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有關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合集七篇

有關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合集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6W 次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有關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合集七篇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懂得身體不舒適的時候,對鼻涕、噴嚏和痰的正確處理方法。

2、注意個人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3、通過觀察表演以及圍繞故事展開討論,學習正確的行爲習慣。

4、培養幼兒動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瞭解保持個人衛生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活動準備:

小豬、小貓、小狗、小猴木偶各一

活動過程:

1、觀看木偶表演,引出話題。

教師提問:

(1)爲什麼沒有人和小豬做遊戲?

(2)小貓爲什麼說小豬不愛乾淨?有鼻涕應該怎麼辦?

(3)總結:有鼻涕應該用手帕或紙巾擦,再將紙巾仍在垃圾簍裏。擦在衣服上,不僅不乾淨,還會把病菌留在衣服上。

(4)小狗爲什麼說小豬不愛乾淨?要打噴嚏應該怎麼辦?

(5)小猴爲什麼說小豬不愛乾淨?有痰應該怎麼辦?

(6)總結:有噴嚏應該用手捂住嘴巴。因爲唾液中含有大量的病菌,會傳染給他人。有痰應該吐在廁所裏,如果沒有廁所應該吐在紙巾裏再扔進垃圾箱。因爲痰裏也含有大量的病菌,會在空氣只能夠傳播,是更多的人生病。

2、幼兒情境表演教師:小豬終於明白了:爲什麼沒有人和他做遊戲?小豬決定改掉自己的壞習慣,做個有禮貌、講爲什麼的好孩子。現在的小豬是什麼樣的呢?誰願意來演小豬、小貓、小猴和小狗呢?(教師做旁白,請幼兒分角色表演1-2次)

3、結合幼兒已有經驗,引導幼兒討論。

教師:你是一個講衛生的孩子嗎?當你感冒流鼻涕了,當你打噴嚏的時候,你是怎麼做的?

鼓勵幼兒大膽講述,教育幼兒感冒生病和打噴嚏時都要離小朋友遠一些,防止將細菌傳染給別人,有了鼻涕,要用紙巾擦鼻涕,並將紙巾扔進垃圾箱裏,做個講衛生的孩子。

活動反思: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讓學生學得更自信。課文第三、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怎樣使學生了解到駱駝身體各部分的作用,我並沒有進行空泛的說教,簡單的告訴,而是運用表格讓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讓學生在積極自主的閱讀實踐中初步獲得答案,完成表格。這樣,駱駝的駝峯、腳掌、眼毛有什麼特點,又有什麼作用,就容易讓人一目瞭然,而且印象深刻。在自學的基礎上,我讓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學習,互相取長補短,組內互相補充,提煉,培養他們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這樣,學生通過自己學習,合作學習的方式獲取的知識,就記得更牢,學得更紮實,也讓學生學得更自信。

小百科:對,從丵(zhuo)從口從寸。一隻手拿着點燃的蠟燭,有“向着”的意思。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瞭解防盜的設施與方法。

2.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激發求知慾、創造力。

3.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與能力。

4.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5.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本目標從認知、能力、情感等多角度確立,內容涉及社會、健康、科學、美術等多個領域,力求 "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

活動準備:

1.幼兒收集的各種防盜設施、方法的圖片資料。

2.畫有"住宅小區、銀行、博物館、超市、幼兒園"的圖片。

活動過程:

1.利用生活經驗引出課題

討論:你們家有沒有被偷掉過東西,是怎麼一會事?

(從孩子熟悉的生活內容入手,孩子參與踊躍,描述繪聲繪色,興趣充分激發)

2.瞭解各種防盜方法。

(1) 幼兒介紹自己瞭解的防盜方法。

(通過實物投影儀,幼兒把準備的圖片資料在電視屏幕上展示,並介紹給大家)

(2) 幼兒佈置展板,教師鼓勵幼兒觀看並相互介紹。

(3) 鼓勵幼兒把知道的更多的防盜方法介紹給大家。

3.通過討論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1)"有了這麼多的防盜方法是不是一定安全了,爲什麼?"

(2)"原來,小偷是會想盡壞主意偷東西,所以我們在平時生活中還要注意些什麼?"

(3)"如果我們真得發現小偷該怎麼辦?"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 篇3

活動目的:

1、瞭解火的基本知識和安全反火常識,知道用火不當會給人們帶來災難,做到不隨便玩火。

2、認識常用的安全反火標誌,並能根據自己已有經驗設計製作安全標誌。

活動準備:

1、大張的常用安全反火標誌圖,火柴一盒。

2、幼兒用的小標誌若干。

3、白紙、油畫棒或水彩筆等若干。

活動過程:

(一)、擦燃火柴,引出話題:

請幼兒分組以"火"爲主題進行討論後,由小組代表講述討論結果。

(二)、自制幼兒參觀安全反火標誌欄。

讓幼兒一邊看一邊討論標誌內容、作用、在什麼場合出現等。

(三)、識標誌競賽:

將幼兒分成四組,教師做主持,競賽內容如下:

1、說出標誌名稱;幼兒人手一份小標誌圖,要求幼兒看圖說出標誌名稱;

2、給圖片貼標誌:讓幼兒根據出事的圖片內容,選擇響應的"嚴禁煙火"、"當心火災"、"安全出口"等標誌圖貼上各組可搶答,答對者獎紅旗一面,以紅旗多的一組爲勝;

3、宣佈小姐或獎情況。

(四)、設計製作安全標記:

1、請幼兒以小組爲單位,幫助幼兒園設計製作安全標記。

2、教師觀察知道,並提供必要的幫助。

在幼兒設計製作時,教師事實知道:幼兒園有哪些地方需要貼安全標誌?貼上去提醒人們注意什麼?應該怎樣設計繪畫標誌?

(五)、活動延伸:

請幼兒將自己設計製作的安全標記,貼在幼兒園的相應位置,也可與教師一起佈置成標誌展覽,讓幼兒互相交流講述標誌的名稱、內容、作用等。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 篇4

大班安全教案《安全標誌總動員》含反思適用於大班的安全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進一步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觀察能力和判斷的能力,鼓勵幼兒在生活中做一個善於觀察的有心人,幫助幼兒認識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的標誌,當心觸電當心中毒禁止煙火,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安全《安全標誌總動員》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在生活中做一個善於觀察的有心人

2.進一步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觀察能力和判斷的能力

3.幫助幼兒認識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的標誌,主要認識:當心觸電當心中毒禁止煙火

4.懂得基本的安全知識知道發生火災以後簡單的自救方法,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5.幫助幼兒初步建立自我防範和自我保護的意識。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一套

2.安全標誌圖片一套

3.掛圖四幅

4.佈置好"安全圖片展覽"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多媒體課件會說話的標誌導入課題

師:小朋友剛纔誰在說話,提醒我們注意安全(安全標誌)

在我們生活的周圍有許多這樣的標誌時刻提醒我們注意安全,所以需要我們去認識它,小朋友看--它來了(大屏幕出現標誌娃娃:小朋友們好!我是標誌娃娃,今天我帶來了好多的朋友,它們都藏在活動室裏,你們能找到它們和它們做好朋友嗎?)

老師和你們一起找,你能告訴老師你是在什麼地方找到的嗎?是在小椅子上面還是下面找到的?

2、基本部分:認識安全標誌

師:小朋友我們坐下來和你的標誌朋友說說悄悄話,看他叫什麼?

提醒我們怎麼做?也可以把你標誌朋友的名字告訴你的好朋友。大家互相說一說。動腦筋想一想。(小朋友自由討論一分鐘)現在老師請小朋友把你的標誌朋友介紹給大家,讓大家都來認識他(請三個小朋友上來介紹自己的標誌朋友)這麼多小朋友都想上來介紹你的朋友,這樣吧請大家也把你的標誌朋友送到磁力板上,老師和你們一起來認識。老師有一個小小的要求:請把顏色一樣,形狀一樣的標誌朋友放到一排,如果有兩個一樣的我們只留下一個就可以了。(老師和幼兒一起來認識安全標誌)

小朋友看標誌娃娃也把標誌朋友請到大屏幕上來了,剛纔有幾個標誌娃娃來晚了,我們沒有認識過,你能找到嗎?(幼兒尋找,老師操作多媒體找出三個標誌:當心觸電當心中毒禁止煙火)

當心觸電:警示我們這裏有電,危險,告訴我們小朋友不要用手摸更不能進去玩,要遠離這個地方。

當心中毒:提醒我們這裏的物品有劇毒,千萬不能用手去摸。

禁止煙火:告訴我們這裏堆放的物品都是易燃物品,禁止在這裏點火,抽菸,放鞭炮。否則會發生火災。

小朋友,火災可怕嗎?無情的大火能吞掉一座座房屋,讓人們無家可歸,大火還能吞沒一片片森林,讓動物沒有了自己的家園,大火還能燒死人和動物,讓我們感受痛苦,所以火災太可怕了。小朋友,萬一我們身邊發生火災我們該怎麼辦呀?(幼兒自由回答)老師這裏有幾個問題請小朋友思考:如果我們身邊發生小火,該怎麼辦?(用水撲滅用腳踩滅用厚的東西壓滅)萬一小火變成了大火該怎麼辦呀?(立即告訴大人,打火警電話119等)如果放生火災以後我們被困在屋子裏該怎麼辦?(幼兒自由回答)(用溼毛巾溼衣服把門縫堵住不讓濃煙進屋子,然後打開窗戶,拿出最鮮豔的衣服大聲呼喊:救命呀!人們聽到喊聲就會來就你。我們看大屏幕上的朋友是怎麼做的?(出示大屏幕讓幼兒模仿用溼布堵住嘴彎腰逃離火場的辦法)

今天老師和小朋友認識了這麼多的`安全標誌。還知道了發生火災以後怎麼辦?我們不僅保護了自己而且還要學會幫助別人。這裏有幾幅畫很多有危險的地方都沒有安全標誌。我們給它貼上安全標誌,這樣別人走到這裏就知道該怎麼做了。(幼兒分成4組給設計好的場景貼安全標誌,最後老師帶領幼兒總結講評)

3、結束部分:參觀安全圖片展覽

今天小朋友表現的都很棒,以後小朋友平時要注意觀察你生活的周圍還有那些標誌,提醒我們該怎樣做?我們這裏還有一個標誌圖片展覽,老師帶你們去參觀一下,以後我們也要做小小設計師,來設計更多的標誌。

活動反思:

在平日的教育實踐中,對幼兒的安全教育往往停留在表面,或讓幼兒被動的接受“你不能怎樣,你不該怎樣”,成人如此反覆的強調只會讓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突出,針對我班的實際情況,本期我們開展了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動,如:談話活動“我身邊的危險”,看圖講述“誰對誰不對”,社會活動“有趣的標誌”等。讓幼兒主動獲取一定的安全知識和求助方法,樹立了安全意識。通過這一活動的開展,我發現每天喝水時,小朋友能主動地先試一試是否太燙,開門、關門時也會看看手是否放在門框上了,通過設計標誌小朋友也會自覺規則。

在活動開展的同時,活動的設計也呈現出一些問題,如課程教案的設置、幼兒在活動中的討論、教師的引導提問不充分等都直接影響了教學效果,所以在活動設計的初期,我應根據班級的各項情況制定相關的活動教案,課程的各個環節,多進行思考,以便開展更多優秀的教學活動。

小百科:總動員,一是國家把全部武裝力量由和平狀態轉入戰時狀態,並把所有的人力、物力動員起來以備戰爭需要的緊急措施。二是爲完成某項重要任務動員全部力量。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瞭解一些地震的基本知識。

2、教育幼兒發生地震時不慌張,到安全的地方躲避,知道必要的逃生技巧。

3、培養幼兒互相關心的情感,增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4、培養幼兒動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活動準備:

1、《地震現場》影像資料、《小蟾童》防震減災科普動畫片、《地震生存手冊》漫畫版圖片6張。

2、一些小道具:枕頭、書包、臉盆、毛巾等。

活動過程:

一、 談話引入,引起幼兒的注意。

師:“小朋友們,在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一件很可怕、很悲慘的事情,我們一起去看一看是什麼事情這麼嚴重。”

二、播放一段“512“汶川大地震的錄象,採用觸目驚心的地震情景引入課題。

三、圍繞錄像與幼兒展開討論:

1、剛纔你看到了什麼?(告訴幼兒這個就是地震。)

2、師小結: 地震時,地面劇烈震動,房屋倒塌,地面裂開大縫。公路扭彎了,汽車被砸扁了,房屋倒了後,家裏的東西都被壓壞了,有時我們的生命也受到威脅。

四、播放課件《地震生存手冊》(漫畫版),教育幼兒在發生地震時,不慌張,及時躲藏。

師:“小朋友,地震雖然很厲害,但是小朋友不能慌張,在地震發生時,地面開始搖動後,有很短的時間可以用來躲避,如果在這短時間內躲到安全的地方,就不會被砸傷。”

引導幼兒逐一觀察課件,並向幼兒說明地震來了,該如何應變纔是安全的。

1. 搖晃時立即關火,失火時立即滅火。

2. 不要慌張地向戶外跑。

3. 將門打開,確保出口。

4. 戶外的場合,要保護好頭部,避開危險之處。

5. 在百貨公司、劇場時依工作人員的指示行動。

6. 汽車靠路邊停車,管制區域禁止行駛。

7. 務必注意山崩、斷崖落石或海嘯。

8. 避難時要徒步,攜帶物品應在最少限度。

9. 不要聽信謠言,不要輕舉妄動。

五、讓幼兒觀看地震專題動畫《小蟾童》,通過動畫的形式讓幼兒瞭解地震,鞏固防震、避震的方法。

六、地震演練。

七、活動延伸:

學習兒歌《震前動物有預兆》,利用簡單、清楚的動物形象讓幼兒知道一些震前的預兆。

活動反思:

孩子們是第一次感受地震的感覺,也是第一次進行地震演習活動,感覺非常新奇、有趣,每一個幼兒都表現得很熱烈。他們對發生地震時應該如何應變,毫無經驗可言,大部分幼兒都不知道該如何應變和逃生,但經過這一次活動之後,幼兒都掌握了發生地震該如何逃生的安全知識和技能。個別幼兒的應變能力有待提高,機智性不高,能力未能達到預期的水平。此外,個別幼兒鑽的技能較低,今後需加強鍛鍊。

小百科:地震開始發生的地點稱爲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稱爲震中。破壞性地震的地面振動最烈處稱爲極震區,極震區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區。地震常常造成嚴重人員傷亡,能引起火災、水災、有毒氣體泄漏、細菌及放射性物質擴散,還可能造成海嘯、滑坡、崩塌、地裂縫等次生災害。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 篇6

幼兒被誘騙拐賣的事時有發生。社會上想誘騙拐賣幼兒的壞人仍有不少。爲減少這種情況,一方面應採取細緻周到的安全措施;另一方面,要認真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拐騙幼兒的一般是陌生人。因此,如何正確對待陌生人就成爲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重要內容。要使幼兒懂得,社會上絕大多數人是好人,壞人只是極少數。要對這極少數壞人有所戒備,但不要對所有陌生人都懷有敵意。要用具體事例,增強幼兒的自衛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但不要恐嚇幼兒,以免幼兒對所有陌生人產生恐怖感。

1、有陌生人敲門怎麼辦

幼兒都很熟悉(狼和小羊》的故事,都很讚揚小羊能聽媽媽的話戒備壞蛋,佩服小羊識破老狼假面孔的本領。應該教幼兒學習小羊這種和本領。

幼兒獨自在家時,會遇到陌生人來敲門的事。怎麼辦呢?應教幼兒知道,敲門的陌生人中有的可能是親戚、朋友,只是他不認識,有的可能是好人敲錯了門;也可能是壞人.但如果又沒有辦法知道他是親友還是壞人那怎麼辦呢?最重要的是不能開門讓他進屋,因爲萬一壞人進屋就糟糕了。讓幼兒有禮貌地告訴陌生人,爸爸、媽媽不在家,請他改個時間再來。有事可以留個字條塞在門上.如果陌生人是親友,他一定會高興,並且讚揚幼兒聰明能幹有禮貌.如果是壞人,他往往不會走,會用好聽的話騙幼兒,或者用很兇狠的話嚇唬幼兒。這時幼兒要勇敢些,要聰明些,既不上當,又不害怕,就是不開門。可以大聲訓斥他:“你快走!”,也可以大聲呼喊;“有壞蛋!”,還可大聲喊隔壁的叔叔、爺爺來抓壞人。聲音越大越好!壞人多是又壞又怕被人抓住。幼兒一大叫,他可能就嚇跑了。

讓幼兒千萬記住:陌生人敲門不能開!

2、陌生人給玩具或食物時應該怎麼辦

當幼兒在外面玩時,有時候會有陌生人送給他糖果、玩具,面臨這種情況,應該教幼兒怎麼對待呢?

教幼兒知道,有的陌生人送給他東西,可能因爲喜歡他,是好人;而有的陌生人給他東西是想討他喜歡,然後騙走他去賣或傷害,他們是假裝成好人的壞人。如果收下好心人的東西倒不會發生什麼事,可如果收下壞人的東西就有危險了。但是好人、壞人身上又沒有記號,都會說你好的。因此,無法辨別好人或壞人時,最好的辦法是,凡是陌生人送的東西都不收,可以向他們說:“謝謝您,我不要您送的東西!”有禮貌地拒絕。這樣壞人就不好行騙了,好心人則會感到幼兒有禮貌,會更喜歡幼兒。

建議

(1)用社會上壞人拐騙兒童的案例教育孩子。

(2)家園配合,進行一致教育。

3、陌生人要抱你走時怎麼辦

當幼兒獨自在外邊玩耍時,有時會遇到陌生人要抱他,或者抱他走。陌生人很可能還說些親熱的話,如“小朋友長得真可愛,叔叔抱抱!”,“阿姨帶你去看小猴表演!”“你爸爸讓我抱你去找他!”這時候應該怎麼辦?前面已談過,陌生人有好人,也有壞人,他們說的話有的是真心的,有的是騙人的。爲了不被壞人拐騙走,告誡幼兒一定不要讓陌生人抱。如果陌生人已把幼兒抱起來,則教幼兒大聲說:“請你放下我,我喜歡自己走!”如果陌生人還是緊抱不放,讓幼兒晃動身體大聲喊叫:“我不讓你抱;爸爸媽媽快來啊!”這時如果陌生人是好人,他會放下幼兒,如果是壞人,他往往不放下,而且會抱幼兒跑。幼兒要大聲呼救,用力推打或咬他,讓更多的人能聽到求救聲。壞人害怕大家來抓他,一般會放下幼兒逃跑的。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 篇7

設計背景

綱要》指出:幼兒園必須把幼兒生命安全和促進幼兒健康放在首位。學習保護自己是《綱要》在健康教育中提出的總目標之一。而汶川、玉樹、日本地震震驚了每個人的心,也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教訓。作爲一名幼兒教師,我們有義務培育好祖國下一代,而安全教育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作爲幼兒教師,在教給孩子知識、教會他們做人的同時,我們更應該重視幼兒應急逃生教育。爲了讓幼兒更深刻、形象地瞭解地震帶來的災害及瞭解地震中安全自救的基本方法,我設計了本次大班安全活動《地震中逃生》。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瞭解地震給人類帶來的的危害。

2、學習並掌握在地震中自救與逃生的基本方法。

3、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4、知道在發生危險時如何自救。

5、幫助幼兒初步建立自我防範和自我保護的意識。

重點難點

1、重點:瞭解地震給人類帶來的危害;學會在地震中自救與逃生的基本方法。

2、難點:如何在地震中安全逃生。

活動準備

有關地震的錄像,如:玉樹地震、汶川地震等

有關地震的圖片、地震中安全逃生的相關視頻

活動過程

開始環節:組織幼兒觀看錄像:玉樹地震、汶川地震或日本地震。看完後大家談話:在錄像中看到哪些場景,這是怎麼回事?自己有何感想?

教師一邊出示有關地震的圖片一邊向幼兒講述地震的特點與危害:地面劇烈震動、房屋倒塌、建築物被毀、許多人在地震中受傷或喪失生命等等。

基本環節:地震中如何逃生?

1、請幼兒討論並說說如何在地震中逃生?

2、組織幼兒觀看地震中安全逃生的相關視頻。

3、教師總結:在地震中逃生的方法。

① 當地震發生時,(在睡房)小朋友立即抱着頭趴到牀底下,可用被子、枕頭包着頭,但不能堵住鼻子,避免呼吸不順暢;(在教室)小朋友可抱住頭躲到桌子下面,或抱住頭貼牆站好(教師示範);(在家中)小朋友可躲到沙發或牀底下,茶几或廚房櫃子裏;(在戶外)儘量遠離建築物,跑到空曠的地方蹲好,如果沒有空曠的場地可以躲到街道的柱子下或無窗的牆下。

②地震停止,小朋友立即跑到外面空曠的地方(遠離建築物、大樹等),並抱着頭蹲下,不要到處亂跑,避免餘震造成再次傷害。

③教育小朋友:災難中,逃命最重要,不要想着帶走自己喜歡的東西,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穿戴方面等等。

結束環節:(安全演練)讓幼兒練習在地震中逃生、疏散演練,通過演練熟悉在地震中逃生的方法及疏散路線。老師在演練前介紹演練方法和要求,並提醒幼兒在演練遊戲中不慌張,不推不擠,要互相關心,幫助同伴。在地震逃生演練過程中,要請班上老師配合,避免幼兒在演練過程中出現意外事故。

延伸環節:讓幼兒收集有關地震知識的資料,開設“地震知識展覽”角。

教學反思

通過活動可以看出,本次活動設計完全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多種感官的參與,能更好地調動幼兒的學習主動性,因此,我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設計的活動遵循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原則。通過觀看錄像,使幼兒獲得豐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從而加深理解地震中逃生的方法;通過提問,啓發幼兒思考,引導幼兒進行討論並鼓勵幼兒大膽發言;讓幼兒在掌握新知識的情況下,通過實際演練加深幼兒對新知識的應用。使幼兒在想想、看看、說說、學學、做做中獲得並鞏固新知識。

小百科:地震(英文名稱:earthquake)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