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有關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彙編7篇

有關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彙編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8W 次

作爲一名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有關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彙編7篇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爲了讓孩子更多的感受春天帶來的美好,從觀察春天、感受春天到歌唱春天,體驗合作演奏、表演的樂趣,體驗不同的表現節奏的方式及創編歌詞的樂趣。

活動目標:

1、引導泳兒瞭解三拍子歌曲強弱弱的節奏特點並用多種方式表徵。

2、引導幼兒用連貫、優美和活潑輕快的歌聲演唱。

3、嘗試在前四句歌詞的結尾處添加襯詞,感受音樂活動的樂趣。

4、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5、能大膽表現歌曲的內容、情感。

重點難點

1、體驗多種方式表現三拍子歌曲的節奏特點。

2、嘗試在前四句歌詞的結尾處添加襯詞。

活動準備:

1、教師帶領幼兒事先學習歌曲,到戶外觀察春天,尋找春天。

2、歌曲光盤、柳樹姑娘頭飾、三角鐵、沙錘、響板。

活動過程:

一、教師在《小鳥落落》的音樂聲中帶領幼兒模仿小鳥飛到活動室。

二、教師談話激發幼兒思考春天的各種變化,進而複習歌曲。

1、春天來了,你發現了什麼?(天氣變暖了,小草發芽了,人們穿上毛衣。花開了,有桃花、梨花、杏花、迎春花,蝴蝶、蜜蜂、螞蟻、青蛙都出來了。柳樹也發芽了,長出了一片片的葉子)

2、柳樹發芽了,我們學過一首唱柳樹的歌,是《柳樹姑娘》。一起來唱一遍。

三、幼兒觀察圖譜發現三拍子的節奏特點並用不同的方式變現節奏。

1、1棵大樹2棵小樹,這就是三拍子歌曲的節奏,第一拍是大樹,第二拍和第三拍是小樹,也就是第一拍的聲音重,強,第二拍、第三拍的聲音要弱一些,就是強弱弱。

2、用動作表現節奏。(拍手、跺腳、拍肩)。教師清唱幼兒用動作配伴奏,然後放音樂《柳樹姑娘》幼兒用動作配伴奏。

3、用樂器打節奏(1)教師示範樂器的使用方法(2)教師清唱分組演奏樂器(3)播放音樂《柳樹姑娘》幼兒分組演奏樂器。

四、引導幼兒表現柳樹姑娘的美和高興地心情我們在唱歌的時候怎樣表現出柳樹姑娘的美呢?(微笑的唱歌,加上優美的動作)。怎樣表現柳樹姑娘洗頭髮高興地心情呢?(高興地去唱,跳起來)四、嘗試創編襯詞,感受音樂活動的樂趣。

在這首歌曲中有很多特別的地方,我們可以加入自然界的聲音幫襯一下,讓這首歌曲更好聽。微風吹來,樹葉發出什麼聲音?沙沙沙。我們把沙沙沙加在歌曲的前四句的後面。分組唱,二聲部合唱。同樣引導幼兒創編流水嘩啦啦、滴答答的聲音加入歌詞。

五、自由表演,充分體現藝術活動的愉悅功能老師準備了頭飾,每個孩子一個頭飾,隨音樂自由表演。

到戶外看柳葉又長大了沒有,帶出活動室。

活動反思:

大班下學期音樂《柳樹姑娘》是一首活潑輕快、優美動聽的三拍子歌曲。作品以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春風吹來,柳枝甩進池塘輕歌曼舞的這一景象,向人們展現一幅春意盎然的美麗圖畫。歌曲延續了幼兒對柳樹的興趣,用歌聲來表達對柳樹的喜好。結合已有經驗,幼兒對柳樹有了很深的感觸,再進行歌曲的教學,幼兒就會有了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在教學過程中,我以綱要爲指導,在環節設置上,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把握:

1、緊緊圍繞目標大膽創新。在活動中,我大膽地把難點“掌握附點音符”放在第一環節,利用師生互動接唱的形式,既拉近了我和孩子們之間的距離,集中了孩子注意力。同時也讓孩子們很輕鬆地掌握了附點音符,爲下面感受、學唱埋下伏筆。在學唱歌曲時,我一改傳統逐句教唱的形式,利用新穎的圖譜,在看一看、說一說、聽一聽、唱一唱、拍一拍中反覆感受詩意般的歌曲內容及旋律,整個活動中孩子們都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積極主動的參與者,這正符合了綱要中“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的目標及“要避免僅僅重視表現技能或藝術活動的效果,而忽視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傾向”的指導精神。

2、轉變理念,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你最喜歡哪一句?誰願意來告訴大家?”“誰願意來說一說”,對於孩子回答不否定,給他們創造一個寬鬆的氛圍,讓孩子充分發揮想象,暢所欲言,這正符合了綱要中“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

3、注重面向全體,照顧個體差異。比如在角色表演這一環節“我是柳樹媽媽,誰願意來當我的寶寶?”對孩子不做強制要求,照顧到個別性格內向的孩子。“請你爲我們伴奏,你還有更重要的任務”,讓孩子感覺到自己也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

總之,我要求自己力爭把綱要理念轉化爲實踐,我知道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自己做得還遠遠不夠,繼續努力。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 通過鼓上的小米粒感知物體振動的幅度和頻率。

2、 感知音樂中強弱、快慢的變化並用肢體表現。

活動準備:

小米粒、音樂磁帶、小鼓。

活動過程:

一、 跟着鼓唱歌。

1、 小鼓是怎樣發出聲音的?

2、 教師用鼓槌敲擊小鼓。請幼兒跟着鼓槌唱歌。教師有節奏地敲鼓,幼兒用象聲詞“咚”唱出鼓的節奏

二、 鼓的聲音哪裏來。

1、 鼓的聲音是振動發出來的,那麼我們怎樣才能看到鼓在振動呢?

2、 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出示米粒,介紹鼓上的小米粒受到振動就會跳舞。

3、教師邊演示邊講解:敲得重,米粒跳得高,敲得輕,米粒跳得低

三、 跳舞的小米粒。

1、 教師邊唱歌曲邊敲鼓。

問:鼓上的小米粒是怎麼跳舞的?

小鼓敲得響,米粒怎樣?

小鼓敲得輕呢?

2、幼兒跟着音樂節奏打節拍

3、幼兒試着跟唱歌曲

四、遊戲:我是鼓,你是米粒。

地板代表鼓,全體幼兒蹲在“鼓”上,個別幼兒扮演敲鼓的人,部分幼兒扮演米粒,邊遊戲邊唱。敲鼓的人用腳跺地板,或快或慢,或重或輕,扮演米粒的幼兒做出相應的動作。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幼兒直觀地感知振動與發生的關係,幼兒的參與積極性較高,他們在活動中游戲、表演、創編,展現出了自信心。這次活動給幼兒提供了自由表現機會,“小米粒”在舞蹈時既有節奏,而且表演很豐富、很多樣化,孩子們用自己的想法展現出不同的小米粒舞蹈情景。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熱烈歡快的情緒,跟隨音樂玩《捏泥人》的遊戲。

2、通過傾聽音樂和觀察教師的表演學習遊戲的玩法;嘗試將自己的想法運用動作進行創造性地表現。

3、與同伴合作完成遊戲的任務,體驗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民樂"喜洋洋"的音樂

 活動過程:

1、傾聽音樂《喜洋洋》,感受樂曲的情緒,感知音樂的節奏。

(1)隨樂曲進教室,完整聽音樂。

教師:聽了這首樂曲,你們有什麼感覺?

這首樂曲的名字叫《喜洋洋》。

(2)看圖譜,感知樂曲的結構,做動作感知樂曲的節奏。

教師:大鼓怎樣敲?

教師:舞綵帶的樣子是什麼樣的(3)教師指圖,幼兒做敲鼓和舞綵帶的動作。

(4)表現其它的喜慶動作。

教師:過節的時候,我們除了敲鼓、舞綵帶還做什麼?(放鞭炮,舞龍)

2. 學習玩捏泥人的遊戲。

(1) 示範《捏泥人》

教師:過節的時候,非常的熱鬧,我們敲鼓、舞綵帶……,還有玩一些遊戲呢?我請樑老師和我玩一個遊戲,請小朋友仔細地看,看看我們玩了一個什麼遊戲?

兩教師合作《捏泥人》。

教師:我們玩了一個什麼遊戲?

我捏了一個什麼?

請小朋友做××泥人的造型。

(2)教師再次示範《捏泥人》。

教師:想不想再看一次遊戲?這次又任務了,仔細看看小泥匠是怎樣隨着音樂捏泥人的,先捏了什麼?又捏了什麼?最後捏了什麼?泥人又是怎樣隨音樂做動作的?

教師:小泥匠先捏泥人的……,又捏泥人的……,最後還用畫筆畫了泥人的眼睛、嘴巴,

(3)重點練習捏泥人的四肢。

教師:我們一起來當小泥匠試一試,隨着音樂來捏泥人的膀子和腿

(4)兩個小朋友玩《捏泥人》的遊戲。

現在我們捏超人,男孩子變油泥,女孩子站在男孩子的身後教師:我剛纔看見小泥匠團捏泥人頭的時候,泥人還隨着音樂搖動頭真好看,小泥匠畫眼睛、嘴巴的時候泥人眼睛、嘴巴還有節奏地動呢。

3、創造新的泥人造型,玩《捏泥人》遊戲

(1)玩捏泥人的遊戲(捏不同造型的泥人)教師:我們除了捏超人還想捏什麼?兩個人輕輕地商量一下,別讓別人聽見,給大家一個驚喜。

男孩子找一個空地方做造型,女孩子看一看,記住了嗎?

(2) 女孩子當油泥,男孩子小泥匠,女孩子做造型,男孩子看一看,記住了嗎?

4、想看一看你們捏的泥人嗎?

今天我們聽了《喜洋洋》的音樂,而且還跟着音樂玩了《捏泥人》的遊戲,我們除了捏大力士、……,今後還可以捏許多不同造型的泥人呢!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熟悉、理解圖譜並正確掌握音樂節奏;

2、正確使用樂器演奏音樂;

3、能互相配合一起完成音樂的合奏

4、能大膽表現歌曲的內容、情感。

5、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活動準備】

1、圖譜、

2、錄音機、樂器每組人手一個

3、場地佈置

【活動過程】

1、圖譜導入,引起興趣

師:(展示圖譜)小朋友,現在是冬天,我們一起回想一下夏天這西湖旁邊有什麼吧?

老師展示音樂的節奏:一閃一閃荷花開,跳跳呱呱呱

請小朋友自己想象做“一閃一閃”“荷花開”“跳跳”“呱呱呱”的動作,再由老師自己選擇小朋友的一個動作做打擊樂的空手動作。

2、嘗試聽音樂做空手動作

第一遍聽音樂,老師動作、語言指導

第二遍聽音樂,請小朋友上來聽音樂做指揮,再請一個小朋友上來帶動作(提示小朋友不記得動作就看圖譜)

3、嘗試用樂器演奏

1)老師拿出四種樂器:串鈴、響板、小玲、鈴鼓。找尋用樂器來模仿動作和聲音。

師:我們一起想想這些樂器那個象小青蛙的呱呱的叫聲,哪個可以做一閃一閃的動作?

2)各組小朋友做自己樂器的空手練習。

師:我們輕輕地一起看看凳子下面有什麼?我們 一起做空手練習。

(教導幼兒明白“拿起”“放下”的動作)

3)拿樂器跟着音樂做動作

師:小玲怎麼跳,鈴鼓要怎麼跳。(老師用語言和動作指導)

4)添加新元素,保持對音樂的興趣

師:小朋友們,待會老師要加一個合奏的動作,小朋友們仔細看看我是什麼時候加進去的。

教師與小朋友一起練習合奏,接着重新聽音樂用樂器演奏。

5)再次添加新元素,調換樂器

各組複習各自的樂器的節奏,老師指導,小朋友一起跟着音樂做一遍。

4、交代音樂的名字,嘗試更快的音樂節奏

師:小朋友,知道這音樂是什麼嗎?叫花好月圓!老師這裏有更快的音樂,小朋友們想挑戰一下嗎?

5、結束活動

師:小朋友們,聽到客人老師們給你們的掌聲了嗎啊?我們一起鞠躬謝謝客人老師吧。

【活動反思】

《花好月圓》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欣賞內容,這首民樂合奏曲是彭修文根據黃貽鈞同名管絃樂曲改編,創作於20世紀50年代,作曲家用熱烈、歡快的引子拉開了節日歡騰的序幕,用優美、輕盈的旋律、舞蹈性的節奏伴隨着人們的歡歌勁舞,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祝福。樂曲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和歡快、熱烈的情緒,深受人們喜愛,已經成爲音樂會經常上演的曲目之一。這首樂曲我把它分爲引子和三個主體部分,其中重點欣賞三個主體部分,而小小的引子在樂曲開始輕輕帶過。教學的重點我放在了民樂樂器音色聽辨和樂曲的風格元素上,用敲、唱、說、跳、找等豐富的形式讓學生充分感受。課後,我作了回顧和反思,認爲這節課成功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利用用多種教學手段使學生有了進行欣賞的興趣。

有多媒體課件,有電子琴模擬實物音色等,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尤其在介紹樂曲主奏樂器:笛子、二胡、揚琴時,多媒體起了很大作用,給了學生全面、直觀的感受。

二、利用豐富的想象力,激起學生的共鳴。

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的富於想象的思維特點,用音樂可以打開學生想象的閘門,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能力。在音樂欣賞課教學過程中,由於每個人的經歷不同、文化素質不同,所處生活環境不同,對音樂的理解也會不盡相同,一首優秀的樂曲帶給學生的想象力也應該不是單一的。在學生欣賞《花好月圓》這首樂曲時,我不直接揭題,在每次聽賞時都用問題的形式讓每個學生敞開心扉,用自己的心,獨立地去感受音樂帶來的震撼,進而喚起無盡的遐想。音樂播完以後,再讓學生各抒己見,說出自己的感受。

三、用身體語言讓學生大膽表現音樂。

表現是實踐性很強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性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我在聽賞樂曲第一部分時,讓學生用舞蹈來表現音樂,表現當時的場景。瑞士音樂教育家達爾克羅茲認爲:在音樂上,凡聲音的強弱、速度的快慢、節奏的長短、聲音的高低等各種變化的動感,均可以用身體的動作予以表現,特別是節奏。凡有節奏,就有律動;凡有律動均有節奏。個體對音樂的身體反應是直覺的、自然的、即興的。

四、唱主題曲調,體會樂曲的音樂形象

用哼唱主旋律的形式作爲聽賞樂曲的一部分,我認爲能很快讓學生記住樂曲,如果加上分析主旋律,更能讓孩子理解其音樂風格和元素,能更深入體會樂曲,產生共鳴。在欣賞《花好月圓》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時我讓學生一起哼唱主旋律,並結合以前學過的樂曲進行對比、回顧,分析其音樂元素,體會它帶給樂曲的音樂形象。

五、用打擊樂器爲樂曲伴奏

隨音樂表現節奏,讓學生綜合聽覺、認知、技能,與作曲家、樂團打成一片是何等的有趣而有成就感。凡是結構簡單、節奏明顯、速度適中的樂曲均可在欣賞的時候一起演奏。在欣賞過程中,我讓學生按照作曲家的配器原理,每一種打擊樂器代表民樂隊中的一種樂器,讓學生跟着樂曲來演奏,這樣不僅培養了良好的節奏感,正確的演奏技巧,還結合聽辨培養了與他人合作的意識。

六、教學中追求平等的師生關係。

現代教育強調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既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還要成爲學生的合作伙伴。我在課前認真設計給學生的每個問題,多從學生角度來體會教學環節和問題的可行性,在課上教師也必須一改過去站在講臺下,居高臨下,俯視衆生的做法,應該走到學生中間去與學生圍在一起,保持良好的交流,創造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

七、完善評價機制,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成功感

音樂課評價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環節,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他體現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情感反應、參與態度和程度。這就要求教師在上課時,要隨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得“優”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在欣賞樂曲時,我根據學生不同的層次,因材施教,給每一個學生創造得“優”的機會,對於表現出色的學生,我讓他們回答一些比較難的問題,對於平時不喜歡回答問題的學生,我就問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一旦發現學生能夠正確表達樂曲的意思,就立刻送給學生一個激勵性的動作或肯定性的語言。採用這樣的教學方法,既使學生系統的掌握了所學知識,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音樂是聽覺藝術,音樂藝術的一切實踐都須依賴於聽覺。聽,是音樂藝術最基本的特徵,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我們要深入淺出的,潛移默化的滲透音樂知識、音樂要素,激發學生濃厚的聽賞音樂的興趣,獲得美好的音樂享受,養成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逐步積累鑑賞音樂的經驗。

以上是我上完欣賞課《花好月圓》後的一點體會和感受,寫出與大家共勉。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熟悉音樂旋律,肢體動作、道具來感應樂曲曲式,感應顫音的特點。

2、鼓勵幼兒創編各種洗澡動作,感受音樂活動的快樂。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活動準備:

1、圖片、CD碟2、道具:鈴鼓、沙球、圓舞板、水袖、呼拉圈(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進入活動室。

音樂《小白兔與大野狼》跟音樂做遊戲進入場地坐定(用軟墊,席地而坐)二、故事引入,出示圖片,講述故事師:咦!這是誰呀?(出示小花貓)有一天,小花貓很不高興,媽媽問它爲什麼?原來啊,小貓身上癢癢非常難受,於是媽媽帶小貓來到河馬醫生的診所,河馬醫生拿出了他的祕密武器把小貓身上的跳蚤全都殺光光了,河馬醫生還送給小花貓一瓶神奇的沐浴乳,他還告訴小花貓每天都要用它來洗澡,這樣跳蚤纔不會在它身上安家,現在愛洗澡的小花貓變得越來越漂亮了,而且也變得愛清潔講衛生啦!身上啊香香的!連蝴蝶和蜜蜂都圍着小貓親親呢!

提問:聽了完小貓的故事以後我想請小朋友今天來當一回小貓,老師來當貓媽媽,你們願意嗎?

提問:(幼兒討論回答)

1、小貓是怎麼洗澡的?他都洗了哪些地方?

2、小貓洗澡都用了哪些工具呢?

3、小貓是怎樣把身上的跳蚤洗掉的呢? (強調抖動這個動作)那麼接下來我們來學學小貓洗澡吧!

二、熱身操:

音樂第一遍A段:幼兒跟隨音樂自由模仿小貓洗澡的動作B段:抖水甩落跳蚤四、洗澡時間孩子們,我現在變成了你們的貓媽媽,我要來檢查一下你們有沒有把自己洗乾淨噢!媽媽發現有幾隻小貓身上還有幾隻洗澡跳蚤沒洗掉噢!媽媽覺得你們應該用上洗澡工具才能把身上洗乾淨。今天啊媽媽把你們洗澡要用的工具全都帶來了,我一樣一樣把它們變出來噢!

依次討論樂器(洗澡用品)的合理使用1、現在媽媽要把第一件工具變出來了,你們看這件工具在洗澡的時候是做什麼用的?(出示鈴鼓幼兒討論回答)2、音樂第二遍A段洗澡:拍的感應(水袖合着節奏在身體各部位擦洗)B段抖水:顫音感應現在媽媽要把第二件工具變出來了噢!,你們看這是什麼?(出示水袖)它在洗澡時又能起什麼作用呢?(幼兒討論回答)音樂第三遍A段舀水:拍的感應(鈴鼓當臉盆舀水,不同方位)B段灑水:顫音感應(鈴鼓舉高搖晃灑水)現在媽媽要把第三件工具變出來了,你們看這是什麼?(出示沙球、圓舞板)咦!這第三件工具可是有兩個噢!它們在我們洗澡時分別有什麼用呢?(幼兒討論回答)音樂第四遍A段剪指甲:拍的感應(圓舞板合着節奏敲動)B段灑香水:顫音感應(沙球作爲香水瓶合着音樂在全身上下噴灑)現在媽媽要過來親親我的小貓們!(作親吻狀走一圈感覺小貓們身上的香味)誇獎小貓!

今天啊媽媽還要獎勵我的寶寶們到溫泉浴場去泡溫泉,在溫泉浴場裏啊有好多的溫泉,它們都有不同的效用,我們可以一個一個感受,現在我們就出發吧!

音樂第五遍泡溫泉A段時幼兒隨老師沿着呼拉圈走動。師:(哈我現在找到一個牛奶溫泉啦!)B段顫音幼兒跟隨老師自由選擇溫泉跳入作洗澡狀A段時幼兒跳出溫泉隨老師沿着呼拉圈再次走動。師:(孩子們我們現在換個溫泉吧!)B段幼兒自由選擇再次跳入溫泉(哈我現在又找到一個紅酒溫泉!)A段跳出溫泉教師提醒幼兒要回家了!(我們回家啦)六、結束:今天我的寶貝們都洗得香香得啦!現在媽媽帶你們到戶外去讓蝴蝶、蜜蜂們也來親親你們好嗎?出活動室。

活動反思:

通過今天的活動,讓我更加了解了音樂教育活動,提高了自身音樂教育技能素養,瞭解到了自身教學的不足。在今後的工作中,多多努力,把今天的收穫實踐開來,使音樂活動更好的促進孩子的快樂發展。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6

設計思路:

歌曲選自我國傳統的《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音樂也再現了這一故事。通過音樂遊戲的方式讓孩子們在說說、聽聽、玩玩的過程中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增強孩子們對故事的瞭解,同時也讓孩子們知道當遇到意外的時候要冷靜、機智、勇敢。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輕鬆、活潑的情緒,理解歌詞內容。

2、根據歌曲情節大膽想象,嘗試根據不同的角色,用合適的表情和動作變現故事情節,感受音樂遊戲的趣味性。

3、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4、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活動重點:

感受歌曲輕鬆、活潑的情緒。

活動難點:

根據歌曲情節大膽想象能用合適的表情和動作變現故事情節。

活動準備:

《司馬光砸缸》完整的音樂、自制大石頭等。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欣賞前奏,引出司馬光砸缸的故事。

師:很久以前,小朋友很早就起來讀書,司馬光小朋友和他的小夥伴一樣也很早就起來讀書,讀書讀累的時候,他們還會做遊戲呢!我們一起聽一聽他們在做什麼遊戲?

二、分段分析和欣賞音樂,嘗試用動作和表情表現音樂情境

情節一:快樂遊戲

1、 圍着水缸嘗試玩遊戲。小椅子來當我們的大水缸。

2、我們一起捉迷藏。看誰又輕又快藏得好。

3、一起表演。

情節二:夥伴落水

1、不好了,有人掉到大水缸裏了,夥伴們快出來吧。

2、他該怎麼辦呀?

3、其他的小朋友都嚇壞了,嚇壞了是什麼樣子?

情節三:砸缸救人

1、司馬光是怎麼救小朋友的?

2、你是司馬光你會怎麼砸缸?

3、剛破了,小朋友得救了快點鑽出來吧。

4、小朋友得救了,真開心!看來和好朋友玩遊戲,可不能做危險的事,你們記住了嗎?

情節四:向司馬光學習

司馬光可真聰明,我們要向司馬光學習。遇事不慌張動腦筋。

三、完整欣賞表演歌曲,並表演遊戲

1、完整欣賞歌曲,集體表演

師:我們來完整地聽一聽歌曲,想一想剛纔我們是怎麼玩遊戲的。

2、集體完整表演遊戲

請把椅子移到教室旁邊,和好朋友找個空地方圍成圈,做一個結實的大水缸。請兩個小朋友當落水的小朋友,老師當司馬光,玩遊戲。

教師總結:

玩了這麼久我們也該休息了,回去後,可以把這個遊戲帶給你身邊的人,讓更多的人都知道這個故事。

活動反思:

本節課以幼兒自己感受理解音樂和表現音樂爲主,通過遊戲的情景導入,激發幼兒的興趣,再分段欣賞歌曲,讓幼兒充分理解歌曲內容,表現自己的情緒體驗,最後以遊戲結束。幼兒能在遊戲中表現故事情節,也能增強對故事的理解。在活動中幼兒積極參與,能通過自己的表情和肢體動作表現對歌曲的理解。整節課幼兒都能在老師的引導下表達自己的感受,但在活動時我的一些語言引導不夠明確,還有上升的空間。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7

一、 活動目標:

1、初步欣賞散文詩,學習象聲詞:丁丁丁、吱吱吱、嗒嗒嗒

2、學會用象聲詞創編兒歌《快樂的小雨滴》,並通過歌唱、遊戲等活動體驗創編的快樂,發展表達交流合作的能力

3、激發熱愛大自然關心周圍事物的情感。

二、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一套、樹葉、荷花、等圖畫若干,字卡"丁丁丁、吱吱吱、嗒嗒嗒、沙沙沙"各一套:幼兒人手一份胸飾樹葉、荷花、小屋、窗戶等圖案

三、活動過程:

一、音像導入,引起幼兒興趣聆聽下雨,觀看畫面師:"小朋友門聽,這是什麼聲音?""下雨天,小朋友們會做些什麼?""有一隻小蝴蝶卻和小朋友做的不一樣,讓我們去瞧瞧!"

二、初步欣賞散文詩,瞭解散文詩的主要情節,學習象聲詞"丁丁丁、吱吱吱、嗒嗒嗒、沙沙沙"

1、 欣賞課件片段。

設疑小蝴蝶在做什麼?他聽到小雨點發出了哪些聲音?

引導幼兒思考並回答。

2、 完整欣賞課件,學習象聲詞及用動作表現

3、 (1):欣賞課件學習象聲詞"丁丁丁、吱吱吱、嗒嗒嗒、沙沙沙",引導幼兒爲象聲詞創編動作

(2)尋找雨滴落下的地點。師:"小雨點分別落到哪兒才發出這麼好聽的聲音的呢?幼兒思考並總結:樹葉上、小屋上、荷花上、窗玻璃上

(3)、探索小雨點落下時的狀態。"師:小雨點落在這些地方好象在做什麼呢?

幼兒總結討論:是和樹葉在玩耍、落在屋上翻跟頭、在和荷花捉迷藏、在和蝴蝶打招呼。

三、學會創編兒歌《快樂的小雨點》,並能用演唱的形式表現兒歌內容

1、教師將幼兒創編的內容串聯起來,編成兒歌《快樂的小雨點》

2、師生共同以歌唱的形式表現兒歌的內容。

四、音樂遊戲:小雨點的旅行

1、教師講解遊戲規則及玩法

2、請一名幼兒扮演小雨點,四名幼兒扮演樹葉、屋頂、荷花、和窗玻璃進行遊戲。

3、 師生共同遊戲

五、結束部分師:多可愛的小雨點啊!落下的聲音真好聽,小朋友們知道嗎/大自然裏還有許多比小雨點還好聽的聲音呢!讓我們一起去找一找,聽一聽。

音樂聲中離開教室。

活動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尋找各種大自然的聲音

2、通過多種形式(看圖書、上網)等了解雨的形成、作用及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