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集錦八篇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集錦八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2W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集錦八篇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在熟悉歌詞的基礎上學唱歌曲,嘗試自主性填唱。

2.結合生活經驗創編歌詞“畫xx”,並用繪畫的形式表現。

3.激發幼兒熱愛地球的情感。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感受音樂的歡快熱烈的情緒。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能熟練的演唱歌曲並嘗試自主性填唱。

2、難點:結合生活經驗創編歌詞“畫xx”,並用繪畫的形式表現。

教學準備:

水彩筆、白紙若干,熟悉歌詞內容,教學碟片一張,鋼琴一架。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1.組織幼兒做端,準備上課。

2.教師談話,調動幼兒學習經驗,複習兒歌《畫地球》

3.發聲練習

1=C-D 4/4

1 2 3 2 1 5 ︱1 2 3 2 1 5︱5 3 5 3 1 5 3︱4 5 4 3 2 2 ||

二、基本部分

1.引導幼兒配合旋律自主學習填唱。

(1)教師清唱歌曲,引導幼兒完整欣賞歌曲旋律。

(2)教師引導幼兒進一步欣賞旋律,嘗試自主性填唱。

教師:我們再來聽聽這首好聽的歌曲,小朋友們可以試試把兒歌和音樂配在一起,看能不能合起來唱。

(3)教師與幼兒共同討論自主填唱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並進行重點練習。

(4)教師與幼兒跟隨音樂共同演唱歌曲2-3遍。

2.結合已有經驗,引導幼兒用繪畫的形式創編歌詞,並進行演唱。

3.集體交流創編經驗,教師提煉部分創編內容進行集體演唱。

4.反覆練習唱歌,指導幼兒唱準節奏。

三、結束部分

1、教師小結,對幼兒進行思品教育,教育幼兒要愛護我們的家園,保護地球。

2.下課休息。

活動反思:

在我們以往的一些音樂教材中不乏一些經典、優美的歌曲,如何讓孩子更好的來欣賞、感受並接受這些音樂,對於我們老師來說無疑是一個創造性的活動。先前的一些所謂發展孩子的創造性能力理念的風行,大家把重點放在了創造性上,但是大家又忽略了重要的一點:創造是需要有一定基礎的,沒有一定的積澱,讓像白紙一樣的孩子如何來創造?

《畫地球》是一首優美的讓人聯想美好家園的歌曲,在我們班級專題《“美麗家園”欣賞活動中滲透環境教育的實踐與研究》活動的進行中,我們把“美麗家園”作爲一個完美的可值得欣賞的載體,讓孩子在欣賞過程中來感受環保的重要性,因此這首《畫地球》便進入到我們的“美麗家園”中。本次活動以歌曲內容來貫穿始終,把歌曲內容展示在孩子們面前,佈置在活動室場地中,按“大樹小丘、綠水青山、花壇草坪、白雲藍天”這四個區域有序的劃分。從進入場地“地球村”開始,孩子們就參與到了歌曲中,置身於情景中,孩子們對歌詞、歌曲內容有了一個具體形象的概念,這無疑爲後面歌曲的學習做好了無痕的鋪墊,因此在後面“畫地球”時,孩子們便能很自然地把歌曲內容“畫”到地球中,同時場地的巧妙佈置,在後面孩子練習歌曲時突破了輪唱這個難點。這個教學活動讓孩子置身音樂中,在學習歌曲的同時體驗了參與情景的快樂。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雷神》即爲英國作曲家愛爾加所作的雄壯有力的《威風凜凜進行曲》,是大班打擊樂演奏活動,這首進行曲非常形象,有感染力,所以現在已經爲許多國家軍隊儀式所採用。全曲速度雖然過快,但是曲調是大調式,節奏也爲較簡單的2∕4拍。樂曲分爲三個部分,是ABA結構,幼兒較能掌握。本活動是按照第二教時設計,它需要幼兒在運用身體動作和樂器演奏的同時嘗試爲樂曲配器和指揮。活動重點是根據節奏朗誦內容匹配相應聲勢動作,如:搖手、拍腿、拍肩、拍手、拍頭等動作,在熟練掌握節奏的基礎上,根據所提供樂器的特點進行匹配演奏,由淺入深、由表及裏在分段欣賞樂曲的過程中,利用與音樂相符的動作來理解、表現音樂,用動作讓音樂內容具體化、形象化,更好的幫助幼兒理解和表現。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的旋律及性質,學習語音總譜和身體動作。

2.能根據總譜的結構及教師指揮動作的暗示進行節奏表演。

3.表演中能夠較好地控制自己的動作,使自己的節奏與同伴保持一致。

活動準備:

1.《雷神》圖片、樂曲圖譜。

2.樂曲《雷神》。

3.幼兒人手一個樂器。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雷神》的兩幅畫面場景,引起幼兒的活動興趣。

教師:小朋友們快看:天上怎麼了?

幼兒:閃電、打雷、下雨……教師:那打雷時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呢,誰來學一學?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學念句子:雷聲轟隆隆。

教師:下過了雨,天又會變得怎樣?小朋友的心情呢?

幼兒:開心、高興……教師小結:有一首樂曲講得就是打雷、下雨、天晴的事情,讓我們一起來聽一下。

(評析:通過兩張簡單的圖片,在幼兒直觀感知的基礎上進行了簡單的交流,然後直接進入主題,引出《雷神》這首樂曲。)

(二)幼兒完整欣賞樂曲《雷神》。

教師配上說詞和身體動作表演。

(評析:這個環節是爲了讓幼兒對樂曲有一個大概的瞭解。採用視聽欣賞的形式幫助幼兒感受、理解和記住音樂,通過大的圖譜,讓幼兒目有所見、耳有所聞,在不知不覺中帶着喜悅、好奇之心進入作品的美好意境裏,併爲接下來的活動做好鋪墊。)

(三)理解A段音樂,嘗試用語言圖譜和身體動作來表演。

1.教師配樂念圖譜。

教師:樂曲中都說了什麼?(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圖卡,並逐句練習。)(評析:這一環節教師起到了示範作用,爲下一環節幼兒跟念做好了鋪墊。)

2.幼兒跟着音樂念圖譜。

教師:小朋友也一起跟着樂曲說一說吧。(播放音樂,幼兒集體念語音圖譜1-2遍。)

3.教師示範身體動作。

教師:現在小手也想來參加呢!我們一起看一看。(教師示範動作。)教師:剛纔小手都做了哪些動作?

幼兒:搖手、拍腿、拍肩、拍手。

教師:你們想來試一試嗎?我們來試試看。(教師可用誇張的動作提醒幼兒注意音樂的轉換部分。)

4.幼兒聽音樂做身體動作。

(評析:本環節教師結合譜圖通過自身的示範,幼兒模仿並創編多種方式的節奏表現形式,既避免了幼兒單調的節奏練習,同時又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四)理解B段音樂,並練習身體動作。

1.傾聽B段音樂,猜測故事情節。

教師:轟隆隆的雷聲過後下雨了,雨滴會滴在我們身體的哪些部位呢?雷聲又會在什麼時候再次響起呢,我們從第二段音樂中聽一聽,找一找。

教師:從這段音樂中,你發現了什麼?(引導幼兒找出雨滴落到的身體部位,雷聲響起的節奏點)

2.幼兒嘗試練習身體動作。

教師:我們把這段音樂也用小手錶演一下,雨點落在頭上我們做什麼動作?落在肩上做什麼動作?落在腿上做什麼動作?落在全身又做什麼動作?雷聲響起做什麼動作?(引導幼兒分別用拍頭、拍肩、拍腿、拍手等動作來表示。)

3.難點過渡句練習。

教師:小朋友有沒有發現雷聲有什麼不一樣?(引導幼兒說出,前面兩次打雷分別發出一聲,後面的兩次打雷分別發出兩聲。)教師:聽一聽,前面兩次從閃電第幾聲開始打雷,後面兩次從閃電第幾聲開始打雷。(教師動作示範,引出前面兩次從閃電第四聲開始打雷,後面兩次從閃電第二聲開始打雷。)教師:我們來用小手試一試。重點練習。

(評析:這個環節是一個難點,教師利用與音樂相符的動作來幫助幼兒理解、表現音樂,用動作讓音樂內容具體化、形象化。一定的情境也使幼兒在學習起來能保持良好的興趣,通過細緻的引導幫助幼兒辨別和記憶雷聲的不同。)

(五)教師出示c段圖譜,引導幼兒學習語音譜c段和身體動作。

1.教師朗誦語音圖譜。

教師:雷聲停了,天氣終於放晴了。我們聽聽第三段音樂說的就是這件事。(教師配樂朗誦圖譜。)

2.幼兒跟着音樂朗讀圖譜。

3.幼兒自主看圖譜做身體動作。

教師:你們能看着圖譜動作提示,讓小手也參加第三段的表演嗎?("陶陶"這個地方用什麼動作表演,拍手。)教師分別問:這是什麼動作?

(評析:本環節比較簡單,幼兒有一定的前期經驗,因此主要讓幼兒在自主看圖譜進行學習練習的基礎上,教師進行適當的提煉和總結,既是對前面經驗的一次鞏固,又是本環節的一個練習。)

(六)教師引導幼兒邊說邊做動作來感知整首樂曲。

教師:現在我們把A、B、c三段的音樂連起來,把打雷、下雨、雨停都說進去。

(評析:這個環節是將分段式的學習進行彙總,讓幼兒進行整體感知,在這一環節教師可以做進一步的指導,掌握的好的繼續鞏固,掌握不夠的教師進行再次引導,這樣有利於幼兒接下來的分組表演。)(七)教師引導幼兒分組表演《雷神》。

1.教師引導幼兒看指揮,分聲部做身體動作,幼兒分成三大組。

教師:剛纔我們已經做得很熟練了。現在小朋友分成三組進行練習,第一組做手部動作(搖手、拍頭動作由這一組完成)、第二組做腿部動作、第三組做肩部動作,拍手動作我們一起來。圖中有幾次需要我們一起演奏的地方。(重點引導幼兒說出三個地方需要幼兒共同演奏。)

2.不聽音樂,空手進行練習,熟悉各自的演奏內容。

3.聽音樂,教師指揮,分部進行練習。

教師:剛纔在演奏的時候有什麼問題嗎?可以怎樣解決?

(評析:這個環節是讓幼兒不聽音樂先空手練習不僅可以鞏固幼兒對音樂的感知能力,瞭解幼兒的掌握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練習,避免了樂器合作演奏時的雜亂現象。)

(八)配上樂器一起演奏《雷神》。

1.教師指揮,幼兒分三大組、三種樂器演奏。

教師:現在就請出我們的樂器一起來演奏吧!準備好了,一邊看老師的指揮,一邊跟上節奏,整齊的演奏纔好聽呢!

2.教師引導幼兒發現演奏樂器中的困難。

教師:在剛纔的演奏中你覺得自己什麼地方有困難?誰能幫助他?

當幼兒感覺困難無法解決時,教師可以放慢速度,用哼唱方式帶領幼兒進行打擊樂演奏活動。

(評析:在幼兒徒手練習情況已經掌握較好的情況下,幼兒配上樂器,就能看着老師的指揮較爲熟練的進行演奏,這樣的方式對於人數較多的班級來說是比較適合的,使得孩子都能體驗到合作演奏帶來的成就感,增強其信心,同時也進一步激發了幼兒對打擊樂的演奏興趣。)

活動延伸:

1.音樂活動:幼兒交換樂器,再次進行演奏。

2.區角遊戲:小舞臺表演中增加次節目,讓幼兒進一步鞏固練習。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對蘭花草的看、聽、學來體驗《蘭花草》這首作品的音樂美。

2、在看和聽的基礎上學生通過自己的能力來學習演唱這首作品。

3、在會唱《蘭花草》這首作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學會表現這首作品的美。

4、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5、通過肢體律動,感應固定拍。

活動重、難點

重點:學會用正確的演唱方式表現表現這首作品。

難點:學唱時把握跨度較大的音程活動準備自制圖譜、教學PPT、鋼琴

活動過程

一、教學導入

1、小朋友們有一種很美麗的草本植物叫做蘭花草,你們知道嗎?

2、(點擊PPT:蘭花草)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蘭花草的圖片請大家看一看。

3、蘭花草好看嗎?蘭花草長得是什麼樣的?

4、小結:蘭花草別名爲竹葉草、鴨跖草

二、聽賞歌曲

1、小朋友,你們知道嗎,有一首歌,歌的旋律也像蘭花草一樣美,你們想學嗎?

2、好!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的歌曲就叫《蘭花草》。

3、老師先請大家聽一聽蘭花草這首歌的旋律。

4、(播放《蘭花草》)這首歌好聽嗎?

5、(再聽《蘭花草》)這首歌非常好聽,那麼誰能跟老師說說,它的好聽、它的美表現在哪些方面啊?

6、(第三次聆聽《蘭花草》)接下來,老師再請小朋友聽一聽。不過,在聽的時候注意聆聽這首歌的旋律、歌詞,有什麼特點?

三、學唱歌曲

1、這首歌曲這麼好聽我們來完整的學習一下這首歌。

2、(出示譜曲)能看懂嗎?能來說一說這些圖譜講的是那句歌詞,你們能來唱出來嗎

3、(多種形式學唱)大家的表現真不錯,下面我們一起來用

(1)分句學唱:教師唱一句,幼兒學一句。

(2)師生接唱:教師唱第一句,幼兒接唱第二句,然後互換。

(3)完整學唱:教師帶領幼兒邊唱邊敲節奏,然後配樂完整

4、誰願意當小老師上來唱一唱呢?(請個別幼兒來演唱)

四、音樂表演

1、我們都學會這首好聽的歌曲了,下面請你們用自己的身體語言去表現這首歌,好嗎?

2、嘗試表演:試着自己請音樂邊唱邊表演歌曲內容,表現出米粒跳躍的不同力度。

教學反思:

用幼兒能聽懂明白的話語幫助幼兒理解。儘管只有短短20分鐘,寶貝們已經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內容和旋律,但人的記憶都有一定的遺忘規律,且幼兒的學習需要不斷重複,所以,還需要不斷的鞏固複習,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4

活動來源:

在翻閱《歌唱活動》一書時,我看到了“摘草莓”這個活動,歌曲旋律很輕快、活潑;歌曲內容也有些情節性,易於孩子理解,很適合孩子來演唱。但是,這個活動的第二聲部設計得比較難把握。於是,我針對自己班孩子的能力水平進行了全面修改,並開展了此活動,應該說活動選材的靈感完全來源於學習,來源於書本。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輕快的情緒,初步學習用兩個聲部進行演唱歌曲。

2、在圖譜的幫助下演唱歌曲。

3、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歌唱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圖譜

活動過程:

練聲。

“孩子們,讓我們先來亮一亮咱們的嗓子吧!”

學習歌曲。

1、欣賞教師範唱,瞭解歌曲與內容。

“今天,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好聽嗎?”“這首歌曲比較輕快,非常的好聽。歌曲的名字就叫《摘草莓》。”出示背景圖。

2、再次欣賞教師範唱。

“再來仔細地聽一聽,聽聽歌曲裏唱了什麼?”

根據孩子的回答,取出大圖譜,放於黑板。

擺放圖譜。

“誰來把這些圖譜根據歌曲擺一擺?”“擺得對不對呢?我們一一看。”

4、看圖完整演唱第一聲部,將歌詞與圖譜匹配。

“讓我們看着圖譜跟着老師輕輕地來唱一唱。”

練習兩個聲部。

1、討論、瞭解第二聲部演唱的位置。

“老師這兒還有一些小圖譜,爲了使歌曲更好聽,我們還要在歌曲里加入小圖譜,放在哪兒呢?”

“不僅要唱大圖譜,還要唱小圖譜,小圖譜怎麼唱呢?”

2、教師唱第一聲部,並用體態提示幼兒演唱第二聲部。

“我們來試一試唱這首歌,你們唱大圖譜,我來唱小圖譜。”

3、將幼兒分成兩個聲部演唱2——3遍。

“在唱歌的時候,我們要一邊唱歌,一邊聽別人的聲音,和別人的聲音和諧一致就好聽了。”

結束:

“我們把這麼好聽的歌去唱給弟弟妹妹們聽聽吧!”

反思:

1、圖譜與歌曲的結合。

在活動前,我準備了背景圖、大圖譜以及小圖譜,活動中,我先利用大圖譜來學習歌曲的第一聲部,在用小圖譜來學習歌曲的第二聲部,吸引、調動孩子來參與活動,並通過擺一擺、看一看,使孩子們從中理解了歌詞,記憶了歌曲。

2、動作與歌曲的結合。

由於孩子是初次嘗試演唱兩聲部的歌曲,對於第二聲部的切入,孩子們不能很好地把握節奏,所以在活動中我利用肢體動作來提示孩子,被分成兩部分的孩子看了指揮就能很好地演唱歌曲了。

3、活動流程層層遞進,過渡流暢。

用《摘蘋果》的曲調來唱《摘草莓》練聲,從兩聲部練聲到學習新歌,再加入第二聲部,環節層層遞進、環環相扣。

過渡時,緊接練聲時的情景銜接道:“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來引出新歌,引出老師的範唱。在出示大圖譜時,由於每張大圖譜上有兩句歌詞,所以範唱完讓孩子說,當孩子說出一句的時候,我會追問與之一起的另一句,“除了風輕輕吹,還有什麼在飛?”“什麼在風中飄香味?”“一顆顆紅草莓好象什麼?唱了幾次?”等等語句組織得很自然、流暢。

當然,“有完美的教案,沒有完美的課堂。”課堂是活的,總會存在一些不足,或者說有些地方可以上得更好。在這個活動中,讓孩子擺大圖譜的時間控制得再短一點,再緊湊一些,在請兩三個孩子擺完後,我就可以清唱來糾正孩子擺放的對錯與否。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音樂是人類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達自己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情感態度的獨特方式。音樂教育是一種健康積極的情感教育,我們可選擇各種優秀作品去感染、薰陶幼兒。歌曲《小猴撓癢癢》是我無意中在以前的一本舊書上發現的一首歌曲,這首旋律活潑歡快、內容形象生動,前半部分表現了小猴給它的夥伴撓癢癢,把它們撓得哈哈笑、笑彎腰的情景,後半部分表現了調皮的小猴又去撓小刺蝟,被小刺蝟戳得"哇哇叫"的情景,非常的有趣,我覺得這些情節符合幼兒的生活經驗,能夠引發幼兒的思維共鳴,應該是一件幼兒喜歡的藝術作品,所以我以此爲課題設計了這一教學活動。

幼兒階段的思維方式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對音樂形象與情緒的感知可藉助於多種感官進行感知。因此,本次活動我採用創設情境、課件演示、圖譜分析、表演遊戲等方式,引導幼兒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內容,感受歌曲情緒,積極參與表演。教師以自己誇張的表情和動作去感染幼兒,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讓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音樂的美妙,感受表演的快樂,提高其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活動目標:

1.理解歌曲內容,學唱歌曲,感受歌曲前後部分的不同情緒。

2.按歌詞內容創編表演動作,進行歌表演,體驗表演的快樂。

活動準備:電子白板、課件、小猴和小刺蝟的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用手勢、動作導入,引出課題。

1.教師用手勢、動作,引導幼兒做相應的動作。

小朋友,老師的手會說話,看誰最聰明,能看懂老師的手說的是什麼話?教師做相應的坐正、起立等動作。

2.再猜猜,我的手現在在幹嘛?(撓癢癢的動作)通過各種手勢動作,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引出撓癢癢的話題,爲後面的學習埋下伏筆

二、初步感受音樂,做做小猴撓癢癢的動作。

1.有一種小動物,它特別喜歡撓癢癢,我們來聽一段音樂,猜猜看會是哪種小動物?(聽音樂)你覺得會是誰?究竟是不是這種小動物呢?我們來看一看。(出示圖片)

2.我們一起來聽着音樂,做做小猴子撓癢癢的動作。

3.小猴一會兒撓撓頭、一會兒撓撓脖子、一會兒撓撓腋窩(重點講解腋窩),覺得撓癢癢可真好玩。

一首歌曲一下子學會有點困難,但讓孩子在熟悉音樂後,再學習能降低一些難度。幼兒通過感受音樂猜小動物、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做各種撓癢癢的動作等,使幼兒初步感受音樂的旋律。根據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特點,教師通過生動的表情、神態、動作,帶領、感染幼兒,使幼兒進入情境,體會撓癢癢的樂趣。在此過程中將"腋窩"一詞滲透其中,爲幼兒後面學習歌曲一定的幫助。

三、學習歌曲《小猴撓癢癢》。

這隻小猴子呀!它不僅喜歡自己撓癢癢,還喜歡撓其他小夥伴的癢癢(幼兒看課件)。一首歌曲《小猴撓癢癢》就把小猴給它的夥伴撓癢癢的情景給唱出來了,請你們仔細聽聽歌曲中是怎樣唱的?

1.教師有表情地、完整地清唱歌曲一遍。

2.提問:你聽到什麼了?(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圖片),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及時進行演唱。

3.請小朋友,看着課件圖片,完整的說出歌詞。(看圖片說歌詞)引導幼兒觀察生動形象的圖片,充分地刺激幼兒的視覺,採用視聽結合的唱法,用語言和音樂薰陶幫助他們輕鬆地理解歌曲內容

4.請小朋友聽音樂輕輕地跟老師唱。

5.聽音樂再次演唱歌曲一遍。

6.小猴可調皮了,爲了把小猴調皮、可愛的樣子表現出來,在歌曲的圖譜中還安了一些小點點,你們看哪些地方有小點點?那有小點點的地方是怎樣唱的呢?請你們再仔細聽老師唱一唱(指圖譜唱),看看你發現什麼了?小朋友你們想不想再試一試?

爲了表現小猴的調皮、可愛,歌曲中運用了多個附點,而附點音要唱準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爲了讓幼兒進一步感受附點音,唱準附點音,就設計了圖譜,通過圖譜的講解和比較,讓幼兒直觀的感受、體驗歌曲,學習演唱歌曲。

7.小朋友,這首歌曲前後部分表現的小猴的心情一樣嗎?有什麼不同?引導幼兒發現:前面部分小猴撓小夥伴的癢癢時,要表現出高興的心情,要用歡快的聲音演唱;後面部分小猴去撓小刺蝟時,要表現出害怕的心情,慢慢地唱,唱到"手爪刺破哇哇叫"時,要用快快的聲音唱,"哎呦"要表現出小猴很疼的聲音和感覺(出示前後部分的圖譜)。請小朋友完整的演唱一遍,把小猴不同的心情給唱出來。

8.男、女小朋友分別上前面部分和後面部分。

教學活動是老師和幼兒共同表演的舞臺,幼兒是學習活動的主體,這首歌曲前後兩部分表現了小猴不同的情緒變化,且非常明顯。在此,讓幼兒自己感受、發現小猴的情緒變化,分析該如何演唱,幼兒的感受會更加的深刻,再加上前後圖譜的區分出示,使幼兒能夠加深理解,也更能夠有感情的演唱。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6

設計背景

音樂能夠啓迪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對於幼兒來說,音樂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幸福拍手歌》是一首美國歌曲,歌詞由日本的木村利人編寫的。原歌共有六段歌詞,除拍拍手之外,還有跺跺腳、拍拍肩等動作。爲了讓幼兒有創作的機會,再設計中只出示兩段歌詞,其餘的讓幼兒自己進行創編。第一、第二樂句句尾都空出兩拍,讓演唱者表演動作,第三、四樂句密切相連,最後也空出兩拍作動作,所以這首歌曲非常適合律動表演,歌曲情緒熱烈歡快,富於感染力,連續的'八分附點音符使歌曲更具舞蹈性。

活動目標

1、感受和掌握附點八分音符的節奏,並用富有感情(高興、快樂)的演唱《幸福拍手歌》。

2、根據已有經驗創編新歌詞,並根據歌詞發揮想象力創編動作。

3、感受歌曲愉快情緒,體驗與同伴遊玩的樂趣。

4、通過教師講解舞蹈動作學會跳。

5、感知樂曲的旋律、節奏、力度的變化,學唱歌曲。

重點難點

1、重點:幼兒對歌詞的理解及記憶。

2、難點:幼兒根據歌詞自主創作舞蹈動作。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幸福拍手歌》歌譜一張、節奏圖譜一張,《幸福拍手歌》Flash;

2、經驗準備:幼兒初步掌握附點音符。

活動過程

(一)導入(採用情境導入法,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吸引幼兒的興趣。)

師:昨天晚上老師做了一個好玩的夢,夢見老師和小朋友們在一個美麗的花園裏,隨着歡快的音樂,唱着一首很好聽的歌,唱着唱着就醒了。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這首歌叫什麼名字?

幼:想。(齊聲說)

師:這首歌的名字叫《幸福拍手歌》,現在老師把這首歌唱給小朋友們聽

師:小朋友們,這首歌好不好聽呀?

幼:好聽。

師:小朋友們想不想學?

幼:想。

(二)趣味遊戲,練習節奏,突破難點。

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教師運用了三個步驟,層層深入,帶領幼兒熟悉並掌握附點八分音符的節奏,爲歌曲的學習做好滲透和鋪墊。

①出示節奏卡片,讓給幼兒分辨兩張卡片的不同,引導幼兒辨別帶附點八分音符;

②教師用帶附點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兩種不同節奏說出:如果感到幸福你會做什麼!並用對比的教學方法讓幼兒分析帶附點音符的唱法有何變化。

師:小朋友們,你們回想一下,剛纔老師唱《幸福拍手歌》的時候,是唱第一種節奏還是第二種節奏呢?

幼:第一種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我們一起用手打帶附點八分音符節奏。

(幼兒基本掌握帶附點八分音符節奏後,師幼一起做遊戲。教師用帶附點八分音符節奏節奏提問學生:如 .果感 .到 幸 .福你 .會做 .什 麼?請幼兒用動作或語言來回答教師的提問。遊戲最後擴展到請幾個幼兒進行提問,其他幼兒自由做出回答,既熟悉了歌曲節奏,又爲歌詞的創編做好了鋪墊。)

(三)學唱歌曲。

①播放鋼琴伴奏,教師再完整的唱一遍歌曲。

師:小朋友們剛纔聽到歌曲中,人們幸福的時候會做什麼呢?

幼:拍手、跺腳

②出示歌詞:在鋼琴伴奏下,教師用歌曲的節奏教幼兒念歌詞並引導幼兒做拍手、跺腳等動作(念兩遍)。

③分句教唱歌曲。重點教唱第三句,提示第四句和第三句緊密相連。每句都熟練之後,帶領幼兒完整地歌唱。

④展示《幸福拍手歌》視頻,讓幼兒欣賞,體驗歌曲的樂趣。

(四)創編歌詞和動作,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幼兒在創編中體驗快樂。

師:小朋友們,當我們感到幸福的時候出了拍手、跺腳。你還會做什麼?請你來做小小作詞家,創編歌詞,帶領大家進行歌唱表演。

(請2—3個幼兒發揮想象力,創編歌曲,教師在圖譜上填寫歌詞)創編完歌曲後,採用不同的分組,師生接唱、幼幼接唱等方式對創編後的歌詞進行演唱和表演。(教師提示幼兒要富有感情的歌唱)

(五)律動表演

師:小朋友們表現真出色!小朋友唱歌的時候,老師有一種想跳舞的感覺,小朋友們想不想跟老師一邊唱着這首歌一邊跳圓圈舞呢?

幼:想

師:小朋友手拉手圍成兩個圓圈。裏圈的小朋友按順時針的方向走,外圈的小朋友按相反的方向走。在歌曲的空拍處停下,小朋友們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加上拍手、跺腳、拍肩、握手等動作。

結束:小朋友們,這個遊戲還不好玩?讓我們一起來表演吧。

注:用樂器配伴奏

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樂器,也可以使用自己準備好的樂器。教師在這一環節中先做示範,邊唱歌曲,邊用樂器爲歌曲做伴奏,再引導幼兒用手中的樂器,邊唱歌曲邊爲用樂器做伴奏。

師:小朋友們表現得真出色!瞧,老師都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什麼(打擊樂器)?小朋友們可以用這些樂器或者自己帶來的樂器爲這首歌曲配伴奏,讓這首歌曲變得更豐富。

課堂小結

師:度過了快樂的四十分鐘,能告訴我你們快樂嗎?幸福嗎?最後,請同學們配合老師用一種特殊的方式結束我們的這節課,好嗎?

師:如果感到快樂你就點點頭,

幼:點頭。

師:如果感到快樂笑一笑吧,

幼:笑一笑。

師:如果快樂就用行動把他表現出來吧,讓我們大家一起說再見,

幼:再見!

教學反思

整個課堂下來,學生的情緒一開始沒有調動起來,感覺課堂有點沉悶,好不容易開始學歌舞了,學生的情緒一下子爆發,整個教室亂哄哄的,有點“羣魔亂舞”的感覺。之後我想讓學生把歌詞記牢,有點強灌知識。多次練習中,我沒能夠更好的引導幼兒需要表達情感,另一方面幼兒沒有掌握好附點八分音符的節奏,以後我會多加努力,改正過來的。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能隨音樂有節奏地做踵趾小跑步、踏並步等基本舞步。

2、遵守遊戲規則,遊戲時能剋制自己不偷看藏起來的小朋友。

活動準備:

1.一件大斗篷。

2、幼兒已經會隨旋律演唱“披斗篷的小孩”。

3、已學過踵趾小跑步、踏並步基本舞步。

活動玩法:

一、“猜娃娃”的遊戲引出活動。

教師用神祕的聲音一邊範唱歌曲一邊把玩具洋娃娃放進椅子上的斗篷裏,幼兒捂住眼睛傾聽歌曲,唱完後教師請幼兒睜開眼睛猜躲在斗篷裏的是哪個娃娃。

二、隨音樂引導幼兒複習基本舞步(踵趾小跑步、踏並步)。

提醒幼兒隨歌詞一小節完成一次踵趾小跑步

三、幼兒隨音樂完整地玩《披斗篷的小孩》的音樂遊戲.

歌曲即將唱完時老師要趁孩子不注意迅速用斗篷遮住一名幼兒的身體,待歌曲唱完時其他小朋友猜猜斗篷裏的小朋友是誰,猜對後繼續玩遊戲。

教師提醒幼兒積極遵守遊戲規則,遊戲時不偷看藏起來的小朋友。

附:音樂遊戲歌詞:

“有一個小小孩站在樹木中,她披着一件奇妙的小鬥蓬,站在樹木當中,披着小小的斗篷,你猜那是誰站在樹林中?”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體驗音樂與古詩詞的意境,學習在音樂的伴奏聲中有節奏地吟誦古詩詞,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表現。

2、探索用動作表現音樂內容,願意與同伴一起參與音樂活動進行表演。

3、嘗試根據古詩情境進行繪畫。

活動準備:

幼兒在語言活動中已經會吟誦《清明》這首詩歌,並對清明節有一定的認識。材料準備:《清明》圖片,音樂,紙,顏料等。

活動過程:

1、在情境中創編動作,初步用動作表現詩歌《清明》

師:你們知道古詩裏描繪的是哪個季節嗎?猜猜詩人杜牧想表達什麼樣的情感?

2、按節奏吟誦《清明》

(1)教師朗誦《清明》,同時出示圖片,幼兒欣賞。

(2)教師再次示範朗誦歌詞,並以穩定拍的節奏配合拍手,幼兒跟隨教師按穩定拍的節奏拍手。

(3)引導幼兒結合穩定拍,進行歌詞的朗誦,注意重拍的運用。

(4)教師用動作提示,與幼兒進行歌詞的對答,教師說前半句,幼兒對下半句。如,教師說“清明時節”,幼兒接“雨紛紛”,以此類推。

(5)幼兒跟着音樂完整地朗誦,吟唱歌詞。

3、根據理解繪製圖畫

幼兒根據自己對古詩的理解,畫出他們想象中的《清明》圖

4、交流欣賞

幼兒介紹和欣賞小朋友的圖畫,加深對《清明》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