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教案《好玩的空氣》4篇

幼兒園教案《好玩的空氣》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4W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教案《好玩的空氣》,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教案《好玩的空氣》4篇

幼兒園教案《好玩的空氣》1

設計意圖:

新《綱要》中明確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空氣是一切生物生存的必要條件,空氣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每天都在與空氣做零距離的接觸,讓孩子瞭解空氣感受空氣的存在,具有一定的教育價值,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能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另外,教育資源來源豐富,又能給幼兒一個實際操作的機會,讓幼兒在講講做做玩玩中,可以獲得切身的體會。因此,我便設計了這節自然主題教育活動《好玩的空氣》,讓幼兒通過活動感知空氣的特性,通過動手動腦操作實驗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培養幼兒從小就有保護環境的意識

活動目標:

1、感知空氣是沒有顏色、沒有味道、看不見摸不着的特點,知道我們周圍到處都有空氣。

2、能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學習探索空氣的簡單方法。激發幼兒探索慾望,培養幼兒對科學實驗的興趣。

3、培養幼兒關心和保護環境的意識。

重點難點:

重點:感知空氣是沒有顏色、沒有味道、看不見摸不着的特點,知道我們周圍到處都有空氣。

難點:能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學習探索空氣的簡單方法。

活動準備:

1、玻璃杯、玻璃缸;

2、毛巾一條;

3、背景音樂;

4、袋子、氣球。

活動過程:

(一)魔術導入。

1、教師:小朋友們好,今天老師要變個魔術,你們想不想看啊?那小眼睛可要看仔細了!

2、教師:這是什麼?(毛巾)是乾的還是溼的呢?來,小朋友用手摸一摸。是什麼樣的毛巾啊?是塊乾毛巾。

3、教師:這是什麼呀?(杯子)老師現在要把毛巾放到杯子裏面,然後把杯子直直地倒放在水裏,你們猜一猜毛巾會不會溼?(請你說一說)

4、教師:那我們取出來看一看,溼了沒有呢?小朋友用手摸一摸,溼了沒呀?(沒有)咦,真奇怪,毛巾明明是放在水裏的,卻沒有溼,是不是很神奇呢?

(二)引出空氣原理。

1、教師:老師再來變一個魔術,這是什麼?(毛巾)這是什麼?(杯子)我們也要把毛巾放進杯子裏面,這次老師是斜斜地放進水裏,小朋友仔細觀察哦。看一看會發生什麼現象。(氣泡產生)小朋友,猜一猜毛巾有沒有溼呢?(請你說說看)

2、教師:到底毛巾溼了沒有?讓我們取出來看一看,我用手扭一扭,溼了沒有?(溼了)爲什麼會溼了呢?

3、教師:這一次啊,老師的杯子是斜斜地放進去的,斜斜地放杯子裏面有空氣,空氣跑出來了,小朋友說一說什麼跑進去了?(水)空氣跑出來了,水就跑進去了,所以我們的毛巾就會溼了。而第一次沒有溼,是因爲空氣跑出來了沒有?(沒有)所以毛巾是乾的。剛纔老師給小朋友變了兩個關於空氣的小魔術,好看嗎?

(三)身邊捕捉空氣,初步感知空氣。

1、教師:那麼空氣它在哪裏呢?它又是一種什麼樣的東西呢?接下來我們來做一個實驗。小朋友看,這是什麼?(袋子),我要用袋子去捉空氣,看看老師是從哪裏捉到空氣的(用袋子從桌子底下捉了一袋)我捉了一袋空氣,你們說一說我是從哪裏捉到的呀?

2、教師:老師捉了一袋子的空氣,你們也想來捉捉空氣嗎?老師幫你們每人準備好了一個袋子,都有了嗎?現在我們把袋口張開,來捉捉空氣,捉好後要捏緊袋口,舉起來,我看看,誰捉空氣又多又快?(表揚幼兒)

3、教師:現在我們把袋口慢慢張開,用眼睛看一看空氣,你能看得見裏面的空氣嗎?(看不見)對,空氣是看不見的。那麼袋子裏的空氣有顏色嗎?(空氣是沒有顏色的)

4、教師:(用同樣的方法來捕捉)袋口張開,用你的小鼻子聞一聞空氣是有沒有味道的呢?(對,空氣是沒有氣味的)用你的小手伸進袋子裏去摸一摸,能摸到空氣嗎?(空氣是摸不到的)

(四)周圍捕捉空氣,加強對空氣的認知。

1、教師:我們到別的地方去捉空氣好不好?試試能不能捉到空氣?(帶領幼兒到各個地方捉空氣,播放背景音樂)

2、教師:好,請小朋友把袋子收回來,我請小朋友互相說一說你是從哪裏捉到空氣的?(你告訴旁邊的小朋友在哪裏捉到空氣的,自由發言)

3、教師:好了,你們剛纔是不是在各個地方都捕捉到了空氣啊?那麼你們說空氣能看得見嗎?有顏色嗎?有味道嗎?摸得着嗎?

教師總結:原來我們周圍到處都有空氣,空氣是沒有顏色,沒有味道,看不見也摸不着,因此小朋友通常認爲我們周圍沒有的東西,實際上空氣是的確存在的。我們用小手扇一扇空氣,有什麼感覺?說明空氣是存在的,流動的。

(五)與空氣寶寶做遊戲。

1、教師:小朋友們玩過氣球嗎?(玩過)今天老師也請你們來玩氣球,高興嗎?不過,你們先想一想,怎樣讓氣球變大呢?

2、教師:如果氣球小說明我們吹進去的空氣是多還是少呢?老師給小朋友每人準備了一個氣球。(幼兒操作,個別指導)吹好了以後捏緊你的氣球。

3、教師:我們來比一比誰的氣球最大,說明他吹進去的空氣最多。誰的氣球最小,說明他吹進去的空氣最少。好了,氣球寶寶累了,我們讓它在邊上休息一下。

(六)保護空氣,爭做環保小衛士。

1、教師:現在老師和小朋友來做一個實驗,把你的嘴巴閉上,再把你的鼻子捂起來,我請小朋友來說說是什麼感覺?是不是不舒服的感覺呢?爲什麼會有不舒服的感覺?

教師小結:因爲我們把嘴巴閉上,把鼻子捂起來,空氣就不能進入我們的嘴巴和鼻子裏,我們就不能進行呼吸了。所以我們就會感覺喘不過氣來,非常難受,你們說我們人需不需要空氣呀?

2、教師:我們人需要空氣,動物呢?花草樹木呢?它們也需要空氣,凡是有生命的地方都需要空氣。如果沒有空氣會怎麼樣呢?會無法生存。

3、教師:我們雖然離不開空氣,我們需要怎樣的空氣呢?是乾淨的空氣還是受到污染的空氣呢?如果我們吸進了不乾淨被污染的空氣就會生病,對我們的身體就不好,所以小朋友們要保護好我們的空氣,保護好我們的環境。垃圾能不能亂扔,能不能隨地吐痰,爸爸抽菸了,我們應該怎麼對他說?我們還可以怎麼做呢?我們來看一看別人是怎麼做的好不好?小朋友說說他們在做什麼?(幼兒說一說)他們在做環保小衛士,來保護我們的環境,讓我們的空氣更加清新干淨,我們吸入乾淨的空氣,我們的身體纔會棒棒的,身體纔會健康。

活動總結

本次活動《好玩的空氣》通過看得見的實驗和遊戲,讓幼兒親子體驗空氣力量的存在。爲了能有序的進行活動,我在活動場地安排上進行了調整,設爲第一活動區和第二活動區,利用場地的標記讓幼兒熟知遊戲規則,能有序的、有目的的進行探索。爲了增加活動的趣味性,激發孩子的探究慾望,我通過設計的三個遊戲環節,幫助幼兒發現,感知空氣力量的存在。在幼兒自主的探究中,引導幼兒發現空氣的祕密。從活動現場來看,我覺得遊戲環節還是有點凌亂,需要做適當的調整。教師的語言還要更加遊戲化、情景化,帶領孩子們玩起來。

幼兒園教案《好玩的空氣》2

活動目標:

1、感知空氣是沒有顏色、沒有味道、看不見摸不着的特點,知道我們周圍到處都有空氣。

2、能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學習探索空氣的簡單方法。激發幼兒探索慾望,培養幼兒對科學實驗的興趣。

3、培養幼兒關心和保護環境的意識。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玻璃杯、玻璃缸、毛巾、背景音樂、袋子、氣球

活動過程:

(一)魔術導入。

1、教師:小朋友們好,今天老師要變個魔術,你們想不想看啊?那小眼睛可要看仔細了!

2、教師:這是什麼?(毛巾)是乾的還是溼的呢?來,小朋友用手摸一摸。是什麼樣的毛巾啊?是塊乾毛巾。

3、教師:這是什麼呀?(杯子)老師現在要把毛巾放到杯子裏面,然後把杯子直直地倒放在水裏,你們猜一猜毛巾會不會溼?(請你說一說)

4、教師:那我們取出來看一看,溼了沒有呢?小朋友用手摸一摸,溼了沒呀?(沒有)咦,真奇怪,毛巾明明是放在水裏的,卻沒有溼,是不是很神奇呢?

(二)引出空氣原理。

1、教師:老師再來變一個魔術,這是什麼?(毛巾)這是什麼?(杯子)我們也要把毛巾放進杯子裏面,這次老師是斜斜地放進水裏,小朋友仔細觀察哦。看一看會發生什麼現象。(氣泡產生)小朋友,猜一猜毛巾有沒有溼呢?(請你說說看)

2、教師:到底毛巾溼了沒有?讓我們取出來看一看,我用手扭一扭,溼了沒有?(溼了)爲什麼會溼了呢?

3、教師:這一次啊,老師的杯子是斜斜地放進去的,斜斜地放杯子裏面有空氣,空氣跑出來了,小朋友說一說什麼跑進去了?(水)空氣跑出來了,水就跑進去了,所以我們的毛巾就會溼了。而第一次沒有溼,是因爲空氣跑出來了沒有?(沒有)所以毛巾是乾的。剛纔老師給小朋友變了兩個關於空氣的小魔術,好看嗎?

(三)身邊捕捉空氣,初步感知空氣。

1、教師:那麼空氣它在哪裏呢?它又是一種什麼樣的東西呢?接下來我們來做一個實驗。小朋友看,這是什麼?(袋子),我要用袋子去捉空氣,看看老師是從哪裏捉到空氣的(用袋子從桌子底下捉了一袋)我捉了一袋空氣,你們說一說我是從哪裏捉到的呀?

2、教師:老師捉了一袋子的空氣,你們也想來捉捉空氣嗎?老師幫你們每人準備好了一個袋子,都有了嗎?現在我們把袋口張開,來捉捉空氣,捉好後要捏緊袋口,舉起來,我看看,誰捉空氣又多又快?(表揚幼兒)

3、教師:現在我們把袋口慢慢張開,用眼睛看一看空氣,你能看得見裏面的空氣嗎?(看不見)對,空氣是看不見的。那麼袋子裏的空氣有顏色嗎?(空氣是沒有顏色的)

4、教師:(用同樣的方法來捕捉)袋口張開,用你的小鼻子聞一聞空氣是有沒有味道的呢?(對,空氣是沒有氣味的)用你的小手伸進袋子裏去摸一摸,能摸到空氣嗎?(空氣是摸不到的)

(四)周圍捕捉空氣,加強對空氣的認知。

1、教師:我們到別的地方去捉空氣好不好?試試能不能捉到空氣?(帶領幼兒到各個地方捉空氣,播放背景音樂)

2、教師:好,請小朋友把袋子收回來,我請小朋友互相說一說你是從哪裏捉到空氣的?(你告訴旁邊的小朋友在哪裏捉到空氣的,自由發言)

3、教師:好了,你們剛纔是不是在各個地方都捕捉到了空氣啊?那麼你們說空氣能看得見嗎?有顏色嗎?有味道嗎?摸得着嗎?

教師總結:原來我們周圍到處都有空氣,空氣是沒有顏色,沒有味道,看不見也摸不着,因此小朋友通常認爲我們周圍沒有的東西,實際上空氣是的確存在的。我們用小手扇一扇空氣,有什麼感覺?說明空氣是存在的,流動的。

(五)與空氣寶寶做遊戲。

1、教師:小朋友們玩過氣球嗎?(玩過)今天老師也請你們來玩氣球,高興嗎?不過,你們先想一想,怎樣讓氣球變大呢?

2、教師:如果氣球小說明我們吹進去的空氣是多還是少呢?老師給小朋友每人準備了一個氣球。(幼兒操作,個別指導)吹好了以後捏緊你的氣球。

3、教師:我們來比一比誰的氣球最大,說明他吹進去的空氣最多。誰的氣球最小,說明他吹進去的空氣最少。好了,氣球寶寶累了,我們讓它在邊上休息一下。

(六)保護空氣,爭做環保小衛士。

1、教師:現在老師和小朋友來做一個實驗,把你的嘴巴閉上,再把你的鼻子捂起來,我請小朋友來說說是什麼感覺?是不是不舒服的感覺呢?爲什麼會有不舒服的感覺?

教師小結:因爲我們把嘴巴閉上,把鼻子捂起來,空氣就不能進入我們的嘴巴和鼻子裏,我們就不能進行呼吸了。所以我們就會感覺喘不過氣來,非常難受,你們說我們人需不需要空氣呀?

2、教師:我們人需要空氣,動物呢?花草樹木呢?它們也需要空氣,凡是有生命的地方都需要空氣。如果沒有空氣會怎麼樣呢?會無法生存。

3、教師:我們雖然離不開空氣,我們需要怎樣的空氣呢?是乾淨的空氣還是受到污染的空氣呢?如果我們吸進了不乾淨被污染的空氣就會生病,對我們的身體就不好,所以小朋友們要保護好我們的空氣,保護好我們的環境。垃圾能不能亂扔,能不能隨地吐痰,爸爸抽菸了,我們應該怎麼對他說?我們還可以怎麼做呢?我們來看一看別人是怎麼做的好不好?小朋友說說他們在做什麼?(幼兒說一說)他們在做環保小衛士,來保護我們的環境,讓我們的空氣更加清新干淨,我們吸入乾淨的空氣,我們的身體纔會棒棒的,身體纔會健康。

活動反思:

一、在遊戲中鼓勵幼兒積極主動探索。

在本次活動中,我首先讓幼兒探索與空氣袋做朋友的方法,鼓勵幼兒在親身體驗中探索與空氣袋接觸的方法,用身體部位與空氣袋接觸。在遊戲中,幼兒通過交流、嘗試,想出了許多與空氣袋做朋友的方法。有的小朋友向上跳,用手觸碰空氣袋,這是大部分小朋友想到的辦法;有的幼兒想到了用頭頂、用臉頰去觸碰空氣袋,也得到了成功嘗試,還有的小朋友說可以用腳,但失敗了。嘗試有成功,有失敗,但幼兒在這個過程中主動思考、積極探索的精神,是他們良好學習品質的體現,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對幼兒的發展至關重要。

二、不足之處

在活動中,我先鼓勵幼兒探索、嘗試與空氣袋做朋友的方法,再分組進行遊戲。在遊戲的過程中,個別幼兒不能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適宜的高度,如:個別較矮的小朋友選擇了一個高的空氣袋,他用手縱跳觸物較困難,也無法體驗到其他的觸物方法;個別較高的小朋友選擇了較矮的空氣袋,他沒有跳起就能用手觸碰空氣袋,沒有達到縱跳的目標。因此,我認爲可以調整繩子的高度問題。請幼兒從矮到高排列,將繩子一頭系矮,一頭系高,鼓勵幼兒初步探索。再將繩子調高高度,增加難度,鼓勵幼兒探索、嘗試,教師小結縱跳觸物的方法:較高的空氣袋可以用手縱跳觸物,較矮的空氣袋可以用頭、手臂等縱跳觸物,在感知並有一定經驗之後,再鼓勵幼兒自由選擇高度、方法縱跳觸物。

小百科:空氣(Air,kōng qì),我們每天都呼吸着的“生命氣體”,它分層覆蓋在地球表面,透明且無色無味,它主要由氮氣和氧氣組成,對人類的生存和生產有重要影響。

幼兒園教案《好玩的空氣》3

活動目標:

1.感知空氣是沒有顏色、沒有味道、看不見摸不着的特點,知道我們周圍到處都有空

2.能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學習探索空氣的簡單方法。激發幼兒探索慾望,培養幼兒對科學實驗的興趣

3.培養幼兒關心和保護環境的意識。

4.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5.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活動準備:

玻璃杯、盆子、毛巾、塑料袋、氣球、蠟燭

活動過程:

一、變魔術,引起興趣。

小朋友,早上好!今天,老師要變個魔術,你們想不不想看啊!(想)那小眼睛要仔細看喲!這是什麼(毛巾),是乾的還是溼的呢?來,小朋友用手摸一摸。是什麼樣的毛巾啊?是塊乾毛巾。這是什麼呀?(杯子),老師現在要把毛巾放到杯子裏面,然後把杯子直直地倒放在水裏……你們猜猜毛巾會不會溼?(請你說……),那我們取出來看一看,溼了沒有呢?小朋友用手摸摸,溼了沒有呀?(沒有)咦,真奇怪,毛巾明明是放在水裏的,卻沒有溼,是不是很神奇呢?現在,老師再來變個魔術,這是(毛巾),這是(杯子),我們也要要把毛巾放進杯子裏面,這次老師是斜斜地放進水裏,小朋友仔細觀察噢!看一看會發生什麼現象(氣泡產生)。小朋友,猜猜毛巾有沒有溼(你說說看……)到底毛巾溼了沒有?讓我們取出來看一看,我用手扭一扭,溼了沒有?(溼了)。爲什麼毛巾會溼了呢?這一次啊,老師的杯子是斜斜地放進去的,斜斜地放杯子裏面有空氣,空氣跑出來了,小朋友說說,什麼跑進去了?對空氣跑出來了,水就跑進去了,所以我們的毛巾就會溼了,而第一次沒有溼,是因爲空氣跑出來了沒有(沒有),所以毛巾是乾的。

二、通過捉空氣,感知空氣。

剛纔老師給你們變了兩上關於空氣的小魔術,好看嗎?(好看)那麼空氣它在哪裏呢?它又是一種什麼樣的`東西呢?接下來我們來做個實驗。小朋友看,這是什麼(塑料袋),我要用塑料袋去捉空氣,看看老師是從哪裏捉到空氣的(用紅色袋子從桌子底下捉了一袋),誒,我捉了袋空氣,你說說我是從哪裏捉到的呀?(用白色的更大的袋子從四周,再用最大的藍袋子從拐角捉)……我在旁邊也捉了一大袋的空氣,你們也想來捉捉空氣嗎?(想)請小朋友從老師這兒每人拿一個袋子,你們都有了嗎?(都有了),現在我們把袋口張開,來捉捉空氣,捉好後要捏緊袋口,舉起來,我看看,誰捉得空氣又多又快?(你真能幹!)現在,我們把袋口慢慢張開,用眼睛看一看空氣,你們能看得見袋子裏面的空氣嗎?(看不見)對,空氣是看不見;袋子裏的空氣有顏色嗎?(沒有顏色)空氣是沒有顏色的。(同樣的方法再來捉)袋口張開,你的小鼻子聞一聞,袋子裏面的空氣有氣味嗎?對,空氣是沒有味道的;用你的小手伸進袋子裏摸一摸,小手能摸到袋子裏面的空氣嗎?空氣是摸不着的。我請小朋友相互說一說,你是從哪裏捉到空氣的?(你告訴旁邊的小朋友你是在哪裏捉到空氣的,自由發言)。好了,你們剛纔是不是在各個地方都捉到了空氣?那小朋友你們說空氣能看得見嗎?有顏色嗎?有味道嗎?能摸到嗎?原來,我們到處都有空氣,空氣是沒有顏色,沒有味道,看不見也摸不着的,因此,小朋友通常認爲我們周圍沒有東西,實際上空氣是的確存在的,我們用小手扇一扇空氣,有什麼感覺?再用小嘴巴吹吹空氣,又有什麼感覺?這說明空氣是存在的、是流動的。

三、遊戲吹氣球空氣也是很好玩的,我們來和空氣寶寶玩一玩,好不好呢?小朋友,你們玩過氣球嗎?(玩過)今天,老師也請你們來玩氣球,你們高興嗎?不過,你們先想一想,怎樣讓氣球鼓起來呢?(往氣球裏面吹空氣),怎樣讓氣球吹得大一些呢?如果氣球小說明我們吹進去的空氣是多還是少呢?請小朋友從老師這兒每人拿一個氣球。(小朋友再吹的時候詢問個別幼兒)好了,氣球寶寶累了,請小朋友把它們回家,小筐是它的家)。

四、蠟燭實驗哦,空氣寶寶這麼好玩,我也想和空氣寶寶玩一玩。小朋友看,這是什麼(蠟燭),這是什麼呢(打火機),現在我要把它點燃,再來點一根,我要把杯子罩在蠟燭的上面,小朋友想一想蠟燭會怎樣,會不會滅?(請你說說……)小朋友仔細看,蠟燭怎麼樣了啊(熄滅了),你們想不想來試試呢?請小朋友到後面來,我們每個小朋友找一杯子,罩的時候要小心,不要讓蠟燭燙着手了。好的,請小朋友回來!你們看看這支蠟燭滅了嗎?而被杯子罩住的的蠟燭卻熄滅了,那剛纔你們沒有沒有注意到蠟燭是怎樣熄滅的啊?是慢慢的,還是很快的呢?那我們再來看一次,這一次小眼睛可要看仔細了。噢,蠟燭是慢慢地熄滅了。爲什麼用杯子罩住蠟燭後,蠟燭就會熄滅了呢?(你說說看……)老師告訴你真正的原因:這是因爲杯子把蠟燭罩住,杯子裏面有空氣,空氣中能夠讓蠟燭燃燒的成份用完了,而外面的空氣又進不來,所以蠟燭就熄滅了。那你們說說,蠟燭燃燒的時候要不要空氣(要),蠟燭燃燒的時候需要空氣,我們人要不要空氣呢?你們說說。我們來做個小實驗,把你的嘴巴閉上,再把你的鼻子捂起來。我請一個小朋友說一說有什麼感覺?是不是不舒服的感覺呢?爲什麼會有不舒服的感覺呢?因爲我們把嘴巴閉上,把鼻子捂起來,空氣就不能進入我們的嘴巴和鼻子裏面,我們就不能進行呼吸空氣了,所以我們就會感到喘不過氣來,非常難受,你們說我們人要不要空氣啊。對我們人需要空氣,動物也需要空氣,花草樹木呢?也需要空氣,凡是有生命的地方都需要空氣,如果沒有空氣,會怎樣呢?就會無法生存。

活動反思:

孩子們在活動中積極參與,願意大膽向大家介紹自己。我很欣喜,在教學準備中利用圖卡和話筒激發了幼兒參與話題的興趣。通過老師先介紹,引導幼兒獲得了信息,瞭解了自我介紹的基本內容,接着安排幼兒利用小卡片內容和小朋友之間互相介紹,上臺介紹,找客人老師介紹,集體爲幼兒鼓掌鼓勵,增強了幼兒的成功感,提高了幼兒的自信心增進了幼兒對自我的認識,體驗到了相互交流的樂趣。反思這一節社會課,我覺得有些方面還得改進,

一、導課太突然,應該讓幼兒互相交流,如何向不認識的人介紹自己。

二、在第一次老師介紹完姓名後應該讓幼兒思考還想知道老師的哪些信息,這樣就培養了幼兒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加深了對自我的認識,學會了自我介紹的基本內容。

小百科:空氣(Air,kōngqì),我們每天都呼吸着的“生命氣體”,它分層覆蓋在地球表面,透明且無色無味,它主要由氮氣和氧氣組成,對人類的生存和生產有重要影響。

幼兒園教案《好玩的空氣》4

活動目標:

1.初步讓幼兒認識空氣,培養好奇心和求知慾。

2.讓幼兒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大小適中的保鮮袋若干。

2.水彩筆、橡皮筋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兩個保鮮袋,一個是充滿空氣的,一個沒有空氣的,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它們有什麼不一樣?(幼兒自由發言)

2.教師小結空氣的概念:空氣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味道,聞不到,看不見但是我們不能離開的氣體。

3.提問:怎樣把扁扁的保鮮袋變鼓起來?

4.操作活動:用保鮮袋裝空氣。教師用橡皮筋幫助幼兒把變鼓的保鮮袋綁好。

5.打扮空氣娃娃。引導幼兒用水彩筆在保鮮袋上添畫,把保鮮袋變成漂亮的空氣袋娃娃。

6.幼兒和空氣袋娃娃自由玩耍,結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