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把孩子們感興趣的實物結合數學知識一起學習,能達到不一樣的效果。

活動目標:

1、學習6以內的加法。

2、能惟妙惟肖的把青蛙的聲音給表現出來。

3、學習用頓音和停頓表現歌曲,感受歌曲的歡快、詼諧。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6以內的加法

2、學習用頓音和停頓表現歌曲,感受歌曲的歡快、詼諧

活動準備:

1、錄音磁帶《青蛙笑》,幼兒用書《美好的鄉村》

2、教師自制大圖(池塘中有幾片荷葉和荷花)

3、摺紙青蛙6個(其中有一隻大一些,做青蛙媽媽)

活動過程:

一、說一說

師:小朋友們,看一下,老師手中的朋友是誰呀?

生:青蛙

師:對了,是青蛙,那你們知道青蛙生活在哪裏嗎?它平時吃什麼?誰可以模仿一下青蛙的叫聲?

生:青蛙是害蟲,生活在河裏和池塘裏,還有在稻田裏。它的聲音是呱呱呱。

師:小朋友們真棒,把青蛙的聲音模仿的真像,老師現在帶着大家一起去池塘邊看看,看一下池塘裏有多少是青蛙?看誰的眼睛最仔細觀察了。

二、看看說說

1、教師出示大圖,通過擺放青蛙表現出一個算式情境。先將這個情鏡描述一下,然後口述算式,得出一個數。如:五隻青蛙在荷葉上,“撲通”又有一隻青蛙跳上荷葉,現在有幾隻在荷葉上?爲5+1=6

2、教師在大圖上擺放青蛙,幼兒根據教師擺放的情境進行口算。

3、請個別幼兒嘗試在大圖上擺放青蛙,並請其他同學來進行口算

4、幼兒完成幼兒用書《青蛙有多少》的練習,並進一步學習6以內的加法練習

三、學唱歌曲《青蛙笑》

1、教師播放錄音磁帶《青蛙笑》的第一段,幼兒一邊翻看幼兒用書 《青蛙笑》,一邊欣賞

2、學唱歌曲,注意唱出歌曲中的頓音和停頓的地方(要求唱出歡快、詼諧的感覺)

3、教師和幼兒進行情境式的表演(教師扮演青蛙媽媽,幼兒扮演青蛙寶寶)

4、結束課堂

教學反思:

在教學《青蛙》這一活動時,先引導幼兒回想起青蛙的特徵,並瞭解青蛙的生活常態和模仿青蛙的聲音,讓幼兒學會青蛙的基本知識,並在模仿中激發她們的學習興趣,爲下一環節打下一個基礎,通過看大圖,貼一貼,創設情景,極大地提高了幼兒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並學會描述這個情景,再剛開始的時候,只有幾個能力比較強的孩子會,經過幾次的練習和幼兒自己在大圖上擺放和編題,帶動了很多幼兒也學會編題和列示,特別是在幼兒用書上的練習,除了幾個年齡相差太大的跟不上,基本上都完成的比較好,根據課堂反饋信息來看,幼兒知識掌握的都比較好,由此可見,數學課堂上引導幼兒多運用幼兒動手、動口、動腦,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創設最佳情景,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身心潛能,省時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是幼兒學好數學的重要途徑。另外,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如果將生活實際加進去,合理地運用動手、動口、動腦操作,可以幫助幼兒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把幼兒難於理解的數學知識具體化,進而大大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發展幼兒的數學素質和能力。

幼兒園大班的數學教案3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測量我們的身高

一、活動目標:

瞭解測量的概念、條件和方法,形成比較的概念。

大班上學期數學教案《測量我們的身高》

二、活動準備:

塑料繩、卡紙、紙繩、皮尺等。

三、活動過程:

1、情景引入:小朋友都上大班了,大家都長大了一歲了,今年我還發現小朋友都長高了。

2、設置疑問:但是你們知道哪位小朋友最高呢?有的小朋友說他最高,有的小朋友卻說他最高,你用什麼方法能準確的知道它是最高的呢?

3、幼兒猜想及記錄:請幼兒以玩遊戲的方式猜想哪位小朋友最高,在他的名字後面貼上他猜想的最高的小朋友,並填上他選擇的工具。

4、驗證:請每位幼兒找一位好朋友進行測量,並把測量結果貼到記錄紙上進行比較。

5、活動延伸:我們想比較某件事物的長短光靠目測是不準確的,要用比較的方法才能準確的知道。在現實生活中也是一樣。

6、引發新問題:我們的高度通過小朋友的聰明才智現在知道了誰最高,你們猜猜他的腿是不是也是最長的呢?

幼兒園大班的數學教案4

設計思路:

幼兒對生活中的“0”,已經有了廣泛地接觸,對“0”也具有了初步地認識。但這些經驗是零散的,不完整的。爲了使幼兒對“0”有個較全面的瞭解,我設計了大班數學活動《認識“0”》。依據《綱要》和課改新的精神,圍繞市級《幼兒園數學活動有效師幼互動策略研究》研究的課題,此教學活動選擇的內容極具生活化,提供豐富直觀、形象的課件、實物,意在擴展幼兒的視野,發展他們的數學思維,採用“主動參與、樂於探索、交流與合作”的教學方式,促使幼兒與教師、與同伴、與材料有效的互動,使之在學中玩,玩中學,從而獲得直接的數學的經驗,瞭解“0”在生活中的作用。

活動目標:

1、瞭解、懂得“沒有”可以用“0”表示,並初步瞭解“0”還可以表示“起點”、“界限”等,探索“0”在生活中的作用。

2、引導幼兒積極參與數學活動,激發他們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3、培養幼兒的觀察、思維及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圖片

2、教具、學具:3個罐子(內裝有硬幣、圖片)、數字0—6卡片4套;直尺、電話機、門牌號、車牌號、電話號碼、計算器、手機模型手機、溫度計、秒錶、體重器、電風扇、小鉤稱圖片和實物等。

活動過程:

一、溫故蘊新,複習《拍手歌》

1、以玩遊戲的形式複習拍手歌。

師請幼兒各找到一個好朋友玩《拍手歌》遊戲,提示幼兒《拍手歌》唸到“你拍六我拍六,六隻小猴盪悠悠”即好。

2、“小猴子盪悠悠,盪鞦韆玩累了,肚子也餓了,心裏想:媽媽爲我準備了什麼好吃的?小朋友,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二、瞭解“沒有”可以用數字“0”表示。

展示課件:小猴子逐次吃桃的過程。

猴媽媽爲小猴準備什麼食物?(桃子)

(1)盤子裏有幾個桃子?(2個桃子)

我們可以用數字幾表示?(數字2表示)出示數字“2”。

(2)小猴肚子餓了,吃了一個桃子,盤子裏還剩下幾個桃子?(盤裏還剩1個桃子)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數字1表示)出示數字“1”。

幼兒園大班的數學教案5

一、題目

7的分解。

(二)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合作交流學習7的分解與組成,感知數的分和的有序性。

2、讓幼兒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共同學習、發展,充分體驗小組互助、合作學習的快樂。

三、活動準備

1、不同大小、顏色、形狀的西瓜、桃子的圖片若干,不同種類的拼插玩具和廢舊材料。

2、音樂磁帶:《我的朋友在哪裏》。

3、顏色或圖案不同的數字1—6的卡片。

4、7的分和式記錄表。

四、活動過程

(一)情境創設

1、拍手遊戲:教師採用問答的方式與幼兒一起復習6的組成。

師:嗨嗨,我的1球碰幾球?

幼兒:嗨嗨,你的1球碰5球。

2、每組組長自報家門,教師爲每組貼上相應的羊羊貼畫。

3、師:我們每隻羊羊隊的小朋友都很好,今天老師還特別爲你們請來了一個朋友(出示數字7),讓數字7作裁判,評判出究竟是哪隻羊羊隊取得最後的勝利。

(二)羊羊大戰

1、數字7裁判爲我們每隻羊羊隊的小朋友都準備了7件物品。(出示西瓜、桃子、拼插玩具和一些廢舊材料),但是數字7可給你們提要求了:

(1)請每組幼兒拿到7件物品後不要亂動,先觀察這些物品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再把這些物品分成倆份,並說出你分的依據是什麼?轉動腦筋,看看哪組分得方法多?

(2)分完後要把你分的結果填寫到記錄表上。

2、幼兒分組合作進行分解、記錄,教師巡視並作個別指導。

喜羊羊隊材料:桃子圖片;美羊羊隊材料:西瓜圖片;沸羊羊隊材料:金魚圖片;懶羊羊隊材料:拼插玩具;暖羊羊隊材料:奶盒和奶瓶;慢羊羊隊材料:各種紙盒(牙膏盒、藥盒、煙盒)。等等3、幼兒彙報美羊羊隊:老師,我們組按西瓜的大小把7分成了1和6。

喜羊羊隊:我們組按桃子的種類把7分成了2和5。

暖羊羊隊:我門組的材料都是關於奶的飲料,按盒子的和瓶子的把7分成了3和4。

3、教師小結

引導幼兒歸納7的分解方法有多少種。

4、數字7裁判評出優勝獎,給予鼓勵。

(三)遊戲:我的朋友在哪裏

1、教師發給每位幼兒一張數字卡片。

2、找朋友。

(四)音樂:《我的朋友在哪裏》

幼兒手拿數字卡片邊唱邊找自己的好朋友。

1、幼兒互相檢查,找到的朋友對不對。

2、彙報。

例:我是草莓3,我是草莓4,我們合起來是數字7,我們倆是好朋友。(倆個好朋友互相抱抱)

四、延伸

我們學習了數字2至7的分解,也知道他們的分解方法有多種,請幼兒回家自己探索8的分解方法有多少種,你能找到怎樣的規律。

幼兒園大班的數學教案6

活動目標:

觀察花生果的特徵,瞭解花生果的用途。

記錄剝花生仁的情況,學習簡單的統計數據的方法。

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花生人手10顆,點心盤和小碗人手一個,記錄表人手一張。

智能AB猜試題。花生類食品若干。

活動過程:

一、觀察花生果的外形。

1.以猜謎導入:小朋友都喜歡猜謎,今天老師就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謎語,請你猜一猜,小耳朵聽好了。“麻屋子,紅帳子,裏面睡個白胖子”誰猜出來了?

2.你是怎麼知道的?請幼兒解釋謎面。我們來看看,花生的外殼怎樣?裏面呢?打開後,裏面有什麼?學習花生仁(瞭解花生的外形特徵)二、剝花生1.小朋友真棒,不但能猜出謎語,而且還能說出理由,那是不是每顆花生裏面都睡了一個花生仁呢?那你來猜猜看,這顆花生裏面有幾顆花生仁?(幼兒猜測)是不是這樣呢?我們怎樣就能知道了?(剝開來看一看)2.你們想不想剝花生呢?今天我們一邊剝花生還要一邊記錄,怎麼記呢?(出示記錄表)這裏有一張記錄表,上面有兩排格子,這一排是告訴你要剝10次花生,下面這一排是讓你填花生仁的顆數,如果第一次剝出2顆花生仁,你就在第一個格子裏用2來表示,第2次剝出3顆來,你記在哪裏呢?好的,小朋友在剝的時候要剝一次記一次,一直到剝完爲止,剝下來的殼放在中間的盆子裏。你會不會玩?你能不能一邊剝一邊吃?

好,現在開始吧!

3.請幼兒剝花生,一邊剝一邊進行記錄。

4.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記錄剝下的結果。

5.鼓勵已剝完的幼兒說說遊戲結果。

6.統計數據。

交流:小朋友,花生都剝好了嗎?你能不能把記錄的結果告訴大家?(能,請個別幼兒介紹)A、今天,小朋友真聰明,不僅會剝花生,還把花生仁的顆數都記錄了下來,知道了一顆花生裏面有的是1顆仁,有的是2顆花生仁,還有3顆的。那在你剝的10顆花生中每種有幾顆呢?我們把它來統計一下好不好?

幼兒園大班的數學教案7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數的分解與組合經驗解決遊戲情景中問題,體驗5以內數的多種分合方法;

2.理解並遵守遊戲規則。

活動準備:

1.玩具花生和小圈若干、花生地(9格卡紙底座4個)、骰子(點子)2只。

2.磁性板、記錄紙、紅色點子。

活動過程:

一:體驗“種花生”遊戲

交代玩法與規則

引發猜測:你覺得該怎麼種花生呢?

交代玩法:

請小朋友擲骰子並根據骰子上點子的數量取花生種花生。每塊地裏只能

播種4顆花生,滿4顆花生後,用圈把花生圍起來表示完成播種;如果花

生數量超過4顆,必須重新播種。

宣佈規則:

根據骰子上點子數量取花生種花生,每小塊地裏只能播種4顆花生;

滿4顆花生後用圈圍起來表示播種成功,超過4顆花生必須重新播種。

幼兒嘗試播種

幼兒輪流擲骰子種花生;

教師記錄幼兒種花生的不同方法。

歸納:原來種花生的辦法很多。可以將花生全部種在一塊地裏,也可以將花生分一分

播種到2塊、3塊地裏,這樣就能很快完成播種任務。(比如:5顆花生可以……)

二:比比哪隊花生種得快

幼兒分兩組玩種花生的遊戲;(出示2片花生地)

玩法:幼兒分成紅黃兩隊,一個接一個擲骰子並根據骰子上的點字數量取花生種花生;

最後看那一隊先將花生地種滿爲勝。

規則:同第一次

三:活動延伸(出示已有部分花生的土地)

思考:

你覺得取幾顆花生,能一下子種滿2塊地?

同樣取這幾顆花生,能不能種滿3塊或更多塊花生地呢?

幼兒園大班的數學教案8

活動目標: 1、認識半圓形,能正確區分半圓形和其他圖形。

2、感知半圓形的基本特徵,初步體驗半圓形和圓形之間的關係。

3、對圖形感興趣,培養幼兒對圖形的觀察能力和分辨能力。

活動準備: 1、一個較大的圓,中間有切割線,能分成兩個半圓;小丑圖片。

2、大小不同的半圓若干,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等圖形若干。

活動過程:一、認識半圓形 1、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好朋友,你們看看是什麼啊?

2、你們看看老師手上拿的是什麼啊?引導幼兒說出圓形名稱。

3、看清楚哦,老師現在要變魔術了。

4、將圓形拆開成兩個半圓形,提問:現在看老師把圓變成了什麼形狀,你認識嗎?引導幼兒發現圓形變成了兩個一樣大小的半圓形。

5、引導幼兒大膽地說說,生活中有哪些東西像半圓形。

二、找出半圓形 1、爲了歡迎小朋友,老師還帶來了一幅畫,一起看看吧。

2、在老師的的道具中,哪些是半圓形的?數一數,一共找到了幾個半圓形。

3、認識了半圓形,老師想請你們幫我整理玩具,老師有許多形狀不一的玩具,請你幫他把半圓形的都找出來。

4、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三、摸摸半圓形 1、我們一起來摸摸半圓形,和他做好朋友吧。

2、引導幼兒觸摸半圓形的邊角,感知半圓形的特徵。

3、猜一猜,如果把兩個半圓形並在一起會變成什麼呢?

4、遊戲:製作缺少半圓形的道具,然後邀請小朋友來用半圓形給他們補上。

四、圓圓和半圓 1、觀察討論,爲什麼有的好朋友手中的半圓形拼起來會變成圓形,有的不能?

2、共同總結:兩個大小一樣的半圓形才能拼成圓形。

3、找一找:帶着已有的半圓,從衆多半圓中找到一樣大小的半圓,並拼一拼看看能否成爲圓形。

4、師幼共同驗證,跟半圓寶寶再見,結束課程。

幼兒園大班的數學教案9

活動目標:

1、知道能把同樣大小的三角形放在一起組合成新的圖形,感受圖形間的組合、變換。

2、能積極參與活動,體驗合作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各一個;小三角形若干;每個孩子一套操作學具;機器人兩個、音樂

活動過程:

一、和圖形做遊戲(目的:鞏固對圖形的認識)

1、指認圖形並正確命名

提問:轉動圖形,結果會怎樣?

教師小結:圖形的方向改變了,但形狀不變。

2、重點複習三角形,知道三角形有幾個角?有什麼不同?幾條邊?邊有什麼不同?幾條長邊?幾條短邊?

3、今天我來請聰明的孩子把兩個相同的三角形利用邊碰邊的方式組合成一個新的圖形。請個別孩子來嘗試。

教師小結:兩個相同的三角形利用邊碰邊的方式可以變出正方形、大三角形、平行四邊形三種圖形。

提問:如果用四個圖形組合在一起會變成什麼圖形?請個別孩子來說說看?能不能變成我們剛纔說過的所有圖形呢,你們也來試一試?

二、孩子們利用四個三角形自由組合拼擺不同的形狀。

1、用四個相同的三角形聰明的孩子能變成什麼?孩子們組合拼擺,教師巡迴指導。

2、請幾個孩子到前面黑板上拼一拼。

3、分享交流拼擺結果:四個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了哪些形狀?請個別孩子來說說每個圖形是怎麼變成的?

4、在音樂聲中教師利用四個三角形分別展示每個圖形的組合方法。

三、教師出示其他的圖形讓孩子們嘗試計算有幾個三角形組合而成。

大的長方形(6個)

大的梯形(6個)

大的三角形(8個)

大的長方形(12個)

四、教師出示兩個機器人,引導孩子們觀察它每一部分的形狀,提出要求後,將孩子們分成兩組合作玩遊戲。

1、教師提出要求後孩子們玩遊戲。

2、分享交流遊戲結果。

3、教師小結:比賽不能只想到贏,還要想想怎樣纔是正確的。

幼兒園大班的數學教案10

“石頭剪刀布”是孩子們熟悉和喜愛的遊戲。在這個活動中,我們把原本由兩個幼兒玩的遊戲變爲由一羣幼兒兩兩結對輪流玩的遊戲,並以雪花片爲遊戲“籌碼”,提高活動的挑戰性。隨着遊戲輸贏結果的產生,幼兒手上的雪花片的數量在不斷變化,於是,這個活動就自然而然地與“數運算”核心經驗的學習結合起來了。

該活動的重點是每輪遊戲後的推理過程,即讓幼兒推理“輸完了”和“贏得最多”兩種極端情況形成的過程,並用語言表述自己的推理過程。這個推理過程涉及對三個方面關係的思考:即遊戲前的雪花片數量、遊戲輸贏規則、遊戲後的雪花片數量。例如,幼兒原本擁有3片雪花片,每輸一次失去一片,每贏一次得到一片。如果某幼兒三次遊戲後所剩雪花片數量爲0,那麼他應該是連輸了三次。如果某幼兒三次遊戲後雪花片數量爲6片,那麼就要先去掉他原先擁有的3片雪花片,其餘的3片雪花片就是他贏得的,根據每次贏1片的遊戲規則就能推斷出他贏了3次。

該活動分爲三個環節。首先是介紹玩法和規則,並試玩一次,以幫助幼兒理解規則;其次是開展兩輪遊戲,每輪遊戲後引導幼兒進行判斷推理和表述,並用磁性黑板上的磁鐵塊表徵雪花片數量的變化過程,幫助幼兒直接感知和驗證。對大班幼兒來說,他們在推理過程中會自然運用“分解與組合”這一數學核心經驗,但對“三個方面關係”的思考需要幼兒先在頭腦中表徵出這三個方面的關係,再用語言加以表述,這對大班幼兒的判斷推理能力提出了挑戰,有利於促進幼兒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

目標:

1.在遊戲中感知雪花片數量變化的過程,嘗試根據雪花片數量結果,推導出雪花片數量與遊戲輸贏結果以及遊戲規則之間的關係。

2.提高判斷推理能力,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準備:

雪花片三筐(數量多於幼兒人手6片),磁性黑板一塊,磁鐵塊12~15個,粘紙若干(數量爲幼兒人數的數倍)。

過程:

一、回憶熟悉的遊戲,瞭解新的遊戲規則

1.回憶熟悉的遊戲。

(1)回憶遊戲“石頭剪刀布”的玩法和規則。

提問:“石頭剪刀布”的遊戲是怎麼玩的?有什麼規則?

(說明: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回答梳理“玩法”,強調“規則”,比如,要同時出手勢,一旦出了手勢就不能更換,如果出了同樣的手勢要重新來一次,等等。)

(2)介紹新的遊戲玩法。

提出要求:下面我們要把原來的兩人遊戲變爲集體遊戲。每個小朋友邊念兒歌“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邊拍手,唸完後迅速找到一個朋友和他面對面,一起念“石頭剪刀布”的指令後同時出手勢,比出勝負。每一對朋友只能玩一次遊戲、比出一次輸贏,然後更換一個朋友再遊戲。

2.試玩新的集體遊戲。

(1)請幼兒在活動室中間空地上兩兩找朋友輪流玩遊戲,引導幼兒一起念兒歌、一起說“石頭剪刀布”的指令。

(2)提問:誰贏了?誰輸了?出了一樣的手勢該怎麼辦?比出一次輸贏後就要怎麼樣了?

(3)待遊戲比出輸贏後,請幼兒回座位坐下。

(4)幫助幼兒理解新規則:一輪遊戲中,每個人要換3次朋友,也就是每人要玩3次“石頭剪刀布”。

(說明:教師通過引導幼兒念兒歌、說指令以及提問等,吸引了幼兒的注意。遊戲中,教師重點關注的是幼兒能否理解和遵守新的遊戲規則,是否已做到一對朋友在一次遊戲中只有一次輸贏,從而爲幼兒在之後的推理中思考輸贏關係做好鋪墊。)

3.瞭解增加雪花片後的新玩法。

(1)講解新的玩法和規則:遊戲前每個小朋友只能拿取3片雪花片,遊戲中每一次輸的小朋友要給贏的小朋友一片雪花片。遊戲中每人要想辦法保管好自己的雪花片,不要掉落和丟失。

(2)在活動室中間空地上放三筐雪花片,請每位幼兒上來拿取3片雪花片後回到座位上坐好,然後與旁邊的同伴互相驗證有否拿對。

二、第一輪遊戲,體驗3片雪花片的變化過程並進行推理

1.嘗試遊戲,體驗3片雪花片的變化過程。

(1)請幼兒進行第一次遊戲。遊戲中教師提問:現在有小朋友手上只剩下兩(一)片雪花片了,他還能玩幾次遊戲?

(2)遊戲結束後教師提問:你贏了嗎?你現在手上有幾片雪花片了?你輸了嗎?你現在手上剩幾片雪花片了?

(3)請幼兒進行第二次遊戲。遊戲結束後教師提問:你贏了嗎?你現在手上有幾片雪花片了?你輸了嗎?你現在手上剩幾片雪花片了?

(說明:一輪遊戲進行三次,一般三次後就會有幼兒輸完3片雪花片。教師要重點關注幼兒是否遵守遊戲規則,即每次輸贏後能否正確拿出一片雪花片,以引導幼兒在遊戲過程中關注自己手上雪花片數量的變化及其與輸贏結果之間的關係。)

2.遊戲後分享交流,展示推理過程。

(1)請輸完雪花片的幼兒上來,肯定其能“遵守規則”。

(說明:遊戲有輸贏是正常的,幼兒將自己手裏的雪花片都輸完時,可能會有挫敗感,教師要注意幼兒的情緒,及時引導幼兒形成良好的遊戲心態。)

(2)請大家一起來嘗試推理。

提問:大家來猜猜,他的3片雪花片怎麼會一片都沒有了呢?如果是因爲他輸了,那麼他一共輸了幾次?爲什麼是輸了3次?

(說明:對於“3片雪花片怎麼會一片都沒有了”的推理,基本上所有幼兒都會說“因爲他輸了”,而後的教師追問“那麼他一共輸了幾次”,目的是幫助幼兒思考輸贏結果與雪花片數量之間的關係,接着教師可以再追問“爲什麼是輸了3次”,以幫助幼兒在雪花片數量與“每次輸贏1片”的遊戲規則之間建立起聯繫。)

(3)提問:誰認爲自己手上的雪花片最多?有幾片?

(4)請手上有6片雪花片的幼兒上來,與其他幼兒一起來推論他們的雪花片變爲6片的過程。

提問:大家來猜猜,這幾位小朋友手上的雪花片怎麼會變成6片的呢?如果是因爲他們贏了,那他們每人贏了幾次?爲什麼?

(說明:對於“每人贏了幾次”這個問題,幼兒可能會給出兩種答案,即“贏了3次”和“贏了6次”。出現這種差異的原因可能在於:前者既記住了自己原先就有3片雪花片,又知道每次贏了會得到1片,而後者只記得自己每次贏了會得到1片,忘記了自己原先手上就有3片。當教師追問幼兒爲什麼說自己“贏了6次”時,幼兒可能會用“3+3=6”來作答,教師可以視情況再深入追問幼兒:“這裏有兩個3,這兩個3有區別嗎?”以幫助幼兒瞭解自己原先手上的3片雪花片加上游戲中贏得的3片雪花片纔是6片雪花片。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要儘可能讓幼兒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或解釋自己的推理過程。)

(5)幼兒作出推理後,教師呈現磁性黑板,請手上有6片雪花片的幼兒上來在集體面前描述自己在遊戲中的輸贏過程,請沒有推理出結果或推理出錯的幼兒上來根據同伴的描述,在磁性黑板上擺放磁鐵塊,演示同伴的雪花片數量變化過程。

(說明:教師在這個環節中可先向幼兒A提問:“你原先手上有幾片雪花片?”然後讓幼兒A在磁性黑板上正確擺放出磁鐵塊加以表徵。隨後,幼兒A每描述自己贏了一次,就讓沒有推理出結果或推理出錯的幼兒B在3塊磁鐵塊的後面加上1塊磁鐵塊。這個擺放過程既是驗證的過程,又是操作的過程,可讓全體幼兒直觀地看到由磁鐵塊所表徵的雪花片變化過程。教師在這個環節要重點關注幼兒對雪花片變化過程的描述和表徵,以及推理結果的差異,以瞭解幼兒在這個過程中反映出來的不同思維水平。)

三、第二輪遊戲,體驗6片雪花片的變化過程並進行推理

1.嘗試遊戲,體驗6片雪花片的變化過程。

(1)調整規則:遊戲玩法不變,每人改爲拿6片雪花片遊戲,共玩3次,每次輸的人給贏的人2片雪花片。

(2)請幼兒遊戲一次。遊戲結束後教師提問:你贏了嗎?你現在手上有幾片雪花片了?‘你輸了嗎?你現在手上剩幾片雪花片了?

2.遊戲後分享交流,展示推理過程。

(1)請輸完雪花片的幼兒上來,肯定其能“遵守規則”。

(2)請大家一起來嘗試推理。

提問:大家來猜猜,這幾位小朋友手上的6片雪花片怎麼會一片都沒有了呢?如果是因爲他們輸了,那麼他們每人輸了幾次?爲什麼?

(說明:對於這個問題,幼兒可能會給出兩種答案,即“輸了3次”和“輸了6次”。當教師追問幼兒爲什麼會有這樣的答案時,有幼兒可能會用“2+2+2=6”來作答,即每次都輸掉2片雪花片,輸了3次2片,就輸完了6片;有幼兒則可能忘記了遊戲規則,會說因爲輸了6片雪花片,所以輸了6次。)

(3)請輸完了雪花片的幼兒描述自己在遊戲中的輸贏過程,請沒有推理出結果或推理出錯的幼兒上來根據同伴的描述,在磁性黑板上擺放磁鐵塊,演示同伴的雪花片數量變化過程。

(說明:教師可請沒有推理出結果或推理出錯的幼兒A上來,根據輸完6片雪花片的幼兒B的描述,來擺放磁鐵塊。教師可先向幼兒B提問:“你原先手上有幾片雪花片?”並讓幼兒B在磁性黑板上正確擺放出6塊磁鐵塊加以表徵;幼兒B每描述自己輸了一次,幼兒A就去掉磁性黑板上的2塊磁鐵塊……這個擺放過程既是驗證的過程,又是操作的過程,可讓幼兒直觀地看到由磁鐵塊所表徵的雪花片的變化過程。)

(4)請手上有12片雪花片的幼兒上來,與其他幼兒一起來推論他們的雪花片變爲12片的過程。

提問:大家來猜猜,這幾位小朋友手上的雪花片怎麼會變成12片的呢?如果是因爲他們贏了,那麼他們每人贏了幾次?爲什麼?

(說明:對於這個問題,幼兒也可能會給出兩種答案,即“贏了3次”和“贏了6次”,出現這種差異的原因可能在於:前者既記住了每人原先手上就有6片雪花片,又知道每次贏了會得到2片,而後者只記得每次贏了會得到2片雪花片,忘記了每人原先手上有6片雪花片,或者是把遊戲規則記成了每贏一次得到1片。當教師追問幼兒爲什麼有這樣的答案時,有幼兒可能會用“6+6=12”來作答,即原先手裏有的6片雪花片加上贏得的6片雪花片就是12片雪花片,所以贏了6次。有幼兒則可能會用“6+2+2+2=12”來作答,他的解釋是,因爲除了原先有的6片雪花片,後來每贏一次得到2片,一共贏了3次,得到6片。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要儘可能讓幼兒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或解釋自己的推理過程。)

(5)請手上有12片雪花片的幼兒描述自己在遊戲中的輸贏過程,請沒有推理出結果或推理出錯的幼兒上來根據同伴的描述,在磁陛黑板上擺放磁鐵塊,演示同伴的雪花片數量變化過程。

(說明:教師的具體引導方法同前。教師在這個環節中要關注幼兒對雪花片變化過程的描述和表徵,以及推理結果的差異,重點引導幼兒思考遊戲前的雪花片數量、遊戲輸贏規則、遊戲後的雪花片數量這三方面的關係。)

(6)根據本班幼兒的推理水平,選擇開展以下環節的活動。

提問:誰的雪花片不是最多也不是最少?他到底有幾片?

爲什麼只剩下了這幾片?你在遊戲中的輸贏情況如何?

你能不能用磁鐵塊擺放出你的雪花片輸贏過程?

如果兩個小朋友手裏剩下的雪花片數量是一樣的,他們的輸贏過程也會是一樣的嗎?

(說明:以上問題是針對個別幼兒的,可根據本班幼兒的推理水平,選擇性地開展該環節活動,目的是引導他們嘗試回憶或推論自己雪花片的輸贏過程,並用語言加以表述,同時嘗試用磁鐵塊加以表徵。最後一個問題意在引導幼兒基於擺放磁鐵塊的過程,嘗試思考和理解“輸贏的不同順序”與“相同答案”之間的關係。)

幼兒園大班的數學教案11

設計意圖:

基礎階段的數學教育要求幼兒能解決問題,通過參與實踐活動,在利用和運用數學方面的能力得到發展。數數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技能,而對於有一定數概念的大班孩子有必要探索、學習羣數的方法,選擇自己喜歡的羣數方法來解決生活中數數問題。本次活動根據孩子對糖果很喜愛這一特點,並充分利用了羅山的糖果資源,以讓幼兒當"小工人"幫忙數、裝糖果的方式,積極踐行《指南》精神,在輕鬆的氛圍中引導幼兒快樂、自主地學習羣數,並引導幼兒在操作中探索羣數的方法,找出自己喜歡的羣數方法,以便應用到生活中。

一、活動目標

1、用糖果探索和發現按羣數數的方法。

2、嘗試用不同的數數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樂於參加數數活動,體驗不同方法數數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知識經驗準備:已有按數取物的經驗。

物質準備:糖果圖片、糖果、盤子若干;記錄表、筆人手一份;

三、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師:小朋友有吃過糖果嗎?糖果廠的老闆找不到工人來幫忙裝糖果,他很着急,想邀請小朋友當小工人把糖果裝進盒子裏。

(二)提出要求,初次探索

1、教師出示糖果圖片(10個)引導幼兒觀察點數。

師:現在請小朋友看一看,數一數圖上一共有幾個糖果?你是怎麼數的?

2、引導幼兒猜想兩種不同的數數方法哪種較快。

師:小朋友們,你們覺得一個一個數比較快,還是兩個兩個數比較快呢?爲什麼?我們動手試一試就知道了。

3、提出操作要求師:糖果廠的老闆幫小朋友準備了一些糖果和一個小盤子,等等請用你想嘗試的數數方法把糖果裝進盤子裏。

(1)在數糖果時,要注意控制你的音量,不要打擾到旁邊的小朋友。

(2)要積極開動腦筋,用多種辦法來裝糖果。

4、幼兒集體操作驗證,教師分別觀察指導。

(1)幼兒操作,教師重點觀察幼兒數數的方法並進行個別指導。

師:你是怎麼數的?那這樣數快嗎?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2)集中分享數數方法,教師記錄並歸納小結。

師:王老師準備了一張記錄表要把你們分裝糖果的方法記錄下來。現在請小朋友們把自己數數方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小結:因爲一個一個數要數10次,兩個兩個數只要數5次,所以用兩個兩個數比一個一個數的方法來得快一些。

(三)再次探索,提升經驗師:老闆看到剛剛小朋友都做得很好,所以又給我們新的任務啦,你們看這次老闆給了我們一張糖果的卡片訂單,要求我們用很快的速度把糖果數出來。

1、引導幼兒討論,用什麼數數方法裝糖果更快。

師:除了按一個一個數、兩個兩個數的方法裝糖果,還可以怎麼裝更快呢?

2、介紹記錄方法師:老師已經把糖果都畫在紙上了,請你把你數數的方法用筆圈在一起,比如:你是用兩個兩個數的辦法,就用筆把兩個兩個的糖果圈在一起,然後,在後面寫出總共圈了幾次,並看看,哪種數數的辦法最快。

3、幼兒嘗試記錄,教師全面觀察指導。

師:你們看,每個小朋友的位置上已經準備記錄表和筆。等會裝糖果的時候,請小朋友控制好自己的聲量,並在記錄紙上記錄儘量多的辦法。

4、集體分享記錄的方法和結果。

師:請已經完成的小朋友帶着你的記錄表回到位置上與同伴說說你是怎麼數的。

(四)活動延伸,遷移運用

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用兩個兩個數、五個五個數的方法來數數。以後在我們的生活中,小朋友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其中一種方法來繼續數數量更多的數。比如100、200還可以用什麼樣的方法來數會更快呢?小朋友可以把這個問題帶回家,跟爸爸媽媽一起來想一想!

教學反思:

能將物體以2、5、10單位進行按羣數數。讓幼兒當糖果廠的小工人,在數糖果的過程中,幼兒也初步瞭解了按羣數數的含義,本次活動我以設計糖果廠的場景切入主題,幼兒都能積極回答,說出自己的想法,以遊戲形式幼兒很感興趣,提供的讓幼兒操作的糖果幼兒都很感興趣,在操作探索的時候積極性都比較高,但是在讓幼兒操作環節前提的要求不夠詳細,常規的要求也是要提,比如我沒有說操作完的糖果要排整齊放框框裏,個別幼兒就開始玩,雖然是大班但是我發現常規的要求還是要求,有時就因爲小小的環節,以前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常規又慢慢的鬆散掉,本節課還存在着一點不足是:我沒有把握整個環節的重點,讓幼兒的知識經驗得不到進一步的提升,這也是數學活動中非常關鍵的一點,接下去我會觀摩平行班的數學活動,思考我設計的合理嗎,考慮周全了嗎?

幼兒園大班的數學教案12

活動目標

1、學習5的加法,並複習鞏固5以內各數的加法運算。

2、能根據指定的算式,畫出三幅圖表示算式的意義。

3、知道要愛護自己的操作用書,保護畫面的整潔。

活動準備

1、趣味練習

2、幼兒用書,幼兒人手一支筆。

3、操作材料(看算式畫圖)

活動過程

一、輪船開來了。

1、出示輪船開來了的三幅圖,請幼兒先說出圖意,然後再用一道算式2+3=5表示這件事。

2、啓發幼兒思考:2+3=5這道算式,除了表示輪船開來了這件事,還能表示什麼事?

鼓勵幼兒遷移生活經驗,講述多種能用這道算式表示的事件。

3、鼓勵個別幼兒將自己想出的內容畫下來。

師幼共同講述、檢查幼兒繪畫內容是否能用2+3=5表示。

二、操作活動。

1、看圖列加法算式。

引導幼兒打開觀察幼兒用書,觀察圖片的變化,並列出相應的加法算式。

2、看算式寫答案。

(1)看數序排列填空,並寫出標記圖。

(2)看算是畫圖。引導幼兒讀一讀算式,然後在下面三個方框中畫出三幅圖,表示算式的意思。

三、評價活動

1、教師請幼兒介紹操作活動中,看某道算式所畫的圖片內容,師生共同檢查。

引導幼兒瞭解:有許多不同的事情,只要它們的數量變化是一樣的,都可以用同樣的一道題表示。

2、表揚操作活動專心、書面整潔的幼兒,鼓勵幼兒按戶自己的幼兒用書。

幼兒園大班的數學教案13

活動目的: 1、喜歡參與測量活動,樂意運用自然測量的知識來解決所碰到的問題。

2、自主選擇工具,測量物體的長短,初步認識測量工具與測量結果之間的關係,並且初步學習正確測量的方法。

3、在動手動腦的活動中激發幼兒的探究精神,發展幼兒觀察、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活動準備: 1、長短不一的測量工具、粉筆

2、故事圖片

3、記錄紙、筆

活動過程:(一)創設問題情景以故事的方式引入,提出問題:藍貓和淘氣的爭論如何測量小汽車的車頂長度?

幼兒討論

(二)幼兒嘗試活動幼兒自選工具測量某一物體

引導幼兒比較觀察測量的結果,並與同伴對比,有什麼發現?

(三)討論 1、比較測量的結果

引導幼兒尋找測量結果與工具的關係

2、討論測量的方法

找準起點;沿邊線測量,不要偏離邊線;首尾相連

3、小結:使用測量工具的長短不一樣,那麼得到的結果也不一樣。

(四)幼兒自主測量 1、提出測量的要求:選擇一種工具,量時找準起點,用筆畫個記號,沿邊線測量,首位相連。

2、幼兒操作。

3、討論與總結:

(1)你用什麼工具測量的?結果是多少?

(2)誰也是用這個工具的?結果一樣嗎?

(3)你還測了什麼?結果怎樣?有人測的和他一樣嗎?你的結果呢?

(五)延伸活動 1、討論:還有什麼也可以當測量的工具?

2、我們身體的那些部位也可以當測量工具?

3、幼兒遊戲:跳遠

幼兒園大班的數學教案14

設計思路:

在區角活動和遊戲中,孩子很喜歡用積木經行建構,在活動中,經常會聽到孩子有這樣的討論:“我的房子比你造的高!”“我的房子造的比你大!”“爲什麼你的房子比我小但是用的積木比我多呢?”“你用的積木比我多”。在數積木的過程中孩子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中間的積木看不見,不知道有多少。

於是針對孩子空間邏輯的發展,設計了這節以培養孩子有條理推測數量和挑戰空間邏輯的活動。我覺得這個題材對發展幼兒空間方面的計算能力還是非常有幫助的,因此想針對我部目前還不配備白板的情況下,對教案作進一步的調整和梳理,繼續設計出符合大班幼兒的教學活動。

活動過程:

目標:

1、 在數積木的過程中,學習有序地觀察和統計數量的方法。

2、 能清晰地表達觀察的內容,喜歡挑戰空間邏輯遊戲。

準備:正方體小積木;“積木房”圖片若干;記錄用紙和筆

流程:

一、 話建築,贏積木

導語:在我們居住的城市裏有各種各樣的老房子和新建築,你喜歡怎樣的房子,爲什麼呢?

激趣:想不想造一幢喜歡的房子?

過渡:今天我們就用積木來造房子!每組的桌上有幾塊積木呀?夠不夠造一幢房子?

那就請你們就分成4組在數積木遊戲中贏取更多的積木。

二、 爭回答,數積木

(一) 數數相同數量的積木房

導語:聽清題目喲!(出示相同數量積木建造的不同房子)

出題:我用積木造了4幢房子,請你們用好方法數一數,每幢房子各由幾塊積木建成的?

形式:將答案記錄在記錄紙上,呈現在每幢房子的下方,答對的爲本組加上一塊積木。

驗證:移去屋頂,拆層演示

重點提問:房子有幾層?每層有幾塊?一共有幾塊?

小結:數量相同的積木能造出不同的房子,只是有的積木被其他積木擋住了,我們不容易發現,點數的時候我們可以一層一層的數清楚,不多數,也不漏數看不見的那些積木。

(二)找找躲起來的積木塊

導語:有的小組領先了,有的小組暫時落後,不過沒關係,我又造了一幢房子,房子裏有些積木很頑皮,像玩捉迷藏一樣躲了起來。讓我們仔細觀察,把藏起來的積木找出來。

出題:準備好了嗎?請問這幢房子有幾層?每一層有幾塊?共有幾塊積木建成?

重點:移去屋頂,拆層演示,幫助幼兒學會數隱藏起來的積木塊。

小結:房子一層層往上造,如果上層有幾塊積木,那這些積木下一定也有幾塊積木

三、 造房子,數“磚塊”

(一) 造幢房子把分數

導語:經過兩輪的比賽,哪一隊的領先了呢?請每組朋友用你們現有的積木造一幢房子,然後我們一起來數數你們的房子由幾塊積木建成,共得到了幾分。

重點:鼓勵各組建造出點數上有難度(有多層、有重疊)的房屋

集體點數時一層一層數清楚

(二) 學做小小建築師

導語:(出示建房圖紙)你們造房子、數積木的本領都那麼大。那你們能不能在根據圖紙上的建房要求,在5分鐘內造出與圖上一模一樣的房子,並一層一層的數清楚他是由幾塊積木建成的呢?

要求:每隊派一個代表挑選喜歡的圖紙,用積木搭出與圖中相同的房子,要造的又快又好!

重點觀察:每組搭的房子是否與圖紙上的一樣,各組搭建、點數的方法。

驗證:他們搭的房子與圖紙上的一樣嗎?記錄的對不對呢?

小結:雖然各隊拿到的圖紙看起來不一樣,其實是同一幢房子從不同的角度拍出的照片,所以搭出的房子是相同的。

四、延伸:

導語:小小建築師們讓我們回去建造更多獨特的房子,考考你的好朋友們你是用幾塊積木建成的好不好!

教學反思:

今天的活動較爲順利的開展了,也達到了我預期的效果。還成爲了我園計算專題組的“一課多研”研討的課例,反思一路走來獲得成功的的原因,我覺得有:

a) 關注細節的設計

計算活動教具多,對環節間的小結語要求也高,在這一次組織活動前教案在我的腦海中一次次的“過電影”,把握了每一個環節的細節要點(孩子合作中可能的狀況、每一次小結重點提煉和梳理的內容、重難點落實的方式)。“細節決定成敗”,活動前我讓一個個環節都順溜了,我想這也是活動活動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吧!

b) 注重互動的有效性

我的教學對象是一羣大班的孩子,所以在今天的活動中我不僅關注師生間的有效互動,也爲孩子們創造了很多合作互動和思考的機會,無形中提高了生生互動的有效性。

幼兒園大班的數學教案15

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的認知、操作、邏輯思維能力在不斷提高;同時,他們不僅僅滿足於老師所告訴的、所傳授的,他們更希望通過自己的能力加以證實。因此,他們對操作比較感興趣。但由於幼兒各方面的發展還不成熟,他們的對某一事物也許明白,卻無法從具體轉化爲自己內在抽象的概念,所以通過活動我希望他們能把自己對事物的外部特徵的認識轉爲內在的、有規律的思考。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使幼兒能從生活、遊戲中感受事物的關係,學會如何分類。

2、通過幼兒的操作、探索,培養幼兒發現、觀察比較、歸納事物特徵的邏輯思維能力;

3、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紅、黃、藍不同顏色的傘圖片各2張,小動物圖片各一張,各種水果圖片若干、大小不同的球若干。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

說呀!在美麗的大森林裏,森林動物超市開業了,營業員小熊把一堆亂亂的傘放好,可突然聽見這些傘說話了,“喂喂喂,你可別把我們這麼放,我們不這樣住,我們要一樣得住一家”。聽傘們這麼吵,小熊可急壞了,“呀!這,這可怎麼辦呀?”小朋友讓我們一起來幫幫小熊,好嗎?

1、出示圖片——紅、黃、藍不同樣色的傘

2、小朋友們我們一起擦亮你們的小眼睛,仔細觀察下我們該把傘怎麼放更合適呢?(要求幼兒分成三份,到黑板上粘貼)

3、讓幼兒說出自己分類的理由。

二、森林超市開業,許多動物都來逛超市了,逛累了,小動物們就找了三間小洋房休息,小動物們都想去休息。我們來看一下都有哪些小動物?

1、出示圖片——小白兔、小花貓、啄木鳥、小喜鵲、小山羊、大老虎、大獅子、小麻雀、小蜻蜓、大象、小青蛙、小海豚、小烏龜

2、師:只有三間房,這麼多動物要住,怎麼分才能使小動物們滿意呢?小動物們都爲難了,請小朋友幫忙分一下。請你講一下這樣分的理由。

3、幼兒小組討論分法。

4、找幼兒試着分類並說出分類的理由。

師總結:我們可以按照小動物的顏色、活動的範圍:水中的、陸地的、空中的,按身體的大小,按兇猛程度或者其它特徵來分。

有的小朋友說“老虎和獅子最厲害,他們分一間屋”

“小喜鵲、小麻雀、百靈鳥、啄木鳥、貓頭鷹、小蜻蜓一間屋,他們都會飛”

“小青蛙、小海豚、小烏龜一間屋,他們都會游泳”……

小朋友們替小動物分好房子,小動物們都休息了,讓我們一起來做個遊戲輕鬆下吧!

三、遊戲——分球

遊戲要求:找三組幼兒進行比賽,把放在一起的球按大、中、小不同分類,那組分的又快又對獲勝,可以獲得小紅花。

四、幼兒動手操作自主分類:

1、師:小朋友們分的本領着麼大,來幫老師一個忙好嗎?

讓幼兒拿出課前老師發的各種水果、文具、球類圖片讓幼兒按自己所想動手分類。

2、讓幼兒說出分類理由。

3、師總結:我們應該按照水果類、文具類和球類,也可以說是吃的、玩的、用的分類。

五、結束活動:

小朋友們這節課的表現可真好啊!老師決定要和小朋友們一起去操場做遊戲,小朋友們聽老師的口令,男孩站一隊、女孩站一隊,我們一起排着隊去做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