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範文合集6篇

精選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範文合集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3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範文合集6篇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瞭解重慶的“棒棒”文化和籮筐的作用;

2.通過轉、吊、投、擔鍛鍊手臂力量;

3.願意參加體育活動,有一定的競爭意識

活動準備:

籮筐、沙包、輪胎、長樓梯、扁擔、木頭、蔬菜等

活動過程:

一、熱身活動

跟着老師唱跳“棒棒來了”。

二、棒棒的體驗

(.一)第一關:籮筐轉轉轉轉(轉)

(1)將3個籮筐倒放在起點的位置。

(2)幼兒站在籮筐底部轉3圈。

師:今天第一關需要小朋友站在籮筐上面轉3圈,在轉的時候小朋友要注意安全哦,千萬別掉下去了。先轉完的小朋友可以先進入下一關。

(二)第二關:籮筐的大嘴巴(吊)

(1)將長樓梯架在木樁上,下面是正面擺放的籮筐。

(2)幼兒通過手臂力量過樓梯。

師:小朋友要用手臂過這個籮筐河,過的時候一格一格的過,千萬要小心,別掉進下面的籮筐。

(三)第三關:我把籮筐喂喂飽(投擲)

(1)將籮筐放置2米外,幼兒站在線上

(2)幼兒手持2個沙包進行遠距離投擲

師:現在的籮筐空空的,小朋友要站在線上把沙包投進籮筐裏,比賽的過程中,小朋友不能過線。只要投進一個就可以順利過關。

(四)第四關:我把蔬菜擔回家(擔)

終點放置許多蔬菜,幼兒到達終點後,將蔬菜放進籮筐,擔回出發地。

三、放鬆活動

舒展舞蹈:棒棒的慶祝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 篇2

設計背景:

時代背景:對於如何促進孩子心理健康這個話題,是當今整個社會都在關注的問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學習、交往中出現的心理問題,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是學校素質教育面臨的新任務和研究的新課題。當前在各級各類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正蓬勃開展,推動了學校素質教育的實施。但對學校來說,心理健康教育還有諸多理論和實踐問題需要探討、解決,否則學校方興未艾的心理健康教育就難以深入開展下去並取得真正實效。

課題背景:

我園承擔了國家教育科學"十五"規劃《中小學生心理監護系統的建構和運作》課題子課題《幼兒情緒發展的監控與維護》的研究。《你的心情好嗎?》記錄本就是爲此課題的研究而設計的一本幼兒心情日記。孩子們每天都將自己的心情記錄在《你的心情好嗎?》記錄本。教師可以通過幼兒記錄的內容,預知幼兒的情緒狀態,優化對幼兒情緒的維護,預防幼兒心理問題的出現。同時根據幼兒的記錄情況進行心理分析、統計、整理和研究。家長也可以通過《你的心情好嗎?》及時瞭解幼兒在園時的情緒。幼兒則通過自己的記錄,學會了瞭解自己和同伴的情緒,在教師的幫助下學會自我控制情緒、自我調節情緒。

活動背景:

大班幼兒對《你的心情好嗎?》的記錄是從《情緒溫度計》活動開始的。在《情緒溫度計》活動中,幼兒知道了每個人都會有開心與不開心的時候,要經常保持開心的心情;學會了用"情緒溫度計"的方法記錄下自己每天的心情;並且感受了情緒與色彩的關係。在幼兒一個多月的記錄中教師發現:有些幼兒的記錄中只有開心的事,有些幼兒記錄的事情內容比較單一。幼兒出現的情況是不能迴避的,這就需要教師及時的引導。因此,我設計了這節心理輔導活動--《你的心情好嗎?》。主要目的還是要通過活動讓幼兒知道要經常保持開心的心情,並且學會主動尋找解決不開心的方法。

活動名稱:你的心情好嗎?

活動目標:

1.繼續學用《你的心情好嗎?》記錄自己不開心的事情。

2.學習使用情緒統計表,學會主動尋找快樂起來的方法。

3.能夠較大膽地向別人講述自己的心情。

4.在浸染、欣賞作品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5.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記錄《你的心情好嗎?》一個月.

2、物質準備:《你的心情好嗎?》手冊人手一本投影儀情緒統計圖表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師生共同交流討論《你的心情好嗎》。

教師:小朋友們,你在心情日記本上記錄過什麼樣的心情事件呢?願意和我們大家說說嗎?

二、幼兒繼續學記《你的心情好嗎》記錄薄。

1.師生共同欣賞攝影作品《難過》。

教師:請你來欣賞這幅圖片,你看到了他是什麼樣的心情?

2.教師:你有沒有這樣的心情呢?今天,就請你在《你的心情好嗎?》上記錄下你最不開心的一件事。

3.教師巡迴瞭解幼兒的記錄情況,並幫幼兒做文字記錄。

三、師生共同討論快樂起來的方法。

1.教師出示並介紹情緒統計圖表。

2.師生共同填寫情緒統計圖表。

教師:你剛纔記錄了什麼不開心的事?

教師:你不開心的事是屬於哪個(遊戲、生活、學習)方面呢?

幼兒填寫圖表。

3.師生共同分析情緒統計圖表並討論快樂起來的方法。

教師:你能從這張圖上看出在哪方面不開心的人數多呢?

教師:你們在生活(學習、遊戲)中有什麼樣的不開心呢?

教師: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不開心,你是怎樣讓自己快樂起來的呢?

4.師生共同遊戲智力ABC,學習和辨別生活場景中合理的情緒渲泄方式。

(1)教師:當我們遇到了不開心的事情,該怎麼辦呢?

(2)請幼兒觀察圖片,選擇合適的解決方法,並說出理由。

題目一:"今天我住園,我就有點不開心。"這時我該怎麼辦呢?

A:一直生氣。B:生一會兒氣我就不生氣了。C:我和我的朋友或者老師說說。

題目二:"他和我搶球,我很生氣!"這時我該怎麼辦呢?

A:我就生氣、我就哭,我就不玩了。B:我就和他搶,看誰搶過誰!C:我和他商量商量,輪流玩。

題目三:"這道算術題我怎麼也做不出來,我很着急、很難過。"A:我是個笨孩子,我不做了。B:看看邊上小朋友的答案吧!C:我就問問老師或者小朋友怎麼做。

四、結束。

師生共同表演唱《歡樂頌》,用歌曲演唱的形式體驗快樂的情緒。

活動反思:

1、本次活動我給幼兒創造了一個趣味的情景,我隱去了教師的身份,始終以小熊的角色出現,與孩子同悲同樂,成爲他們中的一員,無形中拉近了與孩子的距離,增加了親切感。孩子從頭至尾都在情景中感受自己的、別人的、小熊的心情。活動的開始階段,是讓孩子感受小熊的心情,引起孩子的共鳴,然後是讓孩子大膽表述自己的壞心情,知道心情不好不要悶在心裏,要大膽的講出來,接着通過情景表演讓孩子感受同伴的關心可以讓人快樂起來,再後來和小動物一起進行遊戲表述自己的心情並給予同伴關心,獻出自己的愛心。最後在優美的兒歌中孩子們再次用心感受來自朋友的愛。

孩子是生活在童話中的,活動中我讓孩子去欣賞、觀察情景表演中的小動物的喜怒哀樂讓他們感同身受,孩子會不知不覺融入其中,他們的表達是發自內心的、是主動的'、自主的。這種情緒上的共鳴起了積極的激發作用。

2、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始終以孩子爲主體,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幾個環節層層遞進,重視孩子情感經驗的積累,讓孩子在聽聽,看看中積累經驗,爲更好的談談說說做了鋪墊,讓孩子盡情感受愛和被愛,體會來自朋友的關心和溫暖。其實並不是每個孩子都無憂無慮的,他們也有和成人一樣的傷心事。作爲老師,我們要給他們一個釋放的空間,教給他們梳理心情的方法,這對他們的成長真的很重要。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 套着布袋模仿蠶寶寶的活動,學習弓身爬、直身爬和團身滾2。 鍛鍊動作的靈活性和身體的協調性。

3。 感受模仿遊戲和體育活動的愉快。

二、教學準備:

布袋每人一個;掛有"桑葉"的皮筋四根;作爲獎勵物品的小亮片,舒緩、激烈的音樂各一段,

三、教學過程:

(一)開始,熱身運動1。放音樂,引導幼兒做身體模仿動作頭部——上肢——腰部——全身(蹲起或伸展)——團身滾——放鬆2。教師提醒幼兒找個空位置,重點進行伸展和團身的準備動作

(二)動作練習

1。 引導幼兒模仿蠶寶寶走路請個別幼兒模仿蠶爬的動作,引出兩種不同的爬弓身爬、直身爬。

2。練習兩種爬的動作,

①請個別幼兒示範一下動作,找到需要的動作幼兒練習(弓身爬或直身爬),教師講解動作要領,幼兒練習一次

②用和第一次不一樣的爬練習一次三)遊戲:蠶寶寶在長大

1。蠶寶寶第一次長大教師引導幼兒用一種爬的方法爬過四條"桑葉"林。

2。 蠶寶寶第二次長大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方法爬,

3。 蠶寶寶第三次長大

① 降低四條"桑葉林"的高度,引導幼兒練習直身爬。

4。 蠶寶寶第四次長大引導幼兒再次練習直身爬。(放歡快的音樂)

5。練習團身滾

① 引導幼兒把身體蹲下,躲到布袋裏。

② 在不同的三個方向發出聲音,幼兒練習團身滾。

(四)結束:放鬆運動

1。引導幼兒從布袋中鑽出來。

2。引導幼兒用布袋來當翅膀。

3。聽音樂,教師帶領幼兒做飛的動作,放鬆身體。

4。帶領幼兒出活動室。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使幼兒初步瞭解眼睛、耳朵、鼻子這些器官的主要作用,掌握簡單的自我保護方法。

2、培養幼兒積極思考,大膽表達自己感受的能力。

3、知道一些保持身體各部位整潔衛生的方法。

4、能夠將自己好的行爲習慣傳遞給身邊的人。

【活動準備】

1、課件-樂趣練習:眼睛和耳朵的作用。課件-樂趣練習:鼻子和嘴巴的作用。

2、音樂:如果感到幸福。

【活動過程】

一、猜謎導入課題。

上邊毛,下邊毛,中間有顆黑葡萄。(眼睛)

左一孔右一孔,是香是臭它最懂。(鼻子)

左邊一座山,右邊一座山,天天在一起,永遠不見面。(耳朵)

小結: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眉毛是我們人體的重要器官,我們通叫做五官,如果一個人長得好看,我們就說這個人五官端正、眉清目秀。

二、讓幼兒瞭解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的作用。

課件:眼睛和耳朵的作用

課件:鼻子和嘴巴的作用

1、相互觀察五官,並說出它們各自的樣子(豐富詞彙:五官)

2、小實驗:哪種感官能幫你

請幼兒通過各種感官來識別糖水、鹽水、白開水、醬油、食醋、香油等,瞭解眼睛、耳朵、鼻子的功用。

小結:五官對我們人體真是太重要了,哪一個器官出了問題,人都會很不舒服。

三、教師講述故事引出角色遊戲“動物診所”。

教師扮演獅子醫生,在給小動物治病的過程中讓幼兒瞭解五官常見疾病的防治知識。

1、眼睛裏迷進了灰塵或沙子,千萬不要用髒手去揉,要用乾淨的紗布輕輕地擦出來。

2、不要往鼻孔裏塞異物,也不要隨便挖鼻孔,遇到灰塵時要用手把鼻子捂住,要學會正確的擦鼻涕方法。

3、引導幼兒討論:

不要把異物塞入耳朵,不大聲對着別人的耳朵喊叫,遇到很大的聲音時要把耳朵捂住,如果耳朵裏飛進了小蟲,要用光亮或濃香的物品把小蟲引出來,如果耳朵裏進了水,可單腳側身跳讓水流出來。

4、眼睛進入灰塵或沙子、鼻子出血、時該怎麼辦呢?

豐富幼兒經驗,互相學習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

四、我來搶答。

1、吃飯以前要幹什麼?

2、吃完飯必須喝口水乾什麼?

3、什麼時候必須刷牙?

4、眼睛裏進了灰塵應該怎麼辦?

5、用手挖鼻孔好嗎?應該怎樣擦鼻涕?

6、遇到灰塵或難聞的氣味時應該怎麼辦?

7、鼻子出血了怎麼辦?

8、對着別人的耳朵大聲喊叫對不對?

9、愛生氣的孩子好不好?愛發脾氣的孩子好不好?

教師評議比賽情況,爲得光榮花多的隊鼓掌。

五、歌表演:如果感到幸福。

【教學反思】

教育家斯賓塞說:“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讓一切的教育帶有樂趣。”興趣是求職的發動機,只要幼兒產生學習的興趣,才能激發其求知慾與好奇心。在這節健康活動中我遵循幼兒喜愛的活動形式,根據幼兒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的特點,摒棄枯燥的說教,創設實驗操作、知識搶答、舉表情牌判斷正誤等環節,使幼兒的學習動機在 “情”與“境”的相互作用過程中得到強化,使他們爲求知而樂,爲探索而興奮和激動。

隨着抽象邏輯思維的發展,大班孩子開始能根據食物的本質屬性進行初步的概括分類,我覺得這一特點在這次活動中表現得尤爲突出。在活動中,我給他們充足的時間,讓他們充分表達。孩子有這方面的經驗、知識,討論起來才熱烈。作爲老師,要捕捉孩子討論過程中的“亮點”,及時提升,切實促進幼兒情感智能的和諧發展。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增強幼兒的平衡能力和躲閃跑的能力。

2、培養幼兒勇敢的個性品質。

3、喜愛參加體育鍛煉,養成愛運動的好習慣。

4、鍛鍊幼兒的反應能力,提高他們動作的協調性。

活動準備:

1、狐狸頭飾,音樂磁帶

2、指定活動場地,兩角劃出一定範圍分別作爲狐狸的家和小公雞的家。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1)隊列練習。隊列變化:六縱對;大圓;六小圓;六隊開花;大圓;六縱隊。

(2)做模仿操。隨音樂跟老師做小公雞模仿操,進行上肢、下肢、體側、體轉、腹背、跳躍、放鬆活動。

2、基礎部分。

(1)平衡動作練習。引導幼兒做單腳站立保持身體平衡的動作。教師說:“你們知道小公雞有一個本領叫金雞獨立嗎?那麼能不能學做一隻腳站着的小公雞嗎?”

(2)叫待遊戲名稱後,幫助幼兒熟悉遊戲場地,認識狐狸和小公雞的家。

(3)教師介紹遊戲玩法:老師做大公雞,當老師說完“小公雞出去玩吧”後,全體幼兒扮小公雞在操場上一邊年兒歌,一邊聯金雞獨立的本領,唸完兒歌后,聽到大公雞說狐狸來了,小公雞要趕緊躲開狐狸的追趕,快快逃回小公雞家。

3、結束部分。

小公雞看到狐狸做遠了,一起跑到草地上高興地玩耍。隨音樂跟着老師做吃蟲、走路、嬉戲、伸懶腰、打盹等動作。

教後感:幼兒在遊戲中學會了平衡能力和躲閃跑的能力,讓幼兒在今後的遊戲中和體育課外活動中能更好掌握平衡能力和躲閃跑的能力。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嘗試跳皮筋的簡單方法,學會基本動作,發展動作的靈活性。

2.提高腳的控制能力和跳躍能力。

3.鍛鍊幼兒的反應能力,提高他們動作的協調性。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簡單裝飾的皮筋若干。

2.學會遊戲兒歌《小皮球》。

活動過程:

1.教師示範指導幼兒跳皮筋的簡單方法。

2.引導幼兒嘗試跳皮筋基本動作:踩線跳、跨跳、單腳跳、雙腳跳等。

活動反思:

跳皮筋是一項民間傳統的遊戲活動,較爲普及。經常參加跳皮筋遊戲活動,不但能夠提高跳躍能力,同時也能發展協調性和靈敏性,跳皮筋的方法很多,有單人跳、雙人跳、多人跳,以及單腳跳、雙腳跳.花式跳等。還可以自己創編一些跳躍方法來跳皮筋。

本課教學主要是學生自編的跳躍方法的跳皮筋,學會基本的雙起雙落動作,加強同伴間的合作。在練習前的準備活動中,引導學生模仿動物的跳,充分活動學生的各關節部位,避免因活動不充分,導致跳躍時扭傷踝關節等意外事故的發生。本課主要以小組形式進行,分組時特別注意了學困生,儘量將不同素質的學生分佈到各個小組,達到互幫互學的教學效果。

但在練習中,還是有部分學生不能很好地與同伴交流合作,表現出排斥同伴、強佔練習次數、不架皮筋等不良行爲,針對這種現象,教師要細心做工作,多教育鼓勵學生,更要正確的引導學生,同學之間要和睦相處,友好合作,共同進步,體驗關心幫助他人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