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推薦】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錦集六篇

【推薦】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錦集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7W 次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推薦】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錦集六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瞭解魚類的主要特徵。(身體表面有鱗,用鰓呼吸,靠鰭運動,用卵繁殖後代,終生離不開水)。

2、學習分辨魚類和非魚類,並說出理由。

3、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

幼兒對於鯽魚和金魚已經有了充分的觀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2、物質準備:

《小朋友的書》、金魚和鯽魚的手偶各一個、人手一張指示牌,正面笑臉,反面哭臉。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鯽魚搬新家》的故事。

二、找出鯽魚和金魚的共同特徵

--通過比較在黑板上羅列出鯽魚和金魚的共同點。

--及時幫助幼兒歸納總結出魚的特徵。

三、辯論賽:它們是魚嗎?

--提出問題:烏龜魚是魚嗎?幼兒舉牌回答,笑臉表示肯定,哭臉表示否定。

--請幼兒分成左右兩隊坐,雙方各自陳述自己的理由,直至說服對方,得出正確的結果。

--教師播放烏龜生活習性的視頻幫助孩子理解爲什麼烏龜不是魚。

--提出新的問題:墨魚是魚嗎?再次辯論,結束後播放視頻請幼兒瞭解。

四、《小朋友的書-動物王國》

--小朋友,你認識這些水中生物嗎?哪些生物你覺得不是魚類呢?說一說你的原因。

活動延伸:

請你再去收集資料:還有哪些"*魚"其實不是真正的"魚"。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教學要求:

1、通過有關京劇知識的學習,培養幼兒對京劇的興趣和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

2、通過著名京劇選段欣賞,感受京劇的唱腔、道白、表演及武打的藝術特點。

3、鼓勵幼兒用相應的京劇動作來進行表演。

教學準備:

1、知識準備:幼兒平時有觀看過京劇節目,瞭解京劇的相關知識及京劇的基本動作。

2、自制多媒課件一份。

3、京劇的道具若干。

教學過程:

一、幼兒欣賞京劇片段,初步感知京劇。

提問:

1、你剛纔看的是什麼?

2、你喜歡京劇嗎?

3、你喜歡京劇的什麼地方?(幼兒根據自己的想法自由、多方位的回答問題。從而引出課題。

二、認識、欣賞臉譜。、

1、認識臉譜。(放課件)

這是什麼?(臉譜)

你在什麼表演中看到過臉譜。((京劇表演中)。

你還看過怎樣的臉譜。(幼兒自由講述,引出多彩的臉譜)

2、欣賞多彩的臉譜。

提問:爲什麼化裝師要在演員的臉上畫上各種各樣的顏色呢?(京劇中臉譜上的用色是十分講究的,通過顏色、線條的變化可以塑造不同人物的性格。)

3、介紹臉譜。(可以減縮)

提問:你們看,這裏的臉譜分別是什麼顏色的?(紅臉、黑臉、白臉)

分別講述看到紅臉、黑臉、白臉的不同感覺。

紅臉-------忠勇黑臉----------正直白臉----------奸詐

三、介紹京劇的行當劃分。

提問、

1、京劇表演中都有那些表演人物?

2、你知道他們都叫什麼嗎?

(幼兒討論、回答。教師放課件)

小結:在京劇中扮演男性人物爲生行,扮演女性人物爲旦行,繪有臉譜的爲淨行,扮演小丑式滑稽人物爲醜行。這就是京劇中的四大行當:生、旦、淨、醜。

四:京劇中的四大基本功――唱、念、做、打。

1、提問;京劇中的生、旦、淨、醜都是怎樣表演的。(幼兒討論回答。請個別幼兒示範表演)

教師歸納京劇表演中有唱腔、道白、表演、武打,這也被稱爲京劇的四大基本功唱、念、做、打。

2、幼兒分段欣賞京劇中的唱、念、做、打。

(1)、看課件:京劇中的唱。

幼兒欣賞京劇名段《蘇三起解》,引導幼兒感受悠揚、委婉的唱腔。

[page_break]

提問:京劇的唱腔和我們平時有那裏是不一樣?(有的字拖的很長……)。

(2)、看課件:京劇中的念。

觀看課件《蘇三起解》中的對話。

蘇三:老伯,這裏可有往南京去的人無有?

老伯:有往南京去的,可有什麼事嗎?

蘇三:給我那三朗帶個信兒。

請幼兒念一念,讓幼兒感受一對比京劇中的念和生活中的念有什麼不同。

(3)、看課件:京劇中的做。

師:京劇表演是十分豐富、精彩的,出來唱、念以外,還有很多的表演動作,我們把它稱之爲做。

幼兒欣賞《白蛇傳》裏的白娘子的表演動作。

提問:剛纔的表演中你覺得什麼動作特別好看?幼兒學一學,做一做。

(4)、看課件:京劇中的打。

師:在京劇中最熱鬧的、驚險的是京劇中的武打。

提問:京劇中的打和我們平時武打片中看到的打有什麼不一樣。(幼兒嘗試學一學)。

五、遊戲《辨認京劇》。

播放京劇和越劇京劇和黃梅戲的不同片段,幼兒進行判斷、選擇。

六、幼兒表演--------小小京劇迷。

小朋友,你們喜歡京劇表演藝術嗎?不但你們喜歡,我們的爺爺、奶奶、叔叔、阿姨他們也都很喜歡。許多的外國人也很喜歡我們中國的京劇。很多的外國友人還特地來中國學習京劇呢。

現在請我們小朋友也來當一回小小京劇表演家,隨着音樂作出自己喜歡的京劇表演動作,好嗎?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一、設計意圖:

宋玉新小朋友從家裏拿來一個娃娃,是用乒乓球和酸奶的瓶子、碎布製作的,班上的孩子可高興了,你摸摸,我看看,有的還說,我也會做,通過這件事,我想到,現在孩子的生活條件非常優越,物質條件也非常的豐富。在家長的影響下,大多數的幼兒對用過的廢舊物品一扔了事。那麼能不能讓幼兒有意識的收集一些廢舊的材料,進行變廢爲寶的製作呢?在收集廢舊材料的同時,培養幼兒的節儉的意識。我就設計了本次活動,讓幼兒在體驗快樂製作的同時,變廢爲寶。

二、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學會用廢舊物品來製作自己喜歡的玩具或用具。

2、通過談話活動,幫助幼兒瞭解到廢舊材料是可以再利用的,我們在平時可以有意識的收集一些廢舊材料。

2、體驗變廢爲寶的快樂。

三、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知道廢舊材料還可以再次被利用。

難點:用廢舊物品進行製作。

四、教學準備:

課前知識準備:提前讓幼兒在家裏收集盒子或瓶子等廢舊材料。

場地準備:用各種廢舊材料製作的玩教具佈置一個展覽會的場景。

材料準備:分四組,廢舊的各種盒子;廢舊的瓶類;廢舊的紙類;廢舊的紙杯、餐盤、飯盒(清洗乾淨)。

操作工具準備:膠水、剪刀、雙面膠、膠帶。輔助材料:水彩筆、色卡紙毛線、沙粒、吸管等。

五、活動過程:

(一)通過展覽會,引起幼兒的興趣。引入課題。

師:今天,我們要去參觀一個有意思的展覽,小朋友好好看看展覽品,可以用手拿來玩一玩。看看這些展覽品是什麼,是用什麼材料做的?

(二)通過談話活動,瞭解廢舊材料是可以再次利用的。我們要注意有意識的進行收集。

師:1、小朋友,展覽會上你們看見了什麼?它們是用什麼東西做的?

2、我們平時應該怎樣收集這些廢舊的材料?哪些廢舊材料可以收集?哪些廢舊材料不能收集?

3、說說你想怎樣變廢爲寶。

教師引導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力,說出自己的想法。

(三)利用幼兒收集的廢舊材料來製作一件喜歡的玩具或用具。

1、講解活動規則。

2、幼兒按自己的意願選擇材料。

(四)幼兒進行操作活動,教師巡迴指導。

(五)對幼兒製作的作品進行講評。在製作活動中自然結束。

延伸活動:

1、繼續製作沒有完成的作品。

2、利用幼兒完成的作品佈置展覽。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遊戲,感知搭配活動中的規律性和次序性。

2、學習看懂圖意,,根據圖示進行操作,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活動準備:電腦課件、飯盒、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丁丁旅行"引出課題

提問1:孩子們,什麼叫一套衣服?

提問2:我們一起來看看,丁丁的衣櫃裏有幾件衣服和幾條褲子?

二、幼兒操作圖片,教師運用課件驗證。

(一)幼兒操作

1、提供給幼兒操作材料,請幼兒自由搭配,要求每套衣服不能重複。

2、請幼兒講述自己的搭配方法,教師用課件進行演示。

3、教師小結:我們一起來數數,一共有幾種搭配的方法?

(二)比一比

要求是:1、要搭配4套衣服 2、每套衣服不能重複 3、比比誰最快搭配好

(三)交流方法

三、鞏固練習

提問:這些菜你們吃過嗎?它們哪些是葷菜,哪些是素菜呢?

請你看看今天的菜譜,一共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呢?

1、幼兒每人一個飯盒,自由走動搭配葷菜和素菜。

2、教師利用課件驗證。

四、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在本次的數學活動中,主要是讓幼兒進行搭配,從上衣和下裝的搭配中,讓幼兒學習一定的搭配方法,培養有序的思考能力,以及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和運用知識與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整個活動以丁丁要去旅行爲線索,自然將整個環節貫穿,符合幼兒遊戲化教學的年齡特點。

本次教學主要以生活中的丁丁旅行爲線索,如穿什麼衣服,吃什麼菜兩個幼兒比較熟悉的生活情景,並用情景中人物的語言,充分抓住幼兒的好奇心,是幼兒馬上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從而達到使幼兒自主學習的目的。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幼兒結合具體情景,能夠進行有序的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難點是使幼兒進行有序的思考,做到既不重複也不遺漏。在教學活動中我力求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防守讓幼兒參與到活動中,如在這活動中我通過配一配(衣服的搭配),連一連(配餐),從搭配材料的數目上從簡單到複雜的過程,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

使幼兒真正體驗到學習的快樂,數學活動帶的樂趣。

活動中幼兒一直保持着興奮的狀態,在操作活動中幼兒對於第一環節掌握的還是很不錯的,但是在第二環節中,幼兒操作的不是很好,這也許是我在交代的時候沒有把要求講得很清楚,在我接下來的發現問題調整中,幼兒的注意力就不是很集中,就一直在遊戲的環節中了,沒有很好的在聽老師的要求了。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和時間賽跑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和時間賽跑

活動目標

1、 認識時鐘,知道時鐘的基本用途。

2、 感知時間,體驗時間的長短。

3、 發現時間的價值與自身努力的關係。

活動準備

時鐘、寫字本、積木、圖書、畫紙、鉛筆、水彩筆等。

活動過程

1、 認識時間

老師出示時鐘,提問:

這是什麼,它有什麼用?(這是時鐘,是用來看時間的)

你會看時間嗎?現在是幾點?(9點)

你怎麼知道的?(長針指向12,短針指向9,就是9點整)

如果長針和短針都指向12,是幾點?(12點)

小結:當長針指向12時,短針指向幾,就是幾點。

2、感知時間

有誰知道一分鐘有多長?(很短、不知道、很長)

我們一起來玩“和時間賽跑”的遊戲。老師給你們一分鐘的時間,在這一分鐘裏,你們可以自由選擇做什麼事,時間到了就停下,我們來比一比看看誰做的事情多。

(幼兒遊戲,教師計時。孩子們紛紛離開座位,有的去拿紙,有的去拿積木,還有一個孩子呆呆地站在一邊在想要做的事。)

幼兒交流自己在一分鐘時間裏做的事情:

我覺得一分鐘實在太短了,什麼事都沒做時間就過去了;

我在一分鐘裏畫了一個圈;

我在一分鐘裏搭了一個積木┄┄

小結:小朋友都說一分鐘太短,老師在這一分鐘裏可做了許多事情:回答了天天的問題,給如如拿了一張紙,觀察了所有小朋友的活動,看到有人在爭吵,然後找了把椅子坐下來。我們再玩一次,看看這一次我們在一分鐘裏能做多少事情。

(我這樣做小結的目的是希望孩子們能感覺到他們做得很多事情都被忽略了,只要抓緊時間就可以做許多事。第二次遊戲時,好多孩子果然加快了速度,沒再出現爭執。)

幼兒再次交流自己在一分鐘時間裏做的事情:

我在一分鐘裏拿了一張紙,畫了一個小人;

我在一分鐘的時間裏找到了自己的數學本,寫了26個數字;我在一分鐘裏拿了一堆雪花片,搭了兩架飛機;

我在一分鐘裏看了5頁書......

3、總結交流

提問:今天的活動,你有什麼收穫和發現?

學會了看時鐘;知道一分鐘很短,但我們加快速度也能做許多事情。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老狼老狼幾點鐘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老狼老狼幾點鐘

目的:

1、 通過遊戲較熟練地分辨單數、雙數、並知道單數、雙數的排序規律。

2、 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準備:

1、 小玩具若干,1-10 的點卡1套,1-10的數卡1套。

2、 不同顏色的墊子兩塊。

過程:

1、 第一次遊戲,複習10以內單數、雙數。

①今天,我們來玩“老狼老狼幾點鐘”的遊戲。遊戲規則跟以前的有點不同。請小朋友仔細看、仔細聽。

②教師扮老狼,報1點鐘、3點鐘、5點鐘時回頭,報2點鐘、4點鐘、6點鐘時不回頭。

③提問:遊戲規則有什麼變化?老狼什麼時候回頭?什麼時候不回頭?

④根據幼兒回答,教師把數卡分放在兩塊墊子上,請幼兒找出“老狼”回頭的規律。

⑤遊戲1-2遍。引導幼兒遵守遊戲規則,即雙數整點時跟着“老狼”走,單數整點時不動。

2、 第二次遊戲,練習較正確、迅速地分辨10以內的單數、雙數。

①介紹新的遊戲規則:“老狼”在回答時間的同時,任意抽取一張10以內的數字卡片,如抽出的是雙數,幼兒就找一個朋友相抱;如抽出的是單數,幼兒則單獨站立不動。

②遊戲2-3遍,要求幼兒逐步加快速度分辨單數、雙數。

3、 第三次遊戲,感知單數、雙數的排列規律。

①介紹新的遊戲規則:教師扮老狼,幼兒分成紅、綠兩隊進行比賽。“老狼”在回答的同時迅速翻出卡片,兩隊幼兒搶答是單數還是雙數,並派代表按照“老狼”的要求來翻卡或回答問題。師幼共同檢驗正確與否,翻對或回答正確者即可得到一個小玩具。

②出示1-10的數卡,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在幼兒瞭解其排列順序後將其反扣在墊子上。遊戲開始,教師逐一提出要求:翻出所有的單數;翻出所有的雙數;翻出比×大的單(雙)數;翻出比×小的單(雙)數;有沒有比10大的.雙數,有沒有比9大的單數,有沒有比1小的單數,等等。

③“老狼”翻出一張卡片,問幼兒:它的小鄰居是幾?大鄰居呢?它們是單數還是雙數?

④統計玩具數量,確定遊戲勝負。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線的分類、統計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線的分類、統計

一、 設計意圖

今學期班上進行線的專題活動,小朋友都很有興趣,紛紛從家裏帶來了各種各樣的線。一時間,班上就有了不同質地、不同材料、不同顏色、不同用途的線。爲了能讓幼兒更清楚地認識,我組織進行線的分類、統計活動。讓幼兒更深入瞭解線的種類。

二、 使用對象及場所:大班幼兒在幼兒院進行。

三、 活動目標

1、 在觀察、比較、討論中,對線進行顏色、粗細、質地、長短的分類。

2、 教師和標記的引導下,學習自己設計簡單的統計表。

3、 語言表達操作的情況,使幼兒的語言和思維同步得到發展。

四、活動準備

1、 各種各樣的線若干。

2、 紙、筆每人一份。

3、 統計示範圖。

五、活動過程

1、 給幼兒提供各種各樣的線,請幼兒觀察比較,自己學會初步的分類技能。

師: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好多不同的線,待會就請你們自己去觀察,看看能不能分清這裏一共有多少種線?

幼兒聽後就三三兩兩的在各種線前觀察,對線產生了興趣。

教學反思:這一環節,教師能讓幼兒自己先去觀察,比較,給了幼兒充分的自由空間,可以讓他們嘗試分類,也激發了他們的興趣。

2、 教師引導幼兒按顏色、粗細等不同特徵來分類。

師:剛纔我聽到有小朋友說,可以把相同顏色的放在一起。我們來試一下。

幼兒嘗試按顏色分類,把相同顏色的擺放在一起,全部分好後再數數各有幾種。

師:還可以按什麼來分呢?除了顏色不同外,你們還發現了其他不同的特點了嗎?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

師繼續引導幼兒,讓幼兒在發現、比較下不斷地想到分類的方法。引導幼兒說出長、短和用途來進行分類,並做好分類記錄。

教學反思:這個環節中,教師起啓發性作用,主體還是幼兒,讓他們自己去發現並說出來,充分體現了幼兒在前,老師在後,能充分調動幼兒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3、 教師把幼兒觀察、討論的結果記錄在黑板上,引導幼兒自己設計統計圖來記錄。

A、 幼兒看記錄進行操作活動,把所有記錄的結果統計出來。

B、 教師巡迴指導,發現各種方法。

師:剛纔小朋友都想到了很多的方法來進行分類,我把小朋友所說的都記錄在黑板上了,現在就要你們想想,幫我設計一個最漂亮的。

幼:老師我可不可以設計兩個。……

教學反思: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只提出要求,讓幼兒自己去探索,嘗試,老師只是個觀察者,在巡迴的觀察着幼兒的工作,如果不是幼兒有求必答,老師都不去打擾他們,充分體現出幼兒是主體,不再受老師的影響。

4、 教師小結,並找出不同範例,請幼兒介紹自己的統計方法,讓大家學習。

師:這是誰的,請你來說說你是怎樣設計的,你爲什麼要這樣設計呢?

教學反思:這個環節中,每個幼兒的回答都會不同,有的會說得很好、很多,說得很完整,有的卻不知道怎樣表達,但都要進行鼓勵表揚,因爲要肯定他們的設計成果,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5、 活動評價:這個活動設計充分抓住了幼兒心,小朋友面對這麼多樣的線都很好把它分清楚,也記得快,所以教師善於觀察,發現問題,從生活中入手。在教學過程中材料準備的很充足,教師的語言簡而少,很具有啓發性,而且也留了時間讓幼兒充分的認識探索,是一節充分以幼兒爲主的課。

6、重要詞彙:質地、用途、統計。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各種各樣的尺

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即將進入小學,在他們的筆盒裏有鉛筆、橡皮、尺等文具,其中鉛筆、橡皮是孩子們經常使用的文具,尺卻使用的較少。尺有什麼用?怎樣使尺子?小學生爲什麼要用尺?是幼兒感興趣而又疑惑的問題。設計此活動目的在於擴展幼兒對尺的認識,激發幼兒自己去探索,尋求,解決疑問,從而發展幼兒的觀察、思維能力,滿足幼兒渴求學習的願望。

活動目標

1、 認識各種各樣的尺,瞭解其用途,發現其區別,發展幼兒的觀察、思維能力。

2、 初步學習直尺的使用方法,培養幼兒對測量活動的興趣,發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活動準備

1、 師生共同收集各種各樣的尺,並瞭解尺的名稱,特點及用途。(如:不同材料、不同長度的直尺、三角尺、皮尺、捲尺等。)

2、幼兒每人直尺一把。(含三種長度:10釐米、20釐米、30釐米。)

3、操場上畫一條寬爲120釐米的“小河”。

過程建議

1、 認識各種各樣的尺。

(1)分組討論交流。

請幼兒將自己收集到的尺在小組介紹。要求說出是誰幫助收集的,在什麼地方收集的,叫什麼尺,有什麼特點和用途。

(2) 集中交流。

請小組推薦,介紹比較有趣、特殊的尺。

(3)引導幼兒歸納有些什麼樣的尺,各有什麼用途。

2、找找尺的不同點。

(1)分組討論。

提問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這麼多的尺都是不是一樣的?有什麼不同?

(2)集中討論。

個別幼兒發言,其他幼兒補充。

(3)引導幼兒歸納,從用途、材料、形狀等不同方面進行小結。

3、找出尺的共同點。

(1)提問引發思考:尺有這麼多不同,有沒有相同的地方?

(2)引導幼兒歸納提升:它們上面都有刻度,都是用來測量物體長度的工具。

3、 測量活動。

(1)學習測量長度的方法。

①請幼兒拿出自己的尺,嘗試測量桌子的長度。(以各自的尺爲單位測量。)

②請幼兒說說是怎樣測量的。

③引導幼兒小結測量長度的方法:測量時尺與被測量物的起點要對齊,每量一尺要做上記號,接着量時尺的一端要與記號對齊,要記住量了多少尺,不能漏計,也不能多計,最後的測量結果就是物體的長度。

(2)測量操場上“小河”的寬度(120釐米寬)。

①幼兒用自己的尺測量,老師將幼兒測量的結果記錄在表格中。(可讓幼兒反覆測量,確認後再記錄。)

②集中觀察記錄表,看看小河有多寬,讓幼兒思考,提出問題。

③集中討論:爲什麼小河的寬度會出現三種不同的數字?

④引導幼兒小結:尺的長短不同,所以量出的結果也不同。

⑤分別請量出三種不同結果的幼兒說出自己的尺上刻度最大的數字(表示尺的長度),教師幫助測算出小河的寬度(120釐米)。

延伸提示

1、 在活動中投放各種直尺,供幼兒選用。

2、 舉辦“各種各樣的尺”博覽會。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自編10以內數的應用題》

目標:初步學習自編加法應用題

重點:學習編應用題的方法

難點:理解應用題中各要素的關係。

準備:找朋友的音樂、課件、圖片、算式卡片

過程:

一、師生合作、共同遊戲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玩《找朋友》的遊戲,我會邀請我的好朋友到前面來。

師:老師請了幾個小美女?

師:4個小美女(同時出示圖卡)這個遊戲真好玩,我們再來玩一次。

師:老師請了幾個小帥哥?

師:3個小帥哥(同時出示圖卡)

師:現在我來提一個問題:一共請來了幾個小朋友?出示圖卡(一共?)

師:我剛纔提出了一個什麼問題?我剛纔說到的兩個數字代表什麼?

師:剛纔我們說了一件找朋友的事情,出現了2個數字,提出了一個問題,是用"一共"來提問的,這就是加法應用題。現在我請**來完整的編一下(圖文結合) (編應用題的模式)

二、看圖編應用題

師:你們真棒,給自己鼓鼓掌,我們再來編一編

師:你看到了什麼?(強調完整)出示數字1

又發生了什麼事情呢?出示數字2

誰來提一個問題?出示加號

他們三個合起來就是一道完整的應用題。

誰能把剛纔的事情編成一道完整的應用題?

引導幼兒理解問題中不能出現數字

師:我們再來看下一副圖

師:你看到了什麼?出示數字3

師:你又看到了什麼?出示數字3

師:誰來提一個問題

師:你們真聰明,那我要出一道難得,考考你們了

出示5+3,誰來編編?

誰來自己編一道,請另一名幼兒列算式(引導幼兒拓開思維)

三、幼兒分組編應用題

師:你們都很棒。老師帶來了許多的圖片和算式,請聰明寶貝發揮你的聰明才智編一編。我這裏有兩個要求:

1、請兩個小朋友選一張圖片,相互編一編,看誰編的好。

2、編完一張可以再換一張編。

3、合作完以後可以自選一張也可以去給客人老師講一講你編的。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仔細傾聽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

2、知道不怕冷的祕密是多運動。

3、能積極主動的說出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故事《不怕冷的大衣》

活動過程:

1、教師提問:“在冬天怎樣才能使自己不冷?”請幼兒回憶有哪些保暖用品。

2、教師講故事《不怕冷的大衣》,請幼兒仔細傾聽。

3、提問: 故事的名字是什麼?

小白兔爲什麼不起牀?

兔媽媽說姥姥有什麼東西要送給小白兔?

小白兔是怎麼去姥姥家的?

小白兔拿到不怕冷的大衣了嗎?

不怕冷的大衣是什麼?

帶着問題再請幼兒聽故事,鼓勵幼兒積極回答問題。

4、延伸活動

讓幼兒在戶外活動中體會“不怕冷的大衣”。

附故事《不怕冷的大衣》

下過雪,又颳風,天好冷啊!小白兔在被窩裏睡懶覺。

“快起來,快起來,我的小乖乖。”兔媽媽叫小白兔起來。

“不起來,不起來,起來要凍壞。”小白兔怎麼也不肯起來。

兔媽媽想了想,忽然自言自語起來:“唉,天也真冷,要是穿上姥姥家那件不怕冷的大衣,那就太好了,凍不着,還冒汗呢。”

“真的嗎?”小白兔聽了,覺得很奇怪,從被窩裏伸出小腦袋,“姥姥家真有不怕冷的大衣?您穿過嗎?”

“沒有,沒有。姥姥說,這件不怕冷的大衣,是給她的小外孫做的……”

“姥姥的小外孫就是我呀!是給我做的,是給我做的,媽媽,媽媽,您快上姥姥家去,把大衣拿回來。”

“這可不行。姥姥說的,不怕冷的大衣呀,誰來拿都不給,只有小外孫來拿纔給。”

小白兔一蹦,從被窩裏蹦出來,稀里嘩啦的,穿上小棉襖,套上小棉褲,圍上小圍巾,戴上小絨帽。

“媽媽,媽媽,我到姥姥家去了。”

“哎呀,別去吧,外面風大着呢,你不怕凍壞嗎?”

“沒關係,不要緊。姥姥給了我不怕冷的大衣,我就凍不壞了。”

小白兔說完話,就往外跑。喲,風颳在臉上,像刀子割的一樣疼。小白兔想早一點拿到不怕冷的大衣,就飛快地跑起來。跑呀,跑呀!怎麼了?脖子熱烘烘的。他把圍巾拿了下來,跑呀,跑呀,怎麼了?頭頂熱乎乎的。他把帽子拿下來。跑呀,跑呀,到了姥姥家,額頭上都冒汗了。

兔姥姥看見小白兔,心裏可高興了,揀了個挺大的胡蘿蔔給他吃。

小白兔說:“我不要吃胡蘿蔔,我要穿大衣,不怕冷的大衣。”

兔姥姥呆住了,想:“哪有什麼不怕冷的大衣呀?

“媽媽說的,您給我做了一件不怕冷的大衣,穿上它,凍不着,還冒汗呢……”

兔姥姥想了想,明白了“小乖乖,看你頭上汗滋滋的,不怕冷的大衣不就穿在你身上嗎?”小白兔想了想,也明白了。

小朋友,不怕冷的大衣是什麼,你們明白了嗎?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名稱:

認識調料

活動設計初衷:

生活體驗是豐富幼兒知識,提高生活技能的生動的課堂。通過這種學習,可以培養幼兒愛勞動的好習慣。隨着活動的展開,在做好家園配合的基礎上,還可以做一些其他生活習慣的培養。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認識幾種常見調料的名稱和其味道的特點。鍛鍊幼兒用嗅覺、味覺、視覺等感官對事物進行辨別的功能。

2、 通過對調料的認識,使幼兒學會簡單的使用方法。豐富幼兒的生活知識和提高生活技能。

3、 培養幼兒努力合作的良好行爲習慣。

活動準備:

1、 白糖、味精、鹽、醬油、醋、辣椒油、香油、蒜泥等調料分類放好。

2、 黃瓜、西紅柿、豆腐皮、蔥、胡蘿蔔、火腿、白蘿蔔等切好分盤。

3、 筷子、透明口杯若干。

4、 環境佈置“寶貝廚房”一處。

活動過程:

一、 佈置活動室,將調料分盤放好。

導入主題:

教師:“今天,歡迎大家到寶貝廚房來做客,先請小朋友參觀一下寶貝廚房的調料大世界。”音樂起,幼兒直接進入寶貝廚房參觀已準備的各種調料,提醒幼兒用各種方法感知各種調料的名稱和味道,注意參觀時的秩序和衛生。

二、幼兒參觀探究各種調料的名稱和特點,並利用調料製作簡單的涼菜。

1、教師提問:“剛纔小朋友們看到的是哪些調料?”幼兒回答:“白糖、雞精、鹽、醬油、醋、辣椒油、香油。”再請幼兒說出是如何知道這些調料的,引導幼兒分別從嗅覺和味覺、視覺的感受說出各種調料的名稱和其味道的特點,例如糖甜、鹽和醬油鹹、味精鮮美、醋酸、油香等。

2、出示一盤調好的菜,請幼兒品嚐並說出菜中用到的調料。教師總結各種調料的味道和作用:人們使用調料是爲了做菜時使菜的味道更好吃。簡單說明調料的其他用途:醋可以用來殺菌消毒;鹽可以加水稀釋用於傷口或皮膚消毒;如果有燒傷和燙傷可以用醬油塗抹,減輕傷痛;塗抹香油可以減輕嬰幼兒口瘡等痛苦。

3、 出示各種切好的菜類,先請幼兒討論說出日常生活中見過的這些菜的吃法,調製涼菜。

教師:“今天,我們用這些調料和蔬菜自己來做涼拌菜好嗎?”請幼兒分四組進行活動。每組幼兒根據自己的意願挑選調料和蔬菜到桌子旁,在注意衛生方法和安全使用的前提下,將各種菜加入調料用筷子進行攪拌,教師進行指導,提醒幼兒味道搭配合理,甜和辣的衝突,每一個菜有其突出的特點,四組小朋友的菜儘量不重複。攪拌完畢之後幼兒試嘗,然後根據不足進行補充加料。如淡的加鹽,鹹的加點雞精或醋等。教師提醒幼兒不要將調料撒到外邊,如果有用抹布隨時清理。

4、 請幼兒將調好的菜裝盤,爲菜起名並做簡單介紹。介紹的語言形式爲:我們的菜名是* * *,用的主料是* * *,調料是 * * *。希望大家喜歡。菜品名稱參考:西紅柿拌白糖(火燒冰山)、涼拌豆腐皮(可加入黃瓜絲、胡蘿蔔絲等,又名三彩絲。)、黃瓜火腿(紅點點、綠點點)、糖醋蘿蔔絲等。

三、請其他班級的老師和同學品嚐,教師表揚幼兒愛勞動,友好合作。提議幼兒在家幫爸爸和媽媽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