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合集九篇

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合集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7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合集九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歡快活潑的旋律,瞭解樂曲結構,掌握X、 XX節奏音型。

2、在教師的指導下設計打擊樂配器方案,能根據教師指揮演奏樂器。

3、能在集體的打擊樂演奏中有意識地注意音色、音量、和表情上與集體相協調一致。

活動準備1、課件-採蘑菇的小姑娘MP3及歌詞下載

2、鈴鼓四個、碰鈴兩對、園舞板四對。

3、圖片-園地和孩子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激發幼兒興趣。教師:圖片上的小朋友在什麼地方?他們高興嗎?

他們高高興興的要去幹什麼呢?

(啓發幼兒想象。)

二、感受音樂1.播放音樂,讓幼兒感受音樂。

(音樂中的主人公是誰?她是怎麼採蘑菇的?她的心情怎麼樣?)

2.引導幼兒進行討論。

(小姑娘是怎麼採蘑菇的? 她爲什麼這麼高興?聽完之後你們的心情怎麼樣啊?)

讓幼兒深入體會音樂帶來的感受及音樂表現的內容,鍛鍊幼兒的聽力水平。

三、分析歌曲結構,討論編配方案。

1、根據音樂,引導幼兒分析這首樂曲可以分成幾個部分,哪幾個部分。

教師分段彈奏樂曲,讓幼兒熟悉音樂節奏,理解分段原因。

2、掌握X、XX節奏音型。

(1)把節奏譜貼在黑板上,提問有沒有小朋友能打出這個節奏,進行指正。

(2)讓小朋友們跟着老師,用自己的小手把節奏打出來,接着換用其他身體部位在樂曲適當處跟着老師把節奏打出來(跺腳、抖手腕、拍肩等),

使樂曲節奏更加生動有趣。

(3)請一位小朋友上臺示範,用身體語言。

四、設計配器方案1幼兒挑選自己喜歡的樂器,手拿自己的樂器齊奏這首曲子的節奏,探究齊奏好不好聽。

2、討論樂曲該怎樣配器,跟幼兒逐句逐段分析。每種方案都用樂器嘗試一下。

五、根據指揮合奏,注意表情、音量。

1、教師指揮,小朋友嘗試進行樂器演奏,演奏完畢。

教師點評,小朋友演奏的時候由於對樂器的不瞭解及對樂曲結構掌握的不夠,在音量、音色處理上需要提高。

2、教師對三樣樂器進行介紹及在樂曲中該如何配合纔好聽,並着請小朋友們嘗試演奏,看看是否比剛纔的好聽了。

3、提醒小朋友們要帶上微笑,音樂中小姑娘採蘑菇的時候心情是怎麼樣的啊?

表演自然結束。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數字、符號等記錄自己和同伴左右手臂上所夾夾子的數量。

2、在區分左右的基礎上,發現以自體和以客體爲中心的左右差別。

3、鼓勵幼兒積極思考,能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

  重點難點:

在區分左右的基礎上,發現以自體和以客體爲中心的左右差別。

  活動準備:

1、自備鈴鼓1個。

2、幼兒每人一張記錄單、1支筆。

3、按兩人一組準備:夾衣服的塑料夾子一小筐。

4、幼兒兩人一組面對面坐好。

  活動過程:

一、觀察遊戲材料,瞭解遊戲內容。

1、引導幼兒觀察每個小筐裏裝的什麼:"小朋友看看每個小筐裏裝的是什麼?"

2、師:今天,請大家來玩一個遊戲"聽鈴聲夾夾子"。

二、交代遊戲規則與要求,玩"夾夾子"遊戲。

1、教師:請大家聽鈴聲在規定的時間麗江夾子分別夾在兩隻袖子上,鈴聲響開始夾,鈴聲停止大家停手。

2、幼兒做好準備,敲響鈴鼓,開始遊戲。

3、教師邊敲鈴鼓便提醒幼兒兩邊的袖子上都要夾上夾子。

三、學習用數字、符號等記錄所夾夾子的數量。

1、請幼兒互相交流自己左右袖子上各夾了幾個夾子。

2、教師出示記錄單,提出記錄要求。

3、幼兒進行記錄。

四、展示交流,驗證記錄。

1、請幼兒將自己的記錄結果展示在黑板上,鼓勵幼兒對照各自袖子上的夾子數量,互相交流自己記錄結果。

2、觀察個別幼兒的記錄單。

3、教師請該名幼兒和同伴在集體面前,師幼共同驗證其記錄是否正確。

"請你看看你左邊袖子夾了幾個夾子?"

五、比一比,誰夾的夾子多。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激發幼兒探索種子奧祕的興趣。

2、引導幼兒在認識各種種子的基礎上,瞭解種子的生長和作用。

3、鼓勵幼兒大膽說己的觀點,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種子(黃豆、綠豆、赤豆、黑豆、白芸豆、花芸豆、花生、瓜子)

2、蘋果、梨子、石榴、刀四把、石磨六個、白紙、木棍、水

3、種子生長圖、音樂磁帶

4、食物“豆漿”一袋

活動過程:

一、遊戲環節

1、問好:嘿!小朋友好,我是李老師。今天一起來到智慧屋,我們的口號是:“智慧樹下智慧果,智慧樹下你和我,智慧樹下做遊戲,快樂多又多。

2、遊戲“公雞頭、母雞頭”

二、引導幼兒觀察種子,瞭解種子的特徵

1、秋天,兔媽媽收穫了許多的豆寶寶,它想請你們去玩一玩、摸一摸、看一看,它們是什麼豆寶寶?長得什麼樣?有什麼不同?(幼兒觀察種子)

2、提問:請你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這些豆寶寶是什麼樣子的?象什麼?

3、問:“這些豆子都是一樣嗎?那些地方不一樣?

4、除了你們發現的XX不同,還有哪些是不同的?

5、師:我們剛纔說的豆寶寶有個好聽的名字叫種子,它們是各種各樣的,有的顏色不同,有的大小不同,有的形狀不同,很有趣。

三、瞭解種子的生長

1、說了種子的特徵,你猜猜種子是長在什麼地方的?(幼兒猜想)

2、誰說說你知道書上的種子有哪些?(板栗、松果、白果)

3、誰說說你知道泥土裏的種子有哪些?(花生、土豆)

4、誰說說你知道藏在果實裏的種子有哪些?(蘋果、梨子、石榴)

5、到底種子怎麼長大的呢?(師出示種子生長圖,幼兒講述)

6、師:種子是種在地裏,生根、發芽、長葉、開花、結果、又長出新的種子的,真奇怪。

7、那我們用自己的身體動作一起來表演(放音樂,師幼互動)

四、探索“種子變變變”,瞭解種子的作用

1、師:老師這有一袋豆漿,你知道它是怎麼變的?(幼兒答)

2、那老師變給你們看看(師示範磨豆漿)

3、師說:“除了黃豆可以磨成豆漿,你們還知道其他種子還有什麼用?

4、幼答:瓜子好吃,你還知道哪些種子可以吃?

芝麻榨油,你還知道哪些種子可以吃?

5、師:種子除了可以做成食品、做藥給人治病,榨油,還可以種植,有的人還動腦把它們做成工藝品來美化打扮我們的生活。

五、幼兒操作,嘗試尋找種子的新祕密

1、幼兒分小組活動(教師提要求)

2、A磨豆漿

B在果實裏尋找“種子”

C瓜子榨油

D爲豆子磨粉

3、教師

延伸活動:

請食堂裏的工作人員爲小朋友加工豆漿。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瞭解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過年的習俗,表達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好情感的追求。

2、幼兒喜歡朗讀古詩,並能通過聲音和動作進行表演。

3、理解故事古詩,豐富相關詞彙。

4、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元日”動畫課件、古詩誦讀(MP3)、樂曲兩首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你喜歡過年嗎?我國傳統的過年是哪一天呢?你想知道過年的習俗是怎麼來的嗎?

用自己的話簡單地說一說過年的來歷。

今天我們一起欣賞王安石所寫的古詩《元日》,看看古人是怎樣過年的。

二、學習古詩

幼兒欣賞古詩課件。

你知道古人怎樣過春節的嗎?從詩中哪些地方知道呢?

師幼共同討論古詩中這些詞的意思。

你還有什麼不懂的或不理解的嗎?告訴大家,讓大家幫幫你。

三、鞏固古詩

請幼兒對古詩情境進行想象

現在請你們閉眼聽古詩朗誦,在頭腦中想象。

你聽到了什麼?好像看到了什麼?請幼兒說一說

教師帶領幼兒朗讀。

四、表現古詩

教師播放兩首不同的樂曲,請幼兒說一說,可以用那首來配古詩,爲什麼?

請幼兒對古詩進行動作創編

師:多喜慶,多熱鬧呀。你能把這首古詩的熱鬧和喜慶通過讀表現出來嗎?把熱鬧和喜慶通過動作表現出來。

幼兒通過自己的理解對古詩進行表達

教學反思:

在《元日》這個語言活動中,目的能跟隨配樂古詩《元日》的朗誦,感知古詩的內容及意境。我把教學內容運用投影儀展示圖片,生動形象的情境,使小朋友很快理解了古詩較難理解的內容。幼兒的積極性被完全調動了起來,就連平時寡言少語的顧晨怡小朋友也都積極舉手發言爭先恐後的回答,幼兒的注意力完全投入到活動之中。可以看出多媒體技術聲情並茂,具有喜聞樂見的特點。多媒體技術用於語言活動中,一方面培養幼兒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使羣體的語言向積極方向發展,從而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遊戲,能察覺錯句,提高語言的判斷能力。

2、學習仔細傾聽,辨別錯句,並學習改錯句的基本方法。

3、能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4、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判斷力。

5、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活動前學會玩:"找錯"遊戲,訓練幼兒語句詞彙的敏感性及良好的語詞記憶能力。

2、場地準備:秋天的背景圖、磁性板、可操作玩具小鳥、小雞、公雞、母雞等;"糊塗王"頭飾;錄音機、磁帶(錄有一段錯誤連遍的笑話)。

活動過程:

1、以"糊塗王"帶小朋友遊玩律動入室,讓幼兒積極參與遊戲,能察覺錯句,提高語言的判斷能力。

(1)師扮演"糊塗王"帶幼兒搭火車入室,中途要求幼兒跟着"糊塗王"模仿小動物。

如:我是一隻小魚,飛呀飛呀飛(一邊念兒歌一邊要求動作做小魚飛的動作);我是一隻小貓,咩呀咩呀咩(一邊念兒歌一邊讓幼兒學小貓叫"咩咩咩")等。

我什麼地方說錯了嗎?誰來改正?

2、出示秋天背景圖,與幼兒探討。學習仔細傾聽,辨別錯句,並學習改錯句的基本方法。

(1)出示秋天背景圖,讓幼兒仔細傾聽,找出錯句。

"春天來了,大地一片金黃""小鴨在天上飛來飛去""公雞媽媽和小雞在草地上玩""母雞爸爸在一旁喔喔啼"(引導幼兒改錯時,教師邊演示教具邊用語言鼓勵引導,如:把"母雞爸爸"改成"公雞媽媽"時要邊說邊用正確的教具演示)。

(2)與幼兒一起討論和改錯,學習改錯句的基本方法。

引導幼兒改錯時,我們可以用幾種方法,一可以改句子的前半部分或後半部分;二、可以改掉不合適、不恰當的詞等。

3、聽錄音機錯句磁帶,引導幼兒要認真傾聽的好習慣,並找出錯句進行改錯。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段十分有趣的錄音帶,請小朋友認真聽聽,錄音帶中講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2)引導幼兒提出錯句,並能說出不同的改錯方法。

(3)提出思考:

要找出錯句,首先我們一定要做什麼?(引導幼兒回答:認真傾聽)。

(4)教育幼兒要認真傾聽的好習慣。

4、玩改錯遊戲。

玩法:幼兒自由配對後,相互出錯、改錯,要求出題的幼兒把句子說清楚,每一句錯句只說一遍。

規則:改錯的幼兒仔細傾聽,清楚地說出錯在哪裏,儘量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改錯。

教學反思:

經常開展改錯遊戲,不僅能提高幼兒傾聽能力,還能培養幼兒幽默感。在語言區中投放找錯圖,讓幼兒尋找錯誤的地方,並相互說說改錯的方法。請家長配合,在日常生活中可不定時的與幼兒一同玩"改錯"遊戲,提高幼兒對語言詞句的敏感力。

小百科:改錯是指改動、刪節或增添,改正,糾正修改有錯誤的文本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能大膽地運用日常生活中簡單的圖形及點、線來裝飾自己和同伴的花背心。

2、愉悅地參加遊戲活動,體驗同伴相互作畫的樂趣。

  活動重點

大膽用色作畫。

  活動難點

運用日常生活中簡單的圖形及點、線來裝飾。

  活動準備

1、幼兒進行時裝表演。(四件範例花背心)

2、毛筆、紙背心、杯子(顏料)人手一份, 抹布若干。

3、音樂(表演、作畫用)。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音樂)幼兒穿好紙背心進場。

師:今天大班的姐姐給我們進行時裝表演,小朋友讓我們拍手歡迎歡迎!

2、(音樂)大班四名幼兒進行時裝表演。

師:哇!她們的背心真好看!花紋顏色真漂亮!姐姐你們漂亮的花背心是自己設計的嗎?

師:小朋友你覺得姐姐們能幹嗎?

3、展示四件花背心幼兒欣賞。

師:請姐姐們把花背心脫下來給我們欣賞一下,好嗎?

師:你最喜歡哪一件花背心?爲什麼?(上面有些什麼漂亮的圖案?有些什麼顏色?)小朋友你願意用漂亮的花紋和線線、點點設計一件花背心嗎?設計好了和姐姐們一起表演?

  二、示範講解

1、教師示範

師:先想一想畫什麼(畫個太陽吧)找有紅標記的小杯子,畫好太陽。

2、師:還可以添畫些什麼?(教師示範)

3、我的後面畫不到誰願意來幫助我?

4、請一名幼兒示範

師:除了這些簡單的圖形,小朋友想想還可以用哪些漂亮的花紋、點點、線線來裝飾?

  三、幼兒作畫

師:小朋友想好畫什麼,然後選擇最合適的顏料顏色,可以先幫自己畫也可以幫別人畫。

(放音樂)

鼓勵幼兒相互幫助來作畫。鼓勵幼兒選擇多種顏色,大膽創作不同的花紋圖案進行裝飾。

  四、模特表演

1、請幼兒表演

師:模特兒表演要開始了,誰願意來表演?

師:有什麼圖案?用了哪些顏色?大家一起告訴他背上有些什麼花紋圖案?

2、集體分散表演結束

師:今天我們又學習到了一個新本領,讓我們跟着姐姐一來進行時裝表演吧!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1.在操作中感知電動玩具的共同特徵——有電源纔會動。

2.初步瞭解正確使用電池的方法。

3.進一步激發對電動玩具的好奇心,發展探索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孩子自帶一種或兩種電動玩具,各種型號的`電池若干,受潮的電池5~6節,廢電池若干,大盤子五個,安裝電路圖一張,電動霸王龍一隻,關於電池污染環境的報道,廢舊電池回收箱一隻,小恐龍粘紙若干。

三、活動過程

(一)、師:教室裏有這麼多電動玩具,我們來開一個電動玩具運動會吧。

1.幼兒各自選一個電動玩具,讓它動起來。

設問:你的玩具動起來了嗎?你是怎樣讓它動起來的?(幼兒自由回答)

2.出現問題:許多小朋友說打開開關就動起來了,可是爲什麼有些小朋友的電動玩具開關打開了還是沒有動起來?

3.解決問題:使不動的玩具動起來。

(1)打開下面的“肚子”看看裏面有什麼?(有的有兩節電池,有的只有一節電池,還有的沒有電池)得出結論1:有兩節電池的一打開開關玩具就動了。

(2)少了一節電池怎麼辦?(幼:再裝上一節)

(3)有了兩節電池還是不會動,爲什麼呢?(幼:電池的大小不一樣。)得出結論2:裝上兩節一樣大小的電池,打開開關玩具就會動了。

(二)、師:運動會真熱鬧,吸引了另外一些電動玩具來參加運動會。請小朋友也幫它們動起來。

1.幼兒分組操作教師投放的玩具。

2.出現問題:有的會動,有的又不會動了,爲什麼呢?

3.探索問題:打開“肚子”看一看,都有兩節相同的電池,爲什麼有的會動,有的不會動?

4.比較電池的安裝方法:方向不一樣。

5.解決問題:學習正確安裝電池的方法。

(1)幼兒自由發表意見。

(2)出示電路圖:平平的尾巴對着彈簧,突出的嘴巴對準平平的尾巴。

(3)幼兒對不會動的玩具進行改裝,理解正確的安裝方法。

6.玩具總動員——正確操作電動玩具。

(三)、師:熱鬧的運動會引來了霸王龍,誰來幫它動起來?

1.出現問題:裝對了電池,打開了開關還是不會動,爲什麼?(幼:電池有皺紋)師:我看見有人把電池掉在地上,拖地時弄溼了。

2.找到原因:電池受潮,漏電了。

3.解決的辦法:換新電池,保護電池不受潮。

4.師:怎樣愛護電池?(幼:不用的時候關掉,節約電源;不讓電池受潮;不摔電動玩具……)

5.師:我還有一個好辦法,不用時拿出電池存放到瓶子裏,可以延長電池的壽命。

(四)、師:換上新電池,霸王龍真的動起來了。它帶來了許多小獎品,想搞個有獎競猜,誰來回答?

1.問題:廢舊的電池怎麼處理比較好?(幼兒自由回答,並當場獎勵恐龍粘紙)

2.請幼兒聽一聽《錢江晚報》上的報道《從身邊做起——收集廢舊電池》。

3.出示環保回收箱,請幼兒把廢舊電池放入回收箱。

四、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因爲有孩子日常區域遊戲中豐富的零散實踐經驗爲基礎,教師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只起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這其中的針就是貫穿在活動中的一系列設問,線就是孩子們積極參與的實踐活動和貫穿於其中的區域實踐經驗的思維遷移活動以及在活動中孩子們進發出來的積極思考和探索的熱情。也正因爲有了這些元素的支撐,這次活動才使我和孩子們有了玩中學、學中玩的快樂體驗。同時,我也深刻感到:設問的由淺入深與解決問題的步步明朗是相輔相成的,活動開展的基礎與孩子的生活經驗、興趣是息息相關的,活動過程中幼兒興趣的維護與調動也更多地考慮幼兒的年齡特徵和他們喜愛的物質獎勵。因此,我們要善於利用好區域活動這一平臺,關注孩子的興趣點,延伸、拓展孩子的興趣點,使孩子的科學探索興趣得到充分的保護和引導。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6個生字;分角色朗讀課文

2.閱讀課文,能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3.理解課文所說明的道理,學習全面看問題,懂得要多發現別人的長處,要正視自己的短處。

教學重點

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瞭解寓言蘊含的道理。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入新課。

二、 整體感知,初步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1.指名讀課文。

2.自讀課文,想想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什麼?

3.學生交流,教師點撥。

4.你是怎麼概括出來的?

三、 看圖,初步認識陶罐和鐵罐。

1.出示課文插圖:這就是國王御廚裏的兩隻罐子,你們仔細看看,哪隻是鐵罐,哪隻是陶罐?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2.學生交流,教師點撥。(從外形上看,從神態上看,從個頭上看)

四、抓文中的詞句,進一步體會陶罐和鐵罐的特點。

3.鐵罐是怎樣奚落陶罐的?它爲什麼看不起陶罐?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用“--”畫出鐵罐奚落陶罐的話,並對不理解的地方質疑。

4.學生自讀,教師巡視。

5.學生交流質疑,教師點撥,引導解疑。

6.從找出的語句中,可以看出鐵罐具有什麼特點?陶罐呢?

五、指導多讀,深刻領會鐵罐和陶罐的特點。

1.自讀課文,畫出描寫鐵罐和陶罐神態的詞語。

2.教師指導讀。

3.同桌輪換分角色朗讀。

4.走出座位,自找好朋友分角色朗讀。

二、 揭示寓意,總結全文。

1.許多年過去了,陶罐和鐵罐發生了什麼變化?請自讀課文,找出描寫陶罐和鐵罐最終結局的語句。

2.再讀課文,說說你喜歡陶罐還是鐵罐,爲什麼?

3.想一想這則寓言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

4.全班交流。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目標

1,激發探索光的興趣。

2,感知光透過各種物品後顏色和形狀的變化。

3,能大膽、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果,並嘗試用符號記錄。

活動準備

手電筒幼兒每人一個,並學會使用:各種顏色的布、皺紋紙以及各種玩具;“我的新發現”記錄圖、彩色筆、標誌符號;一段舞臺燈光視頻、一段節奏強烈的音樂。

活動實錄與分析

一、導人活動:出示電筒,激發幼兒的興趣

提問:小朋友們。這是什麼?手電筒發出了什麼顏色的光?

二、第一次自主探索。(手電筒的光透過彩色布、彩色紙後,光顏色的變化。)

1,看一看,摸一摸,老師準備了什麼材料?(各種顏色的布、紙。)

2,討論:手電筒的光透過這些材料,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3小實驗:手電筒的光透過這些材料,會發生什麼變化。(手電筒前面放上紅色的布,光就變成紅色:手電筒蒙上紫色皺紋紙,光就變成了紫色了…)

4,我們得出的結論:手電筒的光透過彩色布、彩色紙,光變出了各種各樣的顏色。

5,幼兒將自己的發現記錄在“我的發現”圖表上。

分析:教師讓幼兒在用手電筒和布、紙玩的過程中,自己去觀察、比較、發現。儘管幼兒觀察到的變化是很微小的一方面,但是通過他們個體經驗的整合,以及相互間的交流、補充、完善,使探索的結果全面而細緻。

三、第二次自主探索。(手電筒的光透過玩具後,光形狀的變化。)

1,看一看,摸一摸,老師還帶來了什麼?(是各種各樣的玩具)

2,討論:玩具、手電筒一起玩一玩,光還會有什麼變化呢?

3實驗:用玩具和手電筒玩玩,看看光還會有什麼變化?(用有孔的玩具和手電筒一起玩,光變出了好多小湯圓:光變出了一朵花,手電筒動花也會動……)

4我們得出的結論:手電筒的光透過玩具,不僅顏色會變,形狀也會變。

5,幼兒展示自己的新發現,並在“我的發現”圖表上記錄新發現。

分析:在活動的推進過程中,教師在幼兒猜測一實驗一再猜測一再實驗的矛盾衝突中,引導幼兒探索發現,培養幼兒有步驟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觀看舞臺燈光視頻,製作彩色燈,師幼表演。

幼兒邀請客人老師當燈光師,自己當小演員,一起表演。

五、活動結束,幼兒快樂地離開大廳。

活動延伸

教師、幼兒、家長一起尋找資源,探索手電筒的光透過其他的材料後,光還會發生什麼奇妙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