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必備】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彙編7篇

【必備】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彙編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1W 次

作爲一名老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必備】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彙編7篇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

目標:

1.讓幼兒感受音樂的快樂,並能想象用動作形象來表現音樂強與弱。

2.喜愛音樂活動,願意在集體中表現。

準備:

音樂;圖譜,各小動物及動物胸飾。

過程:

一、感受音樂

1.聖誕節快到了,小動物們聚在一起開聖誕音樂會,聽。(播放音樂)

2.這段音樂聽上去感覺怎麼樣?(歡快)

二、感受音樂強弱

1.這段歡快的音樂裏還藏着一個祕密呢,我們再來聽聽這首好聽的音樂。聽聽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有的聽起來怎麼樣?有的聽起來怎麼樣?(強與弱)

2.這段音樂有的強有的弱,聽着音樂請幼兒用身體動一動。用什麼動作表現強?用什麼動作表示弱?(請個別幼兒來做,大家學做)

3.請幼兒完整聽音樂來做動作1~2遍。

三、出示圖譜,再次感受音樂強弱

1.(出示紅圓片和藍圓片)請幼兒說說哪個圓片表示強?哪個表示弱?

2.(出示完整圖譜)教師有節奏的點圓片,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

3.這段音樂中有一段和強弱音樂不一樣的,你們聽出來了嗎?(間奏)(出示聖誕老人圖片貼圖譜上)

四、引出動物參加聖誕音樂會

1.聖誕音樂會開始了,會有哪些動物來參加?(根據幼兒說的,師出示相應動物)

2.(播放強的音樂)這段音樂你覺得誰出來適合?(請幼兒把動物貼圖譜上)

3.(播放弱的音樂)這段音樂誰出來適合?(請幼兒把動物貼圖譜上)

4.(完整播放音樂)幼兒聽音樂看圖譜上的動物,並表演1~2遍。

5.(再次播放音樂)幼兒選一種動物胸飾來表演遊戲。

活動反思:

本次音樂活動的目標是讓幼兒感受音樂的快樂,並能想象用動作形象來表現音樂強與弱;喜愛音樂活動,願意在集體中表現。整個活動遊戲化,以聖誕節動物開聖誕音樂會引出音樂,讓幼兒感受音樂的強與弱。在活動中幼兒聽着音樂讓身體跟着節奏動一動,聽到強的音樂怎麼表現,聽到弱的音樂怎麼表現,幼兒都能用身體動作表現出來,大家一起跟學,興趣很大。在第三環節中,以紅色圓片和藍色圓片分別表示強弱,讓幼兒再次感受音樂的強與弱。第四環節中,以動物出來參加聖誕音樂會,根據音樂的強弱,有節奏地表現動物走,之前幾個環節中,幼兒的表現裏很強,所以在後面的環節中,幼兒有點不感興趣。作爲音樂遊戲活動,本次的遊戲性質還不夠強,應更具遊戲規則性,幼兒纔會更感興趣。以圖譜形式,讓幼兒看圖譜來表演,這樣教師對幼兒的關注力少了,以PPT形式可能會更好。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2

【活動意圖】

孩子們對新年充滿期待。結合大班的孩子的年齡特徵,利用歌曲《新年的笑聲》讓孩子們能夠提前感受到新年的氣氛、新年的快樂。

【活動目標】

1、說出新年感興趣的事,根據歌曲結構創編歌詞。

2、唱準跨度較大的音,掌握好切分音。

3、感受新年的熱鬧,體驗歡快的情緒。

4、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5、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活動準備】

鈸、鼓、鞭炮、圖譜一張、切分音節奏譜。

【活動過程】

一、發聲練習

1、運用a,la。等音發音練習。

2、你怎樣慶祝新年的?新年裏,有哪些聲音?

(1)出示鈸、鼓和鞭炮,認識並模仿它們的聲音。

(2)學習節奏型XXX/XX/XXX/X0

A、用鈸、鼓和鞭炮的聲音表示節奏型。

B、用身體動作表示節奏型。

二、新年的笑聲

1、完整欣賞歌曲,理解歌詞。

新年的笑聲在哪裏?新年的笑聲在鑼鼓裏。

集體有節奏地念歌詞,掌握切分音節奏。

2、示範唱。歌裏唱了什麼?

結合圖譜幼兒集體演唱。

A、幼兒集體學唱。

B、師與幼兒接唱。

C、邊唱邊表演。

三、創編歌詞。

1、新年裏你還聽見哪些聲音?

2、根據幼兒說的示範編歌詞。

3、根據歌曲結構創編歌詞。

4、師帶領幼兒演唱新的歌詞。

附歌曲:《新年的笑聲》2/41=E

532│31│543│20│521│27│572│20│533│

新年的笑聲在哪裏?新年的笑聲在鑼鼓裏,咚咚咚

新年的笑聲在哪裏?新年的笑聲在鞭炮裏,噼噼噼

15│531│60│5.654│343│234│5—│56654│

嗆嗆咚咚咚嗆。笑得冬爺爺走遠了,走遠了,留下了雪花

啪啪噼噼噼啪,笑得春姑娘走來了,走來了,帶來了花瓣

322│132│10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歌曲的名稱,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詞內容;

2、願意參加對唱活動,體驗與老師和同伴對唱的樂趣。

3、讓幼兒感受歌曲歡快的節奏。

4、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活潑有趣的特點。

  活動準備:

鋼琴

  活動過程:

  一、律動、練聲

《生活模仿動作》

《我們大家做得好》

《扮家家》

《講衛生》

  二、導入部分

1、教師:小朋友,你們用小手摸一摸你們的小臉,都摸到了什麼呢?

小結:有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2、教師:小朋友,老師要和你們一起來玩個遊戲,遊戲的名字叫《我問你答》,聽聽看老師要問小朋友什麼問題哦!

3、教師提問:好寶寶,我問你,你的眼睛在哪裏?

幼兒就指着自己的眼睛告訴老師:蘇老師,告訴你,我的眼睛在這裏。

教師用同樣的方式提問幼兒五官,請幼兒分別指出這些地方並說用語言說出“蘇老師,告訴你,我的X X在這裏。”

教師帶領幼兒進行這樣的問答遊戲。

4、教師:小朋友,你們回答得可真好,而且都能夠很快的找出老師請小朋友要找的地方。等下老師要用好聽的聲音把這些話給唱出來,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一首新的歌曲啦!請小朋友們等下仔細地聽哦!

  三、幼兒欣賞歌曲

1、教師先介紹歌曲的名稱,然後把歌曲完整的.彈唱一遍!

提問:小朋友,剛纔老師唱的這首歌曲好聽嗎?歌曲的名字叫什麼呢?歌曲裏面都唱了一些什麼呢?唱的內容是不是跟老師提問的時候說的一樣呀?

2、教師再次彈唱歌曲,請幼兒完整欣賞。

3、教師:小朋友,你們想一起來學一學嗎?那現在跟着老師一起來唱一唱吧!

教師完整教唱歌曲一遍。

4、教師:小朋友,現在跟着老師一起來唱吧,老師來唱大聲,小朋友來唱小聲。

5、請幼兒完整演唱歌曲,並跟着老師一起用好聽的聲音並大聲地唱出來。

  四、學習對唱歌曲

1、教師:小朋友唱得真好,現在老師要請小朋友換一種方式來唱,老師來問,小朋友來回答,好嗎?

老師和幼兒對唱歌曲。

2、老師與個別小朋友對唱:老師把好寶寶換成一個小朋友的名字,唱到哪個小朋友那哪個小朋友就要站起來回答老師。

3、結束活動。

小百科:寶寶是對小孩兒的親暱稱呼。是爸媽或家人對嬰兒或幼兒的暱稱。古時候,父母有了孩子之後都是如獲珍寶。在父母眼裏,孩子都是寶貝。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4

  活動背景:

木偶劇是我國一種流傳的民間藝術,它流傳廣泛,歷史悠久。它用木偶的形式生動而形象地刻劃各種人物。託大段幼兒正處在語言(口語)發展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的兒童,對色彩鮮豔、有聲響、會動的物品感興趣。新異事物能引起他們極大的注意。

  活動目的:

1、培養幼兒愛清潔,講衛生的習慣,知道飯前洗手,飯後洗臉。

2、豐富詞彙:洗臉

  活動準備:

1、木偶:小熊、熊媽媽各一個

2、《講衛生》音樂磁帶一盒

3、草莓,蛋糕、蜂蜜、糖等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以談話的形式引入課題。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吃飯前該做什麼?(洗手),吃完飯後應該做什麼?(洗澡),對,今天老師請小朋友欣賞一個木偶劇,名字叫《小熊洗臉》

2、木偶劇表演《小熊洗臉》。

3、以小熊問幼兒的形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問題:(1)小朋友你們猜猜是誰爬到我的臉上來了?

(2)螞蟻爲什麼會爬到小熊的臉上?

(3)要怎樣做螞蟻纔不會爬到臉上呢?

4、結合日常生活,教育幼兒保護牙齒。

(1) 小熊檢查幼兒的臉,看看哪個幼兒的臉又於淨又漂亮。

小熊:現在我要看看哪個小朋友的臉又於淨又漂亮。

(2) 小熊:小朋友,你們以後可不能向我學了,要養成飯前洗手,飯後洗臉的好習慣,做一個愛清潔,講衛生的好孩子好嗎?(好)我們一起來唱“講衛生”的歌吧!

5、歌表演《講衛生》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受和表現歌曲中人物情緒的變化,學習用兩種不同的唱法來演唱歌曲前後兩部分。

2、根據歌詞內容按樂句創編表演動作。

3、體驗與同伴合作歌曲的快樂,積極地用表情、動作和眼神與同伴交流。

4、熟悉歌曲旋律,爲歌曲創編動作。

5、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活動準備:

歌曲錄音磁帶。

活動過程:

1、討論與同伴發生矛盾及與同伴友好相處時的不同心情。探討與同伴發生矛盾時應如何解決。

2、幼兒學唱新歌。

(1)幼兒欣賞錄音歌曲或教師範唱,體驗歌曲中好朋友間的情緒變化。

(2)幼兒學唱新歌,注意唱準切分音符和休止符。

3、幼兒探索用兩種不同的唱法演唱歌曲前後兩部分。

4、幼兒與鄰座的同伴合作進行歌表演。

(1)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根據歌詞內容和歌曲中人物情緒的變化,按樂句創編相應的動作、表情。

(2)幼兒兩兩結伴有表情地邊唱歌、邊表演動作,體驗與同伴交流、合作進行歌唱活動的快樂。

5、用領唱和齊唱的形式演唱此歌。

活動反思:

音樂是幼兒的天性,幼兒園的音樂教育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如今倡導“讓幼兒主動學習,讓孩子成爲學習的主人”已成爲教育工作者的共識。然而,如何在你教我學的歌唱活動中發揮孩子的主體性,使枯燥平淡的歌唱教學變得生動活潑和富有兒童情趣,是人們常常遇到的一個問題。本活動意在打破傳統單一教學模式,通過師幼互動,運用形象生動的音樂圖譜及節奏圖、以鼓勵、賞識的方法來調動幼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幼兒愉快地投入到整個活動中。音樂教育不是用說理的方法,而是通過幼兒對音樂的審美感受,陶冶情操,豐富幼兒感情,啓迪幼兒智慧,培養良好的個性。在教學活動中我主要採取了整體教唱法、情緒感染法和節奏朗誦法。

通過“我歌長恨”——“我解長恨”——“我寫長恨”幾個環節的設置,引領學生逐漸深入對《長恨歌》主題,僅僅扣住一個“恨”字。通過楊貴妃之“恨”、李隆基之恨、“白居易”之恨三個角度進行探究,通過多種手法最大可能地把李楊帝王愛情還原成作爲常人的愛情,讓學生體會到李楊愛情的堅貞。通過白居易與湘靈的故事讓學生對李楊愛情寄寓了深深的同情,充滿了悲憫情懷。從中也體會到白居易內心矛盾:他既恨李楊浪漫的愛情夭折留下無盡憾恨,也恨荒淫無度自釀苦果,所以我覺得作者感情是複雜的。詩詞教學豐富的情感是通過學生的善感之心表現出來的,所以詩詞課堂應該是培養擁有學生善感之心的天地。

第一種方法整體教唱法,整體教唱是把歌曲作爲一個完整的形象呈現在幼兒面前,幼兒也把它作爲一個完整的形象來接受的,這樣幼兒容易進入歌曲特定意境,引起幼兒一定的情感體驗帶着感情演唱。整體教唱法比較適合音樂藝術的特點。

第二種方法是節奏朗誦法,主要在學習理解歌詞的環節運用。這是幫助幼兒掌握歌曲節奏和記憶歌詞的既簡單又有效的方法。

第三種是情緒感染法。

新大綱要告訴我們藝術是情感啓迪、情感交流、情感表達的良好手段,是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幼兒在音樂活動時很容易受到情緒的感染。運用情緒感染法在引導幼兒欣賞歌曲的過程中起到了示範榜樣的作用。以上幾種教學方法在活動中交替使用、相互補充,使教學活動動靜交替。注意發揮了音樂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視了幼兒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傾向。另外,由於這首歌曲表現的是兩個小朋友從一開始的“你也生氣了,我也生氣了……”到後來的“拉拉勾……”這一故事情節,本身就具有遊戲情節性,如果教師在教學活動設計時能始終都讓幼兒沉靜在表演遊戲的快樂之中,效果會更好。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大班孩子就要邁進小學的大門,小學對於他們來說是一個陌生而又富有誘惑力的地方。在“走近小學”這一主題活動中,教師要爲孩子解除疑惑,從身心發展的許多方面爲他們進入小學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其中包括在生活中通過各種活動,讓幼兒發現自己的不良習慣並即時糾正,培養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結合本班實際情況,通過平日裏的觀察,發現班級裏總是有幾個小朋友經常會來園比較晚,在日常的談話過程中瞭解到他們很多都是因爲晚上睡的太晚,早上起不來造成的。其他小朋友中也有晚上很晚也不肯睡的現象。針對上述情況,預設了本次活動。目的在於通過多種形式的演唱歌曲,體驗歌曲中所蘊涵的積極情緒,從而使小朋友養成早睡早起,不拖拉的好習慣。爲上小學做好準備。

活動目標:

1、有興趣地學唱歌曲,並嘗試用二聲部輪唱的形式來表現歌曲。

2、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爲適應小學生活做好準備。

  活動準備:

音樂及相關圖片製成的PPT

  活動流程:

情景創設――學唱歌曲――輪唱歌曲――遊戲結束

活動過程:

一、情景創設、激發興趣

1、上一次我們請小貓到我們班來做客,誰還記得它是一隻怎樣的小貓?

(回憶故事,引入話題)

師:就要上小學了,拖拖拉拉的習慣可不好,早睡早起纔會身體好,纔會更有精神學習。

2、它今天上學又遲到了,是不是老毛病又犯了?(出示第1張幻燈)你們有什麼好辦法幫助他快快起牀嗎?――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歡用鬧鐘來叫自己起牀。

3、總結:你們想了那麼多辦法,有……,……都很好。我的辦法是和XX的辦法一樣的,也是用小鬧鐘。(出示第2張幻燈)這可是一個很特別的小鬧鐘,它還會唱“起牀歌”呢!它用好聽的歌聲來叫小貓弟弟起牀。想不想聽一聽?

二、欣賞歌曲、學唱歌曲

1、完整欣賞1遍錄音。(初步感知歌詞)

提問:你們聽清楚小鬧鐘是怎樣唱歌的?

2、再次傾聽1遍錄音。(熟悉歌詞,解決第一遍中沒聽清楚的樂句)

3、老師學小鬧鐘唱歌(教師演唱,激發幼兒學唱興趣)

4、集體學小鬧鐘唱歌(幼兒跟唱練習唱)

師:學會小鬧鐘的起牀歌,我們就可以一起唱給小貓聽,催它快點起牀上學去了。

5、大鬧鐘唱歌(變換形式跟唱,爲幼兒練習創設情景、提供機會,同時指導幼兒邊隨音樂節奏走邊唱歌曲,爲後面輪唱遊戲做鋪墊)

三、輪唱歌曲

1、大鬧鐘的歌聲真好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小貓現在起牀了嗎?(出示第3張幻燈)還是沒起牀,真是個磨磨蹭蹭,不知道早睡早起的小貓,看來我們需要用兩個鬧鐘來催催它了。

2、兩個鬧鐘可以怎樣唱歌呢?(讓幼兒討論,給幼兒探索的空間)

3、教師與個別幼兒示範。(通過示範,引導幼兒發現輪唱的真正含義)

師:就是一遍接着一遍的催它快一點是嗎?這個辦法好。誰先和我試試看?

提問:我們是怎樣唱的?有什麼祕密嗎?

師:第一個鬧鐘先唱,第二個鬧鐘晚一點在唱。在第一個鬧鐘唱完一句“快快起牀”的時候第二個鬧鐘再從開始唱。

4、幼兒嘗試輪唱。重點指導:兩個鬧鐘不要變成一個鬧鐘。

5、兩個小鬧鐘一個接一個地響,就像是在一遍又一遍地催着小貓弟弟。它終於起牀了,準備上學去了。

四、遊戲結束

1、我們小朋友也馬上就要上小學了,可不能像小貓一樣,養成拖拖拉拉、不早睡早起的壞習慣,不然上學可能就會遲到了。你們有這樣的壞習慣嗎?(沒有)

2、起牀遊戲――嘗試用輪唱的方法叫本班幼兒起牀。

――很好,接下來我們就來玩個遊戲,看看你們是不是一聽見小鬧鐘唱完起牀歌就起牀了?誰來試試看?――我們應該怎樣叫他起牀?(替換歌詞)――反覆遊戲結束。(本環節主要意在把音樂作品同生活聯繫起來,使小朋友經驗遷移。從而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爲適應小學生活做準備。)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AB段的歡快氣氛,隨音樂大膽創編村民勞動的動作。

2.在故事情境中熟悉遊戲規則,體驗音樂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音樂、手花

  活動過程:

  一、感受AB段樂曲,大膽創編動作。

1.完整欣賞音樂,結合故事情境瞭解“木頭人”的含義。

2.隨音樂節奏,大膽創編村民勞動的動作。

  二、瞭解遊戲規則,探索遊戲玩法。

1.欣賞A段音樂,玩遊戲“木頭人”。

(1)幼兒隨音樂自編動作,進行“木頭人”遊戲。

(2)配班老師做“熊”,師生一起玩木頭人遊戲。

(3)一幼兒做“熊”,再次遊戲。

2.欣賞B段音樂,探索選“聰明人”。

(1)討論:怎樣把熊引開?

(2)和配班老師合作隨音樂表演選“聰明人”。

(3)提問:村長是怎樣選“聰明人”的?“聰明人”往哪裏跑?

  三、集體遊戲“熊和木頭人”。

1.師生合作:配班老師做熊,老師做村長,幼兒當村民完整遊戲。

2.生生合作:兩名幼兒分別做熊和村長,其他做村民進行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