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社會教案彙編八篇

關於幼兒園社會教案彙編八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社會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幼兒園社會教案彙編八篇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1

現在的獨生子女,從小在百般寵愛下爲大,不會恰當地稱讚別人和接受別人的稱讚。針對這一現實情況,我們設計了一些社會活動,讓幼兒知道,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對別人的長處,應及時給予稱讚,而被稱讚的幼兒,應瞭解怎樣去接受稱讚。

活動1:續編故事《小黃鶯學唱歌》

活動目標:

1 教育幼兒要學會接受稱讚,大大方方接受後,說聲謝謝。

2 豐富一些詞彙。活動準備:掛圖。

活動過程:教師講述故事:在一座美麗的森林裏,有一隻可愛的小黃鶯,它唱歌唱得非常好聽。有一天,森林裏開音樂會,小動物們請小黃鶯去唱歌。森林音樂會開始了,大家表演的節目可真好。小青蛙拉的小提琴、小麻雀的小合唱團。最後一個節目輪到小黃鶯上臺,主持人狐狸小姐說:請咱們的歌唱家小黃鶯唱一支,它唱的歌可動聽了。動物們的目光一下子朝小黃鶯看去,小黃鶯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紅着臉上了臺。開始唱歌,可是歌沒唱一半,聲音就小得幾乎聽不見,。動物們說?小黃鶯的聲音太小了。聽到動物們的話,歌沒唱完就飛走了。回到家裏,

它把這件事情告訴了媽媽,媽媽聽完,微笑着對她說……

活動2:討論課

活動目的:

1 瞭解怎樣接受和給予稱讚是恰當的。

2 教育幼兒要關心同伴,大膽與同伴交往。

3 使幼兒知道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引導幼兒從不同角度去稱讚別人。

活動過程:

1 情境表演。

2 引導幼兒討論:

(1) 小蝴蝶對小蜜蜂說了什麼?小蜜蜂又是怎樣稱讚蝴蝶的?對方都接受了嗎?

(2) 爲什麼小蝴蝶和小蜜蜂成了好朋友?

(3) 爲什麼要給予稱讚和接受稱讚?

(4) 你稱讚過別人嗎?你是怎麼做的?

3 遊戲《交朋友》。

4 小結。

附:情景表演內容:小蝴蝶和小蜜蜂在草叢裏飛來飛去,小蝴蝶說:小蜜蜂,你天天忙着採蜜,傳播花粉,歇一會兒吧。小蜜蜂回答道:不行呀,那邊的工人叔叔等着釀蜜呢?我得加緊工作。小蝴蝶說:你真是個能幹的小蜜蜂。小蜜蜂也忙說:小蝴蝶,你還是很忙嗎?在花叢中飛來飛去,爲大自然增添不少美麗的景色。小蝴蝶說:是呀,因爲我小時候做過損害花草的事,所以我現在得加緊傳播花粉,利用自己美麗的翅膀爲大自然添一些景色。小蜜蜂說:

咱們做好朋友吧,一塊爲善良的人類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附:

遊戲《交朋友》幼兒隨音樂找朋友,找到朋友後,說出同伴的長處,然後一塊跳舞,依次輪換。活動評析:故事《小黃鶯學唱歌》,是教育幼兒學會接受稱讚,大大方方接受後說謝謝。這一活動基本達到教學目標,孩子們能在本故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自己想象力,續編出多種故事結尾,情節豐富,趣味性強。討論課教育幼兒關心同伴,大膽與同伴交往,並瞭解怎樣接受和給予稱讚是恰當的。討論課引導幼兒從不同角度稱讚別人。這節課我利用情境表演《小蝴蝶與小蜜蜂》吸引幼兒,從而達到教學目標,並從小蝴蝶和小蜜蜂生動的對話中,讓幼兒親身體驗爲什麼要給予稱讚和接受稱讚。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2

活動前言:

再過一個多月我就要上幼兒園了,媽媽選的幼兒園離我們家不遠,平時沒事的時候就帶我去幼兒園玩會,平時媽媽還教育我說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我現在能自己穿衣服、上廁所、接水喝、吃飯等等,並且我的每天的作息時間也很有規律的噢!通過此活動的開展可以促進寶寶儘快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活動目標

1、對幼兒園產生親切感和安全感,逐漸習慣和適應集體生活。

2、喜歡自己的朋友,體驗與老師、同伴一起活動、分享快樂。

活動內容:

布袋偶表演《高高興興上幼兒園》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長大了,要上幼兒園做遊戲、學本領。

2、喜歡幼兒園,願意來幼兒園。

活動準備:

布袋小鴨、幼兒園大門(積木拼搭)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教師出示布袋小鴨跟小朋友打招呼,吸引幼兒的注意與興趣。

2、教師邊表演邊講述故事《小鴨上幼兒園》

二、知道自己長大了,要像小鴨一樣到幼兒園來學本領。

1、提問:小鴨是怎麼上幼兒園的?今天我們班誰像小鴨一樣高高興興上幼兒園的?

2、小結:爸爸媽媽上班去了,我們也已經長大了,要高高興興上幼兒園做遊戲、學本領。

3、欣賞兒歌《上幼兒園》

活動小貼示:

幼兒特別喜歡布袋表演,因此此類的活動不僅在學習活動中採用,也可以運用在一日生活的各個方面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瞭解書在中國古代的演變過程及造紙術、印刷術之間的聯繫;

2、嘗試瞭解書在中國古代的演變過程及相關發明;

3、爲中國的文化悠久感到自豪。

4、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5、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PPT課件、古書實物模型、閱讀區的圖書

活動過程:

一、欣賞圖片或者實物,引出關於古代書籍的話題討論

1、萌發討論興趣。

觀看各種書籍的圖片或者實物:“小朋友,你們看這裏有這麼多的圖片,你們喜歡嗎?”

2、瞭解書的作用。

教師:“書給我們帶來哪些幫助?”

小結:書裏有許多我們愛聽的、有趣的故事,也告訴我們許許多多的知識,還能讓我們玩遊戲、畫畫、唱歌,它真是我們的好朋友。

3、思考書的來歷。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古代,人們沒有筆,也沒有紙,更沒有書,人們是怎樣記錄、學習的呢?書是如何產生的呢?”

二、對圖片和實物進行講解和討論,認識古代的書

1、欣賞古代書的PPT課件。

圖片包括甲骨文、有文字的陶器和青銅器、簡策、版牘和帛書、帛畫。提問:“你看它像什麼?是用什麼東西做的?”“你找到你覺得有趣的圖案了嗎?”

小結:這些都是中國古代的書。在紙還沒有發明出來的時候,聰明的古代人用工具將文字刻在或寫在龜殼、竹簡和絹布上。

2、觸摸實物並討論古代書的特點。

將龜殼、動物骨頭、竹簡、木片和絹布等按照小組分發,請幼兒用手感知它們的質地。

提問:“字是如何寫上去的呢?猜猜看!”“古代人爲什麼要開動腦筋、想盡辦法把字刻在那麼堅硬的物品上去?”

小結:爲了把語言流傳下去,爲了保留祖先的智慧,爲了讓我們的民族更加強大,我們的祖先尋找到各種適合刻字的物品,製作成最原始的書籍。

三、引申話題,瞭解造紙術、印刷術對古代書籍發展的推動作用

1、討論造紙術和印刷術。

啓發談話:“我們現在還用龜殼、竹簡、木片做書嗎?”“用紙做書有哪些好處?”“是誰先發明紙的呢?”

2、觀察圖片理解造紙術和印刷術。

“東漢時期的發明家蔡倫利用樹皮、麻頭及敝布、漁網等原料,經過挫、搗、抄、烘等工藝製造出輕便、利於書寫的紙。”“宋朝的發明家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將紙書變成批量生產,降低了書製作成本和難度,讓書成爲普通老百姓都能看得起的物品,推動了文明的傳播。”

小結:中國古代有許多的發明創造,其中造紙法、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是最著名的四大發明。正因爲有了造紙法、印刷術,各種各樣的書才被生產出來,世界上纔會有現在這些美麗、實用、各式各樣的圖書。

3、鼓勵幼兒分享交流。

關於多種類型圖書的討論:“除了紙書,你還看過哪些材料做的書?”“它們都有什麼特殊的地方呢?”“如果讓你做一個小發明家,你想發明什麼樣的圖書?”

四、自主選擇各式圖書進行閱讀體驗,幫助幼兒對書籍產生自豪感

自主閱讀。“我們的閱讀區裏有多種多樣的書,請小朋友們去選擇你想看的,和小夥伴說一說你爲什麼選這種書,它最吸引你的地方在哪裏。”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勇敢精神,激發其自信心?

2、提高幼兒在危機時刻的自我保護能力。

3、引導幼兒瞭解獨自在家時的自我保護方法,能運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活動準備:

情景表演所用的道具,排練情景表演。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

以請幼兒觀看錶演的口吻,引起幼兒的興趣。

(1)小朋友,爸爸媽媽不在家,你自己在家時,要注意哪些事情呢?

(2)今天劉請小朋友觀看小節目,看過後,你就會找到答案。

(二)展開。

1、幼兒觀看情景表演《獨自在家》,老師進行旁白。

(1)提問:剛纔,你看到了什麼事情?”“亮亮是不是勇敢的孩子?爲什麼?”

(2)教師:亮亮到底是不是勇敢的孩子,他的勇敢表現在什麼地方?

(3)請小朋友再觀看一遍表演。

2、請幼兒再觀表演。

(1)老師重點講述能表現亮亮勇敢的地方。

(2)提問:

①亮亮一個人在家時,爲預防大灰狼,都做了哪些準備?

②當他聽到“嘀嘀嗒嗒”聲音時,他又是怎麼做的?

③亮亮到底是不是勇敢的孩子? 爲什麼?”

3、小結:亮亮獨自在家,想了許多辦法克服困難,真是一個勇敢聰明的好孩子。

4、教師與幼兒一起討論“和亮亮比一比,你有沒有獨自在家呆過?獨自在家時感受如何?你認爲自己勇敢嗎?”

5、請幼兒自由結伴互相討論:獨自在家時可以幹什麼?如果陌生人敲門、有電話找爸爸媽媽、突然停電等情況發生,該怎麼辦?

6、請幼兒共同爲獨自在家時出點子,想辦法。

老師設計幾種情景,請幼兒來表演。如:陌生人敲門、來電話了、下雨了等,讓幼兒充分體驗生活是錯綜複雜的,要學會自我保護自己,勇敢的面對困難,做一個真正勇敢的孩子。

(三)結束。

表揚課堂上積極與老師互動的孩子,頒發小獎品,激發幼兒下次參與活動的興趣與信心。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5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節約用水我會做——“水呀水是個寶”

活動時間:3.31下午

活動地點:本班教室

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關注水、感知水、瞭解水與生活息息相關

2、培養幼兒愛水、節約水、不污染水的良好習慣

3、鼓勵幼兒積極參與保護水資源的活動

活動過程:

一、介紹水的.身份證:兒歌《水》

二、介紹家鄉的水

(1)請程旭華媽媽爲我們介紹家鄉的水(古運河、天目湖······)

(2)請劉逸超媽媽爲我們介紹怎樣節約用水

三、水的作用

①兒歌:水呀水是個寶

②展示家庭用水調查表

③照片展:親近水、愛護水

四、保護母親河愛心行動

①歌曲:《水娃娃》

②長卷畫:《清清的小河》

③家長簽名、捐獻愛心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6

活的目標:

1、學習用語言表達對媽媽的愛。

2、體驗母子(女)之間的深切情感。

活動準備:

1、幼兒每人爲媽媽準備一件禮物。

2、多種材料:沙巾、帽子、蠟光紙、毛線、吸管、串珠、糨糊等。

活動過程:

(一)教師和幼兒歡迎媽媽的到來。

1、幼兒傾聽朗誦詩歌《我有一個幸福的家》,感受家的溫暖。

教師:我們來聽一首非常溫暖的歌,它的名字是《我有一個幸福的家》。

2、幼兒說說媽媽的工作和表達自己對媽媽愛。

教師:你的媽媽是做什麼工作的?你愛你的媽媽嗎?你想用什麼方式來表達對媽媽的愛呢?

(二)遊戲“甜蜜蜜”。

1、教師扮演媽媽:

教師:小朋友們,把準備好的禮物送給自己的媽媽吧!我們可以對媽媽說什麼話呢?

2、給媽媽送禮物。

教師:請你們把準備好的禮物送給媽媽,對媽媽說親密的話,並擁抱、親吻媽媽。

(三)遊戲“時尚媽咪”。

1、母子結對討論如何打扮媽媽。

教師:幼兒兩兩結對扮演母與子,請幼兒說說準備怎樣打扮自己的媽媽。

2、幼兒自選材料裝扮“媽媽”。

教師:你們可以用沙巾、帽子、蠟光紙等給媽媽做時裝,用串珠、毛線等給媽媽做首飾裝扮媽媽。

3、幼兒與媽媽們表演“時尚媽咪寶貝秀”,體驗與媽媽同臺表演的快樂。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現在的獨生子女往往都擁有較多玩具,如何真正發揮玩具的作用,值得我們思考。小班孩子尤其依戀玩具,玩具往往被他們視爲有生命的玩伴。爲此,我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了本活動。

目標:

1.認識幾種玩具,知道它們的玩法,並嘗試用簡短的語句表達。

2.嘗試通過玩具結交朋友,體驗分享的快樂。

準備:

1.每桌一籃玩具,幼兒每人自帶一件玩具。

2.教師準備小熊、小汽車玩具。

3.背景音樂。

過程:

一、瞭解兩種玩具的玩法

(一)小熊

1.出示小熊玩具。

師:今天有客人朋友來我們班,是誰呢?(出示小熊)原來是小熊,是我們的玩具朋友。

2.小熊和小朋友互相問好。

3.說說小熊的玩法。

師:小熊要和我們做好朋友。我們和小熊在一起可以怎麼玩呀?(小熊小熊抱抱你,小熊小熊拉拉手,小熊小熊轉個圈……)

(二)小汽車

1.出示小汽車玩具。

師:老師今天還帶來了另一個玩具朋友,它是誰呢?嘟嘟……嘟嘟……汽車汽車在哪裏?快來讓我找一找。哦,找到了。汽車汽車在這裏(出示汽車)。

2.說說汽車的玩法。(汽車汽車開開,汽車汽車停停……)

[析:教師用擬人化的方式引出了幼兒比較熟悉的兩種玩具,並通過語言示範引導幼兒瞭解玩具的玩法,這樣一方面激發了幼兒的活動興趣,另一方面爲後面的交往活動提供了語言示範]。

二、玩自己的玩具

1.幼兒拿自己的玩具玩。

師:你們把什麼玩具朋友帶到幼兒園來了?讓我們去找一找吧。(在音樂聲中,幼兒邊和教師一起說“××××在哪裏?快讓我來找一找”,邊拿出自己的玩具。)

師:帶着你的玩具朋友回到座位上,和它玩一玩吧。

2.幼兒說說玩具的玩法。

師:誰來說說你是怎麼玩的?(引導幼兒用簡短完整的語句來表達,例如,小鳥小鳥飛飛,小兔小兔跳跳。)

[析:這一環節,教師通過讓幼兒找一找、玩一玩、說一說幾個步驟,引導幼兒玩自己的玩具,體驗其中的樂趣,並嘗試表達自己的玩法。]

三、找同伴一起玩玩具

1.玩具小兔找朋友。

師:咦,我好像聽到誰在說話。噢,原來是小兔在說“我想找個玩具朋友一起玩”。(出示玩具小兔)原來玩具小兔也喜歡找朋友啊。誰來幫幫小兔?

2.幼兒兩兩結伴玩玩具。

師:你們的玩具寶寶看到小兔玩具找到朋友一起玩時的高興勁兒,好羨慕啊,也想找個朋友玩玩。好,讓我們一起來幫幫它們吧。現在請你幫自己的玩具寶寶找個朋友一起玩玩。

3.幼兒介紹玩法。

師:大家玩得真好。現在請你們讓玩具好朋友手拉手坐在一起吧。請哪位小朋友來說說,你們的玩具寶寶是怎麼玩的?(引導幼兒嘗試用簡短的語句來表達,例如,小兔小貓跳個舞,小雞小鴨唱唱歌。)

4.幼兒嘗試兩個以上同伴一起玩玩具。

師:玩具寶寶說跟朋友在一起玩很開心,朋友再多一些一定更開心。讓我們多找幾個朋友一起玩吧。玩的時侯可要注意安全噢。

[析:這一環節,教師通過創設一定情境(玩具寶寶想要找朋友、想找更多的朋友),引導幼兒走出自我,關注同伴,嘗試在與同伴的合作中進一步體驗分享的快樂。]

四、把玩具送回家

師:玩具寶寶說,出來玩了很久了,應該回家了。我們把它們送回家吧。想一想你的玩具寶寶的家在哪裏,想好了再把它送回去。

[析:只玩不收幾乎是幼兒的通病,在培養幼兒良好習慣的過程中這些細節不容忽視。教師結合幼兒平時出門玩累了要回家的經驗,要求幼兒把玩具寶寶送回家,這樣一方面可讓活動有個圓滿的結局,另一方面也可讓幼兒意識到做事要有始有終。]

延伸活動:

遊戲活動時幼兒結伴分享玩具。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很多幼兒有過參觀海底世界的經驗,即使沒有到現場參觀,也在電視和繪本中看到過美麗的海底世界。所以一說到海底世界,孩子們的話題就會很多, 會表現出極高的興致,其中形態各異的魚類和千奇百怪的海底生物,給幼兒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本活動從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出發,讓幼兒通過自己的已有經驗、細緻觀察和獨特的視角,認識海洋生物及其特性,自由進行創作,表現出海洋的多樣性。

【活動目標】

1.瞭解形態各異的魚類和千奇百怪的海洋生物,感受海洋的神奇與美麗。

2.能說出海洋動物外形的特點及顏色,在互動交流中進一步認識常見的海洋動物。

3.感受海洋動物的多樣性,萌發熱愛海洋保護海洋的情感。

【活動準備】

海洋生物圖片、海底世界視頻短片,將白色卡紙剪成不同形狀的海洋動物

(如章魚、海星、海馬、熱帶魚、海龜等)、棉籤、報紙團。

【活動過程】

1.播放海底世界視頻,引導幼兒興趣。

提問:誰看過海底世界?它是什麼樣子的?你們知道有什麼動物生活在海洋裏嗎?

2.觀察海底世界,開拓視野,引導幼兒認識海底的生物。

(1)逐一出示海底生物圖片。

提問:這是什麼?它是什麼顏色的?它像什麼?我們來看看,海底都有哪些動物?

(2)請幼兒說一說自己看到的海底世界,說說自己看到的這些生物的顏色。

小結:海底世界真是美麗,有漂亮的珊瑚、有各種顏色的魚,還有各種顏色的海藻。爲了讓海底生物始終有這麼美麗的家園,我們要保護海洋環境。

3.畫畫我喜歡的海洋動物,萌發保護海洋動物的情感。

(1)教師將白色卡紙剪成不同形狀的海洋動物如章魚、海星、海馬、熱帶魚、海龜等,讓幼兒用各種工具(用棉籤畫、用報紙團印等)爲海洋動物畫花紋、塗色。

(2)展示幼兒的作品,請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名稱,主要是什麼顏色的。

【活動延伸】

認識更多海洋動物及其生活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