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集合八篇

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集合八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8W 次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集合八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大膽表現自己與同伴玩花燈時的情景、動態、表情,體驗其中的樂趣。

2.在創作的過程中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專注地完成繪畫活動。

3.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4.感受花燈的美感。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

表現玩花燈的情景。

活動難點:

人物的動態和色彩的運用。

活動準備:

1.幼兒有玩花燈的經驗,會表現簡單的花燈。

2.人物活動圖,筆、紙。

3.幼兒用書:《鬧花燈》。

4.活動前佈置教室,在窗上、牆邊掛上各種不同的花燈。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幼兒興趣。

師:看看我們活動室裏有什麼花燈?

二、引導幼兒回憶、交流與同伴玩花燈時的情景。

師:元宵節你是怎麼玩花燈的?和誰一起玩的?玩花燈時看到了什麼?許多的花燈掛在哪裏?它是什麼樣子的?什麼顏色的?你玩花燈時心情怎麼樣?

三、師幼共同探討如何表現和大家一起玩花燈的情景。

師:玩花燈時都有哪些動作?身體的哪一部分發生變化?怎樣來表現許多人一起玩花燈?什麼時候玩花燈?怎樣表現熱鬧的場面?用什麼顏色?

四、教師提供幼兒用書

並有意識地指導幼兒創作作品《鬧花燈》。

五、展示幼兒的繪畫作品,引導幼兒相互欣賞和交流。

交流展示的幼兒作品,鼓勵在動態和色彩方面表現比較好的幼兒。

活動延伸:

瞭解花燈的製作。

在美工區爲幼兒提供小紙盒、線、木棍和裝飾材料,鼓勵幼兒自己製作花燈。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以開門見山的方式,播放一些課前收集的有關元宵、花燈的圖片、錄像等,從欣賞角度直入課題,學生通過看看、想想、說說等活動,引導學生進入製作花燈的學習活動中。學生們各抒己見陶醉在“元宵”之中。然後我出示一個花燈成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花燈的基本構造特點

小百科:花燈,又名燈籠。燈籠是起源於中國的一種傳統民間工藝品,在古代,其主要作用是照明,由紙或者絹作爲燈籠的外皮,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條製作,中間放上蠟燭或者燈泡,成爲照明工具。受中華文化影響,在亞洲華人地區,許多國家的廟宇中,燈籠也是相當常見的物品。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2.培養幼兒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

3.比較6、7兩數的關係,知道7比6多1,6比7少1。

活動準備

1.課件--樂趣卡:[1-66]按照線寫數字, [1-67]按照線寫數字

2.蝴蝶、小兔卡片若干,數字6、7卡片若干,紅、藍兩色圓片若干。

教學具圖片

教學具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拍手遊戲:小朋友拍手的次數要比老師的多1下,老師拍4下,小朋友就拍5下。

二、展開

1.引導幼兒利用蝴蝶與小兔的圖卡比較6、7兩數的關係。

(1)圖卡上的蝴蝶與小兔玩捉迷藏,有幾隻蝴蝶?幾隻小兔?

(蝴蝶6只,小兔7只)

(2) 6只蝴蝶用數字幾來表示?7只小兔用數字幾來表示?

(幼兒分別回答數字6、7後拿出數字擺在實物後面)

2.知道7比6多1,6比7少1。

(1)蝴蝶多還是小兔多?小兔比蝴蝶多幾隻?蝴蝶比小兔少幾隻?

(2)7比6多幾?6比7少幾?

(請幼兒完整回答)

(3)怎樣才能讓蝴蝶和小兔一樣多?

3.掌握相鄰兩數之間的轉換關係。

(1)知道“添上”(加上)一隻蝴蝶,變成一樣多。

(2)知道“拿走”(減去)一隻小兔,變成一樣多。

4.教師引導幼兒用拍手問答的方式說“數字問答歌”,

複習鞏固6、7兩數的關係。

三、結束部分

教師帶領幼兒玩遊戲:我來說,你來做

請幼兒兩人一組,一名幼兒分別拿出6個紅色圓片、7個藍色圓片,請另一名幼兒將紅色圓片和藍色圓片變成一樣多,可交換進行。

(活動自然結束)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欣賞散文,感受秋天的美。

2、初步瞭解散文中形象化的語言和整齊的句式。

【活動準備】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師:今天,有小朋友對我說,大樹落葉了,真美麗,那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大樹落葉的情景吧!(組織幼兒觀看落葉視頻)

2、提問:

(1)誰能說一說,飄落的樹葉讓你想到了什麼?他像什麼?

(2)誰願意模仿一下樹葉飄落的樣子?

(3)大樹落葉了,那現在是什麼季節到了?

二、基本部分:

1、師:秋天到了,你們知道秋天有哪些美麗的東西嗎?水果怎麼樣了?莊稼呢?

2、師:看來秋天真是一個豐收的季節。今天老師帶來了一篇關於秋天的散文,你們聽一聽,文章裏是怎麼描繪秋天的?(欣賞散文)

3、提問:

(1)你們都聽到了什麼?

(2)秋天到了,誰樂得到處跑?

(3)秋風爺爺對誰吹了口氣?

(4)大樹怎麼樣了?

(5)媽媽怎麼說的?

(6)秋風爺爺還對誰吹了口氣?

(7)小何怎麼樣了?

(8)秋風爺爺幹了淘氣的事情,媽媽又是怎麼說的?

4、師:秋天多美呀!你們想不想和老師一起大聲朗誦?我們試試吧!

三、結束部分:

1、小朋友,你們喜歡這篇散文嗎?你們覺得哪裏美?喜歡散文中的哪一句話?

2、秋風爺爺那麼高興,他還會對誰吹口氣,他又會怎麼樣?我們一起討論一下。(用“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造句)

3、秋風爺爺還會對誰吹口氣,我們一起去外面找找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數學《自然測量》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實踐學習自然測量,初步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2、使幼兒知道量具的長短與測量的結果有關,量具越長,測的次數越少,量具越短,測的次數越多。

3、初步培養幼兒互相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各種自然測量的工具(筆、積木、筷子、布條、紙條等)2、記錄測量次數的紙、筆。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我們教室裏的每一樣物品有多長嗎?

2、學習自然測量。

(1)幼兒嘗試自由測量,記錄結果。

(2)交流,教師請個別幼兒測量從黑板的一端到另一端,並引導幼兒討論出正確的測量方法:測量時,測量工具要和起點對齊,在測量工具的

另一頭用筆做個記號,第二次測量時,要從記號開始接下去量。

(3)教師與一位幼兒合作,再次進行測量,並做好測量次數的記錄,最後說出測量結果。

(3)幼兒自由結伴,選擇測量工具和測量線路進行測量,教師進行觀察,適時進行輔導。(4)請部分幼兒說一說測量的結果。

3、體驗測量工具的長短與測量結果的關係。

(1)師:“我用兩種不同的測量工具測同一條線路,測出的結果是一樣的嗎?”

(2)請兩位幼兒進行實踐操作,引導幼兒比較測量結果的數目爲什麼不同,說出用長的工具量出來的次數少,用短的工具量出來的次數多。

4、活動延伸:鼓勵幼兒在區角活動中使用各種不同的測量工具進行測量,比較各種不同的'結果。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萌發幼兒關心他人,願爲好朋友帶來快樂的美好情感。

2、發展觀察力和與人友好相處的能力。

3、讓幼兒懂得用表情來表現自己是否快樂、傷心、生氣等表情。

【活動準備】

1、快樂小熊(一隻);

2、白板筆(一支);

3、表情臉譜;

4、哭臉和笑臉各一幅;

5、小鏡子,圓形卡片,水彩筆;

6、快樂樹(圖板)。

【活動過程】

1、引發興趣,導入課題。

拿出快樂小熊“Hello!大家好,我是快樂小熊,今天呀!我和老師一起來到這裏,想和你們交朋友?高興的話就請來點掌聲!”

2、導入遊戲,引發討論。

(1)老師和幼兒一起做"指指鼻子,摸摸臉的遊戲"請幼兒互相說一說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它們都有哪些本領?讓幼兒自由討論。

(2)請幼兒自由發言,並提問個別幼兒,並肯定全體幼兒的表現,初步瞭解人的面部長有五官,並瞭解其功用,並要時時刻刻保護它們。

3、五官的變化,引發討論,學習使人情緒愉快的方法。

(1)"小朋友"用你的小眼睛看這裏,這怎麼有這麼多的數字,還有圓點?激發幼兒好奇的心理,並引導幼兒願意露出笑臉。

(2)出示表情臉譜,"老師呀,還要給小朋友看一樣東西,這是表情臉譜,小朋友都甜甜的笑臉,因爲它會給朋友帶快樂,那咱們就一起露出最甜的笑臉吧!"

(3)引導幼兒通過快樂聚會,要用笑臉對待朋友,笑臉代表着幸福和快樂! 提問個別幼兒。給朋友唱歌、跳舞還給好朋友說好聽的甜甜話,讓朋友快樂,自己也就快樂了!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自由想象,情感昇華。

(1)出示笑臉和哭臉,發展幼兒的觀察力。

(2)送出小禮物!手拿鏡子做表情遊戲,並讓幼兒自己動手畫出笑臉,裝飾"快樂樹"。

活動延伸:

設臵快樂樹的圖板,這其中使孩子們感受到人與自然的和諧,要用笑去面對一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的:

1、通過參觀幼兒園,培育幼兒的察看能力,以及多種物體組合搭建、鏤空搭建的能力。

2、培育幼兒分工與合作的能力。

活動籌備:

建構區:各式不同的積木、半成品紙盒數個、圈紙心數個等。

活動過程:

一、打算:

老師:今天蜻蜓家要實行一個大項目,就是要蓋一所幼兒園,現在請大家說說我們要蓋的幼兒園都應當有些什麼呢?

1、請幼兒說己的想法及需要的材料,老師進行繪畫記錄。

2、人手的分工及合作。

二、操作:

按打算進行操作,老師重點幼兒互相合作,細心察看,注意安全進行合理搭建。

三、整頓:

整頓整頓材料,將作品展示。

四、回憶:

請建構區的幼兒說說自己的操作過程,大家如何分工合作,完成打算。

五、:

搭建幼兒園的工作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全靠大家的相互合作。通過這活動闡明瞭人多力量大,大家一起努力能把一項很複雜的工作簡略化。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名稱

買花(大班)

活動目標:

1、初步嘗試運用錢幣買花,積累加減式題口算的經驗,發展孩子思維的敏捷性。

2、在買花中,體驗購物的樂趣。

重點與難點:

嘗試運用錢幣買花,積累加減式題口算的經驗。

材料的創設與準備:康乃馨、馬蹄蓮、玫瑰花三種鮮花(每種花35支),貼有標籤的桌子,分別標出2、3、5元三種價目,幼兒每人10元錢

設計思路:

春天,萬物甦醒,百花盛開,孩子們沐浴在春的陽光裏,享受着春的氣息,感受着花的美麗。我們結合春季的季節變化,以及我們本階段幼兒的培養目標,預設了“親親大自然”的主題活動,。我們詳細分析了這個主題,認爲這個主題可以挖掘能促進幼兒多方面發展的內容。比如:健康領域涉及到孩子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和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的培養,知道春天是個傳染病、感冒的好發季節,要多注意及時的增減衣服,做好個人清潔衛生等;情感領域涉及到對大自然的喜愛,對節日氣氛的體驗,尊重勞動人民和師生、生生、親子之間相互關心等方面的內容;在認知領域涉及到感知春天的特徵,將春天物品進行計算、分類以及購物活動等方面的內容。因此,我們覺得開展此活動有一定的教育價值,我們希望通過這個主題活動,讓幼兒瞭解春季一些明顯的季節特徵,培養孩子尊重勞動人民,計算錢幣、購物、文明交往的經驗。

在主題實施的過程中,爲了讓幼兒體驗春季的季節特徵,我們在教室內創設有關春天的環境刺激幼兒,還帶孩子到公園、幼兒園內尋找春天,引導幼兒在家長的配合下收集春天的花草、蝌蚪、蝴蝶和風箏等的物品、圖片等活動。同時我們還分析出在這個主題中也蘊含着豐富的數活動的內容。例如:分類、計算錢幣等。我們試圖以貼近幼兒生活的活動,又十分感興趣的題材,以數活動爲手段,進一步豐富與完善主題的內容,更好地促進

幼兒觀察、思考、判斷等能力的發展,又結合科研將語言融入進去,同時和幼兒共同探究鮮花的名貴與價格的關係,從而提升幼兒的社會化情感。

幼兒是在學習、在遊戲中獲得經驗的,在此理念的指引下,我設計《買花》的活動。本次活動是《親親大自然》主題背景下的一次正式數學活動,依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二期課改的精神,幼兒的生活、運動、遊戲、學習活動是整合在一起的。在這個活動中使孩子初步嘗試運用錢幣買花,積累加減式題口算的經驗,發展孩子思維的敏捷性;在買花中,體驗購物的樂趣。

在此活動前,我們藉助區域活動、一些非正式數活動,爲幼兒提供了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豐富材料,讓幼兒通過操作,初步積累有關購物活動的經驗。在此基礎上,想通過一次正式的數活動,幫助幼兒進一步提升這方面的經驗。我們最終試圖以數學活動爲手段,推動主題與幼兒的共同發展。

活動流程:

引出主題 → 操作探索 → 交流體驗

活動過程:

(一)引出主題

現在是什麼季節?春天開滿了各種各樣的鮮花,所以鮮花店裏進了一批鮮花,讓我們看看進來了什麼鮮花?(幼兒說出鮮花的名字)

(二)操作探索

1、我們知道了有康乃馨、馬蹄蓮、玫瑰花,看看上面有什麼?(有個牌子,上面標有2元錢、3元錢、5元錢)

2、今天每種鮮花的品種上都標有價錢,那麼你們有錢嗎?

3、試試看,用你口袋裏的10元錢買鮮花,想一想我要買什麼樣的鮮花,送給我們泗涇的勞動人民,需要多少錢?

4、幼兒每人用10元錢,購買鮮花,並進行交流。

5、你買的是什麼鮮花?怎樣花錢的?

(三)交流體驗

1、你買的是什麼鮮花?是怎樣買花的?

2、老師小結

3、幼兒再次買花

剛纔我們買了鮮花,你們還想買嗎?那這次買花時,你要和剛纔買的不一樣?試試看怎麼買?

活動延伸:

我們買了許多的花,小動物看見了也想來買花,我們把這些花放在區域活動中,讓小動物也去買花,好嗎?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學習使用溫度計,測量水的溫度變化。

2.能運用生活經驗,想出多種讓熱水變冷的方法。

3.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和幫助別人的快樂。

4.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重點難點:

學習使用溫度計測量水的溫度,能夠想出多種讓熱水變冷的方法。

活動準備:

1.扇子、杯子、冰塊、等,數量能滿足幼兒活動的需要。

2.溫度計、熱水杯、抹布每人1份,每人一張記錄單、筆。

3.活動前已學會使用水溫表看讀數,並會記錄兩位數的數字。

方法手段:

觀察法、操作法

教學過程:

一、引導幼兒設想讓熱水變冷的各種方法。

1.師從熱水瓶中倒一杯熱水:我有點口渴了,水太燙了!你有辦法讓熱水快點變涼嗎?

2.根據幼兒的回答畫出各種方法的簡筆畫:你有什麼辦法?

3.帶領幼兒數一數:看看現在一共有多少種方法?

4.師幫助幼兒歸納出現在可行的方法:哪些方法現在就可以用的?

(分析:教師創設情境導入活動,把孩子們一下子帶進了我們今天所進行的活動中,激發了幼兒的參與積極性。當幼兒想出各種各樣的辦法時,教師用簡筆畫記錄下每個孩子的方法,調動了幼兒開動腦筋踊躍發言的慾望,並從中滲透了數學知識,豐富了活動內容。)

二、引導幼兒討論實驗的操作方法。

1.提問:那老師想考考你們了,怎樣才能知道用了這些辦法後,熱水是不是真的變涼了?(用手摸、喝一喝)

2.提問:可以用什麼來測量水溫?(溫度計)

3.師在投影儀上給幼兒觀察溫度計:溫度計上有什麼?怎麼測呀?

4.提問:怎樣就證明水變涼了?

5.教師:要證明水變涼了需要用水溫表測量兩次,實驗前先測一下,用過了一種方法後再測一下。

(分析: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幼兒講述用大家想的方法是否會使水變涼,用怎樣的方法可以知道水溫的變化等等,問題的層層深入,使幼兒對活動內容越來越感興趣。並且在此環節中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幼兒認識到要證明水變冷了必須用溫度計測量兩次,突破了活動的重點。)

三、引導幼兒試驗使熱水變冷的方法。

1.出示記錄表:今天老師請你們在這X種方法中選擇一種試一試。老師爲你們每人準備了一張記錄表,想一想,第一次測量的水溫記錄在哪裏?選擇的方法畫在哪裏?實驗後再測的水溫記錄在哪裏?

2.要求:現在先請你去選擇一種方法,先測一下杯中水的溫度,記住一定要等紅線停了才能讀數,然後記錄下來。

3.在幼兒記錄好後:現在我們一起開始實驗,準備,開始!

4.師巡迴觀察幼兒的實驗,看到使用冰塊的基本化了之後,喊“停”。

5.引導幼兒第二次測水溫並記錄下來。

(分析:記錄表的運用,一方面能清楚地看到幼兒實驗的過程和結果,另一方面,這是老師介入幼兒活動的一個好辦法,也是觀察幼兒使用水溫表測量水溫變化的情況,從而突破難點,使活動順利開展。在幼兒做實驗時,教師控制兩次測量的時間間隔,爲了幼兒能更好、更準確的完成測量結果。)

四、引導幼兒講述實驗過程、結果,並通過比較得出哪種方法能使水溫下降的最快。

1.提問:誰來說說你使用的是哪一種方法?最先測量的水溫是多少度?後面幾次測得的水溫分別是多少度?你們認爲這種方法能讓熱水變涼嗎?你們是根據什麼知道的?(幼兒講述:一開始測的水溫是XX,後來測的水溫是XX,水溫下降了,說明這種方法是可以使熱水變冷的。)

2.提問:誰和他用的是不一樣的方法?

3.教師引導幼兒進行比較和總結:那你們知道這些方法中哪種可以讓水溫下降的最快?你是怎麼知道的?

4.利用記錄表進行小結:原來我們選擇的這些方法都可以使熱水變冷,但是通過實驗我們知道,XX的方法可以最快讓熱水變冷。

5.延伸:回家後我們可以試一試今天沒有用到的方法,看看哪種方法最快能讓熱水變冷!

(分析:教師請幼兒交流自己的實驗過程及結果,並讓他們講述自己的方法是否使熱水變涼了。接着,老師繼續請用同樣方法的幼兒來講述他們的實驗結果,從而讓大家知道這種方法的可行性。最後,再請其他幼兒介紹不同的方法的實驗結果,通過比較得出這些方法使水溫下降的快慢,加深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