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熱門】幼兒園大班教案彙編十篇

【熱門】幼兒園大班教案彙編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7W 次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熱門】幼兒園大班教案彙編十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理解“相反”的含義。

2、能準確地找出生活中有着相反或相對特徵的事物,並能準確地說出這些事物的“相反”詞。

3、初步感知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物的特徵是相反或相對的。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

5、使幼兒學會用肢體動作配和遊戲的玩法。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相反”的含義。

2.掌握找“相反”的正確方法。

活動準備

1.教學用書。

2.圖片和自制掛圖。

3.實物:黑、白色兵乓球各一個;長、短鉛筆各一支;大、小膠球各一個;方、圓塑料各一塊;厚、薄書本各一本 ;棉花和小石頭各一塊 。把每組的兩個物品紮成一紮。另外,大紙盒一個。

活動過程

一.魔術:變變變(目的是引起幼兒對學習的興趣)

1.我先出示右手的白色兵乓球,幼兒仔細觀察;經過動作處理後,我再示右手的兵乓球,這時顯示在幼兒面前的已經不是白色兵乓球了,而是黑色兵乓球。(自由上來摸一摸兩個球)

2.誰能說出這兩個球的名字(黑色兵乓球和白色兵乓球)

二.遊戲:摸寶貝(通過做遊戲讓幼兒自己去探索發現問題:哪些東西是相對的,從而感知“相反”的含義)

1.出示大紙盒,讓有興趣的幼兒上來摸一摸裏面的物品,每摸出一組東西,老師要求幼兒先仔細觀察,然後再找一找這組物品的不同點,最後請大家用自己的話把這組物品的特徵說出來(即:說相反詞)。讓幼兒依次摸完紙盒中的物品。

2.然後引導幼兒對剛纔的遊戲進行小結:像上面有着大小,長短、厚薄、輕重、方圓、多少,它們都是有着相反或相對意思的物物品,我們就把他們叫做相反。(人們把它們的名字叫做反義詞

3.在班裏找相反的事物。如:(我的書包大,你的書包小;我的鉛筆長,你的鉛筆短;我高,你矮。。。。。。)

三.比賽:連一連(強化 找相反)

1.示掛圖,看誰連得又快有對(每次上2人)

2.評一評:給優勢者貼上一個小星星。

四.示圖片 同位互說相反詞(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潛能,並進一步加深對“相反”的認識)

(白天對黑夜;笑對哭;上對下;冷對暖;來對回;有對無)

五.師生互動 說相反詞(師生互動,培養感情)

六.再次引導幼兒通過總結周圍的事物說說“相反”的含義。

七.拓展.

1. 面向你的家,你家左邊的鄰居是誰,右邊的鄰居又是誰?前面的鄰居是誰後 面的鄰居又是誰?(換位想一想說一說)

教學反思

1 .課前,我準備得很充分。

2. 能精心準備了相關的實物教具:如圖片、自制掛圖和遊戲中所要用到的物品等

3.教學思路清晰明瞭,教學結構嚴密,教學環節環環相扣。

4.在教學《找相反》的探索活動中,我首先通過讓幼兒去看、觸、摸、等獲得事物的有關信息後,再通過採用激趣、遊戲、連一連、自由說、師生互動、等一系列的活動來讓幼兒積極自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讓幼兒自覺地去探索發現,並大膽地去想象哪些東西是具有相對的特徵的,然後再讓幼兒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即說相反詞)。整節課讓幼兒在“玩"中學習,“趣"中練,“樂"中長才幹。“賽"中增膽識。也爲幼兒動手、動口、動腦,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創設了最佳情景,整節課始終以(找相反)爲主線,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這樣做不但使幼兒學到了新知識,而且還發展了幼兒的說話表達能力和想象力等,還激發了幼兒對學習的興趣,幼兒的潛能也得到了發揮。教學上也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5. 美中不足的是,在課堂上對個別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幼兒指導得還不夠到位。如果以後讓我再上這節課,我會更加努力地去創新,力求做到更好。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疊杯遊戲,提高幼兒手的動作靈活協調;

2、發展幼兒專注力,遊戲中與同伴協作能力。

3、通過小組合作,共同商量表達表現的形式,大膽表演。

4、體驗合作創編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杯子若干、音樂。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師:“今天,老師是來尋找超人寶貝的……”引入活動。

2、熱身操

幼兒在音樂伴奏與教師示範引導下,一起做熱身操。

3、主題遊戲:一起比一比

遊戲方式:

告知小朋友,疊杯口向下爲“蓋起來”反之爲“打開”;

每位小朋友將分得6只在身前“蓋起來”擺成一排;

當聽到教師口令“打開”,小朋友以最快速度將6只疊杯呈杯口朝上擺放;

當聽到教師口令“蓋起來”,小朋友則以最快速度將疊杯呈杯口朝下襬放。

4、變化遊戲:小金字

遊戲方式:

探索金字塔的搭建過程,師:小朋友們,見過金字塔嗎?今天,我們來用這6只杯子,搭個小金字塔,看誰像超人一樣最厲害。

小結:將6只疊杯依次向上搭起,第一排3只疊杯口向下擺放,第二排疊杯數量遞減依次向上搭起,依次類推。

5、歡樂遊戲:超人寶貝

遊戲方式:

(1)將幼兒分成男女兩隊,進行打開杯子和蓋住杯子的比賽。

(2)將幼兒分成男女兩隊,進行加蓋金字塔的比賽。

(3)將幼兒分成男女兩隊,進行設置障礙的比賽。

6、昇華遊戲:金字塔

幼兒學會協作共同搭建金字塔。

7、放鬆律動,自然結束。

【活動反思】

1.建構活動和體育活動的巧妙結合。小小紙杯具有輕便安全、可塑性強的特點,孩子喜歡用紙杯拼搭,所以我們通常是用在建構區。而毓芳老師此次將紙杯用作戶外體育活動的材料,通過豐富有趣的活動形式不僅促進了幼兒小肌肉動作的發展,也讓幼兒的大肌肉動作以及手眼協調等運動能力得到了提升。非常值得我們借鑑。

2.以遊戲的形式貫穿活動的始終,幼兒最不喜歡的是單調乏味的動作訓練,如何增加動作的趣味性?那創設遊戲化的活動情境是解決問題的最好途徑。此次活動通過搭建遊戲、反應遊戲、競賽遊戲等多種幼兒喜歡的遊戲方式,吸引幼兒主動參與其中。幼兒在不斷延伸遞進的遊戲情境中不知不覺地練習了基本動作,而且在這樣的遊戲情境中,精神集中力、遊戲積極性和挑戰精神被不斷地開發和挖掘。

3.設計合理。精心設計準備活動、不斷延伸遞進的遊戲活動、放鬆運動等環節,符合幼兒的運動特點,活動從易到難,從單手延伸到雙手,從個體探索走向團隊合作,讓幼兒真正體會到遊戲的樂趣並在愉悅的遊戲中完成整個教學目標。

當然,任何一個活動都不可能做到盡善盡美,都有需要不斷調整和完善的地方,比如:在師幼互動上,如何根據幼兒的現場反應進行有效的引導,還需要教師有更靈活的教育機智。

小百科:《疊疊樂》是一款經典的木製益智積木玩具,它的設計理念來源於古代漢朝的黃腸題湊木模,它簡單易玩,能鍛鍊人的手眼協調能力及意志力,而且能培養平衡力,同時積木搭放的過程也能提高耐性和自制力,可鍛鍊手部肌肉靈活應用,它適合成人使用,更可作爲家庭遊戲,來增進親子關係。如今,在普通家庭裏,隨處可見,它還是世界各地酒吧的經典玩具呢。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練習跳躍,發展彈跳力。

培養幼兒健康活潑的性格。

商討遊戲規則,體驗合作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袋鼠頭飾和硬紙卷每個幼兒各一個。

活動過程:

一、帶領幼兒進行簡單的準備活動。

師:我們來運動運動吧!(教師帶領幼兒跑着走圓圈,練習走圓)

二、進行活動

1、引出活動。

師:你們知道袋鼠怎麼跳的呀?來,一起學一學吧!(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學習袋鼠跳)袋鼠們跳的真好!這麼多的袋鼠,你們說他們會發生爭鬥嗎?那他們是怎麼發生爭鬥的呢?那今天我們就來玩一個袋鼠相鬥的遊戲吧!聽一聽這個遊戲是怎麼樣玩的吧!

2、講解遊戲規則。

參加遊戲的幼兒每二人爲一對,面對面站好(相隔約2米),兩臂前伸,兩隻手的手腕自然下垂,兩腿夾住紙卷(在膝蓋上面)。比賽開始,兩人都向前蹦跳,並用手掌推對方手,邊跳邊推,哪方在跳中夾着的紙卷落地了,就爲失敗的袋鼠。

規則及注意事項:不可用手去扶正兩腿夾的紙卷;要求幼兒五指併攏用手掌推對方。

3、進行遊戲。

4、評價遊戲,

5、帶領進行放鬆活動,結束活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增強幼兒 手工製作能力,充分運用所學的點、線、圈、等簡單繪畫技巧裝飾桔殼。

2、幼兒間相互欣賞作品。肯定幼兒的表現並鼓勵。增強幼兒信心!

3、提高幼兒環保意識!

4、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後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5、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平時的添畫是平面的,而桔殼是立體且滑的,初次嘗試這種添畫對孩子的已有技藝又是一個挑戰

活動準備

掏空桔殼若干、

廢棄的:絲帶、塑料袋、筷子、牙籤、毛線。

彩色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情境創設:《送我回家》主要內容是馬路上的的桔殼求救收留它,於是好心人帶上它,走着走着,筷子求救收留它,也帶上,這樣又遇到塑料袋---------(滲透環保教育)。

二、引導幼兒觀察我們所收留的材料,並啓發幼兒發揮想象力。

提問:漂亮的桔殼像什麼?

(飯碗,菸灰缸、小船、帽子、----)

桔殼和筷子一起又可以變成什麼?做一做,想一想。

(傘,蘑菇,車輪--------)

桔殼和牙籤一起變什麼?

(刺蝟,烏龜,-------)

桔殼和毛線,塑料袋一起可以變什麼?

(桔燈,一串燈籠----)

這些材料任意組合變成什麼?

(----------------------- )

三、幼兒利用所準備的材料,自己選喜愛的材料做一做。(也可以兩個三個小朋友合作)

老師巡迴幫助有困難的孩子,並進一步引導。

注意使用材料的安全,筷子不要戳到他人,小心牙籤戳手等等

四、引導幼兒用彩色記號筆給部分需要補充的物件添畫

體驗立體,光滑材質上畫畫。

並總結這技巧:因初次嘗試畫簡單的線,點就好。慢慢畫。

五、幼兒大膽用完整的語句介紹自己的作品。大家互相欣賞。並鼓勵幼兒繼續加油!

六、結束活動

我們大家一起來把我們的作品展示出來,就是裝飾我們的活動室。

教學反思

這堂課所選材料是廢棄物品,很有特點和可取性,所設計適合幼兒年齡特點,他們的興趣很濃的。突破幼兒平面做畫。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重點指導夾球跳,發展夾球前進跳的能力和身體的靈敏性。

2.繼續激發自由玩球的興趣。

3.喜歡參與遊戲,體驗。

4.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

道具準備:

氣球若干、打氣筒

遊戲玩法:

幼兒與家長兩兩合作用肚子或後背將氣球夾住走到終點後回到起點,氣球不丟就可得獎。

遊戲規則:

小班幼兒將1只氣球夾在大腿內側,雙腳起跳,將球運至終點就可得獎。

活動反思

活動過程中,我儘量讓幼兒多體驗,努力給與幼兒更多的活動空間,營造寬鬆、自主的活動氛圍,讓幼兒積極、充分的運動,使幼兒在活動中獲取經驗,提高能力。通過本次遊戲活動,培養了孩子們勇敢、堅強的優秀品質和主動與人合作,自主創新的意識,提高了身體的靈活、協調性。整個活動過程孩子們都積極地參與,主動性很強,合作意識也很強,大多數孩子們都能遵守遊戲規則,注意與同伴友好地合作,孩子們在玩遊戲的同時學會了不用工具就能很好地收拾體育器材,老師非常開心。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感知我們的房子越造越好,感受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

材料環境創設:

電腦演示文稿製作(內有房子的發展史、現代的家居房子)

設計思路: 在探索"我是人"的過程中,孩子們領略了天安門、長城的雄偉、嘉定法華塔的古老等,從中感受到了建築的魅力,對建築產生了初步的感知興趣。由此,衍生出了"我們的城市"中第一個版塊"老房子、新建築"這個內容。圍繞活動總目標中"體會城市建設的不斷變化,感受我們的家鄉越來越美麗"這個目標,我選擇了"越造越好的房子"這個題材,藉助房子演變的過程,讓幼兒感受到我們生活的積極變化,從而實現情感上的一個提升。在這個活動前,我曾經帶孩子們參觀了我們徐行地區的一些民居,看到了一些老房子、新建築,有過一定的比較,也通過家園聯繫的方式,佈置了請家長帶孩子去觀察周圍民居的要求。最後我們的孩子居住的房子大多爲外地借住在這裏的,因而他們居住的環境和房子並不是很好,很多是平房,當看到一幢幢樓房時,都說:"真高呀!""真漂亮呀!"等,人人都有一種想要居住在高樓裏的願望,這也是我們活動開展的一個已有的經驗基礎。

活動流程:

1、談話引出:由前次參觀建築活動引出欣賞文稿中的各種居住建築。

(由於有了參觀的經驗,活動切入很快。)

2、觀察比較:

(1)逐一觀看山洞房、茅草房、無門窗的磚房、有門窗無水管設施的房子。有了自來水的房子、樓房、別墅,引導幼兒觀察各間房子的進展,優缺點,教師根據及時幫助用語言提升經驗,如:"房子越來越高了"等。

孩子在觀察的過程中,能結合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在教師引導下比較性地對各種房子的優缺點進行討論和闡述,在幼兒發表自己的看法的時候,我也及時地抓住了一些亮點進行提升,如:孩子講到磚房比茅草房牢時,我就說:"原來房子越來越堅固了",講到現在丫頭的房子用了琉璃瓦時,我就說:"原來在造房子的材料上也越來越好了,先進了"等等,用語言的形式,將房子演變的越來越好的特點給突現了出來,讓孩子意識到"越來越好"的這種感覺,也是一種小階段的經驗提升。)

(2)觀看房子發展比較圖,引導幼兒用"越來越"的句式對房子的變化進行。

(這個句型很適切地將語言的練習整合了進去,在發展幼兒語言的同時,引導孩子對剛纔的觀察自己進行提升,我認爲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3)欣賞一些現代的房子建築,體會我們現在的房子更好了,生活越來越美了。

(孩子們看着那些很現代的富有美感的民居建築,不由地發出感嘆:"真漂亮!""真好看"……,我想這就大到了我原來用這個環節的目的,他們體會到了一種美,拓寬了自己的經驗和視野)

3、想象內化:引導幼兒表述;如果自己家要造新房,你希望是什麼樣的?

(在這個環節上,我發現在老生和新生的身上他們的表現明顯不同,老生注重想象的東西,新生注重的是一個較現實性的東西,老生說的是一些生活中不存在的"如飛行的房子、會走的房子等",新生說的是"要有衛生間,要有樓房,要粉刷得無顏六色"等,都是與實際生活有關的,一些孩子還說到:"希望造高到可以從上海看到老家的高樓,這些都是來自於幼兒自身經驗的設想,很貼切他們的實際生活。)

教學反思:

一、從活動中孩子獲得的發展來看我認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通過逐一觀察文稿,孩子中對於房子由最早的山洞開始到現在的別墅的演變有了一個初步簡單的認識,在認知上有了一個概括的感知。同時在感知觀察中,幼兒用了比較的方法,對前後不同的房子進行比較,思考他們的優缺點,提己的看法和建議,獲得的是思維性的發展。

2、情感的體驗和語言的運用:在觀察比較的過程中,孩子們真切地感知到了房子的不斷變化,從而感受到了我們生活的一個積極性的轉化,獲得了一種積極的情感,這也是整個活動的主要目標。結合這個目標和活動,我插入了一個語言的引導,即用"越來越"的句式來描述自己看到的房子的變化,這個句式的練習並不是很機械化的單純的練習,而是在孩子一次次比較後自然衍生的,不僅是語言的豐富,更始對幼兒比較認識的結果的一個,它形象清楚地把孩子的感知展示了出來。所以,我認爲這個詞彙的選擇也是活動重要併成功的一個部分。現代房子文稿的演示同樣是對孩子情感的一個提升,在感知房子越來越好的基礎上,讓孩子看一些很美的很先進的房子是對幼兒感知的在引導和進一步昇華,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二、活動中幼兒的差異性思考:

活動中有爭議的地方,即最後的想象環節願意是激發一種美好積極的追求體驗:第一次的試教對象是本學期新來的一部分孩子,我們讓孩子來設計"自己將來如果造房子的話,可以設計什麼樣的房子",結果孩子們都從自己的已有經驗出發,只是圍繞自己看到的好的房子在說,並沒有在大膽新奇的想象上,考慮到主題的開展也還不深,讓孩子設計想象可能有些難了,就在第二組教學時改爲想象"自己家中如果造房子的.話想要什麼樣的房子"。結果第二批孩子卻與前一批截然不同,他們是老生,在思維上要較前一批孩子活躍,請他們想象自己現實中可以造的房子時,他們反而想出了新奇的"飛機房"、"汽車房"等,這個現象,也讓我再次體驗到教師在面對不同層次孩子時,提問需要注意的一個適切性。

三、活動在細節上的問題:

這實質上是一個談話活動,作爲一個談話活動,教師在教育的隨機性上要更強些,要及時對幼兒的表達作出處理和引導,在一些細節引導上我處理得不是很恰當,如;有一個幼兒說:"樓房有陽臺,可以在夏天的時候乘涼用。",我的即時反應是"夏天那麼熱,到陽臺上乘涼不會舒服",就將話題引導了"冬天曬太陽才舒服呢!"否定了他的說法,其實他的說法也是有道理的,夏天的晚上坐在陽臺上,看星星月亮,吹吹風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作爲一個教師,要善於從孩子的角度理解問題,爲孩子的看法尋找合理的解釋,這就是這個小小的細節帶給我的思考。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會帶有感情地朗誦兒歌。

2、幫助幼兒理解兒歌的基本內容。

3、激發幼兒熱愛國旗的情感。

4、初步瞭解國旗的特性。

5、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二、活動準備

1、國旗一面(可以自制)。

2、有關升國旗的圖片。

3、音樂《國旗多美麗》錄音磁帶、錄音機。

4、根據兒歌內容自制簡易圖片:國旗、金色的星、天空和小朋友。

5、紅色蠟光紙,筷子。

三、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教師將國旗掛在教室選定的牆面上。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認識它嗎?”

教師:“這是我們國家的國旗。”

2、請幼兒說一說國旗的樣子。

教師:“國旗是什麼樣子的呢?誰來告訴我?”

(引導幼兒會用“那是……”“這是……”句式互相提問和回答。)

(二)展開部分。

1、教師引導幼兒一起觀察國旗,看看國旗有哪些特徵。

教師:“國旗又叫五星紅旗,大家知道爲什麼嗎?”

(注意從圖形以及圖形顏色等方面引導。)

2、感受兒歌,學習兒歌。

教師:“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美麗的國旗,老師想起了一首好聽的兒歌,你們想學嗎?”

教師富有表情地朗誦兒歌並適當配上動作。

(內容展開速度要慢,動作要形象化。)

3、請幼兒繼續感受兒歌,並理解其內容。

教師:“兒歌的名字叫什麼?”“什麼紅紅的?什麼黃黃的?”“升到哪裏高高的?誰的心中甜甜的?”

(幼兒回答後,教師要總結並完善句式結構和內容。)

4、用遊戲的形式鞏固兒歌內容。

教師:“小朋友,我們玩一玩我說你找的遊戲,好嗎?”

玩法:

(1)、教師將圖片排放在桌子上,幼兒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挑出相應圖片,挑選圖片最快的幼兒將獲得教師的獎勵(小紅花)。

(2)、將幼兒分成小組,每組4位小朋友。

(圖片有國旗、金色的星星、天空和小朋友。)

(三)結束部分。

師幼一起朗讀兒歌《國旗,國旗》,鼓勵幼兒帶有感情地朗讀。

四、活動延伸與拓展

1、在社會領域進一步認識國旗,在音樂和美術活動中進一步培養幼兒熱愛國旗的情感。

2、教師組織幼兒一起升國旗,唱國歌,製作五星紅旗等。

五、溫馨提示

1、教師要收集有關國旗、國徽、中國地圖以及關於北京內容的圖片與文字資料。

2、學習這首兒歌時,教師應注意幫助幼兒樹立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這樣有利於幼兒把握兒歌情感。

3、將兒歌內容貼在語言區角里,以便於幼兒繼續朗誦和理解。

4、製作國旗的基本辦法:教師將事先剪好的長方形紙和五角星擺放好,先請幼兒把五角星放在正確的位置上,然後請幼兒把五角星粘在紅色蠟光紙上,最後一步用筷子做國旗的旗杆。教師可幫助能力差的幼兒。

課後反思:

本教案力求通過富有吸引力的教學過程,採用“動”的方法,貫徹“樂”的原則,達到“愛”的目的,引導幼兒積極參與、體驗,使幼兒成爲教學的主體,以達到這節課的教育目標。這節課主要有如下的特點:

一是通過適當的發問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引導幼兒通過積極主動地參與老師精心準備的教學活動,來獲取知識。教學過程中,兒歌、動畫、錄像、小活動等,幼兒在學習中,樂此不疲,積極主動地思考、動手,既讓幼兒學到了知識又增強了幼兒愛國主義情感。

二是教師在知識領域的培養中,對具體的問題沒有具體去解釋,而是引導幼兒通過親身體驗參與,獲得感性認識,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讓每個幼兒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成就感。

三在教學方法上,能根據幼兒的認知的特點來合理的設計教學環節,事實證明本節課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小百科:國旗(National flag)是國家的一種標誌性旗幟,是國家的象徵,它通過一定的樣式、色彩和圖案反映一個國家政治特色和歷史文化傳統。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瞭解自助餐中菜餚的擺放規律及用餐常規(如:歸類擺放、自主選擇、少計量多選次、不剩飯菜)。

2.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包括輕拿輕放物品;食品不掉地、不造成浪費;不貪吃、不挑食;食物搭配合理),愛惜廚師、農民的勞動成果。

3.體驗自助餐的休閒自在。

活動準備

1.課前帶幼兒參觀大酒店的自助餐,請服務員介紹有關知識。

2.準備好菜餚、水果、點心、飲料等食品;碗、勺等餐具。

3.輕音樂磁帶、食物圖片。

活動一:看看講講

一、通過回憶,引起幼兒的興趣。

上次,老師帶你們一起參觀了××酒店的自助餐,你們看到了什麼?懂得了什麼?(幼兒自由交流)

今天我們來欣賞品嚐一下幼兒園的自助餐。

二、欣賞菜餚的色、香,瞭解食品的分類及營養搭配知識。

1.欣賞食物①幼兒參觀、欣賞,自由交談(提醒幼兒不要碰翻食物)。②提問:你看到了什麼?是什麼顏色的?有何營養?聞上去是什麼味道?

2.食物分類

導語:這些食物如何擺放纔能有規律一點,以便讓人選擇。

①?? 兒自由商量分類的方法;

②集體交流:哪些食物應放在一起,爲什麼?

(歸類:點心類、水果類、素菜類、葷菜類、飲料類)

3.營養搭配知識

導語:這麼多好吃的東西,該怎麼吃?

①?? 助圖片進行擺放,瞭解葷素搭配、幹稀搭配、主副食搭

配等原則。

②瞭解主副食、水果、飲料等食品選用的先後次序。 提問:用餐時,應先吃什麼,後吃什麼?爲什麼?

幼兒小組討論,集體交流。

③個別示範,師生評議(配圖片)。

提問:你想吃些什麼?

(個別幼兒擺圖片並介紹)

集體評評:他還有哪一類東西沒吃到?(對偏食現象進行糾正) ④全體幼兒操作,兩人一組,相互糾錯。

三、激發幼兒愛食堂人員、炊事員、廚師、農民的情感。

提問:這些味道鮮美、色彩漂亮的食物是誰做出來的?是誰種植或飼養出來的?

那我們吃飯時應注意些什麼?(節約糧食,不剩飯菜,不掉米粒等)

四、討論自助餐的使用常規和進餐要求

1.學習自助餐的使用常規。

提問:在用自助餐時要注意些什麼?

①?? 多不擁擠,互相謙讓。

②輕拿輕放用具。

③食物夾子不混用,夾子夾食物時要夾牢,不掉在地上。 ④取少量,用完後再添加。

⑤不貪吃某一種食物,多吃了會不消化,影響身體健康。 ⑥所選食物儘量做到面廣。

2.給圖片判斷正確與否,在正確的圖片上貼上“★”,做完後交流,並說說爲什麼。

活動二:享用自助餐

一、就餐前準備工作

幼兒洗手,拿碗盆取飯菜。提醒幼兒互相謙讓,不霸道,不搶物品,餐具、食物不掉地。

二、幼兒就餐b(輕音樂相伴)。

1.教師注意營造愉快的進餐氛圍,保證幼兒良好的情緒。

2.提醒幼兒:細嚼慢嚥、吃完自己所選的食物、選擇食物的面要廣。

3.每組將骨頭等廢物放入一個盆內、不亂扔,養成好習慣。

三、整理用具、飯後漱洗。

1.收拾桌面,將骨頭、掉落的飯粒等廢物倒入垃圾箱。

2.將碗、筷輕輕放入盆內。

3.漱口、擦嘴。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學習用中鋒、側鋒的方法畫青蛙與蝌蚪。

2、能用圖形組合的方法畫出青蛙的各種動態。

活動準備:

各種顏色的水粉顏料,幼兒美術用書

活動重點:中鋒與側鋒的運用

活動難點:用圖形組合的方法畫出青蛙的各種動態。

活動過程:

1、引發興趣:教師引出話題--春天的時候,青蛙們從泥土裏鑽了出來,讓我們和它們一起做遊戲吧!請幼兒模仿青蛙捉蟲、游水、跳躍等動作。

2、自由討論:教師提出問題--青蛙喜歡生活在什麼地方?它會做些什麼事情?教師小結:青蛙生活在陸地與水裏,喜歡捉害蟲,它的本領真大呀!

3、教師講解:教師示範畫青蛙,重點講解怎樣運用不同的筆鋒表現青蛙。

教師示範後請幼兒區別不同的筆法。中鋒--青蛙的腿、蝌蚪、荷花花瓣。側鋒--身體、荷葉。

幼兒作畫:請幼兒根據自己的想象,構思青蛙的家。

請幼兒注意構圖要獨特,畫面要豐滿。請幼兒欣賞同伴的作品。請幼兒介紹自己給青蛙設計的家。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0

設計意圖: 《打字機》是美國著名作曲家萊羅爾·安德森受到辦公室裏打字機發出的“嗒嗒”擊鍵聲和換行時的“叮”聲的啓發而創作的管絃樂曲。在樂曲中作者獨具匠心地用真正的打字機作爲節奏樂器,並採用頓音形式奏出均勻連續的八分音符,單純而輕快,與伴奏聲部打字機急速的擊鍵聲、連續三小節後出現的鈴聲以及推動機頭的咔嚓聲等交織在一起,將我們習以爲常的生活中的聲音幻化成了奇妙無比的音樂,描繪了辦公室裏忙碌的人們愉快工作的情景,帶給人們獨特的音樂感受與體驗。

怎樣讓幼兒感受生活中聲音的美妙和勞動的快樂呢?怎樣才能讓幼兒有興趣、主動地傾聽音樂,感受及體驗音樂的風格和音樂的感染力呢?我通過遊戲方式讓幼兒在循序漸進的環節中仔細地聽辨音樂,並通過多種感官來感受樂曲的詼諧有趣以及樂曲蘊含的積極面對工作和生活的態度。

在具體組織這個活動時,我特別注意以下兩點:(1)給予幼兒充分自主的學習機會。在整個音樂欣賞活動中,教師不是直接告訴幼兒答案,而是讓他們帶着思考,反覆地傾聽、辨別音樂,逐漸形成仔細傾聽、大膽猜測、嚴謹做事的習慣。(2)讓幼兒多通道參與欣賞活動。教師主要引導幼兒用肢體表演的方式,不斷地與音樂互動,循序{靳進地進行欣賞。幼兒遇到困難時,教師及時巧妙地給予提醒,以支持、引導孩子們順和參與活動,達成教學目標。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中快速敲打打字機時的輕快感,體驗樂曲所表現的忙碌而快樂的工作情景。

2、初步瞭解樂曲結構,能準確判斷乾脆、利落的裝飾音“唰”,體驗其趣味性。

3、能安靜傾聽音樂和要求,協作進行遊戲。

活動準備:

1、從土豆網搜索音樂《打字機》並根據需要剪輯。

2、幼兒有站成方陣的經驗。過程:

一、完整欣賞,引入課題 師:我帶來了一首曲子,你們聽一聽,然後告訴我它讓你想到了什麼或想做什麼。

幼:我聽到好像有^在舌揀西。

幼:讓我感覺想跳舞。

師:你們說得都不錯。這首曲子聽起來很輕快,它告訴我們給我們寫童話故事的作家正在用打字機開心、忙碌地工作着。

二、逐步欣賞,理解內容

1、聽“節奏”打字。

師:在剛纔的音樂中,有沒有什麼地方讓你聽起來感覺是作家們正在忙碌地打字?(幼兒自由表達。)

師:現在,請你們再次仔細聽音樂,待會兒告訴我,你發現作家們用打字機工作的時候發出了哪些特別的聲音。

幼:我發現有“嗒嗒嗒嗒”的聲音。我爸爸在打電腦時,電腦鍵盤就會發出這種聲音。

幼:我發現有像餐廳營業員收錢的聲音。收錢的阿姨一按鍵,裝錢的盒子就會“唰”的一下跑出來。

幼:對。我在超市的收銀臺也聽到過這種“唰”的聲音。

師:嗯!你們說得不錯!這些作家忙碌地工作,不斷地敲打打字機,發出了“嗒嗒嗒嗒”的聲音。

師:在音樂中作家一直不停地在打字、工作嗎?有沒有間斷過?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引導幼兒聽出其中有間斷。)

師:其實作家工作的時候也跟你們做事情的時候一樣,要先看一看、想一想再做,想好一部分就做一部分。所以打字時也是打打停停,停停打打的。

師:現在請你們當作家。聽着音樂來打字、工作,需要停的地方就停下來。

師:接下來我和你們一起聽着音樂玩個小遊戲。你們當作家敲擊鍵盤,我當打字機“嗒嗒嗒”地動,當作家因爲思考而停下來時,打字機也要停下來。

2、找“唰”和“叮”音。

師:作家用打字機把作品一點一點打出來,沒過多久就打滿了一頁,接着又開始打新的一頁,就像我們看書一樣。要一頁一頁地翻。

師:在音樂中作家是在什麼地方開始打新的一頁的呢?你們聽出來了嗎?

幼:我聽到有像翻書一樣的聲音。

師:什麼樣的聲音?能模仿一下嗎?

幼:“唰唰唰”的聲音。

師:是嗎?我們一起再到音樂裏去找一找。請你們一邊聽音樂。一邊做打字和翻頁的動作。

(教師觀察發現少數幼兒表現翻頁動作比較準時,與音樂匹配,但大部分孩子或提早或延遲。)

師:剛纔你們做動作的時候,我發現有些小朋友找準了“唰”的翻頁聲,也就是說聽到“唰”的聲音就做翻頁動作,但有些小朋友的動作做早或做遲了,沒有找準。你覺得是什麼原因或什麼困難讓你不容易找準?

幼:我覺得音樂太快了,所以沒有找準。

師:哦,看來我們在聽的時候要集中注意力才行,不然就找不準。

幼:我沒聽到。

師:找不到沒關係,多聽肯定會有新發現。我提醒你們仔細聽一聽,當翻頁聲“唰”出現的時候,有沒有什麼特別的聲音提示?(幼兒再次聽音樂。)

幼:我找到了。

師:給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麼找到的?

幼:我聽到翻頁之前有“叮”的一聲。

幼:對,“叮”的一聲響之後,才“唰”地翻頁的。

師:我們再來聽聽看,是不是“叮”這個聲音出現後纔有“唰”的翻頁聲。

師:這次大家都聽到“叮”的聲音了嗎?

幼:聽到了。

師:仔細聽果然有發現,原來要找準“唰”音是有技巧的。只要打滿一頁,打字機就會像鬧鐘一樣發出“叮”的提示,提示我們這頁打好了,要趕快“唰”地翻新頁了。

師:現在我們來玩個遊戲,我來模仿提示音“叮”,你們聽到“叮”的提示就趕快翻頁,能行嗎?(教師哼唱樂曲,幼兒練習。)

三、完整體驗,協同遊戲

1、學當作家打字。

師:你們想不想在音樂中“叮”的提示下,當小作家打出好聽的故事呢?請你們邊思考邊打字。聽到提示音“叮”就趕快翻頁。(幼兒隨音樂完整表演。)

師:你覺得當小作家快樂嗎?當我們做完一件重要的事情時心情會怎麼樣?你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

師:當音樂中的“叮”警示音一響,你們就邊快速換新頁邊一起喊“耶”,以表示慶賀。

2、舉辦打字機舞會。

師:你們這些小作家真不錯!現在我也想過把作家癮。我來當作家,你們站成方陣當打字機。我敲擊鍵盤,你們就不斷地動;我思考,你們就停止。當打完一頁時,你們就和着音樂發出“叮”的聲音,提示我該換新頁了。這時我就馬上換頁,繼續遊戲。我們來試試吧!(幼兒隨音樂協同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