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中班教案《小貓刮鬍子》

幼兒園中班教案《小貓刮鬍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8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教案《小貓刮鬍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中班教案《小貓刮鬍子》

幼兒園中班教案《小貓刮鬍子》1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理解詞彙:“聚精會神”、“頭破血流”,並初步懂得寓意:做事情前要想一想,不能看到什麼就學什麼。

2.通過提問和有序觀察圖片,理解圖片中情節的發展變化。

3.懂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不要盲目跟別人學的道理。

4.理解故事內容,能認真傾聽,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5.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自制《小貓刮鬍子》圖片一套或根據寓言內容製作電腦動畫。

2.小貓(有鬍鬚)手偶一個。

活動過程:

一、教師以談話引出活動內容。

1.教師出示小貓手偶:我是一隻小花貓,我的鬍鬚長又長。

2.教師:小朋友,你們知道小花貓的鬍鬚有什麼用嗎?

3.幼兒自由討論後,教師巧妙地引出寓言故事

教師:可是有一隻小花貓把自己的鬍子刮掉了,我們來看看會發生什麼事情。

二、教師出示教學圖片,有表情地講述寓言。

1.教師出示圖片,生動地講述寓言《小貓刮鬍子》。

2.教師:小貓刮鬍子後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三、教師引導幼兒有序地觀察圖片,分段講述故事。

1.理解第一幅圖片的內容:主人正在做什麼?〈理解詞彙:“聚精會神”〉小花貓在看什麼?

2.教師通過提問幫助幼兒有序地觀察圖片,理解寓言情節。

3.教師:小花貓刮鬍子後,追捕老鼠時發生了什麼事情?爲什麼會碰得頭破血流?(理解詞彙:“頭破血流”)

四、教師和幼兒再次看圖片,完整欣賞寓言,啓發幼兒理解寓言。

1.教師指圖與幼兒共同講述寓言。

2.教師:小花貓能刮鬍子嗎?

3.教師小結:原來,鬍子是貓用來探路的工具,它就像一把尺子,在鑽洞時得用它來測量洞的大小。如果沒有了這把尺子,貓就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鑽過去。

五、引導幼兒進行拓展談話,啓發幼兒懂得做事前要想一想,不能看到什麼就學什麼。

1.教師:小花貓的主人刮鬍子對不對?

2.教師:爲什麼主人應該刮,小花貓卻不能刮呢?(每個人是不一樣的,不能看到什麼就學什麼)

3.教師:如果以後你也遇到了一隻刮鬍子的小花貓,你會和它說什麼?

教學反思:

我注重營造和諧氣氛,引導學生去朗讀。最後把重點放在感悟貓媽媽那席話中,讓學生從多角度朗讀感悟,或心疼,或擔心,或生氣的語氣讀讀貓媽媽的話。通過學生的多角度的朗讀明白貓媽媽說的話。然後考慮到學生個體的理解、朗讀和喜好的差異,以“媽媽,我想對你說”爲切入口,要求學生想想該對媽媽說些什麼?才能讓媽媽放心?纔會成爲一隻真正的捉老鼠高手呢?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理解感悟課文。這一教學過程,我幾乎沒有對課文內容進行分析,講解,僅僅引導學生讀懂貓媽媽的話爲重點,真正的讓學生成爲課堂教學的主體,讓他們自由閱讀、自我體驗、自主創造,同時,很好地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想象能力。

幼兒園中班教案《小貓刮鬍子》2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理解詞彙:“聚精會神”、“頭破血流”,並初步懂得寓意:做事情前要想一想,不能看到什麼就學什麼。

2、通過提問和有序觀察圖片,理解圖片中情節的發展變化。

3、懂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不要盲目跟別人學的道理。

4、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嘗試續編故事。

5、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培養幼兒閱讀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自制《小貓刮鬍子》圖片一套或根據寓言內容製作電腦動畫。

2、小貓(有鬍鬚)手偶一個。

【活動過程】

(一)教師以談話引出活動內容。

1、教師出示小貓手偶:我是一隻小花貓,我的鬍鬚長又長。

2、師:小朋友,你們知道小花貓的鬍鬚有什麼用嗎?

3、幼兒自由討論後,教師巧妙地引出寓言故事。

師:可是有一隻小花貓把自己的鬍子刮掉了,我們來看看會發生什麼事情。

(二)教師出示教學圖片,有表情地講述寓言。

1、教師出示圖片,生動地講述寓言《小貓刮鬍子》。

2、師:小貓刮鬍子後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三)教師引導幼兒有序地觀察圖片,分段講述故事。

1、理解第一幅圖片的內容:主人正在做什麼?〈理解詞彙:“聚精會神”〉小花貓在看什麼?

2、教師通過提問幫助幼兒有序地觀察圖片,理解寓言情節。

3、師:小花貓刮鬍子後,追捕老鼠時發生了什麼事情?爲什麼會碰得頭破血流?(理解詞彙:“頭破血流”)

(四)教師和幼兒再次看圖片,完整欣賞寓言,啓發幼兒理解寓言。

1、教師指圖與幼兒共同講述寓言。

2、師:小花貓能刮鬍子嗎?

3、教師小結:原來,鬍子是貓用來探路的工具,它就像一把尺子,在鑽洞時得用它來測量洞的大小。如果沒有了這把尺子,貓就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鑽過去。

(五)引導幼兒進行拓展談話,啓發幼兒懂得做事前要想一想,不能看到什麼就學什麼。

師:小花貓的主人刮鬍子對不對?

師:爲什麼主人應該刮,小花貓卻不能刮呢?(每個人是不一樣的,不能看到什麼就學什麼)

師:如果以後你也遇到了一隻刮鬍子的小花貓,你會和它說什麼?

教學反思:

我注重營造和諧氣氛,引導學生去朗讀。最後把重點放在感悟貓媽媽那席話中,讓學生從多角度朗讀感悟,或心疼,或擔心,或生氣的語氣讀讀貓媽媽的話。通過學生的`多角度的朗讀明白貓媽媽說的話。然後考慮到學生個體的理解、朗讀和喜好的差異,以“媽媽,我想對你說”爲切入口,要求學生想想該對媽媽說些什麼?才能讓媽媽放心?纔會成爲一隻真正的捉老鼠高手呢?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理解感悟課文。這一教學過程,我幾乎沒有對課文內容進行分析,講解,僅僅引導學生讀懂貓媽媽的話爲重點,真正的讓學生成爲課堂教學的主體,讓他們自由閱讀、自我體驗、自主創造,同時,很好地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想象能力。

小百科:貓,屬於貓科動物,分家貓、野貓,是全世界家庭中較爲廣泛的寵物。家貓的祖先據推測是起源於古埃及的沙漠貓,波斯的波斯貓,已經被人類馴化了3500年(但未像狗一樣完全地被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