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品】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範文九篇

【精品】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範文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7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品】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範文九篇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熟悉旋律,瞭解歌詞。

2.初步學唱《禮貌歌》,在教師動作的暗示下唱準弱起節奏和附點音符。

3.知道相互寬容會給大家帶來快樂。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活動準備:

1.平時經常使用禮貌用語“對不起”“沒關係”。

2. 錄音機、錄音磁帶《禮貌歌》。

活動過程:

(一)在音樂《好孩子有禮貌》的伴奏下,幼兒隨音樂按節拍進入活動室。說一說,平時常用的禮貌用語。

教師:我們都是有禮貌的好孩子,你都會說哪些禮貌用語呢? (對不起、沒關係、請、謝謝、您好)教師:昨天我遇到一件不愉快的事情,我很想把這件壞事變成好事,但我不知道怎樣做纔好,我唱給你們聽一聽,你們大家來幫助我,好嗎?

(二)幼兒熟悉歌曲旋律,瞭解《禮貌歌》的歌詞內容。

1.幼兒傾聽教師稍慢的範唱歌曲前半段(從開頭至“你只是眯着眼睛望着我”),瞭解歌詞內容。

2.教師再一次範唱歌曲前半段,重點幫助幼兒進一步熟悉“只是眯着眼睛望着我”這句之前的部分歌詞內容。

3.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可以用什麼方法來幫“我”解決這件“不愉快地事情”。可以從“你---潑水的人”、“我---被水潑到的人”兩方分別討論:怎樣做才能讓大家都高興起來?

4.教師範唱歌曲的後半段。

(1)教師範唱歌曲,引導幼兒熟悉歌詞,學唱歌曲。

(2)教師幫助理解音樂的情節,引導幼兒學唱歌曲。

(3)教師帶領幼兒邊做動作邊演唱。

(4)結伴表演唱:幼兒兩兩結伴,邊表演邊唱歌。

教師: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歌曲裏是不是也是這樣說的。

(三)教師引導幼兒學習演唱歌曲,遷移記憶策略。

1.幼兒在教師的帶領下,嘗試跟隨音樂(較慢的)整首學唱《禮貌歌》。

2.教師引導幼兒遷移記憶的策略,記憶歌詞。

教師:歌詞這麼長,你們在唱的時候覺得困難嗎?假如我們不能很快的記住,想一想,可以用什麼方法來幫助我們記住這些歌詞呢?

3.教師引導幼兒回憶已有的記憶歌詞的經驗。

教師:我們以前學過哪些記憶歌詞的方法?

上次我們學歌曲時,老師出示了一張圖,我們用的是看圖學歌的方法;還有一次,老師和小朋友一起根據每句歌詞的內容編了許多動作,然後在動作的幫助下記住了一首歌詞很長的歌,那麼我們這次學《禮貌歌》可以選用什麼方法呢?(假如幼兒原有經驗中沒有記憶策略,建議教師可以選用動作記憶法和幼兒共同創編動作演唱歌曲,之後引導幼兒反思:是什麼方法幫助我們很快記住了這首較長的歌曲呢?)4.幫助幼兒明確在此活動中,可以重點運用“動作記憶法”來熟悉理解歌詞。

5.教師和幼兒根據歌詞內容創編動作,邊唱邊表演。

6.教師嘗試逐步減少對幼兒的幫助,不帶唱,或只唱幼兒有困難的部分內容,讓幼兒儘快學會這首歌曲。

(四)幼兒結伴表演,感受相互寬容帶來的快樂。

1.幼兒散點站位,教師和幼兒分別扮演歌曲中的兩個角色,共同演唱歌曲。

2.教師引導幼兒反思此時大家心情愉悅的原因,體驗寬容帶來的樂趣。

教師:剛纔我們還因爲被人將水潑到鞋上這件事不高興,爲什麼現在你很開心呢?

活動延伸:

1.這首歌曲旋律富有濃郁的新疆民族特色,在幼兒學會演唱歌曲的基礎上,教師可引導幼兒創編與音樂性質更加和諧的新疆民族舞蹈的動作,唱歌邊表演,從而更好的體驗和表現音樂。

2.環境創設:引導幼兒探索生活中的文明行爲,然後教師和幼兒共同設計,用圖文並茂的形式製作成小標記,粘貼在活動室的適當地方,以提示大家更好的做講文明有禮貌的好孩子。

3.以本次活動爲契機,向家長宣傳“寬容與理解”的積極意義,以便在今後幼兒遇到問題時,成人能夠以“寬容與理解”的心態,鼓勵、支持幼兒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4.在美術活動中,引導幼兒回憶自己日常看到過的文明禮貌行爲,用紙、筆來進行表現。

活動反思:

這首歌曲的節奏型較爲複雜、變化較多,特別是弱起節拍,幼兒難得接觸,不容易掌握。我一開始以“我昨天遇到不開心的事情”談話導入,一下子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我範唱歌曲請幼兒回答歌曲中相應的內容來熟悉歌詞,根據幼兒回答我及時畫出簡圖的方式幫助幼兒記憶歌詞,有了簡圖,幼兒很快掌握了第一段歌詞,但幼兒在掌握附點音符時還有些欠缺,比如“那天我從你門前過”的最後一個字“過”和後面這句中的“你正提着水桶往外潑”中的“你”總銜接不上。在學習第二段歌詞時,我讓幼兒說了一些使好朋友和好的方法,幼兒想出的辦法不是太多,我還是採用了簡圖的方式,但第二段中間一句對不起的話的內容掌握的不好,可能與我在之前提問的時候有關。我反思這一環節的失敗,可能在我讓孩子熟悉這裏的歌詞的時候只問了互相生氣了應該怎樣再和好?沒有深入引導。於是我換了種教學方法,讓幼兒思考:道歉的時候說了一句什麼話?後來幼兒對這句歌詞的掌握比較好。再者每次唱到“你”這個歌詞,總是唱得很響。爲了讓孩子能儘快學會歌曲,我在活動當中加插了節奏型的學習環節,帶領幼兒學打歌曲中出現的節奏,再配以歌曲中的歌詞,一邊打節奏一邊唱。這樣,孩子們既能掌握歌曲的節奏,又能熟悉歌詞,真是一舉兩得。

整節活動幼兒學習歌曲的興趣較高,聲音都很宏亮。通過這節活動幼兒不僅充分發揮了他們的想象力,同時幼兒也學會了相互之間的寬容,才能給大家帶來快樂。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學唱歌曲,嘗試用連貫優美、活潑輕快的聲音演唱歌曲。

2、藉助繩子大膽想象,能與同伴合作創編歌詞。

3、體驗繩子帶來的樂趣。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願意參加對唱活動,體驗與老師和同伴對唱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教師教學圖譜一套;

2.幼兒創作圖譜若干;

3.人手一根繩子。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每人準備了一根繩子,就在你們的椅子底下,請把它拿出來,你們喜歡嗎?

(二)學習歌曲。

1.簡單瞭解繩子的特徵。

(1)幼兒觀察:繩子是什麼樣子的?引導幼兒從長短、粗細、手感等方面觀察。

師:看一看,你手裏的繩子是什麼樣子的?

師:你還看到繩子是什麼樣子的呢?

師:對,繩子細細長長的象什麼呀?

師:你們的想象力真豐富呀,那細細長長的繩子摸上去有什麼感覺呢?

師:對,摸上去有些粗糙。

(2)小結:這細細長長的繩子它還會變魔術呢。

(3)教師簡單示範用繩子變出蝴蝶。老師用繩子變出了什麼?你們想不想去試一試?鼓勵幼兒用繩子去擺一擺,變一變,說一說。

2.幼兒操作:用繩子變魔術。

你用繩子變出了什麼?教師用圖記錄幼兒變出的圖形,如小魚、山、池塘等。

師:你用繩子變出了什麼?

3.教師示範演唱歌曲,介紹歌曲名字《會變魔術的繩子》。

師:你們真會動腦筋,用繩子變成了這麼多的東西,真有趣呀,老師還想把你們變魔術的事情編成一首好聽的歌曲。

(1)教師從幼兒變出的圖形中任意選擇出兩幅圖進行歌曲創編活動。

我把變出的蝴蝶和小魚編進歌曲裏去,歌曲的名字就叫做"會變魔術的繩子"。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教師示範演唱。如:小小繩子,細細長長,會變魔術,多麼神奇。變出蝴蝶多麼有趣,變出小魚多麼有趣。多麼有趣,啊哩羅。

4.教師再次示範演唱歌曲。

師:你聽到了哪些好聽的話?

師:你聽到了一句完整的話,你的小耳朵真靈。

師:你知道什麼是阿里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嘗試創編與多個同伴合作舞蹈的方法,體驗變化不同舞伴舞蹈的快樂。

2.萌發對上海世博會熱切期盼的積極情感。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已熟悉歌曲《世界兒童心連心》

材料準備:課件;音樂

活動重點:交換舞伴

活動難點:多個舞伴共舞

活動過程:

一、手語表演《城市》

二、世博歡迎您。

·個別幼兒用一段精彩的舞蹈來介紹世界,你們想看嗎?看看你們能從她的舞蹈裏看出她要介紹的是哪個國家嗎?

1、舞蹈:《牛仔很忙》

2、舞蹈視頻《櫻花》

3、老師的表演《旦角》

過渡:看了你們的表演那麼精彩,世界各國的客人都躍躍欲試地要來了,你們聽!

三、世界兒童心連心。

1、回憶歌曲,感受音樂旋律。

提問:你聽到歌曲裏唱了什麼?音樂給你什麼感覺?聽了這個音樂你想幹什麼?

2、學跳基本動作與步伐。

①老師當領舞人,邀請孩子嘗試(雙人)。

②跟着音樂來跳一跳。

3、幼兒嘗試多個舞伴合作舞蹈

·請一個朋友跳太少了,我還想邀請更多的朋友一起來跳舞。你們幫我想想有什麼好辦法嗎?

·幼兒創編動作,教師提升。

雙人、4人、集體

4、找新舞伴,聽音樂跳。

5、完整隨音樂跳集體舞。

再次隨樂完整舞蹈;

客人老師加入,再次體驗參與集體舞的愉悅。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4

一、設計思路

詩歌是我國文化的瑰寶,在幼兒園課程中不乏詩歌教學,但孩子是否能真正理解詩歌中的內容,是否能真正體會詩歌的意境,我們不得而知。而音樂的力量是巨大的,孩子往往能夠體會音樂所傳達的如歡快、悲傷等情感,於是,我選擇了“快樂音符幼兒音樂潛能開發課程”大班《靜夜思》這樣一個活動,將語言教育與音樂教育及舞臺表演融合在一起,既讓幼兒隨着音樂吟誦了古詩詞,又讓幼兒通過卡農的形式進行了表演,使幼兒大膽地,富有創造性地表現了自我的認識與想像。

二、作品分析

《靜夜思》這首歌曲是d小調4/4拍結構,人帶來一種憂傷的感覺,將作者李白思念家鄉的情愫娓娓道來。全曲共8小節,樂曲的音域是dq,不超過6個音,出現的節奏型是x,xx,x―,速度控制在92~108的範圍內,符合大班孩子能力發展水平,適合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進行配樂吟誦、歌唱及表演。

本曲在旋律上沒有大跳,只有平滑的上行音和下行音,音程關係最大隻有3~4度,連貫性較強,用來體現音樂抒情的特點。另外,旋律的起伏是按詩歌的平仄音進行的:如第一小節最後一拍到第二小節的幾個音是sol~m~la,這是爲“月(仄聲)光(平聲)”兩個字特意進行的安排,s01~m是下行小三度,1a又回到了主音,正好符合仄聲到平聲的過渡,旋律的變化和語言的規律較爲接近,孩子可以慢慢地吟誦然後自然過渡到歌唱。

採用4/4拍也是考慮到五言詩的特點。四拍子曲子比兩拍子曲子速度稍慢些,並且符合五言詩的吟誦和歌唱特點。五言詩在每一句最後一個字要稍稍停頓並拖長聲音,所以音樂將每一詩句的最後一個字用一個四拍子的長音表現,既規整又能夠明確樂句的分割。

曲尾的結束音結束在m上,而不是結束在主音la上,使得整首歌曲給人造成還沒有唱完的感覺,從而令人感到思念的情緒連綿不絕。之後絃樂委婉地承接,音樂漸慢、重複、再漸慢,最後以伴奏慢慢消失來結束,增強了情緒表現的張力。

三、重難點分析

幼兒在體會古詩詞的意境方面是最困難的,他們往往能流利地背誦出古詩詞,卻講不出詩歌裏面表達的是什麼事情,更無法體會詩歌的意境。在進行教學前,我發現我班絕大多數的

小朋友都能背誦這首詩歌,但他們對詩中描繪的意境及所傳達的情感一無所知。於是,我首先讓孩子欣賞音樂、感受音樂,體會其中的情緒;另外,通過運用圖畫和配樂講故事的方式將詩詞的創作背景、詩詞大意表現出來,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內容和意境。柯達伊的音樂教學法中有一個著名的卡農練習,體現了多聲部間的協調。如何讓孩子能夠運用卡農進行詩詞吟誦是個難題,於是我降低了難度,讓孩子們只重複每一句詩的後三個字,形成二聲部訓練的感覺。此外,我和配班老師一起給孩子們做示範,並將幼兒分爲兩組,帶幼兒進行分組排練後,再讓幼兒來做卡農練習。多聲部練習可以訓練孩子的聽力,幫助幼兒理解聲部間的關係,培養孩子注意力的集中、分配、持續等多方面的能力。

綜合表演是整個活動的展示環節.但組織不好往往會造成課堂秩序的混亂。於是,我們採取讓幼兒自由分組的形式來解決:擅長繪畫的孩子在道具組繪製表演時用的背景畫;穩定拍打得準、有良好節奏感的孩子,在樂器組擔當小老師,帶着小朋友根據歌曲節奏使用樂器演奏;擅長表演的孩子.穿上古裝扮演詩人李白。最後三個小組要同心協力地完成一個工作,就是把各個小組的成果表演出來。小組活動讓每個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這不僅使孩子對所選擇的活動更有興趣,而且能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

四、活動方案

(一)活動目標

1.體驗音樂與古詩詞的意境,學習在音樂的伴奏聲中有節奏地吟誦古詩詞,嘗試用卡農的方式表現作品;

2.探索用動作表現音樂內容,願意與同伴一起參與音樂活動進行表

演;

3.嘗試根據古詩情境進行繪畫、道具製作、表演、節奏配樂等活動,體

驗合作表演中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知識與能力的準備:幼兒在語言教育活動中已經會吟誦《靜夜思》這首詩歌;在美工課上幼兒練習畫黑夜和月亮,並且會用紙來折帽子;給孩子播放古裝片,使孩子瞭解古代人的着裝。

材料準備:《靜夜思》圖片,音樂,紙,顏料,小樂器,古代服飾、配飾,幼兒用書第15頁放大的圖片,幼兒用

書,小椅子等。

(三)活動過程

1.在情境中創編動作,初步用動作表現詩歌《靜夜思》

談話:如果小朋友在小的時候離開爸爸媽媽到很遠的地方,會是什麼樣的心情呢?

通過看圖片講故事,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背景和內容。

教師:看了剛纔的圖畫,你能用動作表現一下李白是怎樣思念故鄉的嗎?

2.按節奏吟誦《靜夜思》

(1)教師朗誦《靜夜思》,同時出示圖片。幼兒欣賞。

(2)教師再次示範朗誦歌詞,並以穩定拍的節奏配合拍手,幼兒跟隨教師按穩定拍的節奏拍手。

(3)引導幼兒結合穩定拍,進行歌詞的朗誦,注意重拍的運用。

(4)教師用動作提示,與幼兒進行歌詞的對答,教師說前半句,幼兒對下半句。如,教師說“牀前”,幼兒接“明月光”,以此類推。

(5)幼兒完整地朗誦歌詞。

3.嘗試用卡農的方式吟誦、演唱古詩詞

教師請配班老師一起給幼兒做示範.幼兒做穩定拍配合。

A老師:“牀前明月光。”

B老師:“明月光、明月光、明月光、明月光。”(重複4遍)

分組進行卡農式吟誦練習.兩名老師各帶一組幼兒分聲部教學。

嘗試用卡農的方式演唱古詩詞。

4共同表演

在活動室各角落設置繪畫、道具、表演、配樂區。請幼兒自行選擇到區域內根據古詩和音樂的意境進行繪畫、製作和表演等活動。

教師積極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方式表現音樂與古詩詞。將幼兒的畫作爲 背景,同時穿

戴自己親手製作的簡單服飾、道具,進行《靜夜思》的吟誦和演唱。

570) h=570;"/>

評析

◎選擇優秀的音樂文化作品,確立教學目標

音樂作品的選擇至關重要,決定着整個活動教學目標的確立以及線索的形成。優秀的音樂文化作品應該以本國傳統的歌謠、古詩詞以及兒童歌曲和遊戲爲生,同時兼顧世界民族民間音樂和創作音樂以及歐洲古典音樂,這樣才能使我國的兒童更好地獲得文化的傳承與良好的藝術薰陶。《靜夜思》是吉詩詞歌曲,採用民族音樂元素以及交響樂配器創作的優秀的音樂作品,有着優美的旋律及感染力。

本節活動的教學目標是由“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組成,體現了幼兒園課程“以兒童發震爲本”的價值追求。

◎以作品分析爲突破口處理教材

作品分析是處理教材過程中不可缺多的重要步驟。它是針對作品所包含的音樂基礎知識的提煉,如音域節奏元素、結構、背景說明等等,既是活動目標的依據,又是確定重點和難點的依據,同時有助於增加教師的音樂知識,提高藝術素養。

本節活動的設計能夠在教師用書提示的基礎上對作品進行詳細的分析,這一點是難能可貴的。其中有總的概括。還有細節的元素分析,也有對兒童適應性的分析;也就是說作品分析應體現《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對每個年齡段,兒童所要發展能爲和知識目標的要求,所選擇的音樂作品既要符合本園的主題內容,還要符合某年齡段孩子的審美心理和接受水平。接下來再從調式、旋律、節拍以愛結束特點進行分析說明,能夠由淺入深、由技法到蘊意的詳細分析

本次活動的重點難點確定也比較精準。重點、難點落在體會古詩詞的意境、多聲部卡農練習以及綜合表演上。同時也設計瞭解決方案,如通過運用圖畫和配樂講故事.,降低了難度,讓孩子們只重複每一句詩的後三個字,形成二聲部訓練的感覺,等等。

◎幫助兒童建立音樂符號體系,培養其音樂感覺

對於幼兒來說認知音樂符號並不是必須的,但是如果沒有任何的鋪墊,目後這種抽象的音樂符號系統對他”來說可能是一門不熟悉的外語。爲了讓兒童瞭解“不同的形狀代表不同的聲音”這一概念。本活動用乎仄音的標記,如“向下的線段”“一條水平線段”表示出“仄音”“平音”,並讓孩子以此過渡到體會音調、音商的不同。兒童演唱和學習了這些聲音及其相關的“符號”之後,就可以分成小組,並創作不同的吟誦、歌唱形式。無論兒童用哪一種方式,都能夠輕易地過渡至正式音樂符號的認知。至少,兒童在創造過自己的音樂符號之後,會獲得處理正式抽象符號的信心。

◎依據綜臺表演範式設計課堂結構

綜合表演範式是將多種表演形式作爲實現課程綜合化的方式.用歌唱、律動、節奏樂以及小音樂劇表演的。、多元角度設計課程內容與實施策略。《靜夜思》這個活動可分爲三大部分。感受“靜夜恩”,通過用圖畫和故事方式把詩詞的創作背景、音樂與詩詞大意表現出來;表現“靜夜思”,用古詩的韻律重新演繹古詩詞。同時將音樂的伴奏加進去;創造夜思”,把音樂當做背景音樂,讓幼凡既可以用圖畫、語言表演歌唱表演,也可以用打擊樂、肢體動作表現,還可以用道具表現。

在本次活動中,教師還可採用《靜夜思》這個熟悉的曲調,遊戲式地輪流填詞,內容是孩子表達思念的一句話等。這些練習可啓發,兒童用他們自己頭腦中已經積累的音樂語言表達他們的感情和願望。另外,教師和兒童的即興問答練習是哭一種形式。問句和答句都要求有不同的詞義和不同的旋律,他們之間不再是模仿的莢系,這就要求此童有更好的反應和對於音調句子的感覺。利用即興的歌唱性的問答,可鍛鍊兒童節奏和旋律變化的能力培養兒童的創作想像力。

總的來說,《靜夜思》綜合表演活動在我們面前展示了一個充滿美感、充滿創造力的教育情境和空間。藉助美妙的音樂。兒童通過積極的感受:探索;表現與創造活動,感受着民族傳統文化的氣息。體會着審美與表達的快樂。在這裏,古老的詩句又被注入了全新的氣息,交織成一個更加鮮活的《靜夜思》,每個孩子都在這裏創造着自己的《靜夜思》,他們有條理、有步驟地去感受音樂、解決問題、創造作品,他們收穫着並快樂着,經厲了一次新穎獨特盼音樂之旅。

大班音樂活動教案--牙膏舞會

設計意圖:

樂曲《七個半跳》詼諧幽默、輕鬆愉快,尤其是B段層層累加的延長音,更帶給人們無限的遐想。

“人有千面”,音樂又何嘗不是如此?同一首樂曲,會帶給人們不同的感受,並會演繹成不同的故事。《七個半跳》已被賦予了許多形象,並被設計成許多精彩的教學活動,如《打蚊子》、《撕報紙》等等。而我的靈感,則得益於清晨擠牙膏的一剎那,牙膏條的造型帶給我創作的衝動。每天擠牙膏、刷牙是孩子們的“必備功課”,而我在孩子們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對此進行了加工、提煉,將牙膏、牙膏條擬人化、形象化,使孩子們更加感興趣,願意參與進去舞蹈、遊戲。你再聽B段那或短促、或伸展的延長音,不正好像是一條條長短不一的牙膏條嗎?

活動目標:

1. 感受樂曲輕鬆愉快、詼諧幽默的情緒,初步理解樂曲ABAB’…反覆的結構,感知A段歡快跳躍、B段延長且層層累加的特點。

2. 引導幼兒在現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創編牙膏跳舞及擠牙膏的動作。

3. 在表演中愉快地進行表情交流。

活動準備:

教學圖譜一張,用小紙張將“牙膏條”一一遮住;教具大牙膏一個;音樂磁帶。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感受樂曲輕鬆、詼諧的情緒,並大膽用動作愉快地表現。

難點:初步理解樂曲的結構,感知A段歡快跳躍、B段延長且層層累加。

活動過程:

1. 幼兒完整地傾聽樂曲,體驗樂曲歡快、詼諧的情緒。

2. 教師結合教具簡述故事《牙膏舞會》,幫助幼兒瞭解樂曲所表現的形象和內容。

3. 結合圖譜,欣賞音樂,初步瞭解樂曲結構。

(1)教師聽音樂指圖譜,依次出示牙膏條;提問:牙膏跳舞時,音樂是一樣的嗎?

(2)幼兒隨音樂指圖譜;提問:擠牙膏時,音樂一樣嗎?有什麼變化?

(3)請能力強的幼兒聽音樂領指圖譜。

4. 教師啓發幼兒創編牙膏跳舞及擠牙膏的動作

5. 完整地隨音樂表演。全體幼兒跳圓圈舞,B段時,教師依次請幼兒進圈當牙膏條,做出各種造型。

6. 教師簡單介紹樂曲,啓發幼兒起名字。

活動延伸:

1.可在欣賞音樂的基礎上,學習用打擊樂器爲樂曲伴奏。

2.可啓發幼兒用牙膏盒、牙膏皮製作美工作品。

《》 marrina 編輯

幼兒園大班音樂活動--慶豐收

設計意圖

正值秋天收穫之際,我班開展了系列主題教育活動“我愛秋天”:我帶領孩子去大自然觀察秋景:品嚐秋天裏豐收的果實;畫一畫“我眼中的秋天”。孩子們在活動中興致勃勃.知道秋天不僅是一個美麗的季節,更是一個豐收的季節。怎樣讓幼兒把心中對豐收的喜悅用藝術的形式表達出來呢?我選擇了幼兒很少接觸的民族樂曲《喜洋洋》。曲中歡快的樂段與抒情的樂段正好能表現出豐收歡慶的景象和秋葉滿天飛舞的美麗。

活動目標

1.通過多種途徑感受音樂的美。

2.感受、理解音樂的熱烈和柔美,提高音樂欣賞能力。

3.能用身體動作創造性地表現音樂內容,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動畫製作(①擬人化的水果在歡慶豐收;②擬人化的樹葉在翩翩起舞)。

2.情境創設:豐收景象(裝飾各種水果籃、農作物籃、花卉籃)。

3.各種水果、小樹葉頭飾。

4.各種材料的打擊樂用具。

活動過程

一、感受部分

1.師幼隨《摘果子》音樂邊跳邊進入活動室。

①師逐一舉起水果籃、農作物籃、花卉籃,問幼兒:秋姑娘給我們送來了什麼禮物?

②這些都是秋天裏的水果、農作物、花卉,秋天真是豐收的季節。秋姑娘不僅給我們送來了禮物,還帶來了一首慶豐收的樂曲呢。

2.幼兒傾聽音樂《喜洋洋》。

①聽了這首樂曲,你有什麼樣的感覺?(歡快、動聽、想跳舞……老師也有這樣的感覺。)

②仔細聽聽樂曲的前、後有什麼不一樣?

指導策略:鼓勵幼兒聽後輕輕討論,各抒己見,如有意見分歧。則引導幼兒比較傾聽A段音樂與B段音樂在速度、力度、節奏、配樂上的.變化.讓幼兒自己得出結論。在幼兒討論產生結果後.教師用語言合併手勢稍作小結:先是歡快的音樂(有力度的動作),然後是柔美的音樂(柔軟的水波浪動作),再後來又是歡快的音樂。

二、理解部分

師:水果娃娃和樹葉娃娃聽了這麼動聽的樂曲,它們歡快地跳起了舞。(出示靜止的水果娃娃和樹葉娃娃兩幅分開的畫面。)

1.第一段音樂是誰在跳舞?爲什麼?

2.再來聽第二段音樂。想想現在是誰在跳舞呢?爲什麼?

3.第一段音樂是水果娃娃在跳歡快的舞,第二段是樹葉娃娃在跳優美的舞。聽,第三段音樂跟哪一段音樂是一樣的,是誰在跳舞?(跟第一段音樂一樣,水果娃娃在跳歡快的舞。)

指導策略:在前兩個提問中。如幼兒回答正確並意見統一.則讓畫面隨音樂節奏動起來;如意見有分岐,教師則引導幼兒先考慮水果娃娃和樹葉娃娃跳舞時有什麼不一樣.再想想兩段音樂哪一段歡快,更適合誰跳舞:哪一段音樂優美,更像誰在跳舞。

三、表現部分

(一)伴奏

你喜歡這首樂曲嗎?我們一起來爲水果娃娃和樹葉娃娃的舞蹈伴奏好嗎?(出示各種積木、玩具、小桶、小杯、筷子、易拉罐、貝殼等物品。)

1.自取自玩

幼兒選一樣喜歡的東西.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讓它發出好聽的聲音:拿相同東西的幼兒也可以在一起想辦法。

幼兒行爲:幼兒通過相互交流、自我嘗試.發現不同的敲擊物能發出不同的聲音,選擇材料的不同部位敲擊,發出的聲音也不一樣,幼兒在自玩中顯得開心又投入。

2.聽音樂伴奏

①幼兒跟隨音樂自由表現。

幼兒行爲:從頭至尾一樣的速度、一樣的力度,沒有起伏變化。

②啓發幼兒思考:如何敲擊才能表現出小樹葉在輕柔飛舞。在敲打小樂器時應該要注意什麼。(讓幼兒先自己嘗試,再邀請個別幼兒示範如何輕柔地敲擊小樂器,並組織幼兒重點演奏這一段。)

幼兒行爲:通過老師的引導和自己嘗試,幼兒感受到了不同性質的音樂應有不一樣的表現方法,演奏水平明顯提高。

③完整演奏(師雙手持圓舞板,用語言提示和手勢動作帶動幼兒一起演奏,充分表現樂曲的熱烈和柔美。)

幼兒行爲:在老師情緒、體態的感染下,幼兒的演奏很投入.表現在小臉上、眼神裏、肢體動作上,把對樂曲性質的感受表現得淋漓盡致。

(二)創編動作

師:水果娃娃和樹葉娃娃跳得多開心,你們想不想也來扮成秋天裏的果實,和它們一起歡慶豐收呀?

1.幼兒可演奏,可用頭飾裝扮(提醒幼兒音樂歡快的時候,水果娃娃跳得真開心,音樂柔美的時候,樹葉娃娃在翩翩起舞。)

幼兒行爲:個別男孩一直選擇扮做“小小演奏家”,老師留給了他們表現的空間,充分尊重他們的興趣選擇和各自能力。

2.鼓勵幼兒相互交換頭飾繼續表演

幼兒行爲:多數幼兒樂意相互交換頭飾,也有個別幼兒一直鍾愛自己一開始扮演的角色.幼兒在盡情的表演中體驗到了音樂活動帶來的快樂。

3.教師以秋姑娘的角色介入表演

師:看,老師裝扮成誰了?秋姑娘來和你們一起共慶豐收了。

幼兒行爲:幼兒的自由選擇、相互打扮、交換角色以及教師的介入把活動推向高潮.良好的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給幼兒創設了良好的活動氛圍.幼兒在這樣的氛圍中進一步加深了對音樂作品的理解。

四、結束部分:分享水果

“秋姑娘”與幼兒共同表演後,雙手托起水果籃.把水果作爲禮物分發給幼兒共同分享。

大班音樂活動――七彩光和果娃娃(榮娟娟)

活動名稱:七彩光和果娃娃

活動目標:

1、理解歌詞的含義,感受友好、快樂的情緒。2、學唱歌曲,嘗試唱準附點和休止附。

活動準備:

1、帶幼兒參觀水果店,重點觀察水果顏色的豐富多彩。

2、各種色彩並面帶笑容的紙製果娃娃。

3、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理解歌曲內容

1、完整欣賞一遍歌曲,說說聽到了什麼,與哪個故事有關。

2、帶領幼兒有節奏地朗誦歌詞,說說有哪些果娃娃。

3、按歌詞順序出示“果娃娃”,幫助幼兒唸白歌詞。

4、重點學念歌曲唸白部分。

5、再次欣賞歌曲一遍,感受其節奏感和趣味性。

二、學唱歌曲

1、師幼一同演唱歌曲,感受樂句中的附點和休止附。

2、教師演唱歌曲,其中唸白處讓幼兒插入,提高幼兒的興趣。

3、啓發幼兒用友好、歡快的聲音演唱。

4、請幼兒用其他水果名替換唸白處的內容,引導其餘幼兒學念。

5、採用個別幼兒創編的唸白,演唱歌曲。

大班音樂活動――畢業歌(榮娟娟)

活動名稱:畢業歌

活動目標: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抒發與老師、小朋友的離別之情以及對小學生活的嚮往。

感受樂曲A、B、A的曲式結構,用不同的情緒表現不同的樂段。

活動準備:以學過畢業詩,小鳥和笑臉娃娃的指偶各一個

活動過程:

一、有感情的朗誦畢業詩

1、教師按音樂節奏朗誦畢業詩。

2、幼兒學習按音樂節奏朗誦畢業詩。

二、學習歌曲。

1、聽教師範唱歌曲,說一說這首歌聽上去有什麼感覺,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2、教師演唱,幼兒輕聲演唱若干遍。

3、說說用什麼樣的情緒來演唱比較合適。

三、分段跟唱

1、老師用小鳥和笑臉娃娃的指偶邊演示邊範唱,

2、幫助幼兒感受歌曲A、B、A的曲式結構

四、多種形式演唱歌曲,

1、集體齊唱

2、男孩唱第一、第三段,女孩唱第二段。

3、請個別幼兒領唱第一、第三段,全體幼兒唱第二段。

4、提醒幼兒用不同的情緒來演唱。

大班音樂活動――黑夜祕語

活動目標:

1、在欣賞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內容,引起學唱的興趣。

2、學習聽辯並唱準兩段歌曲結尾處細微的區別。

活動準備:1、掛圖第16號《螢火蟲》。2、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欣賞歌曲。

1、出示掛圖。在一個寧靜的夜晚,有一個怕黑的孩子怎麼也睡不着,媽媽輕輕地在孩子耳邊唱了一首歌。聽!

2、幼兒閉上眼睛,傾聽教師演唱歌曲。

3、幼兒邊看掛圖,邊欣賞音樂。

4、你覺得這首歌好聽嗎?你從歌裏聽到了什麼?

二、理解歌曲內容。

1、這手歌一共有幾段?讓我們再仔細地聽一遍。

2、幼兒傾聽第一段歌曲,說說這一段中唱了些什麼。。

3、幼兒傾聽第二段歌曲,說說第一段和第二段是否一樣。

4、帶領幼兒跟着音樂有感情、有節奏地朗誦歌詞。

三、初步學唱歌曲。

1、跟音樂學唱歌曲,引導幼兒感受夜晚螢火蟲慢慢飛舞,四周靜悄悄的氛圍。

2、請幼兒說說用怎樣的速度唱這首歌曲比較合適。

3、你覺得哪一句比較難唱?(每一段的結尾句有點難,兩段的結尾句不完全一樣)

4、教師重點範唱結尾句,幼兒學唱。

5、再次完整唱,提醒幼兒注意兩段結尾的唱法。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5

設計思路 選材的思考。《木偶奇遇記》是一部兒童文學經典作品,孩子們非常喜歡聽這個故事,他們被主人公匹諾曹及其曲折的故事情節所吸引。藝術是相通的,我嘗試着把音樂與文學進行有機整合。提升孩子關愛他人的積極情感,豐富他們的肢體表現經驗。

活動選取了《七式進階》《木偶兵》《杜鵑圓舞曲》三種不同風格的音樂素材,營造了濃郁的音樂氛圍。其中,《木偶兵》是主體音樂,它所表現的音樂形象與小木偶較爲吻合。

活動價值分析。情感方面的價值:活動以情感爲主線,傳遞正向的情感力量。藉助故事情景“小木偶在小仙女的幫助下,通過自己的努力與愛心。最後變成了一個真正的孩子”,讓幼兒體會小木偶變成真正孩子的喜悅,激發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關心、幫助他人的意識。表達表現方面的價值:注重幼兒自發的表達表現,在情境中感知小木偶的動作特徵(僵硬),並創造性地表現小木偶不同的動態,積累肢體表現經驗,自主地表達對音樂的感受。

環節設計的思考。凸顯情景:活動以故事情景貫穿始終,通過特定的情景(我是木頭人、幫警察叔叔指揮交通、在空曠的草地上植樹種花)來引發孩子自主地進行表達表現。巧用媒體:活動中多次運用直觀的媒體(小仙女、視頻影像、擁擠的馬路、美麗的花園),有助於孩子的理解、表現以及情感的激發。關注能力:在整個活動中,教師的站位比較靠後,沒有直接的動作示範與幼兒模仿,而是通過幼兒的親身體驗、遊戲感知、合作表現來梳理提升動作經驗。

活動目標 1、藉助音樂與情境,大膽用肢體動作表現小木偶的不同動態,積累僵硬的動作經驗。

2、結合情境體會小木偶變成小朋友的喜悅,願意在日常生活中關心、幫助他人。

活動準備 1、幼兒前期經驗:聽過故事《木偶奇遇記》,初步感知過小木偶的動作。

2、環境與材料創設:①ppt(擁擠的馬路、空曠的草地等);②flash:仙女姐姐、美麗的小花園:③“和諧城市心靈樂章”公益廣告片斷;④音樂:《七式進階》《木偶兵》《杜鵑圓舞曲》;⑤充氣榔頭一把。

活動過程

一、小木偶誕生 媒體呈現“木偶奇遇記”的畫面,引發幼兒的回憶。

引導語:老木匠的本領可真大,今天我也來學做故事裏的老木匠,小朋友們就是小木頭,等會我敲到哪根木頭,哪根木頭就變成我的小木偶,跳到中間擺出一個小木偶的造型,好嗎?

1 播放《七式進階》音樂,教師扮演老木匠跟隨音樂有節奏地敲打、製作小木偶。

A段音樂:做刨木、鋸木、敲釘子狀。

B段音樂:用充氣榔頭在“5-3”(嘟-噠)處隨意敲擊幼兒,幼兒擺出各異的造型,表示小木偶誕生。(爲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可請幼兒和“老木匠”一起來製作小木偶。)

2 播放“木偶兵”背景音樂,做遊戲“我是木頭人”(邊念兒歌邊模仿小木偶的動作),積累僵硬的動作經驗。

教師:我們都是小木偶,讓我們一起來玩玩“我是木頭人”的遊戲,看看誰的動作最像一個小木偶。“我們都是木頭人,不許講話不許笑,還有一個不許動”(兩遍)。

遊戲:關節動一動。規則:“木匠”拍自己身上的任意一個關節(雙肩、肚子、膝蓋等處)幾下,小木偶就把那裏的關節動幾下。(提醒小木偶動作幅度要大些。)

3 幼兒隨“木偶兵”音樂完整表現,教師隨機輔以情景性語言,如把手伸出來,往上伸一伸,往前走一走,一起問個好……

二、小木偶變身 出現仙女,提問:你們想變成真正的小朋友嗎?要變成小朋友必須要有一顆愛心。怎樣纔是一個有愛心的小木偶?

1 播放公益廣告“和諧城市心靈樂章”——情感提升。

教師:你們從影片裏看到有哪些人?他們幫助別人做了什麼事?生活中也有很多人需要我們的幫助,你們想幫助誰?怎麼幫助他們?

2 小木偶幫助警察指揮交通(個體表現)。

(1)媒體演示情景——擁擠的馬路

創設語言情景:馬路上太擁擠了,警察叔叔忙也忙不過來,你們願意幫忙嗎?

(2)小木偶隨音樂幫助警察指揮交通(感知僵硬的動作)。可以邊隨音樂表現邊用有節奏的語言:我幫 警察|指揮交 通|請你等一 等|請你快通 過|……(可請個別動作較形象的小木偶來表現,集體模仿。)

教師:警察叔叔說,在你們的協助下馬路變通暢了,真要謝謝你們。

3 小木偶幫助花匠植樹種花(合作表現)。

(1)媒體演示情景——空曠的草地

創設語言情景:你們能把這片空曠的草地變成一個美麗的小花園嗎?

(2)小木偶隨音樂合作表現植樹種花的情景

·怎樣才能變成美麗的小花園?在個別幼兒表演時可輔以有節奏的語言,如我把泥土鬆一鬆,我給小樹澆澆水,小樹小樹快快長……

·分組:可以兩個好朋友一組,也可以幾個好朋友一組一起來植樹種花,要先商量好誰來植樹種花,誰來裝扮小樹小花。

·幼兒嘗試合作表現,教師觀察。要點:觀察幼兒表現小木偶植樹種花的動作是否多樣,關注幼兒的合作表現情況。

(3)小組交流、分享(有側重地選取)

(4)媒體演示:空曠的草地變成了一個美麗的小花園,鮮花盛開、綠樹成蔭,引發幼兒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師:草地變成了美麗的小花同真是太讓人高興了,大家都說謝謝你們。

三、小木偶美夢成真 仙女姐姐:恭喜你們,從現在開始你們終於變成了一個真正的小朋友(仙女用魔棒施展魔法),孩子們歡呼:“謝謝你,小仙女!”

教師:我太高興了。你們終於變成一個真正的孩子了!那就讓我們共同慶祝、盡情舞蹈吧!(播放《杜鵑圓舞曲》音樂)。

幼兒合作自由舞蹈,體驗小木偶變成小朋友的快樂心情。

教師:讓我們把愛送給身邊更多需要關心的朋友吧!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老師再見了》,能用較抒情、舒展的歌聲表達對老師的感激之情。

2、結合幼兒園的生活體驗,爲歌曲第一段中的5———8小節創編替換歌詞。

3、表示對老師與幼兒園的留戀以及即將上小學的願望。

4、嘗試仿編歌詞,樂意說說歌曲意思。

5、喜歡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進行談話活動,回顧三年來的進步,增進對幼兒園、老師的熱愛之情。

活動過程:

1、在《幸福拍手歌》音樂的伴奏下進教室。

2、自選複習內容。

說一說在幼兒園最愛唱的歌、最愛跳的舞或最喜歡的音樂活動,複習2—3個內容。

3、欣賞歌曲《老師再見了》的樂曲旋律,感受其抒情、舒展的音樂情緒。

4、學唱新歌。

(1)教師範唱。

(2)幼兒說出歌詞的內容,師生共同念歌詞。

(3)教師帶領幼兒隨琴聲有節奏地念歌詞。

(4)整首學唱。

5、學習有表情地歌唱。

根據歌詞內容討論用什麼樣的歌聲唱畢業歌。

6、爲歌曲5———8小節創編替換歌詞,並演唱。

討論:在幼兒園老師教的那些本領,讓我們把這些事唱進歌裏。

7、用打擊樂器爲歌曲即興伴奏。

(1)隨樂每三拍敲擊一下。

(2)根據教師的即興指揮,輪流演奏。

活動反思:

在今天的音樂活動《老師,再見了》活動中,讓孩子們充分地感受到歌曲中歌頌“老師與孩子們”之間濃濃的情誼,激發孩子們更加投入地學習和演唱歌曲。

我藉助圖譜,結合動作與表情將歌詞內容朗誦一遍,示範一遍後,又繼續引導孩子們觀察圖片和給出的動作,再一次學習歌詞內容。孩子們能做到安靜傾聽,並能說出聽完這首歌曲後很感動,很捨不得老師等情感。學唱過程中幼兒積極性高,表演慾強。或者這羣孩子們已經有一點點感受到和小朋友、老師分離的意思,他們所表達的真是對老師的戀戀不捨。通過歌曲的學習和演唱,激發了幼兒對幼兒園的依戀,流露出了對老師的敬愛、依戀之情,個個表達要做一名遵章守紀的小學生。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7

設計思路

1.根據樂曲特點巧妙設計角色和情節,爲幼兒熟悉的三種小動物——烏龜、鴨子和兔子設計三組相應於l××l、l× ××l以及|×× ××l三種節奏型的划船動作,讓幼兒在有趣的肢體動作中學習和鞏固節奏。

2.有意識地把部分教學示範、課堂組織工作移交給能力強的幼兒,對這些孩子來說,經驗是舊有的,小老師的角色卻是新鮮的、具有挑戰性的.讓幼兒在新角色中重溫舊經驗。

3.在多次的節奏練習中逐步添加新元素,提出新要求:從單純的肢體動作一肢體動作和聲勢的結合一肢體動作、聲勢和走步的結合;從單聲部輪奏一三聲部合奏,讓幼兒在新的練習形式中獲得新的發展。

活動目標

1.通過肢體動作,幫助幼兒分別掌握和鞏固l× ×l、l× ××l以及l×× ××I三種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節奏型。

2.通過遊戲情節引導幼兒看指揮進行輪奏,並在教師的幫助下嘗試三聲部合奏。

3.增強幼兒的節奏感及對音樂的感受力,體驗合作性音樂遊戲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1.不乾膠製作的紅、黃、藍三色圓點各8個,分三列貼在地板上。

2.小椅子6把,分別擺放在三列隊伍前面和後面充當船頭和船尾:烏龜、鴨子、兔子圖片各2張,分別貼於“船頭”的正反面;紅、黃、藍旗子各1面,分別插在“船框”上。烏龜、鴨子、兔子頭飾各1個,CD機、多媒體課件。

3.星星、月亮、太陽小頭飾各8個

4.教授3名能力強的幼兒扮演烏龜、鴨子和兔子。

活動過程

1.播放多媒體課件(律動《火車開了》),教師帶幼兒進入活動室。(星星寶寶、月亮寶寶、太陽寶寶們,今天天氣真好,咱們坐火車去旅行吧!)音樂停,現在火車到站了,我們坐下來邊休息邊聽音樂,好嗎?

教師彈奏《划船》A段音樂,扮演烏龜、鴨子、兔子的3名幼兒,按節奏出場:“咦,小烏龜、小鴨子、小兔子你們也來了,是不是想跟小朋友們一塊兒去旅行啊?”

烏龜、鴨子、兔子:“今天,我們想邀請小朋友一起划船去郊遊。”

教師:“但是這麼多的小朋友,該怎麼坐呢?能不能幫老師想想辦法?”

烏龜:“我想邀請星星組的小朋友坐到我的船上來。”

鴨子:“我想邀請月亮組的小朋友坐到我的船上來。”

兔子:“我想邀請太陽組的小朋友坐到我的船上來。”

師:“恩,真聰明,你們這個辦法很好,那我們小朋友快點排好隊吧!”排好隊後,師:“小朋友們真棒!現在,讓我們聽音樂跟着小動物輕輕地走到船上坐好吧!邊走邊注意聽這三段音樂有什麼不同,一會我可要提問的喲。”

播放多媒體課件(《划船》音樂)星星組、月亮組、太陽組的幼兒分別隨烏龜、鴨子和兔子按音樂的節奏邊拍手邊走到相應的“船”上,並在小圓點上就座。

2.學習運用輪奏的方式玩遊戲。

(1)通過觀察同伴示範和聽教師旁白,初步瞭解遊戲情節(感受樂曲的樂段)及划船的三種節奏型。

師:“小朋友們,剛纔上船時播放的三段音樂有什麼不同?”

烏龜、鴨子、兔子:“我們三個的音樂主要是節奏不同。小朋友們要想學習划船的本領,必需先掌握這三種節奏。”

教師出示三種節奏l××l、l× ××l、|×× ××l讓幼兒在三個小動物的帶領下先學念,再口中邊念手中邊拍出節奏逐步練習,然後嘗試看指揮輪流拍出三種節奏。

(2)瞭解三種划船的動作

師:“三位小動物,你們覺得星星、月亮、太陽寶寶對划船的節奏學的怎麼樣?(學的很認真,掌握的也很好)那可不可以教他們學習划船的動作?”

烏龜、鴨子、兔子:“當然可以,請小朋友仔細看!”

小動物示範遊戲。

師:“好,我們留心看哪條船先出發,三隻小動物划船的動作一樣嗎?”

(3)在教師引導下回憶遊戲情節及練習三種划船動作。

師:“誰先出發?誰第二個出發?誰最後出發?…‘三隻小動物是用什麼動作划船的?你能學一學嗎?”

烏龜:拍手一下擴胸一下

鴨子:拍手一下擴胸兩下

兔子:拍手兩下擴胸兩下

(4)在教師帶領下分組配合聲勢,練習划船動作。

師:“要是在划船時加上口號,我們的動作就會更整齊,船行走的速度就更快了。”

分別帶領三組幼兒配合聲勢,練習划船。

星星組:拍手一下擴胸一下,併發出聲音“嗨 喲”。

月亮組:拍手一下擴胸兩下,併發出聲音“嗨——喲喲”。

太陽組:拍手兩下擴胸兩下,併發出聲音“嗨嗨 喲喲”。

(5)看小動物指揮,用輪奏的方式隨音樂玩遊戲。

師:“小動物覺得小朋友划船的本領學得好不好?小朋友可以和你們一起划船去郊遊了嗎?大家要注意看自己船上的小動物指揮喲,動作整齊一致,船才能走得又穩又快。另外,沒輪到你划船時,也要坐好,如果你動來動去船就會翻了。大家準備好了嗎?”

烏龜、鴨子、兔子分別指揮星星組、月亮組、太陽組幼兒用輪奏的方式隨音樂玩遊戲。

(6)每組按相應的節奏創編不同的划船動作,邀請一位幼兒當船長,指揮船員隨音樂用輪奏的方式再次玩遊戲。

師:“小烏龜、小鴨子、小兔子都累了,請他們休息休息吧。我們動動小腦筋,看誰能做出不同的划船動作?”

3.嘗試運用三聲部合奏的方式玩遊戲。

(1)在教師帶領下嘗試運用三聲部合奏的方式玩遊戲。

師:“現在,我們的船劃到了一個很寬闊的湖泊裏,我們進行划船比賽好不好?既然是比賽還能不能讓烏龜的船先出發?對,要三艘船同時出發,這樣才公平。咦,我聽到下面的老師說也很想參加我們的比賽呢!這樣吧,我們每組邀請一位老師上來當船長,好不好?”(幼兒邀請教師)“我們要先考考這些船長能不能勝任喲。”(讓被邀教師清楚自己示範的動作與聲勢)

師:“緊張的比賽馬上就要開始了,爲了更好地用力,這回我們都站起來划船吧。注意,這回是三艘船同時出發,每條船都有自己的航道,不要跟着人家的船跑了喲。認真看船長指揮。”

三位被邀教師分別帶領三組幼兒運用合奏的方式隨音樂玩遊戲。

(2)在教師帶領下,再次嘗試(換動作)運用三聲部合奏的方式玩遊戲。

4.在教師帶領下邊三聲部合奏邊走步離場。

師:“讓我們跟着老師,把小船駛向大海吧。”提示被邀教師帶領幼兒邊按節拍行走邊三聲部合奏離場。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8

遊戲目標:

1、熟悉音樂旋律,能夠根據遊戲規則愉快的遊戲。

2、能根據音的高低做不同的肢體動作,發展聽辨和創意能力。

遊戲準備:

《高人矮人》音樂,灑水車

遊戲過程:

一、第一次遊戲

1、幼兒聽音樂

師:來寶貝們,找到一個小點點站好,今天我們來聽着音樂玩一個灑水車的遊戲,遊戲前請你們聽聽看,灑水車是怎樣灑水的(音樂起)。

2、教師示範

3、幼兒遊戲(基本玩法):幼兒扮演路人,教師扮演灑水車,路人要穿過有灑水車的馬路,到公園去玩耍,音樂前半部分兩者做一樣的動作,當音樂到灑水車灑水時,灑水車灑水,路人躲避灑水車穿過馬路(當灑水車向高高的遠處灑水時,路人要蹲下來變成小矮人通過,向低處灑水時,路人要跳起來通過,當灑水車向四周灑水時,路人要立馬擺一個造型定住,沒有擺好造型定住的路人要躲避灑水車一次。)

4、教師總結評價

二、第二次遊戲

1、遊戲方法:幼兒扮演灑水車,其他路人聽辨音樂做出不同的肢體動作。

2、教師總結評價

3、第三次遊戲

1、遊戲方法:(1)幼兒扮演灑水車,其他路人根據音樂旋律的變化做出相應動作。

(2)幼兒自由組合做創意造型。

2、教師總結評價

四、遊戲結束。

幼兒園, 灑水車, 聽音樂, 教學, 遊戲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初步熟悉樂曲的旋律,感受和體驗A段樂曲的平穩、B段節奏的跳躍和C段音樂的優美。

2、藉助啄木鳥個大樹捉蟲的情節和動作,初步認識和感受樂曲和曲式結構,嘗試用簡單的動作表現音樂樂段的變化。

3、在分角色做運動時,注意與同伴進行眼神交流,體驗合作運動的樂趣。

4、通過學唱歌曲,體驗歌曲的氛圍。

5、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活動準備:

⒈音樂(完整的ABC段、A段、B段、C段)。

⒉掛圖。

⒊圖譜。

活動過程:

⒈出示掛圖導入故事,激發幼兒欣賞的興趣。

教師:①這棵大樹怎麼了?(幼兒討論)故事:②在一個美麗的鄉村裏有一片蘋果樹,有些蘋果樹生病了,請來了啄木鳥醫生,經過檢查發現是蛀蟲在搗亂,於是啄木鳥醫生就"篤篤篤,篤篤篤"地把蟲捉完了。蘋果樹的病治好了,又長出了茂盛的樹葉,變得更美麗了。

⒉完整欣賞音樂初步感受樂曲的平穩和優美。

教師:①老師爲剛纔爲這個有趣的小故事配上一首音樂,讓我們來欣賞吧!(第一遍欣賞音樂)②老師爲這首音樂製作了一張圖譜(出示圖譜)請你根據老師手指的圖譜,完整欣賞音樂,瞭解音樂的結構。(第二遍欣賞音樂)這首音樂可以分爲3個部分?A部分講蘋果樹生病了,B部分講啄木鳥醫生爲大樹治病,C部分講蘋果樹的病治好了,啄木鳥高興的飛來飛去。

③現在請小朋友伸出你們的右手食指跟老師手指圖譜,欣賞音樂(第三遍欣賞音樂)。

⒊引導幼兒用動作參與欣賞。

問:①啄木鳥是怎麼給生病的大樹檢查的?(聽A部分音樂,做檢查的動作,如:由上到下均勻地撫摩樹幹等)②啄木鳥又是怎麼給大樹治病的?(聽B部分音樂,做捉蟲的動作。)③大樹的病治好了,啄木鳥高興得怎麼樣了?(聽C部分音樂,做有節奏地做飛的動作。)⒋欣賞音樂創編動作:

①請小朋友坐位置上扮演啄木鳥跟音樂做動作(教師指圖,第一遍欣賞)。

②請一位幼兒到黑板前指圖譜,其餘在位置上扮演"啄木鳥"聽音樂做動作(第二遍欣賞)。

③小朋友在坐位置上,找你旁邊的小朋友分別扮演"大樹"和"啄木鳥"聽音樂做動作。(第三遍欣賞)。

⒌指導幼兒學習分角色聽音樂表演。

幼兒在場地中間找空位置扮演角色聽音樂做動作。(要求:幼兒自選角色:啄木鳥或大樹,聽音樂角色做動作,引導幼兒注意與同伴眼神的交流)。

⒍活動結束:幼兒欣賞音樂,扮演啄木鳥到操場上捉蟲.

活動反思:

1、在農村幼兒園中,在一個幼兒教學班裏,幼兒的實際年齡常常是有區別的,這要求我們在備課時要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年齡特點來進行備課,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目標。

2、注重對幼兒進行感受力、理解力、表現力的培養,能爲幼兒提供適宜的空間,提供自主活動的機會,並適當的給予指導,重視對幼兒情感的培養。

3、幼兒在活動中情緒積極,主動性強,能夠獲得一定的技能。

4、由於幼兒的活動積極性強,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很好地駕馭教學過程,較好地達成了活動目標。

5、教態自然,親切,有情感交流,能理解和尊重幼兒。