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範文合集7篇

【精選】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範文合集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6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範文合集7篇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欣賞各種各樣路的圖案和顏色美,大膽表達自己的體驗和感受。

2.感知生活環境美給人帶來的心情愉悅,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和環保意識

3.在欣賞的基礎上激發幼兒手工剪貼路,提高幼兒的審美想象力和創造力和表達力。

4.在想象創作過程中能用簡單的材料裝飾,體驗成功的樂趣。

5.能呈現自己的作品,並能欣賞別人的作品。

活動重難點:

欣賞各種各樣路的圖案和顏色美。

感受路與周圍環境和人融合在一起所產生的協調美和意境美

活動準備:

前期準備:週末請家長帶幼兒去認識各種各樣的路,重點引導幼兒體驗路面鋪設的圖案美和顏色美,並把幼兒覺得漂亮的路用相機拍攝下來。

其他準備:將幼兒照的漂亮的路的照片做成展板讓幼兒欣賞交流。將各種各樣具有代表性的路製成課件,課件分2個模塊:老師找路1(色彩素雅的路)和老師找路2(色彩鮮豔的路),每個模塊又設計了兩種播放模式:自動播放模式和手動播放模式。公園背景圖4幅、各種顏色的卡紙、剪刀、漿糊

活動過程:

一、談論、欣賞展板照片,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回顧。

師:這些是小朋友找的漂亮的路。你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說說你在哪裏找到,它漂亮嗎?漂亮在哪裏?也可以看看其他小朋友找的路漂亮嗎?走在漂亮的路上,你的心情怎麼樣?

幼:這條是在我爸單位裏找的,上面的長方形圖案很漂亮,我走在這條路上心情很好。

幼:這條路我見過,在蘭溪公園,我喜歡在這圓圈圈裏跳呀跳,很好玩。

幼:這條是我們幼兒園裏的路,我每天走在這條路上心情很好,很高興。

幼:這條是街上的人行道,上面的圖案也很漂亮。

老師:(總結)我們生活裏有各種各樣的路,有的路很漂亮,走在漂亮的路上心情都變好了。

通過展板照片讓幼兒回顧已有的生活經驗,激發幼兒對自己置身其中的生活環境中存在美的發現和感悟。幼兒急切地擠到展板前,興致勃勃地談論各自尋找的各種各樣的路。

二、欣賞課件——自動《教師找路一》 (色彩素雅的路)

師:老師也找了許多漂亮的路,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

自動播放課件《教師找路一》配上理查德的鋼琴曲<秋日私語>,營造一種幽雅、寧靜的氛圍,讓幼兒欣賞、體驗天天走着的路竟然那麼美,那麼觸動人心。幼兒欣賞時不由地發出一陣陣“哇!”、“哇!”的讚歎聲,可以看出這些漂亮的路帶給幼兒的心靈震撼。

三、打開手動《教師找路一》

1.幼兒自由欣賞討論:老師找的這些路里你喜歡哪一條路?你爲什麼喜歡這一條?

幼:我喜歡第1條路,第1條路很漂亮。

幼:我喜歡第6條路,上面有花的圖案,很漂亮。

幼:我喜歡第5條路,像光盤。

……

教師爲幼兒的審美感受提供自由交流平臺,讓幼兒的審美感受得以自由表達,此時幼兒的審美感受是零散的,細碎的。

2.引導幼兒逐幅欣賞,分析路面圖案造型及給人們帶來的心理感受。教師拋出的問題如下:這些路你喜歡哪一條路?你爲什麼喜歡這一條?它上面的圖案怎麼樣?是什麼形狀的?這圖案的排列有什麼特點?這樣排列圖案你覺得怎麼樣?你有沒有見過或走過這樣的路?如果你走在這樣的路上,你的心情怎麼樣?

師:老師找的這些路里你喜歡哪一條路?爲什麼?

幼:我喜歡第1條路,這條路在河邊,是鵝卵石鋪的,沒有欄杆,走過去很刺激

師:你呢?

幼:我喜歡第3條路。

師:爲什麼喜歡這一條?路面上的圖案是什麼形狀的?

幼:這條路很漂亮,上面有許多長方形圖案。

師:這些長方形圖案的排列有什麼特點?這樣排列圖案你覺得怎麼樣?

幼:那些長方形圖案排列有規律、很整齊,我覺得很美。

師:這樣的路你有沒有走過?如果你走在這樣的路上心情會是怎麼樣的?

幼:走在這樣的路上心情很好。

幼:我喜歡第5條路,我覺得它像一張張光盤,還有音樂跑出來,我喜歡在上面跳舞。

幼:我也喜歡第5條路,上面的圖案像一片片荷葉。

……

此環節教師幫助幼兒梳理審美經驗。本着尊重幼兒的個性化體驗,我以師幼問答的形式引領幼兒逐幅欣賞、解讀路面的圖案造型等審美元素,表達審美感受。

當幼兒提到左圖《教師找路1》的8號路時,除了引導幼兒欣賞圖案、顏色等審美元素外,教師藉助問題:“如果把這條路和周圍的環境合起來看,你覺得怎麼樣? ” 啓發幼兒發揮想象,感知路和周圍環境搭配能夠產生一種協調的美。(此圖的周圍的高樓大廈一層一層的,路也像兩幢躺在地上的高樓一層一層的,這樣搭配就產生一種協調的美。這就像人們穿衣服喜歡配套看起來很協調很好看。)

當幼兒提到左圖《教師找路1》的5號路時,教師藉助幼兒的各種想象(如:路的圖案像光盤、荷葉、蘋果、圓圈、老師則把路邊的草坪想象成碧綠的湖面,把路看成漂浮在湖面上的一片片大大小小的荷葉等)引導幼兒感知同樣一條路,大家想象不一樣,感覺也不一樣,就產生一種意境的美。

隨着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人們審美素質的提高,我們生活的環境正逐步趨向和諧美。通過老師解讀,引導幼兒初步感知周圍環境裏的協調美和意境美。

師(總結):這些路面的圖案不一樣,圖案的排列也不一樣,人們看了感覺也不一樣。有的圖案有規律、很整齊,給人感覺有秩序的美;有的圖案沒有規律,比較自由,給人感覺一種輕鬆,隨意的美;有的給人感覺一種協調的美,有的給人感覺一種意境的美。

四、欣賞課件——自動《教師找路二》(色彩鮮豔的路)

師:小朋友再看看老師找的另外一組路,這組路你覺得怎麼樣?

將各種各樣的路分成色彩淡雅和色彩鮮豔兩組依次呈現給幼兒欣賞,使幼兒在欣賞時能更鮮明、清晰地感知各審美元素。這組路的色彩鮮豔,很有視覺衝擊力,很吸引幼兒的眼球,幼兒看了讚歎不絕。

五、打開手動《教師找路二》

1.幼兒自由欣賞討論:這組路你覺得怎麼樣?美在哪裏?

幼:第1條紅色的路很美。

幼:第3條彩色的路也很美。

幼:哇塞,第8條鐵路也有彩色的。

……

2.引導幼兒逐幅欣賞,解讀路面的顏色搭配及給人們帶來的心理感受。教師拋出的問題如下:你喜歡哪一條路?這條路主要用什麼顏色搭配?顏色這樣搭配你覺得怎麼樣?要是你走在這樣的路上心情怎麼樣?你想幹什麼?爲什麼?

師:你喜歡哪一條路?這條路主要用什麼顏色搭配?

幼:我喜歡第1條路,它是紅色的。

師:紅色的路給人什麼感覺?你有沒有見過這種顏色的路。

幼:紅色的路給人感覺很美,很像結婚的時候走的路。

幼:也很像去領獎臺的路。

幼:實驗小學操場的跑道也是紅色的

師:要是走在這樣的路上,人們心情怎麼樣?

幼:走在紅色的路上心情會很高興。

幼:走在這樣的路上,人們心情很激動。

師:走在這樣的路上,你想幹什麼?你爲什麼想那樣做?

幼:走在這樣的路上,我想跑步,因爲我很激動。

幼:走在這樣的路上,我想大聲呼喊,因爲我很高興。

……

師:你喜歡哪一條路?這條路主要用什麼顏色搭配?……

幼:我喜歡3號路,它用紅色、白色、橙色、棕色搭配很好看,很像通往迷宮的路,我很想走進去看看。

……

師(小結):這些路的顏色很漂亮,一條路除了圖案美,顏色也會把路裝扮得更美。隨着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人們審美素質的提高,我們生活裏的各種各樣的路越來越美。那你們知道這些路是誰設計的?

此環節重點引導幼兒欣賞各種各樣路的顏色美及給人們帶來的心理感受.從幼兒的回答可以看出幼兒對色彩較敏感,想象豐富。

六、幼兒設計路(手工粘貼路),遷移欣賞經驗。

1.激發創作慾望

師:聽說××地方正在興建公園,公園裏的路還沒設計好。今天請你們當設計家,幫忙設計一條漂亮的路,好嗎?這兒是四張景點圖,你可以任意選擇一個景點設計路,老師已經爲你們準備了各種顏色的路,需要什麼顏色的路自己選。老師還爲你們準備了各種各樣的圖形,小朋友可以發揮想象力,用這些圖形大膽設計圖案,看誰設計的路最美。如果你想設計很特別的圖案,桌上有剪刀和紙,你就大膽設計吧。

藉助背景圖激發幼兒手工設計路,運用欣賞經驗,培養幼兒的審美想象力,創造力,表現力。同時啓發幼兒設計路時能與周圍環境合起來考慮以達到和諧之美。

2.幼兒創作,教師針對幼兒的創作情況進行指導。

3.作品展示

師:請小朋友將設計好的路嵌入背景圖,看看你設計的路漂亮嗎?可以向同伴介紹你是怎麼設計的?也可以看看別的小朋友是怎麼設計的?他的想法和你一樣不一樣?

展示幼兒作品,讓幼兒相互欣賞、交流,一起體驗創作的樂趣。幼兒的作品採用嵌入背景圖式展示,旨在讓幼兒感受設計對象與周圍環境融合。

活動反思:

一、選材生活化。

《幼兒園指導綱要》強調“幼兒的學習要來源於幼兒的生活,以生活爲基礎,建立在生活之上。” 本次活動教師能捉住幼兒天天感知到的生活環境中各種各樣路的美來引導幼兒進行欣賞、體驗,實現審美素質的提高。

二、注重幼兒的審美體驗。

在活動前請家長帶領幼兒去尋找路,進行初次的審美體驗,讓幼兒與路對話,與家長對話,在對話中積累審美經驗。在活動中教師藉助展板照片和多媒體課件的分模塊欣賞,引導幼兒再次體驗,通過幼兒再次地與路對話,與老師對話來梳理、提升審美經驗。

三、注重幼兒的個性化的情感表達,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

《幼兒教育指導綱要》強調:“藝術活動應支持幼兒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表達,克服過分強調技能技巧和標準化要求的偏向。”我在此次欣賞活動中藉助提問來支持幼兒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表達,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如:在幼兒解讀漂亮的路的圖案美和顏色美中我會問:你喜歡哪一條路? 你爲什麼喜歡這一條?它上面的圖案怎麼樣? 你有沒有見過或走過這樣的.路?如果你走在這樣的路上,你的心情怎麼樣?你想幹什麼?整個活動過程幼兒情感愉悅,興趣濃厚,積極性高。

四、嘗試將環境美學理念引入幼兒園審美教育。

引導幼兒體驗將路與周圍環境和人融合在一起欣賞所產生的協調美和意境美。也引導幼兒在設計路時能與周圍環境合起來考慮以達到和諧之美。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綜合運用剪、貼、畫、折、圍等手段爲蒙古包圍布蓋頂並進行裝飾,發展動手能力和美感。

2.製作時能夠輕聲地商量、細緻分工、互相合作完成任務,增強合作意識與能力,體驗合作製作蒙古包的快樂。

3.進一步對“神六”返回降落所在地——四子王旗,即蒙族風情有更深刻的感受和理解。

4.感受繪畫的趣味性,體會創作的快樂。

5.根據色彩進行大膽合理的想象。

活動準備:

1.對“神六”飛船降落點四子王旗有初步的瞭解,對蒙族有一定的瞭解,會跳蒙族舞。

2.帳篷玩具及大型白色紙張、鮮豔的長條及正方的臘光紙、蠟筆雙面膠等其他輔助材料。

3.蒙古包圖片、音樂“天堂”、幼兒蒙古舞曲。

活動過程:

一、出示神六新聞引出四子王旗,揭開活動的主題。

二、討論,四子王旗是怎樣的地方?該怎樣歡迎來自遠方的客人呢?(引出今天的任務—做蒙古包)

三、欣賞蒙古包圖片,感受感受蒙古包的美,激發製作的積極性。

重點欣賞蒙古包頂上的四邊對稱的連續紋樣和中心一個大花紋的結構特點。

四、回憶經驗討論做蒙古包的幾個重要步驟——支架、圍布、蓋頂。

五、紮上自制頭巾,學做小小蒙古娃,進行合作製作。

1.以兩個航天員的名字爲隊名,自由分成兩組,討論分工。

2.鼓勵幼兒在製作過程中遇到困難一起想辦法,快樂合作。

3.提醒個別幼兒節約材料,及時整理物品。

六、蒙古包做完了,一起圍着它們跳一個歡迎客人的蒙古舞。

自我教學反思

設計分析:

藉着“神六”這一舉世矚目的新聞熱點,幼兒園選此內容進行一次教學研究活動。我選取了神六降落點——四子王旗作爲線索進行了一次藝術活動。跟隨着這一條主線,讓幼兒爲仿真的蒙古包進行合作製作圍布、蓬頂,,並且加入其他藝術的元素,使幼兒得到操作交流機會,並進一步感受民族風情的美。

策略分析:

在本次活動中,每一位幼兒始終傾注了許多的興趣與熱情,顯得很快樂。細細體味和分析,我覺得在本次活動中注意了以下幾個策略:

1.以美爲主導,注意環境的渲染

作爲一個藝術活動,不僅是一個視覺的美,還包含其他元素的美,綜合在一起的美才引人入勝。在本活動中,我將美麗的圖片、優美的歌謠、快樂的舞蹈、教師的柔聲細語、漂亮的大大的自制蒙古包等多元素材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滲透於活動始終。大家在看看、聽聽、跳跳、說說、玩玩的過程中,都得到美的享受。

2.材料合理擺放,空間自由寬鬆

合理的擺放形式,不僅可以方便幼兒取放、而且還能使幼兒的活動更寬鬆自由。本次活動是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使用的材料(蓬頂)比較大、工具比較多(有剪刀、雙面膠、透明膠、蠟筆、記號筆等)裝飾材料比較多。因此,我在材料擺放是注意了疏密相交、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法,提供一個相對寬鬆的合作機會與空間。一方面將蓬頂放在兩張桌子合併而成的大桌子上,四周都可以站立工作,爲幼兒之間增加互相分享空間的機會,也增加了合作互補的機會;另一方面,裝飾材料在旁邊的櫃子上一字排開,便於幼兒根據需要而取放;工具則用一個籮筐裝好放在桌子中央,便於幼兒用完即時整理,養成良好的習慣。

3.扶持與鼓勵結合,建立幼兒的自信

儘管這次是第二次多人合作完成任務,幼兒有了部分合作的經驗,但是今天既要在一張特別大的紙上裝飾,又要用五張1K紙頭連接而成的長卷紙圍起蒙古包,工作量大而且難度高,必須多人精誠合作才能完成。因此我一方面和他們一起工作,同時也不斷的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組合、合作,努力挑戰有難度的工作,在探索和成功中增強自信。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表現自己對地球家園的認識和熱愛,激發幼兒保護地球環境的情感。

2、在掌握有關地球表面的知識上,嘗試用添畫的方式表現地球的面貌。

3、合理地運用鮮明的對比色彩進行渲染,注意顏色搭配協調、飽滿。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5、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有關地球表面知識的基礎上,嘗試用添畫的方式表現地球的面貌。

2、難點:合理運用鮮明的對比色彩,顏色搭配協調、飽滿。

活動準備:

教學欣賞VCD《地球是我家》、《幼兒欣賞冊》、彩色卡紙、油畫棒、黑色水彩筆、教師範畫《我們的地球》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教師引導幼兒提問:我們住在那個星球上呀?(地球)

2、感受地球的形狀和不同地域的環境特點。

播放教學欣賞VCD《地球是我家》引導幼兒欣賞在太空中的和鳥瞰下的地球,地球上的各種各樣美麗的生物以及人類現代生活的環境等。(提問:地球上都有些什麼?不同地方有什麼特點?)

3、啓發幼兒發現地球的顏色與不同地域的關係。

4、引導幼兒欣賞教學欣賞VCD中的作品《韋雷德里克斯的牧場》感受作品中不規則的分割線和豐富的色彩。(提問:你在畫中看到了什麼?畫面中的線條有怎樣的特點?爲什麼畫家要用這些顏色?這些色塊代表着什麼?豐富的色彩給你怎樣的感受?)

二、基本部分

1、教師出示範畫《我們的地球》,引導幼兒欣賞作品,感受其獨特的形式語言和表現方式,引導幼兒說說小畫家是怎樣表現地球的。(提問:畫中用了哪些顏色?地球的上下兩部分用了什麼顏色?這樣的顏色代表什麼含義?)

2、引導幼兒運用對比欣賞的方式感受不同幼兒作品的表現內容和方式,說說自己最喜歡哪一幅作品,爲什麼?

3、教師出示彩色卡紙,啓發幼兒思考,你想表現一個怎樣的地球,爲什麼?

4、引導幼兒在畫紙中先畫一個大小適當的圓形表現地球,在添畫表現地球的面貌。

5、幼兒創作,教師巡迴指導,引導幼兒圍繞地球的外形運用黑色水彩筆添畫出相關的事物。

6、啓發幼兒用和諧的顏色表現主體地球和背景。

三、結束部分

教師小結:展示幼兒作品,請幼兒互相評價,說說同伴畫的地球上最美的地方是哪裏?

活動反思:

一篇說明性的文章,其教學的重點應是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領悟“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課文通過介紹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人類活動的範圍很小、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有限而又被不加節制的開採或隨意毀壞後沒有第二個星球可供人類居住這幾個方面,使學生從中感悟到人類的選擇只有一個,那就是精心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基於現在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對宇宙與地球感性認識很淺顯。而對文章內容沒有一個很深的瞭解是很難在情感上產生與作者那樣的共鳴的,學習時體會也不深刻。因此首先我組織學生在課前收集閱讀有關宇宙與地球的有關書籍資料等,併爲學生提供地球的奧祕的相關網站,充分的讓學生通過資料去感受。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在語文教學中,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理念不僅強調了學習方式的變化,而且,強調了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是學生。《只有一個地球》一文是緊緊圍繞“地球的樣子”“地球小、人類活動範圍小”“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有限”和“當地球資源枯竭時,沒有第二個星球可供人類居住”這幾個方面介紹的,教學時,我充分讓學生去自主閱讀,自主探究,自由談體會和感受,使學生在讀中感悟,在思中質疑,在議中交流,這樣既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又做到時時在進行切實的語言訓練。

在學生充分理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適時的補充有關知識:我國的森林資源危機及我國耕地面積減少的原因,這使學生心靈上受到了震撼,加深了對文章的感悟,接着我出示我國生態環境的幾個數字及我國主要資源人均佔有量在世界144個國家的排序,這更讓學生深深地感悟到宇航員發出“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嘆的意義了。這時學生在前面深刻感悟的基礎上,感情的抒發水到渠成,同時自然地引用課前閱讀的資料故事發散地從我們身邊環保、生活實際來談體會,這一環節給予了學生開闊的思維空間,使學生在情感上和作者產生共鳴,因而我們只有一個家園──地球,精心保護它吧!終於成了所有學生的呼聲。

最後的拓展延伸,讓學生整理蒐集到的有關地球奧祕的資料,辦一份小報,這樣不僅拓寬學生的課外閱讀,而且也培養了學生蒐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不過回想起這一節課,也有一些遺憾,學生理解宇航員說的這句話不夠全面,學生回答的面有點窄。

小百科:地球(Earth)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爲第三顆,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距離太陽1.5億公里。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圍繞太陽公轉。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各類魚的圖片,瞭解各種各樣的熱帶魚。

2、能選擇喜愛的魚或把以前看到過的魚大膽表現出來,並會用線條和大色塊裝飾性地表現魚的主要特徵。

3、學會在畫的背面大膽地用平塗的方式染墨以襯前景。 4、萌發幼兒對海洋生物和彩墨裝飾畫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實物立體熱帶魚一條。

2、成品範畫一份,各種形狀的熱帶魚示意圖若干份。

3、四川生宣、油畫棒、墨汁、小排筆若干。

4、大泡沫板一塊,佈置成以“多彩的魚”爲主題的畫展。

活動過程:

一、魔術導入引起興趣。變變變!哇!變出了這麼漂亮的一條熱帶魚。

二、引導幼兒欣賞魚類圖片。

師:小熱帶魚給我們帶來了一份好禮物,瞧!是一個漂亮的金盒子,想知道里面是什麼嗎?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原來是它的朋友們的照片!

(看圖片,師適時提醒幼兒仔細觀察魚的顏色,形狀。)提問:

1、你看到的熱帶魚是什麼樣子的?它們長得一樣嗎?

2、除了這些漂亮的魚,你還見過其它的熱帶魚嗎?它們是怎麼樣的?小結:熱帶魚的種類可真多,每一種魚都跟別的魚長得不一樣,有大,有小;有的扁圓,有的細長;有的背上有刺,有的身上有美麗的花紋,還有的魚會變色,會發光,甚至連游泳的方式也不一樣,真是有趣極了!

三、教師示範作畫:師:這麼美麗的小魚不把它畫下來真是太可惜了,我們來出一個小魚畫展好嗎?老師先來畫一副,我喜歡這條像公主一樣的熱帶魚。

示範作畫步驟:

1、先在紙上畫一個大大的橢圓形,然後畫一個小三角形跟大橢圓形靠在一起,再給小魚畫上漂亮的花紋、魚鰭、眼睛等。小魚最喜歡吹泡泡了,我就在小魚的嘴邊畫上一個小泡泡,它們還喜歡躲在水草、珊瑚叢裏捉迷藏呢!水草和珊瑚也是各種各樣的過會兒,要請小朋友動腦筋,看看誰的畫法多。

2、挑選漂亮的油畫棒塗上顏色,塗的時候要按順序,塗的均勻。(出示塗色後的範畫)

3、現在老師又要來變個小魔術,變魔術前我先請一個小朋友上來摸摸這張紙和我們以前畫的紙有什麼不同?(特別軟,有一點毛毛的)對了,所以小朋友在畫的時候一定要小心,不可以畫得很重,這樣容易把紙弄破。這種紙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生宣”。好,現在我要變了,先把畫翻過來,在背面塗上一層黑黑的濃墨,可不能來回來回在同一個地方塗,要按一個方向一筆一筆地塗,把整張紙都塗黑。呀!怎麼了?(漂亮的畫不見了)。彆着急,黃老師可以把它變回來,我輕輕地對着紙吹幾口氣,小朋友幫我數1、2、3(在數的時候,快速把畫翻回來)。瞧!這幅畫變得怎樣了?被黑黑的濃墨一襯,原來的油畫棒的顏色更加鮮豔了。這麼有趣的畫法,小朋友們趕緊來試一試。

四、幼兒作畫。

1、鼓勵幼兒大膽選擇自己喜歡的魚進行作畫,也可以把以前看到過的魚畫出來。

2、師巡迴指導,適時地提醒幼兒創造性地畫出不同的魚、水草、珊瑚、貝殼等,提醒幼兒畫的技能、畫面的佈局等。

五、講評。

1、請畫好的幼兒,將畫貼到畫展上 。

2、幼兒相互評價作品。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5

大班美術:聖誕樹

活動目標

1. 認識聖誕樹,知道聖誕樹的特徵與由來。

2. 能夠拼貼聖誕樹,添畫裝飾並用不同材料表現背景雪。

3. 感受節日的氣氛,樂於參與繪畫手工活動。

活動準備

1. 教具:(1)聖誕PPT及音樂,裝飾物範畫表,聖誕樹範畫;

(2)利用聖誕老人、雪花布置聖誕作品展示欄。

2. 學具:(1)紅、黑、藍、紫、橙畫紙;

(2)綠色三角形樹冠及灰色長方形樹幹;

(3) 幼兒人手一盒蠟筆、膠水;

(4) 鹽、白顏料、棉籤、棉花、紙屑若干。

 活動過程

1. 讓我們擁有一顆聖誕樹

(1)出示Flash故事:讓我們擁有一顆聖誕樹

(2)師:聖誕樹是一棵什麼樹?貓先生一家從哪兒得到了聖誕樹?

(3)小結:原來聖誕樹是杉樹或者柏樹,我們可以去林場裏找到聖誕樹。

2. 美麗的聖誕樹

(1)師:看了貓先生家的美麗聖誕樹,小朋友想不想擁有一顆屬於自己的聖誕樹?

(2)師(出示拼貼好的聖誕樹):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準備了一顆聖誕樹,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聖誕樹是什麼形狀的?(三角形的樹冠、長方形的樹幹)

(3)師:這棵聖誕樹是怎麼拼貼出來的?

(4)出示PPT:現在畫紙底部貼上樹幹,接下來從下往上貼樹冠,三角形樹冠的頂部可以重合一部分。

(5)師:聖誕樹已經貼到了我們的畫紙上,接下來我們要怎麼做才能擁有一棵漂亮的聖誕樹呢?可以裝飾一些什麼呢?

(6)教師出示聖誕樹各部分的裝飾物範畫:樹身、樹下、樹頂的裝飾物

(7)播放音樂“平安夜”,幼兒操作,裝飾聖誕樹。

3. 雪中的聖誕樹

(1)師:我們的聖誕樹已經裝飾的非常漂亮了,想不想讓它更漂亮?看看老師是怎麼裝飾的?(加上了雪的背景)

(2)教師出示PPT,引導幼兒觀察材料:這一幅老師是用什麼材料表現背

景雪的?(出示鹽)這一幅呢?(出示棉花)第三幅?(出示紙屑)第四幅?(出示顏料和棉籤)

(3)教師示範用棉花表現雪:雪花可以落在什麼地方?(地上、天空、樹上)在下到雪的地方塗上膠水,地上塗多一些,天空塗少一些,然後貼上棉花。最後老師撒上漂亮的彩色絲絲來裝飾聖誕樹。

(4)播放音樂“歡樂頌”,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4. 展示與評價

(1)將幼兒作品貼到展示欄中。

(2)師:今天我們用點點說說的遊戲請小朋友來介紹自己的作品。

(3)兒歌:點點說說,點點說說,點到是誰誰就說。

(4)請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裝飾了什麼?用什麼材料來表現雪的?

5. 分發聖誕禮物

(1)師:小朋友們知道嗎?聖誕老人會把聖誕禮物放到美麗的聖誕樹下,我們一起閉上眼睛,聽到音樂就睜開眼睛。

(2)教師帶上聖誕帽,播放音樂“鈴兒響叮噹”:看!聖誕老人把禮物放到了聖誕襪裏,看看有什麼呀?

(3)教師分發聖誕禮物。

活動反思

在聖誕節即將來臨之際,我覺得安排這樣一次教學活動是比較合適的,可以讓孩子感受節日的氛圍,激發孩子對節日的期待。

活動的第一環節我選擇了一個聖誕樹的故事來導入,通過了解貓先生一家去林場選聖誕樹,然後裝飾聖誕樹的過程讓孩子認識聖誕樹是杉樹或柏樹,並瞭解聖誕樹來自林場。

活動的第二環節我讓幼兒拼貼聖誕樹並用蠟筆進行裝飾,在以前的的活動中幼兒已經掌握相關拼貼和添畫的技巧,因此我僅僅出示了一些畫好的可裝飾的禮物及裝飾,並未示範操作,從幼兒的操作效果來說,還是非常不錯的,幼兒的聖誕樹上裝飾了各種綵帶和禮物,但是我對這個環節幼兒的操作時間把握不正確,幼兒貼和畫的過程比較慢,因此活動超時了許多,我覺得聖誕樹可以活動前貼好,省略貼這一步驟,相信時間上的安排會更合理。

活動的第三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讓幼兒感知和運用各種材料來表現雪,從效果上來說,幼兒的操作效果非常突出,而且裝飾的彩絲也適得其彰。

活動的結束部分以小遊戲來請幼兒自評,幼兒的介紹比較完整。接下來的分發禮物掀起了活動的高潮,幼兒在音樂聲中充分體驗到了聖誕節的快樂。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

近期孩子對於美術區域中的色彩紙條很感興趣,總是將紙條拿在手裏轉圈圈玩,我禁不住思考,如何能讓幼兒玩出精彩玩出智慧?《指南》中指出:根據幼兒的生活經驗與幼兒共同確定表達表現的主題,引導幼兒主題開展想象,進行藝術表現。這一闡述給了我啓迪。如果能圍繞幼兒的興趣結合主題活動開展一次混齡紙藝活動。而花是孩子們在生活中常見又非常喜歡的美麗的一種東西,我以捲紙花爲主題,用彩色紙卷出花形,並增添花莖和花葉部分不僅讓幼兒通過觀察能夠發現美麗的花朵外形的特點,還能製作出立體又美觀的花。

教學目標共性目標:

1、感知捲紙花是由花、樹幹、樹葉三個基本部分組成的,嘗試運用卷、剪、貼的方法來表現出捲紙花。

2、體驗合作創作的樂趣。

高層次目標:學習用卷的方法制作花杆和捲紙花低層次目標:能按輪廓剪樹葉和花瓣,並貼上葉子。

教學準備經驗準備:能沿着輪廓剪

材料準備:彩色紙條,雙面膠,塑料吸管,膠水, ppt

活動過程

一、欣賞各種捲紙花。

觀看PPT捲紙花,引起幼兒的觀察興趣。

教師:看一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

這些花漂亮嗎?它們是真的花嗎?

二、引導幼兒探索發現那麼它們是用什麼做出來的呢?今天我們就走進“紙”的世界。

三、引導幼兒探索將紙條變成花朵。

1、做花杆老師這裏有兩種材料我們要把它做成花杆我們可以怎麼做?

老師介紹花杆的做法提醒幼兒斜着卷,要卷緊,頭和尾要粘牢。

2、剪花老師這裏有一個紙條,上面有一條直線,仔細看一下線條的位置,代表剪到這裏就停下來。剪之前我們先把它對摺,再對摺,注意:線條那面在外面。

如果有的小朋友覺得難,剪不好,老師也爲你們準備了畫好線條的紙,一會可以自由選擇。

3、卷花將雙面膠粘到紙條的頭、中間、尾部三個位置,然後將紙條捲到花莖上(要卷緊)。

4粘葉子紙上有什麼?它像什麼?實線是用來幹什麼的?

老師這裏準備了兩種紙,一種是畫有葉子輪廓的紙一種是空白紙和筆,你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選擇想要的材料。將葉子剪下來然後粘到花莖上,一朵花就完成了。

四、幼兒自由結伴,分工進行創作。

1、中班孩子和大班孩子結對,大班孩子負責卷花杆和花,中班孩子剪花瓣及葉子在大孩子的指導下粘貼花杆。

2、鼓勵幼兒大膽創作、積極探索,並注意良好的操作習慣。

五、相互欣賞作品,感受成功的體驗。

引導幼兒將做好的捲紙花放在花瓶裏

六、活動評價。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學用多種顏色暈染的方法添畫水墨畫背景。

2、感受水墨顏色暈染的美,喜歡水墨繪畫。

3、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4、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喜歡裝飾。

5、體驗想象創造各種圖像的快樂。

活動準備:

水桶、毛筆、宣紙、調色盆、調色盒、墨汁、水墨顏料、範例畫。

活動過程:

一、可愛的貓頭鷹

1、認識貓頭鷹,討論貓頭鷹的特徵及其本領。

(1)這是什麼小動物?

(2)你怎麼知道這是貓頭鷹?它有什麼特徵?

(3)誰能爲我們大家介紹下貓頭鷹有什麼本領?

2、總結大家討論中的貓頭鷹的特徵和本領。

二、夜晚的貓頭鷹

1、觀察討論範例畫中的內容,重點解讀背景的顏色暈染方法。

(1)(出示範例畫)畫中有幾隻貓頭鷹,它們一樣嗎?

(2) 畫中的背景是怎樣的?有些什麼顏色?怎樣來畫出這樣的背景呢?

2、教師示範,讓幼兒認識、學習用毛筆暈染的方法。

3、 幼兒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三、貓頭鷹的畫展

1、作品展示

(1)說說你用了哪些顏色來暈染背景?

(2)你在畫中畫了幾隻貓頭鷹?它們在幹什麼?

活動反思:

捕鼠能手貓頭鷹是幼兒喜愛的一種動物。它大頭圓面,兩隻圓溜溜的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花紋清晰的羽毛,特徵明顯,用繪畫的形式容易表現,能使幼兒得到成功的體驗和美的享受。這一活動不僅能激發幼兒對繪畫的興趣,而且能進一步萌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爲了激發幼兒的作畫興趣,導入部分我採用了猜謎的形式展開的。“遠看像只貓,近看像只鳥,夜晚捉田鼠,白天睡大覺”,從中來理解貓頭鷹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性,我還給孩子們講了貓頭鷹的許多有趣故事。因爲有了前半部分的認識和感知,所以孩子們的作品生動、有趣,有貓頭鷹躲在樹上等待田鼠出洞,有貓頭鷹在夜間捉田鼠、與蛇搏鬥等。

在長期的美術教學過程中,我總結出了一點,在幼兒作畫前一定要講細、講透,並且提出相應的要求,這樣孩子們纔有啥畫,畫地生動、畫地大氣。美術課,我認爲不一定要把大部分的時間放在孩子們作畫上,只有理解了、認識了,畫面才豐富、生動、有趣,我們應該打破以往的思想觀念,即,兩頭短中間長的模式,因爲我們的美術目標是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培養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體驗作畫的過程,體驗成功的喜悅,而不是要求孩子們如何如何畫的像,所以每次活動我們應該根據情況而定,把時間的傾重點放在那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