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集合9篇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集合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2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集合9篇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各種與音樂有關的活動,在活動中充分獲得愉悅和美感;

2、創造性地用聲勢、聲音表現自己對音樂的理解;

3、鼓勵幼兒能夠根據音樂穩定地表現節拍。

4、啓發幼兒按照原歌詞的結構,創編新歌詞並演唱;

5、通過圖片理解歌詞內容,並能根據歌詞內容展開大膽的想象。

活動準備

1、頭飾:蝴蝶

2、錄音機、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1、在樂曲《問候舞》的伴奏下,幼兒愉快自由地進入活動室。

(兩個小朋友手託手,跑跳步進入活動室,並根據音樂的變化創造、表演聲勢動作。)

2、發聲練習(C、#C、D、#D、E、F)

12 34 5-|54 32 1-|12 34 5-|54 32 1-|

小貓怎樣 叫?喵--- 喵--- 喵— lv lv lv lv lv lvlv lvlv lv.

小鴨怎樣 叫?呷--- 呷--- 呷—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1— 2|3— 4|5— 6|5— —|5— 4|3— 2|1— 3|1— —|

河 裏 小 魚 遊 啊 遊, 搖 搖 尾 巴 點 點 頭。

3、隨前奏用最好聽的聲音表演唱《蝴蝶歌》,問:“這首歌叫什麼名字?”

(12 34 5 5|i 76 5-|4 44 3 3|22 22 1-|)

4、用聲勢、身體各部的動作表現音樂節奏。

感受音樂,用身體當樂器(拍手、跺腳、拍腿、捻指等身體動作)來表現音樂節奏,鼓勵每個幼兒創造不同的表現形式,並請每一個幼兒展示,然後老師哼樂曲每個幼兒按順序各表示一小節,教師給予適當地鼓勵和引導。

(12 34 5 5|i 76 5-|4 44 3 3|22 22 1-|)(我 們到 這裏 取 樂 器)

5、隨音樂有順序地自選樂器,用樂器表現穩定地節拍,感受不同樂器所表現的不同感覺。

(12 34 5 5|i 76 5-|4 44 3 3|22 22 1-|)(請 你把 樂 器 輕輕 放下 去)

6、用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引導幼兒分組、分形式演唱(合唱、伴唱),引導幼兒用哼鳴等聲音表現形式來組合演唱。

四、活動結束

隨音樂送樂器……

活動反思

在本課教學中,我最大的收穫就是覺得新課標的理念得到了進一步的實施。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交流討論等學習方式已經走進我們每節課中。課堂教學中真正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想、聽、說、練中學生的主體作用也得到了體現。尤其是學習精讀課文時,從讀到思考問題再到畫批直至最後的寫感受,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老師創設情景,激勵褒獎,爭取賞識每位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每位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收穫,都得到發展。上完課後真的覺得自己在教態、教法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進步。

如: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爲學生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始終以小蝴蝶花的身份來學習課文,體會和感受小蝴蝶花情感的變化,同時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問題,讀中感受語言,讀中體驗感情,讀中品味語言,進而形成了獨特的感受,受到情感的薰陶。教學過程中,我緊緊抓住描寫小蝴蝶花前後情感變化的語句,讓學生進行對比讀,聯繫上下文找聯繫,找變化,思考變化的原因,從而認識到每一個人都擁有一份獨特的美,有了自知之明才能做到不以自己的長處而驕傲,又不因自己的短處而失去自信。在理解小蝴蝶花由驕傲到自餒的情感變化時,我用課件出示她驕傲時說的話和自餒時的心裏想法,讓學生來對比讀,思考小蝴蝶花怎麼會有這麼大的情感變化?學生當時的發言非常精彩,有的說:“因爲小蝴蝶花和普通的小草比,算是漂亮的,有優點的。可是要和那些名花奇葩比起來就不起眼兒了,好像沒有優點了。”有的說:“小蝴蝶花看到那些名花奇葩,就頭昏目眩了,想不到自己有什麼美麗的地方,開始不相信自己了,所以她就會自餒。”從學生的發言可以看得出,他們已經懂得“不以自己的長處而驕傲,又不因自己的短處而失去自信”的道理。這樣聯繫課文內容,把前後重點句子對比起來理解,使課文內容以一種動態的滾動的方式出現,大大提高了學生的閱讀分析、理解能力,有利於學生創新品質的形成,更有效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中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是段落的教學。在教學中,揭示課題後我先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說“課文講了小蝴蝶花怎樣的故事”,這是對課文整體內容的把握,也就是篇的教學。緊接着我讓學生默讀思考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寫小蝴蝶花驕傲的?仔細閱讀描寫小蝴蝶花驕傲的段落,邊讀邊思考她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感變化?用波浪線畫出相關的詞句。這是段的教學和訓練,是本節課的重點部分,也是三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目標。這種由篇到段的教學,適合中年級教學特點,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有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教學中,由於工作經驗不是特別豐富,還存在着許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教師面對學生課堂上臨時生成的問題,還不能夠發揮教學機智,巧妙引導。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考慮還不夠細緻、全面,導致效果不是很好。這些不足都是我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應該努力改進和完善的。

儘管自薦課活動已經結束,但是我的教學研討卻沒有停止,我會在今後的教學中,多一些交流,多一些探討,讓我的課堂爭取做到堂堂有進步,處處有驚喜!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受三拍子音樂寧靜、柔和的氣氛,讓幼兒在聽聽、講講中熟悉歌詞。

2、根據音樂和歌詞內容,創造性地運用身體動作表現對歌曲的感受。

3、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

4、願意跟隨教師和音樂在老師的引導下用自然、連貫的聲音唱歌,情緒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

5、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動準備:

1、活動前熟悉樂曲的旋律節奏。

2、音帶

活動過程:

一、律動《魚遊》進活動室。

師: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到池塘裏看看小魚吧!

二、練聲:和小魚問好。

師:靜靜的小池塘真美呀!小魚們在池塘裏快活地游來游去,好象在歡迎我們小朋友的到來!讓我們跟小魚問個好吧!

1=C—F 3/4拍1— 2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故事情節,幫助幼兒感受理解音樂三段體的變化過程。

2、初步學會合拍地做胖鴨走、瘦鴨走及做運動的動作。

3、感受音樂活動中帶來的快樂,知道肥胖會給人們的活動帶來不方便,我們應提倡合理飲食,運動健身。

活動準備:

音樂(瑞典狂想曲前半段)圖片(胖鴨、瘦鴨)運動圖譜

活動過程:

一、出示胖鴨圖片,幼兒觀察講述:誰來了?他長得怎麼樣?你怎麼看出它很胖?(用動作表示)

二、故事導入課題,探索A段動作。

1、教師講述唐老鴨的故事,重點講述肥胖給唐老鴨帶來不方便:上樓很吃力、小動物們笑話它、醫生告訴他肥胖會帶來很多疾病、跑步比賽得到倒數第一名。

2、探索胖鴨走路動作,個別模仿→教師→全體模仿。

3、合音樂節奏表演第一段動作。

三、探索B段動作

1、傾聽音樂,讓幼兒說說象在幹什麼?

2、引出運動主題,探索運動的方式和動作,教師用簡圖的方式記錄。

3、帶領幼兒按順序把運動動作喊節奏做一遍。

4、試着合音樂節奏做運動動作。(選擇有代表性的動作)

四、探索C段動作

1、出示瘦鴨圖,激發幼兒興趣。通過故事激發幼兒表演慾望,帶領幼兒探索瘦鴨走與胖鴨走動作的區別。

2、用故事情節引導幼兒做瘦鴨跑步動作。

3、隨音樂做瘦鴨奔跑動作。(注意提醒幼兒跑步時與別人共享空間)

五、完整表演

1、幼兒完整欣賞音樂,感受節奏快慢的區別。

2、帶領幼兒根據設計的情節來合節奏表演動作。

注意讓幼兒在結束的地方擺造型表示慶祝跑步得第一的心情。

3、重複表演1-2次(幼兒可以邀請客人老師一起參與運動)。

六、教師"通過故事,我們懂得了什麼道理?""我們平時該怎樣做呢?"

1、注意飲食:少吃零食、多吃水果蔬菜,不挑食。

2、注意運動健身。

3、祝願每個孩子都是健康的、快樂的。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嘗試用誇張的肢體動作進行模仿來表現煮麪條的情景。

2、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

3、嘗試仿編歌詞,樂意說說歌曲意思。

4、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內容,學唱歌曲。

【活動準備】

視頻 圍裙 白紙 圖片 磁鐵 記號筆 勺子

【活動過程】

一、準備活動。

二、觀看視頻,掌握煮麪條時麪條在不同時期的不同形態。

1、提問引出課題。

——小朋友們,你們見過爸爸媽媽煮麪條嗎?誰能告訴我煮麪條時需要做些什麼事情?

2、幼兒觀看視頻,說一說麪條的變化。

——老師這裏有一段關於煮麪條的小短片,我們一起來看看,邊看邊請小朋友思考一個問題:麪條在煮的時候發生了什麼變化?(沒有煮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的?放到鍋裏後又發生了什麼變化?)

3、教師總結麪條的變化。

三、感受樂曲段落,區分麪條的三個不同時期。

1、幼兒傾聽音樂,初步感受樂曲段落。

——小麪條在鍋裏扭動,翻滾,就像是在跳舞,爲了讓小麪條舞動地更加優美,老師給它配上了一段好聽的音樂,下面我們一起來聽聽音樂一共分了幾段?

2、幼兒再次感受音樂,教師用線條畫出音樂段落。

3、教師出示三張圖片,請幼兒將圖片與音樂一一對應。

——老師這裏有三碗麪條,分別對應上面的三段音樂,誰能幫我把圖片貼到相對應的音樂下邊去?

四、嘗試創編誇張的肢體動作表現麪條的變化。

1、請個別幼兒創編麪條煮之前直直的硬硬的動作。

——現在我們把自己都變成一根根麪條,我們要來煮麪條了,誰能用動作表示直直的硬硬的麪條是怎樣的呢?

2、請個別幼兒創編麪條煮軟時的動作。

3、幼兒聽音樂表現麪條煮好時的.動作。

4、請幼兒跟音樂完整表演。

五、遊戲:我是快樂的小麪條。

1、教師扮演廚師,幼兒扮演小麪條,教師介紹遊戲規則。

——小朋友們看,我們的教室中間有一個大圓,就是一口大鍋,旁邊有兩個小圓,是盤子,現在我來扮演廚師,你們就是小麪條,第一段音樂麪條沒有下鍋的時候,小麪條都在鍋邊站着;第二段音樂響起的時候,小麪條都要跳進鍋裏跳舞;當我關火拍手說“麪條煮好了”的時候,小麪條們就要像木頭人一樣擺個造型一動也不能動了。我看哪根小麪條的造型漂亮,我就用勺子點他一下,這根小麪條就要跳到旁邊的盤子裏去,好不好?

2、師生共同遊戲。

3、請一名幼兒扮演廚師,重新遊戲。

4、教師小結。

——小朋友們真棒,這麼普通的麪條被你們表演的這麼好,看來人類的想象力是無窮無盡的,現在請小麪條們排好隊,我們要去其他班的小夥伴們煮麪條吃嘍!

【活動反思】

音樂活動中,經常看倒的音樂遊戲教育模式是:教師放音樂請幼兒欣賞,然後教動作並告訴遊戲規則,孩子根據教師所說的遊戲規則進行遊戲,一遍又一遍的玩,直到孩子“學會”爲止,既枯燥又沒興趣,而且完全沒有創新意識,如何改變傳統的“要我學”爲幼兒積極主動參與式的“我要學”,從而使幼兒的主體地位得到真正的體現呢?

由此,我選擇了一節音樂欣賞活動《麪條舞》,想通過這個活動給幼兒一個舞臺,讓她們將生活中的體驗進行有創意的表達。

陳鶴琴先生說過:"大凡健康的兒童無論是遊戲、散步或工作,他們本能的都愛唱歌,表現出音樂的律動。"是的,幼兒從小就具備了學習音樂的潛力,而遊戲是孩子表現生活、表現學習的重要方式,是孩子們喜愛的一種活動。如何將音樂與遊戲有機地整合,讓幼兒在遊戲中更好地掌握音樂的性質、領略音樂的神奇,是我們必須考慮的問題。

在選擇本次活動的時候,我還注重了活動內容的選擇要是幼兒熟悉的並且是與幼兒生活經驗相關的。並充分抓住孩子愛遊戲的天性,以最自然的方式抒發情感、表現自我。讓幼兒將生活經驗遷移到音樂中,使孩子在不知不覺中領略到音樂的三段體結構(中速,慢板和快板),並理解音樂的性質,用誇張的肢體動作進行模仿和創造性的表現。

在活動一開始我先引導孩子一起回憶麪條下水、麪條煮沸後的變化,接着我和孩子一起分段欣賞、熟悉音樂,在幼兒掌握了節奏後,我開始和他們一起創編動作。孩子們一邊聽着音樂,一邊歡快地做着各種有力的、柔軟的和快速纏繞的動作。有的微微張開雙手放在身體兩側,頭、肩、腰都在輕輕的扭動,動作很優美;有的雙手抱肩轉起了圈;有的雙手放在身後,慢慢地轉了起來……孩子們的創意令我吃驚和欣喜,韻律活動達到了高潮!那一刻,他們彷彿真的變成了一根根小麪條,那麼投入,那樣充滿激情地舞蹈着。

活動中的每一環節似乎都是在"玩",然而在置身於"玩"的過程中,孩子們感知到了音樂的內涵,在"玩"中增強合作意識和在羣體中的協調能力。只有這種身心完全釋放的活動,纔是幼兒需要的,也只有在這裏,孩子纔是真正的學習的主人。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在熟悉音樂旋律的基礎上,通過多種方式來表現樂曲節奏。

2、能夠按樂曲的節拍進行整齊劃一的傳遞活動。

3、通過傳遞,感受節奏遊戲帶來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音樂:《拉德斯基進行曲》

積木、小樂器若干

場地:八字形、一字形

三、活動過程 1、完整欣賞樂曲,教師引導幼兒邊聽邊用多種方法拍節奏。

導入,老師請大家來聽一首好聽的曲子,聽完告訴老師它是什麼曲子?

2、提問了解樂曲的風格特點。

(1)這是什麼樂曲呀?

(2)是什麼結構的?

(3)這首樂曲是什麼風格的呀?

3、剛纔小朋友用了拍手拍腿的動作來表現節拍,還可以用什麼動作來表現呢?(幼兒發揮想像,用多種動作表現樂曲節拍)

4、介紹遊戲規則。

(1)老師也有一種有趣的動作來表現節拍。(兩位教師動作示範傳遞積木表現A段音樂)

提問:有趣嗎?誰能告訴我,我的動作是怎麼做的?

(2)剛纔老師玩的叫“快樂的傳遞”,每個人手裏拿一塊積木,傳給旁邊的人,再拿一塊,這樣跟着樂曲的節拍進行傳遞。

(3)這個遊戲人多才有意思,請兩個小朋友 和 老師一起來試試。

教師空手邊示範邊介紹玩法,每人拿一塊積木,把積木傳給旁邊的小朋友時,嘴裏輕輕地說“別人”,到自己跟前時就說“自己”。(教師帶領幼兒由慢到快空手練習。)

5、師幼手拿積木分組練習。

(1)每人拿一塊積木到八字形站好隊,拍一拍右邊小朋友的肩膀,看看他是誰,注意要把積木放到他的前面,這樣他就好拿了。

(2)帶領幼兒不聽音樂嘗試遊戲,要求邊玩邊輕聲說“別人”“自己”,教師強調要跟着老師的速度。(教師注意觀察,根據練習時出現的情況,適當調整,再次練習。)

(3)隨A段音樂集體練習快樂的傳遞,分組進行練習,及時表揚鼓勵。

6、現在我們把隊伍拉得長長的好不好?站成一排,提醒幼兒用兩手拿積木,看看右邊的小朋友是誰?(聽音樂進行練習傳遞)

7、傳遞小樂器

(1)聽完整音樂快樂的傳遞小樂器。

原來這些打擊樂器不僅能奏出好聽的聲音,還能用來玩快樂的傳遞。

(2)變換隊形進行遊戲

剛纔我們在玩快樂的傳遞的時候站的是什麼隊形?還能站出什麼樣的隊形?我們來試一試。(圓隊形聽音樂進行快樂的傳遞)

8、有小朋友着急了,說拿了小樂器怎麼還不演奏呢?我們知道這首樂曲是ABA’段式的,我們A段就來傳遞,B段就來演奏,A’段再傳遞。(聽完整音樂進行節奏遊戲2遍)

9、改變玩法進行遊戲

A段音樂進行傳遞,B段音樂的時候站起來行走,A’段音樂再坐下進行傳遞。

10、延伸活動:和班裏的其他孩子一起來玩這個遊戲。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體會角色情感,在創編動作的過程中學唱歌曲。

2、有表情的表現歌曲內容並感知歌曲中力度、速度等音樂要素的變化。

3、教育幼兒要團結互助,培養幼兒運用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重難點:

重點:體會角色情感,在創編動作的過程中學唱歌曲。

難點:有表情的表現歌曲內容。

活動準備:

1、《大鹿和小兔》動畫課件

2、場景佈置:森林中的小木屋

3、小鹿和小兔頭飾

4、錄音磁帶

活動過程:

一、聽基本旋律跟教師一起律動進活動室。

提示語:今天老師帶你們到森林裏去玩。

二、熟悉旋律,理解歌詞,學唱歌曲。

1、播放歌曲情節的多媒體課件

談話:森林裏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情?大鹿在家裏正在做什麼呢?它的表情是怎樣的?(啓發幼兒展開想象,如大鹿在家悠閒的玩或幹家務等等,並請幼兒進行創編動作表演)

2、聽歌曲錄音,學唱歌曲。

提問:小兔對大鹿說了一件什麼事?小兔會有哪些表現?(鼓勵幼兒表達得與別人不一樣,如小兔着急的樣子可以是緊皺眉頭,可以是急急敲門,可以是嚇得抱住頭,可以是急得直跺腳等等,請幼兒創編動作表演)

3,指導幼兒學唱歌曲,熟悉旋律後分角色進行創編動作表演。

(1)幼兒整體創編表演若干遍,教師根據情況適當提供學習的榜樣,讓幼兒比較、模仿。

(2)播放歌曲教師扮演大鹿,幼兒扮演小兔。

(3)幼兒分角色自選頭飾表演唱若干遍(幼兒用個性化的動作來表現)

三、感知歌曲中的力度、速度變化。

1、提示語:大鹿在家裏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小朋友們演唱這首歌曲是要怎樣表現呢?

2、小兔敲門時的心情是怎樣的?我們演唱時該怎樣表現呢?

3、幼兒聽着音樂,有表情的表演歌曲情景,並注意歌曲的速度、力度變化(演唱大鹿時速度快、力度弱;演唱兔子時速度較快、力度強)

4、個別幼兒演唱,幼兒分組唱。(相互欣賞、學習、評價)

四、 培養幼兒運用生活經驗解決問題。

1、教育幼兒要團結互助。

提問:小兔子遇到了困難,是誰幫助了它?大鹿是怎樣幫忙的?如果我們是大鹿,該如何幫助小兔子呢?

2、小組討論

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危險和困難,你會怎樣做呢?

別人遇到了困難又該怎樣做呢?

3、討論結果彙報

五、 結束部分:

幼兒分組表演,根據幼兒的情緒和需要決定遊戲的次數。

活動目標:

1、體會角色情感,在創編動作的過程中學唱歌曲。

2、有表情的表現歌曲內容並感知歌曲中力度、速度等音樂要素的變化。

3、教育幼兒要團結互助,培養幼兒運用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重難點:

重點:體會角色情感,在創編動作的過程中學唱歌曲。

難點:有表情的表現歌曲內容。

活動準備:

1、《大鹿和小兔》動畫課件

2、場景佈置:森林中的小木屋

3、小鹿和小兔頭飾

4、錄音磁帶

活動過程:

一、聽基本旋律跟教師一起律動進活動室。

提示語:今天老師帶你們到森林裏去玩。

二、熟悉旋律,理解歌詞,學唱歌曲。

1、播放歌曲情節的多媒體課件

談話:森林裏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情?大鹿在家裏正在做什麼呢?它的表情是怎樣的?(啓發幼兒展開想象,如大鹿在家悠閒的玩或幹家務等等,並請幼兒進行創編動作表演)

2、聽歌曲錄音,學唱歌曲。

提問:小兔對大鹿說了一件什麼事?小兔會有哪些表現?(鼓勵幼兒表達得與別人不一樣,如小兔着急的樣子可以是緊皺眉頭,可以是急急敲門,可以是嚇得抱住頭,可以是急得直跺腳等等,請幼兒創編動作表演)

3,指導幼兒學唱歌曲,熟悉旋律後分角色進行創編動作表演。

(1)幼兒整體創編表演若干遍,教師根據情況適當提供學習的榜樣,讓幼兒比較、模仿。

(2)播放歌曲教師扮演大鹿,幼兒扮演小兔。

(3)幼兒分角色自選頭飾表演唱若干遍(幼兒用個性化的動作來表現)

三、感知歌曲中的力度、速度變化。

1、提示語:大鹿在家裏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小朋友們演唱這首歌曲是要怎樣表現呢?

2、小兔敲門時的心情是怎樣的?我們演唱時該怎樣表現呢?

3、幼兒聽着音樂,有表情的表演歌曲情景,並注意歌曲的速度、力度變化(演唱大鹿時速度快、力度弱;演唱兔子時速度較快、力度強)

4、個別幼兒演唱,幼兒分組唱。(相互欣賞、學習、評價)

四、 培養幼兒運用生活經驗解決問題。

1、教育幼兒要團結互助。

提問:小兔子遇到了困難,是誰幫助了它?大鹿是怎樣幫忙的?如果我們是大鹿,該如何幫助小兔子呢?

2、小組討論

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危險和困難,你會怎樣做呢?

別人遇到了困難又該怎樣做呢?

3、討論結果彙報

五、 結束部分:

幼兒分組表演,根據幼兒的情緒和需要決定遊戲的次數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國旗紅紅的哩》,學習用跳躍的方法演唱歌曲中的部分歌詞,唱準休止符。

2、能用多種形式演唱歌曲,體會歌唱活動的快樂。

3、培養幼兒喜歡國旗,熱愛國旗的情感。

活動名稱:

《國旗紅紅的哩》

活動重點:

能夠用跳躍的聲音唱出歌曲中的部分歌詞。

活動難點:

在歌唱時不拉長聲,能夠在指定的歌詞處停頓。

經驗準備:

幼兒瞭解國旗的含義;學過有關國旗的歌曲

物質準備:國旗圖片;歌詞小圖片

活動過程:

一、發聲練習

1、師生問好

2、練習單音的音節"哩"和"啦"重點指導:指導幼兒不要拉長聲,唱出快樂活潑的情緒。

二、國旗多美麗

1、觀察國旗圖片,說說自己對國旗的瞭解是什麼?

2、複習曾學過的有關國旗的歌曲教師小結:觀察國旗的外形和顏色,重點提出來國旗是紅紅的,五顆星是黃色的。

三、學習歌曲《國旗紅紅的哩》

1、欣賞歌曲"請你聽一聽這首歌歌詞裏是怎麼說國旗的?"

2、學習歌詞

(1)看PPT學歌詞

(2)分組利用小圖卡擺一擺歌詞順序

(3)展示每組擺的順序,和音樂確認最後結果

(4)隨音樂念歌詞

3、演唱歌曲

(1)看圖片隨音樂進行演唱。

重點指導:在有休止符的地方要強調幼兒注意空拍,聲音要斷開。

(2)嘗試輪唱、對唱(與老師)

(3)利用課件指導幼兒唱準"哩哩"和"啦啦"重點指導:指導幼兒分清"啦"和"哩"的標誌。在唱這兩個字時不要拉長聲。

4、我愛國旗

(1)請幼兒說說自己喜歡國旗的什麼地方。

(2)討論升國旗的時候要怎麼做。

教學反思:

歌唱活動"國旗紅紅的哩"是一首表達幼兒對國旗喜愛之情的一首歌。過去我們曾學過一首有關國旗的歌曲"國旗國旗多美麗",與這首個不同的是"國旗紅紅的哩"是從國旗的外觀上展示給小朋友國旗的美麗。所以爲了使幼兒能夠直觀的看到國旗的外觀,我將一些國旗的圖片配合歌詞向幼兒展示出來,形象化的歌詞更容易使幼兒記憶。爲了使幼兒能夠正確記憶歌詞我利用各種方法,實物對應;傾聽範唱;圖片排序這些方法,用不同的途徑激發幼兒學習記憶歌詞的興趣,並利用集體和小組兩種教學方式幫助幼兒更好的記憶歌詞。但活動環節的進行中還是出現了幼兒聽的多,唱的少的情況,而且在聽、學休止音的環節我沒有充分調動幼兒的主動性和探索性,而是進行了直接教授,這樣沒有使幼兒主動的去聽,去感受歌曲中的休止。最後我以"你喜歡國旗的哪裏?"的一個小的談話結束了活動,孩子們通過學習歌曲,也從歌詞中感受到國旗外形的美麗,都紛紛舉手發言,我能夠感受到孩子們對國旗的喜愛之情。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對於動物都很感興趣,一說起動物,孩子們的臉上就露出燦爛的微笑,還會滔滔不絕地講個沒完。在主題《動物王國》中,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和參與性都很高,在課餘時間,孩子們還會圍攏過來,問我動物的小問題,看到孩子們對動物的喜愛,我設計了本次大班音樂活動《小動物舞會》,讓幼兒能進一步感受動物舞會的快樂氣氛。

選擇這一活動正如《綱要》中所說的,“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而此活動《小動物舞會》既來源於幼兒的生活,而且本教案,從教材的選擇到教法的設計,較多的考慮了幼兒的年齡階段特點和心理特點,使幼兒在積極愉快的氣氛中自然地、潛移默化地掌握樂曲的情緒和曲式結構,通過音樂的節奏和強弱變化創編出不同的動作,體驗舞會的樂趣。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輕鬆愉快、詼諧幽默的情緒,初步理解ABCA的曲式結構。

2.能根據音樂的節奏和強弱變化創編出不同的動作。

3.體驗與同伴共同參加舞會的快樂。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感受樂曲輕鬆愉快、詼諧幽默的情緒,理解ABCA的曲式結構。

難點:根據音樂的節奏和強弱變化創編出不同的動作。

活動準備:

1.小動物舞會音樂。 幼兒園PPT課件製作

2.圖譜。

3.猴子、小鳥、兔子、大灰狼等小動物的圖片和頭飾。

教學方法: 故事導入法、啓發提問法、情境創設法、演示法、師幼互動法等。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1.師:今天,陳老師帶來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教師講述故事:

美麗的森林裏住着一羣可愛的小動物,它們每天都生活在一起。可是大家除了勞動就沒有別的活動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生活難免會有些枯燥。有一天,小猴子提議說:“我們來辦一場舞會怎麼樣?肯定很有趣!”小兔連忙拍手叫好:“行啊行啊!我最喜歡跳舞了!”其他的小動物也都欣然地同意了。這天晚上,小動物們的森林舞會開始了……

3.教師提問:你們猜猜看,哪些小動物會來參加舞會呀?

幼兒自由回答,教師把幼兒說到的小動物圖片貼在黑板上。(小兔子、小貓、小猴、小蛇等)

4.老師簡單一下,參加舞會的小動物有哪些。

師:原來……這麼多小動物都來參加這個舞會呀,真熱鬧!

二、分段欣賞音樂,根據音樂創編動作。

1.播放第一段音樂。

師:呀!舞會開始啦!走,我們一起去瞧瞧!

2.提問:

(1)師:在剛纔的舞會中,你覺得發生了什麼?

幼兒自由討論:小動物們在跳舞;它們很開心;它們在轉圈圈……

(2)師:小動物們在跳舞、轉圈……真開心!如果請你來扮演裏面的一個小動物,你想表演什麼小動物呢?

(3)請個別幼兒做一做小動物的動作。

師:你要表演小蛇你會做什麼動作呢?我們跟……來學一學!如果你想表演……你有會做什麼動作呢?

(4)播放第一段音樂。

師:小動物們,你們都準備好了嗎?我們一起跟着音樂來跳舞吧!

3.播放第二段音樂。

師:舞會上發生了什麼?

幼:有很恐怖的事情發生了;大灰狼來了;小動物們很害怕……

師:原來是大灰狼來了呀,小動物們可害怕了,全都躲了起來。你們覺得可以用什麼動作來表演呢?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9

活動名稱:搖籃曲(音樂欣賞)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的溫柔、寧靜,學習安靜、柔和地哼唱歌曲的旋律。

2、藉助哄娃娃的輕柔動作和溫柔的聲音等,感受理解搖籃曲的性質。

活動準備:

1、布娃娃(可讓幼兒自帶)每人一個,大娃娃和大搖籃各一個,把桌子佈置成小牀。

2、《舒伯特的搖籃曲》錄音磁帶、錄音機,錄好的哭聲

3、碰鈴一副。

活動過程:

一、 活動導入: (教師播放哭聲錄音,引出娃娃,講述有關情節引發幼兒的好奇心,激發幼兒的欣賞慾望。)

教師:你們聽什麼聲音?(哭聲)誰在哭,哦!原來是這個小娃娃,這個小娃娃在什麼裏呢?(搖籃)她躺在搖籃裏一定是困了想睡覺,沒有媽媽哄她,那我來做她的媽媽,給她唱首《搖籃曲》吧!你們和她一起安靜得聽,別吵醒了小娃娃。

二、 幼兒欣賞教師演唱《搖籃曲》。

1、教師清唱歌曲,邊唱邊輕搖搖籃中的娃娃,讓幼兒初步感受《搖籃曲》的特點。

教師:聽完這首歌曲你有什麼感覺?(好聽、想睡覺、柔柔的、靜靜的)

老師再來給你們唱一遍《搖籃曲》,你們再聽一聽是不是有這樣的感覺。

2、教師跟隨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讓幼兒欣賞,並伴隨自然的動作。

教師:聽着這首歌曲你們想幹什麼呀?(教師可以用動作和語言啓發、引導幼兒知道搖籃曲的特點:《搖籃曲》是爲哄寶寶睡覺唱的歌曲,它聽起來溫柔、優美、安靜,很容易讓寶寶進入夢鄉。)

三、 用哄娃娃、敲碰鈴、哼唱等方式幫助幼兒欣賞。

1、教師引導幼兒創編哄娃娃睡覺的動作。

師:如果讓你來哄娃娃睡覺,你想用什麼動作呢?(引導幼兒嘗試做各種哄娃娃的動作。)老師發現幼兒園有很多娃娃沒有爸爸、媽媽,誰來當他們的爸爸、媽媽呢?

2、幼兒選擇自己的娃娃抱好,邊欣賞歌曲錄音邊用輕柔的動作哄娃娃。

師:你們也來做爸爸、媽媽,哄自己的小娃娃睡覺吧!注意哄娃娃的動作應該怎麼樣?

3、請配班教師用適當的力度敲碰鈴,其餘幼兒在老師的帶領下邊哼唱,邊做哄娃娃的動作。

師:請爸爸、媽媽一邊哄娃娃,一邊輕輕的給娃娃哼唱歌曲,讓小娃娃快快入睡好嗎?

四、 幼兒欣賞歌曲錄音,進一步感受《搖籃曲》的特點。

1、教師指導幼兒把娃娃放到四周的“大牀”(桌子)上睡覺。

教師:你們真是好樣的,把小娃娃都哄着了,快把他們放到小牀上去睡吧!

2、教師扮演媽媽請幼兒做孩子,一起聽《搖籃曲》的音樂自由表演。並引導幼兒用輕柔的動作舞蹈,保持寧靜的氣氛。

教師:看到你們做爸爸、媽媽做得真好,老師也想當媽媽,那誰來當我的寶寶呢?好!就請你們把小椅子當搖籃,聽媽媽唱《搖籃曲》入睡吧!(欣賞過程中教師一邊跟錄音唱歌,一邊輕撫每個幼兒,讓幼兒通過聽、身體接觸進一步感受搖籃曲的優美、溫柔和寧靜。)

提示:

1、 如果教師感覺每人帶一個娃娃有困難,可以讓幼兒兩兩接伴,一人扮演媽媽(爸爸),一人扮演孩子,用小椅子當搖籃,通過親自哄拍小朋友感受歌曲的性質。

2、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在午睡時給幼兒播放搖籃曲,讓幼兒進一步感受《搖籃曲》的特點,也增強了午睡環境的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