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集錦七篇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集錦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7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集錦七篇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感受歌曲的稚趣、生動的風格。

2、在原有歌曲的基礎上,藉助多媒體即興創編與演唱歌曲。

3、萌發對民間藝術“捏麪人”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1、看過捏麪人,並見過一些麪人形象。

2、老爺爺捏麪人的PPT課件,圓舞板3、孫悟空、唐僧、沙和尚、豬八戒麪人圖片,記憶歌詞的圖片。

三、活動過程

(一)教師藉助多媒體生動地講述,引出歌曲部分內容。

教師: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北京的老爺爺(出示圖片),我們向老爺爺打個招呼!這位老爺爺本領可大了,他呀,會捏各種各樣的麪人。來!瞧瞧看(播放課件)教師:老爺爺帶來了好多面人,有什麼呀?(幼兒說)好多好多,把我們的眼睛都看花了!

(二)教師範唱歌曲,用身體動作表現歌詞。

1、教師:老爺爺今天還捏了幾個小朋友特別喜歡的麪人呢,大家一起來看看到底捏了啥?(出示唐僧師徒四張圖片)2、(出示圓舞板)師問:咱們來玩個遊戲,我問你答!捏一個豬八戒幹什麼?幼回答:捏一個豬八戒吃西瓜!(依次問答唐僧、沙和尚、孫悟空)3、教師:捏的什麼呀?捏的什麼呀?請你們說,我幫你們打節奏,開始!(引導幼兒完整說一遍)4、教師:捏麪人的老爺爺真是本領大,真的這樣嗎?大家一起來聽一聽!(教師範唱)教師:你聽到什麼了? (幼兒說,教師出示對應圖片並學唱)5、提問:這次請你們再仔細聽聽,特別是最後一句有什麼特別的呢?(師再次範唱)師:最後一句有什麼特別?誰願意來試一下? (個別幼兒示範)6、師示範邊唱邊做動作(最後一句),幼兒練習2遍。

教師:這首歌曲很特別,有唱、有說、再加上一句唱的小尾巴,(邊說邊指)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唱一唱!(師幼互動)教師:因爲這個捏麪人的老爺爺是北京人,所以唱歌時帶有濃濃的京味,就像我們以前學過的《京劇臉譜》一樣,我們再來試一試!(師幼互動)

(三)說唱表演

1、教師:小朋友真能幹,現在我們來分成兩部分,說的和唱的分開,一部分小朋友唱唱的部分,一部分小朋友說說的部分,請說的部分的小朋友邊說邊做動作!(男女生互換)

2、教師指着圖片問:老爺爺捏的這些是哪個故事裏的人物?(幼兒說)是《西遊記》裏的人物,咱們來跟着音樂節奏把他們表演一遍,好嗎?(教師鼓勵幼兒邊說邊做動作)

(四)啓發幼兒創編一個故事主題。

1、教師:老爺爺捏的是《西遊記》故事。要不我們也來編一個自己喜歡的故事!來,趕快和朋友商量商量,捏一個什麼故事好呢?(幼兒自主討論)

2、教師:剛纔老師聽了很多小朋友的商量,誰來說說看?(幼兒說)

3、教師:我知道小朋友最近最喜歡看的動畫片就是《喜羊羊與灰太狼》了,要不我們來試着編一編這個故事,好不好?

4、教師:老師這兒找到了他們的麪人圖片(PPT),不過得請小朋友想想捏它們在做什麼動作好呢?我們要捏一個喜洋洋在幹什麼?誰能跟着節奏說說看,邊說邊做動作!(接着說美羊羊等)。

5、在圖片的提示下,幼兒演唱由自己創編的歌曲。

教師:喜洋洋的故事是我們大家一起編的,那我們要記得很牢哦!來,咱們把他們編到老爺爺捏麪人的歌裏吧!(師生共同演唱創編好的歌曲)。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認識螢火蟲,理解並學念兒歌《螢火蟲》。

2.會邊念兒歌邊做動作。

重點難點:

1.認識螢火蟲,理解並學念兒歌《螢火蟲》。

2.會邊念兒歌邊做動作。

活動準備:

1.教學大書(下4)“傳統童謠”《螢火蟲》。

《螢火蟲》。

活動過程:

一、出示教學大書,用簡單的語言描述畫面,幫助寶寶認識螢火蟲。

1.引導寶寶觀察畫面,說一說在畫面上看到了什麼。(藍色的背景、黃色的星星和月亮、白白的雲朵、提着紅燈籠的蟲子)

2.師:在夏天的晚上,有一種會發光的蟲子,常常在水草邊和潮溼的地方飛舞,這就是“螢火蟲”,畫面上的螢火蟲還提着紅燈籠呢。

3.引導寶寶猜想小女孩要把手伸出去做什麼?

二、帶着寶寶有節奏地念兒歌。

1.師:我們來念一念兒歌《螢火蟲》,聽一聽小女孩對螢火蟲說了什麼。

2.第一遍,老師遍指畫面邊念兒歌並輔以相應的動作。

三、播放DVD《螢火蟲》,請寶寶觀看。

鼓勵寶寶邊看邊做動作。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熟悉旋律。

2、在教師的引導下,嘗試創編各種花兒開放的動作。

3、從小培養幼兒對自然、對藝術、對生活的熱愛。

4、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5、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活動準備:

1、場地佈置—花園。

2、錄音機,音樂磁帶。

3、幻燈片,《花朵開放》課件。

活動過程:

一、引題:

小朋友們,今天何老師帶你們到花園裏玩,你們排好隊,咱們出發啦!(繞場兩圈:音樂1)到我身邊來,隨便找個空位子坐好!(提示:分開點)

二、引導幼兒嘗試創編各種表現花朵的動作

1、在花園裏,你們都看到了什麼?

小結:看到了許多美麗的鮮花。

2、咦!花朵是怎麼開放的?誰知道?(1-6名幼兒)

3、何老師要請小朋友們用動作表現花朵開放的樣子?哪個小朋友願意來?

①(音樂1)②(音樂1)③(音樂1)④(音樂1)⑤(音樂1)

4、哇!好美呀!我們都來學學花朵開放的樣子,美一美!

集體表演(音樂1),教師巡迴指導!(適當表揚有創新的幼兒)

5、好漂亮,好漂亮,我們來玩個遊戲吧!我來當園丁,你們來學當花骨朵,我給你們澆水,你們就開放,看哪朵“花”開的最漂亮,和其它“花朵”不一樣。開放後保持不動哦!我要把最漂亮的幾朵花畫下來的。

6、定型表演(第1個、第2個、第3個開始合音樂2前面部分,一直到澆完水。)

7、教師畫完後,小結:你看你們多棒,編了這麼多花朵開放的動作。

8、現在我們一起來互相學習一下吧!先來開這朵花,喝水會怎樣?(音樂2中間部分)風吹來會怎樣?(音樂2最後部分)

9、先“開”第一種(音樂2)。

10、開第三種(音樂2)。

三、進一步引導幼兒創編集體合作的動作。

1、小朋友,有些花有好幾層花瓣的,那又是怎樣開的呢?先開哪一層?(3名幼兒)

2、到底怎樣開的呢?(放課件)

3、(放課件第二次)大家齊說,原來先開外面層,再開裏面層。這朵花更美、有花蕊、裏面有花瓣,外面也有花瓣,如果我們能用動作把它表現出來一定很美?可它有這麼多的花瓣,我們一個人根本表現不出來,那該怎麼辦呢?

4、幼兒討論

5、多叫幾人,請幾名幼兒表演,指導幼兒想出辦法!

6、一組幼兒,請他們自己選一組動作(師:你們選哪個動作?)

7、一組幼兒表演。(音樂2)

8、幾組共同表演。(音樂2)

9、剛纔我們這麼多人表演了兩朵花,那可不可以讓我們這麼多人來表演一朵花呢?(可以)那我們來試試?何老師也很想當花蕊!這次就讓我來當花蕊好嗎?那誰來當我裏面的那層花瓣呢?誰來當外面層花瓣?

先開第一種花。

小結:花瓣是整體不能亂丟落。你們千萬不能分開噢!師生表演:(音樂3)。

10、換花蕊,第2種花(音樂3)。

11、自由選擇表演,第3種花(音樂)。

四、結束部分,品德教育:花兒好看我不摘!

師:春天到了!花朵盛開了,好美好美!我們要跟花朵做朋友——花兒好看我不摘!現在我們去請所有的花朵和我們跳起舞來吧!

聽音樂離開活動室。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看圖譜的方法,理解記憶歌詞,並學唱歌曲《三隻小猴》。

2、有初步安全意識,知道不能在牀上亂跳。

活動準備:

1、歌曲的音樂

2、自制歌曲的圖譜

3、歌曲的PPT

活動過程:

一、導入:你喜歡什麼小動物?

1、完整聽純音樂三段:

2、再聽,猜猜猴子在幹什麼?

3真的嗎?看看

二、完整欣賞動畫片一遍。

說說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三、看圖譜:

1、練習看前奏、間奏

2、重點練習唱“有一隻猴子頭上摔了一個包”

四、完整欣賞動畫片,前三段有圖像,第四段無圖像,只出現音樂。 聽了第四段,感覺怎麼樣?

五、再出示圖譜,第四段。說說什麼意思?

六、分組演唱歌曲(分成PPT和圖譜兩組)

七、遊戲:好聽的歌曲不僅可以唱,好可以做遊戲。做遊戲的話可以幾個人玩?指導幼兒分角色扮演三隻小猴。體驗遊戲的樂趣。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喜歡唱歌,能唱準歌曲的旋律。

創編歌曲,體會其中的樂趣。

二、重點與難點

重點是激發幼兒唱準旋律中的弱起、休止。難點是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用“胡說”來創編歌詞。

三、材料及環境創設

1、“胡說歌”的錄音磁帶。

2、紙、筆。

四、設計思路

大班末期的幼兒已經唱過很多歌。但對旋律中的弱起、休止卻接觸不多。有目的地安排幼兒唱唱這樣的歌,能提高幼兒唱準歌曲旋律的能力。然而要唱好弱起,唱好休止需要反覆聽賞,也需要教師生動的`點破。在此基礎上鼓勵幼兒以“胡說”來創編,會提高幼兒興趣。在我們平常的生活中幼兒的思維是規範的,如襪子穿在腳上,手套套在受上;圍巾博在脖子上;帽子戴在頭上等等,如今讓幼兒顛三倒四地唱唱,違背常理地胡編,會引得幼兒咯咯大笑,充分感受樂曲中的樂趣。當然,引導好幼兒根據旋律創編歌曲是相當重要的。

五、活動流程

角落活動中欣賞、熟悉歌曲—集體活動中感受,體驗歌曲—角落活動中探索、創編歌曲

角落活動中欣賞、熟悉歌曲

(1)聽賞歌曲、熟悉歌曲,激發對歌曲的興趣。

在角落區域裏放置磁帶,由教師組織幼兒聽賞歌曲,瞭解歌詞,並由教師形象生動地幫助幼兒掌握弱起、休止。比如教師幼兒唱準休止時可引導幼兒唱到這裏就有節奏地點二下頭,並轉動小眼睛表示

引導幼兒聽賞歌曲、熟悉歌曲,可在角落活動中將磁帶放置一~二個星期,讓全班都能來參與。這是的指導重點應該是欣賞歌曲、熟悉歌曲。教師孩子可運用角落遊戲講評進一步激發幼兒欣賞、數學歌曲的興趣。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6

 教學活動目標:

在嘗試學習中國武術的動作中,感受中國武術的力量和精神。

活動準備:

音樂(中國功夫)、動作圖片、紅腰帶若干、錄像(李連杰武打片段、武術的種類PPT)

 活動過程:

導入:猜猜看,我最近在學一種什麼本領呢?(中國功夫)想不想看我給你們露一手?(想)可是我纔剛剛開始學,表演的不太好,請你們看看我師傅的表演吧!

 一、感受學習

1、明星演示中國功夫(視頻)

先來認識一下我的師傅,看看他是誰?你們認識他嗎?(李連杰)他叫李連杰,他可是我們中國有名的武術明星。

2、 幼兒經驗展現

(1)你喜歡他的哪個動作?

(2)再看一次把你喜歡的動作記下了

(3)你還會其他什麼武術動作?來試試看。

小結:現在我們知道武術有很多動作,打起來是很有精神、有力的。

 二、分組分散學習

3、 武術祕籍

(1)、我是跟師傅學的中國功夫,那我師傅和這些武術明星的功夫都是怎樣練出來的呢?

(2)、看,是從這些《武術祕籍》上學來的。看看都有些什麼祕籍。

華山祕籍 少林祕籍 武當祕籍

4、四人一組,5、 每組一份祕籍,6、 聽音樂學動作。

(1)、我們今天有多少小朋友來學武術?12個小朋友,三本祕籍(分成三組)怎麼分?每組幾個人?

(2)、你們來看看祕籍上的動作來學一學,然後把四個動作連起來做一做。

(3)、聽音樂做動作:音樂一共有四句,一句做一個動作(做兩遍)

(4)、提問:跟音樂練武術時怎麼樣就能練整齊?(音樂變動作就變)

 三、武林大會(功夫大賽)

現在我們要舉辦武林大會,看看哪一組能得武林盟主。

(1) 發給幼兒紅腰帶,自己系一系。(像繫鞋帶一樣,兩個朋友碰碰手,繞個圈拉一下,再繞一次)

(2) 請幼兒再次看動作,準備比賽

選評委

(1)、第一回合,我們來比整齊。到底哪兩個隊先勝出呢?請評委老師舉手表決。

(2)、第二回合,我們來比力量和精神。請輸的那一派當評委(贏的用中國功夫的動作來感謝評委老師。)

小結:中國功夫需要在不斷的練習才能打得好。

四、延伸:武術的種類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中“X.X”的節奏。

2、嘗試創意地紡編歌詞。

3、跟隨鼓聲節奏做走、跑、跳、踏等不同的動作。

4、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5、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動準備:

1、歌曲:《我是一個小木匠》

2、鼓、錄音機、錄音帶。

3、“認知遊戲”:《雕刻師傅》

活動過程:

1、請幼兒先跟隨老師“X”的鼓聲節奏走步,再跟隨“XX”的鼓聲節奏跑步,最後再隨着“X.X”的鼓聲節奏踏跳,讓幼兒通過動作感受其不同。

2、播放歌曲,請幼兒跟隨旋律踏跳。

3、教唱歌曲《我是一個小木匠》,並表演動作。例如:唱到“一個鐵錘”時,則舉起右手做用鐵錘狀;唱到“兩個鐵錘”時,則舉起左手做用鐵錘狀;唱到“三個鐵錘”時,則擡起右腳踏步;唱到“四個鐵錘”,則擡起雙腳跳步,;唱到“五個鐵錘”時,則舉起雙手旋轉;唱到“然後睡覺了”時,則做睡覺狀。

4、問幼兒:小木匠的工作是什麼?他會用到哪些工具?

5、和幼兒一起討論,用改編的歌詞演唱這首歌曲。

6、問幼兒:小木匠做工時需要鐵錘,雕刻師傅雕木頭時需要什麼工具呢?

7、請幼兒看幼兒用書《雕刻師傅》的畫面,找一找雕刻師傅的工具在哪裏?如此類推,引導幼兒思考不同職業的工作者所用的工具和他們的動作特點,並嘗試將此變成新的歌詞句子.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音樂選自奧爾夫音樂,本音樂節奏鮮明,三段音樂之間的差別還是比較明顯比較容易辨別。教師設計了螞蟻造舞臺的情景增加了幼兒對活動的興趣,中班幼兒的想象力與合作能力正在發展,因此本活動的目標達成情況比較好,幼兒參與的積極性也很高。

本活動主要有以下亮點:

1.教師教態比較自然,與幼兒的互動較好。教師在整堂課下來精神飽滿,對於情境中的各種表情動作也做的比較誇張,帶動幼兒的表演慾望。在師生互動方面也是比較親密的,幼兒的一聲聲“小媽媽”可以看出教師與幼兒之間相互親密,教師對於所有幼兒的表現都能關注到。

2.教師利用圖譜教學,幼兒看的比較直觀形象,能夠更好地把握什麼時候變什麼動作。

3.每個環節的安排比較合理,從進場的聽音樂,讓幼兒熟悉音樂,進行預熱,到聽音樂想象在做什麼事情,在過渡到請幼兒學一學動作,然後獨自遊戲到合作遊戲,一步步都是循序漸進,之前的環節爲之後的環節做好鋪墊,後一個環節是前一個環節的提升。

在觀摩本次活動後,本人有一些想法如下:

1.教師爲了讓幼兒更好地理解鋸木頭、釘釘子、擰螺絲,因此用了較多的時間來解釋猜測這些東西,教師可適當精簡語言,讓幼兒多做一做、學一學這些動作。

2.本次活動幼兒比較喜歡,但是本次音樂遊戲要讓幼兒感受節奏做相應的動作,幼兒對於音樂哪裏需要做什麼動作還沒有理解很透徹,因此在遊戲中幼兒只專注於自己喜歡的鋸木頭環節,忽略了釘釘子、擰螺絲的環節,因此教師對於哪裏需要做什麼還需要帶領幼兒共同來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